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第一节》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2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2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标度的范围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经纬度的表示法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数量特征0°一90°0°一180°讲授新课:一、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 东半球北半球120°W、30°S 西半球北半球10°W、87°N 东半球北半球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

《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

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读图1.22,设问:1、比较台湾地图和卫星影像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缩小了)(选择性地呈现地形、河流、城市、交通线)2、大家对这张图上的方向应如何辨别呢?台北位于高雄的什么位置,你怎么辨别的?台湾岛位于福建的什么方向?(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方案,可就着教室周围地理事物一起辨别方向)3、通过台湾地图,我们可以查询到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台北、日月潭、玉山、玉山的海拔、台湾岛的铁路干线等)4、你如何利用台湾地图量算出基隆到台北的实地距离?阅读比较讨论通过比较,逐步理解地图含义;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启发学生观察指向标(指北针),并利用指北针辨别方向。

启发学生看图例,查询地理事物;逐步理解图例含义。

启发学生逐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量算实地距离。

三、拓展学习—归纳小结设问归纳:1、通过对台湾地图的认识和应用,大家认为认识和运用一幅地图应着重掌握哪些要素?2、你认为这三要素在应用先后上的顺序怎么样。

(1)、辨方向。

(2)、识记常见图例。

(3)、量算比例尺。

思考在不同地图(经纬网地图、指向标地图、无经纬网和无指向标地图)中如何辨别方向?(归纳出要点)谈话法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并懂得运用。

拓展归纳规律通过分类反复加。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课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四、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能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2)通过制作地球仪,能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大小;(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4)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2)通过演示地球仪,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4)通对地球的探索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2.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针对初中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如经线和纬线,可以用一个只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仪,直观展示给学生看,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一)生活中引出课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基础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学会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画法。

3.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地图的画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5.拓展(5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展示各种地图的实例。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展示对地图画法的掌握。

8.板书(5分钟)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和讨论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地图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完成上述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总结出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改进措施。

初一地理教案:第一地理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初一地理教案:第一地理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3、掌握地球仪上竟危险和经纬度的划分4、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仪上某点的位置第一课时自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1 、你认为地球是个什么形状?()证据有哪些?()2、古代人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地平——地方——地圆——球形他们是凭什么得出来的结论?()为什么时间那么漫长结论和现在大相径庭?()哪位航海家以实际考察的形式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他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代表哪个国家出海的?()3、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有哪些?赤道周长:表面积:七年级地理教案●二、地球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怎样做成的:地球仪它和地球原型有什么不同:做成正圆球形的合适吗?为什么?它的中心轴是和地面垂直的还是斜交的?交角你估计有多少度?一)、地球仪上的特殊线条——经线和纬线观察课本第5页图1.7和第6页图10、11回答问题:1、纬线的定义:()纬线是圆圈,在地球仪的表面可以划出无数个圆圈,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是纬线呢?()如果沿着和地轴垂直方向把地球仪切成很多个薄片,这是不是象用一根筷子串着一串烤鸭店里的小饼子呀?这根筷子就是地轴,那一个个的小饼子就是纬线圈,只不过这些小饼子里数中间的那个最大,向两头去饼子依次变小,最后到筷子两端,各自就缩小成了两小疙瘩面。

你猜猜:那最大的饼子相当于最大的纬线叫:()那一个个小圆饼子的圆心都在哪里?()半径是怎样变化的?()那两小疙瘩面相当于什么:()2、经线的定义:()经线都是周长相等的半圆,他们的圆心和半径都分别是什么?()地球仪表面也可以画出无数个半圆,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叫经线:。

第一章___地球和地图_教案

第一章___地球和地图_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1>.知道地球的形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2>.知道地球仪的制作,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能力培养:<1>.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3、德育培养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第四课时)表格式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第四课时)表格式教案

60° 30° 0° 30° 60° 40°
A
20°
(2)判断 ABC 所在的半球 A___ ____B____、____C____、___
B

(3)B 所在的纬度带是_____纬度 【交流探究】找规律、学方法
C
20°
40°
思考:用经纬网定位有哪些步骤?有哪些规律和方法?
小组展示,教师小结方法规律: 1、分清经线纬线,2、判读经度纬度(东西南北要分清),3、表述(口头和书面两种表
N 、0°纬线和 30°S 纬线
(2)在乙图找出 0°30°w 和
120°E 经线
(3)观察丙图,ABCD 四个点
有什么共同特点? (4)结论:在地球仪上,经线、 甲
纬线相互交织,形成_____。地
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就是某条
经线和某条纬线___
【展示】学生根据描绘经纬线
回答四个问题。

