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 正负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 正负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2课时正负数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教授正负数的相关知识。

2.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是正负数的四则运算,需要耐心讲解,举例说明。

3. 教材知识点分析本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正负数的分类•正负数的加法运算•正负数的减法运算•正负数的乘法运算•正负数的除法运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正负数的分类。

2)掌握正负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加减法。

3)掌握正负数的应用,例如表示温度变化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课件展示和实际操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情感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三、教学方法1. 提问法采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件展示法通过PPT等课件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和规律,直观的呈现出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际操作法通过小组活动或者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温度计,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和这个温度计有很大关系,请同学们注意听讲。

”2. 概念讲解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温度计,并让同学们说出温度计上的两个数字,一个是正数表示温度高;一个是负数表示温度低,从而引出正负数概念。

然后老师使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正负数的分类,让同学们对正负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加减法运算讲解针对加减法运算,老师可以使用课件展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加减法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7-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boys,” says Mrs. Hill. “Everything is cheap there.”
( B )16. A. gets
B. get
C. to get
( A )17. A. don't B. aren't C. isn't
( B )18. A. mine
B. my
C. me
“We know,” say the boys, “____19____ we go
课堂小测 一、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ow much ___is_____ (be) this sweater? 2. My mother's hat is nine _d_o_l_l_a_rs__ (dollar). 3. Do you like these yellow __s_k_i_rt_s__ (skirt)? 4. Her shirt __l_o_o_k_s__ (look) very nice. 5. Look! My __s_h_o_e_s__ (shoe) are under my bed.
基数词的用法
表示数量多少的数词叫作基数词,如one, two, three等。
1. 基数词的拼写
1~9的基数词 11~19的基数词
one
eleven
two
twelve
three
thirteen
整十的基数词 ten
twenty thirty
两位数的基数词 twenty-one twenty-two thirty-three
( A )12. A. Why
B. How
C. When
( A )13. A. are
B. am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分苹果》说课课件(共29张PPT)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分苹果》说课课件(共29张PPT)

4、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重 点强调:都是12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进一步体会把 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 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三)、趣味练习 拓展运用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易后难设计了三关。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教师可提示学生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来完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 2、第二关 引导学生去圈一圈或动手摆一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说一说。 3、第三关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解决完一到小题后,可让学生在同学间交流,最后请不同 情况的学生到讲台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是( )个分一份,看能分成几份。
4.把6个○分一分。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每份分3个,分成了( )份。
○○ ○○ ○○
○○○ ○○○
5.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求(
);或是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
分法都是平均分。
6.对于同一堆物体,两种平均分的物体总数不变,分完后每份分得的(
成的( )也相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 “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 过程,认识平均分的意义
。 【能力目标】: 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基本能
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分实物的过程。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四)、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七、课堂练习
1. 一共有10个苹果,每( )个装1袋,能装( )袋。
2. 一共有( )个西红柿,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的分与合。

突破方法:情境探讨。

难点:如何由5分成4和i,想到5分成i和4。

突破方法:学生实践。

教学准备学具。

互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探究设计意图一、初步体验老师这里有3朵花,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问:你还有别的拿法吗?怎样做,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拿法?师: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好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学习分与合。

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朵.右手拿了几朵。

指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想法,并按要求操作。

让学生体验举手之间都有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4的分与合。

出示4只桃、2只盘子。

问: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问:根据你的摆法。

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L吗?问:现在,动一动你前面的圆片,你能得出4的其他分法吗?再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7L?如果让你说出4的所有分法,你会一个不漏地按顺序说吗?(2)教学5的分和合。

问:刚才我们研究了4的分与合,那么,5又可以分成什么呢?一共有几种分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找出5的所有分法?学生先自己想一想。

学生用学具操作。

请几个学生在讲台上用桃和盘子分别演示自己的摆法,并根据自己的摆法说一说。

学生活动,与同桌相互说说。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指名全班说说。

讨论:几和几合成47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

全班交流5的分与合。

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同时,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诖学生在自主得出结论的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深化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问:请仔细看看,方框里的数该填f{么呢?请你用自己的圆片摆一摆,再填一填。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填好后,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凡和几合成几。

| I l l l对数游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课时“百分数的应用(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销售折扣、考试成绩等。

