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数学》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并把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受学具操作与争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沟通获得胜利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内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

数学学问是亲密联系的,新学问往往是旧学问的延长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觉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学问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学问,为讲授新课做好预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争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提醒算理,将学问转化为力量,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构造的形成和学习力量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胜利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想像力是制造的灵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

例如,第4道练习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

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动身进展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发觉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肯定都得到了很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许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电脑显示红花榜:(学生们都很有兴趣,留意观看红花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生活中的数篇一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导入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较小?哪个数较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

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我会说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

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1、初步感知(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

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用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第5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2. 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椅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特征。

(2)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如分水果、购物等,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购物金额等。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特征。

2. 和家长一起购物,计算购物金额,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2023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14—1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

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教具与学具: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教学教学构思: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

(5分钟后汇报)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生: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生: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生: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师: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生:各用“12345这些数学表示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9课时 用数学(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9课时  用数学(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9课时用数学(2)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与10以内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组成,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实物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10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

2. 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1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了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

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一、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

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 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 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

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

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数的认识》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

主要是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理解数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比较。

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1 到 10,理解数的意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字010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组成以及简单的数数和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数字 1 到 10,会读、会写这些数字。

2.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数字010。

3.理解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实物表示出相应的数字。

4.掌握数的顺序,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够进行10以内的数数和比较大小。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1 到 10,理解数的意义。

2.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用数字表示具体实物的数量。

2.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字,但对数字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培养。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运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运算》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运算》教材编写的课程教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年级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取;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能够用图形、实物等进行简单数学运算;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依据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数字1-51. 利用图形、数字卡片等资源,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2.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读取数字1-5;3. 通过数学游戏等趣味方式,巩固数字1-5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课:加法运算1. 通过实物、图形等具体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2. 通过数学游戏、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运算的能力;3.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第三课:减法运算1. 通过实物、图形等具体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2. 通过数学游戏、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减法运算的能力;3. 引导学生总结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步骤本教案将按照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道具,并组织好教室的布置;2. 上课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3. 新知讲解: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逐步讲解本节课的新知内容;4. 练与巩固:通过个人练、小组活动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研究态度;2. 对学生书写和读取数字的正确性进行评估;3. 对学生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行评估;4. 通过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2. 图形纸;3. 实物(如水果、玩具等);4. 教学游戏等。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在为后边10的认识做准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这部分包括《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以及《8、9加减法的应用》三部分,共5课时。

其中第58页“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另外,通过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二、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条件,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算出结果.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寻找问号的数量时侧重通过计算的出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所以本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指导学生找出求“一共有几个蘑菇”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有几只小鹿休息”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再通过加减法两个题目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再让学生运用这个口诀,看图提数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接受.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的列式计算,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题目和问题。

2.能够掌握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题目和问题。

2.能够掌握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节:引入新知识(约10分钟)1.教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答,答案是5个苹果。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是怎么知道答案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是通过数数得出的。

3.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现在有4个小朋友在玩,再来一个小朋友参加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回答。

第二节: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题目和问题(约15分钟)1.教师板书“数学语言表达法”五个字并解释其含义。

2.教师分组让学生合作讨论,用数学语言表达第一节中的数学题目,并写在纸上。

3.学生报出答案并粘贴在黑板上,教师评价答案的正确性和用语的准确性。

第三节: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约2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小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糖果,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让学生用数学方法计算并回答。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数学方法计算的步骤和理由。

3.教师让学生完成一组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节:拓展运用(约25分钟)1.教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学题目,然后提出一个问题:“4+3等于多少?”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答案“7”,然后解释加法的概念。

3.教师用类似的方法板书“-”“×”“÷”等数学运算符号,并解释其概念。

4.教师让学生完成一组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节: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约10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感受,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学习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5》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5》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5》教案
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认识数字1-5,初步体会数与数量的关系,并建立对数的认识和概念。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节课,也是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

课程目标
1.认识数字1-5,初步体会数与数量的关系。

2.建立对数的认识和概念。

教学准备
1.认识数字1-5的卡片或其他教具。

2.图片或其他教具,可以让学生对数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的数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准备数字1-5的卡片或其他教具,让学生轮流抽取数字,模仿教师的读数,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在教室里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建立起数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4.结合图片或其他教具,可以让学生初步探索数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对数的认识和概念。

5.通过3、4步骤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并培养其对数的敏感性和扫视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课,把握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非常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对数的认识和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2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12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5单元第12课时用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购物找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运算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减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实践环节(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购物、计算物品数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交流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

2.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

2. 实践材料:如购物清单、计算器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3. 讨论板:用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用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用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加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用加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和列式,并正确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兔爸爸和兔妈妈带领小兔子们采蘑菇。

它们采了好多蘑菇。

看!它们多开心。

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图: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4只兔宝宝。

