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同“鳏”,老而无妻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贤:
能:
2.讲信修睦
信:
修: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亲:
4.不独子其子
子:
子: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不独子其子
贤: 品德高尚的人 能: 才干出众的人 信: 诚信 修: 培养 亲: 动词,以……为亲 亲: 名词,指父母 子: 动词,以……为子 子: 名词,指子女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同“举”,推举
知识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作品拓展】 本文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原文呈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8.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 闭: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2011·广东湛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二、(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
……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所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你的)号令。”于是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百姓 的
从民 欲也。袒 右,称大 楚 愿望。露出右臂 (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
。
第9篇
陈涉世家
Hale Waihona Puke 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 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用两尉的头作祭品。陈胜
第9篇
陈涉世家
【全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 、经过和浩大声势,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表现了 陈胜在反对秦王朝暴政的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他洞察时局的 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第9篇
陈涉世家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 3.卜者知其指意 4.固以怪之矣 5.身被坚执锐
(守丞)不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于是进城 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 化的乡官、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掌管教化的乡官、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都说: “将军您自己穿着铠甲,拿着武器,讨伐不义的暴 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应当称王。”陈 涉于是自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 各郡县中苦于秦朝官吏(统治)的百姓,都惩处当 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 ,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使
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 (将尉)责辱他,来激怒那些戍卒。将尉果然
,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 用鞭打吴广。将尉剑拔出鞘,吴广跳起来,夺
之,并杀 两 尉。召令 徒属 过剑杀了将尉。陈胜助他,一齐杀了两个将尉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 委: 家君: 引: 顾: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重点实词
5.相委而去
6.君与家君期日中 7.下车引之 8.元方入门不顾
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 舍弃 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引: 拉,牵拉 顾: 回头看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虚词释义】
1.去后乃至 乃: 2.下车引之 之: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虚词释义】
1.去后乃至 2.下车引之
乃: 副词,表示两事顺承,才 之: 第三人称代词,指元方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全文主旨】
本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明理、落落大 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源记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
第29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实词释义】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 同“否”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尊君在不
期: 日中: 舍: 去: 尊君: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尊君在不
期: 约定 日中: 正午时分 舍: 舍弃 去: 离开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重点实词
5.相委而去
知识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作品拓展】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
第29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原文呈现】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C项有误,“孤”是孤儿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晓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乙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故选:D。
(4)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重点词:寓,寄居;日,每天;再,两;食,饭。句意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句中重点词:以,来;止,停止。句意为: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富贵不能淫》专练
《富贵不能淫》一、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_ (2)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加粗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2)与民由之(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4)人恒过(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醉翁亭记》专练
《醉翁亭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 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4)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其中因汴之余浸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取山之怪石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D.以为陂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4.概括说明【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真题演练1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听听说说)之笑曰: “尔辈( 你们这些人)不能究( 研究、探求 )物 理(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规规律律)。是( 这)非木杮,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 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 埋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罢罢了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 颠倒,错乱)乎?”众服 为确论( 正确的言论)。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 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 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4)(缺主语“它”)可远(形容词作状语)观而不可 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5)水陆草木之花,可(古今异义)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2.重点句子翻译题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僧人)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能 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 你你们们这这些些人人不不能能探探求求事事物物的的道道理理。。这这不不是是木木片, 怎片么,能怎被么大能水被带大走水呢带?走呢?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作者开篇“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 观点,已把凡事不图形式而一定要探求实质的思 想融人进去;而 后自然引出“陋室”,突出 “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 述和对“陋室不陋”的分析证明,表达了作者安 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中考模拟演练
Work seriously
3.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 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 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 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材:
5.执策而临之
执:
临: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执策而临之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或: 有时 等: 相等 材: 才能、才干 执: 持,握 临: 面对
