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名词解释
原发性高血压名词解释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是指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并未发现特殊原因的综合征症。
它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起病缓慢的疾病,一般不会立即引起死亡,但是长期的控制不当,会对人的心脑血管造成慢性病变,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原发性高血压在许多国家都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能够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千万的死亡病例源于高血压,而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使人们担心高血压将带来更多的死亡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大多数人都晓得,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由若干基因因素、血压调节不良及血管紊乱等等协同作用所致。
其它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饮食偏好、生活方式、环境、压力等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仪来进行,当血压高于140/90mmHg时,就可以正式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一般还要辅助性检查,比如心电图、血液常规检查、血脂、尿常规等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确定病情的深度,为治疗制定正确的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既有药物治疗,也有非药物治疗,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是通过调节血压水平来确保患者血压处于正常水平,这一治疗方法也被称为抗高血压治疗。
而非药物治疗则是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例如坚持运动、抑制饮酒、精确监测血压等。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血压升高疾病之一,对控制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个人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也为社会承担了一定的健康保障责任。
因此,提高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它的办法,将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减少未来的心血管病发病率,维护社会和谐。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继发性高血压病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继发性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一般无明确病因。
临床上的高血压病90%以上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是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病是指有明确致病因素的血压升高,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急慢性肾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这些患者若去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后其血压可恢复正常。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前,需要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很多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病,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可能提示肾实质性高血压病;存在肌无力,发作性软瘫或低血钾,常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可能提示嗜铬细胞瘤;夜间打鼾者需要注意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不能满意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也需要逐一筛查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分型都有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分型都有什么
高血压是很普遍的疾病,这样疾病患有率很高,尤其是对中老年人,都是很容易产生这样疾病,患有高血压疾病后,治疗上要选择多种方法,药物、食疗都是不错之选,对改善高血压有很好帮助,那原发性高血压分型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原发性高血压分型:
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
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种。
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
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某些强烈的、反复的、长期的刺激,以致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机能功能发生紊乱,失去了对皮质下血管调节中枢(血管舒张、收缩)的正常调节作用,在血管调节中枢形成固定兴奋灶,以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占优势,从而导致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由于广泛的细小动脉痉挛,又可引起内脏缺血,尤其是在肾脏缺血时,又引起了一系列的代谢变化,从而加速了小动脉的硬化,血压进一步恒定性增高。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除动脉血压升高的特征外,还伴有血管、心、脑、肾、眼等多器官的病变。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分型认识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类型的时候,患者要注意要根据自身症状、表现进行,这样对高血压疾病控制有很好帮助,使得疾病不会在继续发展,对身体健康恢复有很好帮助,这点患者也是要注意的。
原发性高血压的名词解释
原发性高血压的名词解释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简称“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不病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无具体症状性的病,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引起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均超过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均超过6个月的病症。
发病机理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其发病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激素和血管泡有关,内分泌、遗传和环境因素也会对其发生有影响。
发病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症状多为无症状,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血压已较高,但无明显症状,只是在血压控制不好时可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或出现肾脏功能、心肌损伤等,但情况较少见。
诊断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稳定超过正常范围或超过
140/90mmHg,且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宫颈动脉搏动法检查等,以确诊病因。
预防与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体重,戒烟,减少饮酒,增加运动,改善饮食,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放松活动等,可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治疗以控制血压为核心,常用药物为降压药,如ACE、ARB、ARBs、氨氯地平等药物。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管理要求患者积极配合轴心疗法,即调节生活方式、定期测量血压以及按时用药,同时定期检查胰岛素抵抗力、尿蛋白、血脂及血糖等,以防止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组织损伤,避免发生并发症。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无具体症状性的病,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血压已较高,但无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据血压稳定超过正常范围,治疗以药物控制血压为核心,但预防和治疗管理也要积极配合,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动脉压或脉压过高,通常是指动脉压过高。
高血压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心血管系统,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病变,如肾脏、眼睛、大脑等。
因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压测量值。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共同发布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四个阶段。
