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壮族情歌的审美意蕴探讨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探究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探究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探究作者:兰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壮族民歌教学是我校少数民族歌手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壮族民歌教学必须立足于本土民歌的特点、语言特色、情感风格、民族唱法及个性艺术等方面去研究,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壮族民歌特点的再认知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歌,美丽的壮乡素有“歌海”之称。

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

如那坡黑衣壮族民歌“虽敏”也叫“论”,其音调高亢嘹亮、爽朗明快;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也叫“三跳欢”或叫“欢悦”,其音调刚健浑厚、歌腔悠扬,具有独特的押韵艺术风格;平果壮族嘹歌更是壮族民歌艺术中的精髓,是十分珍贵的壮族民间抒情长诗。

嘹歌有“歌书”传世、五言四句、双声部用壮语言演唱,压腰脚韵以其特有“嘹”“哈嘹”“的喀嘹”“嘶咯嘹”作为衬词,所以称为壮族嘹歌。

“嘹歌”发源于广西平果县,流传于平果县周边的田东、田阳等右江流域。

“嘹歌”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五部长歌《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组成的,共四万余首,十六万行,多是描写壮乡秀美风光、一草一木、民俗民风、婚恋嫁娶,、农事战事等,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描写详尽周到,歌中韵味色涵,被许多壮文学专家誉为壮族壮学的百科全书。

“嘹歌”的唱法具有鲜明的特色。

从“嘹歌”的腔调来划分,“嘹歌”可分为:“那海嘹”“哈嘹”“嘶咯嘹”“的喀嘹”“长嘹”“喝酒嘹”。

在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发展中,壮族“嘹歌”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曲调,在不同场合,不同区域会唱起特定的曲调来,在音乐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壮族“嘹歌”歌手他们大多具有极高的歌唱天赋,他们的音域宽广,歌唱声音靠前明亮,具有穿透力,演唱风格清新质朴、音调优美、缠绵婉转、刚柔并济、收放自如,音乐形象千变万化,但是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在发声技巧上还略有欠缺。

壮族嘹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南方民族民间第一长歌,是壮族歌灯文化的代表作,也是壮族民间民歌音乐的富二矿,壮族“嘹歌”作为民族的瑰宝,其风格是形成演唱特色的基础,是一切声乐作品的源泉之一,为广西壮族本土民歌演唱风格把握以及教学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壮族民歌的力与歌词研究

壮族民歌的力与歌词研究

壮族民歌的力与歌词研究壮族民歌是中国壮族人民的独特文化遗产,它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民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壮族民歌的力量和歌词研究的重要性。

壮族民歌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是表达自己情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壮族民歌形式多样,有单曲歌、对口歌、童谣等多种类型。

每一首民歌都承载着壮族人民的苦乐与愿望,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歌声,壮族人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加强族群的凝聚力。

壮族民歌的力量也体现在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上。

民歌是壮族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可以不断激励壮族人民团结奋斗,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壮族民歌中的歌词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能够激发人们对家国情怀的热情,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此外,民歌还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壮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壮族民歌的歌词研究是了解壮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歌词是民歌的灵魂,通过对歌词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壮族民歌的歌词往往表达着壮族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歌词中的词语、句式及表达方式,可以了解到壮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点,为研究壮族民族文化提供珍贵的素材。

此外,歌词研究对于推动壮族民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歌词中的艺术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技巧的分析,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启示,使壮族民歌艺术在当代有更好的表现形式。

同时,歌词研究也可以帮助壮族民歌的传承人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传统曲目,保持其原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壮族民歌作为壮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歌词研究作为了解和传承壮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壮族民歌,还可以为推动壮族民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包括了声乐和器乐两种形式,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歌曲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它们可以表达爱情、友情、家庭、劳动、战争、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主题,这些主题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同时,广西壮族民歌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壮族人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二、音乐语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声响特点广西壮族民歌的音乐语言是充满强烈的民族特色的。

