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2.4.2《位似图形》复习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位似图形的定义、位似比、位似变换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变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相似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位似变换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位似变换的方法,能够运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位似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位似变换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和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相似图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位似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位似变换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考数学位似教案

中考数学位似教案

中考数学位似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位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和位似中心等概念,2、会画位似图形,并根据相似比的大小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重点:定义。

难点:画图。

教学过程:一、回顾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

二、观察图片感知位似图形(p60)思考:1、位似图形的定义?2、位似中心三、怎样画位似图形:1、确定位似中心(1、中心在两个图形同侧。

2、两个图形之间。

3、两个图形之内) 2、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比是否相等四、位似图形的性质:两个图形相似;对应边互相平行,对应点连线交与一点。

五、相似与位似有何区别和联系?练习:1、习题27.3 :1、2、4.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

B、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C、全等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

D、位似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3下图中位似中心在图形上的是()3、4、在小孔成像问题中,如图可知CD的长是物长AB长的()6cm18cmCDAA、3倍B、12C、13D、1425、图形A与图形B位似,且位似比1:2,图形B与图形C位似位似比是1:3则图形A与图形C 位似(一定或不一定)6、在视力表中,设0.1所对的“E”长为a,0.2所对的“E”长为b则a:b=7、将一个等边三角形放大,是放大后的三角形的边长是原三角形边长的5倍,则放大前后等边三角形高的比面积的比。

8、画出以O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BCDE缩小到原来的0.5倍的五边形A/B/C/D/E/, 并求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的周长比,面积比?CE3。

位似图形教案

位似图形教案

位似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②了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能力目标:①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学难点: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位似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准备:刻度尺、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打印的五幅位似图形、多媒体展示课件、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说明: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2、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观察大屏幕有五个图形,每个图形中的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1B 1C 1D 1 都是相似图形。

分别观察着五个图形,你发现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得出:) 特点:(1)两个图形相似:ABC DB 1A 1C 1D 1B 1C 1D 1ACD A 1B 1C 1D 1ABCD AB CDA 1B 1C 1D 1 ACDC 1A 1 D 1B 1 (1) (2)(3)(4)(5)(2)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位似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似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图形学习的重要部分。

位似图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性质和概念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区分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

3.位似图形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似图形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图片和实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是否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从而引出位似图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同时,与相似图形进行对比,强调两者的区别。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绘制位似图形、判断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等。

通过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位似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位似图形》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4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相似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运用。

2.难点:位似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和黑板,用于展示实例和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相似图形和位似图形,引导学生回顾相似图形的知识,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位似图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位似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数学《位似图形》教案

数学《位似图形》教案

数学《位似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和判定条件;
2. 理解位似比和尺寸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学会应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判定位似图形的条件;
2. 运用位似比和尺寸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新知识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两个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学习“位似图形”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位似图形的特点,如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比例相等等。

2. 概念认知
(1)教师为学生讲解位似图形的判定条件;
(2)教师向学生讲解位似比和尺寸比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组位似图形,供学生判断是否为位似图形;
(2)教师引导学生计算位似比和尺寸比,并应用它们解决相
关问题。

4. 拓展练习
让学生自行寻找位似图形,并计算出它们的位似比和尺寸比。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举例分析、实例演练。

六、教学工具
黑板,彩色笔,投影仪。

七、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表现出来的水平评估。

如:课堂答题、小组或个人实战练习、板书或课堂笔记等。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似图形》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包括了形状的相似,也包括了大小的不确定性。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联系又有挑战。

联系在于,它与学生已经学习的相似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挑战在于,它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处理图形的大小不确定性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相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处理图形的大小不确定性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位似图形大小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黑板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引导学生关注位似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位似图形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位似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判定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判定方法。

位似图形教案(完美版)

位似图形教案(完美版)

