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18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
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士阶层的崛起B.宗法血缘关系弱化C.分封制已瓦解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2.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
这一举措( )A.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军事局面3.东汉班昭撰写《女诫》以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包括卑弱、敬慎、专心、曲从等七个章节。
唐中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著解的《女论语》中提及“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
由此可知,唐代( )A.女性的自我意识的提升B.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D.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加深4.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三司,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其为一省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督抚位高于布政使;到清朝,布政使仅为督抚僚属,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
这说明明清时期(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
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
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缓和了内忧外患的形势B.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C.意图通过改革维护统治D.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6.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其次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其“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是A.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B.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C. 贵族没落,“士”阶层活跃D.“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全部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需受到惩处。
这一学派是A.道家 B.墨家C.法家 D.儒家3.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王阳明4.《史记》有如下记载: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喜爱《老子》,却被儒生辕固生讽刺,窦太后让辕固生与野猪搏斗。
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这些记载说明A. 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 汉朝治国思想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D. 政治的统一须要思想的统一5.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山东省邹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邹城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时期四个学派的各自特征分别概括为“超逸”、“冷峻”、“敦厚”、“谨严”。
下列与“超逸”相对应的选项是A.“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C.“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D.“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2.孔子崇拜周公政治,期望“法先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孟子虽主见“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而是装进了新的内容。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传统儒学留意对法家的吸取 B.“周礼”是儒家政治变革基石C.儒学思想随时代变化而进展 D.孟子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3.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创作了《孤愤》《五蠹》。
秦始皇读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秦始皇感叹的缘由是韩非子A.主见集权政治和耕战思想 B.适应潮流最早提出法治主见C.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文章构思精致并且寓意深刻4.王杰,曾任军机大臣、太子太保。
太子颙琰(嘉庆皇帝)由于不好好读书而被老师王杰罚跪。
乾隆见了很生气,让太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叹服,令太子复跪。
这说明A.封建帝王格外重视训练 B.清代学问分子地位极高C.皇权受到权臣有效制约 D.统治者用儒家伦理治国5.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高校》《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期中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制卷人:刘金双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
他们竟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都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B.“制天命而用之”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法为本”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4.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曹参)代何(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此语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6.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1.近年来,湖北西部地区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器情况如表所示。
据此A.大土地所有制瓦解B.冶铁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C.生产方式经历变革D.私营冶铸业获得快速发展2.明清时期思想家顾炎武评论宰相制度,“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顾炎武()A.认为宰相制度会专权乱政B.立足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C.肯定宰相制度存在合理性D.否定提高皇帝的权力地位3.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这是由于()A.程朱理学衰弱B.商品经济发展C.农耕经济的强化D.西学的传播4.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
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
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C.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5.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这一规定意在确立()A.责任内阁制B.总统制C.两党制D.联邦制6.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与上述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D.长沙会战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7.如图为电影《长津湖》海报。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的条件下,与美军王牌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高二年级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
这种差异()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2.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
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A.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C.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3.如图为东汉画像石刻画的春秋时期孔子率弟子问礼于老子的情景。
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并把大雁作为见面礼送给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
此图反映了()A.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的确立B.儒学与道教相互借鉴C.艺术创作对时代精神的彰显D.崇尚礼仪的文人意趣4.有学者研究,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当时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还对地质学化石、宇宙起源、大地自转、日食与月食等问题都有见解阐述。
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其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已摒弃天命的绝对权威C.生成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D.植根于“格物致知”的精神5.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圣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
李贽的这一主张()A.蕴含一定朴素的唯物思想B.反映了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C.体现了一定经世致用色彩D.动摇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根基6.公元前6世纪希脱哲学家色诺芬尼说道:“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
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
能用手面画,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由此可知,这时期古希腊A.宗教色彩浓厚B.人文精神活跃C.关注社会现实D.艺术气息浓烈7.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5小题共75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3、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置了①参知政事②三司使③通判④枢密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自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后,明清两代的专制君主为有效的管理“天下”,不得不设立相应的机构作为执政的辅助。
下列各机构属于该范畴的是①设立尚书台②设置殿阁大学士③设置南书房④设立都察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在下列古代思想家中,特别善于吸收众人之说,被喻为“集大成者”的①荀子②韩非子③董仲舒④朱熹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
滇黔独立,文意豁然。
”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北伐战争7、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都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③都未触及封建专制政体④都因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强烈攻击而失败⑤都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D、④⑤8、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资产阶级为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9、以下对陈独秀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1915年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B、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C、参加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书记D、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10、湘赣边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决定进攻中心城市B、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11、中共“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说明A、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B、中共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C、其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D、党已在斗争中走向成熟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不尽相同的革命精神。
