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半张纸》是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中的一篇散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个无聊的下午,搭乘公交车时拿出一张半张纸条用来记录周围的事物。

在作者的笔下,这张半张纸变成了看似没用又无聊的东西,但它所表现的精神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

该篇散文在思想文化方面,强调了精神世界和物欲世界的矛盾冲突,展现出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关注,具有较强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无聊的下午和乘公交车的情景;(2) 熟悉文本结构和文学风格;(3) 了解作者关于精神追求的思考和表达。

2.技能目标(1) 掌握文章意义,写出简短、有逻辑顺序的读后感;(2) 理解作者的意图,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3)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情感目标(1) 了解精神世界和物欲世界的冲突;(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精神追求的态度;(3) 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 熟悉文本结构和文学风格;(2) 理解作者的意图,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3)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教学难点(1) 了解精神世界和物欲世界的冲突;(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追求精神追求的态度;(3) 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价值。

四、教学策略1.信息检索法老师可提前准备资料,有关文章背景、作者介绍、文本分析等方面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查找,提供帮助。

2.语境猜测法教师可利用文中的描写、比喻等语言技巧,教导学生如何根据已知信息,推测出未知的意思。

3.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如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以身起义的方法,介绍无聊的下午和乘公交车的情景,引起学生产生共鸣。

《半张纸》导学案答案

《半张纸》导学案答案

《半张纸》导学案答案、开头“房客”即将离开、用倒叙的手法借助纸片上号码回忆刻骨铭心的两年生活。

提示: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倒叙。

(倒叙手法可以使情节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初恋的热情、甜蜜;失业的焦虑、恐慌;蜜月的美妙、和谐;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丧妻夭子的悲痛。

读半张纸前哀愁、人去楼空的失落;读后不再垂头丧气,知道自己尝到了生活赐予人的最大幸福,以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

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故作镇定;“决定”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

、“常”写他们经常去看戏,长久地停留在幸福之中;“最”字突出了那时主人公的幸福;“静静地”是他们在享受这惬意而幸福的一刻;“沉醉”,沉浸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醉在这如梦般柔美的爱河中。

、“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那样”表现出回忆到这一幕人生不幸,悲痛欲绝。

比喻,把自己看成将死之人,体现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

相爱的甜蜜、蜜月的幸福、为父的喜悦、失亲的悲恸、“人生变幻莫测”“生活总是起伏不定”等。

(◆问:“过眼云烟”我觉得意思是“眼前如云烟一样迷惘”,对吗?意思是“从眼前飘过的云烟”。

◆也就意味着曾经见过现在却消逝了,主人公也是从享受幸福到失去幸福。

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失去幸福后的痛苦,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眷恋当然是有的,但这一切都表明一个生活常态:“有”终究会变为“无”,好景不常在。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个意思,就是“人生无常”。

◆既然“有”终究会变为“无”,我不由得感到一种悲观。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更让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展示幻灯片“人生如同上好发条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叔本华◆思考:如果你是斯特林堡,你怎么回复叔本华的观点。

第11课 半张纸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半张纸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半张纸学案(含答案)第11课半张纸精神安于简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须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护精神上的自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赏读不用曲尺和圆规,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一.作家作品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诗人,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他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作品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

二.写作背景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以及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

《半张纸》教学叙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1)

《半张纸》教学叙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1)

《半张纸》教学叙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半张纸》。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题,分析作者如何以小见大,通过半张纸这一小事物反映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培养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2. 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半张纸这一小事物中领悟到人生的悲欢离合。

重点:学习记叙文六要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纸片,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物的关注,进而引入课文《半张纸》。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分析文章主题,讲解记叙文六要素,引导学生从半张纸中发现人生的悲欢离合。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物品,运用记叙文六要素进行描述,锻炼表达能力。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半张纸》——人生悲欢离合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细腻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物品,运用记叙文六要素进行描述,不少于200字。

2. 答案示例:以一张照片为例,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半张纸中发现人生的悲欢离合,提高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物,学会以小见大,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组织一次以“生活中的小美好”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半张纸》教学叙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教学叙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1《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叙事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理解叙事文与其它文体的区别;2. 通过学习《半张纸》这篇叙事文,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成功的故事,也包括偶尔的挫折和爱情;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叙事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半张纸》这篇叙事文,让学生了解情感的体验,体验成长中的挫折和爱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3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叙事文,叙事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 学习环节(30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讲解《半张纸》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等,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2)分组阅读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文章,并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文章重点、难点和体会,并填写读书笔记,准备做报告。

