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
急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综述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一、原则: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
二、目的:快速有效地抢救因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突发衰竭或紊乱而可能引发猝死或其他危重急症患者。
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三、组织结构及职责:1.急救小组成员:急救小组组长:杨汝义副组长:杨仕秀成员:黄晓霞严廷煚吴端云郝兴琼尚欧沈妮张娟戴兴雪何丽萍彭肖向纯2.职责分类:急救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急诊抢救工作,协调医疗资料,组织相关人员,保证药品供应。
3.工作程序:(1)在门、急诊区域、后勤区域发现突然倒地人员,医院医务工作者必须行使救治的职责。
(2)第一目击者:应立即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情况,当判断呼吸、心跳骤停时,应快速调整病人体位,解扣、松衣同时呼叫,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给予初级生命支持—A. B.C 。
在场人员中,职称最高者承担临时抢救指挥工作(3)导医或护士立即电话通知急救抢救小组成员,并协助实施心肺复苏术。
(4)急救小组成员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赶至出事地点。
分二组工作:第一组:医疗组在急救小组组长或最高职称医师指挥下,组织相关人员协助抢救并协同将病人转移入抢救间。
进行病情评估,判断及继续实施高级生命支持。
如需转院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
第二组:护理组1)准备急救车;3)准备氧气通道;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复苏药品。
四、专业处理——抢救室继续实施相关救治措施。
门急诊病人心脏骤停专业急救预案(一)迅速识别心脏骤停: 可靠的临床征象:意识的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 脉)搏动消失。
即在不延缓施行基础心肺复苏的同时,立即呼救(呼喊或通过他 人或应用床旁呼叫器) (三)基础心肺复苏:1、畅通气道:使病人仰卧体位,头后仰下颌前移,方法:将手置 于病人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抬举后颈部或托起下颌部。
2、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通气。
(2)口对鼻人工通气。
医院门诊危重患者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门诊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门诊部所有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门诊部成立危重患者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危重患者救治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3. 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协同配合,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救治流程1. 接诊(1)接诊医师在接诊危重患者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如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及人员。
2. 抢救(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吸氧等急救措施。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如患者病情不稳定,立即转入抢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3. 转诊(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及科室进行转诊。
(2)与转诊科室联系,做好转诊前的准备工作。
(3)确保患者安全、顺利转诊。
4. 后续治疗(1)患者转诊后,门诊部继续关注患者病情,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2)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后续治疗。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各科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急救药品等。
2. 定期检查、维护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门诊部设立急救药品库,储备充足的急救药品。
六、人员培训1.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
2. 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岗前急救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
3. 开展急救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信息报告1. 各科室在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应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
2.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上报院领导。
3. 如发生医疗纠纷或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应及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协调处理。
八、总结与改进1. 定期总结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分析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标题: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引言概述:危重病人抢救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抢救工作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危重病人抢救团队1.1 确定抢救团队成员:抢救团队成员应包括主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确保抢救团队的专业性和协作性。
1.2 制定抢救团队工作流程: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合。
1.3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危重病人抢救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建立危重病人抢救流程2.1 快速评估病情:在发现危重病人时,立即进行快速评估病情,确定抢救的优先级和紧急性。
2.2 制定抢救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包括药物应用、呼吸支持等。
2.3 实施抢救措施:根据抢救方案,及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抢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危重病人监测机制3.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对危重病人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建立监测记录: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系统,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抢救过程,为后续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3.3 实时监控病情: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四、建立危重病人家属沟通机制4.1 及时通知家属:在抢救过程中,及时通知病人家属病情变化和抢救情况,保持家属的知情权。
4.2 提供心理支持:为病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4.3 建立沟通桥梁:建立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顺畅。
五、建立危重病人抢救后续处理机制5.1 确保抢救效果:对危重病人抢救后的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抢救的效果和病人的康复。
5.2 提供康复指导:为危重病人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指导,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和恢复健康。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标题: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引言概述: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一、抢救前准备1.1 确定抢救人员及分工:明确抢救小组成员,确定每个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协作配合。
1.2 确认抢救设备及药品:检查抢救设备、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能够及时使用。
1.3 熟悉抢救程序: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整个流程进行演练,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抢救现场处理2.1 快速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判断病情的危急程度,制定抢救方案。
2.2 保障患者通畅呼吸:及时给予氧气、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2.3 稳定循环功能: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
三、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注意维持患者体温: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发生低体温或高热等情况。
