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
六根对应六神
【六根】《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
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
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
所言根者,能生之义。
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
言六根者:
一、眼能见色者是。
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肝---------色
二、耳能闻声者是。
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肾---------声
三、鼻能嗅香者是。
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脾?------香
四、舌能尝味者是。
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心---------味
五、身能感触者是。
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肺?------触
六、意能知法者是。
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胆?------法
六神一般以道教说法为内容,指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故称为“六神
人的色身可依功能分作六大部份,就是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四肢躯体)和意根(脑及神经系统)了。
人的心识以功能区别,可分作八个部份,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了。
根、尘、识、根性
须知六根对境,如镜照像,本无分别。六识缘境,则有分别(重点六根面对外境,就是眼见色、耳闻声等,如镜照像,本无分别,起识心才有分别)。如果你这个体会得出来,境就是心的体性,如如不动的体性,本来是同一面镜子的,本无分别的。
但是六识缘境,则有分别(起分别好坏等就是意识心):妄执、妄动才有分别。
所以,佛法你摆平了自己,全世界就平静了,心不起分别,天地万物就解脱,没有一样东西阻碍了你。【即此有分别无分别,为根识之分。】
所以,神经系统有见、闻、觉、知,没有神经系统,我们怎么起作用?所以,在佛法里面讲神经系统只是心借重它(作为)工具起作用而已。譬如说眼的神经系统,眼根能看的,佛发现那是心在作用,不是神经系统,是借重神经系统,知道吧!
因根识同有见、闻、觉、知之用,见单属于眼;闻兼属于耳、鼻;觉单属身;知兼舌、意,知的话比较广。
根性是不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是不生不灭的;
识性是意识心、是分别心。
诸位!根性和识性这二个有共同点就是精神作用,根性的精神作用是完全清净的,识性的作用是染污的、是对立的。
根性是绝对的,识性是强烈对立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人与人之间会吵得不可开交,统统是意识心。一个团体里面,进入无诤的状态,大家都和乐融融,就知道他的师父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如果说这个团体诤论不休,就表示他的亲近的人所教育的方法有待商榷了。因为佛法没有搞对立的,没有弄到你死我活的这种情形的,它是圆满的、它是无相的、它是平等的、它是没有分别的,没有任何执着,是无我的。{说:万法唯识,意思就是说:这个识就是能所不断,而且识自己会变现境界出来。所以,万法唯心所造,它就是万法都是心所现量影现出来的,迷了就是以妄为体;悟了就是以真为体。}
(有分别无分别,为根识之分)。
六根,六尘,六识,五蕴
六根、六识、六尘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
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
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
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什么是六根、六识、六尘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
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
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v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
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
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
【释家】五感、六根、六识的关系
【释家】五感、六根、六识的关系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小多,少方向行为外貌。
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
闻:指嗅觉,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
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咸鲜等各种味道。
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小多,少方向行为外貌。
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
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
五感建筑闻:指刺激如:香,臭,包括感受外界的各种化学刺激,对于动物接受外界化学信息、识别环境、辨认敌我、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有重要作用。
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鲜咸……等各种味道。
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六根,佛教用语。
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根(感官器官)。
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
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尘是指世间一切因缘而产生的事物和法理等等,有动摇、染污的意思。
因为这些不断变化、动摇不停的尘染污了六根。
其中:眼所见者为色尘,耳所听者为声尘,鼻所嗅者为香尘,舌所尝者为味尘,身所觉者为触尘,意所分别者为法尘。
智能手机目前也具备了四感,摄像头提供了视觉,话筒提供了听觉,GPS提供了所处位置的处觉,陀螺仪提供了可以感应到运动方向加速度的动觉。
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他的四感,知道智能手机的使用者,目前在物理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状态,他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在哪里。
“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优质解答
1.【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
2.【六根清净】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中略)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中略)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经中具说六根,今举初后之二根).普贤观经曰:‘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是观.’圆觉经曰:‘心清净,眼根清净,耳根清净,鼻舌身意复如是.’知度论十一曰:‘布施时,六根清净善欲心生.’
yongshi53
2014-11-13
其他类似问题
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2014-12-09
“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2014-10-22
六根清净的六根是指什么2014-10-04
谁知道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2014-11-10
六根清净指的是哪六根?