其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方面。
根据最新的诊断标准,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诊断应该基于多次血压测量结果,而不是仅仅依据一次的测量结果。
除了血压测量值外,高血压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眩晕、视物模糊、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
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诊断高血压时,还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等。
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压测量值、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同时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准确的诊断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明显病因的高血压,占据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首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因此,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其次,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进行血压测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环境的标准化,避免因环境和操作不当导致的误诊。
另外,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还需要进行血压监测。
由于血压受到心理、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次的血压测量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
因此,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以获得更准确的血压数据。
此外,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高血压对其他器官的影响,排除其他相关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根据以上的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做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压测量、血压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血压,保护患者的健康。
内科学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血压分类和定义】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5-1。
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表3-5-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单位:mmHg)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流行病学】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959年,1979年,199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3%与11.88%,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0%。
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依然很低。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男、女性高血压总体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名词解释
原发性高血压名词解释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简称PHTN),也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类血压持续升高高出正常范围而无明显原因的疾病。
其中,简单的说,就是指没有可以清楚诊断的特定的病因,但仍然出现血压高的病症,也叫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Primary hypertension,简称PHTN)。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发病风险会随血压增加而上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绝大多数患者无可清楚诊断的特定原因,其原因繁复复杂,尚未完全弄清楚。
但是,临床研究表明,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食失衡:人们有时会过度摄入高盐、油腻及高脂肪食物,这类食物对血压的控制具有重大影响。
2.动不足:人们如果不经常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会出现血压高的情况。
3.神压力:家庭与工作中的压力会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
4.活习惯:如熬夜、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血压稳定。
5.他因素:像是一些慢性病、遗传因素等也会影响血压的正常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有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患者们可能长期也没有意识到有这个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疾病;而且多数患者是无症状的,只有当其血压升得特别高时,才会出现一些缓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胸痛等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但基本无生命危险的特征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以及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成功率极高,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达到降血压的目的,缩小患者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减低最终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其他治疗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如生活方式干预、练习锻炼以及睡眠改善,都可以明显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1.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大量高盐、油腻及高脂肪食物,要多吃蔬菜水果等新鲜食物;2.力保持每天适当的运动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减少体重;3. 保证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间要足够;4.免因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5.理使用饮酒、烟草等,不要过量,尤其是不要吸烟;6.期检查血压,及早发现、治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的科普知识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高血压 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等。
遵循医生的处方,定期复查血压以调整用药。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 重要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增强药物的效果,降低剂量 需求。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谁会得原发性高血压?
高风险人群
家族中有高血压史、肥胖、缺乏锻炼的人群更容 易患上原发性高血压。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会显著影响这一风险。
谁会得原发性高血压?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导致血压升 高。
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
谁会得原发性高血压?
性别差异
在年轻时,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在 老年阶段,女性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原发性高源自压科普知识演讲人: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2. 谁会得原发性高血压? 3. 何时应检测血压? 4. 如何预防和管理原发性高血压? 5.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通常 也被称为基本高血压。
它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95%。
如何预防和管理原发性高血压?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
如何预防和管理原发性高血压?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压力过大,必要时寻 求心理咨询。
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和瑜伽也能有效帮助降低血 压。
如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
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并发症
➢心脏病变
左室肥厚、左室肥大、心力衰竭
➢脑病变
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 高血压脑病
