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联 系 , 导学 生沿着 “ 诱 发现 问题一 提 出问 题一 解决问题 ” 的认识道路 去学习 , 使学
生通过 讨论 、 流 、 交 举证 等方 式 , 主动 地 去探索知识 ,实现 由学 习只重结果 向既 重结果更 重过程的转 变。 二、教师 要为学 生创设 良好 的质 疑
环 境 , 发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质 疑 , 发 学 生 启 激
原 因 ”伽 利略对 此提 出质 疑 , 过理 想 , 通
学 生的依赖性 ,严重制 约了学生 质疑能 力 的发展 。因此 ,要提 高学生 的质 疑能 力, 教师 首先要更 新 观念 , 转换 角色 , 要
由原来 的管理者变为组 织者 ,由传授 者
变 为参 与者 、 引导者 。 教学 由单向输导 向
力呢 ?

种信 息 ,引导学生去发 现问题 、提 出问
题, 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种 ?②不 同接法 中测量值 与真 实值相 比
有何区别 ?③测 量误差产生 的原因是什 么 ?④若 需 测 电流表A或 电压 表v的 电 阻, 又怎样 测量?设计方案如何 ?学生通 过思考这些 问题 , 不仅获 得知识 , 而且体
验 与收集 数据一分析论证一 评估一 交流 与合作 。 质疑就是提 出问题 , 它在探究式
教 学 的七 个环 节 中排 在首 要 的位 置 , 没 有质 疑就谈不上探究 ,没有探究就 没有 创造 。可见 , 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 。正如 爱 因斯坦 指出 :提 出一个 问题 总是 往往 “ 比解决 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 一个 问题 也许仅仅是一个数 学或实验上 的技 能而 已 , 而提 出新 的问题 , 却是需要 创造 性 的想像 力 ,而且标志着科 学 的真 正进 步 。” 特别是在2 世 纪的今天 , 1 重视人 的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解本节内容的重点 , 通过小组 分组实验 掌握 几个术
语 的含义和反射规律 , 比漫反射 和镜 面反 射的异 对 同点 , 有疑问的做一下记 录, 通过 预习和 自学重点发 现以下几个 问题 : 1平 面镜成像原 因有点模糊 ;2 () () 漫反 射也遵循反射定律吗?这时教师应适 当点拨启 发, 再做分组讨 论 , 各小 组在 矛盾 冲 突 中 自我 释 让 疑。然后教师 归纳评 比, 而大 大提高学 生主 动质 从
型 人 才 的 根 本 所 在 。那 么 如 何 在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呢? 1创 设 质 疑 氛 围培 养 质 . 疑 兴趣
从而使学生 由被动质疑向主动质 疑转化 。
例 如 在 “ 的 反射 ” 光 教学 中 , 先 让 学 生 预 习 . 首 了
于培养学生的探 索精神 和创
其 次 , 师 应 在 教 学 中 教
加表扬 和鼓励 。即使 观点是 错 的, 也要 先肯定 他们 的质疑意识 然后再循循 善诱 , 帮助学 生纠正错 误观
点 , 定 不 要 强 求 学 生 按 照 教 师 的 方 法 和 步 骤 去 思 一
关键处设疑 , 从而激发 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 并在质 疑中提 高学生分 析问题 、 究问题 以及解决 问题 的 探 能力。例如在教“ 世界是运 动的” , 时 通过做 同一列 火车的小明和小华 为什么对火车的运动有截然不同
次问题 , 从而更好地培 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维 的独创性 、 散性 、 发 判 断性 , 让学生变成 了课堂的“ 主人” 从被动地接受知 , 识的“ 机器” 变成 主动获取 知识 的“ 路者” 大 大地 探 , 增 强学 习的兴趣 和信心 , 而养 成独立 学习 和 自主 从 学习的 良好素质。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严 重? : 3 “ 见 ”质疑 . 创
这 是质 疑 的高 级阶 段 。这 一阶 段学 生 所提 出 的 问题 有 一定 的
更 正声 明 《 周 刊 》 教 育科 学 版 2 1 年第 1 中 1 2 , 《 谈 英 语 学 0O 期 页 浅 6
深 度和 难 度 ,并且 往往 具 有 “ 独创 ”、 “ 发现 ”之 特征 。如有 位 听 力教学 水平 的提 高 方法 》一 文 中的作 者 “ 素花 ”应为 “ 素 温 温 学 生 曾质 问 : “ 激光 测 地球 和 月球之 距 ,误 差只 有几 厘 米 ,地 华 ”。特 此声 明。 用 球 和 月球 之距 的真 实值 又 是 怎样知 道 的呢 ?若 不知 道这 个 值 ,误 差 几厘 米是 怎样 比较 出来 的呢 ?这个 问题 就相 当具 有创 见性 。


