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御马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
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马术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马者,兽之灵也。
善骑者,能令其奔驰如风,驰骋如龙。
马蹄之疾,有如雷震;马鬃之舞,有如龙腾。
马之性,刚烈而勇猛,故善骑者,必心雄胆壮,以御其性。
马之用,广矣大矣。
耕田、驰道、征伐、宴乐,莫不用之。
马之德,忠诚而可靠,故人得而骑之,马则奋蹄疾驰,不负主人之望。
马之姿,雄伟而俊秀,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马之魂,坚毅而勇毅,虽遇险阻,亦不退缩。
昔者,赵武灵王好马,不惜千金购之。
马之良,有如良臣,国家之宝也。
武灵王尝骑马于原野,见群马奔驰,心驰神往,遂命左右,取良马数十匹,教之骑术。
不数年,马术大兴,士卒皆能骑射,国力大增。
夫马之艺,非一日之功。
须历尽千辛万苦,方能驯服其性,驾驭其行。
善骑者,必先习骑术,然后方能御马如鹰击长空,鱼跃龙门。
马之舞,如凤凰于飞,天地为之变色。
马之奔,如流星赶月,千里不留行。
今之人,多以车代马,忘却马之威仪。
然马之精神,不可磨灭。
虽岁月流逝,马之忠诚、勇猛、雄伟,仍为世人所敬仰。
故马之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
【翻译】马,乃兽中之灵。
善于骑乘之人,能使马奔跑如风,驰骋如龙。
马蹄之快,犹如雷霆之震;马鬃之舞,犹如龙腾云海。
马之本性,刚烈勇猛,故善于骑马者,必心雄胆壮,以驾驭其性情。
马之用途,广泛而宏大。
耕田、驰道、征战、宴乐,无不依赖马之力量。
马之德行,忠诚可靠,故人得以骑乘,马则奋发疾驰,不负主人之期望。
马之姿态,雄伟俊秀,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马之精神,坚毅勇毅,即使遇到险阻,亦不退缩。
往昔,赵武灵王喜好马匹,不惜千金购之。
马之良善,犹如良臣,为国家之宝。
武灵王曾在原野骑马,见群马奔腾,心驰神往,遂命左右,取良马数十匹,教之骑术。
不出数年,马术大兴,士兵皆能骑射,国力大增。
马之技艺,非一日之功。
须历经千辛万苦,方能驯服其性,驾驭其行。
善于骑马者,必先习得骑术,然后方能驾驭马匹如鹰击长空,鱼跃龙门。
马之舞动,如凤凰展翅,天地为之变色。
马之奔跑,如流星赶月,千里不留行。
今之人,多以车代马,忘却马之威仪。
2009年高考古文训练30则
2009年高考古文训练30则(1—15)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第4课 《马说》 (2)
拓展阅读一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车。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令彭氏之子御()(2)彼受赐矣()(3)是子不欲吾善也()(4)因下彭氏之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何之?(2)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3)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4.《马说》中的“食马者”和本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拓展阅读二海棠花在否①春尚嫩,草木未及醒。
香抱来一盆浓烈的花,说:“海棠,让你眼睛先尝个鲜。
”②——端的懂我,知我眼馋,送我一盆不嗜睡的妖娆的花儿。
③好稀罕的海棠!铁色枝干,如焦似枯,失尽了生气;而在这焦枝之上,竟簪花戴彩般地缀了一串串娇艳欲滴的花朵。
没有叶——保守的叶,或许还在慢条斯理地数着节气的脚步,花们却早耐不住了,你推我搡,捷足先登地抢了叶的风头。
仔细端详那花与那枝,仿佛是不相干的两样东西——盛放与焦枯,奇迹般地同台演出,却又精彩得令人击节赞赏。
④这一盆“迷你”春天,婴儿般吸摄了我母性的心。
暖气房太干燥,天天提个喷壶,给她殷勤喂水。
喷多了,怕浇熄烈焰;喷少了,又怕她喊渴。
便忍不住怨她:“海棠海棠,你总该开个口,为自己讨要一场无过、无不及的春雨呀。
”⑤每日一进家门,心中问的第一句话必是:“海棠花在否?”——是韩偓的一句诗呢。
青葱岁月里,欢悦地背诵过它;纵然我再善于舒展想象的翼翅,又怎可逆料,那诗句,竟是妥帖地预备了给我用在这里的。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一、二人并走【原文】(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黑了,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原文】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
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及对照翻译《五蠹》原⽂及对照翻译 《五蠹》全⽂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进⼀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章的⼀般特点。
作者举出了⼤量的事实,于对⽐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下⾯,⼩编为⼤家分享《五蠹》原⽂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家! 《五蠹》原⽂阅读 出处或作者:《韩⾮⼦》 上古之世,⼈民少⽽禽兽众,⼈民不胜禽兽⾍蛇。
有圣⼈作,构⽊为巢以避群害,⽽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有巢⽒。
民⾷果蓏蚌蛤,腥臊恶臭⽽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作,钻燧取⽕以化腥臊,⽽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燧⼈⽒。
中古之世,天下⼤⽔,⽽鲧、禹决渎。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汤、武征伐。
今有构⽊钻燧于夏后⽒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有耕者,⽥中有株,兔⾛触株,折颈⽽死,因释其⽾⽽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之实⾜⾷也;妇⼈不织,禽兽之⽪⾜⾐也。
不事⼒⽽养⾜,⼈民少⽽财有余,故民不争。
是以厚赏不⾏,重罚不⽤,⽽民⾃治。
今⼈有五⼦不为多,⼦⼜有五⼦,⼤⽗未死⽽有⼆⼗五孙。
