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 (总分12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 ...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1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1(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U}} {{/U}}∙ A.牵引跑∙ B.逆风跑∙ C.上坡跑∙ D.负重跑(分数:1.00)A. √B.C.D.解析:2.同为球类项目,篮球与足球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技战术的要求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U}} {{/U}}∙ A.运动员个体的不同∙ B.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不同∙ C.各项目训练条件的不同∙ D.专项竞技能力的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3.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U}} {{/U}}∙ A.诱导训练法∙ B.意念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 D.想象训练法(分数:1.00)A.B. √C.D.解析:4.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身体或者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属于 {{U}} {{/U}}∙ A.动作时间∙ B.动作速度∙ C.动作距离∙ D.动作速率(分数:1.00)A.B. √C.D.解析:5.为了使运动员能够完整地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程,一般采用 {{U}} {{/U}}∙ A.减难训练法∙ B.加难训练法∙ C.完整战术训练法∙ D.分解战术训练法(分数:1.00)A.B.C. √D.解析:6.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
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U}} {{/U}}∙ A.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B.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分数:1.00)A.B. √C.D.解析:7.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构成要素的是 {{U}} {{/U}}∙ A.运动训练∙ B.运动竞赛∙ C.运动员选材∙ D.学校体育(分数:1.00)A.B.C.D. √解析:8.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 {{U}} {{/U}}∙ A.竞技水平∙ B.竞技状态∙ C.运动能力∙ D.训练水平(分数:1.00)A. √B.C.D.解析:9.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U}} {{/U}}∙ 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分数:1.00)A.B. √C.D.解析:10.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诊断时,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U}} {{/U}}∙ A.速度∙ B.次数∙ C.距离∙ D.时间(分数:1.00)A. √B.C.D.解析:11.对跳水来说,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内容是 {{U}} {{/U}}∙ A.专项心理品质∙ B.专项技术∙ C.专项运动素质∙ D.训练理论知识(分数:1.00)A.B. √C.D.解析:12.为了检查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组织的训练课是 {{U}} {{/U}}∙ A.身体训练课∙ B.技战术训练课∙ C.综合训练课∙ D.测验、检查课(分数:1.00)A.B.C.D. √解析:13.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U}} {{/U}}∙ A.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分数:1.00)A. √B.C.D.解析:14.下面不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是 {{U}} {{/U}}∙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使用拉力器∙ D.纵跳(分数:1.00)A.B.C. √D.解析:15.下列不属于动作要素的内容是 {{U}} {{/U}}∙ A.动作轨迹∙ B.动作时间∙ C.动作速度∙ D.动作方向(分数:1.00)A.B.C.D. √解析:16.运动训练原则是指 {{U}} {{/U}}∙ A.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B.运动训练系统内部与外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 C.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D.运动训练过程中遵循的模式化要求(分数:1.00)A.B.C. √D.解析:17.径赛运动员作高抬腿跑和小步跑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 {{U}} {{/U}}∙ A.速度∙ B.最大力量∙ C.耐力∙ D.灵敏(分数:1.00)A. √B.C.D.解析:18.运动训练原则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在于 {{U}} {{/U}}∙ A.不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项目∙ B.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C.运动训练原则是组织运动训练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D.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分数:1.00)A.B.C.D. √解析:19.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U}} {{/U}}∙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分数:1.00)A.B.C. √D.解析:20.运动员训练状态的诊断可以描述为 {{U}} {{/U}}∙ A.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B.运动员训练中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 C.运动员训练中表现出的竞技能力∙ D.针对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所评定的运动成绩、竞技能力和训练负荷(分数:1.00)A.B.C.D. √解析:21.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U}} {{/U}}∙ A.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B.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有氧耐力∙ D.无氧耐力(分数:1.00)A.B.C. √D.解析:22.下列不属于智力训练的是 {{U}} {{/U}}∙ A.观察力训练∙ B.思维、想象力训练∙ C.记忆力训练∙ D.表象训练(分数:1.00)A.B.C.D. √解析:23.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主要体现在 {{U}} {{/U}}∙ A.研究和阐明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 B.阐明同类项目固有的属性和规律∙ C.研究阐明各个专项的所有规律∙ D.B和C(分数:1.00)A. √B.C.D.解析:24.在参加大赛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手的主要特征、适应对手的战术风格,最好采用的训练方法是 {{U}} {{/U}}∙ A.虚拟现实训练法∙ B.程序训练法∙ C.想象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分数:1.00)A.B.C.D. √解析:25.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 {{U}} {{/U}}∙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训练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分数:1.00)A. √B.C.D.解析:26.“立定三级跳远”属于 {{U}} {{/U}}∙ A.等长性收缩训练∙ 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分数:1.00)A.B. √C.D.解析:27.运动训练过程中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是 {{U}} {{/U}}∙ 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B.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C.对训练效果及时地检查评价∙ D.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分数:1.00)A.B. √C.D.解析:28.运动训练过程中建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模型是为了确定运动员的 {{U}} {{/U}}∙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训练水平(分数:1.00)A.B. √C.D.解析:29.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不包括 {{U}} {{/U}}∙ A.竞技能力诊断∙ B.运动年限诊断∙ C.运动成绩诊断∙ D.训练负荷诊断(分数:1.00)A.B. √C.D.解析:30.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看,下列项目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最高的是 {{U}} {{/U}}∙ A.游泳∙ B.跳水∙ C.射箭∙ D.摔跤(分数:1.00)A.B.C. √D.解析:二、{{B}}判断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31.训练水平即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