2. 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学会如何将不同单位的百分数进行比较和转换,如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会比较和转换不同单位的百分数。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及如何进行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商场促销活动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商场的折扣信息,引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讲解如何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品折扣、考试成绩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百分数比较和转换不同单位的百分数,如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小数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商品折扣、考试成绩等。

2. 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件商品原价为200元,现进行8折优惠,求现价。

答案:160元。

2. 题目:将25%转换为分数和小数。

答案:25% = 1/4 = 0.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百分数的比较和转换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时间。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时间单位,学会读写时间。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准确地读写时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认识,学会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识钟面,学会读写时间。

2.难点:学生能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准确地读写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不认识时间而迟到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分、秒。

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时间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读写的练习。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读写时间。

通过竞赛,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计时器,让学生观察计时器上的时间,并学会使用计时器。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二课《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引导学生认识了长 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 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 题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红红的妈妈锈了两幅风景画,为了美观,想给它们装 上好看的花边,可是需要买多少呢?妈妈犯了难。同学们,你们能 想出办法帮助它计算一下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 师: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指出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动手摆图形,互相指出周长。 师:学生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9+6+9+6=30(厘米) 生:9+9+6+6=30(厘米) 生:9×2=18(厘米)6×2=12(厘米)18+12=30(厘米) 生:9+6=15(厘米)15×2=30(厘米) 生:(9+6)×2=15×2=30(厘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九、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从长 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 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 、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 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 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 合作意识。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二课时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二课时

2.实验原理 (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遗传病的
发病情况。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3.设计调查流程图
4.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调查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项目
调查对象 注意事项
结果计算及
内容
遗传病 发病率
疾病
的疾病
的同一种病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病因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 从共同祖先继承相同
类疾病,为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遗传病
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类疾 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病,为非遗传病 为非遗传病
联系 先天性疾病、后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不 一定是遗传病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C.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 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发病率较高,则 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思路剖析】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应选择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为保证足够大的群体,应分组调查后 再汇总,使数据更准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群体 中随机抽样调查;男女患病比例相近,可能与性别无 关,发病率较高则很可能是显性。 【答案】A
及范围
广大人群 考虑年龄、 随机抽样 性别等因素,
分析
患病人数占所 调查的总人数
群体足够大
遗Hale Waihona Puke 方式的百分比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 分析基因的显 病情况 隐性及所在的 染色体类型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7Whoseisthis_第二课时湘少版(三起)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7Whoseisthis_第二课时湘少版(三起)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Unit 7 Whose is this? 第二课时湘少版(三起)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湘少版(三起)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Whose is this?”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单词和句型,深入学习新句型“Whose is this/that? It's 's ”,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句型“Whose is this/that? It's 's ”。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正确区分和使用“this”和“that”。

2. 正确构造“Whose is this/that? It's 's ”句型。

3. 在实际对话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教学视频。

2. 图片卡片:包含本单元所学物品的图片。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的各种物品模型。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与本单元相关的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旧知:快速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单词和简单句型。

3. 呈现新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新句型“Whose is this/that? It's 's ”。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练习新句型,教师巡回指导。

5.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运用所学句型。

板书设计1. 核心句型:突出显示“Whose is this/that? It's 's ”。

2. 关键词汇:列出本单元的重要单词和短语。

3. 示例对话:展示一个使用新句型的对话示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时(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时(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及其来源,并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2. 声音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3.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及其来源。

2. 难点: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声音,探讨这些声音的来源。

4. 实验探索: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6. 总结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声音2. 关键词:声音、来源、描述、观察、实验3. 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自然声音。

2. 观察任务: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观察自然声音,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及其来源。

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

2.能够通过观察时钟读出时间,并能简单地判断时间的长短。

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本。

2.教具:钟表、练习册、学生课桌上的小钟表。

3.学生:学生课前准备整洁,能够认真听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用钟表指定不同的时间,请学生说出这个时间是几时几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主题。

2. 学习
•指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时针和分针的指示。

•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

3. 实践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时间的练习,让他们互相监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4. 拓展
•提出一些时间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提高学生对时间认识的深度。

