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丸1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经方学堂高建忠:麻仁丸治疗内伤便秘可如此加减
经方学堂高建忠:麻仁丸治疗内伤便秘可如此加减主持人说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
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麻仁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全方组成为: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蜜和丸。
第247条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润肠丸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全方组成为:大黄、当归梢、羌活、桃仁、麻子仁,炼蜜为丸。
“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结,皆能闭塞也,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也。
”《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两书中也载有该方。
方书中多认为,麻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组成,具有润肠通便,“泻阳明有余之燥热,滋太阴不足之阴液”的功能,为润下剂中的代表方,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
《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在润肠丸等方前面有一段总论,论中明确提到“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
”后世所谓脾约丸即仲景之麻仁丸。
《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在润肠丸等方前面有一句话:“前项所定方药,乃常道也,如变则更之。
”也就是说,在李东垣笔下,润肠丸为“知常达变”之方。
麻仁丸属常,润肠丸属变。
那么,从麻仁丸到润肠丸,也属于李东垣“知常达变”之法。
李东垣是如何“达变”的?为何要“达变”呢?从表面看来,两方除同时用到麻子仁和大黄外,似无其他相似之处。
但仔细对比可以发现,芍药与当归俱为和血养血药物,杏仁与桃仁俱为“仁”类润肠药物。
也就是说,有这种可能,李东垣在组成润肠丸时,取用了麻仁丸中的麻子仁、大黄,同时去掉了酸苦“益津”(《汤液本草》)的芍药,改用了辛润和血的当归梢;去掉了温润走气的杏仁,改用了温润走血的桃仁(《汤液本草》引东垣语:“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
”)。
经过上述加减后,麻仁丸中剩下了枳实、厚朴,润肠丸中剩下了羌活。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麻仁丸1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麻仁丸麻仁丸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6种“麻仁丸”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用法: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组成:大麻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分,芒硝(生铁铫子内炒干,纸裹,黄土内窨1宿,研)1两1分。
制法: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用法: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恶实(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用法:每服20丸,温水送下。
未效,加至30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四。
组成:麻仁1两(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2钱半,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大便秘涩。
用法: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血燥便闭。
用法:白汤送下。
来源:《产育宝庆集》卷上。
组成: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半两,大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
用法:每服20丸,空心温汤送下。
未通,加丸数。
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组成: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泻下方之麻子仁丸(又名脾约麻仁丸、麻仁丸)
麻子仁丸【方源】:《伤寒论》【组成】:麻子仁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1~2次,温开水送服。
亦可按原方比列酌减,改汤剂煎服。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脾约症。
症见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跗阳脉浮而涩。
亦可用于治疗痔疮便秘。
【方解】:本方主症是大便硬、小便数,属脾约便秘。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而下输膀胱,故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
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主药。
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共为辅药。