346 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贵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体育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的体育学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对于本科属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体育综合考试范围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体育学科和相关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对于本科属于非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体育综合考试范围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户外运动》,或选择“本科属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考生的体育综合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体育学科和相关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适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考生1.学校体育学:100分2.运动训练学:100分3.运动解剖:50分4.运动生理学:50分(二)适用于非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考生1.学校体育学:60分2.户外运动:130分3.运动训练学:50分4.运动解剖:30分5.运动生理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第1-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多项选择题:第61-7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是非题:第71-8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名词解释:第86-91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第92-98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论述题:第99-10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IV.考查内容一、《学校体育学》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古代社会的体育第二节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第四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与作用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三节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四章学校体育的制度与组织管理第一节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制度与法规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第四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与内容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学习)目标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与组织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二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八章体育教学设计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第三节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第九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第一节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第二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第十章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第十一章体育课教学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与结构第二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第三节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第十二章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三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四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十五章体育教师第一节体育教师的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六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二、《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第一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第二节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第一节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第二节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第三节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第四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第五节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第六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第一节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四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第一节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控制方法第三节操作性训练方法第四节运动训练基本手段第六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第一节运动训练负荷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第三节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第四节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第五节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第七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第二节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第三节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第八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第一节教练员的知第二节教练员的执教第三节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第四节教练员的领导行为三、《运动生理学》参考书目:王瑞元、苏全生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一)运动生理学基础1.运动生理学概述、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与调节(二)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基础1.骨骼肌机能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保障系统:内环境、稳态、血液和氧供应原则(三)运动中的物质与能量供应1.物质代谢的基本特点、原理2.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测定方法3.运动中的血氧供应原则及代谢物的消除(四)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1.赛前状态2.进入工作及稳定状态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五)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特点及在教学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六)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能力、各项身体素质的概念、特点、测定及发展方法(七)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素(八)特殊环境条件下运动的生理学问题高原、冷热、水、大气环境及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九)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1.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反应2.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运动性免疫模式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生理意义、调理四、《运动解剖学》参考书目:徐国栋、袁琼嘉主编.运动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一)运动系统1.骨骼:骨的概述、结构、分类、表面标志、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功能等2.关节:关节的结构、分类、运动幅度及影响因素等3.骨骼肌:骨骼肌的物理特性、起止点、配布规律及功能等(二)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关节的运动形式,肌肉的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完成技术动作所起的作用及与外力的作用关系;运动解剖学知识分析常见体育动作中的关节运动及肌肉工作情况(三)内脏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运动对相关系统的影响1.消化系统2.呼吸系统3.泌尿系统4.生殖系统(四)脉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2.