培养 质疑 能 力是必要 的
“ 明 千 千万 万 ,起 点 是 一 问 。 ”从 人类 的认 识发 展 规 律 发 看 ,任何 科 学发 明 与创造 往 往都 是从 质 疑开 始 ,从释 疑入 手 ,从 无疑 到 有疑 ,再 从解 疑 Ng 新 。物 理学 史 的每一 个 阶段 的进 展也 ' J 都 是从 质疑 开始 的 ,传 统 的课堂 教 学模 式造 成 了学 生对 教师 既迷 信 又崇 拜 ,对 困惑 既渴 望质 疑 又害 怕 “ 出错 ”,他们 的思维 活动 总 不能 跳 出教师 预 先设 计好 的 “ 子 ”。学 生 已习惯 被 动地 无条 圈 件 地接 受 知识 ,也 不敢 向教 师 、课 本质 疑 ,因此 ,我认 为想 让 学 生 质疑 ,就 应 该使 质疑 成 为学 生的 自身需要 ,要善 于创 设情 境 、 巧 设 疑 点 、 引 发动 机 ,使 学 生 心 愤愤 、 口悱 悱 ,唤 起 求 知 的欲 望 。 高质量 的 “ ”能激起 学 生浓 厚 的兴趣 ,使课 堂呈 现 生动 活 疑 泼 的局 面 ,能 使学 生 学起 来乐 趣无 穷 。例 如古 希腊 的亚 里 士多 德 在 没 有受 到外 力 时可保 持 匀速 直线 运 动状 态 ,然后 牛顿 通 过进 一 步 研 究 ,总结 出 了牛 顿运 动定 律 ,从 而奠 定 了经典 力 学的基 础 。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文确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培养质疑能力更为重要。

下面我就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性,现行学生质疑能力差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质疑能力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必要性分析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

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

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

物理学史的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也是从质疑开始的。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过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

难怪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些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2. 缺乏质疑能力的原因分析2.1 从教师方面看:(1)虽然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迫于社会、学生家长的压力和经济因素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学率。

物理教学围绕着考试的一张试卷转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仅为高考而教学,没有认清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为学生提供培养这种能力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缺乏质疑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对于学生问的超越“考纲”的内容一律不予作答,有的教师还训斥学生浪费时间,严重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内蒙古赤峰 市宁城 县 大 明 中学 王明 军
摘 要: 教 育应 以培 养创新 能 力为根 本 目的 , 创新 源于 问题 , 物理课 堂教 学 中培 养 学生质疑 能力, 需要 营造和谐 的教 学气氛 ; 创设 有挑 战 的问
题 情境 : 蛤 学生 以主动撂 究、自主 学 习的空间 。 关键 词 : 质疑 ; 创 新意识 ; 问题意识 ; 问题情 景
古语云 : 。 学起于思 . 思其于疑 ” 。 质疑
是探求新 知识的开始 , 也是 探求新知 识的
解, 结果 , 这 种不耐 烦 的作法 很容 易伤学 极性。任何 时候 都要鼓励 学生提 出疑问 。 生 的 自尊 ,甚至 有时会 使学 生产 自卑心 对权威性 的说 法提 出质疑 。
教育工作 者的共 识 , 问题意 识 、 问题 能 力 与课堂教学 的过程 中培 养质疑 能力 , 要 努 力做好 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都可 以提 出问题。但 是 。 我们常 常发 败 的最高标准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已成 为
例如。 “ 分流 在电流表 中的作用 ” 一节 ( 1 ) 为 了测量 小灯 泡正 常 发光 时 的 电流强度 .将电流表直接 串联入 电路 。 如 图1 ( a ) 所示 . 随着 电键短 促 闭合 , 电流 表
是创新意识 、 创 新能力 的基础。在学生参 的教学 , 可 以采用如下程序展开 :
的。 可见 , 如何培养学生提 问题 的能 力 , 在
物理教学 中应特 别重视。 学 生不会 提 问题的 原 因通 常有 以下

营造和谐气氛 。 激 发 学 生 质 疑
赵凯 华教授认 为 : “ 好 的教 师不 是讲 指针迅 猛撞 击过去 时 。 这说 明电流表 不能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种 情 况 ( 1)基 础 知 识 不 扎
实 ,学习不深人。有 的学 生学 习物 理还 只停 留在 知半解 ”的上 ,对物 理概念 、规律没有进行深 入思考和透彻理解 ,无法 把发现 的现象 和相关的知 产 识联 系起来并提 出质疑。 西 像这样 的学生在学习上常 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 ,或 者 只 能提 一 些很 简 单 、很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存在 的问题和对策
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老师提 出问 题 ;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 不以 为然 ,回答时轻描淡写 ,以为问题 简单无 需详细讲解 ,结果 ,这种不耐烦的作 法很 容易伤学生 的 自 尊 ,甚至有时会使学生产 自 卑心理 ,这样的学生以后再也不会提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荟 肤浅的问 题。
区 ( 2 )没有养成 良好
帮 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
畜 是一 个创造性思 维过程,
有的学习惯于接受 已有的 族 现象和事实 ,缺乏敏锐的 中 洞察力 ,懒于把已有的现 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 行思考 ,所 以提不出什么 丰 问题 。 松 ( 3)心 理因素方面 的原 因。 性格 内 向的 学生 不着 于与人交流,害怕提 问题 ;缺乏 自信 的学生羞 于 向 老师 提 问 题 ,他 们 害 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 嘲笑 , 因此 , 虽然有问题 , 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 老 师 或 同学 提 问 。 ( 4 )教 师 方 面 的 原 因。 学生 是 否 敢 向老 师 提 问题是与老师个人性格 、 品质有关的。通过调查 了解 发现,太过于 严肃的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使本来
鼓励 ,学生就敢 于质疑 ;教 师给 予学生科 学的指导 ,学生就善于质疑 ;教 师努 力创 设 民主、宽松和 自由的教 学氛围,学生就 经 常 质疑 。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需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对教学进行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分析了质疑能力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目的是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进而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教学情境;质疑能力;激励机制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是思维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为学生质疑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新的要求,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实验性,因此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可见,初中物理教学要立足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必要性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对知识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因为质疑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技能,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投身到主动学习中,不仅收获基本的理论知识,还为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遵循物理教学特点的要求物理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分析性,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探究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质疑恰恰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质疑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疑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成为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每一个人才都要经历教育的过程,所以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教育改革,希望通过推陈出新,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美国教育强调释放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骨髓里都充满着未来意识和未来思想。

