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术治疗脑卒中更新版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Merci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Merci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一、概述自从1995 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就成为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手段,对所有发病在6 h 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没有溶栓的禁忌证,均应积极地给予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都有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脑出血,因此应在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条件的医疗单位开展。
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也有其局限性,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 (NINDS) 的专家认为,静脉溶栓应在发病 3 h 之内进行,多数机构认为动脉溶栓的时间窗应在6 h 之内。
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6.3%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
(2)血管再通时间长:血管再通时间可能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时间都至少需要 l-2 h。
(3)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率高:静脉溶栓出血率为6.4%,而动脉溶栓症状性脑出血率为10%。
(4)一些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如发病 6 h 以上的患者及术后产后患者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临床研究机构开始尝试采用血管内技术,使用一些装置机械清除血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因其能快速再通闭塞血管,且和动脉溶栓联合应用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症状性再出血发生率,为不适合溶栓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因此,此技术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器材的飞速发展,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 Merci 取栓器是 FDA 批准的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
二、Merci 取栓器的组成和取栓方法1.Merci 取栓器的组成:Merci 取栓术是指应用专门针对颅内血管设计的Merci 系列装置取出闭塞血管内血栓的方法。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缺血性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在IS和TIA中,“A-S-A”管理(即降压、他汀、抗栓)仍然是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其中,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还要关注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三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更多的死亡或残疾风险。
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死亡或残疾风险的降低效果尤为明显。
急性IS 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复发。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指南原则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I S急性期抗栓治疗1、静脉溶栓【推荐意见】对IS 发病≤3 h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A】。对IS 发病3 ~4.5 h 内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B】。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6 h,可参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2B】。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1C】。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推荐推迟到溶栓24 h 后开始【1B】。【推荐意见说明】溶栓使用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溶栓方法: rt-PA 0.9 mg/kg (≤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 h;尿激酶100 ~150 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200 ml,持续静脉滴注30 min,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 内应严密监护患者。2、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符合静脉rt-PA 治疗指征的患者也应接受静脉rt-PA治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1A】。对于大血管闭塞的IS 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可能是合理的【2B】。对满足下列所有标准者,应当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1A】:①卒中前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0 ~1 分;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所致卒中;③年龄≥18 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⑤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 评分(ASPECTS)评分≥6;⑥症状出现≤6 h 可以开始治疗(腹股沟穿刺)。对于发病≤6 h 的以下患者,虽然获益仍不确定,但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B】:①大脑中动脉M2、M3 段闭塞;②卒中前mRS 评分>1,ASPECTS 评分<6 或NIHSS 评分<6 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者.虽然获益尚不确定,对发病≤6 h 的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者,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C】。距最后正常状态6 ~16 h 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符合DAWN 或DEFUSE-3 研究的其他标准,推荐进行机械取栓术【1A】。距最后正常状态16 ~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者,符合DAWN 研究的其他标准,可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术【2B】。发病≤6 h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可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1B】。【推荐意见说明】mRS 评分:评估卒中后功能残疾程度。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ASPECTS评分:评估脑梗死体积。3、抗血小板治疗【推荐意见】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IS 患者,推荐在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150 ~300 mg/d【1A】。溶栓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1B】。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2C】。4、抗凝治疗【推荐意见】对大多数急性IS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抗凝治疗【1A】。溶栓后需抗凝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使用抗凝剂【1B】。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IS 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药物只建议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2B】。5、降纤治疗【推荐意见】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建议选用降纤治疗【2B】。IS二级预防抗栓治疗IS 主要包括非心源性和心源性两大类,复发风险高,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1、非心源性【推荐意见】对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A】。建议首选阿司匹林(50 ~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治疗【2B】。发病≤24 h, 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 评分≥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或轻型IS(NIHSS 评分≤3 分),推荐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1A】。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发病≤30 d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 ~99%)的IS 或TIA,建议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2B】。