淋巴系统(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区分和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反射弧的概念(六)内分泌系统五、《户外运动》参考书目: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编.户外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一章户外运动概述第一节户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户外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第三节山地户外运动第二章山地户外运动的主要项目第一节攀岩与下降第二节舟渡和泅渡第三节山地自行车第四节漂流第五节溯溪第六节探洞第七节沙漠穿越第八节登山健身第三章山地户外运动的基本技术与装备第一节山地户外运动的服装与装备第二节攀登技术与装备第三节绳结技术第四节下降技术与装备第五节保护技术与装备第六节保护点设置技术与装备第七节行走穿越技术与装备第八节特殊地形行走与通过第九节地形图常识及判读第十节天气观测的基本常识第十一节户外求救联络技术与装备第十二节野外活动技能与装备第四章户外领队的职责与管理策略第一节户外领队的职责、动机与态度第二节户外运动的计划与准备第三节户外领队的角色与风格第四节户外领队的有效沟通第五节户外领队的判断与决策第六节户外领队的关心与鼓励第七节团队建设与管理第八节冲突管理第五章山地户外运动竞第一节探险越野赛的常用装备第二节探险越野赛的裁判员职责第三节探险越野赛的赛前工作第四节探险越野赛的组织与实施第五节探险越野赛的安全管理第六章户外运动的健康管理第一节户外运动的怵能训练第二节户外运动的营养支持第三节户外运动的心理训练第四节户外运动急救第五节户外常见伤病防治1.心肺复苏术2.中暑的处理3.失温的处理4.如何预防动植物伤害5.止血法6.病人搬运方法第七章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第一节中国大陆山难史概述第二节户外运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第三节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工具及其应用第四节户外领队的风险管理职责与策略第五节户外运动紧急情况处理与救援第八章关于户外运动发展相关文件和政策。
体育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试题(150分)第二部分运动训练学(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则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1. 项群训练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作电位2. 红细胞比容3. 心动周期4. 运动性心脏肥大5. 最大摄氧量6. 基础代谢率7. 运动技能8. 极点9. 积极性休息 10. 连续心音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肌肉具有以下物理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心肌收缩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范围为___________次/分,每博输出量约为______________毫升。
5. 肺泡通气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人体各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的分解。
7. 感受弱光的是_________细胞,感受强光的是_________细胞并具有分辨______的能力。
8. 产生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_________,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是___________。
9. 决定动作速度的生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46体育综合(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育综合(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是发轫于运动训练实践的本源性学科,是体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
运动训练学理论考试是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熟悉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训练的原则,训练的基本内容、方法,以及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和训练计划的安排,进而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的能力。
Ⅱ.考查目标运动训练学理论考试涵盖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构成要素,辨证协同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教练员职责与教练员行为,运动队伍的管理等课程内容。
要求考生: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课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项训练实践。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释义、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及构成要素约12%运动训练学的辨证协同原则约1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约18%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约18%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约18%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约10%教练员职责与教练员行为约6%运动队伍的管理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约30分简单题约60分论述题约60分Ⅳ.考查内容一、运动训练学导言(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运动训练概论运动训练释义。
运动训练的竞技价值。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六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模拟题六第一部分客观题四、体育综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1. 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练习的最佳负荷是()A.5RM负荷B.6-10RM负荷C.1-15RM负荷D.16-20RM负荷32. 下列哪种收缩不做机械功()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D.等动收缩33. 在血管的损伤部位,血小板的黏附出现后,损伤的组织或红细胞释放出()诱聚物质使血小板发生第一相聚集。
A.组织胺B.凝血酶C.ADPD.ATP34. 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造成的。
A.外周阻力增加B.心输出量增加C.循环血量增加D.血管舒张35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外周化学感受器C.脑桥调整呼吸中枢D.延髓化学感受器36. 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称为()。
B、复习课C、考核课D、综合课37. 身体发展主要包括( )等多方面综合的发展。
A.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机体适应能力B.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技能、社会适应能力C.身体状态、身体机能、体能、基本活动能力D.身体姿势、身体机能、体能、机体适应能力38. 体育与健康课是()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A.学校体育B.业余训练C.课余活动D.体育竞赛39. 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学生()学科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独成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来源。
A.社会B.家庭C.学校D.班级40. 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
A.体能的练习B.体育活动C.体育教学D.个性培养41. 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为:第一,严密的组织性。
第二,高度的一致性。
第三,()A.高度的协调性B.高度灵活性C.战术合理性42. 赛前训练周素质训练的基本特点是()A.增加一般素质B.增加专项素质C.增加一般和专项素质D.降低专项素质43. 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比赛是()主要任务。
2023年体育硕士《346体育综合》考点手册
本书是体育硕士《346体育综合》的考点手册。
本书遵循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体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并综合参考了国内多所重点体育院校的《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将本书分为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大部分,并根据相关考研参考教材及名师课堂笔记对各部分的考点进行了归纳,提纲挈领,方便考生快速掌握备考重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是综合参考了国内多所重点体育院校的《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因此带有通用性质,谨供考生参考。