1 从自身做起:转变质疑理念用“形而上学”来形容传统教育虽然不够贴切,但它确实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研究问题成为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则变成学生的责任,学生完全失去了主导地位。

而一些教师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但由于无法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最终“启发式”变成了“半注入式”[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最实质的改变就是确立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同时,曾被人们忽略的“质疑能力”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不断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质疑理念,也就是说,学生由学“记”向学“问”的转变的根本在于教师。

教师的态度、行为往往是学生的态度、行为,为了影响学生向良性发展,教师必须转变质疑的观念。

首先,积极配合新课程的实施,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及其具体要求,快速转变自已的理念。

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结构,以此为基点充实自己的质疑理论。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虽是权威学者所编,但里面一些观点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完全可以去质疑。

物理与生活十分贴近,教师可以对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质疑,从而培养自己的质疑兴趣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匪
_
沈 晓 红
( 东 海 县 城 头 中学 , 江 苏 东海 2 2 2 3 0 3 )
初 中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培 养 的研 究
摘 要 : 初 中 物 理 实验 教 学是 实现 义 务 课 程 目标 . 全面 提 高 学 生科 学素 养 的 重要 途 径 , 更 是 创 新教 育 的基 础 。 文章 对 实验 教 学 中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进 行 了探 析 .并 提 出 了质 疑 能 力培 养 的 策 略 , 旨在 更 好 地 为 初 中物 理教 学提 供 帮助 。 关键词 : 初 中物 理 实验 教 学 质疑能力 培 养 策略
决 问 题 的科 学 方 法 , 学 生缺乏 主动探 究 的欲望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就 成 为 当 前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面 临 的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突 出 问 题, 基 于 以上 原 因 , 笔 者 提 出 初 中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巾 学 生 质 疑 能 力培养的策略。 四、 初 中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疑 能力 培 养 的 策 略 1 . 使 学 生敢 于质 疑 并 积 极 质疑 的 策略 ( 1 ) 营造 民主 、 和谐 的实 验 氛 围 , 使学生敢于质疑。 师 生 关 系 是 影 响 学 生 是 否 敢 于 质 疑 的 重 要 因 素 。 教 师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要 遵 循 民 主 教 学原 则 ,尊 重 学 生 的个 性 和 人 格 ,积 极 营 造 宽 松、 民主 、 平等、 和 谐 的实 验 氛 围 。 鼓 励 学 生 敢 于 提 出 与 别 人 不 同 的 见解 ,敢 于放 弃 或 修 正 不正 确 的 观点 ,促 使学 生形 成 敢 想、 敢 问、 敢说 、 敢 做 的 心 理 品质 。 ( 2 ) 利用 物理学史示 范和激励功 能 , 促进学生积 极质疑 。 物理学史有 助于培养学生学 习物理学家 勇于探索 的精神 , 可 以 调 动 学 生在 实验 教学 中 的 主 动 性 和 积极 性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积极质疑 、 释疑能力。 ( 3 ) 创设实验情境 , 引发 学 生 质 疑 需要 。 实 验 具有 直观 、 形 象 、生 动 的 特 点 ,教 师 运用 学 生 熟 悉 的 生 活 素 材 创 设 实 验 情 境 ,可 使 学 生 处 于 矛盾 和 困 惑 之 中 ,由 此 引 发 学 生 的认 知 冲 突, 从 而 满 足 学 生 的 质 疑需 求 。 2 . 使 学 生善 于质 疑 的 策 略 ( 1 ) 革新 实验教学方 式 , 积极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 . 使学生善于质疑。 教 师 要 在实 验 教 学 “ 各 个 阶段 ( 实验 前 、 实 验 中、 实验后 ) 提出一系列富有启 发性 的问题 . 或 根 据 需 要 提 出 学 生 不 易 回答 的 问题 ” ,同 时 积 极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启 发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做 实 验 . 让 学 生 学 会 在 实 验 中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并 获 得 学 习 的乐 趣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善 于 质 疑 的 能力 ( 2 ) 发挥 实验 的重要 作用 。 培养学 生质 疑能力 。 实验教 学是 自 然 的研究 方法在 教学 过程 中 的模拟 或 重现 , 它有 助于 学生 学 习物 理 学 家在科 学 探索 中的研 究方 法 和 工作 习惯 。学生 在 实 验过 程 中可 以获 得实 事求 是 的科 学 态度 的 培养 ,在实 验 中教 师 要通 过 实 验设 计和 实验 操作 引导 学生 质 疑 , 以提高 学生 的质 疑 能力 。 ( 3 ) 利 用 科 学 探 究 培 养 学 生 的质 疑 能 力 。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是 围绕 问 题 展 开 的 , 问题 是 探 究 的核 心 .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对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作 用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对学生进行有效地 引导 , 真 出了新 的要求 , 不 仅要 求学 生掌握基本 的物理 学知识 , 还 重视 学生 要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的同时 , 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讨论 , 允许 能力 的培养 , 即对 知识 的应用。 因此 , 在教学 中, 需要对学生的质疑 正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 的场所 , 出现不 同的答案 。 因此在课堂的教学 中, 教师要加强物理与实际生 能力进行培养 , 因为质 疑能力是综合 能力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并 对其 活 的联 系 , 由实 际 生 活 进 行 导 入 ,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主动. I 生, 进而引起学生质疑。 如, 在学 习浮力知识时 , 可 以通过讲故 2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 学生全面发展 的有效途径 事的形式引入 ; 在讲述惯性时 , 可以引导学生对 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当今社会 需要 的人 才不仅具有较 高的理论知 识 , 还 需要一定 进行思考 ; 在紧急刹车时 , 人为什么会向前倾 , 用盆盛水晃动时 , 为 的技能 , 这就对教育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只有加强对学生质疑 能力 什么水向着 相反 的方 向移动等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对其进行 的培养 , 才能够 激发学生 的学 习欲望 , 投身到 主动学 习中 , 不仅 收 引导 , 激发学生质疑 ,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 如, 在学 获基 本的理论知识 , 还 为能力 的培养奠定坚实 的基础 , 进而推动 了 电路时 , 给学生两 只小灯 泡和两只开关 以及必 要的导线 、 电池 , 让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学生 自由连接 。