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15 诫子书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诫子书》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15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5  诫子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 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 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 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
穷庐
15 诫子书/
dàn bó
zào
淡泊 险躁
suì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15 诫子书/
【静以修身】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 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 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写作特色
15 诫子书/
❷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 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 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板书设计
15 诫子书/
诫子书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A.意与. 日去/呼尔而与. 之 B.非志无以. 成学/可以. 为师矣 C.夫. 君子之行/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 不能励精/入则. 无法家拂士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 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介 词,随着/介词,给;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C.助词,用在句首, 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D.连词,就/连词,如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15 诫子书

6.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字 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 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中的主要人物,杜甫在《蜀相》 中用“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来慨叹他的一生。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阐释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品德高尚的人 ) (2)俭以.养德( 用、凭借、依靠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到达远大目标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性情 ) (6)多不接.世.( 对社会有贡献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后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 息,(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 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绩也取决于静。把失败 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照,增强了论述效果。
1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告知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2.文中常被人们远”。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 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 度光阴。
【译文】李存审出身清贫,地位低微,常常警告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年 轻时握一把剑离开乡里,四十年后,地位到达将相,这中间多次经历过万死 一生(的险境),多次剖开骨肉取出箭头一百多枚。”于是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 交给儿子,命令他们把它保存好,说:“你们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们的 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学习要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学习要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学习要点梳理【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客观:环境安静
学习 治成
静 主观: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
淡泊
学 才 立志 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勤奋 多不接世
3、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 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根据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 观点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增长才干
成就学业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 懈怠,懒惰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须学也:(要想有)才能就必须学习。 译文: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 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3)阐述“学”、“志”、“才”之间 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 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什么?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 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诸葛亮告诫我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远”,你能为本文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吗? (道理或事实均可)
居里夫妇的居室里简单到只有两把椅子, 他们自己刚好每人一把。因为担心来访的客人 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 时间。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
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 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 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 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 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 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第15课《诫子书》 (共1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共1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④淫 慢 则不能 励精 ,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与:随同,随着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
日:岁月。 去:消失。
⑤年与时
驰,
意与
日 去,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结合板书及课件整理以下知识点:
一、重点句子翻译: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 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
就无法学有所成。
二、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及条件之间的 关系: 1.三个条件: ①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4.结合注释熟练背诵原文,然后口头翻译文章,有疑 惑处用铅笔在旁边画“?”。
对议:小号提问大号课下解词的背诵。

提问课下解词(2分钟)
组议:组长迅速组织,成员积极有序发言,组员拿红笔做 好标记,组长最后归纳总结并分配疑惑。
1.以一个句号为单位,从大号到小号依次翻译文章。
(注意课下注释和虚词在翻译中的落实)(2分钟)
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致:达到。 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志:志向。 远:远大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

zào
淡泊 险躁
suì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 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
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 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合作探究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 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 高体现。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 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 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 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
整体感知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疾行,指迅速逝去。
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及。 人住的陋室。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 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感知
结合前面的字词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 的后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 看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和赏析《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注音版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年(nián)与(yǔ)时(shí)驰(chí),意(yì)与(yǔ)日(rì)去(qù),遂(suí)成(chénɡ)枯(kū)落(luò),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悲(bēi)守(shǒu)穷(qiónɡ)庐(lú),将(jiānɡ)复(fù)何(hé)及(jí)!《诫子书》原文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诫子书》

《诫子书》

整体感知
结合前面的字词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劝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古代书信的别称 札:手札、木札、信札 信笺:便笺、锦笺、华笺 简、尺牍、尺素、鸿雁
精读细研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如何理解“静”和“俭”? 明确“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 的时间长)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消失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歌以咏志 介词,用
以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整体感知
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
质疑解难,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操守、品德。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 明确志向。明, 不慕名利。 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整体感知
课堂检测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 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 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 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 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 不慎欤?”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