大黄、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泻热除满,消痞通便,泻胃肠有余之燥热,为佐药。
白密为使药,与白芍同用,可减缓小承气汤攻下之力,使泻而不俊,润而不腻。
原方只服十丸,以饮渐加,说明本方意在缓下。
【按语】:本方以小便频数、大便干结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老人于产后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肛门疾病手术后、蛔虫性肠梗阻、神经性尿频、咳嗽、噎嗝、肺心病等。
如津液已伤,加生地、麦冬、玄参;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熟地、生首乌;神经性尿频、加覆盆子、桑螵蛸;痔疮出血,加地榆、槐花;热结较甚,加芒硝;蛔虫性肠梗阻,加乌梅、槟榔、陈皮。
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不宜使用本方;孕妇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加强肠管蠕动。
取25%麻仁丸液4滴作用于家兔肠管,发现肠管波波幅比正常稍大,频率较大而规则。
【同名方】1、《儒门事亲》麻仁丸,由郁李仁、火麻仁、大黄、山药、槟榔、防风枳壳、木香、羌活构成。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涩滞不畅。
2、《洁古家珍》麻仁丸,由枳壳、川芎、麻仁构成。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风秘大便不通。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仁丸,由麻仁、槟榔、枳壳、菟丝子、山药、防风、车前子、山茱萸、肉桂、木香、羌活、郁李仁、大黄构成。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冷热蕴结,大便秘结,津液耗少。
经方:麻子仁丸(燥实便秘,老人便秘)
经方:麻子仁丸(燥实便秘,老人便秘)麻子仁丸【原文】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右六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又名】麻仁丸,麻子仁汤【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伤寒)2、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金匮)3、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发汗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利小便已,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
(伤寒)【剂量】1、比例:麻子仁2,芍药6,枳实6,大黄12,厚朴12,杏仁12;2、睡前吃:小孩10颗,中等15--20,早上大肠经时正好解大便。
3、现代剂量:火麻仁10克,白芍10克,枳实6克,大黄6克,厚朴6克,杏仁10克【组成】麻仁芍药枳实厚朴大黄杏仁【功效】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时机】1、便秘,大便像羊大便一样一粒粒的。
【方解】1、麻子仁是一个润肠的药,是比较轻的药剂;2、杏仁,中医的观念认为上源的肺气足我们大便才有力量,有时候一咳嗽小便出来一点,有时候大便出来一点,这就证明肺会影响大肠跟膀胱。
所以下焦能够排便有力就要把上源的肺润好,加了杏仁在里面能够让肺气强起来;3、脾脏受到约束时,脾脏的血液循环就不好,而芍药本身就是进入脾脏;4、胸满的时候一定加枳实,枳实能够去胸满是因为胸满产生的原因都是里湿太盛堵在那边,枳实能够把湿往下导,就是可以降逆满,所以它能够去胸满;5、厚朴能够润小肠津液治腹胀满,肃降向上逆的肠气;6、加一点大黄下去,大黄剂量不要很多,不像麻子仁那么多,大黄能够去实,把堵到的东西清出来。
7、脾主湿,小肠的湿来自脾。
思伤脾,就会干燥。
小肠干燥就是脾湿伤到了,大便就不好。
《伤寒论》113方——麻仁丸
《伤寒论》113方——麻仁丸第六十三方——麻仁丸阳明二十七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金匮》卷二,同。
阳明胃经,自头走足,行于足趺,动脉曰冲阳,故名趺阳。
阳盛则脉浮,浮则胃气强壮也。
血虚则脉涩,涩则风木疏泄而小便数也。
浮涩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则难,其脾气约结而粪粒坚小。
此太阳阳明之证也。
八章: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润燥而滑肠,芍药、大黄清风而泻热,厚朴、枳实行滞而开结也。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营血虚,胃阳强而必脾阴弱(阳强阴从),脾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血虚脉涩,风木疏泄而小便数,膀胱胱津枯,脾胃失润,浮涩相抟,大便则难。
胃肠俱燥,所以脾气约结,是为脾约。
脾约必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
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
营血生化,自不脉涩。
2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
此是太阳之阳,伤外寒表郁,则阳明之阳,内郁而里盛,阳明阳盛,则脾阴之弱,不能生化营血,所以脉涩,木枯而疏泄,所以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
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营卫生化:卫出于下焦,营出于中焦,就是脾气化精。
脾为化血之源,外感胃阳强,则是本病之病源,太阳之来路,太阳阳明也。
(《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
4 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约其脾阴,麻仁丸证。
阳明病,经阳外感,胃阳里盛,烁手少阴,黄连阿胶证。
阳明+手少阴病,经阳外感,胃阳里实,克其三阴,大承气汤证。