是以⼈民众⽽货财寡,事⼒劳⽽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藜藿之羹[4];冬⽇麂裘,夏⽇葛⾐;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禹之王天下也,⾝执⽾臿以为民先,股⽆完胈,胫不⽣⽑,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以是⾔之,夫古之让天⼦者,是去监门之养⽽离⾂虏之劳也,古传天下⽽不⾜多也。
今之县令,⼀⽇⾝死,⼦孙累世絜驾,故⼈重之。
是以⼈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夫⼭居⽽⾕汲者,膢腊⽽相遗以⽔;泽居苦⽔者,买庸⽽决窦。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
文言片段翻译
1、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译文:洛阳处于中国的中心,拥有殽山和渑池的险阻,占据秦川和陇山的要冲,并且作了赵、魏边境上的壁垒,可以说是四方必争之地。
中国若是无战事就罢了,一旦发生战争,洛阳必将首先遭受战争的灾害。
2、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强度一般的弓)。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通“弯”)而止,皆曰:“不下九石(强弓、硬弓)。
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译文: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
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
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
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3、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安宁。
(我明白)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以求他们帮助的缘故。
”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巨马水文言文翻译
巨马水文言文翻译第一篇:巨马水文言文翻译流经涿州的巨马水(现在的拒马河),这条河流已经是涿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
下面是关于巨马水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
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
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
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注释】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
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
逎,同“遒”。
④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⑤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
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
爰:助词,无义。
阴:山北水南为阴。
⑦翼:分列左右。
⑧缠络:缠绕,环绕。
墟圃(xū pǔ):田园。
⑨匪(fěi)直:不只是,不仅仅。
赡(shàn):丰富,充足。
怀:怀念。
⑩信:的确,实在。
游神:游玩嬉娱。
【译文】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
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
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
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评析】圣水是今拒马河的支流,但当今是什么河,已经无法考实。
有的认为是白沟河,却也并无确证。
因为历史上这个地区河流交错,海河水系的支流很多,而且常有变迁,北魏距今一千多年,所以很难落实。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南北朝图上绘有圣水,但也只能作为参考。
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以西的山西省境内,上游分南、北二支,由于此河流经郦道元家乡,所以注文写得特别细致。
御民之辔文言文翻译
夫御民之道,犹御马也。
马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
马行疾则失其常,马驰骤则失其节。
故御马者,必先制其性,而后驯其行。
民亦然。
民者,国之基也,君之亲也。
民静则国固,民躁则国危。
故御民者,必先正其心,而后治其行。
古之圣王,御民之术,莫善于养。
养民之道,在乎节用而爱人,薄敛而宽政。
民之饥者,为之饭;民之寒者,为之衣;民之劳者,为之息;民之困者,为之出。
如是,则民心归之,国家安宁。
夫御民之辔,在乎明法而严刑。
法者,国之权衡也,民之准绳也。
法明则民安,法严则国治。
刑者,法之辅也,民之畏也。
刑轻则民慢,刑重则民怨。
故御民者,必先正法,而后用刑。
夫御民之术,在乎知时而行。
时者,民之喜怒也,政之得失也。
知时而行,则政通人和;不知时而行,则政乱民怨。
故御民者,必先察时,而后施政。
夫御民之术,在乎敬贤而远佞。
贤者,国之栋梁也,民之导师也。
敬贤则国兴,远佞则民安。
故御民者,必先求贤,而后任能。
夫御民之术,在乎信赏而必罚。
赏者,法之用也,民之望也。
信赏则民劝,必罚则民畏。
故御民者,必先信赏,而后必罚。
夫御民之术,在乎广开言路而博采众议。
言路广则民情达,众议博则政事明。
故御民者,必先广开言路,而后博采众议。
《御民之辔》译文:治理民众的方法,就如同驾驭马匹。
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民众的生命线。
马行得太快就会失去常态,马奔跑得太急就会失去节奏。
因此,驾驭马匹的人,必须首先制服马的性格,然后才能驯服它的行为。
民众也是如此。
民众是国家的基石,也是君主的亲人。
民众安静则国家稳固,民众躁动则国家危险。
因此,治理民众的人,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然后才能管理民众的行为。
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民众的方法,没有比养育民众更好的了。