此后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2B】。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TIA,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A】。【推荐意见说明】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 mg/d。阿司匹林(25 mg)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药应综合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个体化选用。2、伴房颤的IS【推荐意见】对伴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的IS 或TIA,推荐适当剂量华法林口服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维持INR 在2.0 ~3.0【1A】。伴有房颤的IS 或TIA,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的风险,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 d 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对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抗凝时机【2B】。伴有房颤的IS 或TIA 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1A】。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2B】。【推荐意见说明】DOACs 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目前国内已经获得批准的DOACs 包括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3、其他心源性IS【推荐意见】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IS 或TIA,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3 个月【2B】;如无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但前室壁无运动或异常运动,建议给予华法林抗凝3 个月【2B】。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但无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的IS 或TIA,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发生IS 或TIA 后,不建议常规联用抗血小板治疗【2C】;但足量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仍出现IS 或TIA时,建议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2B】。不伴有非风湿性二尖瓣性房颤或其他瓣膜病变(局部主动脉弓、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等)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治疗【2B】。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IS 或TIA,建议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植入人工心脏瓣膜者,既往有IS 或TIA 史,若出血风险低,建议在华法林抗凝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2B】。。
机械取栓流程
机械取栓流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急性缺血性卒中(A I S)机械取栓流程一、流程要点:1、准备5种耗材: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注射器、Solitaire FR。
2、Solitaire释放后维持5分钟。
3、Solitaire回拉前进行5个动作。
二、以Solitaire FR为例示范取栓操作流程步骤:1、明确闭塞部位,2、微导管定位,3、支架输送,4、支架定位,5、支架释放,6、支架回拉,7、取栓后操作。
明确闭塞部位:血栓近端行主动脉弓/目标血管近端造影,血栓远端通过血栓后行微导管造影,可确认血栓长度,选择合适长度支架。
微导管定位:方案1、微导管头端超过血栓远端,以确保当Solitaire FR完全释放后,支架有效长度可以覆盖血栓两端,微导管头端marker所在位置即为支架远端拟到达位置。
方案2、微导管头端超过血栓远端,置于M2平直分支,可于侧位确认,此种方案下可不行微导管造影。
支架输送:将保护鞘置于微导管前段,直至确认鞘前端就位,顶在内壁。
固定Y 阀后将Solitaire FR血流再通装置推送进入微导管,待推送导丝柔软部分完全进入微导管,再前进10cm后移除导入鞘。
支架定位:持续推进Solitaire FR直至其远端放射显影标记超过血栓(不要推出导管),与微导管marker重合,尽量确保血栓位于支架有效长度的中后段。
支架释放:释放Solitaire FR时,需固定(控制)推送导丝保持支架在原位不动,同时将微导管向近端方向收回,尽量缓慢,避免张力瞬间释放切割血栓,引起远端栓塞。
微导管头端必须撤至Solitaire FR近端放射显影标志完全暴露。
Solitaire FR释放后应在原位保持5分钟。
支架回拉:将Solitaire FR和微导管作为整体回撤,导引导管尾端注射器持续抽吸,直到Solitaire FR撤出,并有通畅的倒流血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814: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20526.1019.027.html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张 艳1,2,周 霞1,王幼萌2,涂 峰2,陈巨罗2,姚明仁2,孙中武12022-04-16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771154);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04j07020031)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阜阳 236000作者简介:张 艳,女,副主任医师;孙中武,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sunzhwu@126.com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接受MT治疗的AIS患者11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评价发病90d时的临床转归(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
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有无HT分为HT组(n=25)和非HT组(n=89),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HT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114例患者中HT25例,非HT89例。
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HT组,90d预后较好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取栓术后发生HT的主要血管危险因素(均P<0 05)。
术后HT是动脉取栓术后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 026)。
结论 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AIS患者MT术后HT的血管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后HT为MT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出血转化;预后中图分类号 R743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492(2022)06-0987-04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2.06.02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80%[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术前言在美国,卒中是导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导致严重长期残疾的第一大原因。
大约每3分42秒就有一人死于急性卒中,大约62%的卒中死亡发生在医院以外。
自1940年代以来,卒中死亡率一直存在地理差异,美国东南部称为“卒中高发带”,尽管最近有所改善,但这些差异仍然存在。
平均而言,卒中高发带的死亡率估计比美国其他地区高出30%,而在卒中高发带集中的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高出近40%。
急性脑卒中后功能不佳可归因于未能识别关键症状,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而超出治疗窗口。
据估计,从2015年到2035年,与卒中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总额将从367美元增加到943亿美元。
最新研究表明,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性卒中,可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从历史上看,1996年批准的第一个治疗AIS的方法是静脉使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IV-tPA)溶栓。
在此之后,急性脑血栓栓塞症II(PROACT II)研究中,Prolyse证明了在脑卒中发生后6小时内使用尿激酶原进行动脉内溶栓(IAT)治疗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患者,90天的临床结果得到改善。
卒中介入治疗研究(IMS)表明,联合IV和IA-tPA治疗AIS是安全的且临床有用,而5项已发表的试验的结果彻底改变了血管内治疗(EVT)治疗大血管闭塞(LVO)的方法。
DAWN和DEFUSE-3试验的积极结果代表了目前AIS治疗的模式的转变,从严格以时间为基础的治疗决定转变为以生理为基础的治疗决定,根据先进的成像特征识别可挽救的大脑,或所谓的临床和放射影像不匹配。
与之前的卒中试验相比,DAWN试图通过延长EVT时间窗来纳入更多的卒中患者,包括那些以前被认为不适合进行EVT的卒中患者。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简要介绍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VT试验,以及基于神经血管成像、当前EVT技术、尚未解决的问题和EVT相关并发症的患者选择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