最后 由教师一一讲评。分 析各 种所 接电路 的优 缺 3 . 培养学生 的质 疑能力是遵循物理教学特点 的要求 点, 从而得 出电路 的连 接方法 和各 自的特点 , 通 过让学 生动手 动 物理 学不同于其他 的学科 , 具有较强 的实验性 和分 析性 , 并要 脑,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 求学 生具 备一定 的操作 能力 ,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质 疑能力 的培养 , 4 . 教 授 学 生 质 疑 的 方法 进 而激发 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和积极性 ,为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提 在 初中物理教学 中除 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质 疑 以外 , 还 需要教 供有力 的保 障。 授 学生质疑 的方法和途径 , 引导学生正确的质疑 , 使学生真正地会 二、 初 中物理教学 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问, 这是培养学生质 疑能力 的关键 , 学 生的质疑能力 , 关 系到学生综 合素 的基础 ,只有掌握质疑的方法 ,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质疑 的能 质 的培养 , 因此要高度 重视 , 对教学进行 改革 和创新 , 同时需要从 力 , 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 和效果 。 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总之 , 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操作性和分析性 的特征 , 教师要把握 这一特征 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 进行适当的指导 , 最大 限度地调动 为 了培养学生 的质疑能力 , 需要摆脱 传统教学理念 的束缚 , 对 学 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 并引导学 生进行质疑 , 然后借助合作 , 探求 物理教学进行创新 。首先 ,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这是学生 问题 的答案 , 这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 质疑能力培养 的前提和基础 , 只有在民主和谐 的氛 围中, 学生才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 疑 能 力 是 一 个 人 最 宝 贵 的 能 力 之 都 可 以 让 学 生 积 极 参 与到 良好 课 堂 学 习 氛 忘 。 也 是 一 个人 具 有创 新 能 力 的 重要 表 现 。 围 的营 造 中来 。 3. 2 比较质 疑法 正 如 爱 因斯 坦 所 说 : 发 现 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 比较 质 疑 同样 是 初 中物 理 学 习 过 程 中 解 决 一 个 问题 更 重 要 , 因 为 解决 问 题 也 许 2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 常用的质疑 方法之一 。 比 较 质 疑 要 求 学 生 让学生想 问 仅 仅 只是 一个 数 学 或 实 验 上 的技 能 而 已 , 良好 课 堂学 习 氛 围 的 营 造 能 够 让 学 生 将 已 经 掌握 的相 关 联 或 者 相 类 似 的 物 理 概 而 提 出新 问题 却 需 要 创 造 性 的想 象 力 , 而 在 接 受 知 识 的 过 程 中勇 于 发 问 , 而兴趣 则 念 和现 象 、 规 律 等 物 理 知 识 进 行 比较 , 从 而 要 做 到能 够 比 较 且 标 志 着 科学 的 真 正 进 步 。 在 初 中 物 理 课 是 学生 发 现 问题 的 源 泉 。 因此 , 在 初 中物 理 找 出 不 同 点 并 发 现 问题 。 堂 学 习过 程 中 , 学 生 质疑 能 力 的 培 养 对 于 教 学课 堂上 培养 学 生 的质 疑 能 力需 要激 发 质 疑 就 要 求 教 学 老师 在 教 学 课 堂上 能 够 将 学好物 理这门课意义十 分重大 , 只 有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让学生想问、 主动发问。 前 后 学 习 过 的 知识 点 联 系起 来 并在 课堂 上 学 生 的 课 堂 质疑 能 力 才能 够 使 学生 成 为 课 2. 让学生进 行比较。 1 课堂 理论 知识 与 实验相 结合 堂教学 过程中的创造者 , 才 能 让 学 生 成 为 对 于很 多学生 来说 , 如 果 一 堂 物 理 课 3 . 3逆 向质 疑法 学 习的 主 体 。 本论文认为 : 初 中物 理 课 堂 教 从 上 课 到 下 课 四 十 多分 钟 里 全 是 老 师 在讲 所 谓 逆 向 质疑 法 即 是 指 : 以 相 反 的 角 学 过 程 中培 养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应 当 从 以 下 解 理 论 知 识 , 学 习很 快就 会 厌 倦 从 而 失 去 度 进 行 质 疑 。 在物 理 教 学 课 堂 上 , 老 师 应 当 几个 方 面 人 手 。 学 习的 兴 趣 , 但 是 如 果能 够 在 理 论 课 教 学 积 极 引 导 学 生 转 换 思 考 的 角 度 和 思 维 , 让 过 程 中 在 课 堂 上 融 入 一些 小 实 验 则 能 够 充 学 生 多 提 出 “ 如果 不 这 样 , 结果 会怎 样 ? ” 的 1 营造 良好课 堂气氛 , 让学生敢于提 分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性 。 例 如 在 学 习“ 声 音 的 问题 , 当 学 生 有 了这 种 逆 向 质 疑 的 能 力 后 出 l 司题 传播 ” 这 一物 理 知 识 点 时 , 老 师 可 以让 一 名 势 必 会 探 究 结 果 , 在 这 种 逆 向 质 疑 并 解 决 良好 的 课 堂 气 氛 能够 让 学 生 在 轻 松 的 同学 分 别 在 桌 子 和 墙 壁 上 敲 打 发 出 声 音 , 问题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 自然 能 够 学 习氛 围 中敢于 提 问 、 敢于质疑。 不 敢 主 动 另 一 名 学 生 伏 在 桌 子 和 墙 壁 上 听 , 从 而 让 得 到 提 升 。 回 答 问题 和 提 问 是 当前 初 中物 理 教 学 课 堂 学生 了解 声 音 在 不 同 介 质 中 传播 效 果 的 不 3 . 4 多思 维发散 质疑 上的普遍现象 ,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原 因 有 很 同 。 在 物 理 教 学 课 堂 上 融 入 这 些 类 似 的 小 多思 维 发 散 质 疑 指 的 是 指 以 某 一 知 识 多, 教学 老 师 过 于 古板 、 课 堂 气 氛 不 活跃 是 实 验 不 仅 能 够 加 深 学 生 印 象 , 通过多角度 、 多层次 、 多 形 式 而 且 能 够 激 点 为 出发 点 , 很 重 要 的 因素 , 因此 , 在 物 理 教 学课 堂上 培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的变换, 向 多个 知 识 点 扩 散 , 形 成 立体 的思 养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 需 要 营 造 良好的 课堂 气 2 . 2 融入 生活情境 维网络, 从而 产生 许 多 新 的 问 题 。 教学 老 师 氛, 让 学 生敢 于 发 问 、 敢 于 质疑 。 物 理 来 源 于 生 活而 又 服 务 于 生 活 , 学 在 课 堂 教 学过 程 中可 以 通 过 改变 问题 条 件 ( 1 ) 良好 的 课 堂 气氛 首 先 需 要 教 学 老 师 生 的很 多 生活 经验 都 能 够 用 物 理 知 识 来解 的 设 置 , 比 如 以一 题 多 问 、 一 题 多 解 的 方 法 积极营造。 由于 在 教 学 课堂 上 , 老 师 是 传 授 释 。 如果 能 够 在 教 学 课 堂上 引入 生 活 情境 , 来提高学 生的多思维发散 质疑能力 。 知 识 的 主体 , 而 学 生 则 是 接 受知 识 的 客 体 , 将 物 理 教 学 与 生 活 经验 结 合 起 来 , 不 仅 能 因此 从 一 定程 度 上 来 说 , 老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而 且 还 能 加 深 学 4结 语 中的 表 现 直接 影 响 着课 堂 气 氛 活 跃 与 否 。 生的印象 , 使 学 生 掌 握 更 多 的 课 本 之 外 的 教育是 一项创 造性 的社 会活动 , 创 新 这 就 要 求 老 师 在 课 堂 上 能 够 放 下 “教 师 权 物 理 知 识 。 