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墙端为暗柱水平筋
L形: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2。
当外侧钢筋有连续通过节点和搭接通过两种节点构造要求,水平筋通常布置在暗柱纵筋的外侧
图3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形:伸至墙对边-保护层+15*d
图33
一字形:长度=墙长-保护层*2+15*d*2
图34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03G101-1P47注5)
图27
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
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04G101-3P32、45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一
弯折长度a与框架注相同
图19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图36)
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水平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数
水平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竖向筋长度

剪力墙构造要求2024

剪力墙构造要求2024

引言概述: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其他结构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构造的要求,以保证其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正文内容:1.剪力墙的布置要求:a.布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墙体上,以负责承担侧向地震力的作用。

b.距离限制: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相邻墙体的互相影响。

c.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到抗震性能的需要。

2.剪力墙的结构形式:a.整体式剪力墙:即将剪力墙布置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形成连续的墙体,提供较好的整体刚度。

b.局部式剪力墙:局部式剪力墙指将剪力墙仅布置在建筑结构的局部区域,常用于解决局部承重要求较高、整体结构不需要剪力墙的情况。

3.剪力墙的材料要求:a.墙体材料:剪力墙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墙体的构造材料。

b.加劲筋:在剪力墙中,可以设置加劲筋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剪力墙的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a.纵向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承担地震力的作用。

b.横向钢筋布置:横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提供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

5.剪力墙的连接强度要求:a.剪力墙与周边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周边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b.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如果采用了整体式剪力墙的布置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总结:剪力墙构造的要求涉及到剪力墙的布置、结构形式、材料要求、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以及连接强度要求等方面。

通过合理满足这些要求,剪力墙可以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充分了解并遵循这些构造要求,以确保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下的正常工作。

剪力墙配筋

剪力墙配筋

剪力墙配筋与设计剪力墙配筋设计中,包括有墙体(墙身)配筋、墙端暗柱配筋、墙体暗梁配筋。

(1)墙身配筋(最小配筋率)(配筋间距)墙身配筋比较简单,要同时满足构造配筋和计算书配筋要求。

《抗震规范》:(《混规》P194 11.7.14)P66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高层规范》:P90 7.2.17 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

《抗震规范》:(《混规》P194 11.7.15)P66 6.4.4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的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高层规范》:P90 7.2.18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均不宜大于3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7.2.19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剪力墙的墙身钢筋分有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

在剪力墙结构中,水平分布钢筋居外侧,竖向钢筋居内侧,水平分布钢筋为主要钢筋,拉筋把横竖两种钢筋拉结在一起。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

剪力墙钢筋计算规则剪力墙是多层多柱体结构建筑中常用的承重构造之一,它通过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力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在剪力墙中起到承受和分散剪力的作用,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进行钢筋计算。

下面将介绍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1.确定设计剪力力度在进行剪力墙钢筋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剪力力度。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结构分析计算得到的剪力力度为设计剪力力度。

2.确定截面尺寸在根据设计剪力力度确定截面尺寸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截面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矩形。

确定截面尺寸时需考虑构造形式、施工工艺、承载力要求等因素。

3.计算开裂状态下的钢筋面积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已确定截面尺寸的基础上,计算在开裂状态下所需要的钢筋面积。

根据截面尺寸和设计剪力力度,可以采用公式计算出钢筋的总面积。

4.确定最大间距在确定钢筋总面积后,需要进一步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的钢筋最大间距应符合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规范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最大间距。

5.计算纵向配筋在已确定钢筋最大间距的基础上,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计算纵向配筋的数量和位置。

应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按比例分配钢筋,在截面中布置纵向配筋。

6.计算横向配筋在计算纵向配筋后,还需要进行横向配筋计算。

横向配筋一般采用箍筋或钢筋混凝土搭接筋。

按照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箍筋或搭接筋的数量、直径、间距等参数。

7.检查抗剪承载力钢筋配筋的计算完成后,还需对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检查。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校核剪力墙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优化调整钢筋配置在初步完成剪力墙钢筋计算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对钢筋配置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优化调整,可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以上是剪力墙钢筋计算的一般规则。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详细计算。

同时,还应遵循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剪力墙的安全可靠性。

剪力墙钢筋安装要点

剪力墙钢筋安装要点
0 % 交 错 布 置 ,上 下 两 接 头 间 错 要求 ,调整最外层钢筋的夕 缘至混凝土表 相 邻 钢 筋 5
5 d 且 不小于 5 0 0 mm,焊 接 面 的距离 ,按 1 / 6 坡度 比要 求,在校正竖 向 开净 距不小 于 3
甩槎钢筋后 ,进行墙体竖向钢筋的连接 。
件 的墙 柱 竖 向 钢 筋连 接
6 mr f l 时 ,宜 采 用绑扎 搭 不大 干 5 0 %,下 部接 头距 基础 顶 面或 楼板 钢 筋直 径不 大于 1 接连接 ,当水平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 1 6 mm 顶面 可大于 5 0 0 mm,钢筋搭 接长度不 小于 1 . 2倍抗震锚 固长度 ,上 下两个接 头1 司错开 时 ,可采用机械直螺纹套筒连 接 ,既节约资 净距 为 5 0 0 r a m,搭接 处要上 中下绑扎 三个 源 ,又保障 了工程质量 。
位置可设置在跨 中 1 / 3 范围内 ,内侧 水平贯
/ 4区域 , 墙 身竖向 分布钢 筋绑 扎搭 接连接 ,对 通分布 筋搭 接位 置设置在支座处 1 连 接接 头面 积的百 分率 与全 部钢 筋面积 的 于抗震等级为一 、二级 的剪 力墙底部加强部
0 %,上下 两排 水平钢 筋接 头 位 ,竖向分布钢 筋的绑扎搭接构造要求为连 比 值不 大于 5 0 0 ai r n 。当墙 体水平分 布 接接 头 面积 的百分 率与钢 筋 总面 积的 比值 错 开净 距不 小于 5

