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应掌握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2.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分数的约分和化简。
3.掌握分数的约分和化简的方法和步骤。
4.通过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分数的约分和化简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对于不同分数的约分和化简方法的区别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一节:分数的概念1.授课教师简单地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子”和“分母”。
2.分享一些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分数的约分1.通过类比加深学生对分数约分的认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关练习,进一步了解分数的约分方法。
第三节:分数的化简1.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化简概念。
2.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关练习,加深对分数化简的认识。
第四节:练习与巩固1.给学生几道例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其计算。
2.安排近似的模拟题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约分和化简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设计•上课前,教师准备好教案,做好主题板书。
•上课时,教师先介绍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加深对“分子”和“分母”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分数的约分和化简方法。
•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分数的约分和化简方法的步骤。
•教师设置练习和模拟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
2.定期组织测试来检测学生对于分数约分和化简掌握情况。
3.对于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六、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加深入。
但是,在课堂上,有几个学生仍然对分数约分运算存在困难。
下次我会更加深入地讲解,提供更多的方法帮助他们,让他们对约分化简更加掌握和熟练。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微调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是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方程、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特别是解多元一次方程和含有分数的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等式的性质,尝试解简单的方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方程、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程、等式的概念及其关系;2.等式的性质;3.解方程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与应用1. 数的认识与数的读法- 了解整数的概念,正数、负数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掌握数码读法和数词读法,能熟练读写整数、小数和分数- 熟悉百、十、个位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能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能够在数线上表示数的位置2. 数中的奇偶性-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 数的性质- 了解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能够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理解数的分数形式和小数形式的相互转化- 能够对数进行估算和近似4. 数的应用- 能将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身高、体重等的测量二、小数1. 小数的定义与认识- 理解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的意义- 会读写小数,熟悉小数点的位置和使用方法2. 小数的比较与排序-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够将一组小数按大小排序3. 小数的加减运算-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4. 小数的乘除运算- 理解小数的乘法运算- 熟悉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 了解小数的除法运算,能够进行小数的除法运算5. 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掌握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能够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6.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解答- 能够运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分数1. 分数的认识- 理解分数的含义,了解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能够将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图形的部分与整体用分数表示2.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 掌握分数的简化和扩展方法- 能够将一个分数化为最简形式,或将最简分数扩展为相等的分数3.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够将一组分数按大小排序4.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5.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理解分数的乘法运算- 熟悉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则- 了解分数的除法运算,能够进行分数的除法运算6. 学会使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解答-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整数1. 整数的认识与应用-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意义- 能够在数线上表示整数的位置- 掌握整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 整数间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掌握运算法则-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正数相加、负数相加、正数相减、负数相减等情况3.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包括正数相乘、负数相乘、正数相除、负数相除等情况4. 整数的应用- 能够将整数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五、图形的认识与应用1. 图形与常见物体形状的关系- 理解图形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图形名称画出相应形状2. 直角、直线- 了解直角和直线的概念,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具有直角的图形- 能够根据给定直线段的长度判断两点间是否垂直或平行3. 角的认识与度量- 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命名和记号方法- 能够判断角的大小,如锐角、直角、钝角4. 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画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5. 四边形- 了解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四边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画出特殊的四边形,如矩形、正方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等6. 园的认识与运用- 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和命名方法- 能够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7. 体的认识与应用- 了解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掌握这些几何体的性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念总结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
