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诫子书》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五育,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兴邦。
夫学须晴也,才须研习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无法励精,险躁则无法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回去,遂变成枯落,多瞒不过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适,首篇存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到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早夭。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斜,突遇凉风暂至,诸家就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衮,曰斯言可以保与。
日月遂往,机巧不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民俗文化,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后⑷将非常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备注】⑴为政:锥果⑵离世:指弃官归隐⑶缅求:远求⑷小分后: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标示出以下语句的停滞。
(每句一处)静/以修身见/树木交荫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⑶每以家弊。
(贫困)⑷至心尚之。
(尊崇,崇尚)..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修身养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用《诫子书》中的道理。
-文学鉴赏方面,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对偶,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在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方面,通过讲述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入理解我国古代优秀家风家训,培养传统美德。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强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修身养性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和领导才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通用)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十九、《诫子书》
十九、诫子书❶诸葛亮【近14年未考查】夫❷君子之行,静❸以❹修身,俭以有道德修养的人,( 通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通过 )俭朴节约养德。
非淡泊❺无以❻明志❼,非宁静无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式:静思反省,俭朴节约。
提出实现人生志向的方式:清心寡欲,安定清静。
以致远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❾才,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学习必须静心,要获得才能必须( 不断 )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❿则不能励精⓫,险躁⓬则不能治性⓭。
年与时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驰⓮,意与日去⓯,遂成枯落⓰,多不接世⓱,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 这样的人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⓲,将复何及⓳!( 只能 )悲伤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 到那时 )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评点此为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静心研究,持之以恒。
反面论述“不静”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彰显“静”的价值。
以慈父的口吻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淫( yín )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一、内容主旨作者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对培养自己品德的重要性,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图解《诫子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珍惜年华三、写作特色1.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诫子书》PPT精品课件
品读课文
品评美J I E点Z I S H U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 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 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 学们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 的句式来回答。
品读课文
思想启J示I E Z I S H U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 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用庄重朗、读慈品爱义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注意 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是:,。
5,.《,非诫。子淡书泊》无中阐以述明“志学非、才宁、静志无”关以系致的远句子是:
6.《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
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思考问题品读课文
思考1:本文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
诫子书
整体感知
思考2:本文就 哪几个方面进 行了论述?是 如何展开论述 的?
品读课文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条件——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个条件——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 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
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诫子书》改写】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
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改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
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
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
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诫子书》
《诫子书》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二、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三、中心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件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小结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 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 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 “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 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 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
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 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 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译文]
● 心地浮躁的人,对事情一定无法有深刻的见地。
合作探究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论点从哪几 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 论述的? 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 “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 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 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静又是修身养徳的 基础,是学习的前提。
合作探究
3.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清心寡欲,内心保持宁 静,不贪物欲。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是屏除杂念,安宁专一,心无旁骛地学习。 “静”就是淡泊名利。淡泊和宁静才能明志。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优质课件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 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 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 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 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 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 传世。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 ,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 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 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
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 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 述效果。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 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 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 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 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形作动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放淫纵慢懈怠 则不能 振励奋精精神 ,不 神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
轻薄浮躁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
《诫子书》原文与现代译解《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旨在教育他如何做人、做事。
这封信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因其深刻的教诲和智慧而备受推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兴德之言,君子悉至,勉尔加斯矣。
现代译解第一段>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道德。
诸葛亮首先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修养品德的重要性,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内心平和”。
同时,节俭是培养道德的必要条件,这表明他倡导的是一种简朴、低调的生活方式。
> 如果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宁静与淡泊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基石。
没有对这些事物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人生容易迷失方向。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诸葛亮在这里提出了学习和才干的关系,指出学习和勤奋是提升个人能力的关键。
没有志向,学习也就失去了方向。
>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自己,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他警告儿子,懒散和急躁都是个人修养的大敌,会消磨人的意志和才能。
> 年纪随时间飞逝,意志随日子流逝,最终会变得枯萎衰败,多数人不能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贫穷的角落,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强调要珍惜光阴,及时行动,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才追悔莫及。
第二段> 那些提倡道德修养的话,君子们都应该听到并努力去实践。
诸葛亮在这里鼓励人们听取并实践关于道德修养的教诲,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结语《诫子书》是诸葛亮人生哲学的缩影,它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宝贵建议。
初中语文文言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知识点详解【原文】夫(fú)2君子3之行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6,非宁静7无以致远8。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9,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10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冶性13。
年与时驰14,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17,多不接世18,悲守穷庐19,将复何及20!——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注释】①诫:告诫、劝勉②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③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④行:指操守、品德。
⑤澹(dàn)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甘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
⑥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也说“使远大的志向得以实现。
明:使……明”。
⑦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⑧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
淫:过度。
慢:怠惰。
11 励精: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12 险躁: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13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 驰:消失、逝去。
15 日:时间。
16 遂:于是,就。
17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18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有“为社会所用”的意思。
19 穷庐:破房子。
20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PPT《诫子书》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诸葛亮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 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 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 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 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 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 《诸葛亮集》。
6.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 的启发。
示例一: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
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 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6.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 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二: “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
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
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 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 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诫子书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疾行,指迅速逝去。
将复何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 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Hale Waihona Puke 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 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中语文文言文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每句一处)静/以修身见/树木交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⑶每以家弊。
(贫困)⑷赤心尚之。
(尊崇,崇尚)..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抱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体会情感 读出情味
初读课文, 读出韵味
柳铁柳五铁中五中初二初年二级年级 杜杜 钰钰
背诵
夫……,静以……,俭以……。非澹 泊……无以……,非宁静……无 以……。夫学……也,才……也,非 学……无以……,非志……无以……。 淫慢则……,险躁则……。年与……, 意与……,遂成……,多……, 悲守……,将复……
疏通文意 读出理味
Hale Waihona Puke 结合课下注解以及补充 的字词,疏通文意,把不 懂的词句圈画出来。
(时间3分钟)
同桌交流,解决疑问。 (时间2分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业: 1、课外延展,品读《诫外甥书》
2、收集关于励志、学习、惜时 等方面的哲理名句。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体会作 者情感 2、诵读课文,读出韵 味、理味、情味。
“三味”读书法 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读出训诫的理味, 读出家书的情味。
初读课文 读出韵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