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教案设计
全反射+第1课时+示范教案
全反射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概念。
(2)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条件、临界角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
教学用具试管夹,蜡烛,小铁球,烧杯、水、半圆形玻璃砖、光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做演示小实验: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
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新课教学一、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师: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多媒体辅助展示](1)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进行提示引导:①根据2211sin sin θθn n =可知,折射率大的介质中角度会较小。
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由 可知:对光疏介质:n 较小,同一频率的光在其中传播的v 较大;对光密介质:n 较大,同一频率的光在其中传播的v 较小。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①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对给定的两种介质才能谈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没有绝对的光疏、光密介质。
如水、玻璃和金刚石三种介质比较:n 水=1.33 n 玻璃=1.5~1.9 n 金刚石=2.42对水而言,玻璃是光密介质;但对金刚石而言,玻璃则是光疏介质。
②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的界定是以折射率为依据的,与介质的其它属性(如密度等)无关。
全反射教案 -完整获奖版
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2)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3)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认识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全反射现象及其发生条件【教学难点】综合光路可逆知识和三角函数常识求解临界角、理解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学难点】激光器、半圆形玻璃砖、模拟光导纤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展示:光导纤维灯,提示学生观察:玻璃棒周围有没有光线射出,只有玻璃末端有光射出。
2、播放一段视频:海市蜃楼教师提问:以上的现象发生的原理是什么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二、进行新课1、复习提问:(1)什么是折射率?(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关系?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关系?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条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按上图演示过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请学生注意观察:1)入射角的变化对发射光和折射光的影响;2)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某一特定值以后,反射光消失即发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有助于学生弄清楚“临界角”的含义,深刻理解全反射现象。
)3、实验总结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临界角的含义?(2)、发生全反射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3)、如何计算临界角?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全反射的物理意义:折射光的能量为零,入射光的能量全部等于反射光。
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
1. 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3. 能够利用全反射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4. 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 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描述全反射的现象;
2. 能够用全反射的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透明长方形容器、水、激光笔;
教学资料:课件、课本、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入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钻石闪烁、昆虫的复眼、水中的鱼儿等,引起学生对全反射的好奇和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即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反射。
3. 实验操作
利用透明长方形容器、水和激光笔进行全反射实验。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光在容器内部的反射情况,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临界角,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误差。
5. 现象解释
让学生利用全反射的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昆虫的复眼能够看到360度的景象等。
6. 实践应用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全反射的原理,设计一个可以实现光的传输和隔离的装置。
七、课堂总结
回顾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意义。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习题;
2. 思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上是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
【引言】本文的主题是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全反射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全反射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实验技能。
全反射实验是一项需要学生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实现对光的全反射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的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而全反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
2、培养思维能力。
全反射实验涉及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学生需要通过观测实验数据,分析规律和现象,同时,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全反射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光的折射和反射。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光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需要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特点。
2、全反射现象。
学生需要搭建实验装置来观测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全反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3、光导纤维。
学生需要了解光导纤维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加深对光导纤维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全反射实验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光学知识和全反射实验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互动式实验。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搭建,通过互动式实验形式,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3、自主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全反射实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口头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对实验的理解,同时,需要回答教师和同学的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及条件;
2. 掌握在不同介质边界处发生全反射时的现象和规律;
3. 能够应用全反射的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及规律;
难点:全反射的应用解析。
教学准备:
教学计算机、投影仪、课件、实验装置、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问题
老师通过提问引出全反射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概念解释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并说明全反射的现象和规律。
Step 3:实验演示
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介质边界处的全反射现象,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Step 4:案例分析
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光纤通信等,让学生应用全反射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5: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就全反射的应用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Step 6:课堂练习
教师通过讲解例题、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澄清学生对全反射的理解,强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8: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做好思考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及规律,掌握全反射的应用。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1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就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一、二册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和视频,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
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高三物理下册《全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3.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全反射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将棱镜斜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光从水中射出时发生了全反射,从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通过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
首先,我会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接着,我会详细讲解临界角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临界角。
此外,我还会介绍全反射的物理原理,如斯涅尔定律、反射与折射的关系等,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全反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全反射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需要分析以下问题:
物理教案-全反射
物理教案-全反射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计算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临界角的方法。
3.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全反射2.全反射的条件3.光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4.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条件。
2.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实验装置与实验材料。
3.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介绍物理教案的主题:全反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什么全反射的现象吗?”步骤二:讲解什么是全反射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全反射的定义,并通过实例阐述全反射的原理。