LECA
LICA
造影导管/导 引导管造影
47
操作步骤
1、明确动脉闭塞部位
LACA
LMCA残端
大脑中动脉闭塞:
• 1选.1 择选择4性m造m影F,R明(确适近 用于2.0-4.0mmL直EC径A 血管) LICA
端闭塞部位(黑色区域为
• 造需影用剂分内布径区至域)少0.021in的微导管(选择Rebar18)
*Simplicity claims based on devices required per Instructions Per Use. Devices quoted are required to treat vessels from 2-4mm as indicaetd in the instructions Per Use. Confidential. For internal Covidien use only. Do not distribute.
即时恢复血流:
Solitaire™ FR 是基于支架原理的取栓装置,释放后相当于 实施了一次支架成形术,具有迅速恢复血流的能力。1
(C)直径
(A)总长度 (B)取栓区域/有效长度
(E)远端标记
(D)推送导丝
穿刺鞘/导入鞘 (F)近端标记
36 |
36
即时恢复血流:
Solitaire™ FR 是基于支架原理的取栓装置,释放后相当于 实施了一次支架成形术,具有迅速恢复血流的能力。1
SolitaireTM FR 最简单的机械取栓系统-2
• 0.016”的推送导丝,同弹簧圈的推送一 样简便
• 输送和释放可单人操作
Covidien | April 18, 2020 | Confidential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观察
•3956«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Dec31(24)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观察郑光辉(新蔡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新蔡463500)摘要:目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58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
对照组行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
观察两组患者血管疏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期间发生的死亡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7.86%,观察组血管再闭塞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
结论应用机械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可加强患者闭塞血管的再通效率,减少术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替罗非班;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8174(2020)24-3956-02脑梗死是指人体脑部血管因血栓堵塞,血流不畅,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发病部位不同,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需尽快接受取栓手术治疗,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时间越久,患者预后情况越差,但取栓治疗后患者仍有脑血管再闭塞的风险。
替罗非班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可起到溶栓和抵抗血栓再生成的效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⑷。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AIS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治疗、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灌注是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的有效方式之一,AIS机械取栓患者的规范性护理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对AI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相关指南尚没有针对护理指标的最佳工作流程推荐,为此,本文就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护理管理现况从急诊绿道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健康管理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建立AIS的优化护理模式。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护理;综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2020年中国卒中中心报告指出:根据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1],2014-2015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研究组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最终证明了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在AIS患者中有更好的结果和更好的恢复[2-3]。
1.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护理:1.1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设立卒中专科绿道护士,将绿道护士纳入急诊科的患者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绿道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预检分诊、识别、和评估患者以及做好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全程追踪、记录、随访和数据录入工作。
1.2路径化护理: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的实施通过成立卒中救治小组、制定急救护理方案并实施,明确责任及分工,采用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路径表来缩短接诊时间。
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密切协作,最大限度的利用医疗资源、缩短患者等待及护理交接时间。
急救方案应遵循循证护理、系统管理的理念,以AIS病情特点及溶栓、介入取栓术启动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断优化和改进急诊溶栓、取栓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功能预后。
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
脑梗死机械取栓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满足下述条件,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①发病前mRS评分为0分或1分;②明确病因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③年龄≥18岁;④NIHSS评分≥6分;⑤ASPECTS 评分>-6分;⑥动脉穿刺时间能够控制在发病6 h内(I级推荐,A级证据)。
(2)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发病前mRS评分>1分、ASPECTS<6分或NIHSS评分<6分,仔细分析获益风险后,可考虑对筛选后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如患者同时满足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的要求,推荐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桥接治疗模式,不推荐越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血管内处理(I级推荐,A级证据),且不应等待观察静脉溶栓的具体疗效(I级推荐,B级证据)。
(4)对于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仔细分析获益风险后,可考虑对筛选后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5)对发病6~16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DAWN或DEFUSE-3标准的患者,推荐血管内介入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6)对发病16~24 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DAWN标准的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7)各类新式取栓器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但应严格控制适应证(Ⅱ级推荐,B级证据)。
(8)对于同时具备颅内血管闭塞和颅外血管闭塞的串联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可能是合理的,其具体取栓模式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个体化选择(Ⅱ级推荐,C级证据)。
注:DAWN临床影像不匹配标准:(1)年龄≥80岁,NIHSS评分≥10分,梗死体积<21 ml;(2)年龄18—79岁,NIHSS评分≥10分,梗死体积<31 ml;(3)年龄18~79岁,NIHSS评分I>20分,梗死体积31~51 ml。
2023年版《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解读PPT课件
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等,用于治 疗外周动脉和静脉血栓 。
超声溶栓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 和机械效应促进血栓溶 解,具有无创、操作简 便等优点。
激光溶栓
利用激光能量照射血栓 ,使其分解并清除,适 用于浅表静脉血栓的治 疗。
06 特殊人群抗栓治疗管理建 议
老年患者抗栓治疗策略调整
保护母婴安全
选合适治疗时机
根据患者病情和孕周,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尽量 在孕早期或孕晚期进行治疗。
