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复习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1.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是第一性2.思維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的概念,意识的概念?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正真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3.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运动时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性和社会历史等基本特性。
4.简述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标志?答: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联系的概念和特点,联系的普遍性?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时间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展性: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4.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观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两个方面:(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统一性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着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6.物质的定义;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存在。
7.物质范畴的定义: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
A.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的报酬2.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D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D.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的分配方式。
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 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5.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6. 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D )A.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 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C. 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D. 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 D )A.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 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 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 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8. 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在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D )A.价值尺度取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4.“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C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 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9.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全马原资料第一讲导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非性理论体系。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科学1、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战胜封建主义,现代社会刚刚取代传统社会,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没有任何保障,受到资本家的严重剥削。
马克思以一个社会科学家的身份寻找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
马克思也把工人阶级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的思想与工人阶级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繁荣昌盛,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2、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在存在社会分工和差别的社会,总有人处于社会低层和被剥削状态,在工业化社会,就是工人,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工人。
如果要想使工人阶级真正、彻底的获得解放,就只有全人类都获得解放,任何人都再压迫、剥削别人或被别人压迫、剥削。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就叫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一生的工作主要就集中在论证两个问题:(1)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2)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对无产阶级能否获得解决的研究,使他努力去研究社会的历史、结构和运动、发展规律,想以此来证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是必然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愿望。
这项研究使马克思成为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哲学家。
对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问题的研究,使他去关心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推动各国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领导各国工人运动,使马克思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成为对现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胸怀。
他们致力于探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的途径和方法,致力于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各阶层之间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把这些工作视为迈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一个台阶。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背景1、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第一产业,传统社会生产体制走到尽头。
马原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其他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斯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他们是有机统一的。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社会背景: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工人极端困苦,知本家不断压榨工人,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
二、理论来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5:BBADC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1——15:BCD ACD ACD ABCD ABCD三、简答题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马克思主复习资料大全义
第一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狭义:马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义是开放的体系。
①创造者、继续者的认识成果:由马恩创立的,并由后来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学说体系。
②阶级属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④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1.如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2.为何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涉及到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涉及到人类的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的发展前途。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一。
怀疑外部世界存在的几种论证1、唯物论:(1)所谓外在事物存在,就是指它们独立、客观地存在。
(2)我们能够通过感官知觉,确定外在事物存在。
2、怀疑论、不可知论:(1)怀疑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感官知觉来确定外部世界真实存在。
对外部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观点。
(表现形式是犹疑不定,而其本质是不可知论。
)(2)不可知论:否认世界能够为人所认识或者否认世界能够被彻底认识的观点。
怀疑论——错觉/幻觉/邪恶精灵/缸中之脑/梦(你所谓的醒着仍然可能是在做梦,你可能是始终、一直、持续地在做梦)怀疑论是指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又叫做不可知论。
怀疑精神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更替、科学史上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都以这种怀疑精神为基础。
因为每一个后人都对前人的话绝对相信,那是不可能有创新与发展。
比如中国思想几千年来没有人赶怀疑孔子的正确性,所以思想上就一直没什么创新,社会制度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发展。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1.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5.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0.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集中体现为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13.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4.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矛盾的两个特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居安思危)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独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4、意识的关系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己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9、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流。
三大规律: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规律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简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资料
现实性,现象性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P54 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63 1、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进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 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P64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P95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 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P96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2、社会意识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 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第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 第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5,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 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 佛是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 P49 1、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 法。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 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 论内在的包含重点论。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P41 1、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方式: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的特征:1,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2、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 趋势;3、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P43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 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P45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是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辨析:1.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则取决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意志。
答:后半句是错误的,属于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这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但最终决定社会发展的是客观的物质生产力,而不是某个历史人物的意志。
2.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的。
答:错误。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答:错误。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化了,“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4.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
答:正确。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5.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答: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马克思主义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831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经典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4.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5.关于费尔巴哈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
6.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
7.关于感觉问题-------理论本质问题。
8.关于费尔巴哈是一部对人类本质作出科学规律的著作。
9.《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10.资本论研究背景是以英国作为研究背景。
二、原文理解材料:1.工人没有祖国。
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即资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器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所有的。
工人没有祖国,就是说,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工人没有自己的国家。
既然没有祖国,当然“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生活在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域内。
他们只是从国家机器掌握在谁手中、国家的主人是谁的角度来考察,说明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事实。
“工人没有祖国”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祖国、民族观念上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欺骗性,点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人没有祖国”论,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口号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国家和民族学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学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掌握的。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
答: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即使不是牺牲全体个人,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复习材料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的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与阶级基础是什么?答: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答:⑴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②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③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⑵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5、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答: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是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一时的产物。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8、什么是物质、意识及其关系,运动、静止及其关系?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从本质来看是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9、时间、空间分别的特征是什么?答: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0、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1、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答: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是什么?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3、联系的定义、特点、发展实质是什么?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于偶然联系等。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点)答: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使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关系?答: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1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具体: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7、质量突变的内容与否定与否定规律的内容?答:两边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否定是新旧事物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P411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内容是?(看)答: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实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等。
19、规律的本质及其特点是?答: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②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③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④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0、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答: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重点)答: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22、认识及其特点是?答: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特点:①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②反映具有创造性。
2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答: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4、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5、感性认识如何上升到理性认识?答: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