第27篇
马说
【虚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
虽:
2.马之千里者
一、一词多义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2.才美不外见
见: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才美不外见
祗: 同“衹(只)”,只、仅 见: 同“现”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3)且讨蝗纵不能尽
第27篇
马说
(4)且杀虫多 (5)谷且尽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又”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第27篇
马说
【句子翻译】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伏尸: 横尸在地
布衣: 平民 徒: 裸露 跣: 赤脚 抢: 碰,撞 庸夫: 平庸无能的人 士: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发: 发作 休: 吉祥 祲: 不祥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16.若士必怒
17.天下缟素 18.挺剑而起 19.秦王色挠 20.长跪而谢之 21.寡人谕矣 22.徒以有先生也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9.伏尸百万 10.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1.亦免冠徒跣
12.以头抢地尔 1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4.怀怒未发 15.休祲降于天
伏尸:
布衣: 徒: 跣: 抢: 庸夫: 士: 发: 休: 祲: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9.伏尸百万 10.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1.亦免冠徒跣
12.以头抢地尔 1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文
特殊用法 判断句:……者,……也。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译文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Fra bibliotek有才能的人。特殊用法 判断句:……者,……也。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必:
缟素: 挺: 色挠: 谢: 谕: 徒: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16.若士必怒
17.天下缟素 18.挺剑而起 19.秦王色挠 20.长跪而谢之 21.寡人谕矣 22.徒以有先生也
必: 一定
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挺: 拔 色挠: 面露胆怯之色 谢: 道歉 谕: 明白,懂得 徒: 只,仅仅
第5篇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3)俶尔远逝()(4)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溪流一潭上感受一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四、答案:1.(1)大约(2)静止不动的样子(3)忽然(4)凄清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3.D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重点字词:澈,穿透;影,影子。
(2)重点字词:势,形状;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这里是活用,名词作状语);差互,交错不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有误,“斗折蛇行”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河中石兽》专练
《河中石兽》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见课文《河中石兽》【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2)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_________(3)但微颔之颔:__________(4)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5)但手熟尔但: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之口告诉人们__________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子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中考必考文言文二十篇全包括+文言文易考字+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论语》十二章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张潮编选)》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醉翁亭记》有删改)1.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表涕零C.太守归.而宾客从男有分,女有归.D.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
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
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
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
④罅(xià):缝隙。
⑤颠:上方。
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3)心始异之(4)环而卫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2分)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①阙:通“缺”,缺口,空隙②襄:漫上③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④环:环绕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3.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杓: 同“勺”
善: 擅长 自矜: 自夸 圃: 园子 释: 放下
第36篇 卖油翁
5.睨之久而不去
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7.但微颔之 8.但手熟尔 9.康肃忿然曰 10.尔安敢轻吾射 11.以我酌油知之 12.以钱覆其口 13.徐以杓酌油沥之 14.康肃笑而遣之
睨:
矢: 颔: 熟: 忿然: 轻: 酌: 覆: 徐: 遣:
第36篇 卖油翁
【虚词释义】 1.公亦以此自矜 以: 2.尔安敢轻吾射 安: 3.以我酌油知之 以: 4.而钱不湿 而: 5.康肃笑而遣之 而:
第36篇 卖油翁
【虚词释义】
1.公亦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3.以我酌油知之 4.而钱不湿 而: 5.康肃笑而遣之
以: 介词,因为 安: 怎么 以: 介词,凭、靠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而: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第36篇 卖油翁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二、重点实词 1.陈康肃公善射 2.公亦以此自矜 3.尝射圃: 释:
第36篇 卖油翁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但手熟尔 2.徐以杓酌油沥之 二、重点实词 1.陈康肃公善射 2.公亦以此自矜 3.尝射于家圃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第36篇 卖油翁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陈尧咨射箭与卖油翁沥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
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
第36篇 卖油翁
5.睨之久而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14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每有会.意 (2)性嗜.酒(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二、 (11绍兴) (13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答:三、(11台州)(13分)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固不可彻.()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⑶何苦.而不平()⑷河曲智叟亡.以应()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甚矣,汝之不惠!11.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四、(11湖州) (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不足.为外人道也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2分)五、(11北京)(共8分)《鱼我所欲也》节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①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呼尔而与之翻译:1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六、(11重庆)(15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忌不自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①朝.服衣冠②有时朝.发白帝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2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4分)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
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2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答:七、(11安徽)(15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5)执.策而临之执2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5.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26.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八、(11宿迁)(14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2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D.射者中.,弈者胜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分)(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3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