而 质 疑 则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例如在学习“ 静 电现 象 ” 的 知 识 是 教 育 的 生 命 , 威 ”, 拉近与学生 的距离, 创设 平 等 、 民主 、 时, 老 师 可 以 让 学 生 联 想 冬 天 脱毛 衣 时 发 能 力 的 关 键 , 培 养初 中生 教 学 课 堂 质疑 能 宽松 的氛 围, 其 次 还 需 要 老 师 能 够 对 学 生 出的 “ 啪 啪” 的声音 , 这 些 都 是 学 生 体 验 过 力 不 仅 能 够 提 升 初 中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的 效 多鼓励 , 提 升 学 生 的 自信 心 。 在 教 学 课 堂 的生 活 经 验 , 当在 物 理 课 堂 上 呈现 时 会 引 果 , 让 学 生 更 好 的掌 握 物 理 知识 , 而 且 还 能 上, 有 很 多 学 生 会 对 一 些 物 理 现 象 产 生 疑 发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从 而激 发 了学 生 探 究 的 够 提 高 学 生 的 创新 能 力 , 因此 , 在 初 中物 理 问, 但 是 往 往 会 因 为 缺 乏 自信 心而 难 以 启 兴趣 , 学 生 自然 会 产 生 许 多 疑 问 , 在这 一 过 教 学 课 堂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很 有 必 齿发 问, 这 时候 就 需 要 老 师 给 予学 生 鼓励 , 程中, 但 是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提 升 并 非是 一 蹴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 自然 能够 得到 提 升 。 要 , 并耐 心给学生解 答 , 让 学 生 的 每 一 次 质 疑 由此 可 见 ,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让学 生 主 即 成 的 , 初 中物 理 教 学 课 堂 学 生 质疑 能 力 都 能 够 得 到 圆满 解 答 , 即 使学 生 所 提 出的 动 提 出 问 题 , 还 需 教 学 老 师 能 够 将 生 活 情 的 培 养 是 一 个 循 序 渐 进 的 过 程 , 需 要 营 造 问题 有 错 误 或 者 不 合 理 , 老 师也 应 当 对 学 景 与课 堂 教 学 紧 密 的 结 合 起 来 。 良好 的课 堂 学 习氛 围、 让学生敢问、 敢于 质 生 的这种敢于 质疑、 敢 于 发 问 的精 神 进 行 疑; f 司时 还 需 要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让学 表扬 和鼓励 , 这 样 能 够 让 学 生 感觉 到 老 师 3 发挥 教师引导作用 , 生想问、 提高质疑积极性 ; 最 后还 需 要 老 师 让学生善 问 对 自 己所 提 出 的 问 题 和 意 见 的 重 视 , 学 生 培 养学生 的质疑 能力 , 还 需 要 老 师在 引 导 学 生 用 正 确 的 质疑 方法 提 出更 有 深 度 也就 会更加积极 踊跃的发 现问题 , 提 出 问 教 学 课 堂 上 对 学 生 进 行 质 疑 方 法 上 的 引 的 问 题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培 养 和 提 升学 生 质 题 。 导, 提高学 习的质疑能力 。 疑能 力, 培养创造性人才 。 ( 2 ) 良好课 堂 气 氛的 培 养 离 不 开学 生 的 3 . 1因果 质疑 法 积极参 与。 营 造 良好 的课 堂 学 习 气 氛 紧靠 �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问题 。
2 . 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 , 造成不会或不敢提 出问题。 初中生年龄还小 , 又是刚接触物理学科 , 所 以他们还提不出 有质量的问题 。另外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 的影 响, 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 但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 课堂教学联系不大 , 被教师和同学认为知识太浅薄等 , 所以 学生问题意识没有表现 出来 , 处于潜在的状态 。 3 .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造成不想或不愿提 出问题 。 ( 1 ) 自卑心理。 由于经受一两次提问失败的教训一些学生往 往会产生不如人的心理 ,总感到 自己无法回答或提不出有 质量的问题 , 久而久之 , 产生 自卑心理 , 不愿提 问或不敢提 问。 ( 2 ) 畏惧心理 。 一些学生有时 由于担心教师的责骂或学 生的讥笑 , 产生害怕情绪 , 有时面对较难 的问题也会产生畏 难情绪 。 ( 3 ) 侥幸心理。 在课堂中, 一些学生往往 以为教师不 会请他 回答 问题而不作积极准备。 二、 培 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1 . 沟通师生感情 , 营造平等 、 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 民 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 因素。 教师如果 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 , 师生距离就会越拉越大 , 所 以, 教 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 , 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 创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内不仅应对学生提 出有价值、 有 创意的问题鼓励表扬 ; 对不符合 的教学要求的过浅 、 过难 , 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 以肯定和尊重,对学生敢于提出针 对教师或教材的问题 的勇气和态度首先应予 以肯定 ,然后 再引导分析 。 这样 ,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题的动机 , 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 , 发现并提 出有价值 的问题 , 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展现学生的个性 。 2 . 激发观察兴趣 , 利用学生好奇心来提出问题 。 从本质 上讲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 了解 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 和兴奋感 , 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注意 , 以及弄清它们 的因 果关系而提出种种问题 , 是潜在创造力。 精心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 , 想方设法增加各种有益于观察事物的刺激物 , 提供尽 可能多的观察机会。养成爱科学 、 乐于观察的习设 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 能把“ 问题” 意识加强给学生 , 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 , 精心设 置问题情境 , 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 , 形成探究问 题 的强烈意识 , 引发积极 的思维活动。 如在学习《 光的反射》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能力是指具体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对质疑,就各有自己的见解,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却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纵观整个科学史,其实质就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物理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大家所熟知的,牛顿由熟透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的现象,通过质疑、实验探究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调试雷达的工作人员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的现象,通过进一步的质疑和实验探究发现了微波具有热效应,进而利用这一规律制成了微波炉……质疑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推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手段。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然而,现在的物理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习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鲜有人提出自己的疑义。

