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台阶》自读课
部编七下语文第11课《台阶》课文朗读+视频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二、故事背景《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
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三、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四、理解词义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恭顺的样子。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破题。
交代台阶的来历、台阶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和欢乐及家庭的贫苦。
第二部分(⑥-⑧):开端。
写父亲认为台阶低。
第三部分(9-15):发展。
写筑高台阶造新屋的艰辛准备过程。
第四部分(16-23):高潮。
写造屋及筑高台阶的过程。
第五部分(24-31):结局。
写父亲的心愿实现了,但人也老了。
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六、问题归纳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课文详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台阶》课文详解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三单元《台阶》11 台阶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写于1988年,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情况,是作者对故乡的回忆与审视。
文题“台阶”既是文章叙写的中心,又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作者围绕“台阶”立意,组织材料,简洁含蓄。
另外,“台阶”也富有象征意义。
二、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质朴的农民形象。
其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凹凼dàng:周围高中间低的水坑。
晌shǎng午:中午。
尴gān尬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zào:烦闷焦躁。
涎xián水:口水。
大庭广众: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也形容底层人民的卑微姿态。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台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了建造新屋新台阶而不辞辛劳的大半生,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忠厚善良以及为了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坚韧性格。
同时,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思考。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8段):台阶曾经给家人带来满足,但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第二部分(第9—16段):父亲为造新屋新台阶辛勤劳动,攒钱攒物。
第三部分(第17—23段):父亲造新屋新台阶时的艰辛付出。
第四部分(第24—32段):住进了新屋,有了值得自豪的高台阶,父亲却老了。
四、思考探究1.“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教学准备:1.《台阶》教学文本。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你们了解胡适吗?他是一位杰出的现代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作品中既有批判现实的力量,又有对人性的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Step 2:阅读理解教师播放短篇小说《台阶》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阅读短文。
学生跟读完短文后,教师提问学生理解短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请你们简单概括一下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Step 3:分析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并了解其作用。
“在短文中,作者使用了很多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比如对比、夸张、反问等。
请你们找出其中几个例子,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Step 4:理解隐含意义教师提问学生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在短文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和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请你们尝试分析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Step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Step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短篇小说,并分析其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短篇小说中的隐含意义,并写一篇感想。
Step 7:课堂展示下节课,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感想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批注式教学公开课——以《台阶》为例
批注阅读教学设计
——以《台阶》一文为例
授课对象:侨中七(3)(4)授课老师:郑宋珑
批注角度:如人物描写、人物形象
实操:批注《台阶》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批注页码:第()页第()段
提示:用一词/一句话概括父亲形象,并批注在能证明你观点的语句旁!
讨论借鉴小结:
三、感想式批注:个人感悟
1、两句式“台阶是父亲的()”或者“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选其一批注!
2、哪些拨动你心弦的语句,把你想说的话批注在相关语句旁。
批注页码:第()页第()段
四、质疑式批注:
批注角度:标题或字、词、句(不止一处)
注意:文中的或别人分享的好在哪?不好,则注下自己更好的表达
实操一:批注在标题旁,“台阶”好在哪?不好,你的建议改为?理由?
实操二:文中哪个字、词、句写得好?
如动词:第64页第19。
如形容词:第64页21
自己找的:批注页码:字第()页第()段,词:第()页第()段,
句:第()页第()段
他人分享字词句小结:
五、联想式批注(拓展练笔)
批注角度:揣摩人物心理,人物心里话注意:以第一人称来写(自由选择其一批注)
实操一:第63页第13段“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搞搞的台阶,那里栽着
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
此时,父亲心想:“
”实操二:第64页第20段“等水泥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黄泥踏好。
”
此刻,台阶已经砌成了,父亲心想:“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阶”、“梯”、“攀”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修辞手法:分析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
-文本解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通过“台阶”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和哲理。
-文化认知:了解台阶级数与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台阶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台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体会作者通过“台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加强文化意识,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台阶寓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综合素质,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这说明我在引导讨论时还需要更加明确主题和方向。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整体来看,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台阶》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如“阶”、“梯”、“攀”等;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了解和讨论台阶级数与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类似“台阶”的挑战的认识和思考。围绕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攀爬台阶的过程,启示人们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对本课的文化背景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台阶文化。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课件 (3)
讲授新课
(4)结尾处,写父亲“很少跨出我 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讲授新课
任凭把脊背压弯——《台阶》上的父亲
敢想敢做 坚韧不拔 吃苦耐劳 朴实厚道 和善谦卑 倔强
讲授新课
品味语言-细节描写
(1)5段:“……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 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刷。后来父亲脚终 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 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这里是对父亲洗脚动作和父亲皮肤颜色 的描写。说明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也 可以看出父亲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黄几几” 是泥土的颜色,更是父亲的肤色,看得出父 亲的朴素和敦厚。
筹( chóu )划
揩( kāi )
黏( nián ) 熬( áo )住
嘎 (
撬 ( qiào )
尴尬 ( ɡān gà )
唿( hū )嗒
过瘾( yǐn ) 门槛( kǎn )
憋( biē )住
微不足道: 微小而不值一提。
大庭广众: 很多的公开场合。
讲授新课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 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吗?
