新课标人教A版重点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e M,或者a电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0).【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有>个元素,则它有n个子集,它有n一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交集AQB{x I x e A,且x e B}(1)AA=A⑵An0=0⑶AnB匸AAQB u B并集AUB{x I x e A,或x e B}补集{x I x e U,且x电A}(1)AUA=A(2)AU0=A(3)AUB-AAUB-Bi An(C A)=02Au(c A)=UU U(AA B)=(C A)U(B)UU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I x I<a(a〉0){x I一a<x<a}I x I>a(a〉0)x I x<-a或x>a}I ax+b l<c,I ax+b I>c(c〉0)把ax+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丨x I<a,I x I>a(a〉0)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A=b2一4acA>0A=0A<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I\11V1111I tIV °卜\yO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其匸bx=x=—122a无实根1±Jb2一4ac2ahx<x)112ax2+bx+c〉0(a〉0)的解集{x I x<x或x〉x}「b、{x I x丰一——}2aRax2+bx+c<0(a〉0)的解集{x I x<x<x}120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A T 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a,x>a,x§b,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g,b],(—g,b).注意:对于集合{兀1a<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y=tan x中,x丰k兀+—(k G Z).2⑥零(负)指数幕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二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y)二0,则在a(y)丰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二b2(y)-4a(y)-c(y)>°,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T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G A,bG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x ,当x<x 时,都12•1••2有f(x)〉f(x),那么就说•••12•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yo(1)利用定义y=f(x)(2)利用已知函数的 f(x )N. 单调性1f (X )(3)利用函数图象(在f(x)某个区间图 xx x象下降为减)12(4)利用复合函数(2)打““”函数f (x )-x+x (a >0)的图象与性质(3) /(x )分别在(一a 厂、2]、W'a ,+8)上为增函数,分别在S ,°)、(0,2]上为减函数.q 石£最大(小)值定义V -24a\②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二f [g (x )],令u 二g (x ),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减;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减. ①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1,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f (x )<M ;(2)存在x 0e1,使得f (x 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x )记作f (x )二M .max②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都有f (x )=m ;(2) 存在x 0e1,使得f (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x )的最小值,记作f (x )-m .00max【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a-(a,f (aj)KT .(1) 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jy(-a.0K/(j)-xi-—(d>0),都有如果对于函数f (x)定义域内(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h、°左移h个单位>y=f(x+h)y=f(x)m>y=f(x)+k ②伸缩变换y=f(x)°<吧1申>y=f(①x)®>i,缩y=f(x)°申申申>y=Af(x)A>1,伸③对称变换y=f(x)原点>y=-f(-x)y=f(x)直线y=<>y=f-1(x)去掉申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y=f(I x l)y=f(x)<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x n=a,aGR,xGR,n>1,且nGN,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③根式的性质:(na)n=a;当n为奇数时,n an=a;当n为偶数时,(a>0)(a<0)符号n'a表示;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一n a表示;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次方根.②式子na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n为偶数时,a、0.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m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 n二nam(a>0,n e N,且n>1).0的正分数指数幕等于o.+m1m f1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一n=(一)n=n:(—)m(a>0,n e N,且n>1).0的负分数指数幕没a¥a+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a r-a s=a r+s(a>0,r,s e R)②(a r)s=a r(a>0,r,s e R)③(ab)r=a r b r(a>0,b>0,r e R)【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y-a x(a>0j i a丰1)叫做指数函数a>10<a<1V八y-ax/\y-a x y图象丿\y-1(0,1)(0,1)—”鼻,O x0x定义域R值域(0,+如过定点图象过定点(0,1),即当x=0时,y二1.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①加法:log M +log N 二log(MN )aaa③数乘:n log M =log M n (n e R )aa②减法:lo g M -lo g N 二lo gaaa N④a lo g a N =Nn⑤log M n=logM(b 丰0,n e R )ab a〖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a x 二N (a >0,且a 丰1),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二log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a②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lo g N o ax =N (a >0,a丰1,N >0).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1=0,log a =1,log a b =b .aa a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 g N ,即lo g N ;自然对数:l nN ,即lo g N (其中e =2.71828...).10e(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a丰1,M >0,N >0,那么log N⑥换底公式:log N —b (b >0,且b丰1)a log ab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设函数y二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二f(x)中解出x,得式子x(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9(y)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 T(y),习惯上改写成y=f T(X).(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f(x)中反解出x=f T(y);③将x=f-1(y)改写成y=f-1(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②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1(x)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在原函数y=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二x a叫做幕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幕函数在(°,+8)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i,i).③单调性: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8)上为增函数•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在(°,+8)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④奇偶性:当a为奇数时,幕函数为奇函数,当a为偶数时,幕函数为偶函数.