【小结】经纬网由经线、纬线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3
活动程序:【交流学习】学了经纬网,你觉得经纬网有什么用途?
【展示】小组交流后,组员自主展示
【活动策略】学生先根据自己现有生活经验感知经纬网的用途,知道利用经纬度可以定
位。再小组稍微讨论后,教师展示下列图示,让学生感知。
【目标评价】根据学生展示,能知道因为经纬网定位后,它可以导航,可以用于航空、
交织形成,能确定地球上任意 乙
一点的位置
活动策略:本部分在认识经纬线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描绘经纬线基本能学会。故让
学生自主展示 ,若遇难点,教师稍作补充。
目标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指图、观察、描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以及善于观察的能力。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的认识1.1 地球的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讲解地球的赤道和极点的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2.1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2.2 地图的阅读讲解地图的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等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章:经纬网3.1 经纬度的概念讲解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及其度量单位。

让学生了解经纬度的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3.2 经纬网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中的应用,如确定城市、国家的位置。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

第四章:地图的绘制4.1 地图的投影介绍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形状和面积的影响。

4.2 地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如地图设计、制图资料准备、绘制等。

培养学生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第五章:地图的使用5.1 地图的获取介绍地图的获取途径,如购买、等。

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地图。

5.2 地图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等。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气候是某个地区长期天气状态的平均值。

解释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强调气候是对长期时间的平均描述,而天气是短期的具体状况。

6.2 气候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

第七章:天气系统7.1 气压系统介绍气压的概念和气压系统的类型,如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讲解气压系统如何影响天气,例如高压系统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与地图章复习(第1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课标具体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90%学生能够掌握2、地球的形状:99%学生能够掌握3、地球的大小:85%学生能够掌握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7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描述不全面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同学们,进入初中,我们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叫做地理,那么,同学们对地理有多少了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地理,了解地理,探究地理的奥秘。

那么,地球表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那些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自主学习:这一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搞学生活动,找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认识地球所经历的历程:展示自学成果: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艰辛漫长天圆地方说——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行状
大小
模型
教Hale Waihona Puke 学札记本节教学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较大。一是空间概念较强,涉及新名词与新概念比较多,二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和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思想转换较大。为此,教学既不能过于追求进度,也不能过于施加难度。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演示、联系与应用中对涉及的空间概念建立起直观的感知,并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各项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学期计划教案说明本套教案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遵循教科书内容,依照课文次序,分为A、B两套教案和一套单元测试题。

编写特点1. 紧扣教科书内容,适当扩展提高,既落实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2.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 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4. 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5. 关注教学过程,重视教学内容的简化,以尽可能通俗、简洁的方式做好知识的铺垫。

6. 密切联系实际,不仅提供具体的事实、事例、问题等,还注意加强对基本过程的讲解。

教学安排序言1课时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课时第二节地球的运动2课时第三节地图的阅读2课时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2课时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第四节世界的气候2课时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3课时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课时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课时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或1.5课时序言教案教材分析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需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它,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 初步了解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激发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欲、好奇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第三课时)表格式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第三课时)表格式教案
承转:同样我们能在地球仪上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
标注上度数。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那经度是如何规定的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经 度的知识。 【交流探究】 活动二:认识经度 活动目的:通过出示经度分布图及教师的板图,让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同
时培养学生的描图能力。对应教学目标 2、3、4。 活动程序: 1.把谁规定为经度的起点?它的两侧如何划分的?各划分了多少度? 2.仔细观察,0°经线两侧经线的度数有什么变化?
科目 主备人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地 理 年 级 七年级 版 本 人教版 时 间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1 课时课型来自新授第三课时 经线和经度
知识与技能:1.在地球仪上指认经线。
2.观察地球仪并说出经线的形状、数量、长度、位置关系等基本特点
3.观察地球仪并说出经度的度数范围、变化特点及划分
东经代号为 E,西经代号为 W
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为 20°W 和 160E°
(画图讲解)
教学反思
3、写出图中 A、B、C 三点经度
度数 起点 度数 划分
代号
半球 划分
经度
90 60 30
° °°
2.
15
A
°0
1°5
B
C 3°0
°
策略: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分析与研讨,并结合课本第 6 页第 2 段, 结合图 1.6,试着完成下表 4、完成填充图册的内容第 3 页(2)题
板书设计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A、00 经线与 1800 经线不等长 B、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教案。2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教案。2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教案。

2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地球是什么,如何认识地球,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形状大小;2.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解答相关问题;4.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概念;2.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和形状问题。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2.图解法;3.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堂课将介绍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请同学们对地球和地图有什么了解,课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新课讲解1.地球的基本概念(1)地球是什么?地球是蓝色星球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距离太阳地理地位第三个行星,也被称为“地球村”。

(2)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外核、下地壳和上地壳四部分。

其中,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地球第二层,主要由液态金属铁和镍组成;下地壳是位于地面以下30-40km处的硬质岩石层;上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厚度不到40km。

(3)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地球的直径约为1.2万公里,拥有一个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和一个公转周期365天;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球形,而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几乎是从南北极到赤道距离的1/298.25。