作者简介
诸葛亮 (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三国时 期蜀汉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 号卧龙先生。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听老师范读,标注停顿及字音。 2.自由读课文 3.对子互读
•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 到的启发。
提示: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找准角度,可谈收获, 谈心得,谈感悟,谈反思…
1.从治学角度
2.从修身方面
3.从立志方面4.从惜时方面 Nhomakorabea积累四字美词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 励精治性
熟读成诵 理清课文结构,以助背诵
• 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学、志(正面)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识记红体 字的意思,再翻译课文。个人翻译后对子互译,小组合 作,不懂得做好标记。(完成手势示意)
重要实词检测
1静: 2淡泊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4.广才: 增长才干 5淫慢: 放纵懈怠
6.励精: 振奋精神
7.险躁: 轻薄浮躁 8.治性: 修养性情
9.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翻译
•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用内心安静专注来修 养身心,用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看清世俗 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 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 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 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 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 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 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 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1
2
3
2.怎样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这句话? 点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XXX无以致远”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 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双重否定的句式, 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1
2
3
3.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是如何据此展开论述的? 点拨:本文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 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 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照,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一词多义辨析
学 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
-4-一二Fra bibliotek3.古今异义区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 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 (环境、心情)安静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懈怠、怠惰

今义: 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 轻薄
15 诫子书
-2-
一二
一、识记生难字
夫.君子之行( fú )
非淡.泊.无以明志( dàn bó
)
淫.慢则不能励精( yín )
年与时 chí( 驰 )
遂.成枯落( suì)
悲守穷 lú( 庐 )
-3-
一二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XXX专一。 (3)非淡.泊.无以明志: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5)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性情。 (6)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课文)[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多何及!一、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1)读音夫.fú淫.慢yín 淡泊..dàn bó险躁.zào 穷庐.lú遂.su ì(2)多音字及形近字夫fū(农夫)(夫妇)(万夫不当之勇)fú(逝者如斯夫)泊bó(淡泊)(停泊)(漂泊)pō(湖泊)(血泊)(水泊梁山)躁(险躁)(暴躁)燥(干燥)(燥热)噪(噪音)(噪声)操(操场)(操守)澡(洗澡)(澡堂)庐(茅庐)(庐山)炉(火炉)(炉火)沪(沪江)(京沪)妒(妒忌)(嫉妒)遂(遂愿)(遂心)逐(逐渐)(放逐)隧(隧道)(隧洞)邃(深邃)(幽邃)髓(精髓)(骨髓)驰(驰骋)(飞驰)弛(松弛)(张弛有度)2、重点文言字词积累(1)重点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岁月。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2)古今异义词①夫君子之行夫(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行(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③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④非学无以广才广(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⑤年与时驰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⑥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3)一词多义①去:意与日去.(消失)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离开)②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③以:歌以.咏志(介词,用)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不译)(4)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非志无以成.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5)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3、文史积累(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15诫子书1.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2.文化常识古代书信的别称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如成语“鸿雁传书”。

3.文言考点链接解释文言实词【方法指导】(1)扩词法。

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

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

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文言实词,遵循的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拓展阅读”T10。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bó)zhì(致)远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励.精(lì) 险zào(躁)穷庐.(lú)年与时chí(驰)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基础提升◆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5)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8)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03拓展阅读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修:美好。

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信服。

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1)朕初疾,但下痢耳.耳:罢了(2)不复.自伤复:再(3)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做(4)未.送未:没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2)汝父德薄,勿效之。

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仿效他。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断一处)审能如此/吾复何忧!13.遗诏中谈到对待善与恶的态度的名句是什么?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感想:人们总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其实一点也不假,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也会酿成大祸;好事虽小,但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附参考译文: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年纪已经六十多了,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

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效仿他。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途中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04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15.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及其彰显个性。

16.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先主托孤至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诸葛亮流泪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君主刚刚去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

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