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中国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
中国古代官员怎么上班和休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五一、十一、除夕等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休息或者走亲访友的好日子。
而且,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些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很多人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现在的社会中,节假日如此重要,那么在古代中国有没有节假日呢?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的情形?【汉朝的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政府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
”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四天就休息—天。
政府的本意是,工作了四天也的确够辛苦的,那么第五天就放假让他们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吧。
这个制度,在西汉两百年的时间里得到很好地贯彻。
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地实施。
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说道:“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相比于西汉时期的规定,这时的“休沐”不但可以洗澡休息等,还可以网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隋唐的休假制度】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
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
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
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这样,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
而且,相对于今天的请假,唐代请假要难得多。
当时政府对于“旬休”规定颇为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
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通常情况下,唐代以后,大多数政府官员们习惯于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里办公,傍晚才下班回家。
对于京城内的官员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们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后才到自己的官署办公。
而地方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面办公、后面居家。
古代公务员如何工作
率 的具体 数值 ,各 国政府 可以依据 具体 情况来确 定本国特定 时期是否实现 了充分就业。
都获得 了就 业机会。l 充分就业并不 等于全吾 就业 一
有的失业均属 于摩擦性肋 和季 节性的 ,而且失
的 间隔期很 短 。
劳 动和社会保 障部 去年发布 的关于充 分就业
的课 题报 告,提 出我 国到 2 2 0 0年 完全有信 心有
实力 实现 社会 就 业 更加 充分 。报 告认 为 ,我 国
实 现 社 会 就 业 更 加 充 分 是 有 现 实 基 础 的。 近 年
充分就 业指 是凡 是愿意并有 能力 工作的人都
古 人把 休 假 叫 “ 沐” 《 记 》 休 。 史
工作 日生病 ,不得 不休 息,要顶替
一
中说 ,“ 五 日洗沐 归谒 亲” 每 。古代
官 员 一 旦进 了公 堂 ,一 连 五 日不 得
个 休 息 日,有 身体 确 实不好 的 ,
便 终 年 不 得 休 息 , 官 做 不 成 了, 被 迫 告老 还 乡。这 个 制 度 ,由 汉到 唐 ,
得 到 了一个较 为满 意的就业 岗位,与之相 对应 ,
来 ,我 国城镇 新增就 业人 口每 年平 均为 1 0 0 0万
入 ,近 2 0 5 0万下 岗失业 人员 实现 了再就 业 ,城
失业是指 愿意并有 能力 作的人没有 得到就业 岗 位 。那 些有工作能 力 而又 不愿意工 的人不被视 作
b 一
啻僬 务 她偷 侔
谁 会 想 到 在 汉朝 时 候 做 官 和 现
一
族 。 到 了衙 门官 府 的 五 天 里 ,不
严厉制度,古代公务员不好当
严厉制度,古代公务员不好当作者:倪方六来源:《当代工人·精品C》2017年第01期现代人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考核严,但实际上和古代比,现代考核制度文明多了。
古代上班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门上班的叫“上衙”“衙参”“上值”;中央高级官员去皇宫上班开会的叫“上朝”“朝参”。
与此相对应的,下班则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种叫法。
现代上班是早上去下午回,即所谓“朝九晚五”。
古代早上上班时间大大提前,往往鸡叫时分就得起身准备。
《诗经·齐风》中有一首《鸡鸣》,描写的就是春秋时齐国官员的上班情况:“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打鸣时,官员已准备上朝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当东方已亮时,官员都已站满朝堂。
具体来说,古代是“卯时上班”。
卯时对应现代24小时制是早上5点至7点。
这时间的确是够早的,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上班族的作息制度与农民是一致的,所以,古代的上班族就上班时间来说,比现代上班族要辛苦多了。
现代办公场所一般都设有“门禁”,古代也不是随便进出的,“办公大楼”前往往设有“门籍”。
据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籍者,尺二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县(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据此解释可以知道,古代的门籍是一尺二寸长的竹片做成的,上面写有官员的名字和特征,悬挂于宫门上,等门卫查验后方可进门上朝。
这种“门籍”很像现代的“花名册”“点名簿”。
到了唐宋以后,门籍为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明所取代,如唐宋有“鱼符”“虎符”,明清有“牙牌”“腰牌”,这既是一种“身份证”,又是上班“通行证”“工作证”。
门籍、鱼符、腰牌什么的,相当于今中央部委高级官员所用。
他们上班就是参与由皇帝主持的相当于现代早班会的朝会。
朝会有大朝会、小朝会两种,小朝会是常会,每天例行的早班会,时间不是很长,多在辰时(相当于现代上午7点至9点)结束。
朝会结束,上午也就下班了,通称“散朝”。
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古代官员如何上班作者:完颜绍元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06期古今官员上班,有何不同?回溯历史,不无裨益。
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
《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由此可见,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
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
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
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