陕西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3.明清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D.杂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5.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6.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7.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8.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是()A.诸宫调B.散曲C.宋杂剧D.元杂剧9.邓小平在一次文物展上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2分)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2分)2.(2分)“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3.(2分)3.(2分)国庆大阅兵令国人振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4.(2分)4.(2分)著名学者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实行三公九卿中央官制B.废除了宗法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中国格局5.(2分)5.(2分)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A.职位细化,各司其职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6.(2分)6.(2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D.颁布“推恩令”7.(2分)7.(2分)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2.11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汉时期,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
“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
这些举措A.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C.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D.瓦解了血缘宗法社会2.钱穆指出,“(某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该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干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这说明尚书省A.成为了国家的权力中心B.弱化了中书门下职能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4.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5.明太祖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
”这反映出明太祖A.推行海禁政策B.维护朝贡贸易C.反对对外征伐D.强调华夷之辨6.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
”这表明康有为A.否定西学的创新性B.强调西方文化源于中国C.认为中西文化相通D.找到了变法的理论基础7.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其如何分场命题考试,一切详细章程,该部即妥议具奏”。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50 分)1.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A. 夏桀B. 商纣C. 周厉王D. 周幽王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奖赏功臣B. 拱卫王室C. 发展经济D. 安抚宗亲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 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建立皇帝制度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统一文字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7.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形成于()A. 隋文帝时期B. 隋炀帝时期C. 唐太宗时期D. 唐玄宗时期8.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9.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其中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A. 鉴真B. 玄奘C. 晁衡D. 崔致远10.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 “苏湖熟,天下足”B.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1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2023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的海商之船,大船载重有五千料,可以装载五六百人;中船载重一千料至三千料,可以装载二三百人。
宋代海船已能远航到红海乃至东非。
由此可见,当时()A.政府财政倚重海外贸易B.海上丝绸之路颇为繁荣C.民间贸易得到政府鼓励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实现2. 武则天时始设“同中书门下三品”职务,这起初只是个临时性职务,相当于宰相。
当宰相由固。
定的变成了临时的,三省的长官就成了虚衔。
这一职务的设定()A.标志着三省制度的瓦解B.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C.破坏了三省的运行机制D.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3.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成立大会宣布“在苏维埃领域,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妇女法等,规定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
这体现出该政权()A.是社会主义政权B.仍执行国共合作的政策C.是人民民主政权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4. 1648 年的《威特伐利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机利的方式,还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
这些规定()A.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B.结束了世界大国间的混战局面C.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5. 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
这些观点均()A.反对进行深度的社会改革B.客观反映了历史真相C.夸大了王安石变法的弊端D.忽视了北宋统治危机6. 《汉书·儒林传》记载:“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
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
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
故诸(儒学)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2.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3.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兴。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希望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并据此可知,孔孟( ) A.希望实现统一,以安定社会秩序B.强调血缘关系,以强化分封体制C.为统治阶级服务,需要维护奴隶主利益D.直面地方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4.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两汉皇帝在许多诏书中,上至国家内政外交,下至废立皇后与太子,都要引经据典,以表示法圣、合理、合经。
官僚士大夫响应皇帝的号召,上疏言事和讨论政事时竞相引经据典。
这表明当时( )A.儒家经典成为政治认同的标准B.儒家学派逐渐执掌了朝政大权C.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皇位继承D.皇权与相权之争日益得到缓解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朱元璋时,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变动说明( )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B.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摒弃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7.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五台山图》。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
19.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汉法律改革 影响。
历史答案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16小题,每小题3分,我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题答案】
【答案】B
A.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要求B.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C.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D.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16.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
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
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
15.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这一状况有利于()
A.大国强权政治的深刻影响
B.各国政治利益走向趋同
C.人类对极权和战争的反思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代王室“朝国人而问焉”,“致众而问焉”;设立“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由此可知,周代A.“天人合一”观念盛行B.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具有原始民主的传统D.是官僚政治制度的开端2.子产“铸刑书于鼎”结束了统治者对法律的秘密操控状态,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公开性,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而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创举。
下列关于“铸刑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发生在战国时期②制定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③推动律令儒家化④出现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43.《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这表明汉朝A.打通了陆海两个对外通道B. “朝贡体制”已经形成4.5.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杭州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历史上杭州行政版图几多变迁,下列有关历代杭州所属的最高一级行政区表述正确的是A.①九原郡②江南西道③江浙行省B.①九原郡②江南东道③浙江行省C.①会稽郡②江南西道③浙江行省D.①会稽郡②江南东道③江浙行省6.有学者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群体,“他们都是由皇帝特恩钦点,可以出入于内廷,几乎天天都得见‘天颜'、聆听‘纶音刀',与皇帝商讨政务,备受皇帝的宠信和重用,以致人人侧目”。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1-2021学年⾼⼆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贵州省思南中学2021-2021学年⾼⼆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部分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规模经营的细⼩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些⼤型⾼效农具⼗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劳动⼒的密集投⼊D. ⾃耕农经济占主导2、下图为18世纪中外⾦银⽐价(单位:每两黄⾦合⽩银数)⽰意图。
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A. 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B. 海外贸易发展⽩银⼤量流⼊C. 闭关造成⾦银⽐价差距缩⼩D. 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3、这⼀事件极⼤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益紧密。