当a=-(其中p,q互质,p和q GZ),p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x p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时,则y=x p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 ■q则y=XP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幕函数y二x a,xG(°,+8),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x)二ax2+bx+c(a丰°)②顶点式:f(x)二a(x-h)2+k(a丰°)③两根式: f(x)二a(x—x1)(x—x2)(a丰°)(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b 需,顶点坐标是②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函数在Z ,-冷上递减’在[--2a ,+Q 上递增’当x 一2a 时' 2a 4a M (x ,0)M (x ,0),MM 曰x -x I 二I a I ① 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 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x )二ax 2+bx +c (a 丰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二一b4ac -b 22a'4a4ac -b 2bb 、min (X )=石;当。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6、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α=. 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9、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1、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2222sin1cos ,cos 1sin αααα=-=-;()sin 2tan cos ααα= 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4 sin y x =→向左(右)平移ϕ个单位长度→ ()sin y x ϕ=+的图象→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sin y x ωϕ=+→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sin y x ωϕ=A +.sin y x =→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sin y x ω=→向左(右)平移ϕω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sin y x ωϕ=A +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函数()sin y x ωϕ=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定义域 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 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增函数. 对称对称中心对称中心对称中心函数 性质性()(),0k k π∈Z对称轴()2x k k ππ=+∈Z(),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02k k π⎛⎫∈Z⎪⎝⎭无对称轴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00a a a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18、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19、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①a a λλ=;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b b ≠baC BAa b C C -=A -AB =B共线.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22a a a a ⋅==或a a a =⋅.③ab a b ⋅≤. ⑶运算律:①a b b a ⋅=⋅;②()()()a b a b a b λλλ⋅=⋅=⋅;③()a b c a c b c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若(),a x y =,则222a x y =+,或2a x y =+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0a b x x y y ⊥⇔+=.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11,a x y =,()22,b x y =,θ是a 与b 的夹角,则121cos a b a bx θ⋅==+.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6、()sin cos αααϕA +B =+,其中tan ϕB =A.。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四主要包括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和数学归纳法。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重点总结这些知识点的重点内容。
一、数列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的有序集合。
数列的概念主要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通项公式等内容。
在学习数列时,首先需要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有效地掌握数列的表达方法、性质和运算等。
然后,需要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使用通项公式和公式的求和公式进行数列的分析和运算。
另外,还需要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利用数列极限来研究数列的发散、收敛和趋势等问题。
二、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多元不等式等。
在学习不等式时,首先需要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不等式的解集和解法等。
然后,需要学会解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掌握用图象法、代数法和数线法等不同方法求解不等式的过程和技巧。
另外,还需要了解多元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利用多元不等式进行最值求解、不等关系的判断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三、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割函数等。
在学习三角函数时,首先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等。
然后,需要学会应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简化、求值和运算等。
另外,还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会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三角函数的变化规律、相关角关系和应用等问题。
四、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种证明方法,通过“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来证明某种性质或结论的方法。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时,首先需要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归纳假设的选择、归纳步骤的构造和结论的推导等。
然后,需要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常见应用,包括证明数列性质、不等式的成立和递推关系等。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doc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 o o o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 oooo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 oooo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 oooo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 o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oo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 o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k k ββα=⋅+∈Z o4、已知α是第几象限角,确定()*n nα∈N 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n 等份,再从x 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α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nα终边所落在的区域. 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 6、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α=. 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o,1180π=o,180157.3π⎛⎫=≈ ⎪⎝⎭oo .