目录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第1章运动训练学概述第2章运动训练的原则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第4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5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第6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第7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第1章学校体育学概述第2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第3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4章体育课程第5章体育教学目标第6章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第7章体育教学方法第8章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9章体育教学评价第10章课余体育概述第11章课余体育锻炼第12章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第13章大学竞技体育第14章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第15章体育教师第16章学校体育环境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第1章运动生理学概述第2章肌肉活动第3章能量代谢第4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5章内分泌调节第6章免疫与运动第7章血液与运动第8章呼吸与运动第9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10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11章身体素质第12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第13章运动技能的形成第14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15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第16章环境与运动百度:圣才学习网。
运动训练学 部分 考试资料 (高教版,可参考一下)
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训练适应: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外部加于人体的负荷能引起人体功能的改变,使之更好的承受外加的负荷,这就是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这一现象称为训练适应。
4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6竞技能力构成要素: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
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和功能,所建立的反应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和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特征。
8项群:是指具有共同特点的同一类项目群组的总称,9项群训练理论;指研究同一项群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论。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0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与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的科学的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比赛安排规律系统的持续的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原则。
13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是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人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作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1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内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2、糖代谢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谢与运动4、蛋白质代谢与运动5、水的代谢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表1-1 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表1-2 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学表1-3 运动训练学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表1-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 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表1-6 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表1-7 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3专项训练理论表1-8 专项训练理论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表1-9 运动成绩(2)竞技能力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表1-10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③结构模型表1-11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运动训练方法(1)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 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表1-13 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②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表1-14 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3运动训练负荷(1)释义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346-体育综合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容结构各部分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的相关概念2、糖代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与运动4、蛋白质代与运动5、水的代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综合资料(2)
一套题(一)选择题1、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 竞技体育B 群众体育C 学校体育D 大众体育2、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 周期性 D 速度性3、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 特性C方法 D 手段4、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 B 负荷和心理 C 负荷和恢复 D 身体和心理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A)学者提出来的。
A苏联B原民主德国C中国D原联邦德国6、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B区别对待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见断性7、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B120次/分之下 C 130次/之下D140/次之下8、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z之间B60-80%之间C80-90%之间D90%以上9、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B手段C本领D途径10、动作连贯流畅、和谐有弹性反映了练习的(A)。
A动作节奏B动作的精确性C运动学特征D动力学特征11、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B方法C手段D基础12、篮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B动作C位移D灵敏13、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A负荷强度B负荷量C练习方式D练习方法14、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B方法C类型D要求15、(C)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及时性和可靠性B有效性和客观性C连续性和阶段性D阶段性和变化性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负荷组数D负荷次数1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教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运动训练学15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挑选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第1 页/共8 页综合应用题110分三、考查范围(一)第一部分运动生理学绪论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意,控制生命活动基本表现以及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第一章肌肉的欢喜与收缩了解肌细胞的结构及肌肉的电现象。
控制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控制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篇氧运输系统第三章呼吸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过程,控制肺通量,肺换气的原理。
了解呼吸逻辑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控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调节。
第四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控制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五章血液循化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控制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主意。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控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以及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初试科目考试大纲-346体育综合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346体育综合适用专业: 045200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题纸一般由考点提供。