近几年来,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做了探讨和尝试。

一、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态度民主,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启发。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师道尊严,致使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产生了心理障碍。

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受教师指责,或提出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学生的取笑等。

由于这种心理障碍,学生的好问积极性受到抑制。

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

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提问,或向同学们质疑,或向老师质疑,或向课本质疑,在质疑中求疑。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质疑能力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学生会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学会探究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 0 1 3 N0 1 2
Chl na E  ̄u ca t { on l n n ov at 1 O n Her al a
科 教 论 坛
初 中物 理教 学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的培 养
赵 总 ( 甘 肃省会 宁县头寨 中学 甘 肃 白银 7 3 0 7 2 7 )
生兴趣 。 初 中 生 的 质疑 能 力 应 该 得 到 鼓 励 且 预 先 设 置 一 两个 相 关 问题 来 让 学生 进 行 物理 器 材 , 让 他 们 讨论 并拟 定 实 验 方 案 , 进 和发展 , 而不是打压。 而且 , 初 中物 理 教 学 思 考 , 让学 生 进 行 小组 讨 论 , 就 问题 的结 论 行 简单 的 实验 操 作 来 验 证 自己 的 想 法 。 这 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培 养 符 合 创新 教学 的要 进 行 探 索 和研 究 。 在教学内容中, 顺 带 揭晓 样 的 启发式 教 学有 利 于 学 生 掌 握学 习主 动 求, 且 通 过 提 升 学 生 的 质疑 能 力 , 能 使 学生 问题 的 答 案 , 这样一来, 学生 对 问题 的 印象 权 , 化 被 动学 习为 主 动 探 究 , 学 生 受 到 启 发 的探究 能力得到提高 , 当学 生 的 思 维 得 到 将 会 更 加 深 刻 。 其次 , 教 师要 为学 生设 置丰 后 , 带 着浓 厚 的 探 索 欲 望 , 可 以 收 获 更 多的
独立 思 考 以 及 勇 于 探 究 的 学 习 习 惯 。
关键 词 : 初中物理 质疑 能 力 探索研究 自 主学 习 和谐氛 围
中图分类 号 : G4 2 l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I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4 ( c ) 一0 l 5 8 -0 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质疑的常用方法,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通过对问题的发掘和探究,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使质疑和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一、联系学生实际,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机会,联系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生活,促进学生的学、思、疑、问、悟相结合。