(阳明病+足少阴病)1脾约证——许叔微医案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臌胀。
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
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余至。
麻仁丸_灵验良方汇编卷下_减法方剂树
麻仁丸_灵验良方汇编卷下_减法方剂树麻仁丸_灵验良方汇编卷下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2)1.2.功效: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2)1.3.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2)2.枳杏丸 (2)2.1.减:麻仁、人参 (2)2.2.组成:杏仁1两(汤泡,去皮尖,别研),枳壳2两(先研为末)。
(2)2.3.功效:大小便涩少。
(2)2.4.来源:《女科百问》卷上 (2)3.人参枳壳散 (2)3.1.减:麻仁、杏仁 (2)3.2.组成: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
(2)3.3.功效:产后恶心不下食。
(2)3.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2)4.葱涎丸 (2)4.1.减:人参、杏仁 (2)4.2.组成:麻仁、枳壳各等分。
(2)4.3.功效: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大便秘涩,5-6日不解,腹中闷胀。
24.4.来源:《普济方》卷三五四 (3)1.原方1.1.组成: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1.2.功效: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1.3.来源:《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2.枳杏丸2.1.减:麻仁、人参2.2.组成:杏仁1两(汤泡,去皮尖,别研),枳壳2两(先研为末)。
2.3.功效:大小便涩少。
2.4.来源:《女科百问》卷上3.人参枳壳散3.1.减:麻仁、杏仁3.2.组成: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
3.3.功效:产后恶心不下食。
3.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4.葱涎丸4.1.减:人参、杏仁4.2.组成:麻仁、枳壳各等分。
4.3.功效: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大便秘涩,5-6日不解,腹中闷胀。
4.4.来源:《普济方》卷三五四。
麻仁丸方治疗肠热津亏型便秘
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气交阻型梅核气
• 适应症:痰气交阻型梅核气,症见咽部不适,咽中如有物
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为主要特征,胸骨后痞闷或嘈杂, 咽物时尤著,喜进软食,其状如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弦。发病与加重常与情志因素有关。 • 方药组成:法半夏10g厚朴花10g苏梗10g茯苓10g桔梗6g木 蝴蝶5g炒枳壳6g • 方解:半夏化痰降逆,行气散结;厚朴花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苏梗宽中化痰,开郁散结;茯苓健脾渗湿,助半夏化痰;桔梗 利咽祛痰,木蝴蝶清肺利咽化痰,枳壳行气化痰;共奏行气散 结、降逆化痰利咽之功,治以痰结气郁之梅核气之证。
• 如兼有风热,咽中不适而痛,咽部充血明显,舌黄脉微数, 先以薄荷、牛蒡子、桔梗、银花、甘草、金果榄、山豆根、 挂金灯、法半夏、茯苓等疏风清咽,再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 如咽中不适日久,口干食少,型瘦,舌红脉数,伴肺胃阴虚, 可去生姜厚朴加用麦冬10g北沙参10g石斛10g胖大海10g芦 根10g佛手花10g甘草
• 检查:体温38.5°C,急性面容,呼吸急促,胸部左下部叩 诊浊音,语颤增强,听诊呼吸音低。胸片左肺中下部见 有一浓密阴影,左肋隔角消失。印象为左肺部炎症。 查白细胞总数12.8X107L,中性0.92,淋巴0.08。痰培 养3次,均为草绿色链球菌。
第16页,共18页。
• 辨证论治:风热犯肺,肺气郁闭,宣降失常,热蒸液聚为痰,痰 热壅阻,肺络为伤,且有热传心包趋势,治予辛凉重剂,清热 宣肺化痰止咳。
• 三诊:患者基本可以安睡,唯口干,面色潮红尚存, 以六味地黄丸善后。
第12页,共18页。
• 按语:江阴地区,地处东南,气候温热,为 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较高,久食肥甘, 内生痰湿,蕴而化热,灼伤阴液,阴虚则火 旺。 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所愿不遂,肝气 郁结,郁而化火,心肝火旺,灼伤阴液。初 以清化痰热,养心安神,兼以养阴,镇心安 神,后痰热渐清,阴虚火旺兼显,治以滋阴 降火,兼化痰热。再以养阴固本善后, 因 辨证精确,治法得当,故收效迅速。
麻子仁丸详解
麻子仁丸
【异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 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泻下剂-润下 【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麻子仁丸
〖方源〗《伤寒论》:“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 相搏,大便则鞕(yìng 古同“硬”,坚。 古同“鲠”,哽塞。),其脾 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文献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记载之麻仁丸,条文基本相同, 药物组成与用法同,但枳实量用一斤,且未注炙与不炙, 主治亦同。
《医方考》:“伤寒差后,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 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难者,主此方以通肠润 燥。枳实、大黄、厚朴,承气汤也;麻仁、杏仁,润肠 物也;芍药之酸,敛津液也。然必胃强者能用之,若非 胃强,则承气之物在所禁也。”
