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_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_范晓琳

合集下载

临沣寨测绘调查问卷

临沣寨测绘调查问卷

六、调研问卷的设计村落的基本情况调查1村落位于_平顶山_市_郏县_堂街乡(镇),距离最近的镇区约_4--5公里.2村落周围是否有山?是否(若有山的名称紫云山(东山)_)3村落周围是否有河流?是否(若有,河流的名称护寨河,杨柳河,属于汝河的支流.),有无河流从村落中穿过?是否4村落人口约__未搬迁之前2000人,现有600多人,整个村落的用地规模约为110亩5村落地势是否平坦?是(整体较低是洼地)否乡土人1村中以那些主要姓氏为主,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村中主要以朱姓为主,占人口比例的60%左右2有没有大的姓氏家族,有没有家谱?有,以朱姓为最大,曾经有家谱,现已经不再继续乡土建筑1居住建筑的类型有哪些?单栋四合院多进院落2其他建筑类型有哪些?祠堂商业祭祀文教其他3村落有无明显的中心?是否中心的标志物是什么?朱家三兄弟宅院,现在为大队4村落整体布局以那种模式为主?集中式分散式5村落中主要的街道有哪些?南街和北街空间布局方面红石寨门,寨墙:初建于明代,成不规则椭圆形,为纯一色红石筑砌,高 6.7米,总长1100米。

寨墙上设有哨楼,垛口,设有“溥滨”,“临沣”,“来矄”三个寨门;明清古建筑群:寨内有明清建筑100余栋,400多间,保存完整的四合院11处,“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浮雕莲花脊”;护寨河,杨柳河:自南向北注入汝河;庙宇:关帝庙,五虎庙;古井:共有五口,沿寨墙分布;古树:皂角树,位于朱紫贵后花园,约五百年历史乡土生活村民活动方面1村民是否有集中的活动场地?是否2村民是否还有在祠堂举行的大型活动?祭祀婚嫁其他(现在已经改为小学)3村民平常的农闲活动的场所有哪些? 茶馆庙会其他4村民活动的简单描述。

在这个古村落之中,在农忙过去之后,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日常很少有娱乐活动,每年阴历的二月十五村子中便会有一年一度的庙会,平常时段一部分村民会上三郎庙喝茶乡土经济1 目前村落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什么?土地外来打工其他2村落历史上有没有除了农业以外的经济收入?商业(盐商)手工业其他3村落周边在历史上有没有重大的水上或陆上交通要道?无4村民人口的职业构成? 农民,学生,工人,但以农民为主七、调研村落名单(共20个)44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卫辉市狮豹头乡小店河村、临颍县皇帝庙乡小商桥村、郏县堂街镇临沣寨、郏县李口乡张店村、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为了促进xx县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10月至11月组织人员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到县住建局、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禾亭、冷水、湾井等乡镇的琵琶岗、小桃源、上宜骆家、下灌等传统村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前往湘西、贵州等地进行了对比性考察。

现将调查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一、全县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xx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舜帝藏精之所,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乡,牌祖生卒之地”之盛誉。

境内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不少传统村落,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有禾亭镇的小桃源村、琵琶岗村,湾井镇的下灌村、路亭村、久安背村,冷水镇的骆家村,九嶷山乡的西湾村,天堂镇的大阳洞村,中和镇的岭头村,柏家坪镇的柏家村,清水桥镇的平田村,太平镇的城盘岭村等12个村;拟推荐入选的有柏家坪镇的马头上村、郑古元村、刘均申村、礼仕湾社区,保安镇的保安社区、古溪村,太平镇的紫云村,湾井镇的东江村、东安头村,五龙山乡的石家洞村,中和镇的周家村、麻田村,天堂镇的石海山村,冷水镇的百美村,水市镇的周家村、冬瓜冲村,太平镇的上界头村等17个村。

这些村都有着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有待发现、保护和申报。

二、全县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xx 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保护不够,抢救不及时,利用过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损毁极为严重。

由于数百年来的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群众运动、房屋拆建或失窃等因素影响,全县的传统村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一些满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建、古物已韵味全无。

如平田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曾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青石板巷道、石桥、石刻、牌坊、凉亭、戏台、八角楼、庙宇庵子、雕梁画栋等处处皆是。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研究_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_李丹丹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研究_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_李丹丹

>才智/135前 言河南省郏县临沣寨因其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古民居及传统的红石建筑备受人们关注,于2005年10月被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保护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其保护和开发工作日趋规范化。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和村民的精诚合作下,加上招标企业的资金支持,临沣寨发展前景美好。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临沣寨具体情况的了解,本文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旨在推进临沣寨保护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临沣寨概况及其资源综合价值评估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堂街镇朱洼村,据平顶山市30公里,占地7万平方米。