《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规定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
倘若君主生病或怠政,才会形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例外了。
借光行路上朝规矩,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坐椅轿外,其余人一律步行入宫。
又因随从不得跟入的缘故,没人给你举灯照明。
说是黎明开会,但若是把从宫门步行到朝殿(开会的大殿)这段距离算上,加上御史整队、等候传呼,得提前一些时间抵达。
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
”所述便是常参官提前到达的情景。
适值黎明前的黑暗,进宫之后,叫人如何择路而行?据《天咫偶闻》记,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灯照明(引《酌中志》),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当权,下令尽废路灯。
其后,该制度又为清朝继承,紫禁城内,除朝房及各门外,绝无灯火,理由为消弭火患。
结果便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
古代官员这样上班
古代官员这样上班作者:关班来源:《老友》2019年第07期古代官员上班有着严格的制度,要是上班迟到,不光是扣钱那么简单,还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甚至被判刑……?上班时间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非常之早,《诗经·齐风·鸡鸣》中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大意为:“公鸡已经开始打鸣,太阳也升起来了……东边的天亮了,上朝的官员已经到了。
”可见从春秋时代开始,官员们就要在鸡鸣时分去上班。
公鸡打鸣一般在早上5点,按地支的顺序,此时间段正好是卯时,官员们上朝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所以古代上班打卡叫“点卯”。
若不点名,就会用签到代替,时间也定在卯时,故又称“画卯”。
为了对付点卯后“溜号”,古代还有上班时间多次点名、抽查的制度。
唐代就有“频点”的规定:“内外官司应点检者,或数度频点。
”如果一次也没参加点名,则以全天无故旷工论处。
后来考勤制度比较规范,不再简单地“画卯”,而是在签到簿上签到。
即使因公出差,也要先在签到簿上注明无法到岗的原因,方便检查。
早上5点就要上班,对现在的上班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古代严格执行早起上班的制度,若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依天数和情节的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
在唐宋两代,即便官员品级再高,违反了规定也同样受罚。
《唐律疏议》中就有法令规定: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1天处笞刑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5天处杖打100大板,满35天判刑1年。
明清两代则相对宽松,惩罚力度有所减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9岁开始在长安当公务员,一开始买不起房,就在长安渭南租了一套房。
因为距离上班地点太远,白居易每天都披星戴月早起上班,到家时又很晚。
他写了一首诗《晚归早出》感叹上班之难:“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
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
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不过,古代上班时间早,下班也早。
在清朝,春夏下午4点下班,秋冬下午3点下班。
中国古代官员的作息时间
中国古代官员的作息时间作者:刘文彬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15期现在的西方人经常会批评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殊不知,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去注意一分一秒的精确时间的习惯,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维持,主要是依靠一种对于勤劳美德的强调和遵守作息时间表的惯性。
而且,中国古代从很早开始,就已经有了类似于今天工作和休假的时间制度。
士农工商是古代四个主要的职业阶层。
士在古代是官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我们便不妨以此为例。
根据史料所记,我们现在的“五天工作制”开始于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
《汉书·郑当时传》中记:“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恐不遍。
”《汉书·万石君传》也有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
”“休沐”和“洗沐”就是休息,唐《初学记》卷二十对其作了解释:“休假亦曰休沐。
《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
’”因此我们知道西汉官吏每五天就有一天的休息,但不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轮到哪天休哪天。
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这种休假制度在南朝时候便可能开始改变,但目前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这个制度一直到隋朝都保留着。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从唐朝开始,这个假期被大大地压缩。
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记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
”这里出现了“旬假”一词,一旬是10天,便是每10天休息一天。
那么哪天休息呢?便是每月的10日、20日和最后一天。
如果说我们现代人度周末的话,他们度的应该就是“旬末”了。
可是要想享受这种“旬末”却十分麻烦,如果你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你便必须在休假前“告假”,并且在假期结束后到衙门报到,否则便会罚俸甚至罢官。
这种“旬休”制度保留的时间也很长,唐朝到元朝的官员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工作休息。
到了明清时代,连这可怜的一天也没有了,被完全废弃,一直到民国时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周末”制度。
我们如果觉得汉代的官员是最幸福的,那就错了。
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是如何安排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是如何安排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互联网的推动作用下,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就是“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句网络段子,但是还是道出了众多人的心声。
如今社会上的职业种类实在是太多种多样了,除了公职人员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人们的工作时间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人可能从事的工作十分清闲,有的人却累死累活,但是相比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想必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接受即便累死累活的现代社会的生活。