四、教学总结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和引导,成功认识了时和分的概念,通过实践练习提高了自己对时间的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时间概念,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五、课后作业
1.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时间的练习题。

这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课周长的认识(教案)

第二课周长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周长的认识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重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一圈还可以说是一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

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通过课件演示小蚂蚁在树叶边缘做运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1、1、认识周长。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刚才我们找到了树叶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你能画出下面物体或图形的周长吗4、课件演示:通过画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感受周长的内涵。

填一填:5、6、(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7、(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

8、(钟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钟面)的(周长)。

9、2.做一做。

10、(1)圈出下面图形的周长,不能圈出周长的打上“×”。

11、12、(2)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判断,并画出封闭图形的周长。

学生在实物上面圈出物体的周长。

学生拿出工具,讨论怎样能测量出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如果边是直的,可以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的边的长度加起来。

通过画周长,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封闭的图形,懂得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体会物体的周长。

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强调: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什么是封闭图形怎样理解一周3、小组讨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4、做一做。

人教部编版(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完美版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妙”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妙”等13个字和“美妙”等22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呢”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4.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能按照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填空,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学习把握内容要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链接”,能提取和品读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说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根据提示写几句“美妙的声音”,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第2自然段列举出风多少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第3自然段写水是通过哪些形式发出美妙的声音的?(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第4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歌手来写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的?(指名回答,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形成相关板书。

)二、通过水、动物以及阅读链接《瀑布》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3自然段。

(一)体会水发出的声音的美妙。

1.导语:同学们刚才把风吹森林时的美妙声音通过背诵表现出来了,接着,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出示任务:朗读第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水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例子,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解释其选择的理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各种统计图的例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询问学生:如果你要表示这组数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种常见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分别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它们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百分数的应用(二)》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百分数的应用(二)》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1)阅读理解:已知本来的列车速度是每时行驶( )千米,现在的速度比本来(
)了50%,问题是求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现在的速度比本来提高了50%”,就是比本来的速度增加了
50%,求现在的速度,就是求比180( )50%的数是多少,列式为(
);还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速度,然后用本来的速度加上增加的速度(180的50%)就是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我国从1997年至今。 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提速,高速列车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列车提速有关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 情境图) 生:从图中知道,本来的列车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本来的列 车提高了50%。我想知道,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1: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本来的列车快多了。 生2:我们第一要明白“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本来的列车提高了50%”这句 话的意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 计算出实际问题中“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 的数”,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 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 魅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一)》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一)》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一)》二次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绘制条形统计图(一)》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和交流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够正确地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统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和交流数据。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进行总结提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PPT、条形统计图的样例、彩笔、白纸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调查学校学生的最喜欢的季节,引出统计的需要。

然后展示一个已经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哪个季节喜欢的同学最多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的图形。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可以通过画图列举。
黄队
红队
绿队
蓝队
答:一共要比赛 6 场。
探索新知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列举时,可以 列表,也可以 画图。
可以根据问 题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 列举方法。
列举出全 部结果后, 要进行检 查。
典题精讲
1.小强、小华和小丽是好朋友。如果他们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 共要通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
一共要通( 6 )次电话,送( 12 )件礼物。
典题精讲
4.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三条路可走。某人从 甲地到丙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有6种
5.用2、3、5三个数字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用0、3、5呢? 3×2×1=6(种) 2×2×1=4(种)
典题精讲
6.数学比赛共5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王鹏参加比赛 (每题都答了),他可能得多少分?
“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两支球队之间只 进行一场比赛。
每支球队要分别与其 他3支球队赛一场。
探索新知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 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分别列举出各场比
赛,排一排。 红—黄 红—绿 黄—绿 红—蓝 黄—蓝 绿—蓝
一共有6种不同的路线。
4.小红和小力各有 、 、 三张数字卡片,每人拿出1张,一共有 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一共有9种不同的拿法。
归纳总结: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1.文字列举:列举每次比赛场次的组合。 2.画图列举:几支球队就画几个点,再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球 队之间所进行的比赛,连线有几条,就有几场比赛。

第七单元 中国现代舞 第2课时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 音乐与舞蹈

第七单元 中国现代舞 第2课时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舞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走近现代舞(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走近现代舞,理解现代舞动作所表达的含意。