科学发明与创造无不是从质疑开始,瓦特因质疑”壶盖为什么会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见质疑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时,教师做一些新奇的小实验,“杯水倒置”“吸盘悬挂重物”等,使学生产生悬念,引起疑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探索、掌握知识。

二、探求因果关系,引发质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呈现“为什么”,且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其他方法吗?某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例如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海中上浮、下潜?水坝的下部为什么总比上部做得宽些?火箭为什么能升空?三、展开逆向思维,诱发质疑逆向思维是与常规的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是通过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

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

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

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关键词】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一、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

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

像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4)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否敢向老师提问题是与老师个人性格、品质有关的。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太过于严肃的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使本来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不以为然,回答时轻描淡写,以为问题简单无需详细讲解,结果,这种不耐烦的作法很容易伤学生的自尊,甚至有时会使学生产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以后再也不会提问题了。

二、针对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1)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质疑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双基训练是产生质疑和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质疑能力必然贫乏。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坛 天地
物 理 教 学 中 如 教师 主导 的探究式 教学和小组合作学 学生 的商讨 中完成知识 点的学 习。为 了把握好课堂 习形式下 ,学生的质疑心态便在课堂氛围的烘托下 教学进度 ,教师应在新 章节 的习题课 中着重进行探 激发了 ,并在同学 之间的研讨 中获得 了质疑问题的 究式教学 ,这样将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存 勇气。 由此 , 在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认识基础上 , 应 围 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也可设置在习题课 ) , 围绕着 绕着课堂氛围的构建 、教学模式 的构建 以及教学管 某一物理活动 的计算 开展多元解题方法 的讨 论 , 这 理 的构 建 下 功 夫 。 样就直接 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挂钩 了。 ( 三) 教 学 管理 的构 建 关键词 : 初 中物理 ; 质疑 能力 ; 学生 ; 培养 学生 在 形 成 质 疑 能 力 时 必然 存 在 着 质 问 、 讨论 、 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 的质疑能力存在着 诸 多 挑 战 ,首 先 改 变 学 生一 味接 受 知 识 的 习惯 便 成 得 出 结论 的环 节 ,对 这 三 个 环节 的节 奏 把 握 也 是 教 在教 学 管 理 中教 师 针对 “ 无 谓 为难点 。 另外“ 质疑” 的合理性也需要得到把握 , 否则 师 需 要处 理 的 。为 此 , 应巧妙地给予否定 , 这里的巧妙关键在于不 将偏离物理教学 目标。 实践表 明, 探究式教学和小组 的质疑” 还应根据教学 内容 , 针对 合作学 习形式 已经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借助这一现 伤及学生的 自尊心 。同时 , 性地挖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板块来 。 成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是可取 的。 根据 中国学生的习惯来 看 ,他们 当面质疑教师 综上所述 , 以上便 构成 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 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这也受到他们物理知识储备 的 诚然 , 本文主题还可以从其他方 面进行 , 但笔者仍在 制 约。 然而 , 在教师主导的探究式教学和小 组合作学 独特的视角下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三、 案例 分 析 习形式下 ,学生 的质疑心态便在课 堂氛围的烘托下 激发 了 ,并在 同学之间的研讨中获得 了质 疑问题 的 以摩擦力 的讲授为例 : 学生 已经知道 , 把一个物 勇气 。 这样一来 , 在循序渐进 中将可能培养出学 生的 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 , 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 , 质 疑能力来 。 梳理现阶段的教 学文献可 以发现 , 针对 这个物体将以这个 速度匀速地直线滑行。在这节课 本 文 主题 的讨 论 鲜 有 发 生 。 因此 , 本 文 的讨 论也 处 于 中通 过 对 上 述 知识 的 回顾 , 然后 提 出 : 为什 么在 现 实 探 究 阶段 。 的生活 中, 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个提问就引起 了 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认 识 学 生 们 的思 考 与 好 奇 。紧 接着 引 导 学 生 给 出答 为 了不 偏 离 主题 ,首 先 需 要 对 学 生 的 质 疑 能力 案——摩擦力的存 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 知识 进 行认识 。具体而言 , 可以从 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 点推论 出来了 , 但是还不完善。 ( 一) 质 疑 能 力 的 外在 表 现 方 面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中 , 有学生 提出问题 : 为什 上文已经指 出了质疑行为应具有合理性 ,而不 么有些物体在摩擦 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 ,而有些 是无理取闹。 这就意味着 , 在 质 疑 能 力 的 表 现 方 面 应 物体 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 了呢?这样一 就引起 了学生 的好奇与思考 , 此时 围绕着这一问 突出学生物 理知识 的逻辑连贯性 ,以及对特定 物理 来 , 最后得出摩擦力分类 的知识点 。 计 算方 法的多元理解性 。 这样一来 , 才能使质疑能力 题进行 自学和商讨 , 通过上述讲授过程 ,便 能通过对学生物理问题 的培养界定 在课 堂教学 目标之 内。 ( 二1 质 疑 能 力 的 内在 构造 方 面 探究意识 的引致 , 实现对他们质疑能力的培养 , 也完 中 国学生在物理学 习中仍然习惯于 “ 听讲 ” , 或 成了对他们学 习主体性的培养 。 可见 , 学生质疑能力 者说 习惯 于无条件接受课本 和教师所传递 的信息 。 与 自学 能 力 是 共 生 关 系 ,在 探 究 能 力 — — 自学 能 可 见 ,在 学 生 的 意识 层 面 缺 少 质 疑 能 力 形 成 的 内 在 力— — 质 疑 能 力 的 内在 逻辑 下 ,应 为 初 中物 理 教 师 构造。因此 , 这就需要通过鼓励 、 启发等方式来消除 教学模式 的创新提供启发。 四、 小 结 学 生 内心 的 胆怯 , 并 引 发 他 们 的 发 散思 维 活 动 。 二 认 识 基础 上 的培 养 模 式 构 建 本文认为 , 在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认 识 基础 上 , 应 在 以上认识基础 上 ,学生质疑能力 的培养模式 围绕 着 课 堂氛 围 的构 建 、 教学模式的构建 , 以及 教 学 可 从 以下 三 个 方 面进 行 构 建 : 管理的构建下功夫 。 具体而言 , 形成课 堂知识与生活 ( 一) 课 堂氛 围的 构 建 体验相结合 的互动式教学 ;在新 章节 的习题课 中着 为 了消除学生在 物理学 习中的紧张情绪 ,教师 重进 行 探 究 式 教 学 ; 在教 学 管 理 中教 师 针 对 “ 无 谓 的 首 先 需 要 在 课 堂 氛 围 的 营造 上 下 功 夫 。引 入 赏 识 教 质 疑 ” 应 巧 妙 地 给予 否定 。 参考文献 : 育 的观点 , 抛开初 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递 、 习题练习的套路 ,改为课 堂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1 . 张 晓芳. 中学物理教学 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创 的互动式教学。 这样一来 , 就能让每个学生在生活经 新 . 才智 , 2 0 1 0 ( 1 2 ) . 3 . 胡 红 兵 问 题 教 学 在 初 中物 理教 学 中 的应 用 浅 验 的支撑下 , 参 与到物理课堂 的学习之中来 。 ( 二) 教 学模 式的 构 建 析 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 于问题导 向,并在教师与 ( 作者单位 : 江 苏省 邳 州市 宿 羊 山初 级 中 学)