它采用了独特的音调和口语韵律,以及强烈的节奏和重复性。

此外,广西壮族民歌的声响特点也十分独特。

它借助了多种乐器,如竹笛、牛骨琴、木鱼、沙锅等,以及壮族人特有的五声八度音阶,创造出了各种清晰嘹亮、激情澎湃的声响效果。

三、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广西壮族民歌以其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其独特的旋律和不同以往的取材,使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歌曲中去,让人深深体会到广西壮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增强,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也趋势明显。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向国际化方向更进一步,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一、强调现代感和创新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鲜、时尚的元素,让广西壮族民歌更具有现代感。

在音乐和歌词的表达方式上,可以加入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新鲜的视角,让广西壮族民歌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注重技巧和艺术性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过去一直采用口头传承的方式练习,从而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高度。

随着广西壮族民歌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对传统歌唱技巧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壮族,他们的民歌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文化和情感,更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

一、艺术特色1. 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壮族民歌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其曲调、节奏和表达方式上。

壮族民歌的曲调舒缓柔和,富有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节奏方面,壮族民歌以自然流畅的韵律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壮族民歌还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歌者常常通过特定的声音、音调和唱腔来抒发情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壮族民歌的歌词通常选自壮族古老的文学作品,如《侗族诗选》、《壮族诗歌选》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歌词大多以壮族独有的民族语言创作,既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又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情怀。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而备受瞩目。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民歌表演常常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壮族民歌的表演艺术通常以户外自然舞台为主,歌者们通过自己的歌声和身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创新发展1. 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如今,壮族民歌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歌唱表演,丰富多彩的舞蹈、戏曲和音乐剧等形式也开始被融入使壮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2. 融合现代元素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壮族民歌也积极融合现代元素,使其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一些壮族民歌作品开始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了现代音乐器乐和编曲手法,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表现壮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特色,一些地方开始将民歌表演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将民歌表演场景化,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歌海酿出老酒香——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歌海酿出老酒香——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歌海酿出老酒香——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歌海酿出老酒香——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广西自治区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壮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是壮族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审美价值而闻名。

《壮族敬酒歌》以传统壮老全歌形式演唱,是壮族村寨宴席上的一种特定歌曲。

宴席上,由主持人或长者起歌,歌词以敬酒、歌颂为主题,歌中常有定场、表欢迎、普天同庆、祝贺美翠等内容。

歌词通俗易懂,抒发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欢乐。

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独具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这种歌曲的旋律婉转多变,既有慢板儿,又有快板儿,丰富多样的旋律给人带来不同的听觉享受。

其次,歌曲的歌词非常生动,通过简练的文字和流畅的语言,抒发了壮族人民对生活中各种欢乐场合的热爱之情。

再者,演唱方式独特,表现形式多样。

演唱者常常以集体演唱的形式表现,或者一群男女交替演唱。

演唱者的声音穿透力强,有时低沉悠扬,瞬间抓住听众的心灵。

最后,歌曲中融入了壮族文化的独特元素,如音乐中常常穿插乐器、唢呐等,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

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表达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喜悦情绪。

其次,歌曲中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活智慧。

壮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坚韧不拔的精神、豪放的情感,都在这首歌曲中得到了体现。

再者,歌曲中融入了壮族人民的乐观向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壮族人民喜爱以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凝聚着他们的力量和勇气。

广西新民歌《壮族敬酒歌》不仅是壮族村寨宴席上的一种特定歌曲,更是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的体现。

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色彩鲜明的审美价值,吸引着广大的听众。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创新发展对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然真实性:广西壮族民歌以自然和真实性为基础,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民歌中常常描绘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农耕劳动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情感表达:广西壮族民歌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征,歌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和感情,直接叙述着人们的欢乐、忧伤、思乡之情等各种情感。

民歌通常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传递了壮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和情感体验。

三、旋律丰富多样: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

民歌旋律通常简洁明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乐器伴奏一般采用竹唢呐、琵琶、三弦等,音色独特而富有感染力。

四、多声部合唱:广西壮族民歌一般采用多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歌声和声同时进行,具有浓厚的族群特色。