(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100分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等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第四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第六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第七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第八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版。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三章体育课程第四章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第五章体育课第六章体育教学实践技能第七章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第八章阳光体育运动概述第九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十章大课间体育活动第十一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十二章学校运动训练第十三章学校运动竞赛第十四章学校体育管理第十五章体育教师第十六章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第十七章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第十八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第十九章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学校体育教程》刘海元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浙江体育硕士考试时间2024(2023年12月23日-25日)
浙江体育硕士考试时间2024(2023年12月23日-25日)浙江2024年体育硕士考试时间浙江2024年体育硕士考试时间安排在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12月23日下午外国语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12月25日上午业务课二(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安排在12月25日考试的特殊科目考试时间长不超过6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报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浙江2024年体育硕士考试科目1、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门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博物馆、药学、中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医学技术、针灸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心理学专业基础、历史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管理类综合能力、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法律硕士综合(法学)、经济类综合能力、教育综合。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U}} {{/U}}A.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D.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分数:1.00)A.B.C.D. √解析:2.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U}} {{/U}}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运动成绩(分数:1.00)A.B.C.D. √解析:3.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U}} {{/U}}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B.内容变换训练方法C.方法变换训练方法D.形式变换训练方法(分数:1.00)A.B.C.D. √解析:4.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U}} {{/U}}A.竞争性B.规范性C.观赏性D.集群性(分数:1.00)A.B.C.D. √解析:5.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 {{U}} {{/U}}A.实用性B.规范性C.合理性D.经济性(分数:1.00)A. √B.C.D.解析:6.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U}} {{/U}}A.战术观念B.战术指导思想C.战术意识D.战术知识(分数:1.00)A.B.C. √D.解析:7.运动训练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U}} {{/U}}A.提高竞技能力B.学习运动技术C.提高健康水平D.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分数:1.00)A.B.C.D. √解析:8.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U}} {{/U}}A.运动员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分数:1.00)A. √B.C.D.解析:9.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看,下列项目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最高的是 {{U}} {{/U}}A.游泳B.跳水C.射箭D.摔跤(分数:1.00)A.B.C. √D.解析:10.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U}} {{/U}}A.体能B.技能C.战术意识D.战术能力(分数:1.00)A.B.C. √D.解析:11.下列不属于动作要素的内容是 {{U}} {{/U}}A.动作轨迹B.动作时间C.动作速度D.动作方向(分数:1.00)A.B.C.D. √解析:12.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U}} {{/U}}A.基础训练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分数:1.00)A.B. √C.D.解析:13.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
2022年上学期《运动训练学》考试试卷(B)
A 、个人战术B 、集体战术C 、小组战术D 、心理战术 5、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准确完成专项技术能力的项群是( ) A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B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 C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D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6、训练中加大负荷的主要形式不正确的是 ( )A 、直线式适合于起点较低的初学者B 、阶梯式适合于优秀运动员及初学者C 、波浪式适合于等级运动员及初学者D 、跳跃式适合于优秀运动员及初学者 7、依据训练任务及内容可将周训练分为( )A 、大周期、小周期B 、基础训练周、补充训练周C 、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D 、双周期、单周期8、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发展柔韧素质的手段是( )A 、动力拉伸B 、被动拉伸C 、俯卧背伸D 、原地纵跳 9、关于心理能力训练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与运动员竞技能力无关B 、不同类型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不同要求C 、心理能力训练课划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两大类D 、运动员水平越高,竞技越激烈,心理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相对就越大10、运动队人员构成主要成分是( )A 、教练员与运动员B 、领队与教练员C 、教练员、运动员与队医D 、教练员、运动员、队医与科研人员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 )1、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
()2、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青少年的训练。
()3、人体的任何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它维持着人体的基础生活能力。
()4、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一般说不低于最大强度的70%。
()5、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之间的转移属于同类转移。
()6、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7、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小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8、能否取得训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
(总分12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2. 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战术能力 D.运动成绩
3. 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 B.内容变换训练方法 C.方法变换训练方法 D.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4. 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5. 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 A.实用性 B.规范性 C.合理性 D.经济性