2014-09-25。
六根清静的意思|六根清静的解释|六根清静接龙
成语名字:
六根清静
成语发音:
liù gēn īng jìng
成语解释: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 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成语出处:
皆令清静。”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看更多六根清静的近义词>>
六根清净
查
成语例句:
寸草不留,六根清静,与汝剃了,免得争竞。(明 施耐 庵《水浒全传》第四回)
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六尘---六识对于钻研《楞严经》的同修来说,(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名相概念是基础,需要懂得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听楞严经讲解时,才不会被名相概念绕的云里雾里。
《六根》眼根:眼睛向外直接攀缘相应的色尘,色尘又分为明尘和暗尘两种。
眼根的作用只管看。
耳根:耳朵向外直接攀缘相应的声尘,声尘又分为动尘和静尘两种。
耳根的作用只管听。
鼻根:鼻子向外直接攀缘相应的香尘,香尘又分为通尘和塞尘两种。
鼻子的作用只管闻。
舌根:舌头向外直接攀缘相应的味尘,味尘又分为恬尘和变尘两种。
舌头的作用只管尝。
身根:身体向外直接攀缘相应的触尘,触尘又分为离尘和合尘两种。
身体的作用只管触。
意根:意根直接攀缘头脑中的法尘,法尘又分为生尘和灭尘两种。
意根的作用只管搬运传输。
《六尘》注:外六尘,外在,指的是肉团身六根以外的万法万相。
(色尘)分为明尘和暗尘明尘:光明,大,小,红,黄,白等等一切外在色相与颜色。
暗尘:走进暗室,或者闭上眼睛所接触到的黑暗,或者盲人看到的黑暗。
(声尘)分为动尘和静尘动尘:大小声音,人声,男女老少声,牛马猪羊声,鸡鸭猫狗声,刮风下雨声,打雷闪电声,车水马龙声,耳朵能够听到的一切外在所发出的音声。
静尘:耳朵听不到外在的任何声音,或者没有声音。
(香尘)分为通尘和塞尘通尘:当鼻子通畅时,可以闻到外在香气,臭气,以及一切万法各自的味道。
塞尘:当鼻子阻塞时,闻不到外在的任何气味。
(味尘)分为恬尘和变尘恬尘:当舌头不吃东西时,属于恬尘。
变尘:当舌头与食物接触时,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等味道时,属于变尘。
(触尘)分为离尘和合尘离尘:当身体不与物体接触时,处于离尘。
合尘:当身体与物体接触时,感受到,冷,暖,涩,滑,疼痛,舒服,属于合尘。
(法尘)分为生尘和灭尘(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如同一部超能摄影机,当它对应五尘的时候,当下就产生第一念直觉感受,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底片,这个底片就是我们留在头脑里的一个影像,或者叫底片。
六根是指哪六根
六根
六根(梵语:Sadindriya),佛教用语,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根(感官器官),为二十二根之一。
有些佛教部派认为意没有实体,不立为根,去除意根,将其余眼、耳、鼻、舌、身五者,合称五根。
六根分类
六根所属为色法、心法
•前五根:属色法,可见有对,为五色根。
•意根:六根之一,属心法,也是有情八识之一的第七识,又名末那识,不可见有对,是无色根。
储存回忆录,称八识阿赖耶识,自信佛,为第九识称摩那识,合为九根,如果将意根排除,只称五根。
•意根是意识所依根,所以称为意根。
o意根是能引生意识的心,所以称为意根。
o意根是意识生起后运作时必须依止才能运作的心,所以称为意根。
o但也有人认为意根所属自古有争论,主张有将其列为色法。
浮尘根、胜义根
对于前五根,每一根又可细分为浮尘根与胜义根两种。
•胜义根又称净色根,由四大净色所组成。
肉眼不可见,但有发识的功能。
•浮尘根又称扶尘根,由四大麤色所组成。
为肉眼可见,为胜义根所依,但不能发识。
如眼珠、耳鼓、鼻腔、舌膜、肌肤。
例如:盲人虽然有眼珠却不能看见事物,无法产生眼识。
是因为前五识所依的是胜义根,盲人的眼根徒有浮尘根,胜义根坏死,无法发识。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是什么意思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是什么意思「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
「六根清净」即眼见了色,不为色尘所摇动;耳听了声尘,不为声尘所摇动;鼻不为香尘所摇动;舌不为味尘所摇动;身不为触尘所摇动;意不为法尘所摇动。
也就是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六根指的是生理学的整个范围。
看宇宙人生,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更不是一神论,而是一种主张因果报应与和谐的存在主义。
所以佛教从心理、生理、物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个人的构成。
上述六根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物理学和六根心理学,是一个人的总和。
六根六尘六感的形成称为十八境界,十八境界的三类构成三足鼎立,相互服务。
没有一个类别,其他两个类别就无法存在。
因为六尘六识依赖于六种介质才有效,六尘六识只有通过六识的辨别才有价值,六识六识只有通过六尘的反射才有效。
如果要用下一个比喻的话,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镜子照出来的像,六识是判断镜子照出来的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六感?简单来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和生理介质功能,即生理神经功能来说,称为六。
眼睛里有视神经,耳朵里有听觉神经,鼻子里有嗅觉神经,舌头里有嗅觉神经,身体里有感觉神经,头脑里有脑神经。
这些是心与物之间媒介的基础,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
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指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由六根与六尘接触而产生的辨别和记忆,称为六识。