寨内现有159户人家,600多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90℅。

古寨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51年的历史。

寨内的洼地聚落、古寨墙、古寨河、明清古民居等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为中原地区少有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于2005年10月1日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保护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寨墙:临沣寨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花岗岩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7米,厚60厘米,寨墙上共设5座哨楼、800个城垛。

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古寨”,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称赞临沣寨是“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1】筑寨红石取自临沣寨东10公里的紫云山,山石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其色紫红,巧合“朱”字,寓意朱氏家族身份尊贵。

红石寨依水而建,呈船形,寓意水涨船高,寄托朱氏三兄弟财运发达,官运亨通的希望【2】。

寨门:寨墙按股罗盘八卦方位的乾、坤、巽三方,分别开东南门叫“溥滨”门,以其临利溥渠而名;西北门称“临沣”门,以其濒临沣溪水而得名;西南门叫“来曛”门,出自《南风歌》,寓意着主人对家庭和谐安宁、财源广袤的美好愿望。

三个寨门皆用红石砌券,高盈丈,宽八尺有余,门首刻寨门名,字体遒劲,工艺精湛【3】。

三个寨门均装有两扇10厘米厚且用铁皮镶裹的榆木大门,临沣寨门上的铁裹皮面鎏金有“同治元年”和“岁在壬午”的题字,至今仍清晰可变【4】。

古村落的保护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古村落的保护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古村落的保护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古村落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古村落,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印记。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共3篇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共3篇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共3篇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1近年来,古村落的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古村落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重要来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需要探讨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

首先,古村落保护的策略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准识别:古村落保护需要确定具有价值的古村落,并且对古村落的价值、特色、历史文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深化程度。

二、多元保护:古村落保护需要采取一个多元化的保护方案,包括政策引导、法规支持、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保护机制、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

三、有序建设:古村落保护需要进行有序建设,要遵循保护原则和规划原则,强化规划管理和工地监管,避免危害古村落历史建筑和文化环境的行为。

四、群众参与:古村落保护需要通过增加人才培训,营造舆论良好环境,推动公众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共治的保护模式。

接下来,需要对古村落保护的行动进行深入研究。

一、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重要的古村落保护行动之一。

应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包括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补贴和奖励等措施。

二、法规支持:古村落保护需要法规的支持。

如加大执法力度,针对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处罚,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古村落的地位和权益。

三、资源整合:古村落保护需要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加强古村落保护工作。

包括资源整合、资金整合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

四、科技创新:在古村落保护方面,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古村落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

五、群众参与:群众参与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方式。

应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通过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共治的保护模式。

综上所述,古村落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需要多方协作,制定多元化的保护方案,加强资源整合,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支持,并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形成全民共治的保护模式,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实现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古村落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河南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河南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河南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王中旸(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原地区的古村落位于中原腹地,是在旱作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临水而居的平原村落。

河南省郏县的临沣寨是中原地区代表性的古村落。

临沣寨位于郏县东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143年的历史了。

以“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称朱镇府为代表的明、清古建筑群至今保留完整。

整个村落被一条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或“红石古寨”。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考察后赞不绝口,称其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

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参见郑东军、吕军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探微》,《中原文物》,2006年第5期)。

一、临沣寨的保护临沣寨的综合价值是其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保护规划、保护条例的制定以及保护规划和保护条例的实施与执行。

临沣寨的保护同样应由有关专家学者、主管政府部门、村委会的共同合作和村民参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条例并严格贯彻实施。

(一)整体保护临沣寨的保护规划要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护临沣寨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

对临沣寨的生态环境、村落景观、民居建筑、历史人文及民俗文化进行调查分析,实行分区、分等级的保护的方案。

从宏观入手做好古村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

按照整体保护、重点突出;保护为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修旧如旧的原则。

保护、维修及复建具有典型价值的民居和红石寨墙,修复红石条古街道、关帝庙、酒馆院、京货铺、局子(治安室)、朱氏祠堂、茶亭及义塾等建筑,复原古寨原貌。

(二)特色保护保护临沣寨的特色信息。

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保护。

临沣寨的特色突出在民居的建筑材料样式和装饰,村落街道的形制和走向,古寨墙的形制和功能。

在保护民居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不应放弃保护民风、民情、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于保护了它的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全文)范本一:学术风格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古村落的定义和特点2.1 古村落的定义2.2 古村落的特点3. 古村落保护的现状3.1 古村落保护的必要性3.2 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3.3 对现有保护措施的评价4. 古村落保护对策4.1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2 建立保护体系和机制4.3 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支持4.4 社会参与和意识提高5. 古村落发展的对策5.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5.2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3 旅游经济的发展5.4 培育新的支柱产业6. 结论6.1 研究结果总结6.2 未来工作展望附件:相关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古村落保护条例:是指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法律条例,用于规范古村落保护的行为。