方解
君 麻子仁 润肠通便 ┌杏仁 降气润肠
臣┤ └芍药 滋阴柔肝,肝木得养,不克脾土,脾得健运 ┌枳实 消痞破结
佐┤厚朴 下气除满 └大黄 通下行便
使 蜂蜜 润燥滑肠
脾约
成无己说:“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 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 其脾为约。”(《伤寒明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文献《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下法不曰承
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 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 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 者,脾燥宜用缓法,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 也。”
大麻仁丸_圣惠卷十六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大麻仁丸_圣惠卷十六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大麻仁丸_圣惠卷十六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6)1.1.组成:大麻仁2两(研入),川大黄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两,川朴消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木通1两。
. 6 1.2.功效:时气胃中壅热,大便不通。
(6)1.3.来源:《圣惠》卷十六。
(6)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6)2.相似度57%:玄参散 (6)2.1.组成:玄参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通1两(锉),独活1两,犀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6)2.2.原方对照:大麻仁2两(研入),川大黄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两,川朴消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木通1两。
62.3.加:玄参、独活、杏仁 (6)2.4.减:大麻仁、郁李仁、川朴消 (6)2.5.功效:瘰疬初生结肿,发歇寒热。
(6)2.6.来源:《圣惠》卷六十六。
(6)3.相似度57%:犀角散 (6)3.1.组成:犀角屑1两,龙胆1分(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川朴消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
(6)3.2.原方对照:大麻仁2两(研入),川大黄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两,川朴消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木通1两。
73.3.加:龙胆、甘草 (7)3.4.减:大麻仁、郁李仁、木通 (7)3.5.功效:小儿百日以来,伤寒挟实,壮热,多惊心躁。
(7)3.6.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7)4.相似度57%:前胡散 (7)4.1.组成:前胡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犀角屑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微炒),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7)4.2.原方对照:大麻仁2两(研入),川大黄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两,川朴消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木通1两。
大麻仁丸_圣惠卷九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大麻仁丸_圣惠卷九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大麻仁丸_圣惠卷九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大麻仁3两(别研如膏),川大黄2两(锉,研,微炒),诃黎勒皮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7)1.2.功效:积年心腹气、肺气、脚气、冷热气、痃癖气,不能饮食,纵食不消,脏腑不调,大肠秘涩。
(7)1.3.来源:《圣惠》卷九十八。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80%:火麻仁丸 (7)2.1.组成:火麻仁3两(另研如膏),川大黄(锉炒)3两,诃黎勒皮3两,人参(去芦)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7)2.2.原方对照:大麻仁3两(别研如膏),川大黄2两(锉,研,微炒),诃黎勒皮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7)2.3.加:火麻仁 (7)2.4.减:大麻仁 (7)2.5.功效:积年心腹气、肺气、脚气、冷热气、痃癖气,不能饮食,纵食不消,脏腑不调,大肠秘涩。
(7)2.6.来源:《普济方》卷三十九。
(7)3.相似度60%:诃黎勒丸 (7)3.1.组成:诃黎勒皮(煨,去核)2枚,丁香1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半夏(汤洗去滑,炮)1分,人参1分。
(7)3.2.原方对照:大麻仁3两(别研如膏),川大黄2两(锉,研,微炒),诃黎勒皮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8)3.3.加:丁香、半夏 (8)3.4.减:大麻仁、川大黄 (8)3.5.功效:小儿脾胃不和,吐逆不止。