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_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2017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一、知识点梳理(一)方程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的意义:像x +50=150、2x =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它们之间可以用右图表示:4.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等式。
(2)必须含有未知数。
(二)解方程5.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即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8.解方程的常用方法:(1)等式的性质 (2)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3)移项9.方程的检验: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10.一般步骤:(1)审: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
(一般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 ,如果未知数有几个,可以设其中一个,然后根据关系表示其他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某个量为x ,再通过这个量去求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所设的未知数和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回答题目所问,写出答句。
11.注意点:(1)找到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
(2)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一般不把未知数x 单独放在一边。
(3)设未知数x 时要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求出的x 的值不带单位名称。
等式 方程(四)其他相关知识点12.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3个连续自然数(或连续奇数、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三单元概念汇总
一、范围本单元所讨论的数的范围:正整数或非零自然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0,整数和小数、分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自然数整数0有理数负整数分数/小数(互相转化)二、因数和倍数1)写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用除法从1开始除,两边往中间一对一对地写。
如40的因数有:1、2、4、5、8、10、20、40。
2)写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用乘法从1开始从小到大乘。
如50的倍数有:50、100、150、200、250……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它本身既是最大因数又是最小倍数,没有最大倍数。
4)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一定是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因数一定是这个数的因数。
如50的倍数一定是25的倍数,12的因数一定是36的因数。
5)一个数的因数的倍数不一定是这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因数不一定是这个数的因数。
如25的倍数不一定是50的倍数,36的因数不一定是12的因数。
三、2、5、3的倍数特征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因为除了个位以外其他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本身就是2的倍数,所以判断时排除。
结论: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因为除了个位以外其他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本身就是5的倍数,所以判断时排除。
结论: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因为除了个位以外其他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本身不是3的倍数,但可以把计数单位排除掉3的倍数部分到只剩一,如十可以排除9到只剩1,百可以排除99到只剩1,千可以排除999到只剩1,万可以排除9999到只剩1,以此类推。
所以判断时把各个计数单位全部转化成一,又因为转化后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一,计数单位相同,所以把这些数全部相加得到一个数,如果这个数是3的倍数,那么原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
结论: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本身就是3的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计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等式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
2.知识讲解:讲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方程案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方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关键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概念部分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解方程(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④、检验、答。
二、例题分析部分1、方程与等式下列式子:8+3=11;x-5=5;7x+8;…6x>9;a+6=17;14+5<24;4x=26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等式的有:8+3=11;x-5=5;a+6=17;4x=26方程的有:x-5=5;a+6=17;4x=26注意:集合图表示包含关系,因而x-5=5;a+6=17; 4x=26 只能填入内圈方程处。
2、解方程 方法: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求解,当未知数是减数或除数时有时也可利用加、减、乘、除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
(熟练了左边可以简写即变成了移项变号)40.8+x=57.3 2x-0.82﹦8.2 2x +0.4x=488x-0.8×9﹦26.4 13-0.5x ﹦7 20÷χ= 8解方程注意:①写解、②等于号对齐、③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3、列方程解应用题(1)几倍多(少) 几的问题例题: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多少?解:设食堂运来面粉x 千克 面粉重量的3倍-30=大米的重量3x-30=150解:40.8+X-40.8=57.3-40.8 X=16.5利用了等式性质1进行解题解:2x-0.82+0.82=8.2+0.82 2X=9.02 2x ÷2=9.02÷2X=4.51两步计算的方程先利用了等式性质1再利用等式性质2 进行求解解: 2.4x=48 2.4X ÷2.4=48÷2.4 X=20含有相同未知数的方程先合并化简再利用了等式性质2进行求解解:8x-7.2=26.2 8X-7.2+7.2=26.4+7.2 8x=33.4 8X ÷8=33.6÷8x=4.2 三步计算的方程先计算然后分别利用等式性质1和等式性质2 求解解: 13-0.5x+0.5x=7+0.5x 0.5x=17-7 0.5x=10 X=20当x 在减号后可利用等式性质1也可利用减数=被减数-差直接得出0.5x=17-7解: 20÷χ×χ=8×χ20=8χX=2.5当x 在除号后可利用等式性质2也可利用除数=被除数÷商直接得出8x=203x-30=1503x=180 X=60面粉重量的3倍-大米的重量=303x-150=303x=180 X=60答: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①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 60-4X=20, 解4X=60-20 4X=40 X=10检验: 把X =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7、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 、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 、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 、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 表示,D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 、解方程,F 、检验,G 、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以便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是一本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分为七个单元,包括分数和小数、计算器的使用、各种图形的认识、几何变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内容。
