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中
C19032S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下)
C19032S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下)2019.08.12 01:08:12字数800阅读74091:舆情处置应急通报阶段的关键词是()。
AA.表态B.回应C.解读D.举措2:舆情处置善后处理阶段的重点是()。
AA.扩大主阵地,赢得主动权B.明确质疑点,把握导控点C.找准爆发点,站对立足点D.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权3:舆情处置应急通报阶段的三点把握是()。
ABCA.上级意图B.媒体关注C.百姓诉求D.事实情况4:议题性研判要分析议题形成的()。
ABCDA.时间B.地点C.关系人D.议题内容和形成的方式5:舆情处置应急通报阶段的原则是()。
ABCDA.快讲事实B.重讲态度C.多讲措施D.慎讲原因6:舆情处置应急通报阶段的三个动作是()。
ACDA.核事实B.想对策C.拟口径D.定谁说7:舆情处置舆论导控阶段的重点是()。
BA.扩大主阵地,赢得主动权B.明确质疑点,把握导控点C.找准爆发点,站对立足点D.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权8:舆情处置持续回应阶段的关键词是()。
BA.表态B.回应C.解读D.举措9:舆情处置持续回应阶段的重点是()。
CA.扩大主阵地,赢得主动权B.明确质疑点,把握导控点C.找准爆发点,站对立足点D.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权10:舆情处置形象重塑阶段的重点是()。
CA.明确质疑点,把握导控点B.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权C.释放正能量,构建新话语D.找准爆发点,站对立足点11:舆情处置舆论导控阶段的关键词是()。
CA.表态B.回应C.解读D.举措12:舆情处置形象重塑阶段的关键词是()。
DA.回应B.解读C.举措D.引领13:舆情处置应急通报阶段的重点是()。
DA.扩大主阵地,赢得主动权B.明确质疑点,把握导控点C.找准爆发点,站对立足点D.占据制高点,掌握定义权14:舆情处置善后处理阶段的关键词是()。
DA.表态B.回应C.解读D.举措15:跟踪性研判即研判舆情发展的趋势。
对对错16:解释性研判即研判新闻发布或舆情回应之后的可能走向。
面对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面对网络舆情应对措施一、压力面前不卑不亢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众更加倾向于通过低成本的网络渠道来呼吁和呐喊,网络汇聚的各种声音汹涌来袭,网络舆情频发、高发、多发、突发成为常态。
处置网络舆情,首先要适应挑战,破除传统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维定势,要在舆论压力面前不卑不亢,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纵。
1.不要慌。
舆情突发后就会被置于一个举世瞩目的境地,曝光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六神无主,自乱阵脚,慌张应对,说话口无遮拦、主观武断、乱下结论,容易乱中出错,反而把自身置于舆论漩涡之中,使应对陷于被动。
镇静而坦然地接受现实,有助于理性客观化解舆情。
2.不要怕。
面对众声喧哗、缺乏理性的一边倒式的舆论监督会带来强大的杀伤力,畏惧害怕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抛弃胆怯心理,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3.不要躲。
舆情突发后,各路媒体蜂拥而动,记者八面云集,面对种种质疑,四处躲藏,推三阻四,避而不见,只会加重舆情,令谣言横飞,丧失处置舆情、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4.不要拖。
采用应对传统危机的经验来处置网络舆情,指望“拖一拖就会过去”只会将问题越拖越大,进而丧失自己的立场,葬送自己的公信力和网络形象。
5.不要堵。
舆情事件引起舆论滔天,引来围观网友无数,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不宣传报道,不释疑解惑,实施信息封锁,以灭火心态处置,只会加剧网友对背后真相的猜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由此舆论往往会偏离应有轨道,甚至引发恶果,造成社会危机。
6.不要抗。
引起网络关注的事件一般起因为有悖于常理和常识。
网络情绪面前,视舆论呼声于不顾,固执己见,不接受批评,逆网络舆论压力而行,采取与网络民众对抗的方式,违民心民愿,极不可取,非智者所为,只会让事实真相显得越发错综复杂。
7.不要纵。
面对舆论带来的压力,以妥协退让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断腕切割”,或划清界线,或推卸责任,刻意纵容媒体和舆论,不仅损害自己形象和切身利益,相反吃亏还不一定讨好,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激起网络民众更多的愤怒和拍砖。
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2篇)
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2篇)【篇一】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舆情事件在社会各个层面呈现高频度、高速度的传播趋势。
面对这样的形势,舆情应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思考。
首先,第一时间了解和分析舆情,及时采取行动。
在新媒体时代,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错误的回应或无回应将可能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企业或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及时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将关键信息传达给决策者,以便快速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灵活运用新媒体进行舆情应对。
新媒体的发展为舆情应对提供了新的渠道。
企业或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澄清谣言。
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认同。
再次,建立健全的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针对不同的舆情事件,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流程和团队,以确保应对的效果。
同时,还要进行应急演练,提前制定危机应对预案,并对各部门进行相关培训,以增强组织的应对能力和危机处理的效率。
此外,注重公众参与和声音的表达。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更为便捷。
企业或政府应该重视公众意见,及时回应和采纳公众的建议,增强公众的信任和认同,避免舆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持续跟踪舆情演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舆情事件并不是一时的风波,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及时了解舆情的发展动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舆情应对策略和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舆情挑战。
总之,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危机处理机制。
通过及时了解和分析舆情、灵活运用新媒体、建立健全的舆情危机应对机制、注重公众参与和声音的表达以及持续跟踪舆情演变等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应对舆情事件带来的挑战。