养育民众的方法,在于节约开支而爱护人民,减轻赋税而宽待政策。
民众饥饿时,为他们提供食物;民众寒冷时,为他们提供衣物;民众劳累时,为他们提供休息;民众困顿时,为他们提供出路。
这样,民众的心就会归附于君主,国家就会安宁。
渊御马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渊御马者,生于幽谷之中,长于深林之畔。
其性刚毅,不驯不扰,独来独往,无拘无束。
传闻其父为海神,母为山灵,故得此异质,非凡马也。
马之初生,赤发如火,碧眼如电,筋骨奇伟,气宇轩昂。
其蹄踏石,石为之裂;其尾摇风,风为之生。
自幼即通人性,善解人意,能识主人之意,随其所欲,故得主人之宠,常为骑乘。
及长,渊御马负笈游历,遍访名山,广结良友。
其行无远弗届,其踪无幽不至。
所到之处,风调雨顺,草木皆兴。
人皆曰:“此马非同凡马,乃神马也。
”一日,渊御马行至一古寺,遇一高僧。
僧人见之,眉宇间显异色,曰:“此马非凡马,乃龙马之裔,神灵所赐。
汝若能驯服此马,必将福泽一方。
”渊御马闻言,心有所动,遂拜僧人为师,学习驯马之道。
僧人传授其神通,教以心法,使渊御马得以领悟马性,驯服之术。
经过数年苦修,渊御马终于领悟真谛,驯服了这匹神马。
驯服之后,渊御马载僧人巡游四方,救民于水火,驱邪避疫,功绩卓著。
僧人感慨道:“此马非凡马,汝能驯之,实乃天命也。
”然渊御马虽得神马之助,心中仍觉有所不足。
一日,渊御马独自前往深海,欲探求更高境界。
在海神庙前,渊御马遇见了一位仙子。
仙子见渊御马,微笑曰:“汝既已驯服神马,为何仍觉不足?”渊御马答曰:“吾虽得神马之力,然心中尚有遗憾。
愿求仙子指点迷津,助吾成就无上境界。
”仙子闻言,遂以神力助渊御马,使之修为大增。
渊御马于是悟道,明白世间万物皆有道,而马道亦在其中。
自此,渊御马与仙子结为金兰,一同游历世间,传播马道,造福苍生。
岁月如梭,渊御马终成一代马神,其事迹流传千古,为人传颂。
后世之人,每逢马年,皆以渊御马为榜样,祈求马到成功,福星高照。
译文:古时候,有一匹名叫渊御的马,它诞生于幽深的山谷之中,成长在茂密的森林之畔。
这匹马性格刚毅,不驯服也不扰乱,独自来去,无拘无束。
传闻它的父亲是海神,母亲是山灵,因此获得了这种非凡的品质,不是普通的马。
这匹马出生时,红发如火,碧眼如电,筋骨奇伟,气宇轩昂。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文言文翻译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文言文翻译
摘要:
一、宋陈谏议家有一匹劣马
二、市人因需求购买此马
三、市人驯马并骑乘,发现马的勇猛
四、马在与其他马的争斗中失败并被逐死
五、马主人后悔并认为责任在自己
六、市人称马主人应负责任
正文:
宋陈谏议家有一匹劣马,虽然勇敢但却无法发挥其作用。
市上有需求的人想要购买这匹马,以备日后可能有用处的时候。
马的主人并不了解马的勇猛,只是因为马的勇敢而想要出售。
市人购买了这匹马,驯服并骑乘它,发现果然如传闻中的那样勇猛。
某天,这匹马果然与其他马发生了争斗,然而却败北并逃走。
市人追逐马匹,直到马匹死去才停止。
马的主人后悔自己出售马匹的决定,告诉市人说:“这匹马的死,是我的过错。
”市人回答:“马的勇敢,你并不了解。
却因为勇敢而出售,我误信了你的话。
现在马死了,你应该承担责任。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文言文翻译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文言文翻译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
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陈谏议马上召陈尧咨责问,并说:“你是士人,又是乡里表率,怎么能把这样的马卖给商人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回头对仆人说:“赶快把马取回来!不能把马给商人!今后卖马,一定要把它卖给耕种的农民。
如果有人从我家里买了马而去虐待它,那可不是我爱惜动物呀!”仆人把马牵了回来。
陈谏议又责备陈尧咨,让他召回那个商人,退还他的钱。
并告诉那个商人:“如果你再卖这匹马,你要还我同样的钱。
现在你出钱多而我不要你的马,那是要你承担全部责任了。
”那个商人怨恨懊悔,把马送给了陈谏议。
原文: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
谏议遭其质对,云:“某买此马,乘去东阳,不意言其为劣马也。
其主已售之矣。
”谏议疾呼:“止!以属者还我马!”贾人固售之,乃鞭贾人,复乘马。
临臣责其误,且语贾人:“若复卖马,其直须还。
今过其价无征,时当别置任失者。
”贾人怨悔,尽以马赠谏议家。
赏析:1. 这则故事讲述了如何处理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道理。
当我们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不能把麻烦和烦恼转嫁给别人;反过来,在处理别人的事务时,也不能把麻烦和烦恼转嫁给自己。
这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基本道德准则。
2.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对于自己的错误和过失,要勇于承认并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和过失,要宽容和谅解。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时刻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3. 这个故事还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推卸给别人。
同时,在处理别人的事务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4. 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商业和社会交往中,诚实守信是至关重要的。
马文言文的翻译
马者,国之宝也,甲兵之助也。
其性刚毅,其行疾速,其志不渝,其力无穷。
故王者乘之,以征伐四方;诸侯骑之,以巡狩封疆;庶民养之,以备非常之用。
盖马之始也,生于幽谷,饮于清泉,浴于甘露,食于芳草。
其生也,若龙之翔,若虎之跃,若凤之翔。
其壮也,若山之峙,若河之流,若海之波。
其死也,若松之寿,若竹之坚,若石之固。
马之德,仁也、义也、礼也、智也、信也。
仁者不妄杀,义者不妄夺,礼者不妄争,智者不妄行,信者不妄欺。
故马之用,无所不宜,无所不宜。
马之形,耳如削竹,目如明星,鬃如流苏,尾如鞭鞘。
蹄如铁石,筋如金钢,骨如玉树。
其行也,若风之疾,若电之光,若雷之震。
其驰也,若鹰之击,若鹜之奔,若鹿之逸。
马之才,勇也、猛也、刚也、烈也、诚也。
勇者不畏死,猛者不惧难,刚者不屈节,烈者不惧威,诚者不欺心。
故马之勇,无与伦比,无与伦比。
马之艺,驰骋也、跳跃也、奔腾也、翱翔也、飞跃也。