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9、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11、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2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sin 2tan cos ααα= sin sin tan cos ,cos tan αααα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6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4、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函数()sin y x ωϕ=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 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定义域 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2,222k k ππππ⎡⎤-+⎢⎥⎣⎦ 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在,22k k ππππ⎛⎫-+ ⎪⎝⎭ 函数 性质()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对称轴()2x k k ππ=+∈Z对称中心(),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 对称中心(),02k k π⎛⎫∈Z⎪⎝⎭无对称轴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r r r r r r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r r r r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r r r r rr ;③00a a a +=+=r r r r r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a b x x y y +=++rr .18、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a b x x y y -=--rr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u u u r .19、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 r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r. ①a a λλ=r r;②当0λ>时,a λr的方向与a r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r 的方向与a r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rr .b ra rCBAa b C C -=A -AB =B u u ur u u u r u u u r r r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r r ;②()a a a λμλμ+=+r r r;③()a b a b λλλ+=+rrrr.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r ,则()(),,a x y x y λλλλ==r.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rr r 与b r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r r .设()11,a x y =r ,()22,b x y =r ,其中0b ≠r r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r 、()0b b ≠r r r共线.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u r 、2e u u r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r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u r u u r r.(不共线的向量1e u r 、2e u u r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u u u r u u u r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o or rr r rr r r.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⑵性质:设a r 和b r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r r r r .②当a r 与b r同向时,a b a b ⋅=r r r r ;当a r 与b r反向时,a b a b ⋅=-r r r r ;22a a a a ⋅==r r r r或a =r .③a b a b ⋅≤r r r r . ⑶运算律:①a b b a ⋅=⋅r r r r ;②()()()a b a b a b λλλ⋅=⋅=⋅r r r r r r ;③()a b c a c b c +⋅=⋅+⋅r r r r r r r.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a b x x y y ⋅=+rr .若(),a x y =r ,则222a x y =+r,或a =r设()11,a x y =r ,()22,b x y =r ,则12120a b x x y y ⊥⇔+=rr .设a r、b r 都是非零向量,()11,a x y =r ,()22,b x y =r ,θ是a r 与b r 的夹角,则cos a ba b θ⋅==rr r r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26、()sin cos αααϕA +B =+,其中tan ϕB =A.。
必修4 数学最全 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4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Z k k ∈+=,2παββ.§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 3、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α=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4、 特殊角0°,30°,45°,60°,§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1、 诱导公式一: ()()().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2、 诱导公式二: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3、诱导公式三: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四: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ππππ(,)(,,)(,,)(,,)(,,).§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1.5、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φω=++>>有:振幅A ,周期2T πω=,初相ϕ,相位ϕω+x ,频率πω21==Tf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sin y A x B ωϕ=++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 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 = 平移||ϕ个单位 ()sin y x ϕ=+(左加右减)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ϕ=+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sin y A x ωϕ=+平移||B 个单位()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对于sin()y A x ωϕ=+和cos()y A x ωϕ=+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x k k Z πωϕπ+=+∈与()x k k Z ωϕπ+=∈解出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A =,max min2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ϕ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1sin (1cos 2)2αααα=+=-⎧⎪⎨⎪⎩ 3、ααα2tan 1tan 22tan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2、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2、 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⑴= 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λ=.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y x y x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y x x --=-, ⑶()11,y x λλλ=, ⑷1221//y x y x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2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33321321,y y y x x x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θ=⋅.2、 在θcos .3、 2=.4、=.5、 0=⋅⇔⊥.§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y x ==,则:⑴2121y y x x b a +=⋅2121y x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212y y x x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2cos a b a bx θ⋅==+4、点的平移公式平移前的点为(,)P x y (原坐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 x y '''(新坐标),平移向量为(,)PP h k '=,则.x x hy y k '=+⎧⎨'=+⎩函数()y f x =的图像按向量(,)a h k =平移后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 k f x h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知识链接: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许多知识可由平面向量的知识类比而得.下面对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证明,求值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⑴.直线的方向向量: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⑵.平面的法向量:若向量n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如果n α⊥,那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0n a n b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 (如图)2 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 即: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⑵线面平行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0a u ⋅=. 