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2.【答案】A3.【答案】B【解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大部分生物是以DNA 为遗传物质的,只有少数病毒以RNA 为遗传物质,A 错误,B 正确;动物、植物、真菌均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 为遗传物质,C 错误;除细胞生物外,部分DNA 病毒也是以DNA 为遗传物质,D 错误。

4.【答案】B5.【答案】A【解析】据rep 蛋白的功能可知,rep 蛋白能破坏A 与T,C 与G 之间形成的氢键,A 错误;DNA 结合蛋白缠绕在DNA 单链上,可防止单链重新形成双链,B 正确;DNA 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C 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DNA 分子复制结束后可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D 正确。

6.【答案】B7.【答案】B8.【答案】C【解析】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X 层全部是含14N 和15N 的基因,A 错误;DNA 分子连续复制3 次,产生了8 个DNA 分子,含16 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 标记的有14 条链,含有3 000 个碱基的DNA 分子中,腺嘌呤占35% ,因此胞嘧啶占15% ,共450 个,则W 层中含15N 标记的胞嘧啶为45014 2 3 150 个,B 错误;在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 分子复制了3 次,产生的8 个DNA 分子中,2 个DNA 分子含14N 和15N,6 个DNA 分子只含15N,故X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 层的1/ 3,C 正确;DNA 分子复制3 次产生了8 个DNA 分子,16 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只含15N 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 层与Z 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2 7:1,D 错误。

9.【答案】B【解析】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H-T)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每一个DNA 分子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T,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至中期,每个DNA 复制产生的两个DNA 分子存在于同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个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3H-T,如下图:10.【答案】D11.【答案】B【解析】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和母方,据DNA指纹图可知,b、c的DNA指纹各有与X相同的部分,说明他们可能是X的孩子,b的另一个指纹与N相同,c的另一个指纹与M相同,说明b、c分别是N和M与X所生的孩子,B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有遗传物质DNAB.自然界中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D.噬菌体中的DNA分布在拟核中2.某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为()A. 46%B. 26%C. 54%D. 24%3.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 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C.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D.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在小鼠体内分离出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5.DNA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②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均和亲代DNA相同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6.“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新研究表明:人体24条染色体上含有2万到3.5万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基因是染色体片段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7.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下列有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A. 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B. S型细菌的多糖+R型细菌C. 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D. S型细菌的多糖+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8.下列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链,两条新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原DNA分子不变B.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是指两个子代DNA分子中,一个是原来的,另一个是新合成的C.DNA分子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链,每条新链与对应的模板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如果亲代DNA分子是15N/15N,那么子代DNA分子是15N/15N和14N/14N9.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 5条B. 40条C. 20条D. 10条10.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周生物周测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2.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模板链中编码亮氨酸的碱基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C.有害概率大于有利概率D.性状不发生改变3.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4.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5.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部分改变而发生的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7.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改变导致生物性状改变③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③④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⑤8.下面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9.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3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3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3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作为遗传物质,包括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部分病毒。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下列关于下图中DNA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②处B.15N链上的“G”表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不同DNA的碱基种类相同,(A+T)/(C+G)的比例也相同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即图中的③所示位置;不同DNA分子具有相同的碱基种类,但不同DNA 分子中(A+T)/(C+G)的比例一般不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题干中的DNA复制2代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均含有15N。

3.下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A.寄生于细胞内,遗传物质为RNAB.可单独生存,遗传物质为蛋白质C.寄生于细胞内,遗传物质为蛋白质D.可单独生存,遗传物质为RNA,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由图分析可知,RNA能将亲代病毒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而蛋白质却不能,所以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4.胰岛B细胞内存在某个DNA分子,已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G+C占60%,A占24%,则在另一条链上的A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A.60%B.24%C.8%D.16%G+C占60%,A占24%,推知另一条链上G+C也占该链的60%,T占24%。