从新课标再谈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黄绪学

从新课标再谈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黄绪学

从新课标再谈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黄绪学发布时间:2023-05-16T07:10:19.8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黄绪学[导读] 2022版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对照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新要求,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和丰富提问形式两大方面,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敢于从实验中“质疑”、善于从古代发明和现代科技中“引疑”、易于从生活现象中“生疑”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策略。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中学摘要:2022版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对照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新要求,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和丰富提问形式两大方面,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敢于从实验中“质疑”、善于从古代发明和现代科技中“引疑”、易于从生活现象中“生疑”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提出问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022版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课标中提到“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

相比2011版课标的注重“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能够“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见,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国家和社会应对今后科技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结合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新要求,笔者想从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学内容、提问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培养策略,供同仁们参考:一、学生学习物理初始“提出问题”情况调查及分析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就要及时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行为状态,灵活机智地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探索,是顺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质疑能力一、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培养质疑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尤其是适合适度、适当的问题情景,培养质疑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唤起兴趣与动机的重要积极因素,课堂上,教师应不适时机地利用现实中的问题,吊起学生探求知识的“胃口”,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以强化。

学习是由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最可靠、最持久的内驱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持久动力的基础之一。

因此,激发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培养,要融为一体。

激发兴趣,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要因人、因事而宜,也就是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的变化,力求与教学内容相协调。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是激起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内部动力的形成,毕竟“需要产生动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实现的,现代社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实现意义的过程,是建构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不是把知识从课本或其它知识载体中机械复制到记忆中的,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下而实现的,所以说,创设优良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交流,是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并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过程。

“问题”、“悬念”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情景创设也要讲究创新,让学生每天都感到不一样,每天都新鲜,这样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强化动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物理教学实验质疑中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事实依据,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分析、总结,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作用。

因此,重视实验教学,对物理教学而言,意义非凡。

教科书上的实验是经过论证和教学实践检验的,无疑是最佳的方案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改革实验设计,使之更具探索性、易操作性。

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教学中,学生也许记住了概念的定义,但并没有理解,若理解不准确,在解决问题上不能运用自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是对感性
知识的简单升华。

对于学生已有的正确的,与科学结论相一致的经验与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有些已知的经验与知识是错误的,这对知识的理解起反作用,因此,学生旧有的错误经验与知识要进行校正,用正确的进行替换,同时,要认识到,让学生自己或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对旧有的错误知识、经验的批判与替换,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进步,一种飞跃。

因此,替换旧有的错误知识,还要遵循循循善诱,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留下空白,也说是给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实践者,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非一定要老师的帮助引导,许多内容学生只要借助于其它资料或通过交流讨论,是可完成学习的。

因而留下知识空白,非但不会形成知识链的断裂,反而会使知识链更长、更坚固。

数字化实验将实验数据数字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

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数字化的传感器代替了部分测量仪表,但引入传感器之后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并不排斥和淘汰传统实验,而是对传统实验进行现代化的改进和补充。

实验数据依然来自传统的实验装置,磁铁、螺线管、轨道小车、电源、导线等“实验数据源”没有变化,自感现象演示仪、自由落体演示仪等实验装置也都继续发挥着作用,只是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手段借助数字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观。

物理实验是从生活中来的,从生活中抽象出模型,得出规律进而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传统物理实验中的很多生活中的实验都能体现这样的特点,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有熟悉感,更能从中找到
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质疑探究精神。

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

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满足了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多种需要,不仅从手段上,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了深层次变革。

把现代初中物理教育思想、传统初中物理教学的丰富经验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完美
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质疑心理入手,必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强化质疑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工作。

把物理教学与数字化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极大功效,使新媒体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中,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中的有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