即: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②(法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 ⑶面面平行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 即:两平面平行或重合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 ⑴线线垂直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即0a b ⋅=. 即: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⑵线面垂直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a u λ=.②(法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若0,.0a m l a n α⎧⋅=⎪⊥⎨⋅=⎪⎩则 即: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不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都垂直. ⑶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0u v ⋅=. 即:两平面垂直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4、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θ⋅=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②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 的余角.即有:cos s .ina ua uϕθ⋅==①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如图:②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再设m n 、的夹角为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的夹角ϕ或其补角.πϕ-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 ◆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 如果θ是钝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5、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⑴点Q 到直线l 距离若Q 为直线l 外的一点,P 在直线l 上,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PQ ,则点Q 到直线l 距离为1(||||h a b a =⑵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若点P 为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等于MP 在法向量n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cos ,d MP n MP =n MP MP n MP⋅=⋅n MP n⋅=⑶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转化为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⑷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利用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将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⑸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数学必修四 知识梳理 10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射影就垂直于斜线.⑵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射影.7、三余弦定理设AC 是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AD 是α的一条斜线AB 在α内的射影,且BD ⊥AD ,垂足为D.设AB 与α (AD)所成的角为1θ, AD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 A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8、 面积射影定理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S 原,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 S '射,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锐二面角θ,则'cos =.S S S S θ=射原9、一个结论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 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1(一)、映射、函数、反函数1、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而函数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2、对于函数的概念,应注意如下几点:(1)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2)掌握三种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能根实际问题寻求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特别是会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y=f(u),u=g(x),那么y=f[g(x)]叫做f和g的复合函数,其中g(x)为内函数,f(u)为外函数.3、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1)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3)将x,y对换,得反函数的习惯表达式y=f-1(x),并注明定义域.注意①:对于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先分别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数,然后再合并到一起.②熟悉的应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这个结论,可以避免求反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运算.(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种情况(1)根据某实际问题需建立一种函数关系时,必须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寻求函数的解析式.(2)有时题设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比如函数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其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a,b即可.(3)若题设给出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求函数f(x)的表达式,这时必须求出g(x)的值域,这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4)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出现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须根据已知等式,再构造其他等式组成方程组,利用解方程组法求出f(x)的表达式.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2【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3立体几何初步(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必修四常考公式及高频考点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考点一 角的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β|β= k ·360 °+α,k ∈Z } 2.象限角的表示方法: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α<k ·360 °+90 °,k ∈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90 °<α<k ·360 °+180 °,k ∈Z } 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180 °<α<k ·360 °+270 °,k ∈Z }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360 °+270 °<α<k ·360 °+360 °,k ∈Z } 3.终边在某条射线、某条直线或两条垂直的直线上(如轴线角)的表示方法:(1)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某条射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360 °+α,k ∈Z },其中α为射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夹角(2)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某条直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180 °+α,k ∈Z },其中α为直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任一夹角(3)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两条垂直的直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90 °+α,k ∈Z },其中α为直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任一夹角 例:终边在y 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 k ·360 °+270 °,k ∈Z }终边在第二、第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集合为{α|α= k ·180 °+135 °,k ∈Z } 终边在四个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 k ·90 °+45 °,k ∈Z } 易错提醒:区别锐角、小于90度的角、第一象限角、0~90、小于180度的角 考点二 弧度制有关概念与公式 1.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π=︒180,1801π=︒,1弧度︒≈︒=3.57180π2.