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 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微专题从比较角鉴赏古诗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技法课件25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技法课件25张

考试题型
题型四:名句鉴赏型 常见问法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联的意思, 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试题型
题型五:比较阅读型 常见问法 (1)本诗与另一首诗都有相同的意象/意境,试分析二者的异同。(比较意象、 意境) (2)本诗与另一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 比较情感) (3)在抒情方式上,这首诗和另外一首诗有什么不同? (比较抒情方式) (4)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比较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高考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考试题型
常见的考查方向: 1.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2.诵读语句,分析风格 3.品味词语,鉴赏名句 4.描述画面,分析意境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古诗词曲阅读是主要考查题型。
强化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这首词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想念家乡、为国建 功的情怀。 B.这首词上阕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考试题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
答案
6.联想想象 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如“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 丝带。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它比联想更为重要,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就是一个想落天外的典型例句。联想、想象经常与夸张连用,创设 意境,拓展内容,深化主旨,表达异乎寻常的情感,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 用,如李白、李贺等。 判断这种技巧,不宜把联想、想象分开,有时也可叫“虚写”手法。 赏析时应注意指出联想想象什么事物、境界,有什么表达效果,可用“作 者由此联想(想象)到……,表达了……”的句式。
教材助解6
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 衬托是该词运用的主要手法之一,有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一 是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郎”的英雄形象;二 是用“小乔初嫁了”衬托“周郎”的春风得意。反衬:用“早生华发” 的词人自己反衬“雄姿英发”的周郎;或者说用“年轻有为”的周瑜反 衬“中年失意”的词人自己。
5.对偶 对偶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 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其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 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赏析时,应注意对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 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 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
答案
二、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 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之间有交集。 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 托、联想想象、用典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五赏析艺术技巧学案解析版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五赏析艺术技巧学案解析版

核心突破五赏析艺术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散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7.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答案: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 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的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 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出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 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之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 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的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 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题目: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 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题目定位于下阕词的最后两 句。抓住“私向梦中归”可以想见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两句,一 “敢”一“私”前后迥然,既有爱国之情,又有思乡之切,是继前 三联写景之后的感情升华。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 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 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 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 所蕴涵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涵的感情,写景的重在分析 景所蕴涵的感情。
一、掌握3大常考题型
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 [例1] (2015·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 鲁木齐。
[解题方略] 1.概括分析整体情感题的2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 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这里的关键主要 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 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 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着凄伤 孤寂之情。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课件(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表达技巧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A项内容全是实写。
(四)衬托 衬托指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 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两种。运用衬托,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3)当尾联(尾句)是写景句,判断时是交叉的,可以是融情于景,也 可以是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如是虚景,也可以是想象、虚写。
请赏析《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景的作用。 答案 借景写出分别的时节、地点与氛围,抒发了离人内心的痛苦, 奠定了全词凄凉的基调。
(二)虚实结合 所谓“实”,就是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想象中的、梦中的、 回忆中的、仙界中的。虚实相生,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避免了写法 上的刻板平直,更加准确、鲜明地传情达意。
比喻、夸张 双关
(二)区分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试指出下列诗句中加颜色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
诗句
修辞手法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
借代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借喻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借代
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 赋菊》) 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借喻
借代 借代
点拨关键
两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代的 本质是“代”,而不是“喻”,借喻的本质是“喻”,是“喻”中有 “代”;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 实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相当密切;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 的事物,人们不过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 起来。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微点突破一诗歌技巧——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

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

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唐诗,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4分)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松风起,萧萧枫树林。

答:剖析三、四句写三闾庙周围景色,点明季节是“松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②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