毕竟习惯了电力带来的光明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生活,人们已经很难再适应古时候没有电没有网的日子了。
有人心中就产生了疑问,古时候大部分的人是从事农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常态,偶尔的生意人也是小本买卖,遵循着农耕文明的劳作时间。
唯一称得上有工作的人大概就是和皇宫中各司其职的一些人和朝中官员们了。
在影视剧中人们通常都会发现皇帝在正常情况下是每天都要上早朝的,在早间的朝堂之上和各路官员们商讨国政之事。
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间一定是他们共同的上班时间了,那么除此之外,一天之中,皇帝、大臣们以及在那些在宫里当差的人有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呢?答案是肯定的。
拿距离我们最近的清代的历史来讲的话,根据史料记载,在清代的12位皇帝执政期间,清廷算得上是历史上比较勤勉的一个朝代了。
先看皇帝们的作息吧,我们从人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说起。
康熙的勤勉被史学界证实并公认过,年轻时期是他最勤勉的时刻,他的日常作息是春夏6点起,秋冬7点起,晚上批奏折的话可就指不定休息的时间了。
在康熙21年的时候为了体恤朝中年长的大臣们,他改上朝时间为春夏七点十五,秋冬八点十五,当然书上记载的时间还是按刻来说的。
古代的官员们是没有统一的退休年龄的,一般要干到干不动的时候才能辞官归乡,所以朝中会有不少年纪非常大的大臣们,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康熙允许没啥大事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上朝,或者隔几天上朝一次。
而皇帝不管上不上朝,每天5点的时候就必须得起床了,经过洗漱、请安、早饭等活动之后差不多就要开始早朝了。
中国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中国古代官员如何上班中国古代官员如何上班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
《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
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
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
《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也就是说,除法定的节假日外,这种具有实际内容的常朝,几乎每天都要举行。
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
借光行路上朝规矩,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坐椅轿外,其余人一律步行入宫;又因随从不得跟入的缘故,没人给你举灯照明。
说是黎明开会,但若是把从宫门步行到朝殿(开会的大殿)这段距离算上,加上御史整队、等候传呼,得提前一些时间抵达。
明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
"所述便是常参官提前到达的情景。
适值黎明前的黑暗,进宫之后,叫人如何择路而行?据《天咫偶闻》记,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灯照明,天启时太监魏忠贤当权,才下令尽废路灯,方便夤夜出入。
其后,该制度又为清朝继承,紫禁城内,除朝房及各门外,绝无灯火,理由为消弭火患。
结果便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
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
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
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通常是从早上的第一鸡鸣开始,直到傍晚日落。
一些文献记载中,古代官员通常在黎明时分起床,完成晨礼(即朝拜),然后进入官府开始工作。
在清朝,官员通常会在早晨的五点或六点左右开始工作,一直到傍晚六点或七点结束。
这期间,他们会处理来自上级和下级的公文,领导下属,接待来访者,参与会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官员并没有像现代公司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表,而是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准。
因此,有时候他们可能需要在加班或处理突发事件。
此外,官员的上班时间可能会因不同的官职和职务而有所差异,高级官员可能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总的来说,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强度也比较大。
古代大臣作息时间表
古代大臣作息时间表古代大臣作息时间表是中国古代官员繁忙的日程安排的记录,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这些大臣历来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下是古代大臣作息时间表的分步骤阐述:一、早朝早朝通常在清晨五点或更早之前开始,是大臣们最重要的工作时间之一。
这是每天行政审议的时间,大臣们需要在此期间就一些诸如:军国大事、税收、法律、文化活动等进行审议和讨论。
同时,国王或皇帝也会出现在这个时间。
这个时期的工作时间通常是从清晨五点开始到六点半、七点左右结束。
二、朝会朝会是古代官员们在早上一段时间内进行的仪式性集体活动。
朝会的时间大约在早上六点半到七点之间,每个人都需要准时参加。
在这个时间内,大臣们需要穿戴整齐、精神饱满的出现在国王或皇帝的面前,向他们报告昨天的情况,宣读诏书,商讨一些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间通常是比较官式的,以礼节为重。
三、白天白天是大臣们最繁忙的时间段之一。
在这个时间段内,他们需要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包括但不限于:书信往来、财政审议、治安、文化活动的促进等等。
通常,他们的日程安排都非常紧张,一旦有任何一个任务拖延,就可能推迟整个日程的进度。
四、午后午后通常是大臣们的休息时间,从正午到两点左右。
午后,大臣们可以稍事休息,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事情要做。
他们可能会安排一些次要的工作,如处理一些紧急事项邮件处理等。
五、晚上晚上是古代大臣的集体活动时间。
通常,他们要一起参加一些宴会、宴请和其他的文化活动。
这是一种让各官员之间增进友谊和减轻压力的方式。
也是一种展现彼此的政治、文化和社交技巧的方式。
六、夜晚夜晚是大臣们的私人时间。
然而,他们并不完全是自由的,因为他们需要准备明天的任务。
他们要检查自己的日程,准备好必要的文件和文件夹。
其余的时间则会用于娱乐、休闲、读书和思考。
夜晚可能会持续到凌晨,以便满足他们一天中未完成的工作或突发情况的处理。
以上就是古代大臣们的作息时间表。
虽然这些时间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值得我们借鉴、研究、学习和探讨。
古代人的工作
古代人的工作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2年第08期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所谓“996”,是当下的一种工作作息制度,即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
这种模式多流行于互联网企业,成为一种加班文化。
那么,古人工作会加班吗?古代也有“996”工作制吗?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古代什么人能上班。
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大部分人都是个体务农,没有上班的机会。
有资格上班的,多是官员阶层和衙门里的胥吏衙役,另外还有奴婢和工匠。
“上班”一词源于古人上朝。