驰骋如飞,跳跃如鹰,奔腾如虎,翱翔如龙,飞跃如兔。
马之艺,变化无穷,变化无穷。
马之乐,听鸣也、见舞也、食草也、饮水也、奔跑也。
听鸣则心旷神怡,见舞则眼花缭乱,食草则悠然自得,饮水则心满意足,奔跑则飘飘欲仙。
马之乐,人生之极,人生之极。
马之悲,见其主之不仁也,见其友之不义也,见其亲之不孝也,见其子之不慈也,见其臣之不忠也。
悲则泪流满面,哀则声嘶力竭。
马之悲,人生之痛,人生之痛。
马之怨,见其主之薄待也,见其友之背叛也,见其亲之抛弃也,见其子之忘恩也,见其臣之不敬也。
怨则心怀不平,恨则咬牙切齿。
马之怨,人生之恨,人生之恨。
马者,国之宝也,甲兵之助也。
善养之者,马之用也;不善养之者,马之弃也。
故养马之道,在于仁义,在于礼智,在于信诚。
翻译: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军队的辅助力量。
它性格刚毅,行动迅速,志向坚定,力量无穷。
因此,王者驾驭它,用以征讨四方;诸侯骑乘它,用以巡视边疆;百姓饲养它,用以应对非常之需。
马之初生,源于幽深的山谷,饮于清澈的泉水,沐浴在甘甜的露水之中,食于芬芳的青草。
控制住车马的文言文
文言文描述控制车马,可以使用“驭马有术”或“御马有方”等表达。
但更具体地描述如何控制车马,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语境。
例如,描述一个人善于驾驶马车,可以说“其人善驭,御马如飞”。
这里的“驭”和“御”都有控制、驾驶的意思。
若想要表达“牢牢地控制住车马”,可以使用“紧驭其马”或“牢御其车”。
这里的“紧”和“牢”都表示牢固、紧密地控制。
但请注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因此具体的表达可能会因语境和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宋人御马文言文翻译
宋人御马文言文翻译宋人御马文言文翻译宋人御马讲的是宋国有一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他)就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入溪水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宋人御马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宋人有取道者①,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②。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
如此者三。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③,不过此矣。
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此。
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
威愈多,民愈不用。
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
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
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④,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
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翻译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
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
这样做了有三次。
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
注释①取道:赶路。
②倒:断首。
鸂水:即溪水。
③造父:古代善于御马的人,曾为周穆王的御者。
威马: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
④托:依托。
通假字取取通趣,赶;如“宋人有取道者”。
古今异义所以今常用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文中古义:用来……的方法;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然后今常用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文中古义:这样以后;如“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不适今常用义:(身体)不舒服。
文中古义:不适量;如“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
托今常用义: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
文中古义:依仗;如“凡盐之用,有所托也”。
一词多义进(1)动词,前进;如“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
(2)动词,出仕;如“是进也忧,退也忧”。
(《岳阳楼记》)虽(1)连词,即使;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2)连词,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过(1)动词,超过;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颜渊论御马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 佚(1)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zèn)人。
君子亦 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2)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3)席而起,曰:“趣(4)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5)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6),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1)佚(yì):通“逸”,逃跑。
(2)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3)躐(liè):超越。
(4)趣(cù):同“促”。
(5)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6)组:编织。
