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理论 教育学
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在教育历史的漫长过程中,教育学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若干派别,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自由主义、进步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等。
这些教育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背景,但其内在逻辑和思想价值仍然具有广泛的启示意义。
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个人独立和自主性,反对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管制。
自由主义教育理论早在18世纪已有较为明确的表述,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教育学家洛克和英国教育学家罗素。
他们把教育比喻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过程,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
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教育发展中对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越来越重视,不断推动教育向着个性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教育中,自由主义教育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民主参与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取向。
二、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基础进步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益和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组织协作的能力。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和蒙台梭利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尊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实践体验、探究研究和自我评价。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也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以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方式,都深受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启示和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关系反映和延伸的重要领域,是促进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他们从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基础出发,探讨了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矛盾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以劳动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2009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50.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51.
(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
(3)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活的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
小明进入高中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很容易将其归因于自己能力水平低。此时如果继续努力学习而成绩仍然不能提高,小明就不得不因承认自己“无能|”,而面临丧失自尊的威胁;如果放弃学习,便可将学习失败归因于“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从而避免了自尊的丧失。因此,放弃学习是小明保护自我价值、避免自尊丧失的一种策略。
三、简答题
49.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8.
错误。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实践、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2009
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46
****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题2分)1.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两所著名书院,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官学化和科举化的风潮中独树一帜,其创办者是()。
A.颜元B.湛若水C.阮元D.毕沅答案:C解析: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均为阮元所创建。
阮元是清朝封疆大吏,曾任几省学政,先后任浙江、江西、河南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
2. ()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内部动机D.认知内驱力答案:B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它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3. 以下几种学习动机理论不属于认知理论的是()。
A.自由学习理论B.自我效能感C.成败归因理论D.自我价值理论答案:A解析: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有: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自由学习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4.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答案:C解析: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5. 二战后,德国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儿童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法案是()。
A.《总纲计划》B.《汉堡协定》C.《高等教育总纲法》D.《教育结构计划》答案:B解析:1964年1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
《汉堡协定》规定,所有儿童均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全日制学校的教育。
311教育学历年主观题(2007-2016)
2007年辨析: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简答: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分析论述: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56.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1)终身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57.I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
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于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中。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教育学导论
教育学导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1、当代中国教师职业具有形象的准公共性、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工作绩效的模糊性、待遇的福利性、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要努力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
3、开放型和定向型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
定向型代表是苏联。
优点:培养目标集中,办学效益较高,学生专业思想牢固,专业训练扎实。
缺点:知识结构狭窄,学术水平低,适应能力差,生源和毕业出路受到很局限。
开放型:不设专门的师范院校,由综合院校来承担,代表是美国,有利于提高师资的质量尤其是专业化水平更有益处。
4、教师专业化还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较早对教师专业化作了明确说明。
1996年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近年来,中国的教师职业己经由满足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主。
5、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校可追溯到17世纪末。
法国天主教士拉萨尔首创师资训练学校。
第一章教育6、终身教育一词始见于1919年的英国。
终身教育蓬勃兴起的原因:第一,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可能在完成一次正规教育后便能应付一生的各种挑战。
第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使得人们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三,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只有持续地进行适时训练或再受教育,才能胜任自己的社会职责。
第四现代科技使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并与信息社会保持和谐,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的形式,发展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思想。
第五,现代人总是要面对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每个人都要完善和发展自己。
7、终身教育的意义: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查看答案:C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哪一年龄段?()A. 0~2岁B. 2~7岁C. 7~11岁D. 11~成年查看答案:D3、个体运用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以加强和丰富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A.同化B.顺应C.平衡D.不平衡查看答案:A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6~12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查看答案:A5、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被称为哪种智力?()A.成功智力B.实践性智力C. 创造性智力D.分析性智力查看答案:B6、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倾向于在做出决定之前,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出反应慢,但犯错少的特点?()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 冲动型D.沉思型查看答案:D7、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对人的感受,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都很敏感?()A.掌握型B.人际型C.理解型D.自我表达型查看答案:B8、哪种风格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求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A.掌握型B.人际型C.理解型D.