( 1 ) 钢 筋绑扎搭接连接 。竖向钢筋 的 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所指小墙肢为截面高
倍的矩形截面独 连接接头与钢筋面积百分率的比值要不大于 度不大于截面 变 4 5 0 %,下部接头要距基础顶面或 楼板顶面不 小于 5 0 0 mn l , ’ 搭 接长 度不 小于 1 . 2倍抗震

钢筋工程—剪力墙钢筋的配置与计算

钢筋工程—剪力墙钢筋的配置与计算

一、剪力墙的主要分类:(1)、按照结构的分类有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剪力墙按照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墙身、暗柱、暗梁、连梁。

(3)、按照部位划分有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等。

(4)、按照洞口情况可以划分有洞墙和无洞墙,端部斜角的钢筋弯折按照90角处理。

二、剪力墙的配筋情况: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型(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三、剪力墙钢筋计算:四、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墙身:水平钢筋的构造要求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无暗柱时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端部时应加弯折)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3、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1. 引言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载系统,其作用是在抗震和抗侧移过程中提供水平刚度和强度。

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是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构造要求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剪力墙的作用及构造要求剪力墙是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承载构件,其作用是在地震或其他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将剪切力传递到基础上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和位移。

在剪力墙的构造中,竖向钢筋起到增加抗震、抗剪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2.1 竖向钢筋的数量和布置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竖向钢筋的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以保证钢筋的有效工作和连接性能。

同时,竖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也应满足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

2.2 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的连接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的连接是剪力墙中关键的一步。

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3.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施工要求剪力墙身竖向钢筋的施工是保证剪力墙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将从钢筋加工、钢筋安装和钢筋连接等方面对施工要求进行阐述。

钢筋加工是确保剪力墙施工质量的基础。

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进行准确的放样和裁剪,保证钢筋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钢筋的弯曲和焊接等工序,确保钢筋的力学性能和连接质量。

3.2 钢筋安装钢筋安装是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安装钢筋时,应先清理净剪力墙内部的灰浆、灰尘等杂物,保持基面干净。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在预留的孔洞或钢筋笼中依次安装竖向钢筋,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注意钢筋与模板的保持距离和间隙,以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和固化。

3.3 钢筋连接钢筋连接是剪力墙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剪力墙钢筋施工方法

剪力墙钢筋施工方法

剪力墙钢筋施工方法
(1)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钢筋位置线、模板控制线、墙身线。

(2)墙插筋方法:根据墙皮线,一般在基梁或底板上划插筋线。

如果插筋与基梁上筋和底板上层网片无法可靠绑扎,则在底板上层钢筋网片上设置墙体水平筋,在水平筋上划插筋位置线。

然后从距暗柱50mm处把竖向钢筋依次插入底板,并与墙体水平筋绑扎牢固满。

最后在距底板顶面300mm和插筋顶端各加一道水平定位梯子筋定。

插筋必须满足锚固长度LaE,相邻插筋接头错开LaE,同一截面错开50%。

(3)墙体钢筋上接时,首先检查甩茬立筋,如有较大偏移,应进行校正。

根据“七不准绑”的原则对钢筋进行预检,钢筋绑扎时如有暗柱,先绑暗柱钢筋,再绑墙体竖向钢筋和水平筋。

第一根水平筋距混凝土板面50mm。

(4)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规范要求。

暗柱插筋:暗柱插筋下部与底板下铁钢筋绑扎,底板面处先用二道箍筋与柱筋绑扎,再把箍筋和面层筋绑扎在一起。

暗柱钢筋绑扎完,用线坠吊垂直后,采用钢架管临时固定。

为确保门洞两边暗柱保护层,在洞口两侧暗柱内加设双F卡(门高度范围内上、中、下设置三道,作为顶模棍,保证门洞洞口模板不偏移),双F卡采用A10钢筋加工制作。

加工时控制双F卡的卡口位置准确且顶模筋两端伸出长度确保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剪力墙墙身 的钢筋构造要求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水平分布钢筋
剪力墙墙身钢筋
竖向分布钢筋
拉结筋
1、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在端部如何处理? 2、墙身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如何处理? 3、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如何处理?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1 墙身水平分 布钢筋在端部的
锚固构造
端部无暗柱 端部有暗柱 端部为端柱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2 墙身水平分 布钢筋的搭接
构造
搭接长度 1.2 E
交错搭接,错开距离 500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3 墙身水平分布 钢筋在转角处的
构造
转角墙暗柱
转角墙端柱
翼墙暗柱 翼墙端柱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4 墙身竖向分布 钢筋的连接构造
绑扎搭接
机械连接
焊接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5 墙身竖向分 布钢筋在顶部 的锚固构造
顶部为屋面板
顶部为边框梁
3、剪力墙墙身的钢筋构造要求
矩形布置
6 墙身拉结钢 筋的构造
a,b≤200mmBiblioteka 梅花布置 a,b≤150mm
知识小结
墙身水平分布钢筋的构造
剪力墙身 钢筋构造
墙身竖向分布钢筋的构造
墙身拉结钢筋的构造
端部构造 转角处构造 搭接构造 连接构造 锚固构造 矩形布置 梅花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