另一条链上A应占该链比例为1-60%-24%=16%,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16%÷2=8%。

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B.在叶肉细胞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C.DNA复制过程中,要消耗ATP并且需要酶的催化D.DNA复制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酸复制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不是脱氧核糖核酸。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3章综合测试03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3章综合测试03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被侵染的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

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 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 ,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 会进入维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2.【答案】C【解析】在双链DNA 分子中,两条链中A T +或C G +所占比例相等,故该DNA 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 A +也占40%,A 错误;整个DNA 分子中A T =,因此该DNA 分子中含有的碱基A 数目为50240%1/220⨯⨯⨯=(个),B 错误;该DNA 分子中所含碱基G 的数目为()5022021/230⨯-⨯⨯=(个),故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1302120-⨯=(个),C 正确;经过3次复制后,子代DNA 分子中含有14N 的DNA 单链占全部DNA 单链的比例为()()822/827/8⨯-⨯=,D 错误。

3.【答案】A【解析】含15N 标记的DNA 分子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得到4216=(个)DNA 分子,由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其中含14N 的DNA 分子占100%,含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总链数的1/16,A 正确,C 错误;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每个DNA 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002602240⨯-⨯÷=(个),则复制过程中需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44021600⨯-=(个),B 错误;每个DNA 分子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两者之比是1:1,D 错误。

4.【答案】D【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准确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各步骤进行的目的。

35S 标记组:35S 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时蛋白质外壳不会进人细菌内,离心后35S 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故无论培养时间长与短,只要搅拌充分,放射性均存在于上清液中,且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 ,A 、C 错误;32P 标记组:32P 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 ,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越多,但子代噬菌体合成时的原料都来自未被32P 标记的细菌,所以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故D 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第3章测评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第3章测评含答案

第3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参照下图判断被标记的部位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根据脱氧核苷酸的分子组成特点进行判断,①磷酸基团含磷元素,可用32P标记,氨基酸中只有④R基团可能含硫元素,可用35S标记。

答案C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③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④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指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水稻是真核生物,体细胞中有2种核酸,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有DNA和RNA,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B3.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B.所含的核苷酸种类不同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解析D与d为一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其根本区别在于两个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即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4.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解析1个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培养基上繁殖四代,共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是15N- 14N DNA分子,14个为14N- 14N DNA分子,没有15N- 15N DNA分子。

答案D5.下列关于下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②处B.“G”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不同DNA的碱基种类相同,(A+T)/(C+G)的比例也相同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解析解旋酶破坏的是氢键;不同DNA分子具有相同的碱基种类,但不同DNA分子中(A+T)/(C+G)的比例不同;DNA复制2代后,得到4个DNA分子,均含有15N,其中含有亲代DNA的两条单链的有2个。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练习答案与提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

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

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

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二、三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二、三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可选用的材料是( )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C.蝗虫的精子D.蛙的血细胞2.(2019·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期中)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四分体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3.(2018·全国Ⅲ,4改编)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2019·江苏徐州一中月考)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5.(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6.(2019·常州一模)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7.果蝇的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234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234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训练案课题第3章第2、3、4节训练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编号备课教师备课组长课型学习目标一、选择题1.下面对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B.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C. DNA分子中只有4种碱基,所以实际上只能构成44种DNAD.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下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4.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5.已知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G碱基的比例为20%,那么,由此DNA克隆出来的某基因中碱基C的比例是()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6.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 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这n次复制共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A.40n-1B.40n C.40×2n-1D.40×(2n-1)7. 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α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3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A.100% B.50% C.25% D.12.5%8.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 mm,DNA复制速度约为4 μ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 min左右即完成。