2. 古村落保护区:是指为了进行古村落保护而划定的区域范围,拥有保护、恢复、开发和利用古村落的特定地区。

3. 保护与发展:是指保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实现古村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范本二:商务风格1. 摘要1.1 研究目的1.2 研究方法1.3 研究结果2. 介绍2.1 公司背景2.2 问题陈述2.3 解决方案概述3. 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3.1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3.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3.3 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4. 古村落保护对策4.1 投资与融资策略4.2 项目管理与执行4.3 古村落的改造与开发4.4 文化活动与旅游推广5. 古村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1 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市场定位5.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3 社会参与与居民需求5.4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与限制6. 结论与建议6.1 概括研究结果6.2 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附件:市场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书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古建筑保护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制定和实施的,保护古建筑和古建筑群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古村落中的古建筑物。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具有历史遗迹和传统特色的古村落。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和城市规划不当,许多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亡的危机。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我进行了一次古村落保护的调研。

首先,我选择了一个位于我所在城市附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进行调研。

通过对该古村落的实地考察和不同居民的访谈,我了解到该古村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城市化进程导致原有的村落空心化。

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村落人口大量减少,许多房屋被废弃。

第二,老房子的破旧、腐朽等问题突出。

由于长期缺乏维护,许多古村落的建筑物已经严重损坏,亟需修缮。

第三,新建房屋和商业设施的纵容。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村落内出现了大量新建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设施,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和传统。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古村落保护的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二,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门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古村落保护工作,加强研究和技术支持,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古村落的历史遗迹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修复。

第三,加强对新建工程的规划和管控。

明确古村落保护的界限和规划范围,对新建工程进行严格审批,确保新建建筑和商业设施与古村落的风貌和传统相协调。

第四,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保障。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落地。

综上所述,古村落保护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既关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地方乡村振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专门机构、规划管控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后代留下完整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

临沣寨:神秘古寨的前世今生

临沣寨:神秘古寨的前世今生

临沣寨:神秘古寨的前世今生作者:暂无来源:《农家参谋》 2019年第9期平顶山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寨,有“汝河南岸第一府”“古村寨博物馆”“中原第一红石古寨”的美誉。

登上临沣寨寨墙,可以居高临下地环顾四周。

寨墙外,直通长江的护寨河沿着弧形的寨墙向两旁延伸,讲述着这座古寨曾经的繁华;寨墙内,朱家大院青砖灰瓦古木森森,精心设计的曲折小巷暗藏玄机。

曾经,它是一座易守难攻、坚若磐石的神秘古寨,保一方平安;现如今,它又该如何焕发新的活力?歪门邪道,暗藏玄机秋风送爽的九月。

汽车驶过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停在临沣寨口。

穿过树林,一座“红色长城”赫然抢入眼帘。

这座红色长城,便是临沣寨的寨墙,寨墙由红石砌成,看起来古朴而厚重。

厚厚的两扇榆木大门开启在两边,外面包裹的锈迹斑斑的铁皮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铁皮上“同治元年”“在壬戌”的字样清晰可辨。

“临沣寨的寨墙,现在有1100米长。

这石头是材质优良的天然红石,全部取自50公里外的紫云山。

”临沣寨保护开发办公室主任尹亮亮介绍。

临沣寨始建于明末,最初的寨墙为土墙,清同治元年,用红石重修了寨墙。

临沣寨共有3个寨门,分别称为“溥滨门”“临沣门”“来曛门”,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置,其中西北门因临沣溪而取名为“临沣”,这也正是今天临沣寨寨名的由来。