第一单元:分数和小数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和小数两个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并学会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同时,通过计算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二单元:计算器的使用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器的使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各个按钮的含义,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
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第三单元:各种图形的认识本单元主要介绍各种图形的认识。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同时掌握这些图形的基本属性,如直线、角度、对称等。
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和几何思维的能力。
第四单元:几何变换本单元主要介绍几何变换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四种几何变换的含义,掌握这些变换的基本性质和方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几何变换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本单元主要介绍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面积和周长的含义,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面积和周长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时间的计算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的计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含义,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时间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单元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数据的含义和分类,掌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整理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与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3.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立体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4. 量的计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5. 统计与概率:统计图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探究发现:通过实际操作、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安排1. 数的认识:安排2课时,巩固万以内数、千以内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安排4课时,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安排2课时,巩固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及计算。
4. 量的计量:安排2课时,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5. 统计与概率:安排2课时,巩固统计图的认识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概率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1. 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简易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数的认识
1.自然数:
2.整数:
3.分数:
4.小数:
5.数的大小比较:
6.数轴:
二、乘法运算
1.乘法的概念:
2.乘法的性质:
3.乘法的运算法则:
4.乘法的应用:
三、除法运算
1.除法的概念:
2.除法的性质:
3.除法的运算法则:
4.除法的应用:
四、小数计算
1.小数的加减法:
2.小数的乘法:
3.小数的除法:
4.小数的应用:
五、整数计算
1.整数的加减法:
2.整数的乘法:
3.整数的除法:
4.整数的应用:
六、分数计算
1.分数的加减法:
2.分数的乘法:
3.分数的除法:
4.分数的应用:
七、平方数与平方根
1.平方数的性质:
2.平方根的概念:
3.平方数的运算:
4.平方根的运算:
八、长方体
1.长方体的结构特点:
2.长方体的面积计算: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九、图形的认识
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3.图形的属性:
十、图形的分类
1.三角形:
2.四边形:
3.多边形:
4.圆:
十一、图形的计算
1.图形的周长计算:
2.图形的面积计算:
十二、时间和日期
1.时钟:
2.日期:
3.时间的计算:
以上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资料,希望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3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体规划一、教学目标通过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数加减及应用;2.学会测量长度、质量、容积的方法;3.掌握连分数和商数;4.学会应用图形进行空间计算;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数加减2、测量长度、质量、容积3、连分数和商数4、应用图形进行空间计算三、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减的应用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连分数和商数的掌握4、图形运用的空间思维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探究式学习法;3、问题解决方法;4、互动式学习。
五、教材配套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小数加减的特殊性质第二课时:小数加减的规则第三课时: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第四课时:小数乘除的特殊性质第五课时:小数乘除的规则第六课时:小数乘除的混合运算第七课时:怎样测量长度第八课时:描绘实际长度第九课时:怎样测量质量第十课时:常用体积单位第十一课时:连分数第十二课时:连分数的应用第十三课时:商数和带余数第十四课时:应用图形进行空间计算七、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作业评定3、大测验4、考试。
八、教学反思本教学计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都较为灵活,注重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反馈,及时纠错,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评估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评估和综合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反馈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第 2 单元 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复式折线 统计图
考点解析 1。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是既可以反映 出数量的多少,又 能清晰地反映出数 量的增减变化情 况。 2。绘制折线统计 图的方法:(1)用 纵轴表示一种量, 横轴表示另一种 量;(2)根据数据 的大小确定单位长 度表示的数量; (3)根据所给数 据描点;(4)用线 段顺次连接各点, 在各点旁边注明数 据。 3.折线统计图的应 用:可以根据折线 统计图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进行 简单的预测。 1。复式折线统计 图:在一个统计图 中,用两组不同的 折线表示两组不同 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复式折线统 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能表示 出两组数据数量的 多少,还能表示出 两组数据数量的增 减变化情况,便于 对两组数据进行比 较。 3。复式折线统计
树的几分之几?