自我表达型查看答案:C9、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做什么?()A.同化B.顺应C.平衡D.不平衡查看答案:B10、下面哪个特点不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所特有的?()A.单向性B. 具体的逻辑推理C.不可逆性D.自我中心查看答案:B11、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韦克斯勒智商测验中得了100分,这说明了什么?()A.该生得了满分B.该生智商在所有人中排中等C.该生在同龄人中智商排前面D.该生在同龄人中智商排中等查看答案:D12、根据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具有哪种智力类型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联合(综合)点?()A.成功智力B.实践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分析性智力查看答案:C13、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的人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A.身体运动智能B.语言智能C.数理逻辑智能D.人际交往智能E.自然智能查看答案:A14、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的人善于确立目标、评估他人能力和弱点、监控自己的思维?()A.语言智能B.人际关系智能C.自我认识智能D.数理逻辑智能E. 音乐智能15、哪种学习风格的人是独立的,不顺从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感到不自在?()A.掌握型B.人际型C.理解型D.自我表达型查看答案:D16、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可逆性查看答案:E17、皮亚杰认为婴幼儿早期对世界的认识最早来源于什么?()A.动作B.视觉C.声音D.感觉查看答案:A18、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同时注意到事物的多个角度,而不受眼前具体内容的限制?()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查看答案:D19、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人善于将观念视觉化、创造心理意象、注意视觉细节?()A.视觉空间智能B.人际关系智能C.自我认识智能D.数理逻辑智能查看答案:A20、哪种认知风格的人很难将自我或特定物体同周围环境区分开来?()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查看答案:B第二章1、运用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等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查看答案:A2、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言语联结学习B.辨别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3、个体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或对某些观念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问题解决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原理和规则学习D.态度学习查看答案:D4、学会调节和控制个体自身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这是哪种类型的学习?()A.问题解决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D.言语信息学习查看答案:C5、将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A.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查看答案:B6、学习前的状态对学习的影响是?()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强化查看答案:B7、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是哪一位?()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华生查看答案:C8、学生考出好成绩后,能得到家长的奖励是属于?()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强化查看答案:D9、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华生查看答案:A10、消除不愉快刺激使行为增加是?()A.积极强化B.消极强化C.削弱D.惩罚查看答案:B11、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Gestalt),这是哪一学派的基本观点?()A.格式塔B.符号学习C.认知结构D.信息加工查看答案:A12、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头脑内形成认知地图。
不可不知的教育学知识
认知发展论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方式的发展。
认知发展一般遵循以下规律:1、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抽象发展;2、从无意向有意发展;3、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
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
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带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在教学时,应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他人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学可以“创造”学生的发展。
上述两个理论对我们的启示:1、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教学要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人格发展理论一、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反之,将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1.5岁以前),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对羞怯(1.5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培自主性;(3)主动对愧疚(3岁—6或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培养主动性;(4)勤奋对自卑(6、7—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自我同一性指个人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6)友爱对孤僻疏离(18岁—30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交往和爱的能力;(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疑(30岁—60岁);(8)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60岁以后)。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美国)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
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1~15):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10、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1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2、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比率智商)13、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离差智商)14、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美国)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联结学习理论15、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美国)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6、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7、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美国)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1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美国)学习分为参与式学习与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教育学主要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模式。
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
2、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以学生为本,核心是活动、探究、合作等。
3、美国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互动理论也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4、库克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兴趣原则,5、我根据库克的动机理论,用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理念,7、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基于这一定义,加德纳又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地存在着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构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
这七种智力分别是:(1)语言智力。
(2)音乐智力。
(3)逻辑数学智力。
(4)空间智力。
(5)身体一运动智力。
(6)自我认识智力。
(7)人际关系智力。
8、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
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他提出了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
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十七条教学原则是,(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学科。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是打下坚实学术基础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本教育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这一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外在行为和反应,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过程实现的。
教师应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机制,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
四、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这一理论提出了适应教育内容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挑战。
五、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个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接受文化传统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社区和合作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涉及到人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自我调节动机理论 教育学
自我调节的动机理论传统的动机理论,尤其是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奖赏或表扬等诱因的动机效应,但是表扬、奖励等对行为的动机效应受制于行为者的内在认知因素。