举个例子: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被全反射。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便会沿着界面方向传播。
步骤三:介绍全反射的条件1.教师在课件或黑板上列出全反射的条件。
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2.通过实例和图片,解释全反射的条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四:讲解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1.教师在黑板或课件上写出计算临界角的公式:$n_1 \\cdot \\sin A = n_2\\cdot \\sin C$,其中n1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A为入射角,C为临界角。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公式计算临界角。
步骤五: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讲解光纤通信中全反射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光纤可以传送信号?”并解释原理。
步骤六:实验演示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全反射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全反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步骤七:总结对全反射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概括性讲解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对于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七、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全反射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理解光的全反射。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道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
【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
【教学用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砖等组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甲到黑板前完成图1及图2两幅光路图(完整光路图)图1 图2(估计学生甲画图时会遗漏反射光线)师:光在入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时,有没有全部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呢?生: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学生甲补画上反射光线)师:很好。
甲同学正确地画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生:小于入射角。
师: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生:大于入射角。
师:对。
那么如果两种介质是酒精和水呢?请乙同学到前面来完成光路图。
图3 图4学生乙顺利完成两图。
(二)进行新课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给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概念。
(2)让学生指出图1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再指出图2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
(3)(投影片出示填空题)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本题让学生共同回答)2.全反射(设置悬念,诱发疑问)师:在图2和图3中,折射角都是大于入射角的。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9篇全反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能判断是否发生,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2、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实验.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A、产生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 利用光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了解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3. 计算全反射的临界角。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全反射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入全反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10分钟)1. 定义: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在光密介质内部,不再折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0分钟)1. 光纤通信:光纤内部采用全反射的原理,可以传输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2. 医学成像:通过光纤和内窥镜等设备,可以在医学影像学中实现内部器官的成像。
四、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五、练习和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计算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空气的临界角;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总结(5分钟)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全反射在光学领域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全反射是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不再折射出去的现象。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反射的原理、条件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全反射的原理在光传播的过程中,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入射角越大,光线将越容易被折射,直到达到一定的入射角。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沿着界面表面发生反射,不再折射出去。
2. 全反射的条件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将根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
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通过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建立界面,可以实现光线的传输和集中。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信号通过光纤的反射传输。
4. 实验一:光的全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玻璃块、直尺、激光笔。
实验步骤:a) 将玻璃块平放在桌面上;b) 在光疏介质(空气)一侧的玻璃块表面射入激光笔,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入光密介质(玻璃块);c) 观察光线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在光密介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并留在光密介质内部。
5. 实验二:光纤通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理解光纤通信原理。
实验材料:光纤、光源、接收器、光功率计。
实验步骤:a)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b) 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光线射入光纤的一端;c)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从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到输出端时,光纤内部发生了全反射。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3. 全反射的应用4.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科学思维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4. 提问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光纤通信,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3. 实验: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全反射概念、条件和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器材:如光具座、激光笔、透明介质等,用于进行全反射实验。
3.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全反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第3-4课时:进行全反射实验,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
3. 第5-6课时: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液面测量等。
2. 介绍全反射的相关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观察到过什么能够反射光线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二、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的现象。
2. 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全反射才会发生。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在光纤通信和显微镜中有广泛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应用全反射的实际意义。
四、概念检测(10分钟)
1. 提问: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
2. 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练习一: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求此时的临界角是多少度?
2. 练习二: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45°,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究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反馈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掌握情况,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进行及时反馈。
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教案二
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解释全反射物理现象。
2、了解全反射的应用,如钻石的闪光、光纤通信等。
3、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掌握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二、教学内容1、全反射的概念。
2、全反射的原理和公式。
3、全反射的应用,如钻石的闪光、光纤通信等。
4、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5、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演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2、实验法:学生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3、互动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2、教学难点:斯涅尔定律的掌握以及全反射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入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引入方式:通过展示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引入。
2、讲解讲解内容: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讲解方式: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原理和公式。
3、实验实验内容: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光斑器、小块透镜、直角棱镜、狭缝、半球形玻璃罩、半球形水箱、白纸等。
2)实验流程:a.将光线从光斑器中发出。
b.将透镜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上,观察光线折射。
c.将直角棱镜放在透镜后面,观察光线变化。
d.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3)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测量全反射的角度、角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以及斯涅尔定律。