位似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与方法经历画位似图形,探究位似变换对应点坐标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归纳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获得数学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二、重、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三、教学目标(一)、课堂引入1.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面所给的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定义:如果两个图形,并且对应点连线,,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这时我们说我两个图形关于这点位似.3.问:已知:如图,多边形ABCDE,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二)、例题讲解例1 (补充)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解:例2 (教材例题)把图1中的四边形ABCD缩小到原来的L2分析:把原图形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2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 : 2 .(三)、课堂练习1.画出所给图中的位似中心.2.把右图中的五边形ABCDE扩大到原来的2倍.3.已知:如图,AABC,画AA' B' C',A 使B' C z ->AABC,且使相似比为15要求(1)位似中心在AABC的外部;(2)位似中心在AABC的内部;(3)位似中心在△ABC的一条边上;(4)以点C为位似中心.(四)、小结:位似的定义,位似图形的画法;(五)、作业:必做:课本习题(六)、课后反思:。

【教案】 图形的位似变换(2)

【教案】 图形的位似变换(2)

22.4图形的位似变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与方法】经历位似图形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性质与作图.【难点】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生活中我们经常把照片放大或缩小,由于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我们得到的照片是真实的.2.问:如图,多边形,把它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应该怎样做?你能说出画相似图形的一种方法吗?二、新课教授活动1:观察下图,图中有多边形相似吗?如果有,那么这种相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一类相似的图形,除具备个似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其他特性,学生自己归纳出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位似中心可在形上、形外、形内);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活动2:把图中的四边形缩小到原来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画出所要求作的图形,要让学生通过作图理解符合要求的图形不唯一,这和所作的图形与所确定的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关(如位似中心O 可能选在四边形外,可能选在四边形内,可能选在四边形的一条边上,可能选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上),并且同一个位似中心的两侧各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图形,因此,位似中心的确定是关键.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作图,并动手作图,遇到问题及时询问.分析: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使新图形上各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与原图形各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2.作法一:(1)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O;(2)过点O 分别作射线、、、;(3)分别在射线、、、上取点A'、B'、C'、D',使得2='='='='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4)顺次连接A'B'、B'C'、C'D'、D'A',所得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求作的图形,如图.问:此题目还可如何画出图形?作法二:(1)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O;(2)过点O 分别作射线、、、;(3)分别在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A'、B'、C'、D',使得2='='='='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 (4)顺次连接A'B'、B'C'、C'D'、D'A',所得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求作的图形,如图.作法三:(1)在四边形内任取一点O;(2)过点O 分别作射线、、、;(3)分别在射线、、、上取点A'、B'、C'、D',使得2='='='='OD D O OC C O OB B O OA A O ;(4)顺次连接A'B'、B'C'、C'D'、D'A',所得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求作的图形,如图.(当点O 在四边形的一条边上或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上时,作法略.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三、例题讲解【例】 如图,指出下列各图中的两个图形是否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其位似中心.分析: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上的相似图形,因此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首先要看这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再看对应点的连线是否都经过同一点,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解:图(1)、(2)和(4)三个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分别是图(1)中的点A,图(2)中的点P和图(4)中的点O.(图(3)中的点O不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故图(3)不是位似图形,图(5)也不是位似图形)四、巩固练习1.已知:四边形及点O,试以O点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答案】略2.画出所给图形的位似中心.【答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2.位似的作用: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3.位似图形的画法.教学反思位似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位似图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放电影时,胶片与屏幕的画面也是位似图形.本章编排的素材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加强了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更突出地反映了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节教材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初中图形位似教案

初中图形位似教案

初中图形位似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 能够利用位似性质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位似图形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1. 位似图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位似图形的作图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和作图方法。

2. 学生准备尺子、圆规、橡皮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或缩小的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相似性。

2.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如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对应角的相等性等。

2. 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验证位似图形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位似图形的性质,并强调重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电路图的放大等,引导学生分析并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动手画出相应的位似图形,并解释位似图形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位似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位似图形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相似性,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