3.2 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3.3 随时记录患者情况: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方便后续医疗工作。
四、抢救后处理4.1 评估抢救效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等进行评估,判断抢救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给予患者适当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4.3 完善抢救记录:对抢救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抢救记录,为后续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五、抢救工作总结与改进5.1 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本次抢救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抢救工作提供参考。
5.2 定期进行抢救演练: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提高抢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协作能力。
5.3 不断完善抢救预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结语: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对于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病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危重病患者处理应急预案1. 简介危重病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处理危重病患者的过程需要高度专业化和协调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危重病患者处理的应急预案,以帮助医护人员能快速、有效、安全地处理危重病患者。
2. 预案原则危重病患者处理的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快速响应:在收到危重病患者报告后,医护人员应迅速响应,尽快抵达现场。
•优先安全: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患者时,应确保自身安全,并尽量避免二次伤害患者。
•综合救治: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救治,包括生命支持、病情评估、药物治疗等。
•高效沟通:医护人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迅速。
3. 应急预案内容3.1 报告与响应•危重病患者报告:任何发现危重病患者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快速响应:接到报告后,医护人员应按照部门规定的时间要求尽快抵达现场。
3.2 安全与隔离•自身安全: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患者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自身安全。
•隔离措施:若患者可能患有传染病,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3.3 生命支持•呼吸道管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心血管支持:保持患者循环稳定,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或其他心血管支持措施。
•镇痛与镇静:根据患者疼痛和意识状态,给予适当的镇痛和镇静药物。
3.4 病情评估•病情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病情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5 药物治疗•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静脉给药等。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剂量与频率:遵循药物使用的标准剂量和给药频率,避免药物过量或频繁给药。
3.6 沟通与协作•医护人员沟通:在处理危重病患者时,医护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迅速。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确保医疗安全,降低病死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院评审标准》和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的病人。
三、组织架构1.成立抢救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等为成员。
2.设立抢救指挥部:在急诊科设立抢救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3.组建抢救团队:由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分为初级抢救组、中级抢救组和高级抢救组,分别负责不同级别的抢救工作。
四、抢救流程1.初级抢救组:接到病人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药物应用等初级抢救措施。
2.中级抢救组:在初级抢救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止血、输血、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中级抢救措施。
3.高级抢救组:在初级、中级抢救的基础上,进行高级别的抢救措施,如心脏骤停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血液净化、介入治疗等。
4.抢救完毕后,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转归,决定是否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五、抢救资源配置1.设备:抢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床旁血液净化装置、介入治疗设备等,应保证功能完好,随时可用。
2.药品:抢救药品包括急救药品、止血药品、输血制品、抗感染药物等,应保证充足,便于取用。
3.人员:抢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抢救技能,随时待命。
六、培训与演练1.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2.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检验抢救预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设立抢救质量控制小组,对抢救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抢救质量。
2.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抢救工作。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重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份重大疾病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防控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
采取严格的人员管控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封闭管理疫情暴发地区等措施,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防护,提倡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2. 医疗救治。
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重大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3. 应急物资保障。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确保物资供应充足。
加强对重大疾病的医疗设备保障,包括呼吸机、监护设备等重要医疗设备的储备和维护。
4. 社会协同。
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应对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
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的防控合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现重大疾病疫情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预案内容。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共同抵御重大疾病的威胁。
四、总结。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有效防控重大疾病的传播和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重大疾病的应急预案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
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引言危重患者是指因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或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在医疗机构中,危重患者的救治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因此,制定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和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对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患者救治应急预案1. 角色分工•医生:负责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提供护理•支援团队:包括麻醉师、手术护士、实验室技师等,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协助2. 快速反应•对于危重患者的快速反应是关键,医院应设立危重患者救治专门队伍,负责接收危重患者的呼叫并立即出诊。