个体的认知、情感等主观因素起着中介调节作用,介于动机内在起因与外在诱因之间,是联结内在需要、驱力与外部目标、奖惩的桥梁。
强调自我调节作用的动机理论主要有成就目标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归因理论。
一、成就目标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德维克(Dweck)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以前成就动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德维克等人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在对成就目标的选择。
(一)能力的内隐观与成就目标观1.能力内隐观:Dweck认为人们对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incremental theory)和能力实体观(entity theory)。
前者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随着学习的进行,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后者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不会随学习的进行而得到改变。
2.成就目标观:对应不同的能力观,儿童追求的成就目标主要可分为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
追寻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二)两种动机模式德威克(1980)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在失败情境或挑战性任务面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动机模式:一种是掌握模式(mastery-oriented),另一种是无助模式(helplness)。
具有学习目标的个体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易形成掌握模式;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能力和他人的评价,易于形成无助模式。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一、两种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应用于班主任工作中,这取决于班主任老师对心理学知识了解多少以及掌握的程度。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下列两位心理学家的理论具有更大的适切性。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1942生于美国)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上人们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之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
这些智能分别是: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
加德纳认为,智能就是生物心理学的潜能,是我们人类本身所固有的能力。
这种潜能可以通过经历、文化和激励等影响人的因素释放出来,但释放的程度高低不同。
不同个体的智能组合方式各不相同。
虽然我们的多种智能均与生俱来,但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
因为智能由两个因素决定,那就是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和特定时空中后天的生活环境。
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促进儿童智能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儿童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有趣的是加德纳与其他心理学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同时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家,他发现通过通常的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音乐能力。
所以他认定传统的智力测验是不公平的,是以测验者为中心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经过潜心研究加德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音乐智能与语言智能在结构上几乎是平行的,把一个(通常是语言智能)叫做智能,而把另一个(通常是音乐智能)叫做天赋,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逻辑。
”多元智能理论对班级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等级学生观),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平等学生观、类型学生观),进而改善我们教育与管理的理念、态度和做法。
我们应对我们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
它为古老的因材施教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学依据。
它要求学校和老师要学会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教育学中的心理学理论
教育学中的心理学理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教育学中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该理论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且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需求,适应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如何获得、处理和应用知识。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智力、思维和知觉,以及获得、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理念。
四、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和个性发展、自我概念、自尊和情感。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的认知。
五、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研究人类的认知、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如何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测量和评估这些特征。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各种测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六、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如何适应和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在教育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在教育学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特征,使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施更好的教育方案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论的基本内容
教育功能论的基本内容
教育功能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种理论观点,旨在探讨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其基本内容包括:
1.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被认为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2. 社会调适功能: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规范。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学习合作、沟通、共享等社会技能,适应社会角色和责任。
3. 社会变革功能:教育具有引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人才培养功能:教育可以培养各类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接受专业训练,培养专业技能和素质,为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作出贡献。
5. 传承文化功能: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文化。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和传承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6. 个体选择功能: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平等的教育资源,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7. 社会凝聚功能:教育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教育功能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同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传承和弘扬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自我价值认知
自我价值认知自我价值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它是人类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我价值认知涉及到自我知觉、自尊心、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社会交往中,自我价值认知是人们形成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基础。
以下是有关自我价值认知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
它是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
自我知觉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
例如,个体可以从外在的身体感觉、情感体验和日常生活中获取自己认识的信息。
自我知觉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了解自己,个体才能更好地应对周围复杂的事物和情境。
二、自尊心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自尊心在个体的情感上非常重要。
它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和尊重。
自尊心有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
对外的自尊心可以体现在个体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形象等方面;对内的自尊心则表现在个体的心理状态、自我感觉、自我价值判断等方面。
三、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往往会在情绪压力下不适合地表现出情绪或行为,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人会更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四、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获得成功的信心。
它反映了个体通过自我行为来达到愿望的信心和能力。
个体的自我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对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非常重要。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可以更容易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更成功地完成任务。
结语:自我价值认知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基础。
