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预习指导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预习指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预习指导第一部分课本原文诫子书①诸葛亮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⑨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①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增长。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第二部分知识点精讲一、划分节奏夫(fú)/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

非淡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③,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yínmàn)/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④,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①夫(f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其后可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注释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注释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上《诫子书》译文注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诫子书》诸葛亮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诫子书》诸葛亮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 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 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同 “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 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 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 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立“志”当先,为 “学”要实,心无杂念、凝神安适,直至达到不限于眼前得失 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君子的行为操守,要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 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从来学习中来。 所以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 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 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 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 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诫子书》

客观:环境安静
学习 治成
静 主观: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
淡泊
学 才 立志 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勤奋 多不接世
3、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 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根据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 观点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增长才干
成就学业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 懈怠,懒惰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须学也:(要想有)才能就必须学习。 译文: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 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3)阐述“学”、“志”、“才”之间 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4)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 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什么?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 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 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诸葛亮告诫我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远”,你能为本文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吗? (道理或事实均可)
居里夫妇的居室里简单到只有两把椅子, 他们自己刚好每人一把。因为担心来访的客人 在舒服的座位上逗留过久会占用她宝贵的研究 时间。这就是“静”的最高境界。
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 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 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 能永远守著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这是因为 居里夫人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她能在科 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第15课《诫子书》 (共1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共1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④淫 慢 则不能 励精 ,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与:随同,随着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
日:岁月。 去:消失。
⑤年与时
驰,
意与
日 去,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结合板书及课件整理以下知识点:
一、重点句子翻译: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 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
就无法学有所成。
二、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及条件之间的 关系: 1.三个条件: ①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4.结合注释熟练背诵原文,然后口头翻译文章,有疑 惑处用铅笔在旁边画“?”。
对议:小号提问大号课下解词的背诵。

提问课下解词(2分钟)
组议:组长迅速组织,成员积极有序发言,组员拿红笔做 好标记,组长最后归纳总结并分配疑惑。
1.以一个句号为单位,从大号到小号依次翻译文章。
(注意课下注释和虚词在翻译中的落实)(2分钟)
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致:达到。 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志:志向。 远:远大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15 诫子书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 诫子书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 的后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 看吧。
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
联系、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砥砺品德。
精读细研
15 诫子书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 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 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 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疾行,指迅速逝去。
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及。 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感知
15 诫子书
dàn bó
zào
淡泊 险躁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背诵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古文简短但寓意深刻,需要认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道理。

背诵时可以逐句理解,然后逐渐连贯起来,多读几遍,直到能够熟练背诵为止。

背诵古文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古文的含义:在背诵古文之前,先理解古文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2. 分段背诵:将古文分成若干段,逐段进行背诵。

这样可以降低背诵的难度,提高背诵的效率。

3. 多读几遍:多读几遍古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从而更容易背诵。

4. 制作记忆卡:将古文的内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帮助你加深记忆。

5. 背诵时想象情景:在背诵古文时,可以想象古文所描述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忆古文的内容。

6. 与他人合作背诵:可以与同学或朋友一起背诵古文,互相监督和鼓励,提高背诵的效率。

7. 制定背诵计划:制定一个背诵计划,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背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坚持背诵。

8. 多种方式背诵: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背诵,以增强记忆效果。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15《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理解题目
诫 子 书
1、诫:劝诫、劝勉
2、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3、书:书信,一种文体
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中写给儿子的家书,不久后病逝,病逝前嘱咐儿子什么呢?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写作背景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翻译: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拓展迁移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性,养性。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 逝去。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句式上看,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对称、匀称的 感觉;注意押韵的字,注意反复的词,可以读 出一咏三叹的感觉,朗朗上口的味道。
对偶句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朗读与其:夫、也读出平和舒缓的语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与时驰, 意与o) (suì)
更正字音
淫(yín)慢
淡泊(dàn
穷庐(lú)

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 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 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 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 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 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 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诸葛亮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03
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束,不放纵2)节省3)少4)短小5)歉收 6)谦逊
来,表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共26张PPT)
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 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事迹吗?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 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 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 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自然成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 才须学也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 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意与日去 ,(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重点+原文+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重点+原文+译文+赏析

《诫子书》教学重点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难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了解文意。

2.理解文意。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旨意,思考其现实意义。

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可适当补充作者生平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帮助理解。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文本有所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鉴赏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 志存高远的厚望。
人生启示
立志
节俭

学习
惜时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 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 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 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B.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躁”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C.在文中,作者是就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D.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着重围绕一个“静”加以论述)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 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 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 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 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 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 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此句应是从反面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他珍惜 时间,有所成就)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必须从学习得到,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 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 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15课《诫子书 》 (共24张ppt)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 》 (共24张ppt)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理清文章思路 请从文中找出论点句,治学、
修身、惜时句,再次用心地体会。
提示: (1)论点 (2)两方面论证: ①治学(正)
②修身(反) (3)惜时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淡泊明志,宁静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一个家族 也才不容易衰落。节俭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
每个人并非生就即成为伟人、圣人,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唯有清心寡欲, 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 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 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 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 力,并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 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 人。
第四.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要懂得调 整心态。
诸葛亮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 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 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 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 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 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要明白生命中 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就更能事半功倍。
挑战自我
请按照刚才的提示思路,背诵原文
拓展: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 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2.名句积累
(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强调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培养品德。文中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中心论点,阐述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依靠内心的恬淡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他强调,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时光飞逝,意志消磨,如不能及时努力,终将一事无成,悲守穷庐。这篇家书体现了诸葛亮对后代教育的深切关怀,其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了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也激励着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