寨门外两边各有两道石槽,是防洪闸门。

汛期发洪水时,用木闸板插入,里边用沙袋填实,防止洪水进入寨内;在寨门下抬头望去,可以看到寨门上也设有水槽。

这个设计非常巧妙,可以防止敌方火攻。

从里边灌水,可以直接浇在城门上,扑灭大火。

穿过厚厚的寨门,仿佛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荡着古寨前世的回响。

进门左手边,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便可登上寨墙。

寨墙高约6米,宽约3米,并有墙垛800多个、哨所5座。

登上寨墙,可以居高临下地环顾四周。

寨墙外,弯弯的护寨河沿着弧形的寨墙向两旁延伸,仿佛讲述着这座古寨的前世今生;寨墙内,树木掩映中青砖灰瓦,古意盎然。

临沣寨村子的布局非常特别,宅子的东门不朝正东,偏向东南,带有一丝丝的神秘感。

乡土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以临沣寨为例

乡土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以临沣寨为例
刘书芳 张现梅2 1 顶 工 院河 平 山 702 源 业 术 院河 济 55 , (平 山 学 ,南 顶 4o;济 职 技 学 ,南 源46) . 5l. 4o
摘要 古村 落是历 史长 河中文化 多样性 的物 质表现 , 它具有 深厚的历 史文化 内涵 , 方面体 现 了人与 自然环境和谐 的人居 环境 ; 一 另一方 面体 现 了传统 文化 的 固有价值 。临沣寨 , 作为 河南 中 平原低 洼地 区的一个 小村 落, 部 有着 小巧 精致 、 存 完好 的 特 色, 一定 时期该 地 保 是
渠; 取 自 二是 孟子 的“ ( ) 浦 普 天之 下 , 非王 土 , 土之滨 , 莫 率 莫 非王 臣”】; l 三是 “ 同“ ” “ 同“ ” 意思是 “ 浦” 普 ,滨” 宾 , 凡来 本寨
者都是我 的宾客” 。 西- N设在后 天八 卦之 “ 位 , I C 乾” 乾代 表 自然 中的天 , 人 体 中的首 , 因此乾位 为贵。以前一般情 况下 , 门是不开 的 , 该 只是 当村寨 中有重 要活 动或 尊贵 的客 人时 才被 开启 。西北
te o ehn h n a d,h n no sh ma et me tb t cnh ma en n auee vrn e tw se x e n eoh rhnd h n ee tvleo a i n u o iu u n ste n ewe u n b iga d n tr n i m n a mtMid.O t te a ,teih rn au ft d— l o h r
t nlcluee vrn n a mb de i a utr n i me tw se o id.Asas l vl g temidep'no o o ma ia ei h d l k fH l n i f welpeev d.I i ec mto i aefr i hsae eti ei d h sb t rhs r a d c trlv le . l rsre t St o in vl g om ti Iai cran D r a a t it i la u u a au s h i l n n d e n e e oc n l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古村落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 古村落保护现状通过对多个古村落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可以发现,目前古村落保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规划:许多古村落的保护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维护和修复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

同时,也缺乏对古村落的长远发展规划,导致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2)保护工作不到位:许多古村落的建筑物存在严重的老化和破损问题,缺乏定期维护和修复。

部分古村落还存在违法建设和破坏历史建筑的问题。

(3)人员缺乏:由于古村落保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但目前很多古村落保护基地的人员配置不足,无法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

2. 古村落保护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制定全面规划:对于每个古村落,应制定全面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避免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2)加强维护和修复:对于古村落的建筑物,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

同时,要加强对非法建设和破坏历史建筑的监督和处罚。

(3)加大人员培养: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同时,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提高古村落保护基地的人员配置。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和游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古村落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古村落保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论古村落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存在改进空间和机会。

只有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人员培养,才能够实现古村落保护的长远发展目标。

我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能够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历史文化名村郏县临沣寨为例摘要:形成于历史年代,聚落环境、街巷风貌、民居建筑、历史文脉和传统氛围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休闲资源,既有旅游审美、乡村休闲和异质文化体验的景观价值,也有民俗文化、民居建筑、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科研价值。

笔者以历史文化名村郏县临沣寨为例,于2010年7月6日—18日通过对其实地考察、调研,分析了古村落的选址、空间格局、文化特色,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并将其合理旅游开发。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临沣寨引言近年来,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日益为旅游者所青睐,成为都市人节假日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

那些旅游开发较早,街巷风貌、民居建筑、历史文脉和传统氛围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节假日里游人摩肩接踵。

一批后续跟进的古村镇也纷纷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力图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古村镇的旅游价值已为人们所认知,但部分古村镇的开发也明显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开发、产品单调、项目同构等问题,同时在村民、村集体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旅游开发企业间也产生了各种理念冲突和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了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开发。

为深入探讨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科学、有序、可持续开发的有效路径,笔者在网上收集了皖南宏村、苏南周庄、浙南苍坡村、湘北张谷英村等十几个旅游开发较早的著名古村镇,同时,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实地调研了临沣寨这个开发刚刚起步的古村落。

就目前而言,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原生态型开发、次生态型开发、博物馆式开发、文化移植型开发等多种表现形态,有政府主导型、项目公司型、经营权出让型、村民自发型等多种开发模式。

开发起步较晚的古村落,有必要在汲取已有古村落开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特点和本村落的资源特性,科学制定旅游开发的概念性规划,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综合开发模式,让旅游观光、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者能在古村落获得充分的消费满足,从而实现村落遗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双赢。