“班”最初的意思是排列,后来成为衡量队列的量词。
官员们上朝排成不同队列,分成文班和武班,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上班”一词。
明清时期,上班多指到官府工作,如《济公全传》里就有“昨天我在衙门上班”的说法。
接下来,咱们就来考察一下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
《诗经·鸡鸣》里曾用“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来描写周朝官员上班的状态。
意思是说公鸡打鸣时,官员已经到朝堂上站好了;东方阳光普照时,朝堂上已经开始忙碌了。
这么看来,周朝官员的上班时间完全取决于公鸡几点打鸣,要看公鸡的心情。
今天的“打工人”为了能多睡会儿懒觉,上班往往会踩点打卡签到。
古代官员上班也要“打卡”。
明朝《官箴集要》記载官吏衙役等人要“每日侵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
每天卯时,人们就要在签到簿上“画卯”签到,这一环节又称“点卯”。
王老师在小时候常听爷爷上班前说“到单位点卯去”,当时还纳闷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源于古代的上朝制度。
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咱们取中间值,按照六点算。
从“至暮画酉”可知,古人是在酉时下班。
酉时是晚上五点到七点,咱们还取中间值,按照六点算。
这样算下来,古代官员早上六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十二个小时。
那么,古代官员一周工作几天呢?汉朝官员五天一休息,唐朝官员十天一休息。
明朝最狠,洪武六年,朱元璋“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每月只有五日那天放假。
古人如何上班和休假
古人如何上班和休假在现代社会,上班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古人而言,上班和休假的概念与现代社会有着明显的不同。
根据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是如何处理工作和休闲时间的。
古代社会的人们的职业和工作方式与现代社会不同。
古代的职业主要分为三类:士农工商。
士以学问为业,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官职等工作;农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商则是从事手工艺、商业等工作。
每个职业都有一套相应的上班和休假方式。
在古代,上班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根据自然环境和农事要求来决定的。
农人根据季节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例如,春季是农人忙碌的时期,他们需要耕地、播种、施肥等。
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农人需要及时浇灌、除草、防虫等。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人会劳作整个白天来采摘庄稼。
冬季是农闲的季节,农人可以选择休息或从事其他副业。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人的上班和休假时间是不固定的。
与农人相比,士人的上班和休假时间有着更灵活的安排。
士人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政府官职,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而定的。
不过,士人注重学术研究和修养,通常会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他们一般会在清晨五鼓前起床,开始朗读经书,以及练习文笔。
白天则会投入到政务工作中,处理政府事务和参与会议。
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士人的出差次数并不像现代那样频繁,因此他们可以更多地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
至于工商人士,他们的上班时间通常较为固定。
早上开始营业,晚上则关闭。
他们一般在清晨早早起床,准备好商品并开店。
白天是他们忙碌的时间,接待客人、售卖商品和处理业务。
晚上则会打烊,进行日常的收摊工作,并安排一些休息时间。
休假在古代的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注重身心的放松和休息,故而放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公共假日很少,但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他们会有一些休息的机会。
例如,每年的春节和端午节,人们会放假庆祝节日,与家人亲友团聚,享受快乐的时光。
此外,一些特殊的活动,如举办庙会、灯会等,也会使人们有机会休闲娱乐。
古人上班也打考勤_人生故事
古人上班也打考勤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下班,不得有迟到、早退、缺勤等行为,这是古代做官基本原则之一。
为了避免官员迟到,每个朝代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各种防范手段也层出不穷,今天读来颇有趣味。
“早出早归”的作息时间古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现在“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不同,整体来说,是上班上得早,下班也下得早。
早在两千年前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一天早晨,妻子催丈夫起床上班,说:“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官员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官员已经忙碌了。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所以按时上班就需要很早起床准备。
由此可见,从春秋时期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
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段定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也就有了“上班点卯”的说法。
对于下班时间的规定,各个朝代基本没有变化。
比如清朝规定春季和夏季下午4时下班,秋季和冬季下午3时下班,已经形成古代的惯例,也就是从早晨六七点左右到下午三四点,共八个多小时。
就像现代人上班一样,古代人在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也不少。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写实地描述上班路上的艰难,其诗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这个现象很具有普遍性,因为古代房价不比现在低,不少中低层官吏往往买不起京城市中心的房子,只好把房子买到“五环”开外,路途遥远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走回家时已经“逼夜”了。
一上班就开会在古代,官员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会,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早朝”。
无论是朝廷还是各级官府,都要遵循先由长官主持会议,再各自办公的程序。
由于一起工作的同僚相互之间很熟悉,谁没有来开会一目了然,因此,这也成为一种变相的“点名”。
如果有谁迟到或缺勤,古代律法都有严厉的规定。
比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的法令,内外官员因上班迟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缺勤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
扒一扒古人是怎么上班的?