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位似图形的性质。

沪科版九上数学22.4 图形的位似变换教案

沪科版九上数学22.4 图形的位似变换教案

沪科版九上数学22.4图形的位似变换【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会判断简单的位似图形和位似中心.2.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使学生亲身经历位似图形概念形成的过程和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应用性.【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探索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的过程及利用位似准确地把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放大或缩小.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是什么?2.相似多边形有哪些性质?3.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它们的性质是什么?【教学说明】分析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下图是运用幻灯机(点O表示光源)把幻灯片上的一只小狗放映到屏幕上的示意图.(1)这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在左边小狗的头顶上和狗尾巴尖上分别取点A,B,右边小狗的头顶上和狗尾巴尖上的点A′,B′分别为点A,B的对应点.作直线AA′、BB′你发现了什么?(3)分别量出线段OA、OA′、OB、OB′的长度,计算(精确到0.1):OA∶OA′=______;OB∶OB′=______.(4)任意在两只小狗上找一些对应点,每一对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比与上述的值相等吗?【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一个图形G上的点A、B、C、…、P与另一个图形G′上的点A′、B′、C′、…、P′分别对应,且满足:(1)直线AA′、BB′、CC′、…、PP′都经过同一点O;(2)OA∶OA′=OB∶OB′=OC∶OC′=…=OP∶OP′=k.那么图形G与图形G′是位似图形,这个点O叫作位似中心,常数k叫作位似比.利用位似,可以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2.把四边形ABCD放大为原来的2倍(即新图与原图位似比为2).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外任取一点O;(2)以点O为端点作射线OA,OB,OC,OD;(3)分别在射线OA,OB,OC,OD上取点A′,B′,C′,D′.使OA′∶OA=OB′∶OB=OC′∶OC=OD′∶OD=2,(4)连接A′B′,B′C′,C′D′,D′A′,则所得四边形即为所求.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5)、O(0,0)、B(6,0).(1)将各个顶点坐标分别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吗?(2)将各个顶点坐标分别扩大为原来的2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吗?【教学说明】启发学生自己画,引导学生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画位似图形.组织学生讨论位似中心的位置有几种情况并画出图形.【归纳总结】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96例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D.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答案:D3.如图,五边形ABCDE和五边形A1B1C1D1E1是位似图形,且PA1=2/3PA,则AB∶A1B1等于()A.2/3B.3/2C.3/5D.5/3答案:B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小“鱼”与大“鱼”是位似图形,已知小“鱼”上一个“顶点”的坐标为(a,b),那么大“鱼”上对应“顶点”的坐标为()A.(-a,-2b)B.(-2a,-b)C.(-2a,-2b)D(-2b,-2a)答案:C5.如图,火焰的光线穿过小孔O,在竖直的屏幕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长度BD=2cm,OA=60cm,OB=15cm,则火焰的长度为_____cm.答案:86.如图,五边形ABCDE与五边形A′B′C′D′E′是位似图形,且位似比为 2. 若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17 cm2,周长为20 cm,那么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______,周长为______.答案:17/4 cm210 cm7、如图,A′B′∥AB,B′C′∥BC,且OA′∶A′A=4∶3,则△ABC 与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OAB与______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______.答案:△A′B′C′7∶4 △OA′B′7∶48、如图:三角形ABC,请你在网格中画出把三角形ABC以C为位似中心放大2倍的三角形.解:作图略.【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教材“习题22.4”中第2、3、4题.在学习图形的位似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温故而知新.而通过“位似图形的性质”的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在分析理解位似图形性质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位似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学生观察
学生了解
学生观察讨论并证明
学生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理论依据,
(1)通过展示图片和照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图片的相似以及大小的变化,让学生联想到以此为思路探求放大或缩小一个多边形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位似多边形的概念。
(2)为引出绘制位似多边形的方法打好理论基础。
(3)让学生了解位似多边形形态上的多样化,又通过分类总结,从多样化中找到相互的联系与规律,方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分项目
评分细则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预习
学生能够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卡,且正确率较高.(3分)学生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卡.
(2分)
学生能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部分预习卡.
(1分)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气氛较为热烈,完成全部讨论任务.(3分)
2020年XX市初中教师职务培训
教学设计
学校
科目
数学
设计者
教学对象
九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设计时间
课题(本学科组确定的研究主题)
4.8图形的位似(一)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有效性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新教材在定义中直接给出“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这一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对这一条件的强调,加深学生对相似与位似的关系的理解,即相似多边形必须满足某种严格的位置关系才能称之为位似多边形,而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位置关系,并且与本堂课的主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绘制位似图形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位似图形的教案设计