【篇二】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策略与思考在新媒体时代,舆情发展迅速,一场舆情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蔓延并影响到企业或个人的声誉。
为了应对舆情的冲击,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思考。
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
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汇报人:2023-11-29•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概述•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重要性•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分析•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策略建议•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实践案例•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未来展望01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概述影响力大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对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传播速度快借助互联网平台,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内容复杂多样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涉及的话题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容复杂多样,难以简单归类。
参与者众多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包括网民、媒体、意见领袖等,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场。
对社会舆论场的影响01对政府决策的影响02对个人思想观念的影响0302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重要性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发现和化解网络舆情中的矛盾纠纷,防止舆情事件升级为现实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打击网络犯罪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防止敌对势力渗透对势力的网络渗透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网络舆情中的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依法行政030201提升政府治理能力03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分析治理机制逐步健全舆论环境明显改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治理成效显著03部分网民缺乏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01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02网络舆情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存在问题及挑战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原因分析及经验总结04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策略建议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法律法规强化网络执法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止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恶意行为对网络舆情管理造成干扰和破坏。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与舆情管控水平的对策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与舆情管控水平的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企业新闻宣传和舆情管控的方式和手段。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压力。
企业需要随时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和处置负面信息,才能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自身形象和声誉。
随着社交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企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必须具备更加敏锐的嗅觉和危机处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企业新闻宣传与舆情管控水平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新闻宣传、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等措施,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声誉。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新闻宣传与舆情管理机制,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新闻宣传的挑战新媒体背景下企业新闻宣传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媒体平台多样化、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给企业新闻宣传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让企业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内容,一则不良信息可能迅速蔓延,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透明性使得企业在进行新闻宣传时需要面临更多的舆论压力和监督。
任何一条信息都可能被网友、媒体及时发现、传播和评论,企业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新闻发布的内容和方式。
新媒体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便利,他们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一旦发现企业发布的新闻不实或夸大事实,会立即影响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形象。
企业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灵活和专业地进行新闻宣传,加强舆情监控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提升企业声誉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企业新闻宣传的要求,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中)课后测试80分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处置(中)
得分:80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舆情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
A.舆论聚集
B.舆论爆发
C.舆论极化