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分别用角度制、弧度制表示方法)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 R 2|α|,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易错提醒:利用S=12R 2|α|求解扇形面积公式时,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不可用角度数规律总结:“扇形周长、面积、半径、圆心角”4个量,“知二求二”,注意公式选取技巧考点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22||r OP x y ==+);化简为xyx y ===αααtan ,cos ,sin . 2.三角函数值符号规律总结: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或“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口诀记忆象限角或轴线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 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SIN15º=SIN(60º-45º)=SIN60ºCOS45º-SIN45ºCOS60º=(√6-√2)/4 COS15º=COS(60º-45º)=COS60ºCOS45º+SIN60ºSIN45º=(√6+√2)/4除此之外,还需记住150、75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4.三角函数线经典结论: (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若(0,)2x π∈,则1sin cos 2x x <+≤(3)|sin ||cos |1x x +≥考点四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y OxyOxα终边yOx yOx P M A TPM A T正弦线余弦线 正切线PP MA TP MA T α终边α终边α终边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1y=-.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 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 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对称轴()2x k k ππ=+∈Z 对称中心(),02k k ππ⎛⎫+∈Z⎪⎝⎭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无对称轴考点五 正弦型(y=Asin(ωx +φ))、余弦型函数(y=Acos(ωx +φ))、正切性函数(y=Atan(ωx +φ))图像与性质 1.解析式求法字母 确定途径 说明A 由最值确定 A =最大值-最小值2B 由最值确定B =最大值+最小值2ω 由函数的周期确定相邻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半个周期,最高点(或最低点)的横坐标与相邻零点差的绝对值为0.25个周期φ由图象上的特殊点确定可通过认定特殊点是五点中的第几个关键点,然后列方程确定;也可通过解简单三角方程确定A 、B 通过图像易求,重点讲解φ、ω求解思路: ①φ求解思路:函数性质代入图像的确定点的坐标.如带入最高点),(11y x 或最低点坐标),(22y x ,则)(221Z k k x ∈+=+ππϕω或)(2232Z k k x ∈+=+ππϕω,求ϕ值. 易错提醒:y=Asin(ωx+φ),当ω>0,且x=0时的相位(ωx+φ=φ)称为初相.如果不满足ω>0,先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变形,使之满足上述条件,再进行计算.如y=-3sin(-2x+600)的初相是-600②ω求解思路:利用三角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关系,解ω.相邻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一半;相邻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一半;相邻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四分之一. 2.“一图、两域、四性” “一图”:学好三角函数,图像是关键。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x2 +y2sin=y x y x高中数学必修4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 2k, k ∈Z .§1.1.2、弧度制1、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 弧度的角.l2、=.rn R3、弧长公式: l =180=R .n R2 14、扇形面积公式: S =360=lR .2§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那么:sin=y, cos=x, tan=yx 2、设点A(x , y )为角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r =),cos=,tan=,cot=r r x y3、sin,cos,tan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4、特殊角0°,30°,45°,60°,90°,180°,270 等的三角函数值.64322334322sincostan§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 平方关系: sin 2 + cos2 = 1.sin2、 商数关系:tan=cos.3、 倒数关系: tan cot= 1§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Z )sin(+ 2k)= sin, k ∈Z )1、诱导公式一:cos(+ 2k)= cos, (其中:yPTO M A x- 12、 诱导公式二:3、诱导公式三:4、诱导公式四:sin (+)= -sin , cos (+)= -cos ,tan (+)=tan .sin (-)= -sin , cos (-)= cos , tan (-)= -tan.sin (-)= sin , cos (-)= -cos ,tan (-)= - tan. sin ⎛-⎫ = cos ,⎪ 5、诱导公式五:⎝ 2 ⎭ ⎛ -⎫ = sin .cos⎪ ⎝ 2⎭ sin ⎛+⎫ = cos ,⎪ 6、诱导公式六:⎝ 2 ⎭ ⎛ +⎫ = -sin .cos⎪ ⎝ 2⎭§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y=cosx-3π -4π-7π y -5ππ-π 2 -2π -3π o π3π π 2 2π 5π7π 3π 24π x2 2 -1 2 2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3y = sin x 在 x ∈[0, 2] 上的五个关键点为:(0,0)(,1 ,)0(,,-1)(2,0,2 2§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y=sinxy-5π 2π - 2-4π -7π -3π2-2π -3π -π21 -1 o 3π 27π 2π π 2 2π 5π 3π 24πx2y=tanx- 3π -π - π22yo ππ 3πx222、记住余切函数的图象:yy=cotx-π- π 2o ππ3π 222πx3、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 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 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f x + T = f x ,那么函数 f (x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y = sin x y = cos x y = tan x图象定义域R R {x | x ≠k, k ∈Z}+2值域[-1,1] [-1,1] R最值x = 2k+, k ∈Z时,y = 12 maxx = 2k-, k ∈Z时,y =-12 minx = 2k,k ∈Z时,y = 1maxx = 2k+,k ∈Z时,y =-1min无周期性T = 2T = 2T =奇偶性奇偶奇单调性k ∈Z 在[2k-, 2k上单调递增2+ ]2在[2k+,2k+3上单调递减]2 2在[2k-, 2k] 上单调递增在[2k, 2k+]上单调递减在(k-上单调递, k+ )2 2增对称性k ∈Z 对称轴方程: x =k+2对称中心(k, 0)对称轴方程: x =k对称中心(k+, 0)2无对称轴k对称中心( , 0)2§1.5、函数y =A sin(x +)的图象1、对于函数:y =A sin (x +)+B (A > 0,> 0)有:振幅 A,周期T=2,初相,相位x+,频率f =1 =.T 22、能够讲出函数y = sin x 的图象与y =A sin (x +)+B 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y=sin x平移||个单位y = sin (x +)(左加右减)横坐标不变y =A sin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纵坐标不变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y = A sin (x +)平移|B | 个单位 y = A sin (x +)+ B(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y = sin x横坐标不变y = A sin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纵坐标不变y = A sinx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y = A sin (x +)平移| B | 个单位 y = A sin (x +)+ B(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函数 y = sin(x +),x ∈R 及函数 y = cos(x +),x ∈R(A,,为常数,且 A ≠0)的周期T =2;||函数 y = tan(x +), x ≠ k +, k ∈ Z (A,ω,为常数,且 A≠0)的周期T =2.||对于 y = A sin(x +) 和 y = A cos(x +) 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求函数 y = A sin(x +)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x += k +x += k (k ∈ Z )解出 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 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 A = y max - y min, B =y max + y min.22要根据周期来求,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k ∈ Z ) 与 2sincostan6 - 2 6 + 2 2 - 31244平移 个单位2 1-tan tan1+tantan§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 (+ )= sin cos + cos sin 2、sin (- )= sin cos - cos sin3、cos (+ )= cos cos - sin sin4、cos (-)=coscos+sinsin5、tan (+)= tan +tan.6、tan (-)= tan -tan.