临沣寨调查报告

临沣寨调查报告

临沣寨调查报告今年六月底,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去往平顶山市郏县的临沣寨进行古建筑测绘。

在去之前,并没有对这个古寨子有太多了了解,只是在寨子里测绘的两天中通过与老乡的聊天而对它有了基本的了解,回到学校以后,我们组的成员在网上大量搜集关于临沣寨的信息,再结合我们了解到的知识,希望可以近我们所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沣寨做一个概述。

一.村落位置及历史背景1.地理位置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东临襄城,西毗汝州,北接禹州,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管辖。

地形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

郏县自然条件优越,地产富饶。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土壤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烟叶。

这里是苏轼、苏辙、苏洵三父子的长眠之地。

临沣寨是郏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一个古老村落。

2005年9月16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临沣寨位居北汝河畔,其历史据资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据北魏郦道元(约466~527年)的《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丰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

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当地俗称朱洼寨。

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

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2.历史背景临沣寨的历史据资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

今天的临沣寨,意思就是临着沣溪的寨子。

今天的临沣寨,意思就是临着沣溪的寨子。

也许是交通便利又属风水宝地的原因,长久以来一直有张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

明朝万历年间,中原地区暴发瘟疫,人口锐减,山西洪桐县一支朱姓人家移民至此,靠给张姓人家种田为生,同时也跟着张姓人家学会了编织芦苇席,并通过陆运和汝河水运将芦苇席和其他芦苇编制品贩卖出去。

靠着聪明和勤奋,200多年后,朱姓人家成为寨中大户,张姓人家反主为佃,靠给朱家种田为生,“张家埂”由此改名叫“朱洼寨”。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研究作者:刘小琳戚欣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的破坏日益加重,它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也备受关注。

文章以郏县临沣寨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临沣寨的主要概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适合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全面振兴,以促进合理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临沣寨;传统村落一、概念解读(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提出,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其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文化,而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特殊存在,更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历史较长,延续发展至今,并且保护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承载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及特色的民风民俗。

传统村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代代相承,其承载的价值文化不可估量。

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迅速,传统村落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自2012年开始,我国建立相关部门启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迄今为止传统村落总数已达6819个。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

二、临沣寨主要概况临沣寨位于距平顶山市30公里的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寨内现有600余人,其中九成为朱姓人家。

临沣寨的历史有140余年已久,历史建筑遗存丰富,并于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

该寨最为显眼的就是由红色石砌筑的寨墙,寨墙将整个村落围起来,其上分布着800多个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城垛,故临沣寨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汝河南岸第一府”“古村寨博物馆”之称(图1、2)。

临沣寨有三个寨门,分别是东、西、南寨门,东、西两个寨门至今仍保存完好,南寨门损毁较为严重,只剩半个门洞。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以临沣寨为例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以临沣寨为例

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以郏县临沣寨为例摘要:我通过对多篇相关学术文章的检索与分析研究,深入了解我我国各地古村落开发与保护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对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地方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先进经验策略,结合各地的优秀发展模式,根据河南省郏县临沣寨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临沣寨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可行性报告。

总结各地的开发经验与保护原则,为临沣寨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1 前言我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农业文明在我国有这及其漫长的历史,村落文化作为农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独特形式。

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古村落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1]。

然而在各地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以及人们急功急利的发展模式,古村落的文化核心正在随着旅游的开发而逐步消失。

那么怎么在开发过程中保护古村落文化成为各地政府和人民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河南省郏县临沣寨谈一下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方向。

2 临沣寨的简介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距县城12km,距平顶山市约30km,临沣寨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距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

因建红石古寨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

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被专家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古村寨博物馆”,临沣寨耗资1亿两百银,寨子由沣溪、柏水环绕,芦花飘扬,水鸟欢唱,寨内民居规模集中,错落有致。

2005年11月12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临沣寨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

3 临沣寨的特色旅游资源在范晓琳、苗坤、吕锐撰写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中,将临沣寨的特色资源分为三类,分别为:历史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特色[2]。

传统村落“景区化”过程中“三生”空间转型研究——以河南省郏县Y_乡为例

传统村落“景区化”过程中“三生”空间转型研究——以河南省郏县Y_乡为例

引文格式:孙荣垆. 传统村落“景区化”过程中“三生”空间转型研究——以河南省郏县Y 乡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 18(1): 150−156. DOI: 10.12371/j.ynau(s).202307125传统村落“景区化”过程中“三生”空间转型研究——以河南省郏县Y 乡为例孙荣垆(河南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河南 开封 475001)摘要: 从空间视角入手,以河南省郏县Y 乡为案例分析传统村落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三生”空间的演变历程。