2.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1)地球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地球仪是一种能够表现地球形状和特征的球形模型,包括一个球体、一个地球底座和一个调整经度和纬度的轴。

同学们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来寻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探索地球之美。

(2)地图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地图是表现地球地理信息的平面图,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

包括地图标注、比例尺和经纬网三个部分。

同学们可以通过地图的比例尺和标注来计算距离、面积和高度,并根据经纬网来找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位置。

三、课后扩展根据课堂讲解和探究,老师带领同学们自主搜索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相关内容,并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仪和地图》。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仪的定义、种类、使用方法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如何使用地图和地球仪来获取地理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家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地图方向的识别。

教学重点: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地图、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地球仪:介绍地球仪的定义、种类、使用方法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2)地图:讲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3. 实践情景引入:(1)发放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我国的位置。

(2)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地球仪和地图获取地理信息?4. 例题讲解:(1)地图方向的判断。

(2)比例尺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指定的地理位置。

(2)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并在地球仪上表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1. 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地图方向的判断方法。

3. 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计算地图上的比例尺,并换算实际距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地图,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17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17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Βιβλιοθήκη 西经180°这几条经线。5
20
10
10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 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 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活动1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教学资源
课件
重点
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上节课内容
经度和纬度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28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28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 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 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 S、150W。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活动情景2:埃特纳火山海拔3340米,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每隔几年便会喷发一次。上一次喷发发生在1998年7月23日,当时火山口的烟柱高达万米。埃特纳火山在“沉睡”了数年 后,今年10月27日凌晨突然发生猛烈喷发,后又在连续遭到5次地震波的 袭击后多次爆发,11月25日清晨它又喷发出炽热的岩浆和黑色浓烟,上图是它喷发时的经线和 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地图册
学法
指导
使学生能够掌握读图分析和探究
教 学过程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导入新课)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材归纳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阶段。
2.通过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
3.通过教具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漫长而曲折。
活动一
设计意图:
2.通过教师讲授、图片等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且在完成活动题时,通过与学校中熟悉事物的比较,更直观的感受地球的大小。


探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新授)在古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一直是猜测论证,直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地球以外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才第一次认识到了地球的真面貌,可以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都达到了什么认知水平?
活动一
1.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解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2.感受地球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6371km 可见地球是个两极稍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2
活动二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说明地球如此庞大,要研究其全貌只能借助模型-地球仪。
2.“区域认知”中的“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对应的内容是:“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第二小标题,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能够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建立基本的地理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地理
授课时间设计者
授课班级七(1、2)教授者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地球仪》(第二课日對第一节地球和
寸)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
知识 1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2、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纟密
、本初子
三目标午线和赤道;3、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维能力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目目标理位置。

标情感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
目标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重占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课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
-一•、复习导入
_ 、经线和纬线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
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提冋)地球真有一根轴吗?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冋
线?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
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
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教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
初子午线的度数。

学(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1.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
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过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
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
程划分。

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
设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
计“南北半球的划分' '和“东西半球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 的划分' 和2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下列冋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XX年9月3日学期总第5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地理
授课时间设计者
授课班级七(1、2)教授者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
球仪》(第三课时)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型新授课目标
1 2
午线和赤道;3、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
理位置。

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
教学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和经度。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课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经纬网
(师):与这个相似的还有我们在进入电影院后是如
何确定自己的座位的呢?(座号和排号)
教师明确:我们是通过纬线和经线来确定它的位置
的。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网格,叫做经纬网。

教师明确:
1 .确定任何一地的位置
2 •确定各地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三•经纬网的使用
(复习):
经纬度的大小递变规律:
1.北纬度数越大,位置越偏北,度数越小,位置越偏
南;南纬度数越大,位置越偏南,度数越小,位置越偏北。

2 .东经度数越大,位置越偏东,度数越小,位置越偏
西;西经度数越大,位置越偏西,度数越小,位置越偏东。

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1.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
叫做南纬。

2 .在国际上习惯用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师):可以看出,对地球仪上的点状事物,如城
市、山峰、小岛等必须要用到所在的纬度和经度两个数值来
共同确定。

那么对于面状事物,如国家、平原、湖泊等范围,必
须要用到两条纬线和两条经线及其四个数值来确定。

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
看书P9
请同学描述一下他
在教室中的位置
在地球上我们又怎
样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呢?
学生回答: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
图上画出经纬网,它的目
的是什么?
P10活动:
师生互动
练习:使用地球仪,
读出北京的经纬度。

(116° E, 40° N),广
州的经纬度(113 ° E, 23°
N)o
作业 、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

、预习下节内容。

二、地轴和两极 四、 经线和纬线 1. 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 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
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 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 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五、 经度和纬度 六、 利用经纬网的定位: 教 学 感 悟
板 书 设 计
组长查阅
1 .定义 2.作用:确定任何一地的位置;确定各地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