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多种多样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变化多端答案:A分析:1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 .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A、遗传信息就蕴藏在DNA分子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故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A正确;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不是其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C错误;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分析:1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A错误;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含有1种核酸(RNA),含有4种碱基,1种五碳糖,4种核苷酸,C错误;D、小麦的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XXX豌豆杂交试验(一)XXX选择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原因如下: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遗传学中常用的概念及分析如下: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例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矮茎用d表示。
5.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例如,DD或dd。
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6.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例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7.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DD×Dd等。
8.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等。
9.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例如:Dd×dd。
10.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例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必考知识点归纳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
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
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ABC、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获得需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D.侵染过程中所需的ATP可由大肠杆菌的线粒体所提供答案:D分析:1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

2.DNA 复制的过程
能量 解旋酶
螺旋 母链
脱氧核苷酸 DNA 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
3.DNA 复制的特点 (1)过程:_边__解__旋__边__复__制___,多起点复制。 (2)方式:半保留复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碱__基__互__补__配__对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DNA 复制的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遗__传__信__息___的连续性。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 a、b 链 C.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D.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由题图可知,酶①(解旋酶)使氢键断裂,而酶②(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 二酯键,A 错误。答案:A
2.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Ⅰ代细菌 DNA 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Ⅰ代细菌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 15N 标记。 (2)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提示: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是为(7a+b)/8。
1.关于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 在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弥 散复制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模型。 比较如下: 全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两条链不变,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弥散复制: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散成短片段,与新合成的子代 DNA 分子的 两条链分散成的短片段混杂在一起,不能分出亲代 DNA 单链。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分子的复制》

2.演绎推理
问题1: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 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问题2:如果DNA是全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 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问题3:如果DNA是分散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一代DNA和子二代的 组成是怎样的呢?
半保留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2.过程
解链
合成子链 螺旋
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 特点2:半保留复制
课堂小结
巧记DNA的复制——“一所,两期,三步,四条件”: 1.“一所”是指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两期”是指复制的时期主要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三步”是指“三个步骤”是解旋、形成子链、母链与 子链形成新的DNA分子; 4.“四个条件”是指原料、模板、能量和酶。
全保留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分散复制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问题:要判断前面假设的正确性,就可通过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一代、子二代 DNA的情况是否和我们假设的相一致。但在实验中,DNA是看不见的,怎么 办呢?
科学家巧妙地准备了材料和精巧的实验方法
他的思路是:培养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置在只含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已 知细菌20分钟分裂一次,分别在20分钟、40分钟。。。。。。取样,然后破 碎细胞,分离出DNA,就可以准确地获得各代DNA。通过离心处理,完全含 有15N的DNA密度大,位于离心管的最下面,称为重带;完全含有14N的DNA 密度小,位于离心管的最上面,称为轻带;既有15N又含14N的DNA,密度居 于中间,称为中带。
(一)DNA的复制方式是怎样的?
(二)主要提出两种假说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