2、学习现代舞、感受现代舞。

3、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现代舞创编表演。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现代舞中常用动作的含意,构建现代舞欣赏观,做到鉴赏现代舞审美能力的提高。

2、通过现代舞动作的学习,使大多数同学能连贯掌握舞蹈动作,并领悟动作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3、使学生对中国现代舞产生兴趣,愿意学习现代舞表演,展示情感个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现代舞动作所表达的含意。

设计原因:剖析现代舞动作的含意,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明了动作所表达的情绪及思想。

难点:根据所掌握的舞蹈动作,拓宽知识领域进行现代舞创编表演。

设计原因:在已掌握的舞蹈动作基础上,拓宽思维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表演创编。

如舞蹈动作和朗诵结合,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现代舞语汇的掌握,还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示范一组舞蹈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舞蹈?舞蹈表达了什么情绪?众生:失恋,很冷,无奈………(不同的回答)师:很神秘吧!你们看寥寥这么几个现代舞动作有的同学联想成这样,有的同学联想成那样,让人浮想联翩。

可见现代舞动作的含意是多么自由和广阔。

这也就是现代舞的一大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现代舞,感受现代舞舞蹈语汇的含意,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现代舞。

出示课件回顾上节课内容(现代舞的起源及风格)师:既然我们知道现代舞的起源及风格,那么让我们来欣赏一个中国现代舞作品。

看看作品里跳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绪?2、欣赏现代舞《老爸》(1)作品分析(老师口述)(2)老师就作品里的部分现代舞动作进行理解讲解。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讲解,了解部分现代舞舞蹈动作的含意,了解动作所表达的情绪及情感。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学跳现代舞,体验及感受一回现代舞。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正负数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正负数 》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 目标,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 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 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能用正负数描述 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2. 认一认,说一说。
像10,2000,204.88,…都是正数,可以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
+10,+2000,+204.88。“+”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00,-200,-486,-10,…都是( ),“-”不能(
)。像-800,-
200,0,200,800,…都是( )。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正数前面可以添上( )号,也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 面必须写( )号。读负数时,先读( ),再读( )。 4.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正 负 数》板书
“+”“-”表示意义相反的数量。 +15,+10…… 读作正15、正10…… -15,-10…… 读作负15、负1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面的“-”不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2.谈话导入。 (1)“存款5000元”和“取款5000元”都能用5000元表示吗?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

第七单元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诺曼底号” 遇难记
起因:雾海夜航 经过:海难发生 高潮:沉着指挥 结果:以身殉职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黄继光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挑山工
板块二:阅读课文,梳理内容
默读课文《挑山工》,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 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发现挑山工的路程大约比游
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我”遇到一位挑山工,速度果然不
比游人慢,交谈中受到启发。
第三部分(7自然段): “我”画了一幅画激励自己。
板块三:自主探究,寻找原因
1.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雾越来越 浓了。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 可辨。
板块三:自主探究,寻找原因
1.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 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结构梳理
第七单元 人物品质理解课 文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
A类: 1.完成《导学案》未完成的部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B类:专题节目《最美孝心少年》。 C类:选择一篇课文绘制思维导图。
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芙蓉 洛阳 玉壶 大雁 单于 砚池 乾坤 弥漫 山脉 行驶 凌晨 漆黑 侧舷 剖开 窟窿 半裸 哭泣 混乱 汹涌 吼喝 维持 秩序 酣睡 蓦地 违抗 肇祸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穿梭 凝视 践行 战役 朝鲜 屡次 枪弹 摧毁 匍匐 冰雹 晕倒 胸膛 泰山 竹杖 敞开 拘束 包蕴 和蔼 慷慨 贤惠 悲戚 启明星 机械师 阴惨惨 黑黝黝 小心翼翼 英伦海峡 隐约可辨 葬身鱼腹 惊恐万状 势不可当 不可开交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舍己救人 巍然屹立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忠于职守 惊天动地 不声不响 大吃一惊 腾云驾雾 意味深长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夜色正浓 小心翼翼 死到临头 汹涌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而至 简短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应用(1)。

节次: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应用(2)。

节次: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