6.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7. 运动训练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 B.学习运动技术 C.提高健康水平 D.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8.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9.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看,下列项目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最高的是 A.游泳 B.跳水 C.射箭 D.摔跤
10. 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战术意识 D.战术能力
11. 下列不属于动作要素的内容是 A.动作轨迹 B.动作时间 C.动作速度 D.动作方向
12. 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
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A.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B.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14. 比较下列四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方法是 A.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B.间歇性循环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
15. 为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能力,应更多地采用 A.实战训练法 B.完整训练法 C.加难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16. 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A.牵引跑 B.逆风跑 C.上坡跑 D.负重跑
17. 依据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竞技需要原则 B.适宜负荷原则 C.有效控制原则 D.周期安排原则
18.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不包括 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生态学因素 D.社会学因素
19. 下列不属于构成负荷量的因素是 A.次数 B.高度 C.时间 D.组数
20. 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诊断时,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次数 C.距离 D.时间
21. 下列对运动成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 B.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能力 C.运动成绩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竞赛的胜负 D.运动成绩是对运动员及对手在比赛中发挥情况的综合评定
22. 对于高难度技术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前半部分 B.中间部分 C.后半部分 D.任何部分
23. 下面不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是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使用拉力器 D.纵跳
24. 为了检查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组织的训练课是 A.身体训练课 B.技战术训练课 C.综合训练课 D.测验、检查课
25.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看,下列项目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最高的是 A.游泳 B.跳水 C.射箭 D.摔跤
26. 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称为 A.竞技战术 B.战术能力 C.战术意识 D.战术行动
27. 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A.诱导训练法 B.意念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 D.想象训练法
28. 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身体或者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属于 A.动作时间 B.动作速度 C.动作距离 D.动作速率
29.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 A.竞技水平 B.竞技状态 C.运动能力 D.训练水平
30. 运动训练过程中建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模型是为了确定运动员的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训练水平
二、判断题
1. 在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时,一般负荷强度要大,但次数不宜过多。
A. 正确
B. 错误
2. 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3. 战术方案是制定赛前战术训练的基础,一旦确定就不可再改变。
A. 正确
B. 错误
4. 对于运动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应使用语言法进行技术训练。
A. 正确
B. 错误
5. 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决定了训练必须以适宜负荷方式进行。
A. 正确
B. 错误
6. 一堂课的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服务的,因此即使是专门性准备活动也不能负荷强度太大。
A. 正确
B. 错误
7. 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8分钟的持续练习,此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A. 正确
B. 错误
8. 疲劳越深,训练效果就越好。
A. 正确
B. 错误
9. 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构成要素并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起始状态还是目标状态,都应该而且可以依相同的结构模式给予描述。
A. 正确
B. 错误
10. 训练水平即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11. 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8分钟的持续练习,此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A. 正确
B. 错误
12.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A. 正确
B. 错误
13. 常在运动员已具备一定的战术知识和战术能力后采用分解战术训练法,以提高战术训练的精确性。
A. 正确
B. 错误
14. 在战术训练的初始阶段通常采用加难训练法,以提高运动员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运用战术的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15.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A. 正确
B. 错误
16. 竞技能力也就是训练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17. 速度、力量、柔韧等运动素质对技术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技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18.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A. 正确
B. 错误
19. 在最佳竞技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
负荷通常逐年提高,并常常力图逼近个人运动负荷的极限。
A. 正确
B. 错误
20. 运动员广泛学习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21. 运动竞赛实际上仅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22. 动作速度就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A. 正确
B. 错误
23. 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通常低于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同时间断性地保持较高的负荷量。
A. 正确
B. 错误
24. 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
A. 正确
B. 错误
25. 训练过程中之所以要进行区别对待主要是因为竞技项目和运动员个体间的多样性。
A. 正确
B. 错误
26. 训练负荷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
A. 正确
B. 错误
27.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A. 正确
B. 错误
28. 将足球的运球、传球、接球、射门等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8分钟的持续练习,此方法为持续训练法。
A. 正确
B. 错误
29. 运动训练原则,简要地说就是训练的规律。
A. 正确
B. 错误
30. 一般地,发展耐力素质或者力量耐力素质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当运动员感到
有些疲劳时可安排快速力量练习和速度练习。
A. 正确
B. 错误
第二部分主观题运动生理学一、论述题
1. 试述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含义及其作用。
2. 说明如何培养运动员的技术风格。
3. 试述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二、案例题
1. 结合运动项目,谈一谈在技术训练中怎样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