D.舆论消逝
我的答案: A
2 . 舆情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A.舆论聚集
B.舆论爆发
C.舆论极化
D.舆论消逝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
1 . 舆情研判的几个关键目标是()。
A.议题性研判
B.发酵性研判
C.解释性研判
D.跟踪性研判
我的答案: ABCD
2 . 发酵性研判要重视网络舆情的爆发点有()。
A.舆情反转
B.传统媒体介入
C.对立面权威介入
D.新的事实介入
我的答案: ABCD(错) 猜测答案:BCD
判断题(共 1 题,每题 20 分)
1 . 网络炒作、人肉搜索、低俗恶搞等都是网络暴力。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
新媒体环境下涉警舆情处置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 一) 新媒体环境下涉警舆情的普遍特征
1. 信息来源途径不明 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普通的民众都可能是信息 的传播者,而 有 些 民 众 为 了 受 人 关 注,博 取 他 人 的 眼 球,加上互联网的隐匿性等原因,就使得信息的传播更 加随意而不真实。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与事件相关 的信息由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会使得公安 机关或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群众无法分辨信息的来源,
部分则详细讨论了新媒体时代涉警舆情的普遍特征与处置风险; 第三部分则针对性地提出了主要的解决对策,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新媒体; 涉警舆情; 案例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4379 - ( 2019) 26 - 0103 - 02
作者简介:柴梦然( 1994 - )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国内安全保卫。
此次负面涉警舆情的出现,既属于突发事件,又存 在公安机关自身对于突发事件预估不足、执勤部署不 细致的问题,并经过新媒体凭条迅速的传播,形成了较 大的负面效应。 该 地 警 方 在 处 置 此 次 负 面 涉 警 舆 情 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发布官方声音,主动向公众说明事 故原因并致以道歉,使得舆情逐步降温,最终得到有效 控制。
踩踏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和相应部门立刻发布 信息,避免舆情危机,事件发生一小时之内,通过微博 等手段发布了与该事件有关的信息,在三小时之内,已 经发布统计出来的相应死伤人数,并对于该事件有关 的谣言进行了辟谣。可即便在如此快速的反应和处置 中,也依然出现了关于此次事件的谣言,如“踩踏事故 是由于个别 人 抛 洒 美 金 所 导 致 ”以 及“公 安 机 关 尸 位 素餐”等方 面 的 谣 言,由 此 可 见,在 网 路 舆 情 中,负 面 的舆情如谣言等,就如同病毒一般,能够在最恶劣的条 件下滋生并迅速的进行传播,想要从根本上对其控制, 难度极大。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探析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塑造了全新生产生活形态,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
在用户生产内容(UGC)的环境下,媒体格局复杂多元。
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信息的重要聚集地和强大的舆论场,对网络传播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资讯内容的用户生产正在重塑网络舆情的生成路径、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这给地方政府舆情应对带来新的风险,形成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当前,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头条、百度等网络平台上的每个账号都可视为一个媒体,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新媒体账号,各种信息裂变式传播,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引爆地和舆情生成的重要场域。
舆情事件往往在社交媒体发酵扩散,刷屏于各大网络平台,加上商业目的的炒作和营销,舆情演变越发复杂。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主要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速度快热度高“舆情信息在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呈井喷式相互交集,一些敏感话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形成舆情热点,呈几何式增长、波浪式扩散,网络舆论规模及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1]目前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各类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头条号、抖音等社交工具和自媒体。
网络舆情形成热点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提高关注度。
原来说舆情回应“黄金24小时”,而现在“黄金两小时”是舆情回应的最佳窗口期。
目前,5G等技术极大加快了网络传播速度,尤其有利于音视频传播,一条视频传遍网络只需要几分钟,网络舆情生成速度空前加快,大大缩短了舆情处置“窗口期”,加大舆情应对难度。
(二)燃点低风险大“现代化风险表现出全球化、数字化、生态性、人为性和叠加性等特征,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警觉。
”[2]当前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转向、升级或者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变成为舆论热点、焦点、沸点,引发的风险具有全球性、高危性、难测性和普遍性。
当前网络舆情事件无论发生领域还是社会影响,都呈现燃点低、爆点多、复杂化、多样化趋势。
全媒体视域下突发应急事件的舆情处置策略
全媒体视域下突发应急事件的舆情处置策略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在各种事务处置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类舆情,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形成网络舆情,并对舆情事件的实体处置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给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处置决策带来挑战,稍有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舆论风暴,因此,清楚当前地方政府在处置网络突发应急事件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就是摆在当下各级党委政府面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困境;引导策略所谓重大突发事件,一般指突如其来的火灾爆炸、重大交通事故、船只倾覆、毒气泄漏、重大刑事案件等导致群死群伤的事件,以及特殊群体因极端行为引发境内外炒作的舆情事件。