(8)3.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8)4.相似度60%:大黄丸 (8)4.1.组成:川大黄4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4两,人参2两(去芦头),大麻子2两。
(8)4.2.原方对照:大麻仁3两(别研如膏),川大黄2两(锉,研,微炒),诃黎勒皮2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伤寒论》名方麻仁丸
麻子仁丸
(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
【方剂组成】麻子仁30 克,芍药24 克,枳实24 克,大黄18 克,厚朴24 克,杏仁18 克
【用法】以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 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方解】此于小承气加润下的麻仁、杏仁、芍药等物,和蜜为丸,安中缓下,使正不伤。
习惯性或老人便秘、及虚人里有积滞者宜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47 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注解:趺阳为足阳明胃经之脉,古人用以候胃。
脉浮主热,胃有热则气盛,故谓浮则胃气强。
涩主津液虚,小便数则耗伤津液,故谓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亦必使阳绝于里,大便则硬,古人谓脾为胃运输津液,今胃中干已无津液可运,则脾的功能受到制约,故谓其脾为约,宜麻子仁丸主之。
【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验案】李某,男性,59 岁,病历号61448,初诊日期1965 年2 月18 日。
感冒两周经服药治愈,唯胸胁闷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苔白,脉弦细。
肝下缘肋下1cm,轻微压痛。
此属脾弱兼阳明内结,与麻仁丸,早晚各一丸。
结果;服一日大便即通,继服无所苦。
(三)麻仁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三)麻仁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展开全文14糖尿病——谭日强医案巢某,男,43岁。
起病已1年多,全身乏力;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大便干燥,经某医院检查,尿糖(H),空腹血糖287毫克%,诊断为糖尿病,给服降糖灵,疗效不显。
患者日渐消瘦,脘腹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而数。
此脾阴不足,胃实中消之候,拟滋脾清胃,润燥通幽为法。
用麻子仁丸改作汤剂:火麻仁12g,杏仁10g,枳实6g,厚朴6g,白芍10g,大黄10g,栝蒌12g,白10g,川楝10g,陈皮5g。
服5剂,大便通畅,脘腹痛止;继用原方去大黄、薤白、栝蒌、川楝、陈皮,加沙参、麦冬、花粉、石斛等味为治。
复查空腹血糖91.5毫克%,尿糖阴性,诸证痊可。
《经方验案评析》论:以上症状,都是胃热。
糖尿病,号称永治不愈的顽疾,也给治愈了,又是一例成功医案。
如不是小便频数,大便干燥,就会误认为是白虎汤。
白虎汤医案,也是口渴喜饮,多食易饮,病理也是胃热。
15咳嗽——闫云科医案张某,女,72岁,有咳嗽夙疾,逢冬尤甚。
常服氨茶碱、甘草片以求缓减。
近感冒发热,咳嗽益剧,经西医输液、服药一周,热退而咳不止,求服中药。
老妪形瘦神疲,咳嗽气逆,痰少不爽。
胃纳不馨,口苦,口渴欲饮,饮后顷刻即溲,大便干秘,六日未行。
其舌,尖边红,苔白厚腻。
诊其脉,沉弦细略数。
触其腹,腹壁软,左少腹微拒按。
咳嗽逢冬或得冷即发,属支饮也。
外感未予发表宣散,致邪化热以成太阳阳明。
胃中燥热,腑气不通,津液不得四布,肺失肃降通调,是以大便秘、小便数、咳逆不已。
治当清泻阳明,上病下治,以大肠与肺相表里也。
麻子仁丸4粒,上下午各1丸二诊:大便通畅,小便减少,咳嗽短气亦轻,胃纳增,仍口苦,脉舌同前,左少腹压痛不再。
腑气已通,肺司肃降,然余热未尽也。
拟小柴胡汤加味治之。
《经方躬行录》论:咳嗽者,肺胃之病。
咳者,非独肺病,五脏六腑,俱能致咳。
五脏六腑,俱能致咳者,是俱能至肺胃之气逆也。
饮后即溲,大便干秘,六日未行,此为腑气不通之咳嗽也。
麻仁丸_景岳全书卷五十五_方剂树
麻仁丸_景岳全书卷五十五_方剂树麻仁丸_景岳全书卷五十五_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2)1.2.功效: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2)1.3.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2)2.消毒麻仁丸 (2)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2.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2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2)2.3.功效:胃实便秘,能饮食而小便赤。
(2)2.4.来源:《医统》卷六十九 (2)3.三黄丸 (2)3.1.加:黄芩、黄连、黄芩、黄连、黄芩、黄连、黄芩、黄连 (2)3.2.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
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
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
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
(3)3.3.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
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