课标定位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分析科学家探索DNA结构的历程,理解DNA的 化学组成、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学习科学家探 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2.DNA的结构 通过观察DNA的结构模式图和制作DNA双螺旋 结构模型,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素养阐释
1.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DNA的生物 特点及功能。 2.通过学习科学家探索DNA结构的历程,认同科 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到科学家探 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交流合作、技术进步、 多学科交叉渗透等对于科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 作用。 3.通过模型制作,领悟模型构建在科学研究中的 作用。
归纳提升 1.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 借助示意图辨析DNA分子的结构
图1
图2
(1)由图1可解读出以下信息。 (2)图2是图1的简化形式,a表示氢键。
3.有关DNA分子结构的2个注意事项 (1)并非所有的DNA分子都是双链结构,有的DNA分子为单 链结构。 (2)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细胞器中的DNA分子为双链环状结 构。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及DNA的结构
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 的哪些经验和成果?
提示:(1)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 DNA衍射图谱。
(2)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供的信息:在DNA中,腺嘌呤 (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答案:ABC 解析:由题图可知,DNA是双螺旋结构,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 严格互补配对,即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从题图中不能看出两条 链的方向。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养异养异养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化能合成:硝化细菌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地位必要成分基石、主要成分。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
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2)食物网(5)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第二节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注意流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入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1)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 b (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
(同化量的“2个”去路)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⑤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⑥同化量的“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去路):其中最高营养级无b(填字母序号)⑦同化量的“4个”去路(定量定时,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比“3个”去路多的是未利用的能量。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将植物的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取出部分根尖组织用姬姆萨染料染色,结果被染色的染色体出现色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不含BrdUB.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含有BrdUC.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着色浅D.色差染色体的出现能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A分析:题意分析:根据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题意显示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即每个染色单体所含的双链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中含有BrdU,因此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每一条染色单体均含BrdU;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为经过了DNA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中含有2个DNA,含4条链,其中有3条链是含有BrdU。
A、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根据题意,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故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含有BrdU,因此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每一条染色单体均含BrdU, A 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有有一条链掺有BrdU(着色深),另一条染色单体所含的DNA分子中两条链都掺有BrdU,B正确;C、结合C选项,由于着丝点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着色浅,一半着色深,C正确;D、上述结论的得出均是以半保留复制为前提推测的,故利用该实验结合染色分析可用于验证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A。
2、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其棘突蛋白(S蛋白)是膜蛋白中的主要抗原,是决定病毒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棘突蛋白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的王冠状结构而得冠状病毒之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是一种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B.新冠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新冠病毒比噬菌体更容易变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有关D.新冠病毒繁殖过程所需能量由自身无氧呼吸提供答案:C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必考知识点归纳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把含14N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氮源为15N的培养液中。
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再放回氮源为14N的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一次后,将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NA,如果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则DNA组成分析应为()A.3/4轻氮型、1/4中间型B.1/4轻氮型、3/4中间型C.1/2中间型、1/2重氮型D.1/2轻氮型、1/2中间型答案:D分析:含14N的DNA放在15N环境中复制一次,则形成的DNA一条链中含14N,另一条链中含15N,再返回原环境,一个中间型DNA复制两次,形成四个DNA,这四个DNA中有3个DNA的两条链均是14N ,1个DNA的一条链中含14N,另一条链中含15N。
将含14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所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是中间型,再放回原环境中复制一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另外2个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所以子代DNA组成分析为1/2轻氮型、1/2中间型。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小提示:2、发现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
下图为相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本实验能够证明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图中用X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D.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答案:A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有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不同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是()A.不同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B.不同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不同基因的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不同D.不同基因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答案:B分析: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部分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A、对于绝大多数生物而言,组成不同基因的碱基种类均为A、T、C、G,A错误;B、不同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代表了不同的遗传信息,B正确;C、不同基因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相同,二者交替链接,构成了基因的基本骨架,C错误;D、不同基因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均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D错误。
故选B。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答案:B分析: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组成,核苷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信息。
DNA在细胞核中进行复制和转录以实现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
A、DNA分子通过双螺旋结构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A正确;B、DNA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组合多种多样,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C、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的完整连续传递,C正确;D、DNA能够发生基因突变,且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D正确;故选B。
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致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D分析: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可确定,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点大全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加法原理”B.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每个实验组就利用了“减法原理”答案:A分析:1 .加法原理是绐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
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2 .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
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A、验证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将对照部分遮光处理,利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B、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实验组配置缺Mg的不完全培养液,对照组配置完全培养液进行对照培养,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实验组作了加温等处理,属于“加法原理”,C正确;D、在艾弗里向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几个实验组分别添加蛋白酶、酯酶或DNA酶的目的是除去相应的成分,采用的是“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①、②为同源染色体,a、b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可存在于a 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正确;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所以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在解决减数分裂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特别铭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行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再结合题图解题即可。
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1/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答案:B分析: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因此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因此F1代的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 R X 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白眼长翅果蝇BbX r Y。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答案:D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蛋白质来自TMV病毒,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HRV型病毒相同。
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由于提供遗传物质的是HRV型病毒,因此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HRV,即HRV型蛋白质外壳和HRV型的RNA。
故选D。
2、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甲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DNA水解。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甲组培养基上主要是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A错误;B、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C、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其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D、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
识点
基因的本质是生物必修二第3章要讲授的内容,高中生必须学好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一节知识点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3、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①能自我复制;
②构造相对稳定;
③储存遗传信息;
④可以控制性状。
5、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二节知识点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根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构造: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构造。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根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三节知识点
一、实验证据--半保存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根本条件:
① 模板:开场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
①解旋;
②合成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存复制
6、原那么: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构造为复制提供了准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保证复制可以准确进展。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