4
3
【解答】 40÷30=3 30÷40=4
一个数 另一个数
4
3
答:梨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杏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
1.真分数:分子比分 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 数.真分数都小于 1。 2.假分数:分子大于或 等于分母的分数叫作 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
判断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
数?
3 7 8 2 1 8 11
典型例题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情况统计如下 表所示。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人数/亿人 5.5 4.8 8.2 10.5 12。4 (1)根据上表制作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的旅游人数最多?哪一年的最少? (3)哪两个年份间增长的幅度最大? (4)该地区旅游人数总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解答】 (1)如图所示。 2014 年~2018 年某地区旅游人数统计图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能够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3.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系。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带分数的概念和转化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手把手指导法3.组内合作学习法4.大黑板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入知识点,比如:•你们学过各种分数,比如普通分数、带分数等,你们知道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吗?•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半斤、一斤半、两斤一两等称呼,你们觉得这些称呼和分数有关系吗?2.导入新课程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探究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来探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和区别。
2.带领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方式,根据已知条件,并利用实际例子进行转化阐述讲解,掌握带分数的转化方法。
3. 巩固练习1.对比讲解学生常犯的错误,对于不理解的同学进行逐一解释。
2.学生们分别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以检验理解程度。
4. 总结提高1.邀请几名同学上台讲解讲解自己的理解和转化方法。
2.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鼓励同学提出问题,解答同学疑惑,遗留问题提醒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
六、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带分数的转化方法并学会了解决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课堂中,重点突出练习和疑惑的解答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在贯彻上课教材的同时,配合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掌握并应用)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用符号( ,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 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 (6,8)=2, 24 是 2 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 和 5, [15,5]=15, (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 (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 (5, 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 (9,8) =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 数 1) ,比如 4 和 9、4 和 15、10 和 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 短除法。 (详见课本 31 页内容)
3
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1 = 0.5 2 4 =0.8 5 1 = 0.25 4 1 =0.125 8 3 =0.75 4 3 =0.375 8 1 =0.2 5 5 =0.625 8 1 =0.05 20 2 =0.4 5 7 =0.875 8 1 =0.04 25 3 =0.6 5 1 =0.1 10 1 =0.02 50 1 =0.0625 16 1 =0.01 100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 后再比较。 (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并应用)
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 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球的反弹实验(了解)
4
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 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
统计(会看统计图并应用)
五年级下册应掌握的概念
第一单元 方程(掌握并应用)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 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 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 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 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 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 X 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 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1 1 1 1 1 1 1 = (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分子是 1) - = = n n 1 n(n 1) 2(分母相差 2,分子是 2) - = = n n 2 n ( n 2) 3 5 3 5 15
密铺(了解)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 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 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 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 0 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3 5 1 4 16、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 只有 一个。 7 7 7 7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掌握并应用)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 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 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 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例:
3 =0.1875 16
5 =0.3125 16
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第五单元 找规律(会灵活应用)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双向平移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 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 ,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 (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 数; (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但中间的数在边上; (3) 出现有空白方格。 )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掌握并应用)
2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 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 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 2 3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7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还表 7 3 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吨表示把 1 吨平均分成 7 份,表示这样的 7 3 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1 4 4、4 米的 和 1 米的 同样长。 5 5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 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3 4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4 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 a 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 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 a÷b= (b≠0) 除数 b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 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 4 3 1 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 就可以看作是 (就是 1)和 合成的数,写 3 3 3 作 1 1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 1。 3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掌握并应用)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 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 1 个数表示第几列(x) ,第 2 个数表示第几行(y) ,写数对时,是先 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 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 , “经度”和“纬度”都用度(°) 、 分(′) 、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 (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 , 列 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 ,列 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 (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 , 行 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 ,列 3-2=1。
数字与信息(了解)
1、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 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2、身份证编码规则:1-6 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 1、2 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 3、4 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 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 位为您的 出生日期,其中 7-10 位为出生年份(4 位),11-12 位为出生月份,13-14 位为出生 日期,15-17 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 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 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 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 0 至 10,当值等于 10 时,用罗马数字符χ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