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配套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独立解决有关比例的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解题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量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比例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速度和时间的比例等等。

2. 比例的解题方法解比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配方法。

直接比较法是直接比较出相等的两个量。

配方法是通过等比式的处理,找到两个相等的量。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 - 确定比例的两个对应量。

- 列出等比式。

- 计算缺失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比例的特点。

2. 第二步:引入引入今天的主题,解比例,并解释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第三步:示范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问题,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例问题,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5. 第五步:巩固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解题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学生的对比例的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解题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顺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百分数的含义及应用。

难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单,引导学生关注成绩中的百分比,如及格率、优秀率等,引发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百分数的含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100元商品可返现10%,返现金额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小组内互相出题,互相解答,检验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掌握程度。

5. 板书设计板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百分数的含义。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支出、购物优惠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对百分数的理解也有了深入。

但在实际问题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对约分、通分处理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商品折扣、成绩评定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景引入环节2. 知识回顾环节3. 例题讲解环节例题讲解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

我选择了购物返现的实际问题,因为它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和百分数知识,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比例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请问,他们两个人买的水果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小明和小华购买的水果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奥秘。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他们发现的比例关系。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比例关系,并讨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例的概念。

4.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同时,利用教学卡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求解缺失的数值;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和小华去书店,小明买了3本书,花了45元,小华买了5本书,花了多少元?”让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让学生试着解释这个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用比例解决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数量关系。

(2)小组讨论,探究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互动,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主动思考。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即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尺》(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尺》(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它是地图绘制和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图上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地图上的两城市间距为5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通过比例尺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实际距离为500公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尺的定义和比例尺的转换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比例尺的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尺子和比例尺绘制一个缩小版的学校平面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尺》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数量关系与空间观念:通过比例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地图距离计算、平面图绘制等,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比例尺》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准,导致在后续的计算和应用中出错。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举例:如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0公里,比例尺为1:100000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按比分配》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比例的概念,按比分配的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按比分配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如果有一块巧克力,小明想要其中的1/3,小红想要其中的1/4,他们应该如何分配?”3. 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按比分配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将它们按照2:3的比例分给小红和小刚,请计算小红和小刚各自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答案:小红应得到6个苹果,小刚应得到4个苹果。

2. 题目:一家电器店将利润按照4:5的比例分配给店长和员工,如果店长得到了3200元,请问员工应该得到多少元?答案:员工应得到400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精心设计。

再次,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的细节,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2. 比例尺的应用3. 按比例分配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比例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2)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按比例分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比例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如解题思路、计算准确性等。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本教案为我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主题为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单元的第3课时,即解比例。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够解一般形式的简单比例问题,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3元,橡皮的价格是2元,小明一共花了5元。

请问小明买的铅笔和橡皮的数量分别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引导学生列出比例式:铅笔的价格/橡皮的价格 = 数量/数量。

即3/2 = 数量/数量。

通过解这个比例式,我们可以得到小明买的铅笔和橡皮的数量分别是2支和3块。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瓶饮料和一包薯片的价格是4元,如果饮料的价格是3元,那么薯片的价格是多少?4. 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5瓶饮料送1瓶,买3包薯片送1包。

如果小明买了7瓶饮料和5包薯片,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六、板书设计比例:铅笔的价格/橡皮的价格 = 数量/数量解比例:3/2 = 数量/数量数量 = 3/2 数量数量 = 2支数量 = 3/2 2数量 = 3块七、作业设计1.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4元,橡皮的价格是2元,小明一共花了6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比例-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比例-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比例-人教新课标 (4)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相似图形、比例尺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比例关系的认识。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理解比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用具:尺子、比例尺模型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比例的定义,强调比例的两个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相等,比例的两外项相等。

- 通过实例,展示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相似图形、比例尺等。

3. 课堂练习(15分钟):- 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提醒学生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现象。

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对比例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了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6用比例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4.3.6节,主要内容是用比例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设置比例尺、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等。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设置比例尺,并利用比例关系求解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关系来解决问题。

重点则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比例尺的设置方法,以及利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例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学生进行反馈。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会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比例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学生需要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学生需要明白比例尺的设置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关系求解未知量。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比例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2. 能够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2.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 讲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 利用实例,如“一本书的页数和字数的关系”,讲解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3. 案例分析- 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辨识哪些是正比例关系,哪些不是。

-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找出正比例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正比例关系,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理解正比例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们家的汽车行驶的时间变长时,它所行驶的路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 比例 正比例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 比例 正比例 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正比例人教新课标引言:本教案适用于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基于人教新课标进行设计。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和正比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构造比例。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和构造正比例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 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例的应用4. 正比例的应用第三部分: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a.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发现比例的存在。

b. 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c.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2. 探索正比例的概念a.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发现正比例的存在。

b. 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c.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3. 比例的应用a.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