[1]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其所形成的网络舆情也会在第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在处置的过程中,无论是网下还是网上的相关处置中稍有闪失,往往会迅速形成网络舆论的关注与炒作,并可能造成巨大的舆论负面影响,轻则个人政治前途就此终结,重则会影响到一级党委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强对舆情应对处置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的应急处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突发应急事件舆情处置工作现状与难点在人人都持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全媒体时代,一旦突然遭遇重大事件,几乎在几分钟之内,其相关的图文、视频信息就会被人通过互联网发布出来,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
[2]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传统媒体时代所无法想象的,而这种即时性的网络舆论,从发酵到媒体、网民在舆论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快速、稳妥地平息负面舆情、修复党委政府的形象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对处置也提出了难度极大的挑战。
但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在应对应急事件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程度的差别,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应对事件处置的成效,总体概况,在突发应急事件的舆情处置过程中会有如下挑战:(一)应急预案缺乏实际操作性,处置应对滞后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应急预案,但多数单位的应急预案基本都是相互借鉴编制的预案,大部分都是照搬固有的模式,没有结合实际进行编制,往往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指导性不强。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挑战与政府治理对策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挑战与政府治理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挑战与政府治理对策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巨大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和影响力巨大,使得政府治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网络舆情的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的限制。
网络舆情的特点是多样化、快速传播、讨论性强,而且可能给政府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政府需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能力,及时应对各种网络舆情事件,防止舆情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在新媒体背景下,舆情治理的难点也日益突出。
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政府往往难以及时掌握舆情动态,难以有效应对。
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舆情监测与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挑战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影响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和舆论激动的情绪。
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呈现出快速传播和广泛蔓延的特点。
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一条小道消息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广泛关注,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舆情呈现出虚假信息、不实消息泛滥的情况。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造假者很容易利用这一特点传播虚假信息,给舆论造成恶劣影响。
网络舆情还具有情绪化和群体性的特点。
在互联网上,人们往往容易受情绪影响,形成“群体性事件”,进而激化舆论,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带来挑战。
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能够影响公共决策和政策制定。
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时,需要考虑和分析网络舆情,以避免舆论对决策和政策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对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
一条虚假信息或者负面舆情,往往会对企业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企业受到严重经济损失。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保障公民权益
01
02
03
保障言论自由
网络舆情是公民表达意见 和诉求的重要途径,合理 引导可以保障公民的言论 自由权利。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关注弱势群体的诉求,通 过舆情引导为他们争取合 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防止网络暴力
通过引导理性讨论和文明 发言,防止网络暴力事件 的发生,保护网民的合法 权益。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 与应对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 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网络舆情引导技巧 • 网络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01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传播速度快
总结词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 极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扩散 至全球范围。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了解民意
网络舆情是了解民意的重 要窗口,通过分析网络舆 情,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 民众需求和意见。
提高决策质量
基于民意的决策更能反映 民众利益和诉求,从而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
优化公共政策
根据舆情反馈,政府可以 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政策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03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现和培养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与他们建立 合作关系。
引导意见领袖发声
通过与意见领袖的沟通,引导他们发表积极、正面的言论 ,以影响更多网民。
建立合作机制
与意见领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挑战。
注重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质疑或建议,及时回应和解答。
准确信息
最新5G时代舆情该怎么处置挑战与应对?