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 2= 2 sin cos , 变形: sin cos= 1 sin 2.2、cos 2= cos 2 - sin 2= 2 cos 2 - 1 = 1 - 2 sin 2 .变形如下:⎪1+ cos 2= 2 cos 2升幂公式: ⎨⎩1- cos 2= 2 sin 2 ⎧cos 2= 1 (1+ cos 2) ⎪ 2降幂公式: 2⎪sin = ⎩ 23、tan 2= 2 t an . (1- cos 2) 1- t an 2sin 21- cos 24、tan = =1+ cos 2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2、辅助角公式sin 2y = a sin x + b cos x = a 2 + b 2 sin(x +)b (其中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 t an=).a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1a b 2、 向量 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 AB的长度(或称模),记作等于 1 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AB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 a + b ≤ +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 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 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规定:实数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a = a ,⑵当>0时,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a (a ≠ 0 与b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b =a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 ,2 ,使 a = 1 e 1 + 2 e 2 .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 a = xi + y j = (x , y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a b a a 2a 1、 设 a = (x 1 , y 1 ),b = (x 2 , y 2 ),则:⑴ a + b = (x 1 + x 2 , y 1 + y 2 ), ⑵ a - b = (x 1 - x 2 , y 1 - y 2 ), ⑶a = (x 1,y 1 ),⑷ a // b ⇔ x 1 y 2 = x 2 y 1 . 2、 设 A (x 1 , y 1 ), B (x 2 , y 2 ),则:AB = (x 2 - x 1 , y 2 - y 1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1、设 A (x 1 , y 1 ), B (x 2 , y 2 ), C (x 3 , y 3 ),则⑴线段 AB 中点坐标为(x 1 + x 2 ,y 1 + y 2),2 2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x 1 + x 2 + x 3 ,y 1 + y 2 + y 3).3 3§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a ⋅ b = cos .2、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 223 、 a = a .4、 = ..5、 a ⊥ b ⇔ a ⋅ b = 0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 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则:⑴ a ⋅ b = x 1 x 2 + y 1 y 2⑵ = ⑶ a ⊥ b ⇔ a ⋅ b = 0 ⇔ x 1 x 2 + y 1 y 2 = 0 ⑷ a / /b ⇔ a = b ⇔ x 1 y 2 - x 2 y 1 = 02、 设 A (x 1 , y 1 ), B (x 2 , y 2 ),则:a x 2 + y 21 1( x - x ) + 2 ( y - y ) 22 1 2 1⎩ = . 3、cos= a b ⋅ = x x + y ya b4、点的平移公式1 21 2⋅平移前的点为 P (x , y ) (原坐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 P '(x ', y ') (新坐标),平移向量为 ⎧x ' = x + h 则⎨y ' = y + k .PP ' = (h , k ) ,函数 y = f (x ) 的图像按向量 a = (h , k ) 平移后的图像的解析式为 y - k = f (x - h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AB x + y 2 2 1 1 x 2 + y 22 2“”“”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高考数学必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学必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数学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科目之一,而数学必修4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本文将对数学必修4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零点等。
1.2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的实数,且a ≠ 0。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Δ = b^2 - 4ac。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 当Δ < 0时,方程无实数解。
2. 分式函数和分式方程2.1 分式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分式函数的定义:f(x) = (P(x))/(Q(x)),其中P(x)和Q(x)是两个多项式函数,且Q(x) ≠ 0。
- 分式函数的特点:定义域、零点、图像等。
2.2 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定义:(P(x))/(Q(x)) = 0,其中P(x)和Q(x)是两个多项式函数,且Q(x) ≠ 0。
- 分式方程的解的求解步骤:1) 化简分式方程;2) 求解分子为零的方程;3) 检查解是否在原方程中成立。
3. 概率与统计3.1 概率- 概率的定义: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概型:P(A) = (事件A的样本点数)/(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 非等可能概型:P(A) = (事件A的样本点数)/(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
3.2 统计-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 统计的方法:- 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
- 中位数:有序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 众数:重复次数最多的数。
- 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4. 解析几何4.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总结1.1.1 任意角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1.1.2弧度制(一)1.定 义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 .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 单位省略. 弧度制的性质: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ππ=r r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22ππ=rr 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 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 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 rl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将角度化为弧度:π2360=︒; π=︒180;rad 01745.01801≈=︒π;rad n n 180π=︒.②将弧度化为角度:︒=3602π;︒=180π;815730.57)180(1'︒=︒≈︒=πrad ;︒=) 180 (πn n .5.常规写法:①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②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 6.特殊角的弧度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顶点AOαα⋅=⇒=r l rl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4-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1. 三角函数的定义2. 诱导公式)Z (tan )2tan()Z (cos)2cos()Z (sin )2sin(∈=+∈=+∈=+k k k k k k ααπααπααπ 当角的终边上一点(,)P x y 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内容总结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4基础知识汇整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1. 与α终边相同角的集合:0{360,}S k k Z ββα==+⋅∈ 或:{2,}S k k Z ββαπ==+∈2. 弧度制与角度制互换:,l rα=π弧度180=,1180π=弧度,1弧度180()π='5718≈º注意:弧度制与角度制不能同时用在同一个表达式中。
3. 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211,,.22l r S r S lr αα===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⑴ 设α是一个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y 叫作α的正弦,记作sin α;x 叫作α的余弦,记作cos α;yx叫作α的正切,记作tan α. ⑵ 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 为(,)x y,设||OP r ==sin ,cos ,y x r r αα==tan yxα=.5. 三角函数的符号判定: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即在第一象限全部是正数,在第二象限正弦是正数, 在第三象限正切是正数,在第四象限余弦是正数。