扒一扒古人是怎么上班的?、图文/青松国学(ID:qsgx001)你知道吗?原来“上班”这个词并不是西方舶来品,而源于我国古代。
在宋代,上班全称为“上朝班”。
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为“上朝”;而其他官吏没有资格上朝,就叫“上班”。
但其实,关于上班,是有更早的记载。
春秋时齐国官员就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打鸣时,官员已准备上朝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当东方已亮时,官员都已站满朝堂。
(《诗经·鸡鸣》)古制里,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
这就是最早的“上班”,一开始是指公务人员出勤退勤,后来才广泛用于民间公司职员之出退勤。
▌卯时上班,日出而作在古代,没有朝九晚五,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依靠鸡鸣来判定上班时间,而公鸡一般五点打鸣。
所以从春秋开始,古人就五点起床,卯时上班,即五点到七点间到单位签到,所以古代上班签到就叫“点卯”。
唐代以后,有了“官街鼓”,凌晨五更二点敲起,以启坊门。
《明皇杂录》里“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百官到了后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朝会。
朝会有大朝会、小朝会两种,小朝会是常会,每天例行的早班会,时间不是很长,多在辰时(即上午七点至九点)结束。
朝会结束,上午也就下班了,通称“散朝”。
对于地方官来说,上下班时间与京官并没有什么区别,也要卯时到岗。
从程序上来说,“击鼓升堂”是地方主政官员每天办公的开始。
下午下班也要打鼓,称为“散堂鼓”。
▌文官坐轿,武官骑马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但皇帝都住在宫里,起个早还不算什么,遇到居住地离上班地太远的大臣,上个班还真是披星戴月。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可以少遭点罪呢?其实,古人和我们现在一样,上班也有通勤交通工具的。
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发展为人抬的轿。
正史中,一般都有《舆服志》章节。
舆,即车、辇、轿、座驾。
古代官员上班制度
古代官员的上班制度因朝代和官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汉朝,官员们通常在卯时(5:00\~7:00)到官衙打卡,称
为“点卯”。
下班时间在酉时(17:00\~19:00),各地官员都要
按照这个时间上下班。
这样算下来,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将近12个
小时。
在唐朝,官员们通常上午九点“散朝”后,在宫门外吃完皇帝
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回衙门,或落实皇帝在“朝会”上的最
新旨意,或处理日常工作。
到了明清时期,官员们需要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朝会,朝会有大
朝会、小朝会两种,小朝会是常会,每天例行的早班会,时间不是
很长,多在辰时(即上午七点至九点)结束。
朝会结束,上午也就
下班了,通称“散朝”。
此外,在古代,官员们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
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
对迟到早退、缺勤或朝班失仪等“庸懒散”行为,历朝均有惩治办法。
总的来说,古代官员的上班制度严格遵守了“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的原则,保证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官员的休息。
同时,对迟到早退等行为的惩治也保证了制度的执行力度。
古代官员上朝的一套基本流程是这样滴现代人,不妨半日工作半日修行
古代官员上朝的一套基本流程是这样滴现代人,不妨半日工作半日修行古代官员,一般是五更上朝,即卯时(5-7点),大概寅时起床,即凌晨3点。
然后打整仪容,吃早点后出门,有的走路,有的坐轿,目的地是朝廷。
大约5点钟开始上朝,或者在门口候等上朝。
朝班排队一般文左武右(以皇帝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基准),按官职大小从前往后排。
行礼、上朝。
双手执笏(把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遗忘)。
第一句话绝对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皇帝接一句:众爱卿平身。
有事就说,没事就退,回办公室办公。
退朝时间一般在辰时,即7-9点。
古代官员上班早下班也早。
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
这样算下来也差不多是8小时制了。
国家大事多,朝会开的时间自然挺长,得上午九点退朝,这要是在家肚子里不垫点底,站这么久实饿得慌吧。
退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可以吃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干日常工作去了。