(3)报告小组报告,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的读书笔记及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体验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情感,认识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4)课后作业老师布置阅读《半张纸》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我的半张纸》,描述自己生命中遇到过的挫折和成长。

3. 总结环节(5分钟)对学生的发言和答题情况进行评析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反思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人性、人情和人生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在帮助学生了解叙事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情感体验的传递。

通过学习《半张纸》,在阅读分析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面,既能应用文化知识,又能做到既有情感,也有自我体验的及时反思,更具实际意义。

在日后的教学中应视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和作业。

同时,也要注重多元化的阅读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做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阅读和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情感体验同样重要,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感受。

《半张纸》创新教案设计

《半张纸》创新教案设计

《半张纸》创新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以中小学教学为背景,设计了一堂名为《半张纸》的创新教案。

以下是详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半张纸的概念及常见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半张纸、颜色铅笔等。

2. 教学材料:《半张纸》相关故事或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半张纸》的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半张纸的好奇。

2. 探索(10分钟)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半张纸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常见?如何用半张纸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尽量想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3. 实践(30分钟)根据学生提出的应用场景,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半张纸,并提供各种颜色的铅笔。

要求学生在半张纸上绘制一个创意形象,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等。

强调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半张纸的特点尽可能创造更多细节。

4. 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他们团队的作品,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设计过程。

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5. 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提问:在实践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通过半张纸的实践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6. 拓展(15分钟)带领学生思考,除了绘画之外,半张纸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请学生在课后自行探索并做一份小结。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创造力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收集学生对于半张纸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总结,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通过引入《半张纸》的概念,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思维。

《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1)

《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1)

《半张纸》教学叙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叙事与描写》章节,主要内容为《半张纸》教学叙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叙事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情感;分析《半张纸》中所运用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叙事的基本概念,掌握叙事的要素和表达方式。

2. 学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情感,提高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人物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叙事的概念,掌握叙事的要素,学会运用描写展现人物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半张纸》课文复印件、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纸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叙事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叙事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半张纸》。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半张纸》,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半张纸》中的叙事手法和细腻描写,讲解如何表达人物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叙事写作练习。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叙事概念与作用2. 叙事要素3. 描写手法4. 人物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以《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叙事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组织课后写作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人物情感。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分析《半张纸》中的叙事手法和细腻描写。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答案的指导。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叙事手法:介绍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并通过《半张纸》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叙事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半张纸公开课导学案—学生版

半张纸公开课导学案—学生版

《半张纸》公开课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内容和情感。

2.探究小说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斯特林堡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品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还有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等。

斯特林堡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幸的遭遇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再加上他还深受叔本华、尼采等人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以致他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

他曾说“人活着必遭蹂躏”。

但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因此在始终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要经受磨难的同时,他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力量,努力寻求生活真正的价值。

这就更能体现他精神的崇高与难能可贵。

二、1、初读课文,请学生找到形象描写纸的外部特征词语并分析2、这样一张纸上面写有什么内容,请学生根据预习填写:“这是写有的半张纸”。

3、学生探讨思考纸上内容暗含的情感,并填写:“这还是承载了他的半张纸”。

4、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

(为什么)三、结构分析:1、为什么作者要用“半张纸”,一张纸不行吗?(讨论)2、“半张纸”在文中还有其他什么作用?3、《半张纸》的结构特点四、教师总结【拓展阅读】书法家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

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

”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下笔去。

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思考:你从这篇小小说中读出了什么?。

半张纸1导学案 (1)

半张纸1导学案 (1)
努力每一天进步每一刻
[整体·感知]
小说通篇都用几乎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写出了他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揭示了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1.单音字
学生课堂导学案科目:高二语文
课题半张纸第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1、【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截取横断面”的结构方式。
2.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3.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重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题。
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自主学习】
(一)、了解感知
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代表作有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小说《红房子》等。
三、迁移运用
话题:文中的男主人公,妻儿俱亡,心灰意冷,原打算再也不回顾过去的一切,可是半张小纸改变了他对自己和对人生的看法,重新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自信。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感悟或启发?
四检练
课堂小结:
《半张纸》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最后一个瞬间,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深刻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小说启示我们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半张纸》教案

《半张纸》教案

《半张纸》教案2012-12-30一、导入新课: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借助“牲畜林”这一特定的“容器”结构,为我们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和反战的乐观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半张纸》(板书),看看作者以“半张纸”为一个“容器”结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相关介绍: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半张纸》《红房间》等。