•快速反应中包括了对患者稳定生命体征的监测,快速确诊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 院内转运•在救治过程中,如果需要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院内转运通道和设施,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4. 治疗资源保障•危重患者通常需要大量的治疗资源,医院应事先做好资源调配的预案,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治疗。
5. 病情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负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6. 家属沟通•危重患者的家属通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家属沟通服务,负责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预防并发症处置预案1. 术后并发症预防•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医院应制定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案,包括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
2. 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院应加强呼吸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 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危重患者高发的并发症,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包括定期监测心脑血管功能、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等。
4.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院应加强消化系统监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预案在医疗领域,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本文将从预案制定、团队配备、急救流程、设备准备和后续监护等方面,详细介绍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预案。
一、预案制定1.1 制定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预案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病情和科室的特点进行细化。
1.2 预案中应包括病人的分类、急救流程、团队配备、设备准备、后续监护等内容,以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3 预案制定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及时更新和完善预案内容。
二、团队配备2.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需要由一个高效的医疗团队共同完成,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2.2 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协作配合完成抢救任务。
2.3 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急救流程3.1 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中,急救流程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3.2 急救流程包括病人的评估、急救措施的实施、监测和观察、及时反馈和调整等环节。
3.3 急救流程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和医疗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便调整,以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设备准备4.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需要使用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医疗机构应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4.2 医疗团队应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4.3 在抢救工作中,设备的准备和使用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率。
五、后续监护5.1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完成后,医疗团队应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后续监护和护理。
5.2 后续监护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效果评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以确保病人的康复和稳定。
5.3 后续监护工作需要医疗团队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危重病人_护理应急处置预案与流程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应急预 案及流程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血时头偏向 一侧,避免误吸,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6、绝对卧床休息,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 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7、大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做好口腔护理。 8、做好心理护理,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稳 定病人的情绪。 9、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2)瞳孔 两眼的瞳孔俗称瞳仁,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缩 小。 当病人已陷入垂危状态,或脑部受伤严重,脑组织出血时, 或发生某些急性中毒等情况时,两侧瞳孔会不一样大,可能 缩小或放大;用电筒光线刺激,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 病人的瞳孔逐渐放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射迟缓、消失时, 病人陷于濒死或已死亡状态。 (3)呼吸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征象。婴儿降临人间的第一次哭声,表示 该生命的第一次呼吸,此后,呼吸与生命相伴终生。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2~20次。垂危病人呼吸多变快、 变浅、不规则。当病人陷入垂危或濒死状态,呼吸变缓慢, 不规则,直到呼吸停止。
对于一些意外事故或病人发生严重呕吐等情况时,有时呼吸本 身还不至于发生严重障碍,但可因病人的体位或呕吐物堵塞呼 吸道而使呼吸停止,所以,在检查判断此项同时,应注意呼吸 道是否畅通,有无被痰涕、呕吐物甚至假牙坠落阻塞。 一般观察病人胸部的起伏情况,可以得知他还有无呼吸。在呼 吸运动已很微弱,有时不易见到胸部明显的起伏时,可以用一 丝纤维、薄纸片、草叶等放其鼻孔前,看这些物件是否会随呼 吸飘动,以资判定有无呼吸。
六、慢性呼吸衰竭抢救应急预案 及流程
3、危重病人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备好吸痰 器和抢救物品、病情危重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 4、急性发作时,护士应保持镇静,减轻病人焦虑。 5、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以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6、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并发症及应急预案一、引言并发症是指在某种疾病或病症的基础上,出现的其他疾病或异常情况。
在医疗领域中,及时应对并发症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并发症的常见类型以及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二、常见并发症及对应应急预案1. 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指在某些呼吸道疾病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困难、气管狭窄等症状。
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及时清除分泌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给予适当氧疗: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合适浓度的氧气。
- 快速反应: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 感染并发症感染并发症是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免疫力下降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细菌、病毒感染等情况。
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洗手,并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定期测量患者体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3. 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疾病治疗中出现的异常出血情况。
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止血措施,如使用压迫止血、缝合伤口等。
- 补充血液成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血治疗。
- 监测血液凝血功能: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一旦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 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是指在某些心脏疾病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