早朝是制度,不请假擅自不朝或者撒谎,一经发现按大不敬论处,而且是每日必行之礼!皇帝上不上朝是另一回事,出大事了可以临时取消。
皇帝不上朝也是常有的事,后宫这么多妃子,晚上还要忙,难免自己也“慵懒'一下。
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那官员们估计也顺便奉旨”慵懒“了。
朝会迟到了怎么办?现在上班迟到也就是扣点工资,大不了再被老板训一顿,可那些苦命大臣面对的是当朝皇帝,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
迟到早退,缺勤就是“庸懒散”的行为,历朝惩治甚为严苛,处罚措施五花八门。
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
到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
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
这倒是和现在扣工资类似。
唐律还规定:“旷工满35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
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还要罪加一等”。
明朝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
古代官员上班流程
古代官员上班流程
古代官员上班流程可谓是一套繁琐的程序,包含了多个环节,需要官员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首先,官员们早晨起床后,要仔细打扮,穿上朝服,整顿仪容,以示尊重。
接着,他们会按照当地规定的时间,在家门前等待门房的通报。
门房一旦通报,官员便会步行或骑马前往官署。
到达官署后,官员们需要先向门房报到,并在门房处进行身份确认。
然后,他们会前往值班官员处交接工作,了解当天的任务和安排。
接下来,官员们会进入办公室开始处理公务。
一般来说,他们需要先整理公文、书信等文件,处理一些紧急事务,然后才能开始正式工作。
在工作期间,官员们还需要接待来访者、处理信访事项等,这些都需要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午饭时间到了,官员们会前往餐厅或私人宅邸用餐。
在用餐期间,他们可以和同事们交流工作,也可以学习新知识,增加见闻。
午饭后,官员们会返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下午还会有一些例行的会议和座谈会,官员们需要参加并做出自己的发言和建议。
晚饭时间到了,官员们会前往餐厅或私人宅邸用餐。
在用餐期间,他们可以和同事们交流工作,也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美食。
晚饭后,官员们会返回官署或私人宅邸,进行娱乐活动或休息。
一天的工作流程就这样结束了。
总的来说,古代官员的上班流程非常繁琐,需要他们全天候投入
工作,处理各种公务。
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高效的工作状态,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摸黑赶路、打卡制度、迟到严罚,古代朝廷官员“上班”有多难?
摸黑赶路、打卡制度、迟到严罚,古代朝廷官员“上班”有多难?古代文人学子成千上万,挑灯苦读的最终目的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即使如李白这样浪漫、洒脱的大诗人都不能免俗。
可是成为官员以后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做一个古代的上班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光他们称不上铁饭碗,而且成为官员后的生活并不比十年寒窗轻松,从一介布衣成为天子门生以后的日子有时候更需要如履薄冰,而且比起求学,上班生活的自由度也大打折扣了。
那么古人的上班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一、古代官员上班为何需要披星戴月(一)古代官员上朝路之多艰明代有言'三品乘轿,四品骑马',可见到明朝时期,上早朝的官员大多数是可乘坐交通工具的,那为何经常见诗文中有上下朝披星戴月的言论呢?我们知道官员上朝议事的场所是皇宫,通常在都城最中心的位置,然而由于城池建设的需要,都城附近是王公贵族的宅院、交易往来的坊市,甚至寻欢作乐的歌舞场所,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其实众多官员的宅邸其实根本无法安置在城内的,故而无论坐轿子还是骑马,通勤时间都是很令人头疼的。
即使到了宫门口,还要有严格的检查甄别制度,而且由于防火需要,宫门到大殿之间竟然不能点灯,这样抹黑的环境下无疑为上朝增加了更多的麻烦,甚至曾有官员因为下雨路滑跌入水塘淹死的事件发生。
上朝时间换算下来大约是如今的七点左右,若有迟到还要受到严格惩罚,而加上路途难行、宫门难进等问题,提前两小时就出发的官员比比皆是,一句披星戴月可真的不是夸张,而是无奈的事实,不怪乎有人说做官的苦甚至超过了十年寒窗。
(二)早朝制度真的有必要吗?《诗经·齐风·鸡鸣》篇中有这样一句:'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这是妻子唤丈夫起床时的话,说的是鸡已经打鸣了,朝堂已经开始忙碌。