向心性左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的心肌细胞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CT扫描图象
②进展迅速,药物治疗效果差 ③上腹部、背部肋脊角处可闻及血管杂音 ④肾动脉造影可确诊 ⑤手术或肾动脉成行和药物治疗
嗜铬细胞瘤
①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大多 良性) 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
② 常伴 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脸色苍白等症状, 多有高血糖、代谢亢进
③ 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VMA)显著增 高,尤其血压增高期
➢ 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
ACEI
降压药物的选择
➢心梗后患者:
β受体阻滞剂或ACEI
➢脂质代谢异常:
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 不宜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
➢合并哮喘、抑郁症、糖尿病等:
不宜β受体阻滞剂
降压药物的选择
➢妊娠患者:
甲基多巴,不宜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痛风患者:
2、24小时内血压控制平稳,长效制剂,降 压谷峰比>50%。
3、联合用药,增大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 应。
提高降压治疗依从性的措施
1. 医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2. 让患者与家属知道治疗计划 3. 强调按时服药,解释治疗过程可能出现
的副作用
降压药分类
1、 利尿剂 (diuretics) 2、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 3、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CCB)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2024年度什么是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VS
分类介绍
根据病因不同,继发性高血压可分为多种 类型,如肾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 血管性高血压等。每种类型的高血压都有 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024/2/2
13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流程
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相 似,但更为复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 、心悸、胸闷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原发病 的相关症状。
环境因素
生理机制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胰岛素抵抗等 生理机制紊乱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 重要环节。
饮食、精神应激、吸烟等不良生活习 惯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
2024/2/2
8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 心悸等。
2024/2/2
26
06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指导
2024/2/2
27
定期监测血压波动情况
2024/2/2
家庭血压监测
01
患者应在家中定期自测血压,了解日常血压波动情况,为医生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02
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可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面
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定期复诊
保病情稳定不复发。
心理支持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康复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需要给予患 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心。
2024/2/2
16
04
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比较
2024/2/2
17
发病率、年龄分布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分为两类,少部分高血压是其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肾上腺和垂体腺瘤等)的一种症状,称为症状性高血压(symptomatic h ypertension)或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
绝大部分高血压是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或特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 sion),通称为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漫长,常因不易坚持治疗而发展至晚期。
高血压水平(WHO/ISH)分类SBP(mmHg)DBP(mmHg)理想BP <120 <80正常BP <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一级高BP(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BP 140~149 90~94二级高BP(中度)160~179 100~109三级高BP(重度)≥180≥110纯收缩期≥140<90亚组:临界高BP 140~149 <90※ 1mmHg = 0.1333kPa SPB: 收缩压 DPB: 舒张压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较明确的致病因素有如下几种:l.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约75%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素质。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受多基因遗传影响,在多种后天因素作用下,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调而致的疾病。
2.膳食因素摄钠过多可引起高血压。
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日均摄盐量少的人群,减少摄入或用药物增加Na+的排泄可降低血压。
WHO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可起到预防高血压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是什么
导语:高血压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从多方面来看,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从多方面来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都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
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
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
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2)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
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3)其他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发病原因不明了,又称高血压病。
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5%以上,大多数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继发性高血压是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该病通过多个因素引起,如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持续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有关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的最新最全资讯,包括定义、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信息。
旨在帮助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提供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2. 定义2.1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2 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明显原发病症状的高血压,没有明确的病因和特殊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
3. 病因3.1 遗传因素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研究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要高于无相关家族史的人。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如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酗酒、吸烟和化学污染等。
4. 诊断4.1 临床表现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一些患者中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非特异性症状。