在处理妊娠期妇女急性血栓性疾病时,应优 先考虑保护母婴安全,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 有害的药物。
加强监测与随访
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定期凝血功能监测和随访 ,及时发现并处理抗栓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
07 总结与展望
2023年版《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 抗栓治疗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急性血栓性疾病概述 • 抗栓治疗基本原则与策略 • 药物选择与使用建议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特殊人群抗栓治疗管理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制定背景
急性血栓性疾病现状
01
综合考虑
针对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其原发疾病、血栓风险和出
血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治疗方案。
02
调整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原发疾病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的抗栓药物
。
03
加强多学科协作
加强内科、外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抗栓治疗方案,确
保患者安全。
妊娠期妇女急性血栓性疾病处理原则
联合用药方案推荐
1 2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五 机械取栓已成为大血管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静脉溶 栓的价值也未被否定
5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发表标志着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时代的到 来。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通过溶栓桥接进行机械取栓可以极大地提高血 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结局。DAWN和DEFUSE 3试验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的AIS患者取栓时间窗拓宽到16~24 h。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 不明确。2019年的SHINE试验显示,与标准降糖治疗(<10.0 mmol/L) 相比,强化降糖治疗(4.4~7.2 mmol/L)不仅未能改善AIS患者的功能结 局,甚至增加了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 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 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二 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
OPTIMAL-BP试验和BEST-Ⅱ试验同样显示,血管内治疗后积极降压会 减少患者的获益。因此,《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 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 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七 抗凝治疗启动时间或可提前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方面一直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心 房颤动等疾病导致的栓塞性卒中患者中。然而,在抗凝治疗时,必须仔细 权衡其带来的获益与潜在的出血风险。卒中严重程度越高,梗死体积越大, 抗凝治疗启动时间往往相对延迟。不过,近期的TIMING和ELAN试验表明, 抗凝治疗的启动时间可以比既往指南推荐的时间点提前,相比于延迟启动 抗凝治疗,早期启用抗凝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较为安全,但 仍需谨慎考虑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出血风险。《指南2023》建议, 对于伴心房颤动的AIS患者,早期使用新型抗凝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 的,可在充分沟通并评估卒中复发和出血风险后,在卒中后14 d内启动新 型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Ⅱ类推荐,B级证据)。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等。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适应症
对于不适合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效果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治疗措施
降颅压治疗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采用降颅压治疗。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完全性脑卒中 。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痉挛等。
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 反应、氧化应激等。
THANKS谢谢源自MRI检查MRI检查对于发现早期缺 血性改变和判断缺血半暗 带更为敏感。
血管成像
如CT血管成像(CTA)或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有助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和血栓形成。
实验室检查与鉴别诊断
常规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糖、电解 质等。
特异性检查
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助于判断是 否存在高凝状态或继发纤溶亢进。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常 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均较高。
预防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02
CHAPTER
新版指南更新要点
诊断流程优化
重视早期识别
新指南强调了早期识别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 那些可能存在卒中风险的患者。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杨丽华1,宋蕊楠1,王海亮2,刘洁1,崔二平1,丁建11 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沧州061000;2 盐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
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
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 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中间导管抽吸;支架取栓;临床疗效;不良反应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4.014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4-0062-04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异位血栓脱落致颅内动脉栓塞引起的颅内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局部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并迅速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2]。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版)
表1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 级最高,D 级最低) A 级:基于多个或 1 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 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B 级:基于至少 1 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 “金标准”和盲 法评价(较高质量) C 级: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 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疑似卒中症状的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卒中救治条件 的医院(Ⅰ级推荐,C级证据)。
5 卒中的急诊室处理
由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情和快速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卒中 诊治团队,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2021年,基于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分析结果显示 ,2019— 2020年我国卒中中心的急性缺 血性卒中总静脉溶栓率为5.64%,血管内治疗率为1.45%,较既往均取得显著提升;入院到给药的 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中位数为 45 min,入院到穿刺的时间 (door-to-puncture time,DPT)中位数为 106 min,较既往均显著缩短。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脑梗死也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多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导致的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中占70%,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急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河北燕达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廊坊065201目的探究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根据单盲分组法进行1∶1比例分组,每组36例。