三、内容探究:学生齐读一、二两段。

问1:关于这张纸,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明确:作者具体描述和介绍了这张纸的色泽(淡黄色、有光泽)、外观(半张便条纸、小纸头)、字迹(多种色彩、多种字体)、内容(“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学生自读3—13段。

问2:爱丽丝是谁?“最美丽”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爱丽丝是这位年轻房客的恋人。

“最美丽”的“最”字,说明恋人在年轻房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年轻房客对恋人深深的怜爱、浓浓的爱恋,足以看出房客初恋时的“甜蜜”。

问3:年轻房客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明确:年轻房客先在一家银行工作,后来因银行倒闭而失业,经历了短时间的焦虑后,他另找了一份工作。

问4:5、6两段写出了年轻房客怎样的生活经历?明确:经历了甜蜜的初恋后,两人租下马车、手持鲜花去教堂订了婚。

不久,他们购买了家具、装修了新房、乔迁了新居,新婚后两人还经常周日夜晚去看歌剧。

问5:看歌剧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字眼里看得出来?明确:“常去”“最愉快”“静静地”“沉醉”几个词,写出了新婚后二人经常去欣赏歌剧时的“幸福”。

问6:年轻房客的朋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明确:年轻房客曾经有一个飞黄腾达的朋友,结果后来这位朋友穷愁潦倒、远走他乡。

半张纸

半张纸

《半张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学习过程】一、作者概况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

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二、探究小说结构和主题(一)、小组内复述小说情节。

开头“房客”即将离开、用倒叙的手法借助纸片上号码回忆刻骨铭心的两年生活。

◆提示: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倒叙。

◆问:如果这里先叙述所有故事,再写主人公的离开好不好?(二)、对“半张纸”的探究◆问:纸头上笔迹有很多种,有的写得很工整,有得是草草写成的,颜色也不一样,由此能看出什么?2、深入探讨“半张纸”上的内容。

◆问:第三段写的艾丽丝是谁?为什么名字“最美丽”?。

◆问:新婚后的蜜月生活如何?。

◆问:“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说明了什么?说明。

◆问:为什么都失去生命了?知道原因吗?(组探讨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作采取。

)◆问:当时年轻房客回忆到这里的感受会如何?。

◆问:纸头上还写了银行,后来倒闭;他后来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手头很宽裕”;现在搬出房子,可能意味着生活的困顿;而且纸头上还写到了朋友,曾经飞黄腾达,后来穷困潦倒;以上这些能看出作者对荣华富贵持怎样的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作者对人生持什么态度态度?。

◆读下面两句话。

“人生如同上好发条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

半张纸(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半张纸(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半张纸(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半张纸(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本课程是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第一册的第四单元——诗歌欣赏。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几首有代表性的英文诗歌,其中包括了半张纸 (Half a sheet of paper) 这首颇具代表性的英文诗歌。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诗歌的欣赏和鉴赏,扩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英语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分析半张纸这首诗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3.通过欣赏半张纸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教学内容1.介绍英语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2.分析半张纸这首诗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逐句进行翻译。

3.分析半张纸这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欣赏半张纸这首诗歌。

5.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出对这首诗的感受。

6.设计一个小组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由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或者诗歌,内容应该与半张纸有所关联。

四、教学方法1.听讲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英语诗歌的特点和韵律,以及半张纸这首诗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2.交互式教学法: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小组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半张纸这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自由地表达出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介绍英语诗歌的特点和韵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欣赏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学习词汇和语法结构:老师逐句讲解半张纸这首诗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翻译。

3.分析韵律和节奏:老师让学生对半张纸这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分析和解读。

4.欣赏诗歌:老师播放半张纸这首诗歌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进行欣赏。

5.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出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内容,体味小说流露的人生哲理意义。

3.探究小说结构--“生活的横断面” 。

【一】认识作者: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作品有小说《红房间》,剧本《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鬼魅奏鸣曲》、《伴侣》、《父亲》等。

1936年,瑞典学院的评奖委员和院士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的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尤金·奥尼尔。

他在“受奖演说”中高度评价了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对他的影响:“我的工作受惠于一切现代戏剧家中最伟大的天才——你们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二】探究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复述小说情节。