二、翻译: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
”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
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
’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
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
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
送人御马文言文翻译
送人御马文言文翻译1. 可以告诉我《宋人御马》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吗宋国有一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他)就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入溪水。
接着(他)又继续赶路,他的马还是不肯前进,他又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到溪水里去。
像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次,即使是造父用来对马树立威严的办法,也不过如此了。
没有掌握造父驭马的方法,而只是学到了造父的威严,这对于驾驭马是没有益处的。
君主中的那些不肖者,就有点像这个宋国人的做法。
(君主)没有掌握用民之道,而只是滥施*** 。
威严的手段越多,人民越不为他所用。
亡国的君主,大多都是以繁多的威严手段来使用他的人民。
所以威严不可以没有,但也不值得专门依仗(威严)。
譬如像盐对于滋味。
大凡用盐,必须有所依托,但不适量就会把所依托的菜肴弄坏,从而变得不可吃了。
威严也是这样,一定要有所依托,然后才可以施行。
中文名宋人御马类型成语/典故原文宋人有取道者①,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②。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
如此者三。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③,不过此矣。
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此。
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
威愈多,民愈不用。
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
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
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④,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
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节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1]注释①取道:赶路。
②倒:断首。
鸂水:即溪水。
③造父:古代善于御马的人,曾为周穆王的御者。
威马: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
④托:依托。
2. 可以告诉我《宋人御马》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吗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作‘刭’读音jing三声,割颈)而投之鸂水。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
如此者三。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翻译: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割上一刀然后将它丢进鸂水河里。
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割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
宋人御马文言文翻译
夫宋之御马,其制甚古,其法甚严。
夫马者,国之利器,国之宝也。
故宋之御马,必选其良,养之甚精,御之甚谨。
宋人御马,首重其性。
马性刚烈,不易驯服。
故宋人选马,必取其性温驯,不悖人意。
马之良者,如千里之驹,奔驰如飞,而能随人意而行。
其色如雪,其鬃如云,其蹄如玉,其声如鸣。
此乃马中之极品,御马之上选也。
次则养之。
宋人养马,如养子,饮食必洁,栖息必安。
马之食,必择其精,水之饮,必选其清。
马之居,必避其风,马之病,必疗其疾。
故马之体壮,马之精神,皆养之所致。
再则御之。
宋人御马,必先习其性,而后教其法。
马之习性,必使之驯,马之法度,必使之熟。
宋人御马,手执辔头,足踏金镫,身轻如燕,心细如丝。
马之进退,马之驰骋,马之盘旋,马之止步,无不随心所欲,应手而成。
宋人御马,尚礼仪。
马之出,必鸣金击鼓,以示庄重。
马之入,必执鞭以迎,以示恭敬。
马之食,必先马而后人,以示谦让。
马之病,必亲临视之,以示关爱。
故马之与宋人,如同手足,如同一体。
宋人御马,尚武勇。
马之征伐,必先马而后人。
马之冲锋,必先马而后人。
马之陷阵,必先马而后人。
故马之勇猛,马之无畏,皆宋人之所重。
然而,宋人御马,亦知马之疲乏。
故马之劳,必使之息,马之疲,必使之养。
宋人御马,虽严,而不失仁爱。
马之死,必为之祭,以示哀悼。
总之,宋人御马,法度森严,礼仪周至,武勇尚之,仁爱存之。
马之与宋人,如同鱼水,相得益彰。
故宋之御马,乃国之利器,国之宝也。
译文:宋代的马匹驾驭制度非常古老,其方法也非常严谨。
马匹,是国家的重要武器,国家的宝贵财富。
因此,宋代的马匹驾驭,必须挑选出优秀的马匹,精心饲养,谨慎驾驭。
宋人驾驭马匹,首先重视马的性情。
马性刚烈,难以驯服。
因此,宋人选马,必须选择性情温顺,不违背人意的马匹。
优秀的马匹,如同千里良驹,奔跑如飞,却能随人的意愿而行。
其毛色如雪,鬃毛如云,蹄子如玉,声音如鸣。
这乃马中之极品,驾驭马匹之上选也。
其次,是饲养。
宋人饲养马匹,如同抚养子女,饮食必须清洁,栖息必须安宁。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陈谏议教子》是出自《宋名臣言行录》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宋人陈谏议家有烈马,因其性情暴躁常踢伤人,不能被驾驭,因而被陈谏议的儿子卖给了商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陈谏议教子》原文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