4.2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国际指南,根据测量的血压数值,可以将高血压分为四个阶段: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阶一和高血压阶二。
5. 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限制盐摄入、增加锻炼、戒烟限酒等,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5.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包括针对不同机制的多种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6. 预防6.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关键,应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定期检查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宣教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宣教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更是常见。
为了提高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并有效控制和预防该疾病,本文将向您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和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和危害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血压长期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市场整体患病率较高。
原发性高血压如果长期未得到控制,将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因素:1. 高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2. 高盐饮食: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
3. 高脂饮食:摄入过多的脂肪,容易导致血脂异常,间接影响血压控制。
4. 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
5. 饮酒、抽烟:长期过量饮酒和频繁抽烟对血压调节机制均有不良影响。
6.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1. 合理饮食:限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做到科学膳食搭配。
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3. 戒烟限酒:适度饮酒,戒烟。
4. 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5. 应对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积累。
6. 定期测量血压:建立起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
7. 疾病管理:如有合并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应积极控制合并症的治疗。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就医及早识别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示早期高血压的症状和就医建议:1. 头痛:经常出现头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
2. 头晕:频繁出现头晕、眩晕的情况。
3. 心悸:感觉心脏跳动明显加快,有不适感。
4. 眼花:视力模糊、眼前出现闪光等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宣教
原发性高血压健康宣教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控制,本文将就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健康宣教,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预防高血压。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影响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期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慢性病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血压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
高血压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并发症。
因此,关注高血压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
2.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尽管其病因不甚明确,但有一些危险因素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等。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并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及高血压的筛查。
3. 合理饮食和减盐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但吃得不对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要减少盐的摄入量,因为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
建议每天的盐摄入不超过6克。
此外,限制饮酒和高咖啡因饮料的摄入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4. 适量运动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加强心脏肌肉的力量,增加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5. 管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和压力会使人体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都知道三高人群,由于工作或饮食的不规律导致三高的发生。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长期的高血压能够引起很多心脑疾病的发生。
(一)发病原因血压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性别和年龄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35岁之前;3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
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2.职业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早,其可能原因与生活紧张程度、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职业有关。
3.饮食与血压业已证实,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长期喝浓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促使血压增高。
4.吸烟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并可使血压升高,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烟碱和镉可导致血压升高。
5.肥胖和超体量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
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往往合并存在,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因此减肥不仅可降低血压,对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有裨益。
6.遗传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多基因遗传。
7.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
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能够得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做好预防措施是很关键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肥胖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
同时长期熬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和血管病变,甚至死亡。
根据2009年基础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
高血压的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开始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可降至正常,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1 诊断要点①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90mmHg。
② 一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③ 二期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④ 需分别测量2~3次血压。
⑤ 糖尿病患者分别测量3次:舒张压>80m m H g,收缩压>130mmHg,或两者高于此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大多数轻度至中度高血压的患者没有症状。
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对有危险因素的人更为重要。