从此,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据此可知,这⼀事件的历史作⽤在于()A. 致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B.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 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4、尊重⼥性,强烈的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中世纪英国贵族绅⼠⽂化的核⼼。
随着时代变迁,个⼈奋⽃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新成为新的绅⼠标准,“绅⼠”的适⽤范围不断扩⼤到平民阶层。
到19世纪末,传统的绅⼟概念被彻底稀释。
这说明,英国绅⼠⽂化()A. 随着经济的转型⽽变B. 朝着低俗化的⽅向发展C. 是资产阶级⾰命的产物D. 在商业社会中逐渐消亡5、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收⼊。
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调整,⽽是把经营的重⼼投向了就近的⼟地开发和粮⾷⽣产,以缓解⼝粮不⾜问题。
这⼀个案()A.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顺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B. 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C. 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D. ⽀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6、近代⽂⼈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
山东省济南市20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试题留意事项:1.考试时间 60 分钟,分值 100 分。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3.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需运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请依据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常常实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恒久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
这种改变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C.促使严格等级秩序建立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2.下图是一位学者依据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等梳理出的秦代司法模式图。
这可以证明秦代A.司法必需留意无罪推定B.法律与公徳的融合C.司法审判程序比较严谨D.法家思想深化人心3.《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4.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
造成两人相识不同的主要缘由是A.占有史料的多寡B.探讨者的立场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制度变革5.下表是明朝初期徽州地区地契运用状况表,据此可知,该地区年头契约数契约内容分类运用通货分类卖田卖地卖山其他宝钞银谷物绢布洪武49 12 17 20 1 37 6 5正统54 19 14 17 3 35 7 12成化90 8 37 42 3 90A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变革6.下图为位于南京的“明代黄册展馆”里的黄册样本。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市统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模块检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1. (14分)(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4分)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史实: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等等。
(2分,答出1点即可)(2)使命:以思想解放呼唤新的时代,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转型。
(2分)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4分,答出2点即可)32. (8分)艺术作品:图一:传道式授课;上下有序,师道尊严。
(2分)图二:讨论式交流;自由平等。
(2分)思想关系:图一:西汉时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分)图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
(2分)33. (18分)(1)诉求:批判教权统治,主张因信称义,宣传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4分)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4分)(2)新发展: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6分)(3)理解: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等等(或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4分,任意两点即可)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创新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创新班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7.(1)特点:起步晚;外力作用下形成(受西方入侵的影响);出现于通商口岸;移植西方发展成果;发展艰难缓慢。
(任答四点得4分)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缓慢);政局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
(任答三点6分)18.特点:以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为原则;筹资渠道多元;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4分)意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其它国家地区提供借鉴。
(任答三点6分)19.(1)主旨: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接受选民监督,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
(2分)影响:加强了国家对市镇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市镇政府行政、司法权力的分离和制衡,推动了市镇管理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减少了地方选举的腐败和司法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社会近代化。
(4分)(2)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
(2分)原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三权分立的推动;地方自主性增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任答三点6分)(3)地方行政制度建设要适合国情;注重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完善地方行政立法机构及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任答三点6分)20.(12分)示例:论题:同一时期的若干制度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2分)论述:西周时期,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举例恰当,论证充分可得4分)秦代,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相互配合,构成中央集权制的核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举例恰当,论证充分可得4分)总结:中国古代同一时期的各项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1.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的思想因袭了商周时期的思想B.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C.孔子的思想尚不成熟D. 阿诺德·汤因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孔子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2.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3.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4.荀子认为夭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乎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相对于荀子,董仲舒()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5.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6.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D.墨家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9.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4.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15.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6.商业的友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17.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作诗《乌江》,内容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A.对南宋覆亡的遗憾B.恰遇婚姻变故时的无限伤感C.对政治腐败的不满 D.身处民族危亡时的忧国之情18. 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 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印刷术C. 指南针、造纸术D. 火药、指南针19.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但苏词刚健豪放,辛词悲壮激昂,出现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立场不同B.政治立场不同C.个人性格不同D.社会变迁20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21.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代表是( )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黄宗羲22.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B.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D.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23.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24.历史学家指出: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但二者的思想精髓是一致的。
这反映出()A.二者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二者在理论上都具有前进性C.毛泽东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 D.邓小平理论更具有指导意义25.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八亿人民主要看八个样板戏。
这反映出()A.中国电影拍摄水平整体下降B.样板戏不利于提高生产水平C.“文化大革命”影响文化发展 D.样板戏更符合大众的要求2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7.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这里的“觉醒”是指 ( )A.人们开始摆脱神明的约束B.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出现C.人们开始重视道德的约束D.民主精神和民主政治完善28.《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难以泯灭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是不会盲从盲信的29.马丁•路德在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的时候,并没有发起一场宗教改革的打算,但当《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引起强烈反应,并很快演变出席卷全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
这说明当时( )A.教皇失去了对社会的影响力B.世俗权力已经超越教会权力C.人们的宗教观念已非常淡薄D.天主教会是社会矛盾的焦点30.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
其一,希腊思想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32.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店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酥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意在( )A.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 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D. 反对教会禁欲苦行讽刺教会腐败33.普罗泰格拉认为,人其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和价值,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