2.这“半张纸”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表格。

3.从这“半张纸”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主人公这两年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他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本文借这“半张纸”要传达怎么的人生哲理?于你有什么启示?5.“半张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理解本单元话题“容器”)6.结合已学小说,对一个精彩的下联。

忆甜蜜,道辛酸,半张纸见证两年情迁;,,。

【三】比较阅读:(1)丈夫支出账单的一页[美] 马克•吐温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思考:①从账单,大家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故事?②从结构上看,这篇小说有哪些特点?(2)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法国)哈巴特·霍利战争结束了。

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

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

《半张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半张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半张纸》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分析《半张纸》的主题和情节。

2. 能够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文学价值。

3. 能够运用文学知识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半张纸》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半张纸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变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普通人在苦难中的坚韧和温情。

2.2 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主题,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光辉。

2.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对人生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作者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教师提供的自学任务。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 重点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文学价值。

3.5 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2. 教师点评练习答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6 情感拓展1.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2.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作品对人生的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

4.2 练习答案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半张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作者,整体感知一、了解作者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子》等,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作品,这篇世界著名的微型小说《半张纸》肯定也不是随意之作。

二.梳理情节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思考一下,作者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来讲述故事。

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倒叙三、整体感知——对半张纸的了解(一)我们先来对半张纸做一个初步的认识,看看半张纸具有什么样的“外貌”?1、提示:纸的“外貌”一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大小、形状、颜色、有没有字……),那么文章中提到这半张纸的“外貌”的段落是那哪几个?(第一、二段)再准确点,是哪几个句子描写了半张纸的“外貌”?2、从这些“外貌”的信息当中,我们还能对半张纸做出什么样的推测?明确:我们发现,这半张纸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记录下来的生活的一些点滴、琐事。

(二)半张纸记录了主人公哪些生活经历?(三)半张纸承载了什么样的情感?四、思考品味——半张纸的人生(一)对于这样的半张纸,主人公是如何对待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二)主人公是如何离开的?(看到半张纸前?看到半张纸后?)五、结构探究——半张纸上见匠心这种结构的好处:六作业设计:第二课时学习要点: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高中语文《半张纸》导学案

第11课 半张纸作品导读 《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再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

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事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最后,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

文章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的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徘徊..(pái_huái) (2)走廊.(láng) (3)寓.所(yù) (4)起居.(jū) (5)售.票(shòu) (6)溺.死(nì) 2.识字形(1)⎩⎨⎧ liáo (潦)草liáo (缭)绕官liáo (僚)火急火liǎo (燎) (2)⎩⎪⎨⎪⎧ yāo (邀)请áo (遨)游xí(檄)文jiǎo (缴)械(3)⎩⎨⎧ wēn (温)柔yùn (愠)色 (4)⎩⎨⎧ jué(诀)别jué(决)定 (5)⎩⎨⎧ 宽yù(裕)风sú(俗) (6)⎩⎨⎧ 家jù(具)jù(俱)乐部 (7)⎩⎨⎧ 和xié(谐)xié(偕)同 (8)⎩⎨⎧ 和ǎi (蔼)暮ǎi (霭)(9)⎩⎨⎧ biàn (辨)认biàn (辩)论 (10)⎩⎨⎧jiāo (骄)傲jiāo (娇)小3.辨词语(1)辨认 辨别①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 ,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

②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抄底价”,消费者心里要有一杆秤,多比比价格,多看看风向,多真伪,不要一晕头,没“抄”着商家的“底”,倒被商家的“底”给“抄”了,挨了宰还帮人家数钱。

半张纸

半张纸

《半张纸》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理解“半张纸”的“容器”妙用。

2、领略小说的温情与况味。

【学习重点】
理解“半张纸”的“容器”妙用。

【学习难点】
领会小说的哲理意味。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

2、用简练的语句说说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半张纸”是张怎样的纸?
三、品味结构:
1、联系文本内容,说说你对“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的理解。

2、梳理半张纸上储存的主人公的生活轨迹。

(小组研读、集中交流)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主人公阅读“半张纸”中的情感波澜。

四、深入体悟:
1、比较开头一句与最后三段,说说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说说你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得出什么人生感悟。

五、作业:
用100——300字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中长篇小说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张纸》导学案
编写人:蔡晓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2014-12-08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作者相关知识。

(自读导学案知识链接)
2、探究小说结构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理解本小说结构的特点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人。