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直系亲属的高血压史、卒中、冠心病或糖尿病史;关于高血压的个人史,应了解吸烟情况及是否有头痛、出汗、心悸、脸色苍白等症状。
饮酒可引起血压急性升高;长期饮酒可致血压长期升高。
高血压的诊断不应根据单次在诊室的测量结果而定。
在测量血压之前,患者需停止吸烟至少30分钟,取坐姿或平卧休息至少5分钟。
测量血压的袖带大小应适当,袖带应覆盖约1/3上臂长度,完全或差不多环绕上臂。
袖带太小会高估真实的血压值。
应在两臂各测量2次,共测4次。
数值较高侧上臂的2次测量平均值应作为血压的基准值。
2.分类( 1 )原发性高血压其诊断的依据为:① 持续上升的血压≥140/90m m Hg;②没有明确的病因;③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5%;④典型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⑤发生在中青年。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①定义为收缩压≥160m m H g和舒张压<90m m Hg;②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僵硬;③已证明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好的启动治疗。
(3)继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
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实质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病)和血管炎综合征。
3.治疗所有的患者,一经诊断高血压,就应开始进行非药物治疗和减少冠状动脉危险因素。
第一期高血压患者可用非药物治疗3~6个月。
在这期间如果未能把血压降到140/90 m m Hg以下,就应开始药物治疗。
如果在诊断时已有终末器官的损害,或者如果有其他主要的冠状动脉危险因素,例如有糖尿病或血脂异常,一作出诊断就应开始药物治疗。
重症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100mmHg)患者,诊断一经确定,就应该并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3.1 非药物治疗应鼓励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
有效的方法包括如下方面。
(1)减轻体重肥胖(超过理想体重10%)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冠心病死亡率的升高有关。
肥胖患者每减3磅体重(1磅=0.4536㎏),舒张压下降2mmHg。
减肥的益处从过程的开始就出现,尽可能使体重减少10~15磅。
(2)运动原先经常坐着的人,有规律的运动可降低舒张压达10mmHg。
运动的强度应该使心率升高到最大预计值的50%~60%。
每周快步行走3~5次,每次45分钟,对大多数原本经常坐着的人已经足够。
然而,原先经常活动的人增加运动量,却很少能使血压下降。
(3)限制饮酒酒可使血压急剧增高;在大部分人中,可引起持续性高血压。
应鼓励高血压患者限制酒量,但即使限制酒量,饮酒还会增加总死亡率。
(4)减钠减少饮食中钠的摄入,在大多数人中能适度降低血压。
应鼓励高血压患者保持氯化钠的摄入每天少于4~6克。
(5)避免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急剧升高,并是持久性高血压的病因。
减轻压力是合理的非药物疗法。
3.2 药物治疗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委员会(JNC)推荐利尿剂或B受体阻滞剂单一疗法作为初始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第一线药物,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需要特殊考虑。
用利尿剂或B受体阻滞剂开始治疗的主要好处是中度有效、费用合理。
单一疗法的主要缺点:仅是在少数患者中,血压可控制到推荐水平;大部分患者需要两种或更多种药物。
(1)利尿剂单独使用利尿剂时,约对30%~40%的患者有效,特别是降低收缩压。
利尿剂价格便宜,有些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利尿剂对老年人是特别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尿频和代谢障碍,可引起钾丢失,从而促发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和对抗高血压药的抗药性。
噻嗪类利尿剂可诱发痛风易感患者发病。
低剂量(氢氯噻嗪每日12.5~25)通常可避免低钾血症,减少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改变。
短效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是疗效差的抗高血压药,仅用于处理液体超负荷。
螺内酯抑制醛固酮,是低效利尿剂。
当发生低钾血症时,它可与噻嗪或髓袢利尿剂合用,可保留钾。
当螺内酯与其他储钾剂,如RA AS阻滞剂合用时,要特别注意血清钾的监测。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阻滞非活性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由于很少发生不良反应,这组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的使用正在迅速增加,单独使用的成功率为40%~50%;与低剂量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ACEI合用时,对80%以上患者有效。
与ACE抑制剂合用的某些额外益处,不会对糖代谢或血脂情况产生不良作用,而且对糖尿病患者有强力的肾脏保护作用,避免或延迟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减缓或防止发展到蛋白尿和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引起血清钾轻度增高。
(3)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单用B-受体阻滞剂对50%~60%的患者有效。
其降压机制是既降低心率又减弱心脏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输出量。
所有的B-受体阻滞剂,不论是选择性(B1特异性)或非选择性(B1和B2)受体阻滞剂,降压功效都相似,它们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者是脂溶性,不良反应由于这些特性而各不相同。
(4)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单独使用对50%~60%患者耐受好并有效。
此类药的抗高血压的机制都是扩张血管,而非二氢吡啶类药(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的机制是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
此类药物除了最新的二氢吡啶类药以外都可以减弱心肌收缩力,因此心力衰竭患者不可使用。
现所有的钙通道阻滞剂都可以每天服用1次或2次,这个方案可大大提高依从性。
短效制剂不适合抗高血压治疗。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和B-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同时使用一种B-受体阻滞剂和一种能显著减慢窦性和房室结的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应谨慎,要注意造成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二氢吡啶类)和便秘(维拉帕米)。
(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选择性地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产生与ACE抑制剂相似的血管扩张作用,是非常有效、耐受性理想的制剂,其不良反应与ACE抑制剂相似。
这类药与ACE抑制剂一样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由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价格高昂,而ACE抑制剂有明确的疗效,对糖尿病患者可以用一种ACE抑制剂开始,不耐受ACE抑制剂的患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的咳嗽发生率比ACE抑制剂低(小于5%),但在用ACE已有咳嗽的患者,则咳嗽的发生率要高得多。
(6)a-受体阻滞剂 a-受体阻滞剂作用于血管突触后的a-受体,产生动脉和静脉扩张。
由于a-受体阻滞剂不减少心输出量,因此他对运动耐受性没有不良影响。
这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
a-受体阻滞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可减少冠心病的的危险性。
(7)综合疗法合并应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比单用某种药的效果大得多。
许多专家推荐合并用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这种综合疗法往往是每一种药的剂量小,而使不良反应减少,例如一种小剂量噻嗪利尿药可显著增强A C 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或血管扩张剂的抗高血压功效。
B-受体阻滞剂可加强血管扩张剂的降压效果,并可减少反射性心跳加快。
低剂量的组合使用非常有效,并可能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
4 预后高血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已有并发症或同发病(如糖尿病)。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得到很好的控制。
避免高血压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是要在损害发生之前发现和治疗。
因为降压药可控制血压,但不能治愈高血压,患者必须持续服药来维持低血压水平,这样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医护人员必须让患者充分了解坚持终生服药的重要性。
及时合理的高血压治疗可减少卒中、肾衰竭、心力衰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它们的降压性能,也要考虑心血管、代谢、肾等方面。
努力控制一切心脏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取得最佳结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孙静平,杨兴生,中国医刊,2011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