村落空间的重构不仅仅是空间物理属性层面的重构,同样也是村落空间在社会文化属性层面的重构。

村落经济形态和社会文化秩序在空间演变与重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调整。

传统村落居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导致乡村建设主体的不在场或间歇性在场,弱化了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本文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要注重培育立足村落资源禀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应重视村落良好人文生态的建设。

关键词: 传统村落;“三生”空间;人文生态中图分类号: F 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1−0150−07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Process of “Scenic Spots ”: A Case Study of Y Township in Jia County ,Henan ProvinceSUN Ronglu(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Research Center,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aking Y township in Jia County,Henan Province as a cas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village space is not on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spatial physical attributes of space, but als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village space.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village economic form and village social and cultural order.This paper held that,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humanistic and ecologic village by relying on village resource endowment.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space; humanistic ecology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

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

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

地域性视角下的古村落探析——以平顶山郏县古村为例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形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格局。

这些遗存的建筑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珍贵资料,其对现代建筑、装饰、布局和环境等方面的设计也具有较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平顶山郏县张店古村落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的探究,保护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传承其内部蕴藏的地域建筑文化。

关键词:地域性,村落,文化,建筑特色平顶山郏县境内存有丰富的民居资源,其中以临沣寨、张店、冢头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民居资源最为丰富。

张店村据考证为汉代谋圣张良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

郏县当地多产红石,村民们就地取材,民居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河南传统古村落民居研究的珍贵资料。

同时,当地因地制宜的村落选址和建筑的构造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地域性建筑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村落概况1.1顺应地势的选址布局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建于西汉之前。

村落位于马鞍山以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般选址时所讲究的“山南水北”行不通。

故而选择面山而居,水也便利。

村落周边有芝河绕村而过,两岸土质肥沃,适宜耕种,适合族群的生存和发展。

马鞍山南部多为石头,土质较硬,不便耕种。

同时为了获取一定的日照,村落选址筑构件和马鞍山保持一定距离,面山而居,以其避免马鞍山对阳光的遮挡。

这样的地域性选址表明了古人在选址时并不是生搬硬套风水中“山南水北为阳”、“负阴抱阳”等原则,而是结合当地地势地貌和水系走势进行灵活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

1.2张店村文化背景张店村据考证系张良故乡。

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据正史记载,他曾经与韩信一同整理了春秋战国以来182家军事著作,还根据实际需要删定35家,开创了日后兵书整理注释的先河。

张良辅佐刘邦成就西汉大业,功成退隐。

据清同治《郏县志》卷六《祀典志》载:“汉留侯庙在小丰保,张子房,韩人,而郏东南近邑也。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_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_范晓琳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_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_范晓琳
近几年,政府出资把部分重要的古民居 租下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陆续修 缮了明代民居、朱紫峰宅院、朱紫贵宅院的 破损房屋,恢复了宅院的原有格局。同时, 寨墙也进行了修复加固。寨内南北大街等主 要道路铺设了临时的水泥路面,解决寨内街 道积水和泥泞等问题。
3
5
2.2 存在的问题 (1)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的
如今寨内民居建筑因年久失修,多有不 同程度的损毁,有些甚至已拆掉重建,严重 破坏了古村风貌的完整性。2001年,堂街镇 成立了临沣寨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临沣寨 的旅游开发及文化保护工作,并先后制定了 一系列开发保护古寨的规划。规划提出在古 寨之外建设新村,并迁出部分村民,以求对 古寨进行更好的保护。目前,已有部分村民 从寨内迁出。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 Case of the Linfeng Village of Jia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2环境容有限性与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古村落有限的空间及容与不断增加的居住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居住环境的恶化导致一些年轻人和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迁出古村剩余的低收入者和老年人无力对古建筑进行更新很多老房子因而被废弃整体环境质更加恶化
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郑州市科技领军人物科研计划(编号:096SYJH32108)·
3.1 整治历史风貌
根据临沣寨特点划定三个层次的保护范 围: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 区,针对不同范围采取不同的保护整治措 施。核心保护区即寨墙围合的区域,应以保 护和修复为主;建设控制区则保护、建设并 重,范围包括寨墙周边护城河及古村入口区 域;村寨外围包括新村所在地的区域即为环 境协调区,区内以建设发展为主,尽量与整 体历史环境协调一致。

