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全)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第五课童趣(一)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第十课《论语》十则(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题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一、《〈论语〉十二章》(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课内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pdf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四)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归类复习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全概括。
(1)《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
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3)待君久不至( ) (4)相委而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B.友人惭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文章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你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有删改)【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日月亏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 (4)何不言日食之余(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B.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C.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D.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1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诗词复习资料《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郑人买履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 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一《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一《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一一《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一《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一一《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一一《子张》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2 .《论语》介绍《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要把它丁氏对日:应答,回答。
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2)及家穿井。
翻译: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5页打印版)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必背文言文、古诗词22篇(含译文)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汉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七年级上册语文《智子疑邻》文言文总考试复习学习要点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智子疑邻》文言文总
复习资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天雨墙坏雨:下雨坏:毁坏
2、智子疑邻智:聪明。
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2、人皆吊之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是。
4、居数月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知识点8《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省略句)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4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倒装句)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六、内容理解: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3.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七、人物形象: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元方:明事理、懂礼识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词语: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名言:言必行,行必果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12《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2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第五章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3.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
(学习态度)第七章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第八章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第九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2.3.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 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第十二章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多学、多思、多问)四、字词积累(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词语1. 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今义:表示确数)2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