4、总结总结内容:总结探究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及全反射的应用。
总结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探究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及全反射的应用。
全反射学案录属教案类
这次的教学案是关于全反射学的,它是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们将会深入理解全反射现象的本质和应用领域,并掌握解决与全反射学有关的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 掌握全反射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够解决与全反射学有关的问题。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全反射的概念和原理全反射是一种光线被完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它只会在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差距足够大时出现。
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小于或等于一个临界角,这个临界角叫做全反射角。
当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时,光线不再穿透到另一个介质中,而是被完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
2.2 全反射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块有直角的三棱镜和一束光线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入射到三棱镜第一次折射时,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就被完全反射回来。
它会在三棱镜内部慢慢传播,直到到达第二个边界面。
当光线射到第二个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直到被完全反射回来。
2.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有很多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纤通讯。
光纤通讯是一种通过光信号传输信息的技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能够在光纤内不断地传播。
光纤通讯比传统的电信系统更快,更可靠,因为光信号传输速度快,不易受到电磁干扰。
3.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放映相关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引入全反射的概念,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全反射现象的初步理解。
3.2 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或黑板等方式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们理解全反射现象的本质和原理。
通过对比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差异性,让学生们了解何时会产生全反射。
3.3 实验让学生们自行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掌握全反射实验的基本操作。
3.4 练习让学生们参与全反射练习,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解决与全反射有关的问题。
全反射教案设计
全反射教案设计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全反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中的应用。
3.德育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和临界角的意义。
2.教学难点能利用全反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1.由实验引入新课课题演示I: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
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出现了,放入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呈现了银白色。
好奇的学生误以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的黑色物,我就用夹子把铁球从水中取出,让学生看到铁球还是黑色,我再次将铁球放入水中,出现的现象和前面一样,铁球仍然是银白色,学生又好奇,又疑惑不解,这时我说: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通过我们今天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引入的效果很好。
接着,我介绍了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有意注意。
复习提问:折射率的概念。
由提问介绍光疏和光密介质,并强调两点注意的问题。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相比较,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介质的疏密与介质的密度的区别:不能认为光密介质的密度一定大于光疏介质的密度。
例如:酒精的折射率是1.36,水的折射率是1.33。
酒精对水来说是光密介质,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
2.引导学生分析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得出全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给出全反射概念。
【K12学习】《全反射》教案设计
《全反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一: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用蜡烛火焰的内焰将金属球熏黑,让学生观察。
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亮了。
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刚才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
2、新课教学2.1实验探究演示二: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直边的圆心o(如图2)。
图1 图2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实验1现象:①当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反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能判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一个带有魔术色彩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再通过两个演示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全反射的现象与产生条件,另外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使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最后通过全反射的应用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一: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用蜡烛火焰的内焰将金属球熏黑,让学生观察。
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亮了。
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刚才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
2、新课教学
2.1实验探究
演示二: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圆面。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直边的圆心o(如图2)。
图1 图2
教师演示两遍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实验1现象:①当光沿着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
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实验2现象:①当光沿着空气射向玻璃砖的直边的圆心o时,一部分光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玻璃砖内,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
②逐渐增大入射角,看到折射光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③当入射角增大到接近900时,折射角小于900。
学生归纳不同点:①光从空气→玻璃,入射角>折射角;光从玻璃→空气,入射角<折射角;②光从空气→玻璃,同时存在反射光和折射光;光从玻璃→空气,当入射角达到某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0,折射光完全消失。
师:我们考虑直边分界面上光的传播规律,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什么是全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回答:①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某一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0,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的现象。
②临界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折射角达到900时的入射角。
(二)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①光从玻璃→空气;②入射角≥临界角。
师:在实验2中,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虽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但只有量变过程并没有实现质变。
而在实验1中,光从玻璃射向空气,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就发生了质变,折射光完全消失,出现了全反射现象。
2.2引思:两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生:实验1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实验2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师:两种介质有什么不同?
生:空气相对玻璃的折射率小,玻璃相对空气的折射率大。
师:把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做光密介质,把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做光疏介质,“疏”和“密”是相对的。
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3推广:是不是只有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才会产生全反射现象?
把学生分成八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索。
教师统观进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适当时以合作者的
身份参与部分小组活动。
方案1:器材:装有水(含稀释的牛奶)的大烧杯,激光器,蚊香,打火机。
探究过程:激光从介质1(空气)射向介质2(水)中,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和折射光;激光(用保鲜膜将小激光灯密封好,并用橡皮筋扎牢,以便于小激光灯能在水槽中做实验)从介质2射向介质1,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和折射光。
方案2:与方案1类同,将烧杯中的介质2改为氯化钠溶液。
方案3:与方案1类同,将烧杯一半放色拉油,另一半放水(含稀释的牛奶),用塑料薄膜隔开。
方案4:器材:装有汽油的圆形水槽,圆形的白纸,激光器。
实验现象:激光从水槽底部以不同的入射角从汽油射向空气(在液面的上面浮着一张白纸),会从白纸上发现亮斑在一定的圆形范围内出现。
各组学生回答现象并归纳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2.4结论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光线全部被反射回
原光密介质的现象。
临界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折射角等于900时的入射角,用c表示。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计算:
2.5应用
①引课实验的解释:被蜡烛熏黑的铁球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②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
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③光导纤维:用激光照射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
看到了弯曲的玻璃棒能够传光。
这是因为从玻璃棒的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用光导纤维实现光纤通信,原理也是这样。
教师介绍光导纤维的相关知识。
④让学生阅读课本P15蒙气差和海市蜃楼。
六、课堂小结(略)
七、练习(略)
八、布置作业:查找“海市蜃楼”现象、“光纤通讯”技术等。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两个实验的对比反映出全反射现象及其条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交流成果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体会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再提出假设。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众多生活事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