(2分)技法透视针对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

鉴赏性阅读的突破方法
全面阅读
细节捕捉
多角度思考
深入研究诗人、时代背景与文化
注意古诗中的细微之处,洞察其
从不同角度分析古诗,寻找多重
语境,拓宽阅读视野。
中的深意。
解读方法。
鉴赏课件的使用技巧
图文结合
互动设计
尺度掌控
在课件中插入适当的图片,
设置问题和讨论环节,让学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阅读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古诗鉴赏
鉴赏性阅读的定义: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艺术特色,通过分析语言和
内容,达到欣赏与审美的目的。
思想内容的鉴赏要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题感知
抓住古诗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人生观念。
2
情感体验 ❤️
通过反复品味,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并与自身经历相结合。
3
形象理解
2
句法研究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把握句法结构对意义的影响。
3
比喻推敲
寻找古诗中蕴含的比喻与象征意义,揭示丰富的形象含义。
鉴赏性阅读的核心能力
1
文学素养
对文学基本概念与修辞手法了如指掌。
2
情感体验 ❤️
能够感知并将个人情感与诗词的情感相融合。
3
跨学科思维
将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融入对古诗的理解。
解读诗中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与寓意。
艺术特色的鉴赏要点
音韵美感
意象美感
思想境界
品味古诗的韵律、押韵与平仄,
欣赏古诗中丰富的意象,感受
深入思考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境
体会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其中的美妙画面和意境。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第01讲整体把握诗歌文本(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①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①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

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张元干①平生百绕垂虹路。

看万顷、翻云去。

山澹夕晖帆影度。

菱歌风断,袜罗尘散②,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

走笔犹能醉时句。

花底自成心暗许。

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

【注】①张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被捕入狱,出狱后流落苏州,本词写于词人重游苏州垂虹桥之时。

①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现了词人重游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

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

D.“旧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词人的客居之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1.(2014·某某)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某某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读标题,探内容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交代了诗的中心事件(“溪行逢雨〞)和写作对象(“与柳中庸〞)。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标题点明了“吟〞的写作对象(“三峡〞)。

(2)读正文,明主旨第一首:该诗的“情语〞是“那堪〞一词,表达了思念友人的伤心之情。

第二首:该诗的“情语〞是“愁〞一词,表达了愁并非因客观事物而生,而是从自己而生的道理。

(3)读注释,挖暗示注释的暗示是:用典,景哀。

李诗鉴赏李端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日落〞“山昏〞“雨繁〞,烘托出昏暗、凄冷的意境。

后两句写“共听一声猿〞,其实听猿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作者却将猿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这种写法使情思显得稍为复杂。

徐诗鉴赏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

本诗的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得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自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讲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讲

微专题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一样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展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一样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一样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一样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一样、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比照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详细根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1.(202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鉴赏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风光和风土人情。

词句清丽,景象宏伟。

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诗人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

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晴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

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场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

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

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

也有道理,可备一说。

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土声音的时候。

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某某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某某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鉴赏
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
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唐诗写到的人是广义上的人,是比喻(比拟)的对象,诗人用比喻
(比拟)、听觉等手法,表现郊外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苏诗提到的 “ 人 ” 是特定环境中的山间农人,他们在春天忙着耕
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①去长沙②,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迁客:被贬谪之人。②去长沙:汉代贾谊因受到权臣馋毁,被
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③梅花:假借笛曲名
《梅花落》中的梅花。
鉴赏
梅 意象,描绘出对________ 听笛 一事的感受。 (1)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 (2)这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高诗由战士听曲而联想到
故乡的梅花飘落,思乡之情浓郁;李诗因被贬而远离长安,听黄鹤楼
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
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 1.(2017· 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
份的比较。
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二、词语比较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
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微专题 从比较角度鉴赏古诗
[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 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 比较鉴赏多了一道 “ 作比较 ” 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 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 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 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
答案
点拨关键
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 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 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 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 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 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
鉴赏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
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 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 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 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鉴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 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 (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
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 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 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解析 答案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
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
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
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
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
种,表现出山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寄托着诗人向往农人生活的情感。
答案
点拨关键
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
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
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
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如上面第1题关于意象方面的比较,再主要是看意
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诗人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
了寒冬时的梅花。另外,李诗还运用用典的手法,借贾谊的不幸来比
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
高诗则运用设问,一问一答,以虚景衬实情。
答案
5.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仙吕]后庭花
赵孟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