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c的有一种C.DNA 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D.)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D.DNA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A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B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C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D )(T + C)的比值是( A + G T + CA + G.若9DNA分子的一条链中()︰()= 2.5,则DNA 双链中()︰2.5D....A0.25 B0.4 C1)(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NA.下述关于双链10.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32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DNA12.用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P第一代噬菌体中()32353235S .不含和P A.含BP和S35323235S D.含S,不含PC.含P,不含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如果用同位素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14.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A.1 % B.2 % C.0.5 %D.50 %15.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CGAG= C.A + T = G + C D.A.A + G = T + C B= .CA TT二、非选择题1.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S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测试题1.将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 .脱氧核苷酸B .核糖核苷酸C .核糖、碱基和磷酸D .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2.1944 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了 DNA 、蛋白质和多糖 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 DNA 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 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 转化。

这一现象说明:( )①在转化过程中, 型细菌 DNA 进入到了 R 型细菌中 ②DNA 是转化因子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 是遗传物质A .①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A .RNA 是遗传物质B .DNA 是遗传物质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 .多糖是遗传物质4.如果用 31p 、32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 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 32SB .可在 DNA 中找到 31pC .可在外壳中找到 31pD .可在 DNA 中找到 31p 、32S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A .噬菌体的 DNAB .细菌的 DNAC .噬菌体的蛋白质D .细菌的核糖体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都是脱氧核糖核酸B .都是核糖核酸C .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 .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7.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菌的核糖体B .噬菌体的核糖体C .细菌的基质D .细菌的核区8.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 .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B .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 .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9.用甲种病毒的RNA 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 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A .甲种病毒的特征B .乙种病毒的特征C .丙种病毒的特征D .都不是10.下列生物中,既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代谢类型的是( )A .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B .黑猩猩和香菇C .SARS 病毒和噬菌体D .硫细菌和人蛔虫11.DNA 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它分布在( )A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B .细胞核、内质网C .细胞核、高尔基体D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12.用同位素 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 DNA 分子,让其侵染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释 放出 100 个后代,则后代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A .2%B .1%C .0.5%D .50%13.噬菌体、SARS 病毒、变形虫及细菌都含有的是( )第 1 页A.DNAB.RNAC.染色体D.核酸14.用a表示DNA,b表示基因,c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习题含答案部分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习题含答案部分解析

第3节DNA的复制一、填空题1.在 DNA 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2.染色体中参与复制的活性区呈 Y 开结构,称为。

3.在 DNA 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 DNA 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

4.在 DNA 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6.DNA 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它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合成的。

7.复制叉上 DNA 双螺旋的解旋作用由在DNA 链单向移动。

8、DNA损伤修复的方式主要有- 、切除修复、。

9、在DNA复制中,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10、原核生物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再由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_DNA聚合酶Ⅰ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_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的链。

二、选择题1.DNA 的复制()。

A.包括一个双螺旋中两条子链的合成B.遵循新的子链与其亲本链相配对的原则C.依赖于物种特异的遗传密码D.是碱基错配最主要的来源E.是一个描述基因表达的过程2.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按全保留机制进行B.按 3′---5′方向进行C.需要 4 种 dNMP 的参与D.需要 RNA 引物的形成3.使 DNA 超螺旋结构松驰的酶是()。

A.引发酶B.解旋酶C.拓扑异构酶D.端粒酶E.连接酶4、DNA复制时,5’—TAGA-3’序列产生的互补结构是下列哪一种:()A、5’—TCTA-3’B、5’—ATCT-3’C、5’—UCUA-3’D、5’—GCGA-3’5、下列关于原核细胞转录终止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随机进行的B、需要全酶的ρ亚基参加C、如果基因的末端含有回文结构则不需要ρ亚基参加D、如果基因的末端含A-T丰富的片段则对转录终止最为有效6、DNA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如果一个完全放射标记的双链DNA分子,放在不含有放射标记物的溶液中,进行两轮复制,所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活性将会怎样:()A、半数分子没有放射性B、所有分子均有放射性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均有放射性三、判断题1.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 DNA 亲本链作为合成新子链 DNA 的模板,这样产生的新的双链 DNA 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对错(正确答案)2.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S存在于蛋白质中,P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