如果没有六根而只有六根六尘,那就不是生命体,而是死尸,所以六根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根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
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思维六个方面叫作六根。
六根清净呢?清净的意思才是正常的,换句话说不清净其实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打个比方说就听懂了,如果一个人他在社会生活当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他这个眼睛乱看,释放一些信号,因为我们这个眼睛看,看人也好、眼神也好、什么眉来眼去也好,它是一种肢体语言,你乱释放一些动作出去,你说这个人正常还是不正常呢?你说是会产生好后果还是不好的后果呢?对吧!其他的以此类推。
耳朵也一样啊。
我们人与人相处,不管是疏远的还是亲近的,朋友还是亲戚,同事、街坊邻居,你愿意你在房间里坐在这里说话,然后你隔壁有一个人躲在墙角偷听,你愿不愿意啊?你愿不愿意他听了就跑出去给你乱说,甚至栽污陷害。
所以眼、耳、鼻、舌、身,身就是肢体、躯体、躯干,包括思维这些都要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或者说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上,这种状态佛法把它称之为清净。
清净就是干净嘛,干干净净、光明磊落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就怎么,这样子对我自己也好,对别人也好。
往上说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那个是往上说,这个人很有修养了。
其实没有必要讲那么高,讲高了好像觉得高不可攀,难以企及达到的一种境界一样。
其实没有那么高,它从最低处说,这就是我们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状态。
一旦六根随时随地都不清净,很闹、很乱、很燥热、很不知分寸,那绝对不是好事情。
文章出处:开心学佛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
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六根、六识、六尘到底是什么?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六根、六识、六尘到底是什么?中华俗语⽂化中,经常出现“六根清净”这个名词,⼀般以为出了家,⼀定就是六根清净的⼈,⼀旦沾染了⼀点男⼥钱财的习⽓,便说他们“六根不净”。
⾄于什么叫做六根,什么⼜叫做六根清净?可能很多⼈都说不出个之所以然来!六根,是指⽣理学的全部范围。
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界。
六根是属于⽣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理学,便是⼀个⼈的总和。
就好⽐六根是镜⼦,六尘是被镜⼦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眼、⽿、⿐、⾆、⾝、意眼、⽿、⿐、⾆、⾝、意称为六根,也就是⽣理学上的神经官能。
眼有视神经,⽿有听神经,⿐有嗅神经,⾆有味神经,⾝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部是⼼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六尘就是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来说的,眼根所见的颜⾊和形⾊,⽿根所听的声⾳,⿐根所嗅的⾹臭,⾆根所尝的味道,⾝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佛家认为六根是六识的⼯具,眼根贪⾊、⽿根贪声、⿐根贪⾹、⾆根贪味、⾝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瞋,贪与瞋,是由⽆明──烦恼⽽来,合起来,就是“贪、瞋、痴”的三毒交加。
⼈为善作恶,都是六根的作⽤。
为何六识、六根、六尘?六识:眼、⽿、⿐、⾆、⾝、意其⼀,六识:眼、⽿、⿐、⾆、⾝、意六根:眼、⽿、⿐、⾆、⾝、意其⼆,六根:眼、⽿、⿐、⾆、⾝、意六尘:⾊、声、⾹、味、触、法其三,六尘:⾊、声、⾹、味、触、法⼜据《法华经及涅槃经》记载,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所谓六根互⽤,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根。
均可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所谓六根互⽤,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根。
均可⼜据《法华经及涅槃经》记载,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也能闻声、嗅、⾹、尝味等,⽿能闻声,也能见⾊、嗅⾹、尝味等,⿐根、⾆根、⾝根、意根,也是⼀样。
六根清净了,就是六根⽽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根应付,⾹尘来了,⿐根应付,⾆、⾝、意根,也是⼀样。
十八界
十八界法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
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
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
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是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了。
意根在大乘佛法里又叫第七识末那识。
六识中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
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意根。
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再加上处处做主的意根,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