5G时代舆情该怎么处置挑战与应对建议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但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超高网速、超短时延、超大容量等特征都将改变舆情的传播、网民的上网习惯等等,如何在5G时代做好舆情处置应对与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5G时代传播特点一是传播突破时空尺度,时效性和灵敏性大大加强。
与4G相比,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在5G网络下,网络传播理论上能达到10GB/s的最高速度、1毫秒的网络时延。
一部10G的视频,5G下载仅需9秒。
这意味着,5G 时代的发送与接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提高媒介传播效率,避免由于接收反馈不及时而造成损失的情况。
从空间角度看,5G传播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性。
虽然4G的传播技术理论上能达到全球化传播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传统媒体的覆盖范围往往被局限到特定空间内。
而在5G时代,卫星互联网和地面5G网络兼容一旦变成现实,将真正实现时空压缩,信息传播将达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边缘地区还是人口密集区,均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
二是传播突破物理尺度,推动“万物互联”。
当前信息传播更多是人与信、人与人之间连接,而5G时代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届时,5G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均能实现信息传播。
甚至有人预测,将来触觉、味觉也可以信息化,而且信息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移动设备就都可以获得。
三是视频传播、网络直播将无处不在,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
视频传播及网络直播对网络速度的依赖程度较大,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迟必将带来视频与直播的几何增长。
特别是短视频,更加流畅的体验、高清的画质更易被接受,或将成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高频使用的信息获取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242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马鑫(中共三河市委网信办,河北,三河市 065200)摘 要:我国网民数量庞大,为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而新媒体的发展则对网络舆情处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引导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发展。
文中,结合基层政府实际情况,就基层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基层政府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公众言论表达与汇聚的主要阵地,面对突发事件在网络上聚集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时,如何更好的处理网络舆情,掌握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基层政府所面临的新挑战。
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模式,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合力是破解基层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
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纳入到单位年度工作规划中,细化责任,强化考核。
加强基层单位干部的宣传教育,用实际案例警示,促使基层干部正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引导基层干部学网、用网、管网,提高利用互联网处置网络舆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处置的工作合力,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承担起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处置工作责任。
[1-3]二、建设网络舆情的监管体系。
促进舆情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网络舆情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4]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落实县、镇区(街道)、村街社区(科室、下属单位)三级网络,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舆情监管体系。
同时要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监管责任,从制度、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为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定期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三、推进网络舆情的线下处置。
舆情应对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舆情应对交流会,旨在共同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应对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形象。
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舆情应对的看法和经验。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舆情应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媒体,必须高度重视舆情应对工作,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以下是我对舆情应对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舆情意识1. 舆情是反映社会公众意见、情绪和态度的重要窗口。
我们要充分认识舆情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
2. 加强舆情监测,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对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和热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
3. 增强舆情意识,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把舆情应对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来抓。
二、及时响应,主动发声1. 面对负面舆情,我们要保持冷静,及时了解事实真相,迅速作出反应。
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澄清事实,回应关切。
3. 通过多种渠道,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走向。
三、科学引导,理性沟通1. 针对不同舆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避免盲目跟风,造成舆论失控。
2. 增强理性沟通能力,尊重公众意见,耐心倾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 鼓励公众参与,搭建互动平台,让公众表达诉求,释放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四、依法依规,妥善处置1. 舆情应对要依法依规,确保处置措施合法、合理、合情。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复杂舆情。
3. 对恶意造谣、传播谣言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秩序。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应对能力1. 加强舆情应对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2.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最新的舆情应对理论和技术,提升应对水平。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方案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方案网络舆情是指互联网上用户持有的有关事件、人事物等主体观点、心理反应、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互联网上的流传与传播,具有广泛性和瞬时性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必要手段。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治理和引导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方案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意义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是政务工作、企业社会责任、公共事务及品牌形象等领域中的重要工作。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帮助机构了解更多外界反馈。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互联网上的意见反馈,机构能够及时了解社会舆情和用户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2. 规范官方回应方式。
官方回应网络舆情是调节社会舆论的一种有效手段。
规范信息发布方式、回应机制、信息真实性等方面,有助于更好的回应用户的疑惑,提高官方信息的透明度。
3. 维护机构和个人声誉。
针对网络舆情的处置不仅可以帮助机构及个人了解外界反馈、规范官方回应方式,更重要的是保护机构和个人声誉,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收集外界反馈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因为错解、偏见或误导而对机构及个人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