()对(正确答案)错3.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对错(正确答案)4.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正确答案)D.②①③④5.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正确答案)C.在外壳中找到15N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6.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下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正确答案)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实验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会出现的异常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正确答案)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正确答案)D.②③⑤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正确答案)10.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经典大题例题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经典大题例题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致病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

基因传给后代时,重复的次数会发生变化。

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出HD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的遗传病B.若HD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只能是显性遗传病C.患者减数分裂过程中CAG序列的重复次数可能增加D.可据图推断,发病早晚与CAG重复次数的多少有关答案:B分析:1 .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诱发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 .从系谱图中看出父亲得病,但有女儿未得病,所以该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女患者,也不是Y染色体遗传病。

A、从系谱图中看出父亲得病,但有女儿未得病,所以该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女患者,也不是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B、从系谱图中看出父亲得病,但有女儿未得病,若HD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只能是隐性性遗传病,B错误;C、Ⅱ-1 .Ⅱ-3 .Ⅱ-4 .Ⅱ-5是Ⅰ-1的孩子,所以推测在Ⅰ-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H基因中CAG的重复次数会增加,C正确;D、Ⅱ-1暂未发病,Ⅱ-3 .Ⅱ-4 .Ⅱ-5发病且重复次数多,可推断,发病早晚与CAG重复次数的多少有关,D正确;故选B。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础训练含答案

高二生物第三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D.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2.玉米叶肉细胞中DNA的载体是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3.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4.洋葱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5.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条双链DNA分子,那么一个四分体含有A.两条双链DNA分子B.四条双链DNA分子C.一条双链DNA分子D.一条单链DNA分子()6.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B.活的R型细菌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D.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7.在白菜与萝卜的DNA分子中,碱基比值不同的是A.(A+C)/(T+G)B. C / GC.(A+T)/(G+C)D. A / T()8.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主要的原因是A.染色体中的DNA的含量稳定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可进行复制C.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大部分存在于染色体 D.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进入不同的子细胞()9.下列哪项使格里菲思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A.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B.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D.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10.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A. 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C.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D. 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11.DNA在复制解旋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A 鸟嘌呤与胸腺嘧啶B 鸟嘌呤与尿嘧啶C 鸟嘌呤与胞嘧啶D 腺嘌呤与鸟嘌呤()12.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1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15.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 1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真核细胞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遗传物质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 1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 18.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A.绝大多数的生物由DNA携带遗传信息B.DNA分布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C.只有DNA能够自我复制D.DNA是唯一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19.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
第一代噬菌体中( )
A .含32P 和35S
B .不含32P 和35S
C .含32P ,不含35S
D .含35S ,不含32P
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 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 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14.如果用同位素32P 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 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 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
A .1 %
B .2 %
C .0.5 %
D .50 %
15.在双链DNA 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
A .T C =A G
B .T A =
C G C .A + T = G + C
D .A + G = T + C
二、非选择题
1.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

请回答:
(1)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 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大肠杆菌DNA 分子结构图示(片段)。

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 2表示__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__。

(2)3有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 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 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与______。

(5)假定该大肠杆菌含14N 的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 的DNA ,相对分子质量为b 。

现将含15N 的 DNA 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子一代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________________,子二代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

(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B
4. C
5. D
6. C
7. D
8. B
9. C 10. D 11. A 12. C 13. D 14. C 15. C
二、非选择题
1.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 (1)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2 鸟嘌呤、胞嘧啶 (3)氢键(4)3 4
(5)2b a + 4
3b a + 3.(1)感染花叶病 RNA 是遗传物质(2)不感染花叶病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对照实验
4.(1)复制是双向进行的(2)从多个起始点同时进行复制 (3)边解旋边复制
(4)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DNA 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 分子复制准确无误地完成
5.碱基互补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