参照组应用静脉溶栓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机械取栓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等情况。
结果研究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数值分别为(35.01±1.23)s、(12.12±1.54)s、(19.23±1.69)s、(2.56±0.45)g/L,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2、2.994、3.335、6.931,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1.59±0.57)分、(8.47±1.14)分、(5.23±1.77)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1、3.284、4.276,P<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机械取栓相对于静脉溶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安全性更高。
机械取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1.07.03.17PAN Li-yan,YANG Chun-j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Hebei Yanda Hospital,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201China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chanical thrombus removal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72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8to De⁃cember2019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single blind grouping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1∶1groups with36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activated prothrom⁃bin time,prothrombin time,thrombin time and fibrinogen valu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35.01±1.23)s,(12.12±1.54)s,(19.23±1.69)s and(2.56±0.45)g/L respectively,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7.912, 2.994,3.335,6.931,P<0.05);the NIHS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11.59±0.57)points,(8.47±1.14)points and(5.23±1.77)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611,3.284,4.276,P< 0.05).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chanical thrombectomy has a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thrombolysis,and its safety is higher.Mechanical thrombus remov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effects;Safety收稿日期:2021-02-06;修回日期:2021-02-22作者简介:潘立艳(1986-),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临床研究·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杜欢,李卫,宋江峰,姚淑芳(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
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4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桥接;神经功能缺损;预后中图分类号:R743.3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bridging in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occlusion strokeDU Huan,LI Wei,SONG Jiangfeng,YAO Shufa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Sanmenxia Central Hospital,Sanmenxia,Henan47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d bridg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occlusion stroke(AIS-LVO).【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AIS-LVO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2018to February2020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cases in each group.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as performed in the direct embolectomy group,while bridging 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the bridging group.Vascular recanalization,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prognosis,symptomatic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On the14th day after operation,NIH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canalization rate,good prognosis rate and symptomatic cerebral hemorrhag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ridging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Direct mechanical embolectomy and bridging treatment of AIS-LVO have the same effect,the former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leeding transformation,and has higher safety.Keywords: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occlusion stroke;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bridging;neurological deficit; prognosis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危害性极大[1]。
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NIHSS评分影响分析
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NIHSS评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方式治疗,其他患者为研究组,进行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比较疗效。
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机械再通治疗,在治疗后的NISHH评分为2.16±1.01,相比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评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脑卒中;NIHSS评分;急性期;临床疗效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方式也在逐渐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的升高,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所致的坏死,出现一系列症状,分为TIA、RIND、SIE、CS,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所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非常重要。
为了探究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对此疾病的治疗效果,选择60例患者为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并作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方式治疗,其他患者为研究组,进行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4月,符合本次研究的各项标准。
对照组30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为(65.36±5.41)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50~19h岁,平均时间为(2.06±0.50)h;男性17例,女性13例。
研究组30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为(65.44±5.62)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50~20h岁,平均时间为(2.10±0.40)h;男性16例,女性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