讲授新课
3.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 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认为台阶低
讲授新课
4.为什么“父亲总觉得 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 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
第12课《台阶》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小说的基本常识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 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 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 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 尬的笑。
动作描写。环境的热闹和父亲的局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阶 造好了,父亲却不习惯,这里表现了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他的形 象是千万农民形象的代表。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 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分别说说这样写 好在哪里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 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 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 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 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屋深秋时节天没亮就起床,背景的天, 灰蒙蒙的,还没亮。“浮” 在雾里“踏”黄泥,打地基, “飘”细雨,“ 挑”小水珠,“滚”满黄豆大的露珠。这几 个贴切生动的动词,把一个倍尝生活艰辛的老父亲,一个非 常要强的朴实的庄稼汉,一个有志气要自立于受人尊敬行列 的老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现父亲非常 勤劳的特点。
茬(chá) 撬(qiào ) 晌(shǎnɡ)午 头颅(lú) 凹凼(dànɡ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教法:1.读法:课前安排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作者曾经在该篇文章的创作中说到“我出身农村, 父亲当然也应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父亲可以没有任何地位, 但他有些狡黠, 能辛勤劳动, 他最为可贵的本事就是能默默地积蓄一辈子的力量来做成一两件事……”(多媒体展示)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熟悉了课文。
请说说作者的父亲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做了什么事?(明确:盖新房,造高台阶)补问:为什么作者的父亲要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去做这件事?(明确: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父亲渴望受人尊重)补充资料: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
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
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座,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A、未能读懂小说的主题
B、未能理解父亲形象
C、对小说结尾不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批注法2、启发式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读课文,通过做预习题,了解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2、教师准备:做好预习题答案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本课要求做好PPT。
六、教学过程
A、看图片,进入情景,联想父亲
B、观看、思考、朗读课后的预习提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阅读和思考,
学生进行一次批注,抓住细节。
2、第二次批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3、第三次批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组代表展示批注成果。
思考、聆听、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阅读《名师读后感》、《作家写后感》。
思考、回答、聆听
学生思考,勾起回忆,进行对比。
二、教学目标
1、深入细节,读懂人物。
2、多角度理解主题。
三、学情分析
1、预习水平分析:
课前把《台阶》自读自学纸发给学生训练,一方面,整体感知情节的问题学生回答得很好,另一方面: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是“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让父亲感到不自在呢?”“造好新屋后为什么父亲的改变如此大?”“为什么父亲花了半辈子去造台阶?”……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要素。
课例名称
《台阶》自读课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执教者
广东中山黄圃镇中学
李丽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小人物”叙事单元:
本节课所学习的《台阶》位于《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教读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整单元都是讲述小人物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人生。教材鼓励学生抓住细节,适当做批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1《台阶》课件PPT
文体知识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
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
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
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 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结构梳理
别人家:台阶高,地位高 自己家:台阶低,地位低 台阶 父亲建屋 受人尊重 渴望受到尊重 坚忍不拔 执着追求
捡砖 捡瓦 捡屋基卵石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新屋建成不自在、若有所失身体垮了
课后作业 同学们是否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什么时 候?请你们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为父母做 一件事或动手准备一份礼物? 母亲节:五月第2个星期天 父亲节:六月第3个星期天
示例:印象中的父亲,永远都是冷若冰霜的脸。临 近四月,离体育测试还有四周,可我的跑步成绩距满 分线还差很远,不免有些着急。父亲便早起陪我去晨 练。清晨的操场上似乎还残留着冬日的气息,父亲在 前面带头,我紧随其后。颇有些凛冽的风顺着衣领灌 进脖子,看看前面的父亲,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运动 衣,洁白的运动鞋宛若霜雪般在跑道上飞舞着。
第15段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描写方法? 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 侧面描写,用草鞋的数量说明父亲劳动的 艰辛,也表明建新屋不容易。 与之照应的话是:“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 编草鞋”。
造新屋的过程写得比较简略,作者这样 写有何目的呢? 题目是“台阶”,高台阶是 父亲的目标和追求,所以主体 工程可以略写,留下更多笔墨 写造台阶。
写父亲经过多年辛苦的准 备,终于开始造新屋了。 第一部分 1-9 第四部分 26-32 第二部分 10-16 第三部分 17-25
11台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下语文课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台阶》主题思想阐述
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展现了 普通农民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
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及广大劳动人 民的深切同情和崇高敬意。
揭示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 生活贫困的社会问题,引发人们
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家庭亲情、责任感等价值观引导
强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家庭、关爱家人,营造良好的家 庭氛围。
创新写作思路和个性化表达尝试
创新构思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写作思路 和创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
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个性化表达
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独 特经历,将其融入作品中,形成个 性化的表达风格。
多元文体尝试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和写 作风格,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拓展创作领域。
06
一等奖课件是该课程的精华所在,具有以 下特色和亮点
课件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拓展材料, 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课件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设计了多种课 堂活动和实践任务,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中 学习和成长。
课件设计精美,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内容丰富,涵盖了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和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 文本。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自尊心。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建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和不易,表现了父亲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这句话通过描写父亲在雾中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 了父亲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精品教案
11.《台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
这篇小说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而所有这些描写都围绕表现人物和主题。