预设2:学生能回答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几只兔子?预设2:一共有6只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兔子?预设3:一共有6只兔子,右边有2只,左边有几只兔子?教师:兔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帮兔妈妈解决问题吧!【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大括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大括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它了,那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板书:合起来)教师示范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带领学生一起做。

教师:在这里,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预设:学生会说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教师:对,我们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大括号表示的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2.认识问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问号)这是问号,你们知道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引导学生理解“?”是表示要求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用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用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用数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购物清单,引导学生观察清单上的商品和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计算清单上的总价。

(2) 教师出示另一张购物清单,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计算找零。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2) 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总结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与家长分享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用数学2. 板书内容:(1) 用数学的概念(2)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购物清单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第一册《用数学》教案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第一册《用数学》教案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用数学》教案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的学科,很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然而,实际上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无论是测量时间、计算工资、购物找零,还是在科学研究、经济统计、工程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生活技能。

教案二的主要内容为: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数学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认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例如,图书馆借阅、餐饮消费、交通出行、金融投资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如时间换算、百分比计算、图形分析、概率预测等。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二、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掌握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包括排列组合、贪心策略、动态规划、模拟算法等,每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下都有着特殊的应用优势。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的转换、几何图形的求面积、距离和角度的计算、百分数的应用等,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与方法。

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外,还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桥牌、数独、围棋等思维游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积极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各种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识别能力,让学生建立数学应用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研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减法解决问题》精品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用减法解决问题》精品课件
人教版1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用减法解决问题
优教·数学
桌子上原有7个苹果,拿走4个苹果。还剩多少个 苹果?
7 - 4 = 3(个)
?只
7只
?只你在图中这示发什个现“么了?意什思”么表呢??
7只
跳求一走还共了剩有2几只7只青青蛙蛙。。
用减法
2
77只 - = 5 (只)
我们做的结 果对吗?
跳走的2只加上剩下 的5只,正好是7只, 做对了。
解决数学问题时,减法计算,即用下
面的总数减去上面已知的那部分。
7只
还剩 5 只青蛙。
1.看图计算。 6只
一共有 6 只, 走了 4 只,
还剩几只?
6 - 4 = 2 (只)
2.看图列式。
一共有7根小棒,右 边有2根小棒,左边 有几根小棒呢?
? 7
7 - 2 = 5(根)
3.看图计算。 ?只
6只
6 - 2 = 4(只)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减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的内容,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以及一些实用的数学技巧和应用。

在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中,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学生将学会认识和书写数字,从1到100,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图形的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学生应该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学生应该善于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解决方法,从中学习和成长。

除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学习方法,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还涉及一些实用的数学技巧和应用。

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学习使用标尺、秤和容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读取时间,学习用钟表和日历等工具进行时间的表示和计算。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以及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总之,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逐渐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希望学生们能够喜欢并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能手教学设计评选
用数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数学》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7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③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3、教学策略选择
创设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教学片段实录
第2部分解决问题:
1、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列出算式。

师:谁能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
生:5+5=10(只)
师:5各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5表示左边的5只白兔子,第二个5表示右边5只白兔子。

师:你的表示非常的准确,回答的很清楚。

同学们能听明白吗?同意他的回答吗?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第二个问题的列式呢,谁会?
生:(举手抢答)3+2=5(只)
师:那谁能知道3和2分别表示什么?
生:3表示左边的3只灰兔,2表示右边的2只灰兔。

师:还有别的列法吗?
生:(举手)2+3=5(只)
师:同学们同意上述的表达吗?
生:(齐声回答)同意。

师: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谁会解决?
生:(抢答)一共15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

师:有没有根据列算式的方法得到的?
生:有,10+5=15(只)
师:10和5各表示什么呢?
生:10表示10只白兔子,5表示5只灰兔子。

师:谁还有不同的列法?
生:5+10=15(只)
师:同学们同意这个列式吗?
生:同意。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的这种算式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1:根据灰色和白色得到的。

生2:根据颜色不同得到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对颜色的分辨很清晰,真棒。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8+7=15(只)
师:8和7各表示什么?
生:8表示左边有8边兔子,7表示右边有7只兔子。

师:这位同学表达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想一下,还有别的列式吗?
生:7+8=15(只)
师:非常好。

师:咱们总结一下8+7是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生:左边8只加上右边7只列出的。

师:左右前后这些都表示什么呢?
生1:方向。

生2:方位。

师:哪位同学表达得更准确?
生:方位。

师:列式我们用了哪两种方法得到了算式?
生1:颜色。

生2:方位。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棒。

五、教学反思
同学们听课认真,积极思考,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对于同一问题,根据不同的思维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此学生很有兴趣,感受到了用不同的数学方法灵活解决问题的乐趣。

学生自己通过自身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并能有数学知识独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但有个别同学对方法比较陌生,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