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课堂教学目标
1、能够写出DNA结构的各个组成的名称
2、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推算DNA分子碱基比例。

三、课前准备:
1、材料:各色卡纸
2、工具:剪刀、针线、双面胶。

3、以同桌为小组共同制作脱氧核苷酸的三种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导入:在通过实验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后,人们想进一步的了解DNA的功能,但首先需要弄清楚DNA的结构。

2.提出课题:DNA结构模型是怎样建立的
3.分析资料:通过资料探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4.设置探究问题:DNA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探究:通过动手制作DNA平面模型,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6.提出问题:DNA分子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实施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课程标准,主要突出了3点: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DNA分子结构特点。

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学中最重要和最难的一个目标是夯实基础,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及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总结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这节基础对下一部分知识:DNA分子复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知识理解是非常关键。

本节课通过①对资料讨论分析;②DAN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③对模型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和解释三个环节,同时在这三个环节中还布置了学生的动笔活动,从而在不同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以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更深一步记忆和理解。

二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和机械的让学生的重复,而是采用了探究性学习。

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美国生物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在学生深刻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同时,还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识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分解了探究环节。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现有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评价制度、高考模式、课时的安排还有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探究的各个环节分解,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完成一个或几个环节探究任务,不仅可以解决探究教学费事费力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适应现行的高考背景要求,使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表
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等探究环节。

但是,这节课笔者也有自己的困惑:一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薄弱,但是如类似本节课探究学习的形式,对探究能力的全面提高很微弱。

因此,探究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二是探究学习的环节被分解后选择性实施,是否有违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在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学生生物基础薄弱,教学容量大,班学生数量大,升学压力大,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面临现实而不是一个流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