可见天色将明、闻鸡鸣开始早朝的习俗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那么早朝又是做什么的呢?为何早朝一定要这么早呢?《梁书·武帝纪》记载:'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古代人的工作制度
古代人的工作制度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就包括工作制度。
古代的工作制度受到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农耕社会、手工业者和官员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人的工作制度。
一、古代农耕社会的工作制度在古代农耕社会,大部分人都是以农业为生,从事耕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
由于古代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力有限,因此农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保证粮食的丰收。
古代农民的工作时间较长,基本上全年无休,只有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才会休息。
古代农民的工作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家庭劳动分工:在古代农耕社会,家庭劳动分工明确,男人主要负责耕种、养殖等户外劳动,女人则负责家务、纺织等室内劳动。
这种分工使得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维持家庭的生计。
2. 季节性:农业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农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农事活动。
例如,春季需要播种、施肥,夏季需要除草、灌溉,秋季需要收割、储存,冬季需要修剪、翻耕。
3. 依赖自然:古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严重依赖自然条件,如雨水、阳光等。
因此,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们往往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神的保佑。
4. 传承性: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主要通过家庭传承,长辈们会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晚辈,以确保家族的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
二、手工业者的工作制度在古代,手工业者主要从事纺织、陶瓷、铁器、建筑等行业。
与农民相比,手工业者的工作制度有所不同:1. 师徒制:手工业者往往采用师徒制进行技艺传承。
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一门手艺。
这种制度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2. 作坊生产:手工业者通常在家庭作坊中进行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
作坊生产规模较小,但技艺精湛,产品具有较高的价值。
3. 市场联系:手工业者需要与市场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
他们的产品主要通过市场销售,因此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
唐朝官员一天作息表
唐朝官员一天作息表
唐朝官员的作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且因官职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体来说,唐朝官员的一天作息如下:
日出时分,各级官员开始上班,处理公务。
到了中午,官员们会下班休息,一般是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左右。
部分官员如宰相,由于工作繁重,下班时间可能会稍晚一些,一般要到下午2点半左右才能下班。
下午5点到7点,是唐朝官员的第二次办公时间。
这一时间段是他们的下班时间,但如果有未完成的工作,他们可能需要继续工作。
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官员们会有一些个人活动。
有的官员会在官署或家中处理公文、思考明天的工作如何进行。
有的会看书、练字、回朋友的信件等。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会选择吃喝玩乐,进行自我放松。
此外,唐朝的休假制度也有所不同。
不同时期和不同官职的休假时间有较大差距,代际间也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起 准备上班的传统 ,至少 在春秋 时
代就已形成 。 往后 , 这个时段逐渐定型 为卯时 L 五至七时) 晨 。
暗行而人 , 相遇非审视不辨” 。想象其 万一相撞或“ 追尾” 之情景 , 唯有《 三岔 口》 比。因为无灯照明 , 可 还发生过有 人在雨夜趋朝时因路 滑失 足跌入御河