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3)3.4.来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 (3)1.原方1.1.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1.2.功效: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1.3.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2.消毒麻仁丸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
2.2.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2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2.3.功效:胃实便秘,能饮食而小便赤。
2.4.来源:《医统》卷六十九3.三黄丸3.1.加:黄芩、黄连、黄芩、黄连、黄芩、黄连、黄芩、黄连3.2.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
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
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
火麻仁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火麻仁1《中药学》【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
火麻仁体润多汁,为甘性平,功能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打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麻子仁丸《伤寒论》:大麻仁、大黄、枳实、芍药、杏仁、厚朴。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2《中药炮制》『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
『常用名』大麻仁。
『产地』我国南北各省都有种植。
『采收季节』9~10月采。
『炮制方法』筛尽沙土,拣净杂质,将锅烧热,投入麻仁,炒至炸香为度。
『用量』6~9克。
『贮存』装罐内或缸内加盖,防鼠。
3《本草害利》〔害〕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
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
肠滑者尤忌。
〔利〕甘平,入脾胃,润五脏,通大肠,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宣风利关节,催生疗难产。
〔修治〕七月七日采,良。
九月采入土者损人,极难去壳。
裹沸汤中待冷,悬井中一夜,晒干就新瓦上,去壳用。
麻仁一物,询之药肆所备,每每误用,须分别书之。
润燥通肠闭,催生,则用火麻仁,即大麻仁。
如滋阴养肝,则用黑芝麻。
又一种四方棱而小者,名巨胜子,味苦,平肝明目。
又一种大胡麻,名胡麻仁,一名壁虱胡麻,一名亚麻,能祛风湿、疮癣、疥癞。
又小胡麻,一名三角胡麻,即茺蔚子,一名益母子,通经活血,平肝祛风。
用者宜审。
4《本草求真》(麻麦稻)润燥滑肠火麻仁(专入脾胃大肠)。
即今作布火麻之麻所产之子也。
与胡麻之麻绝不相似。
味甘性平。
按书皆载缓脾利肠润燥。
如伤寒阳明胃热。
汗多便闭。
治多用此。
盖以胃府燥结。
非此不解。
(汪昂曰。
胃热汗多便难。
三者皆燥也。
汗出愈多。
则津枯而大便愈燥。
仲景治脾约有麻仁丸。
成无己曰。
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
加味麻仁丸_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加味麻仁丸_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加味麻仁丸_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2)1.1.组成:火麻仁8两,枳实4两,白芍3两,当归8两,熟军1斤,川朴4两,郁李仁4两,杏仁4两。
(2)1.2.功效:肠胃燥结,大便不通,胸腹胀满。
(2)1.3.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2)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2.相似度56%:麻仁丸 (2)2.1.组成: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2)2.2.原方对照:火麻仁8两,枳实4两,白芍3两,当归8两,熟军1斤,川朴4两,郁李仁4两,杏仁4两。
(2)2.3.加:麻仁、桃仁、大黄、厚朴 (2)2.4.减:火麻仁、熟军、川朴 (3)2.5.功效: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3)2.6.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3)3.相似度50%:首乌汤 (3)3.1.组成:何首乌5钱,郁李仁1钱半,当归1钱半,火麻仁2钱,枳实7-8分。
33.2.原方对照:火麻仁8两,枳实4两,白芍3两,当归8两,熟军1斤,川朴4两,郁李仁4两,杏仁4两。
(3)3.3.加:何首乌 (3)3.4.减:白芍、熟军、川朴、杏仁 (3)3.5.功效:痢不应攻下而后重秘迫难支者。
(3)3.6.来源:《痢疟纂要》卷九。
(3)1.原方1.1.组成:火麻仁8两,枳实4两,白芍3两,当归8两,熟军1斤,川朴4两,郁李仁4两,杏仁4两。
1.2.功效:肠胃燥结,大便不通,胸腹胀满。
1.3.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相似度56%:麻仁丸2.1.组成: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古今通便第一方:麻仁丸,出自张仲景,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救命药”
古今通便第一方:麻仁丸,出自张仲景,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救命药”现在很多人调理便秘都会进入一个误区,一排不出来,就觉得是有火,非要用大黄等猛烈的泻下药泡水喝,一次两次屡试屡爽,结果苦寒的药性伤了正气,便秘越来越严重,而且还把身体搞虚了。