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心电图:定期检测患者心电图,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给予心脏支持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 快速反应:一旦患者出现心血管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5.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在某些疾病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中风等情况。
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神经状态:定期检查患者神经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危重患者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危重患者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危重患者工作流程1. 接诊当危重患者到达医院时,首先要进行的是接诊。
医护人员要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评估,并立即展开救治。
2. 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吸氧等。
同时,要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输液和给药。
3. 诊断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医护人员要进行病因诊断。
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方式,尽快明确患者的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治疗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医护人员要制定治疗方案,并立即展开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
5. 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6. 病情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方面。
7. 转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判断患者的转归。
如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治疗强度,直至患者康复。
如病情恶化,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二、应急预案1. 心脏骤停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通知急诊科和相关科室进行支援。
同时,要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急救药物。
2. 呼吸衰竭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医护人员要立即给予吸氧,并准备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出血性休克当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时,医护人员要立即进行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血和急救药物。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休克加重。
4. 急性中毒当患者出现急性中毒时,医护人员要立即进行洗胃、导泻等解毒措施,并给予特效解毒药物。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5. 意外伤害当患者出现意外伤害时,医护人员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给予止血、抗休克等急救措施。
同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
一、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重大疾病的爆发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重大疾病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
制定重大疾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前预防、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和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应急响应,一旦发现疫情暴发,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保障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3. 医疗救治,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和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的应
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社会协调,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统一指挥和协调各
方资源,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5.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加强国际
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疫情挑战。
四、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暴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预案及时
采取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五、总结。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预案宣传和培训,提
高应对重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疾病应急预案一、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重大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重大疾病的暴发和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重大疾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治和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决策的迅速执行。
2. 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重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
3. 应急救治措施,组织医疗队伍,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和药品,建立临时救治点和隔离区,迅速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患的死亡率。
4. 疫情防控措施,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检疫措施,限制疫情的传播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监测,确保疫情的及时控制。
5. 社会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疫情的恐慌和不良影响。
6. 国际合作和援助,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重大疾病的挑战,接受国际援助和支持,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四、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现重大疾病的暴发,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治和防控工作,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同时,要加强信息的发布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预案,提高应对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五、结语。
重大疾病的暴发对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危机来临时,我们才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危害。
希望通过本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重患者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医院应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特开展危重患者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3. 检验和完善危重患者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演练内容1. 演练场景:患者突发危重疾病,需紧急救治。
2. 演练流程:(1)发现患者病情危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各科室负责人迅速到位,组织抢救。
(3)根据患者病情,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
(4)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
(6)救治过程中,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7)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演练组织1. 演练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 演练指挥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演练实施小组:由各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五、演练时间1. 演练前:进行预案培训、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