珍贵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文档

珍贵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文档
古村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活体文明
古村落与人的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与当地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独特的文化传统 与生活习惯只有在古村落中才能得以延续。
▪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
2.2高速发展带来的外部威胁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 务和市政交通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缓解用地 矛盾,北京市近年来开始了各种原因的较大规模的村庄的迁并工作,2010年北京启动了城乡接合部的50 个重点“挂账村”作为试点,全部在年内完成搬迁。同年,为了保护生态,北京山区有221座村庄从地图上 消失。2010年,为南城发展腾地,大兴区对64个自然村进行拆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古村落保护 与城乡建设发展的矛盾将比以往更加突出。
2.保护资金匮乏: 古村落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文物保护、房屋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量
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目前北京市多元化社会融资模式尚未建立,致使村庄中文物古迹 未得到合理保护和修缮,村落中的历史传统建筑得不到维护管理,逐渐遭到废弃、被拆除或 改为它用。
3.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第一,内容不全面 第二,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 第三,缺乏实施保障。
2.存在问题
2.1 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 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
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
2.2 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
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 问题。
三.古村保护研究现状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

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2.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新村、古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品等,这些设施应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号角吹响了神州大地,各项政策和措施纷纷出台。

我们认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精髓和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农村的拆旧建新,丝毫不保留农村的特点。