“父亲洗脚”“父亲踩黄泥”“敲烟袋”等一系列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的辛劳,小说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细腻的文笔,常见的事物,质朴的叙述,浓浓的深情,一个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人物的刻画,深深打动了读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去体会普通父亲身上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生活,更要让学生感悟到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他们能自主挖掘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逐步提一些简单问题;极少数学生缺乏对教材最起码的分析能力。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坚持教文育人,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台阶》导学案主备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10日【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研读重点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感悟人物形象。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重点难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相关链接】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几十集电视剧,共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
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课前预习案一、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流畅。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 , )戏谑()砌()墙晌午()蹿上()瞬间()胯骨()涎水()2、根据解释写词语。
:微小得不值一提。
:好像丢到了什么东西。
形容心神不宁的神情。
:自己跟自己说话。
: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3、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台阶”记叙了父亲为修建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表达作者对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的赞美。
4、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探究:跳读——把握故事情节。
1、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为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4、新屋造好后,父亲与过去比,有哪些变化?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了整体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主人公“父亲”,体会他的感人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式阅读流程——读懂父亲
1、一次批注:一位( )的父亲?哪些细节 (字、词、句)看出来,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品 味动人的词句,然后尝试着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 2、二次批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红色笔)
3、三次批注:小组代表展示批注成果,教师点 评补充拓展。(彩色笔)
范例: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 步履维的形态。他快要死了还来给我送香油鸡蛋, 可见他的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德。
自读材料二:作者的话
助读资料二: “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 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 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 (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 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 期艰辛的劳动—— 一位勤劳、顽强的父亲 • 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 在—— • 一位淳朴、善良、谦卑的父亲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 一位不服老、倔强的父亲。
读课本67页的阅读提示(二)
小说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 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父亲不辞劳 苦第去砍柴,“一个冬天下来,破草 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又如放鞭炮后,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 笑”。除此之外,再找出两三处,结 合上下文加以分析品味,然后尝试着 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
自学目标
1、读懂人物
对文章主题的多种思考
1、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 赞叹; 2、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 的谦卑表示同情和怜悯; 3、对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对人生活意义和生活目标的思考。
课堂小结 仅仅是写父亲吗?
作业:比较《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 和《台阶》中父亲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 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自读材料四:作者写后感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 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 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 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 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 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批注式阅读流程——读懂主题
谈谈你心目中的 父亲。两者比较, 你有怎样的感受。
助读材料五:名家读后感(备用)
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 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是的,父亲老了, 这里的“老”,不仅仅是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受 伤无法再操持农活,更是儿子感受到父亲心灵世 界的“老化”——父亲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也同时失去了奋斗目标。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 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但儿子之痛还更在 于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 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 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 了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 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 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特级教师王君:《台阶》的结尾是败笔吗?
化解难题
• 2、造好台阶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 “不自在”?(杰杏等19个同学)
•
答:父亲造台阶最想得到 的是?
台阶真的只是台阶么?
台阶既是现实中的台 阶,在父亲眼里,它还代 表着地位、尊重,也是他 生活的目标,在那些和父 亲一样的人们心里,台阶 也是如此,甚至还代表着 一种等级。但可悲的是, 父亲修好了高高的台阶, 但他始终坐在心灵台阶的 最底层。
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
•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 一、三、五、七、九是阴 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 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 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 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 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 地位级别的写照。
本文的中心句: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 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 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2、理解主题
自学方法
批注细节,进行点评。
课前自学梳理——我的困惑
我来解惑
1、既然父亲觉得九级的台阶坐得不踏实, 那为什么不试着建级、五级、六级的台 阶呢?想要台阶高,造个楼梯在家门口不 就好了吗?(蕴希)
2、为什么父亲要花半辈子来造台阶?虚荣 心吗?(欣欣、梓杰) 3、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让父亲感到不自在 呢?(杰杏等19个同学)
怎么理解文章的结尾?
怎么了呢, 父亲老了。
一位可悲的父亲?
自读材料三:名师读后感
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 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 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 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 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坚韧的精神的支撑下 才繁衍不息的。父亲就算有些“可悲”,但 他的伟大也远远超越了他的可悲。 ——特级教师王君:《台阶》的结尾是败笔 吗?
有一种高度叫海拔, 有一种海拔叫父亲。
李 森 祥
自读材料一:作家简介 助学材料一:作者介绍
李森祥: (1956一 ):浙江人。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小学老师》获1991年第四届百花奖、 浙江省优秀文学奖。电视连续剧《天下粮 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 编剧。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 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 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课前自学展示1
读课本67页的阅读提示(一)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 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 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 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 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 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和寂寞。你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 人物形象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篇小说 的主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