2. 演练中: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实际演练。
3. 演练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演练评估1. 演练过程中,对医护人员反应速度、救治能力、沟通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2. 对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
3. 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演练总结1. 对演练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2. 对演练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
3. 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
通过本次危重患者应急预案演练,旨在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应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重症医学科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预案、制度与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ICU)
【C】
1.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10.3.1(P73-74)
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2.现库存的储备物资与目录相符,有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有水与食品的储备。
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A】符合“B”,并
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
2.2.3.2(P16)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门诊)
【C】
1.有应急预案,包括建立组织、设备配置、人员技术培训、通讯保障、后勤保障等。
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A】符合“B”,并
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4.3.4.1(P43)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科教、相关科室)
【C】
2.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证、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
4.5.2.6(P48)
有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4.19.2.3(P120)
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输血科)
【C】
1.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
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
3.有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
【B】符合“C”,并
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并发症及应急预案【引言】并发症是指在某种疾病或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额外病症或并发疾病。
它们可能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预案来处理。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常见并发症】1. 感染并发症:手术后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 应急预案:加强手术室和病房的卫生措施,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
2. 出血并发症:手术后出血、内脏出血、创伤性出血等。
- 应急预案:立即停止出血源,施行止血措施,如压迫、缝合或使用止血药物。
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
3. 血栓形成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 应急预案:使用抗凝剂治疗,如肝素或华法林。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采取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
4. 呼吸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
- 应急预案:提供充分的氧气供应,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吸痰和气道疏通。
5. 心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 应急预案: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血栓溶解药物。
【二、应急预案】1. 建立应急预案团队:由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组成的团队,负责应急情况的处理和决策。
2. 建立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传递重要信息,协调应急措施。
3. 提供培训和教育: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应对并发症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4.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确保应急箱和药物柜中储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如止血剂、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5. 制定应急流程和指南:明确应急情况下的操作流程和决策指南,确保团队成员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
6. 进行定期演练和模拟: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情景,以检验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流程的有效性。
7. 建立应急反馈机制:对应急事件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改进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能力。
【结论】并发症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应急预案,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外一科危重病人救治应急预案1、外科应急风险预案(流程图) (3)2、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程序 (4)3、休克抢救程序 (5)4、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程序 (6)5、急性中毒抢救程序 (7)6、严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 (8)7、急性心肌梗塞抢救程序 (9)8、心肺复苏程序 (10)9、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11)10、脾破裂的治疗程序 (12)11、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程序 (15)12、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程序 (19)13、肠梗阻的治疗程序 (22)二:外一科预防并发症预案1、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处置预案 (26)2、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处置预案 (29)3、疝修补术并发症处置预案 (31)三:外一科开展和完成的技术项目1、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33)2、三升袋的引进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34)3、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42)4、三黄膏外敷治疗体表及腹腔炎性肿块 (47)外科应急风险预案接到外伤病人电话电话中初步判断患者属于哪种外伤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程序↓↓休克抢救程序↓↓↓纠正酸中毒,改善脏器灌注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程序早期↓↓↓急性中毒抢救程序维护呼吸与循环功能↓进一步清除已吸收毒物↓↓严重心律失常抢救程序↓↓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抢救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惊厥)↓迅速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目睹者)↓置病人于硬板床呈仰卧位,触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右手拳击病人胸骨中点一次↓触颈动脉仍无搏动↓BLS及ALS并举↓↓复苏成功或终止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A:急性呼吸衰竭B: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建立通畅的气道↓↓↓↓↓脾破裂治疗程序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50%左右。
脾破裂有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3种类型。
一:诊断要点1.创伤后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和出血性休克。
常伴有恶心、呕吐。
2.查体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和叩击痛,以左上腹尤甚。
左肋下可触及痛性包块,脾浊音区扩大,且右上腹有固定性浊音。
3.创伤后白细胞很快升高,通常在12一15×109/L之间。