我国很多农村的城市化多为大拆大建,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兴建了大量现代的建筑,使大部分村庄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这也是当今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改善,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城乡环境反差较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 由于现代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
变,古寨内原有的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已不 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如今村 内基础设施薄弱,给排水、电力、环卫等设 施欠缺,导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无序 堆放,管线私拉乱扯,严重影响村落的环境 质量(图4)。另外,居民自发的改建、翻 修房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以致出现了新 风格和新材料民居,破坏了古村落和谐的氛 围,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
(2)民俗文化特色
临沣寨依水而建,呈船形,寓意水涨船 高,三个寨门按照八卦方位开设,分别命名 为“浦滨”、“临沣”、“来熏”,寄托 着朱氏宗族对家庭安宁、财源广茂、官运亨 通的愿望。临沣寨内居民世代书香,文风绵 长,有着深厚的文教传统,耕读文化世代相 传。至今寨内仍保留的书赠匾额,词句优 美、字体兼备,无不显示着当时人们的文 化品位。建筑上的各类木雕石刻多以植物 纹样、瑞兽图案、故事传说等为题材,体 现了民间朴素的审美观,具有较高的民俗 艺术价值。
如今寨内民居建筑因年久失修,多有不 同程度的损毁,有些甚至已拆掉重建,严重 破坏了古村风貌的完整性。2001年,堂街镇 成立了临沣寨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临沣寨 的旅游开发及文化保护工作,并先后制定了 一系列开发保护古寨的规划。规划提出在古 寨之外建设新村,并迁出部分村民,以求对 古寨进行更好的保护。目前,已有部分村民 从寨内迁出。
02/2011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159
的历史建筑则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适 当进行内部的改造,或安排村民回迁居住, 或作为博物馆、活动中心、陈列室等文化设 施;与历史风貌不甚协调的建筑在改善更新 后,可开发成商业餐饮服务设施等。
(2)空间整治 空间格局是古村落重要的构成要素,临 沣寨的道路、街巷、水系及村落平面几何形 态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与村落的 整体风貌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必须加强保 护[6]。临沣寨内部结构以“井”字型道路为 中心,依据这一结构对于重点街道的立面及 铺地进行整治,拆除或更新与历史风貌不协 调的建筑及其他设施,保持沿街建筑的统一 性和连续性,还原古时的红石路面。与此同 时,修复加固朱氏宅院及祠堂、红石寨墙等 标志性景观,强化其象征功能,并结合保护 范围限制建筑高度,以保障视线的通达性。 (3)景观整治 景观作为古村落风貌的背景和点缀,对 古村整体格局的形成起着本底的作用。古村 落景观包括村外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村内的 绿化空间环境。临沣寨地处平原,山水景观 欠缺,因此要加强对古村内部及周边水系、 耕地、林地等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田园野 趣的氛围。一方面结合护寨河、杨柳河的清 淤美化,贯通村内的各个水塘,并人工加以 疏浚开挖形成一个曲折有致、纵横完整的水 系,遍植芦苇,再现当年“千亩芦苇随风 摇”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利用古村内现有 的池塘、菜园、庙宇、庭院以及拆除建筑后 的空地等,建设小型园林景观,以活跃古村 空间,也满足了村民和游客小坐休憩、品茗 交谈的需要[7]。
近几年,政府出资把部分重要的古民居 租下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陆续修 缮了明代民居、朱紫峰宅院、朱紫贵宅院的 破损房屋,恢复了宅院的原有格局。同时, 寨墙也进行了修复加固。寨内南北大街等主 要道路铺设了临时的水泥路面,解决寨内街 道积水和泥泞等问题。
3
5
2.2 存在的问题 (1)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的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先人给 我们留下了众多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它们承 载着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民俗 风情,记录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宝贵 的物质及文化遗产。但是在近几年我国快速 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正发生 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使大拆大 建,或者因过度的旅游开发而忽略了保护, 对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方 面不少古村落因农民外出打工而出现“空巢 现象”,房屋建筑经年累月,多已破败,古 村风貌日渐消失。因此,及时对古村落进行 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从 而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向良性的 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临沣寨的基本形态是通过家庭和家族建 立起来的,大多数的院落都是以姓氏聚居, 体现了中原传统的社会文化。寨内历来民风 淳朴,重教重义,村民皆与人为善,以邻为 伴。农历初一、十五敬祖祭神以及五虎庙会 等民俗文化活动延续至今。
(3)自然环境特色
临沣寨地处平原地区,所在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较高,故而寨外的水系比较丰富,
(2)环境容量有限性与人口不断增加 的矛盾
古村落有限的空间及容量与不断增加的 居住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居住环境的恶化 导致一些年轻人和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迁出 古村,剩余的低收入者和老年人无力对古建 筑进行更新,很多老房子因而被废弃,整体 环境质量更加恶化。如此恶性循环,古村慢 慢丧失了原有活力,日益衰败[2]。
Abstract Ancient villages which carry a great ma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re precious legacies of our ancestors left us. 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s, the existing ancient villages are suffering from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or change. This paper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Linfeng village of Jia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Linfeng village, study how to protect the ancient village and develop in a reasonable wa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on, and then make the ancient village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ncient Village, Linfeng Village, Protection , Development
3 临沣寨保护与发展对策
古村落不是静止不动的文物,而是活的 社区,是历史的历代传承,对它“静止不 动”的保护和“推倒重来”都是极端的做 法,必须要在保护中树立发展的、以人为本 和文化传承的观点[4],事实证明只有发展才 是古村落生存的基本方式。如何在保护的前 提下合理和健康发展,结合临沣寨的现状特 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社会使用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其存在的意义更 多的是社会使命,承载传播文明、历史文化 教育的重任。但由于资金不足,古民居保护
与维修缺少资金,历史保护修缮工作将受 限制,古民居持续破落,致使村里人对现 代文明的向往与村外人对历史文明的青睐 产生碰撞[3]。
(4)居民保护意识淡薄 村内的居民是保护古村落的主体。但农 民本身的知识层次、文化水平有限,对保护 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有关 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 使得居民破坏古建筑、古文物的状况时有发 生,古村落陷入了“有文脉没文化”的尴尬 境地。而且动员居民迁往新村的工作也难以 开展。 (5)非物质文化逐渐散失 临沣寨除大量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 优美的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 文化、传统手工艺,如庙会活动、苇编工艺 等,它们和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相互衬托, 构成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现代 生活的注入,居民的原有生活氛围改变,古 村内很多传统手艺因此失传,一些节日庆典 也不如以前隆重。
158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2/2011
1
2
4
图1 临沣寨俯瞰 图2 拱顶上精美的雕 图3 寨墙外的护寨河 图4 寨内道路两边污水横流 图5 建筑分类保护图
除了有护寨河围绕外,还有杨柳河从旁穿 过。村寨四周环境优美,寨外河水环抱,芦 花飘扬,每到盛夏,潺潺的流水,碧绿的芦 苇和红石古寨相互映衬(图3),构成包含 了“农舍、河流、麦田、池塘、树林”等的 典型乡村居住环境,体现了中原地区民居的 历史风貌。 2 临沣寨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现状
(1)建筑整治 传统建筑是形成古村落物质空间的主 要元素,古村落许多文化形态也是依附建 筑而存在,因此保护整治传统建筑是古村 落保护的中心任务。保护的基本原则是 “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古建的原真性。根 据传统建筑风貌价值及其完好程度,分别采 用保留、改善、更新、再生等保护整治模式 (图5)[5]。此外,古村内的老建筑长期空 置,将不利于古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因 此除了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外,还需结合古村 的发展方向,在完善老建筑内部现代设施的 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内的老 建筑。 对于朱镇府等具有文物价值的宅院,应 在不改变现状的基础上修缮保养;一些普通
本文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结合其 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探讨临沣寨今后保护 和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其他类似的古村落提 供借鉴。
1 临沣寨概况及其特色
1.1 临沣寨概况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郏县东南部的堂街 镇,距县城12km,距平顶山市约30km。临 沣寨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同治元年(1862 年),距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古寨依河而 筑,为一洼地型古村落。整个村落被一条浅 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包围,平面呈椭圆 形,寨墙内面积约为7hm2。村内明、清代 古建筑群俯拾皆是,以“汝河南岸第一府” 之称的朱镇府为代表的部分建筑院落至今保 留完整,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古 村寨博物馆”之称(图1)。2005年被建设 部、国家文物总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 化名村。
1.2 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