尤其是年纪偏大、习惯性便秘的人,这类人的身体不该轻易折腾,发生便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行气润下的药来通便。
引起便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咱们今天主要聊的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习惯性便秘。
老人便秘往往是好几天都不上大号,蹲下去也解不出来。
吃进去的没拉出来,堵在身体里,会出现明显食欲下降,吃一点就饱了。
这类便秘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蠕动变慢、气血津液不足,肠道失去了润滑和推动力,大便没有足够的推力下行,就会堵在肠道里,逐渐积累。
肠道内粪便积累得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形成“粪石”。
这类人可以记住一个中成药:麻仁丸,这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对老人便秘百试百灵,药房里有中成药。
《伤寒论》里是这么说麻仁丸的:主要用于治疗脾约便秘。
脾约便秘就是指脾的功能为胃热所约束,脾虚津液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这不就正对应老年人便秘的情况吗?先来看一下麻仁润肠丸的药物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蜂蜜。
火麻仁质润通降,它可以润燥滑肠,利水通淋,给干燥的大肠增加津液;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所以这里用了一味杏仁,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大黄、枳实、厚朴合为小承气汤,助于行气,相当于给大便排出增加推力;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
总体思路是:先给肠道增添津液,让大便“行走”通畅不干涩,再行气,排便的时候有力气把它推出来,这个方子是非常实用的!这个麻仁丸是针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尤其是那种便秘严重的,可以有很好的改善。
不过这个麻仁丸虽不像大黄那样猛烈,却也不可常服,因为火麻仁中含有毒蕈碱及胆碱等,长期服用也会有毒性。
此外,提示一下服用麻仁丸的注意事项:1、年轻人便秘一般是饮食油腻导致的,服用麻仁丸效果不佳2、麻仁丸中添加了蜂蜜,高血糖患者需要谨慎使用3、不可久服。
麻仁丸方出_千金卷二十五,名见_普济方卷二五三_方剂树
麻仁丸方出_千金卷二十五,名见_普济方卷二五三_方剂树麻仁丸方出_千金卷二十五,名见_普济方卷二五三_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大麻仁1升,黄芩2两。
(2)1.2.功效: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2)1.3.来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
(2)2.前胡丸 (2)2.1.加:前胡、赤茯苓、芍药、枳壳、大黄 (2)2.2.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瓢,麸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1两(生),大麻仁1两半(细研)。
(2)2.3.功效:疟气急黄并痢。
(2)2.4.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3.白前汤 (2)3.1.加:白前、杏仁、紫菀、麦门冬、紫苏茎叶、陈橘皮 (3)3.2.组成:白前1两半,杏仁14枚(去双仁尖皮,炒),紫菀(去苗土)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大麻仁(净淘,研细)。
(3)3.3.功效:咳嗽喘闷,背膊烦疼,四肢无力。
(3)3.4.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3)4.犀角散 (3)4.1.加:犀角屑、麦门冬、土瓜根、白鲜皮、栀子仁、川大黄、甘草 (3)4.2.组成:犀角屑1两,大麻仁1两,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4.3.功效:热病。
恶寒壮热,大便不通。
(3)4.4.来源:《圣惠》卷十八 (3)1.原方1.1.组成:大麻仁1升,黄芩2两。
1.2.功效: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1.3.来源: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三。
2.前胡丸2.1.加:前胡、赤茯苓、芍药、枳壳、大黄2.2.组成:前胡(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瓢,麸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1两(生),大麻仁1两半(细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仁丸16方
1《景岳全书》卷五十五。
组成:芝麻4两(研,取汁),杏仁4两(去皮 尖,研如泥),大黄5两,山栀10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用法: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2《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组成:大麻仁(研如膏)1两半,大黄(锉,炒) 1两半,葛根(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1 分,芒硝(生铁铫子内炒干,纸裹,黄土内窨1 宿,研)1两1分。 炮制: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 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用法: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 服。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秘涩,气壅闷。