4.大量出血者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休克表现。
5.B超、X线、CT检查可见脾影增大,或见有破裂及腹腔内出血征象。
6.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可确定腹膜腔内出血。
二:治疗原则1.脾破裂诊断一经确立,原则上应在抗体克的同时剖腹探查,切除脾脏。
如血压在补液后较稳定,可暂密切观察采取保守治疗,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和抗菌素。
2.依照下列各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l)脾包膜下小面积撕裂,采用3—0细线缝合包膜压迫止血。
(2)孤立性或多处散在脾裂伤,采用l号丝线长弯圆针贯穿创底的间断褥式缝合修补。
(3)横断性脾裂伤,行节段性或部分脾切除。
(4)脾门区裂伤、脾脏广泛深裂伤或脾蒂血管严重损伤,依病情酌情采用保留脾上段或下段的次全切除术。
无法保留者行脾切除术。
(5)、对于损伤范围小,或患者生命体征不能耐受麻醉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栓塞治疗。
三:脾外伤的分级及处理(一)、脾脏的分叶、分段和分区根据脾动静脉的分支类型、形式和节段性分布规律性,脾脏常分为二叶,即脾上叶和脾下叶,分别由脾上、下动静脉供应和引流。
若有脾中叶动、静脉,则此范围称为中叶。
脾脏常有三段到五段,甚至尚有六到十段,其中脾上叶包括最上段、上段、中上段;下叶包括中下、下段。
中叶则由中段构成。
此外尚有上、下极段等名称。
分区:按脾实质内血管系统分布规律将脾脏从脏面到膈面划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周围区。
脾脏的平均厚度为3.6cm,中间区和周围区的厚度各为1~1.4cm。
(二)、脾损伤的临床分级Barrett和Buntain分型标准及处理原则:①Ⅰ型:局限性脾包膜破裂或包膜下血肿,无明显的脾实质损伤;伤处行缝合修补或应用局部止血剂。
②Ⅱ型:脾包膜破裂伴脾实质损伤,但未累及脾门,用3-0可吸收线缝合创口并填充带蒂大网膜。
③Ⅲ型:创口累及脾门大血管,行脾部分切除术。
④Ⅳ型:脾脏粉碎性破裂或已与脾蒂分离,行脾切除术。
(三)、2000年9月天津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分级标准: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
Ⅱ级: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但未累及脾门;或脾段血管受损。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程序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基本的病因与Vater壶腹部阻塞引起胆汁反流人胰管和各种因素造成胰管内压力过高,胰腺破裂,胰液外溢等因素有关,如感染、酗酒、暴饮暴食、创伤、精神因素等。
【诊断】一、症状:1.腹痛:为主要症状,多突然发作,腹痛剧烈,有束带感,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2.恶心、呕吐: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后腹胀不缓解为特点。
3.发热:开始多为中等程度热,38℃左右,合并感染T>38.5℃.二、体征1.休克:常见于重症胰腺炎时,少数病人突然上腹痛,休克,伴随发生ARDS或MSOF称为暴发性胰腺炎。
2.腹部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
3.腹胀与腹腔积液。
4.腹部包块。
5.出血征象,脐周蓝色瘀斑(Cullon征),腹部瘀斑(Gray-Turney征)。
6.黄疸,抽搐等。
三、辅助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发病3-12小时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2-5d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发病12-24h开始升高,可持续1-2周。
血清淀粉酶>500u/dl(正常值为40-180 u/dl Somogyi法),尿淀粉酶>300u/dl(正常值为80-300 u/dl Somogy法)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血清钙:血清钙<2.0mmol/L,预后不良。
3.血糖:血糖>11.0mmol。
(二)影像学检查1.腹部X线平片,横结肠,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充气可出现气液平面。
2.B超:提示胰腺肿大,回声增强,腹腔积液及胆道病变。
3.增强CT:边界模糊,密度不均,胰周渗出等。
(三)腹腔穿刺:有移动性浊音者,作腹腔穿刺,抽取液体测定其淀粉酶,对诊断很有帮助。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常规治疗:入院后予以吸氧,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等治疗,注意血糖水平,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依疼痛程度给予解痉止痛药,注意器官保护,给予利尿,激素,发病初期应用胰酶抑制剂,生长抑素类药物如善宁,思他宁。
2.中药治疗:初期:采用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的中药,清胰陷胸汤。
进展期: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清胰承气汤。
恢复期:重用补气养阴,健脾和胃的中药。
3.营养支持:初期应用TPN,在肠道功能较为正常时,适当给予肠道营养。
4.抗生素;选择能通过胰血屏障的抗生素。
如头孢类、奎诺酮类或泰能类药物。
5.内镜治疗: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或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
6.其他:全身内环境的纠正、血糖、H2受体阻断剂,解痉止痛剂等。
二、胆原性胰腺炎: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或早期手术,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病情缓解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三、非胆源性胰腺炎:对无感染的胰腺坏死应坚持非手术治疗,有感染发生者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原则:清除坏死组织,消灭死腔,引流时注意腹膜后间隙,一般不主张作胃造瘘。
四、严重并发症的处理1.主要是对重要脏器的保护及对MODS的治疗。
2.初期应注意心肺保护,进展期应注意细菌及内毒素所致的肝、肺、肾等损害,防止菌群紊乱及深部真菌感染。
3.急性液体积聚大多可自行吸收,可不急于手术,对大量者,采用穿刺,外敷芒硝,促进吸收。
<6cm的胰腺囊肿可密切观察,可针刺促进消失,体积大,长时间未能消失者择期行手术内引流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程序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穿孔后胃十二指肠液及食物进入腹腔,引起化学性腹膜炎。
数小时后因细菌繁殖则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毒素被吸收后,病人可在原有低血容量基础上出现中毒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症状:1.既往有溃疡病史。
2.夜间空腹或饱食后突然发生,起自剑突下、上腹部剧烈疼痛,成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疼痛。
疼痛很快波及全腹部。
体征:1.患者痛苦表情,强制体位。
2.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部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辅助检查腹部平片检查,80%患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影。
三.诊断依据1.典型的症状与体征。
2.腹部立位平片。
3.对不典型难诊断病例行泛影葡胺造影。
四.鉴别诊断:1急性胰腺炎2急性胆囊炎3 急性阑尾炎【治疗】1 非手术治疗⑴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症状及体征较轻,穿孔时间较短或空腹穿孔的患者。
⑵输液及抗生素治疗。
⑶经过非手术治疗观察6-8小时后病情加重,则应该立即手术治疗。
⑷对年龄大的患者需要行胃镜检查。
2 手术治疗⑴单纯穿孔缝合术。
⑵胃大部切除术。
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有幽门梗阻或出血病史,穿孔时间在12小时以内,腹腔炎症和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3 术前准备⑴急诊手术。
⑵术前胃肠减压。
⑶急查心电图、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
⑷抗生素皮试。
⑸备皮、抗感染。
肠梗阻的治疗程序【病因】1 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
2 肠壁病变:炎症、肿瘤、先天畸形。
3 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
4 肠管变形:肠扭转、肠套叠。
5 神经肌肉功能紊乱。
6 血管闭塞:肠系膜血栓形成。
7 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
【诊断】一:痛、吐、胀、闭是各类肠梗阻共同症状。
1 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间歇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
2 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而且频繁,呕吐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血运障碍。
3 腹胀: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部膨隆不均匀、不对称。
4 不排便:梗阻发生后多数患者不再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1 视诊: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2 触诊: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反跳痛及肌紧张。
3 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
4 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 仔细检查双侧腹股沟有无肿物,注意是否腹外疝引起。
6 直肠指诊应该列为常规检查。
三:辅助检查:1 化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凝,术前四项,高龄患者应该查动脉血气分析。
2 X线检查:肠梗阻4-6小时后,X线检查即可见肠腔内有积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