4. 保障公共安全。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还可以发现和应对一些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和隐患,有效预防和应对一些可能导致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二、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方案为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需要根据事先的方案,对舆情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处理、评估和调整。
以下是实现网络舆情处置的具体工作方案:1.立足于前期预判。
制定针对各类舆情的预判及应对方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网络舆情信息,同时将其与前期资料库进行比对,并分析关键词、语调情绪、受众分布、有关方影响性等关键信息。
2. 及时回应舆情。
对于出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舆情,应尽快发表正式谈话或声明,对外明确立场,统一口径,说明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3. 逐级处置。
对于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理的舆情,要建立起逐级处置的机制。
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言材料
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组的负责人。
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和关注。
今天,我在这里汇报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有关情况,并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日益成为舆论场的重要一环。
城关街道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城市社会管理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在城关街道,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严密关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以及相关媒体的舆情动态。
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信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热点问题、敏感事件,为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撑。
对于网络舆情事件,我们高度重视舆情的公众关注度和影响力,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及时、准确、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处置。
我们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及时收集信息、发布情况,回应公众关切,保障信息的畅通和透明。
此外,城关街道还加强了与媒体的沟通与合作,与公众建立了互动平台。
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我们注重主动性和系统性。
我们不仅仅是处置者,更是宣传者、引导者和改进者。
我们坚信,只有主动争取和维护社会舆论的主导权,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来,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将继续加强,定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我们将与时俱进,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升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分析能力,努力实现更加精准地反应社情民意、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
我们诚挚欢迎各界专家、媒体朋友们对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支持和建议。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在城关街道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我们注意到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技论坛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7月中 197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探析文振威 湖北科技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1摘 要 网络舆情是由政府、媒体、网民互动而产生的,政府负有监督管理之责。
新媒体时期,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网络舆情加以严格管控。
本文从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出发,对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舆情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民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网络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时代到来,在这样的网络背景下,充斥着很多社会观念,群众也开始注重自身的监督权和自由权,对于社会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自身看法。
一方面,大众利用网络,行使着自身权利,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环境复杂,加之辨别能力的欠缺,也会被一些不法之徒所利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各种问题,打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好的社会问题。
1 概念1.1 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指新的媒体。
媒体自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一个“新”上,表示事物产生的时间较短,形式不同于以往,特点较为突出。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泛,受到大众的强烈追捧,也在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网络舆情的定义应用网络,可以对政府办公进行评价,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发表自身看法。
这些观念聚集起来,就会产生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舆论压力,也就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借助新媒体形成。
对于同一事件的发生,公众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看法甚至采取行动,展现了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参与度。
新媒体下的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下的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摘要: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以来,政府部门对微博及网络上的舆情处置更加及时、积极,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及网络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语民间的反腐合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辨的困境。
关键词:新媒体;舆情;舆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不可割裂的部分,形成一种新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
特别是当前博客、微博和微信时代的来临,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舆论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如何化解新媒体下舆情危机,提升舆情危机处置的应对能力,是新时代传媒管理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你不关注网络,网络也关注你。
”当前,我国网民大约也有5亿左右,互联网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舆论的主阵地,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或民生企业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
一、网络舆论的特性当前,社会结构处在一次重新建构的过程中,而门槛低、限制少的计算机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平台,以表达对社会转型期中的不适应情绪,以及对社会认同的内心追求。
(一)网络舆论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性。
一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所打造的舆论场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要舆论反映。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草根舆论场”借助网络日益强大,对代表主流舆论体系的传统媒体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网络媒体出现以前,是以电视、报纸为主的国家媒体关注什么,人民大众才关注什么;而现在是网络关注什么,社会媒体就关注什么。
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一个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存在,很快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火海”的导火索。
(二)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性。
网络舆论也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随着“表哥、房叔”等在网络的曝光中相继落马,让人们再一次见证了网络监督的力量。
如今,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成为集中反应民意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