用法: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注意事项:忌苋菜。
12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 方》卷二五三。
组成:大麻仁1升,黄芩2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用法:含之。
13方出《肘后》卷七,名见《普济方》卷 二九九。
6《产育宝庆集》卷上。
组成:麻仁(研)半两,枳壳(炙)半两,人参 半两,大黄半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 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 用法:每服20丸,空心温汤送下。未通,加丸 数。
7《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组成: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 送,大便秘结。 用法:米饮送下。
功能主治:大便燥涩。 用法: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16《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组成:麻仁3两,杏仁2两(去皮),桃仁2两, 枳实1两半(炒),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 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酒炒)。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用法:每服3钱,白汤送下。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气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用法:每服30丸,食前ຫໍສະໝຸດ 生姜汤送下。11《圣惠》卷二十三。
组成:大麻仁3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 微黄,去瓤),芎䓖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 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独活2两,槟榔2两,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郁李仁2两(汤浸, 去皮尖,微炒),牵牛子2两半(一半微炒,一 半生用)。
9《洁古家珍》。
组成:枳壳(麸炒,去瓤)、川芎各等分,麻仁 泥子减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秘,大便不通。 用法:食前温水送下。
10《圣惠》卷二十九。
组成: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 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木香半两,槟榔 1两,柴胡1两(去苗)。
8《博济》卷二。
组成:麻仁4两(先以温水浴,悬在井中5日,令 生芽,日晒,退皮取仁),大黄4两(2两蒸,2 两生用),白槟榔1两(半煨半生),山茱萸1两 半,薯蓣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车前子1两 半,枳壳(麸炒)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 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1宿后,炒 黄),郁李仁4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 便秘涩。 用法:每服15-20丸,临卧温水送下。
组成:大麻子1升(捣),黄柏2两(末)。 炮制:上以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连月饮酒,喉咽烂,舌上生疮。 用法:服之。
14《圣惠》卷五十八。
组成: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郁李 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两,槟榔1 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 秘涩。
组成:麻仁1两(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 2钱半,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白芍药半 两,黑牵牛1两7钱半(微炒)。 炮制: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秘涩。 用法: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5《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血燥便闭。 用法:白汤送下。
用法: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晚再服 之。
15《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郁李仁(去皮,另捣)2两,火麻子仁( 另捣)2两,大黄2两(半生、半蒸),槟榔半 两,干山药5钱半,防风(去芦)5钱半,枳壳( 炒,去瓤)5钱半,羌活5钱半,木香5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入另捣者三味搅匀,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
3《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大麻仁(研)2两,木香3分,枳壳(去 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恶实( 炒)1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用法:每服20丸,温水送下。未效,加至30丸。
4《杨氏家藏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