6.三角函数线:(有向线段)正弦线:MP ; 余弦线:OM ; 正切线: AT .7.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22sin cos 1αα+=(平方关系);sin tan cos ααα=(商数关系). 。
8.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2)sin ;cos(2)cos ;tan(2)tan .()k k k k Z απααπααπα+=+=+=∈ sin()sin ;cos()cos ;tan()tan .πααπααπαα+=+=+= sin()sin ;cos()cos ;tan()tan .πααπααπαα-=-=--=- sin()sin ;cos()cos ;tan()tan .αααααα-=--=-=- sin()cos ;2cos()sin ;2tan()cot .2πααπααπαα-=-=-= sin()cos ;2cos()sin ;2tan()cot .2πααπααπαα+=+=-+=-六组诱导公式统一为“()2k k Z πα±∈”,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9α弧度制 0 6π 4π 3π 2π 23π 34π 56π π sin α12 22 3213222 12 0cos α132 2212 0 12-22- 32- 1-tan α0 331 3不存在3- 1- 33- 010.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 函数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作图:五点法作图:五点法作图:三点二线定 义 域 (-∞,+∞) (-∞,+∞) {|,}2x x k k Z ππ≠+∈值 域[-1,1] [-1,1](-∞,+∞)最 值 当x =2k π+2π,y max =1;当x = 2 k π+32πy min =-1当x =2k π,y max =1; 当x =2k π+π,y min =-1无奇偶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T2π2ππ单 调性 [2,2]22k k ππππ-+递增3[2,2]22k k ππππ++递减[2,2]k k πππ-递增 [2,2]k k πππ+递减(,)22k k ππππ-+递增 对称轴方程2x k ππ=+x k π=无对称中心(,0)k π (,0)2k ππ+(,02k π) ()()sin()0,0,cos()0,0y A x A y A x A ωϕωωϕω=+≠≠=+≠≠周期是2T πω=。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四关键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四关键知识点抓紧时间,夯实基础,加紧演练定有收获;建立自信,尽力拼搏,考取大学回报父母。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各位考生能够爱好。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
成立。
假定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
a(k)=a+(k-1)r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S(n)=a(1)+a(2)+...+a(n)=a+(a+r)+...+[a+(n-1)r]=na+r[1+2+...+(n-1)]=na+n(n-1)r/2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S(n)=a(1)+a(2)+...+a(n)=a+ar+...+ar^(n-1)=a[1+r+...+r^(n-1)]r不等于1时,S(n)=a[1-r^n]/[1-r]r=1时,S(n)=na.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人教版高三数学必修四知识点2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部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洁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写。
高中必修四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四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必修四数学知识点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高中必修四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中数学必修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直线与圆的相交情况,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同时还需要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几何解题中的应用,例如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等。
2.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必修四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 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必修四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总体、频数分布等,以及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必修四中的难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们理解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高中必修四数学知识点涵盖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二次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和应用具
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数学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四归纳整合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 纳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解期一读:点 高十一分考。
7.(2011·重庆高考)设 a∈R,f(x)=cos x(asin x-cos x)+ cos2π2-x满足 f-π3=f(0),求函数 f(x)在4π,1214π上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 解 f(x)=asin xcos x-cos2x+sin2x=a2sin 2x-cos 2x. 由 f-π3=f(0)得- 23·a2+12=-1, 解得 a=2 3. 因此 f(x)= 3sin 2x-cos 2x=2sin2x-π6.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 纳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解一:读点 十高一分。考
命题趋势 本章内容虽然公式多,公式的变式、方法技巧多,但是公式间 的逻辑性较强,规律及变换原则较明确,通过近三年的高考看,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小题往往单纯 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求值或化简,充分利用了两角和与差 的正、余弦公式和正切公式,以及倍角公式.大题则多与向量 相结合命题或利用化简后的结果再考查有关三角函数的性质, 题目难度以中、低档为主.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 纳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解:点读十一高分。 考
专题一 给值求值 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 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解题的基本方法 是: (1)将待求式用已知三角函数表示. (2)将已知条件转化从而推出可用的结论.其中“凑角法”是解决 此类问题的常用技巧.解题时首先是分析已知式与待求式之间 角、函数、结构间的差异,有目的地将已知式、待求式的一方或 两方加以变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求出待求式的值.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 纳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解:点读十一高分。 考
∴1+sinco4sα2α=21s+in12+α·cc2ooss 22αα=2×1-+213+2213×13 =-4152.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四 归纳整合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第纳五页,编辑于星期一解:点读九分。高 考
专题一 向量的共线问题 证明运用向量平行(共线)问题常用的结论有:(1)向量 a、b(a≠0) 共线⇔存在唯一实数 λ,使 b=λa;(2)向量 a=(x1,y1),b=(x2, y2)共线⇔x1y2-x2y1=0;(3)向量 a 与 b 共线⇔|a·b|=|a||b|;(4) 向量 a 与 b 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λ2,使 λ1a+λ2b=0. 判断两向量所在的基线共线时,除满足定理的要求外,还应说 明此两基线有公共点.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第纳二十七页,编辑于星解期一读:点 九高分。考
7.(2011·安徽高考)已知向量 a,b 满足(a+2b)·(a-b)=-6,且
=
1+4×-12+4= 3.
答案 B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第纳二十六页,编辑于星解期一读:点 九高分。考
6.(2010·湖南高考)若非零向量 a,b 满足|a|=|b|,(2a+b)·b=0,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A.30° B.60° C.120° D.150° 解析 0=(2a+b)·b=2a·b+b2=2|a||b|cos 〈a,b〉+|b|2, ∵|a|=|b|≠0, ∴2cos 〈a,b〉+1=0,cos 〈a,b〉=-12,〈a,b〉=120°. 答案 C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第纳十八页,编辑于星期解一:读点 九分高。 考
∴13-3t a+tb=14-4sb+sa.
∴13t=-143t-=4ss
,解得st==112311
.
故A→P=131a+121b.