位似图形的教案设计

位似图形善于发现,就会有收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本节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教学方法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道理,使学生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教学流程.知识回顾1什么叫相似多边形?2什么叫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3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本58页,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得出1什么是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让学生进一步操作,亲身感受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如下结论: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都能构成位似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变化)3、认一认:见课本P58页图2-39(1)、(2)、(3)辨认位似图形,并指认位似中心。

从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学生对位似图形的认识)跟踪练习4、练一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

2 下列每组图中的两个多边形,是位似图形的是()3下列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D是位似图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A.点 EB.点FC.点GD.点D4 已知上图中,AE∶ED=3∶2,则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D 的位似比为()A. 3∶2B. 2∶3C. 5∶2D. 5∶3(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位似比的性质()例1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跟踪练习59 1 2习题1 2第二课时勇于探索,就会有所收获想一想(学生讨论交流)例2 如图所示,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是2∶1.在原图上取几个关键点A,B,C,D,E,F,G;图外任取一点P;作射线AP,BP,CP,DP,EP,FP,GP;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点A′, B′,C′, D′,E′,F′,G′,使PA′=2PA, PB′=2PB,PC′=2PC, PD′=2PD,PC′=2PC,PE′=2PE,PF′=2PF,PG′=2PG;顺次连接点A′, B′, C′, D′, E′, F′,G′,所得到的图形(向下的箭头)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实际上,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位似比是2∶1.如图所示,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是2∶1.做一做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 是△ABC缩小后的图形;2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3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4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缩小后的图形;课本62页练习及习题◆快乐晋级1.(概念题)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________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2. (易错题)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分别为3cm和5cm,且较小图形周长为30cm,则较大图形周长为 .3 (创新题)已知∆ABC,以点A为位似中心,作出∆ADE,使∆ADE是∆ABC 放大2倍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可以作出 个.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4. (探究题)将一个多边形放大为原来的3倍,则放大后的图形可作出 个,其原因是5.如图1,点O 是四边形ABCD 与A B C D ''''的位似中心,则A B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 ∠= ________,O CB '∠= ________.6.如图2,2DC AB OA OC =∥,,则OCD △与OAB △的位似比是________.7.把一个正多边形放大到原来的2.5倍,则原图与新图的相似比为________.8.两个相似多边形,如果它们对应顶点所在的直线________,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9.位似图形的相似比也叫做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4.2《位似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4.2节《位似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图形的相似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位似变换和位似图形。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概念,掌握位似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图形的相似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的概念,理解位似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PPT和相关的图形和实例。

3.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相似性和位似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相关的图形,呈现位似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位似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图形》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图形》教案

