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到第三单元古文复习习题集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心整理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心整理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
心整理版)
简介
本文档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的整理版。

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古文阅读能力,提升古文理解水平。

文档结构
本文档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古文阅读训练题目
2. 训练题目对应的答案解析
古文阅读训练题目
下面列举了一些古文阅读训练题目,供学生们进行练:
1. 题目1:xxxxxxxxxxxxxx
2. 题目2:xxxxxxxxxxxxxx
3. 题目3:xxxxxxxxxxxxxx
4. 题目4:xxxxxxxxxxxxxx
...
(将所有题目列出,按序号排列)
训练题目答案解析
以下为古文阅读训练题目的答案解析,供学生们参考:
1. 题目1解析:xxxxxxxxxxxxxx
2. 题目2解析:xxxxxxxxxxxxxx
3. 题目3解析:xxxxxxxxxxxxxx
4. 题目4解析:xxxxxxxxxxxxxx
...
(将所有题目的答案解析列出,按序号排列)
使用说明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题目进行练,然后参考答案解析进行对比和理解。

建议学生们先独立尝试解答题目,再查看答案解析进行对比,以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请注意,本文档中提供的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学生们应自行判断答案的准确性,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及时提问和研究。

结语
古文阅读训练是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一环。

希望本文档能为学生们提供实用的古文阅读资源,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果学生们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祝学习进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诗词(含参考答案).doc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诗词(含参考答案).doc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诗词部分学生姓名班级座号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③()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揣摩语言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三、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2.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3.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4.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 ( ānji ān),南市买(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tu ò),寒光照铁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语下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 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 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11.,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化作春泥更护花。

14.深林人不知,。

15.,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马上相逢无纸笔,。

17.杨花榆荚无才思,。

18.,夜泊秦淮近酒家。

19.可怜夜半虚前席,。

20.政入万山围子里,21.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4.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

,。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

6.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8.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专题一古诗词阅读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答:。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理解性默写【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答案】1.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长常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2)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只是)(5)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即.更刮目相待(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辞以军中多务)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体例)通史。

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3)通过鲁肃的语言写吕蒙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司马光;编年体。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同步习题集(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同步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单元成长班级姓名复习重点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

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

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

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

C、不允许游玩。

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

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

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

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

C、爸爸爱花的情形。

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

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丑小鸭》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重点词语理解复习训练练习题含答案(最全)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重点词语理解复习训练练习题含答案(最全)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重点词语理解复习训练练习题含答案(最全)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当涂..()..邪() (3)但当涉猎..掌事()(2)治经..为博士(4)见往事..()..目相待() (6)何见事...耳()() (5)即更刮(7)善射.() (8)自矜..() (9)释.担而立()(10)睨.之() (11)但微颔之..() (12)但手熟尔.()(13)轻吾射.() (14)忿然..() (15)徐以杓.酌油沥之()(16)以.我酌.油知之() (17)遣.之() (18)有仙则名.()(19)有龙则灵.() (20)惟吾德馨.()(21)苔痕上.阶绿()(22鸿儒..琴()..()(24)可以调素..()(23)白丁(25无丝竹之乱..()()(27)何陋之.有()..之劳形....耳()(26)无案牍(28)出淤泥而不染.()(29)濯.清涟而不妖.()(30)香远益..清()(31)不蔓.不枝.()()(32)亭亭..()..净植.()()(33)不可亵玩(34)陶后鲜.有闻()(35)宜.乎众矣()(36)阅.十余岁()(37)求.二石兽()(38)竟.不可得()(39)棹.数小舟()(40)曳.铁耙()(41)尔辈..不能究物理..()()(42)湮.于沙上()(43)岂能为暴涨...)(44)啮.沙() (45)转转不已.()(46)遂.()(47)臆断..()2.翻译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到第三单元古文复习习题集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到第三单元古文复习习题集合

《伤仲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稍稍宾客其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父利其然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原文填空。

⑴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七下语文1—3单元文言文、古诗词练习题(1)

七下语文1—3单元文言文、古诗词练习题(1)

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文言文、古诗词测试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朝代)家、家。

二、给下列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邪()即更()三、划分朗读的节奏: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找出句子中古今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五、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始就学()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10、与蒙论议()11、孰若()12、非复()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六、一词多义就: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但当涉猎()卿今当涂掌事()可:不可不学()皆有可观者()辞:旦辞爷娘去()蒙辞以军中多务()见: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七、回答问题:1、文章写两件事是和。

2、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但起初吕蒙以为理由加以推辞。

(用原文填空)3、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用原文填空)4、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填空)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稍稍宾客其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父利其然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原文填空。

⑴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字词。

⑴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⑴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习题精选《木兰诗》习题精选(一)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⑴描写爷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阿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描写小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选出正确的一项()A、表现了木兰立功受赏、骄傲自豪的心情。

B、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C、表现了木兰不图荣华富贵的朴素心理。

4、选段运用了()修辞方法。

A、比喻;B、排比;C、拟人;D、对偶;E、反问(二)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为画线字注音。

⑴溅溅()⑵胡骑()⑶燕山()2、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⑶朔气传金柝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孙权劝学》练习题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