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的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
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注释1.陈谏(jiàn)议:北宋陈省华(939年—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官至谏议大夫,故称之。
2.驭:驾驭,控制。
3.蹄:名词作动词用,踢。
4.啮:咬。
5.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
6.因:于是。
7.遽:急忙,马上。
8.安:怎么,哪里。
9.贾(gǔ)人:商人。
10.直: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11.诘:责问。
12.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13.制:控制,制服。
14.彼:那。
15.厩:马厩。
16.曰:说,回答。
17.汝:你。
18.售:出售。
19.戒:通“诫”,告诫。
20.劣:顽劣的马。
21.是:这匹。
22.可:能够。
23.何以:以何,凭什么,怎么。
24.为:把。
25.畜: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1)名词,道路;如“宋人有取道者”。
(2)名词,道理,道义;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动词,说;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用
(1)动词,使用;如“威愈多,民愈不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宋人御马讲的是宋国有一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肯前进,(他)就杀死(一匹马),并把尸体投入溪水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宋人御马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宋人有取道者①,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②。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③,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亡国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譬之若盐之于味,凡盐之用,有所托也④,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3)动词,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而徒多其威”中的“多”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即 “增加”;该句可译为“而只是滥施淫威”。
2.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中的“威”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即“树立威严”;该句可译为“即使是造父用来对马树立威严的办法”。
虽
(1)连词,即使;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2)连词,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过
(1)动词,超过;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2)动词,走过,经过;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动词,需要;如“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
足
(1)动词,值得;如“故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
(2)动词,足够;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行
(1)动词,施行;如“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2)动词,行走;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通假字
取
取通趣,赶;如“宋人有取道者”。
古今异义
所以
今常用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文中古义:用来……的方法;如“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然后
今常用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文中古义:这样以后;如“必有所托,然后可行”。
翻译
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 水河里。这样做了有三次。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
注释
Hale Waihona Puke ①取道:赶路。②倒:断首。鸂水:即溪水。③造父:古代善于御马的人,曾为周穆王的御者。威马:对马树立自己的威严。④托:依托。
(3)动词,犯错误;如“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
(1)副词,又,再;如“又复取道”。“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观刈麦》)
(2)动词,恢复;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3)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不适
今常用义:(身体)不舒服。文中古义:不适量;如“不适则败托而不可食”。
托
今常用义: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文中古义:依仗;如“凡盐之用,有所托也”。
一词多义
进
(1)动词,前进; 如“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
(2)动词,出仕;如“是进也忧,退也忧”。(《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