《位似图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位似法把一个多边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2.理解位似法画相似图形的原理,能正确选择位似中心画相似图形.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位似的概念以及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是图形的一个基本变换.要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又要保持其形状不变.就是要画相似图形,现在我们先从画相似多边形开始.现在要把五边形ABCDE放大到1.5倍,即是要画一个五边形A′B′C′D′E′,要与五边形ABCDE相似且相似比为1.5.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同学们按以下步骤画出所需的多边形:法是:1.任取一点O.2.以O为端点作射线OA、OB、OC、OD、OE.3.在射线OA、OB、OC、OD、OE上分别取点A′、B′、C′、D′、F′使OA′∶OA=OB′∶OB=OC′∶OC=OD′∶OD=OE′∶OE=1.5.4.连结A′B′,B′C′,C′D′,D′E′,A′E′,即得到所要画的多边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一量,看看上面的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上面的两个多边形相似(学生回答)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说明其中的理由?再用量角器量它们的对应角,看看是否相等呢?也可以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各对应角是相等的,所以五边形A′B′C′D′E′就相似于五边形ABCDE.位似变换的定义:如上面的画法,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点O叫做位似中心.放映电影时,胶片和屏幕上的画面就形成一种位似关系,它们的位似中心是放映机上的凸透镜的光心.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也可以取在多边形内,或多边形的一边上、或顶点,下面是位似中心不同的画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2.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为原来的两倍.【教学说明】第1小题可根据位似的三要素得出对应线段平行;第2小题可有两种情况,画出其中一种即可.3.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1B1C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是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①画出位似中心点O;②求出△ABC与△A1B1C1的相似比;③以点O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2B2C2,使它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5.【答案】1.平行,因为位似的两个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2.略1③略3.①略②2【教学说明】分小组讨论,小组抢答展示,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3.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课后反思本课从学生动手画图入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猜想,并加以证明,归纳位似的概念,探究位似图形的性质和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位似》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位似》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图形的位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2、会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3、掌握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及利用位似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构建新知1、位似图形的概念以下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对图的观察能从生活中找到一种感觉吗?〔像一种什么镜头〕图片的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顶点都在由同一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如果两个图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例如上图中的任何两个五角星都是位似图形,点O是它们的位似中心;放电影时,胶片与屏幕的画面也是位似图形,光源就是它们的位似中心.2、引导学生观察位似图形以下列图形中,每个图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并判断哪些是位似图形,哪些不是位似图形?为什么?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四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所以都是位似图形.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的相似图形是位似图形.其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显然,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殊情形.它们的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题解析例1 如图1-30〔书本第27页〕,△ABC 与点O .以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A'B'C',使它与△ABC 是位似图形,并且相似比为3:2.二、应用新知1、作位似图形如图,请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作ABCD 的位似图形,并把ABCD 的边长放大3倍.分析:根据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我们只要连结位似中心O 和ABCD 的各顶点,并把线段延长〔或反向延长〕到原来的3倍,就得到所求作图形的各个顶点.作法:如下列图1、连结OA ,OB ,OC ,OD .2、分别延长OA ,OB ,OC ,OD 到G ,C ,E ,F ,使3OG OC OE OF OA OB OC OD ====. 3、依次连结GC ,CE ,EF ,FG .四边形GCEF 就是所求作的四边形.如果反向延长OA ,OB ,OC ,OD ,就得到四边形G′C′E′F′,也是所求作的四边形.4、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化与对应点坐标变化的规律想一想:1、四边形GCEF 与四边形G ′C ′E ′F ′具有怎样的对称性?2、怎样运用像与原像对应点的坐标关系,画出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 比较图形中各对应点的坐标,我们还不难发现如果多边形有一个顶点在坐标原点,有一条边在x 轴上,那么将这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式位似图形,坐标原点是它们的位似中心.例2 如课本第29页图1-35,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0,0〕,〔2,0〕,〔4,4〕,〔-2,2〕.(1)如果四边形O′A′B′C′与四边形OABC 位似,位似中心是原点,它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ABC 面积的94倍,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2)画出四边形OA′B′C′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图形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2.推论如果多边形有一个顶点在坐标原点,有一条边在x轴上,那么将这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式位似图形,坐标原点是它们的位似中心.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与技能】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2.实物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3.探究质疑,总结结果.和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答复课前提出的疑惑.【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前准备:木条〔用硬纸条代替〕假设干、小钉假设干、小黑板.问题1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钢架桥,其中道理是什么?问题 2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挂架为什么做成四边形?【教学说明】问题设立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另一些地方又要用到四边形.注意接纳学生其他不同的思路.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老师演示P6探究内容,也可叫学生亲手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完后请学生们交流讨论后答复得出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答复进行简要归纳.【归纳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也不会变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扇窗户翻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2.以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教学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题目比较简单,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并板书课题.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小组交流合作,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2《位似图形》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②了解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能力目标:
①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位似图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方法: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引导、启发、合作、探究等方法,经历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准备:
刻度尺、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打印的五幅位似图形、多媒体展示课件、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2、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大屏幕有五个图形,每个图形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
1B
1
C
1
D
1