b.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比例相关的问题。

4. 正比例的应用a.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

b.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正比例相关的问题。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比例和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和讨论。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例和正比例的概念。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比例和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论: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和正比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2.(1)讨论后汇报:由于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2)依据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后,全班交流解题进程。
(3)剖析题意,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绪和解题方法。
3.(1)独立解答并汇报。
(2)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绪和解题方法。
4.交流、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害怕是幼儿言语开展的阻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响极低,自讲自听;有的抬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倾向差生。一是和幼儿树立谐和的言语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响亲切,举措亲昵,消弭幼儿畏惧心思,让他能自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育幼儿勇于当众说话的习气。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动过去教员讲先生听的传统的教学形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在讨论和说话的方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味,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仔细地耐烦肠听,热情地协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决计。三是要提明白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时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小气,口齿清楚,声响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拟。临时坚持,不时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时提高。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员:
9包
三、稳固运用,提升才干。〔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7题。
1.先判别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停止解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这一节课主要讲解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难点是理解解比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理解解比例的概念。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解比例的公式和基本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跟随我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也会给出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会进行反思,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解比例的教学分享。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3.4 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word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3.4 用比例解决问题_人教新课标()-word
(1)讨论并汇报解题步骤:
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
(2)明确: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比值相等列式解答,成反比例关系km的灾区送救灾物资,3小时行驶了180 km,照这样的速度,x小时到达灾区。
4.总结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题的思路。
(1)引导学生结合例5、例6的解题过程,总结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
(2)组织学生说一说:用比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列出等式?
1.(1)认真观察课件,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独立解答并汇报。
明确:可以用算术法解决。先求出每吨水的价钱,再求出10吨水的价钱,列式为28÷8×10。
1.(1)观看课件出示的题目。
(2)讨论后解答。
①每道题中都有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种量。
②第一道题中速度是不变的;第二道题中路程是不变的。
③第一道题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第二道题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驶了90 km,照这样的速度,9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复习铺垫。
(1)课件出示题目:
①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2)提出问题:
①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
②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
③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引入新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配套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

最新配套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第61~64页。

1.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师:同学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列一个等式。

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师:我们先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说一说。

生: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就必须知道李奶奶上个月用水的吨数和水的单价。

从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28元中,可以算出水的单价是28÷8=3.5(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10=35(元)。

师: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题里涉及到哪些数量,什么数量是一定的?生:题中涉及到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水的总价),虽然没有出现水的单价,但是我们知道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师: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判断一下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生: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水的总价÷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应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师: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要明确: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8x=28×10x=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想一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该怎样想呢?学生可能会说:•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第61~64页。

1.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师:同学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比例
的知识列一个等式。

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师:我们先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说一说。

生: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就必须知道李奶奶上个月用水的吨数和水的单价。

从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28元中,可以算出水的单价是28÷8=3.5(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10=35(元)。

师: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题里涉及到哪些数量,什么数量是一定的?
生:题中涉及到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水的总价),虽然没有出现水的单价,但是我们知道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师: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判断一下它们成什么比例关
系?
生: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水的总价÷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应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师: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要明确: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想一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该怎样想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只要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如果
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应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
2. 教学例6。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6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该怎么做呢?
生1: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题中的总用电量是一定的。

生2:知道了总用电量是不变量,确定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平均每天用电量×时间=总用电量(一定),所以这道题该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生3: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用电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500÷2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选取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用比例解决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在以后的中学理科学习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准备。

2.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的,学生可以巩固
和加深对简易方程的认识。

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蕴涵抽象概括的方法。

3.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

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是教学的关键。

因为习惯很难改变,一种新的思维方法需要时间去接受,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

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也是为了和初中学习的新知识接上轨道。

A类
1. 学生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 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页,可以装订200本。

如果每本16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考查知识点:用比例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考查知识点:用比例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解:设可以站x行。

24x=18×20x=15
2.解:设可以装订x本。

16x=200×18x=225
B类:
解:设一共有x个。

945∶x=22.5∶3x=126
教材习题
第62页“做一做”
1.解:设要用x元钱。

6∶4=x∶3x=4.5
2.解:设可以买x支。

1.5×4=2x x=3
第63页“练习十一”
1. 图形D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

2. (1)三角形B和三角形C可以由三角形A放大后得到。

(2)三角形A和三角形C可以由三角形B缩小后得到。

(3)*三角形B的边长是三角形A的边长扩大4倍得到的,但是三角形B的面积是三角形A的面积的16倍;面积与边长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变化的,面积的比是16∶1,边长的比是4∶1。

3.解:设这棵树高x m。

1.5∶2.4=x∶4x=2.5
4.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10.6∶6=x∶14x=24
5.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6×12=8x x=9
6.北京到郑州用了2.5小时
解:设从北京到长沙x小时能到达。

700∶2.5=1600∶x x≈5.7 5.7<6能到
7.解:设全程需要x小时。

30∶2=90∶x x=6
8.解:设平均每天要读x页。

30×8=6x x=40
9.(1)解:设每小时应收割x公顷。

0.3×40=30x x=0.4 (2)0.3×40×8=96(t)
(3)略
10.解:设x小时能够返回原地。

72×10=90x x=8
11.(1)解:设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x天。

30×10=6x x=50
(2)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多少天?
解:设一个月的零花钱够用x天。

30×10=15x x=20
12.解:设需要x块。

0.6×0.6×100=0.5×0.5x x=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