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
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有一生。
而意根却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生出。
由于十八界的法都是虚妄性,所以称为“空相”。
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
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
1。
孔明锁6根解法图
孔明锁6根解法图之答禄夫天创作
创作时间:贰零贰壹年柒月贰叁拾日
话说响石潭最近家教的孩子家有一个玩具,叫做孔明锁。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玩意儿,于是就兴
起,玩了起来。
结果弄了大半天还是
茫无头绪,不得已,将那个锁带了回
来,慢慢研究。
怎奈何又没得时间,
于是乎,我便依靠强大的百度,一探
究竟。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
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
这种玩具后人称作鲁
班锁,鲁班锁既称空明锁、别
闷棍、六子联芳、莫奈何、难
人才、智慧木等,它起源于中
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
构。
又有一说鲁班锁又称孔明
锁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
其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
关于孔明锁的具体解法见图哈,这里是六根的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根
六根又作六情。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佛学大词典》
【六根】《佛学大词典》:梵语s!ad! indriya^n!i。
又作六情。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为十二处之内六处,十八界之六根界。
根,为认识器官之意。
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
前五种又称五根。
五根乃物质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有二种之别,生理器官称为扶尘根,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扶助作用;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者称为胜义根,以四大所生净色为性。
对此,意根则为心之所依生起心理作用之心法,即无色根。
据有部之说,前刹那之六识落谢于过去,意根即是引起次刹那六识之等无间缘。
故六识之作用,须常以意根为所依(通依)。
然前五识除依意根之外,另有特定之根为其所依(别依);意识则仅依意根,并无其他特定之根。
瑜伽行派等则由唯识义上说六根,主张六根、六境均为内识所变。
又六根可视为我人之身心全体,如法华经说读诵、书写经典,六根即可清净。
[俱舍论卷一至卷三、成唯识论卷一、顺正理论卷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参阅‘五根’1137、‘六境’1298、‘六识’1312、‘根’413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六根】《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名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
’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为心法。
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
《三藏法数》
【六根】《三藏法数》:[出首楞严经] 根即能生之义。
谓六根能生六识。
故名六根。
一眼根谓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
瑜伽论云。
能观众色。
是也。
二耳根谓耳能听闻众声。
瑜伽论云。
数由此故。
声至能闻。
是也。
二鼻根谓鼻能齅闻香气。
瑜伽论云。
数由此故。
能尝于香。
是也。
四舌根谓舌能尝于食味。
瑜伽论云。
能尝众味。
数发言论。
是也。
五身根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
瑜伽论云。
诸根积聚。
是也。
六意根谓意于五尘境界。
若好若恶。
悉能分别也。
(五尘者。
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也。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六根】《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
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编辑本段
《佛学次第统编》
【六根】《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
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
所言根者,能生之义。
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
言六根者:
一、眼能见色者是。
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
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
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四、舌能尝味者是。
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
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
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