网络构建
专 题 归第纳十九页,编辑于星期解一:读点 九分高。 考
命题趋势 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解决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许多物理 问题中,都显示了其操作简单、运算方便、形象直观的优越性,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查的热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向 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考查,二是突出考查向量的工具作 用,即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代数中 的综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A版重点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Z k k ∈+=,2παββ.§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 3、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22r x y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xα=,cot x y α=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4、 特殊角0°,30°,45°,60°,90°,180°,270等的三角函数值.α6π4π3π2π23π34π π32π 2πsin αcos α tan α§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 TMA O Pxy3、 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1、 诱导公式一: ()()().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2、 诱导公式二: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3、诱导公式三: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4、诱导公式四: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1-1y=cosx-3π2-5π2-7π27π25π23π2π2-π2-4π-3π-2π4π3π2ππ-πo y x1-1y=sinx -3π2-5π2-7π27π25π23π2π2-π2-4π-3π-2π4π3π2ππ-πo y x3、会用五点法作图.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ππππ(,)(,,)(,,)(,,)(,,).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y=tanx3π2ππ2-3π2-π-π2oyx3、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 T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x y sin =x y cos = x y tan =图象定义域 RR},2|{Z k k x x ∈+≠ππ值域[-1,1] [-1,1]R最值max min 2,122,12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π=+∈==-∈=-时,时,max min 2,12,1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时,时,无周期性 π2=Tπ2=Tπ=T奇偶性奇偶奇单调性Z k ∈ 在[2,2]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在3[2,2]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增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减在(,)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对称性 Z k ∈ 对称轴方程:2x k ππ=+对称中心(,0)k π对称轴方程:x k π= 对称中心(,0)2k ππ+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0)(2k π§1.5、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φω=++>>有:振幅A ,周期2T πω=,初相ϕ,相位ϕω+x ,频率πω21==Tf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sin y A x B ωϕ=++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 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 = 平移||ϕ个单位()sin y x ϕ=+ (左加右减)横坐标不变()sin y A x ϕ=+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sin y A x 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sin y A x ω=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ϕω个单位()sin y A x ωϕ=+(左加右减)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对于sin()y A x ωϕ=+和cos()y A x ωϕ=+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x k k Z πωϕπ+=+∈与()x k k Z ωϕπ+=∈解出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y y A -=,max min2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ϕ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 α αsin αcos αtan12π426-426+ 32-§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2-=αα2sin 21-=.变形如下: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1sin (1cos 2)2αααα=+=-⎧⎪⎨⎪⎩3、ααα2tan 1tan 22tan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 2、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 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2、 向量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u u u r;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b a +≤b a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a a λλ=,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a b λ=.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y x j y i x a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y x x b a --=-, ⑶()11,y x a λλλ=, ⑷1221//y x y x b a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2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33321321,y y y x x x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1、 θcos b a b a =⋅.2、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θcos a .3、 22a a =. 4、 2a a =.5、 0=⋅⇔⊥b a b a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x a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r r r r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r r r r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212212y y x x AB -+-=.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121222221122cos x x y y a b a bx y x y θ+⋅==+⋅+r r r r4、点的平移公式 平移前的点为(,)P x y (原坐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 x y '''(新坐标),平移向量为(,)PP h k '=u u u r ,则.x x h y y k '=+⎧⎨'=+⎩ 函数()y f x =的图像按向量(,)a h k =r 平移后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 k f x h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知识链接: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许多知识可由平面向量的知识类比而得.下面对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证明,求值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⑴.直线的方向向量: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u u u r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u u u r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⑵.平面的法向量:若向量n r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r ,如果n α⊥r ,那么向量nr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r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r u r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0n a n b ⎧⋅=⎪⎨⋅=⎪⎩r r r r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 (如图)2、 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⑴线线平行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r r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r ∥b r ,即()a kb k R =∈r r . 即: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⑵线面平行 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r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r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r r ,即0a u ⋅=r r .即: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②(法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⑶面面平行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r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r ,要证α∥β,只需证u r ∥v r ,即证u v λ=r r .即:两平面平行或重合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⑴线线垂直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r r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r r ,即0a b ⋅=r r . 即: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⑵线面垂直 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r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r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r ∥u r ,即a u λ=r r .②(法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r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u r u u r 、,若0,.0a m l a n α⎧⋅=⎪⊥⎨⋅=⎪⎩r u r r r 则 即: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不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都垂直.⑶面面垂直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r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r ,要证αβ⊥,只需证u v ⊥r r ,即证0u v ⋅=r r .即:两平面垂直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4、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a b 为两异面直线,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θ⋅=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②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r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r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r 与u r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的余角.即有: cos s .in a u a uϕθ⋅==r r r ⑶求二面角①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如图:②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u r r 、,再设m n u r r 、的夹角为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u r r 、的夹角ϕ或其补角.πϕ-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u r r u r r , 即arccos m n m nθ⋅=u r r u r r ; ◆ 如果θ是钝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u r r u r r , 即arccos m n m n θ⎛⎫⋅ ⎪=- ⎪⎝⎭u r r u r r . 5、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⑴点Q 到直线l 距离若Q 为直线l 外的一点,P 在直线l 上,a r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r =PQ uuu r ,则点Q 到直线l 距离为221(||||)()||h a b a b a =-⋅r r r r r ⑵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若点P 为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r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等于MP u u u r 在法向量n r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cos ,d MP n MP =u u u r r u u u u r n MP MP n MP⋅=⋅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 n MP n⋅=r u u u r r ⑶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转化为点面距离.即.n MP d n⋅=r u u u r r⑷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利用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将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点面距离. 即.n MP d n⋅=r u u u r r ⑸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向量n r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u u u r 在向量n r 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 即.n MP d n⋅=r u u u r r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αθθ2θ1A BDC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I概括为:垂直于射影就垂直于斜线.⑵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I概括为: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射影.7、三余弦定理设AC 是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AD 是α的一条斜线AB 在α内的射影,且BD ⊥AD ,垂足为D.设AB 与α (AD)所成的角为1θ, AD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 A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8、 面积射影定理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S 原,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 S '射,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锐二面角θ,则 'cos =.S S S S θ=射原9、一个结论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 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 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aP α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