是相似图形。

分别观察着五个图形,你发现每个图形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得出:)
特点:(1)两个图形相似:
(2)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8页,掌握什么叫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 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

议一议 观察上图中的五个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图形中,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各图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

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再换一对对应点试一试。

(每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位似图形通过观察、测量试验和计算得出:)
位似图形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由此得出: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三、指导应用 深化理解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出示的问题) 例1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

(1)如果DE ∥BC,那么△ADE 和△ABC 位似图形吗? 为什么?
A B
C D B 1A 1C 1D 1B 1C 1D 1A B C D A 1B 1C 1D 1A B C D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A B C D C 1 A 1 D 1 B 1 (1) (2) (3) (4) (5) A B C D E
(2)如果△ADE和△ABC是位似图形,那么DE∥BC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解这道题:问题1,证位似图形的根据是什么?需要哪几个条件?
根据是位似图形的定义。

需要两个条件:
!、△ADE和△ABC相似;
2、对应点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问题2:已知△ADE和△ABC是位似图形,我们根据什么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
1、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一生口述师板书:)
解:(1)△ADE和△ABC是位似图形.理由是:
∵DE∥BC,∴∠AED=∠B, ∠AED=∠C.
∵△ADE∽△ABC.
又∵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与CE交于点A,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2)DE∥BC.理由是:
∵△ADE和△ABC是位似图形,
∴△ADE∽△ABC.
∴∠ADE=∠B,
∴DE∥BC.
四、继续观察拓展提高
(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展示的图形)
在图(1)——(5)中,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AB与A
1B
1
是否平行?BC与
B 1C
1
,CD与C
1
D
1
,AD与A
1
D
1
是否平行?为什么?
同桌观察探究并发言: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出示课件:展示一组位似图形,动画闪动图形的对应边,直观展示位
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反馈练习落实新知
挑战自我:
1、下面每组图形中都有两个图形.
(1)哪一组中的每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
(2)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
2、如图AB ,CD 相交于点E ,AC ∥DB. △ACE 与△BDE 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此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以备面对全体矫正)
六、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位似图形,知道了什么叫位似图形,位似图形有什么性质?我们可以利用定义来证明位似图形,已知位似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性质得到有关结论。

观察并判断位似图形的方法是,一要看是否相似,二要看对应边是否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七、自我评价 检测新知
1、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每组________所在的直线都_________,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________,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________。

2、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位似图形的对应角__________,对应线段__________(填:“相等”、“平行”、“相交”、“在一条直线上”等)
3、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有的在对应点连线上,有的在___________的延长线上。

4、如果两个位似图形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填
“一
(1) (2) (3)
(4) (5) (6)
C A
D B E
定”、“不”或“可能”等)
5、下列每组图形是由两个相似图形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中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最后公布答案,教师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矫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八、课后延伸 探索创新
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最外圈的8个三角形组成的
图形和次外圈的8个红色三角形组成的图形是位似图形
吗?如果是,为似比是多少?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1、存在问题:
(1)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探究位似图形的共同特征环节比较顺利,但是归纳性质用语言表达时则较困难;
(2)证明位似图形的思路还需要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到,没能及时内化;(3)内外位似区别不清楚。

2、改进意见:
(1)通过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注意通过定理公式的逆向运用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3)内外位似图形如果能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自己来鉴别会掌握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