(老学庵笔记》, 《 )足见皇家保安人员 的
威风 。但 是昕 喷了,大概也就不害怕
了。
皇帝请客吃“ 朝食”
对于参加朝会 的官员来 讲 ,j
即意味着上班已告 一段 落 ,接下
是 准 备 吃 饭 , 退 朝 又 叫 “ 食 ” 故 退 。
朝会 , 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 , 便是 “ 上朝”亦称“ , 朝参” 。朝会有大朝、 常朝
等区分 。《 梁书・ 武帝纪》 里有一篇梁武 帝 的诏书 , 规定一切国务 , 必须先在朝 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 ,所 以百官应该 “ 旦旦上朝 , 时事 , 以议 前共筹 怀 , 然后 奏 闻” 。也就是说 , 除法定 的节假 E外 , t
上 班 的 官员 自说 白话 跨 人 宫 门 ,就 要
按 “ 籍人宫殿 门” 无 的律令从严 治罪 。 等到纸张普及后 ,竹制 的门籍变成了 簿册 ,凡京官俱书名簿上 , “ 置长安 门, 谓之籍 。有病 注 ‘ ’ 在名下闻纪训》, ( 《 )门籍又
口 溯 史,无 益 历 不 裨 。
鸡鸣即起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 间,和现代相
生在王公大臣身上。清制 , 凡亲王与部 堂长官上朝 ,皆有专人打灯引至景运 、 隆宗-I ; ' 军机大 臣则有角灯导人内右 1 门。 还有 , 奏事处官员 、 各部院衙 门递奏 官和各省提塘官 , 因为他们提前送到的 各种文件 和报告或许会 成为皇帝在朝 会上提出讨论 的议程 ,因而也特许给 灯。上述这些灯火 , 就是广大“ 无光” 上 班族 防备工伤的借光之源。大体办法 , 各 自赶早 , 如等早班车似的站在东华门 外, 远远看见有灯过来 , 便蜂拥而上, 亦 步亦趋。没赶上这趟的, 只好再翘首以 盼下一个“ 有光” 上班族到来。
注 , 制 , 可以进 出宫 门的人 , 汉 凡 其姓 名 、 貌 、 份都会登记 在用“ 年 身 二尺竹 牒” 制成 的记名牌上 , 叫门籍。 门籍“ 悬
之宫 门, 省相应 , 得人也”后人常 案 乃 。
以“ 通籍 ” 作为做 官的代称 , 出典 就在 这里 , 严格点说 , 应该特指 当上 了有资 格 出席朝会的京朝官 。 相反 , 如姓名不 在门籍 、 不用进宫
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决定 , 古代公
务 员 的所 属 机 关 ,可 分 中央 和 地 方 两
宫 门难 进
或许有读 者问 :这么多官员在天
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 , 一定 品秩以上 , 职务所规定 , 或有 必须参加 由君主亲 自主持 的最高国务会议 , 通称
色未 明时进宫参加朝会 ,难道不怕旁
队、 等候传呼 , 得提前一 些时 间抵 达。
明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 诗云 :月明立 “ 傍御沟桥 , 半启拱门未放朝 。” 所述便 是常参官提前到达的情景 。适值黎明
前 的黑 暗 , 宫 之后 , 进 叫人 如 何 择路 而
似, 也是晨 聚昏散 , 但具体时辰上又 比
现代一般机关之朝 九晚五 的通例要提
古代 官员
+ 今官员上班 , 有何不 同? 回
何 主
溺死 的意 外 。 当然 , 种 上班 时 的牺牲 绝 不会 发 这
文 / 颜 绍 元 完
律步行人宫 。又因随从不得跟入 的缘 故 ,没人 给你举灯照明。说是 黎明开 会, 但若是把从 宫门步行到朝殿f 开会 的大殿)这段距离算上 ,加上御史整
欧 阳修和 同事们在醉翁亭吟
劾韩琦 。皇帝因此下 令 , 如遇执 j
臣奏 事到 辰时 还未 结束 , 即一 i “
班 ” 就是允 许百官 自己退 朝 , , 以J 定 为制度 。
色, 忙退 回到 自己的位置 上(大 唐新 《
语 》 四) 卷 。 《 万历 野获编 》 十三记 , 卷 明神 宗 时 ,因朝会 时 开时辍 ,班 行 遂无 定 “ 序” 。有一次 , 一个阁部官员和一个监 察官员互争位次 ,请 编制朝班 的蔡 献
前 ,与农 业 社会 中 大 多数 人 的作 息 习
惯相适应 。诗经 ・ 《 齐风・ 鸡鸣》 妻子 中, 催丈夫起床 :公鸡 已经 叫了 ,上朝 的 “ 都已经到 了, 东方 已经亮 了, 上朝 的已 经忙碌了” 既鸣矣 , 既盈 矣 ; ( 鸡 朝 东方 明矣 , 朝既昌矣) 。由此可见 , 古人鸡鸣
兼派了京朝官上班考勤的用处。进门 之后 , 还要升殿 , 这也是 一道坎儿 。陆 游述宋代上朝 , 百官进入殿门时 , 司门 官不停地吆喝 :往哪走 ?似乎总是在 “ ” 警告你别搞错方 向。 予去国二十七年 “ 复还 ,朝仪浸有 不同 ,唯此声 尚存 ” 班了。 欲当场弹劾。 ” 李道宗忙辩解说 : “ 我在和公卿大夫谈话 。” 唐临说 :是 “ 吗? 那么是大夫乱班了。” 韦挺 闻言失
这种具有实际内容 的常朝, 几乎每天都 要举行。倘若君主生病或怠政 , 才会形
成“ 从此君王不早朝” 的例外了。
借光行路
上朝规矩 , 除一二 品大员年高者 , 特赏可以骑马或坐椅轿外 ,其余 人一
苏轼利用假期来写诗
l
期第 总猫期
决策史{
人趁机混入吗?据 《 书 ・ 汉 元帝纪》 颜
行 ? 天咫偶 闻》 , 据《 记 明代 , 紫禁城 皆
有路 灯照明( 酌 中志》, 引《 )天启 年间 ,
太监魏忠贤当权 ,下令尽废路灯。其 后, 该制 度又为清朝继 承 , 紫禁 城 内, 除朝房及各门外 , 绝无灯火 , 由为消 理
弭火 患 。结 果便 是 百 官 “ 夜 趋 朝 , 戊 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