1849年出生,1912年逝世。

他是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

他的小说创作和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发展有重大贡献,被称作“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斯特林堡1849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北方贵族后裔、船舶经纪人,后来破产;母亲原来是客店女招待,因门第不当,遭家族歧视,所以斯特林堡自称是“女仆的儿子”。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兄弟姐妹众多,幼年的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自小他不得不忍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折磨。

屈辱、歧视和冷落使他变得早熟而敏感,反抗的冲动时时在他心头激荡。

1867年他考入乌普萨拉大学,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

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充当管理员。

在不幸岁月里,他把自己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是因为又脏又笨被人瞧不起而后来做出成绩的人。

斯特林堡在大学时期开始写戏剧,而且成名很早。

21岁那年,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

斯特林堡得到赏金,就呼朋唤友,彻夜在酒馆庆贺。

酒喝得酩酊,野心也疯长。

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后来他一再遭受挫折,名著《奥洛夫老师》拖了9年才被搬上舞台。

他一生贫穷:1888年《父亲》共上演8场,得到40克郎版税。

1890年《奥洛夫老师》上演相当成功,演出17场,得到936克郎版税,却只够支付迫
在眉睫的债务与几个星期家庭生活的日常费用。

不久,斯特林堡流亡欧洲大陆,起初侨居瑞士,创作了针对女权运动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

他因短篇小说《道德的酬报》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攻击“最后的晚餐”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

他被迫回国应诉,虽然被判处无罪,但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在此期间,婚姻上的不幸也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他的三次婚姻均以破裂告终。

他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仅剧作就有60多部。

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1872)、《父亲》(1887)、《借方与贷方》(1892)、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1898)、《古斯塔夫·瓦萨》(1899)、《厄里克十四》(1899)、《一出梦的戏剧》(1902)、《鬼魂奏鸣曲》(1900)等。

斯特林堡是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对现代欧美戏剧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主要剧本已有中译本,并被搬上中国舞台。

2.生活的横断面参看课本P77-P78页《话题:结构》
3、人活着必遭蹂躏。

天堂和地狱在他看来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兑现。

当我们欢乐的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天堂里;当我们痛苦时,我们就在地狱。

但谁又能说痛苦不是另一种欢乐呢?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学习过程】
一、探究小说主题
(一)对“半张纸”的探究
1、阅读课文中间部分,写下“半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

2、根据纸上记录的内容,你知道主人公两年来经历了哪些事情?
3、半张纸上除了记录了主人公生活的变化以外,还记录了他的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还写到了他的朋友,这个朋友又有什么经历呢?从刚才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与他工作的变迁,和朋友的盛极而衰,你觉得有何共同点?
5、主人公在回顾了这两年的生活后,他是怎样对待的呢,你能揣摩出他这样选择生活的心理活动吗?
(二)主题归纳
通过半张纸,主人公再次体验了人生的喜与乐,那么作者试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感受呢?(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
二、探究小说结构
1、“半张纸”在小说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读马克吐温的微小说《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你能想象出这部长篇小说的大致情节吗?
《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
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其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赠给女打字员的花束......(同上)
同女打字员共进晚餐..........(同上)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为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3、问:这篇小说在结构上和《半张纸》有什么相似之处?
【反思感悟】
【延伸阅读】
赏析《半张纸》
《半张纸》这篇微型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

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其实,从恋爱到组成家庭到不幸丧妻丧子,这个过程并不是特殊化的,相反正是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段普通经历,而绝大多数作家所着眼的都不过如此,因此,它被写出来是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还是平淡无奇,就得看作者的创作心思是否高人一筹了。

《半张纸》的作者显然是让读者永远都无法忘记他的这种演绎了,半张纸上的一个个名称与电话号码与人生当中的一件件重要的事情相应,留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又让这些想像井然有序地排列,从而完成“两分钟”到“两年”的投射。

一方面表明了人生“长”与“短”的概念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作者表明了一种生活态度,正如他借主人公的口说的那样:“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人生是由很多段组成的,在我们走过一段,失去一段,永远无法再把握一段时,应该回顾它,回顾曾经的努力与得到,将它作为一种幸福放在心里,而不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

而许多人恰恰是将一段蔓延及整个人生,“可惜”,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幸福“他将永远无法尝到”,他再活二十年,其价值永远是那两分钟,而作者所提倡的是让人们学会在两分钟内总结和得到“两年”甚至“二十年”那样的人生价值。

小说的内容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丰满,小说的意义也同时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不凡,一条线索的巧妙运用使得小说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这是我们阅读鉴赏和写作学习的时候,值得注意的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