它关系到个体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个体应该通过了解自己、肯定自己、调整自己、信心四个方面来提高自我价值认知,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心理活动课教案:如何让学生关注自我价值
心理活动课教案:如何让学生关注自我价值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概念,认识自我存在的重要性。
2.探索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升自我认可水平。
3.培养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心,挖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提高自我认可水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我认知到自我实现。
三、教学内容1.认识自我概念1.1自我的含义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的思考、了解和评价,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性格、各种行为表现等。
1.2自我价值的意义自我价值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需要。
人们是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他们根据自己认识到的价值判断,为了保护和尊重自己的权利、需要和尊严而行动,谋求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2.如何认识自我3.1自我认知的意义自我认知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观察方式,它有助于人们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各种自我素质、自己的态度、行为效果,从而实现转化和自我提升。
4.2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自我观察、自省、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制定提高计划,并尝试改进。
自我比较。
通过和同龄人、优秀人物对比,发现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提高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
让自己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通过摆脱自己的舒适区,接触不同人群、文化和社会层面,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力量和存在意义。
5.自我价值的实现6.1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核心自信心是自我认可的核心,也是实现自我目标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关键。
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发挥个人能力和潜力,更难提高自我认可水平。
7.2如何培养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发掘潜力。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积极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给自己心理负担。
多参加社交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借助教师讲解、课堂互动、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重点理解、思辨分析,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深入分析案例及特定的情境和问题,逐渐从理解到应用,达到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的探索
自我价值的探索自我价值的探索是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的重视越来越高,也为自我价值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我认知与自我理解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于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对自己内在特质、能力、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把握。
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反思和规划,形成对自己的理性和客观认识。
而自我理解则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心世界深入挖掘和思考,使得个体在情感和精神层面形成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
通过自我理解,一个人可以更好地面对内心的诉求和挑战,使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定和清晰。
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可自我实现是个体在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基于内在需求和外部环境,在实现个人潜能和追求个人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可持续行为。
而社会认可则是指社会对于个体行为和成果所做出的评价和肯定,这种认可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和理解后,才能更加明确地把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为此进行持续努力。
同时,社会认可又是一个人坚定前行的重要动力来源。
只有在得到他人尊重和社会肯定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过程才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
教育与自我成长教育作为塑造每个人思想品德和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促进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教育,每个人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技能、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在老师和同学交流中得到新思想、新启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尝试,逐渐形成独立、健全、积极向上等良好品质。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每个学生发挥其独特潜质,并通过不断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将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需要教师以更加审慎专业的态度去帮助学生探寻他们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并尽最大努力去促成这一进程。
教育心理学各种人物对应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各种人物对应的理论
杜威隐形课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洛克白板说、绅士说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卢梭自然主义
苛勒完形——顿悟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华生刺激——反应
梅奥权变理论
泰勒学习目标之父
托儿曼认知——目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
布鲁纳发现教学、结构主义
班杜拉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
科温顿自我价值理论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
斯金纳程序教学、行为主义
布鲁姆掌握学习、结构主义
斯宾塞完美生活、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威尔逊基因复制
加德纳多元智力
凯洛夫课的类型和结构、班级授课成体系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班级授课系统论述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班级授课进一步完善
艾里克森心里社会发展论
奥尔波特中心特质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
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作用
马卡连柯平行教育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论、内化学说斯里克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指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接受程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M.V.Covington)认为,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肯定自我价值。
在学校里,当个人获得好的分数与等级时,就能够增强其个人优越感,维护其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提升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理论还向我们清晰地论述了学生是如何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以及他们在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上又是如何归因的。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与能力相等同,感到自己具有过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有的时候重过一切,甚至超过了取得好的成绩。
在自我价值理论中努力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自我价值理论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
1.高驱低避型
又称为“成功定向者”。
这种动机类型的学生拥有无穷的好奇心,表现得自信、机智,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2.低驱高避型
又称为“逃避失败者”。
对于这类学生,逃避失败要比对成功的期望重要。
他们表面看来没有学习的动机,但其实他们有强烈的对失败的恐惧。
3.高驱高避型
又称为“过度努力者”。
具有这种动机形式的人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他们对一项任务怀有既追求又排斥的冲突情绪,他们兼具了成功定向者和避免失败者的特点。
4.低驱低避型
又称为“失败接受者”。
他们没有对成功自豪的期望,也没有对羞耻感的恐惧。
他们内心很少有冲突,同时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也非常有限。
他们放弃了通过能力的获得来保持其身份地位的努力。
这些学生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对成就漠不关心,这种不关心意味着放弃,这样也就防止了对自己无能的评价。
教育启示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所有的考试与评价都是一种相对的评价,即一种与别人相互比较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也往往只属于少数人,失败则属于大多数人。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对能力的打击,学生们只能通过不努力或者采取一些消极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价值和自尊。
因此评价时要以学生自身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只要学生相对于自己来讲是有进步的,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一方面也维护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和价值的,要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我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为了这个目标我要努力!
失败并不代表我无能,而是因为我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我选择逃避,放弃努力,我将真的变得无能!
用成功证实自己的价值,用失败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