多声部合唱使得民歌的表现更加丰富和立体,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也突出了壮族民族的集体意识。

在创新发展方面,广西壮族民歌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了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目前,壮族音乐人和艺术家们广泛吸收了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传统基础的同时融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创新元素。

一方面,广西壮族民歌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如流行乐器的使用、流行的旋律风格和节奏,使之更加易于传播和接受。

壮族音乐人还将民歌与电子音乐、摇滚乐等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使民歌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壮族民歌,政府和学界也积极推动民歌的创新发展。

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和整理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法,开设民歌培训班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歌手和研究人员,推动广西壮族民歌的发展和传播。

广西壮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其自然真实性、情感表达、旋律丰富多样以及多声部合唱等特点,使其在壮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壮族民歌赏析

壮族民歌赏析

壮族民歌赏析
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风格。

以下是对壮族民歌的赏析:
1.文化价值: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情感等方面的
真实反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不仅传承了壮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音乐特点:壮族民歌的曲调多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
快有力。

歌词通常押韵,用壮语演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同时,民歌的演唱形式也十分丰富,包括独唱、合唱、对唱等多种形式。

3.内容与题材:壮族民歌的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情感等多个
方面,包括劳动歌曲、山歌、情歌等。

其中,山歌是最为常见的歌曲类型之一,主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的感受和赞美。

4.传承与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壮族
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

然而,一些民间歌手和文艺团体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收集整理传统民歌、创作新民歌等方式,推动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群众创造的音乐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广西壮族民歌主要表现富有南疆气息的田园风光、生活习俗和祖先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以及反映生活中的感情、思想和生存状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特点(1)旋律美妙优美:广西壮族民歌的旋律多为四声调式,多数采用5度间隔的旋律,旋律流畅、优美、婉转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2)柔和细腻的音乐风格:广西壮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情感细腻、柔和、缓慢,并通过声乐技巧、节奏动作和口型等方式表现感情。

(3)多重声部的吟唱方式:广西壮族民歌主要是由多名歌手同时演唱,由多重声部组成,既强调和谐、统一,又反映了群体创作的表现方式。

二、文字特点(1)咏史怀古,抒写国土深情: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多以吟咏历史、反映日常生活为主题,其中不乏描写深情的乡土风光和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土地的深情,表现民族感情。

(2)明快通俗,表现真实生活:广西壮族民歌的歌词通俗易懂、耐听,既表现了真实生活,又反映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艺术。

三、表演特点(1)身体语言的表演方式:广西壮族民歌的表演方式有美妙的声腔和优美的袖舞,舞蹈和姿势也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

(2)多种载体传颂:广西壮族民歌流传渠道多样,既有口耳相传,也有书写记载、电视广播传播等多种方式,是广西壮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的同时,也进行着创新发展。

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广西壮族民歌结合当代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元素,进行了不少新的尝试和创新,例如:(1)探索跨界融合:广西壮族民歌进一步与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进行融合,例如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进行跨界合作,创新出独具风格的广西壮族民歌风格。

(2)推广传承和开拓市场:广西壮族民歌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建设广州民歌馆、开展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广传承,同时也在市场化方面开拓市场,为广大民歌传承者提供了收入渠道。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西壮族民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创新发展。

本文将围绕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展开探讨。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1. 丰富的内容广西壮族民歌的内容涉及生活、劳动、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社会风情。

劳动歌曲是广西壮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歌颂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团结精神,如《摆鱼歌》、《鱼乡之歌》等。

爱情歌曲也是广西壮族民歌的特色之一,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2. 独特的曲调广西壮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曲调风格吸引了众多的听众。

其曲调多为旋律优美、旋律简单而朴实,与壮族人的生活和语言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如《山歌唱晒秋》、《长歌》等广西壮族民歌曲调优美动听,令人流连忘返。

3. 多样的表现形式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二重唱、重唱等形式,同时还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内容中,广西壮族民歌能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其多样的魅力。

1. 传承与创新并重广西壮族民歌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充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民族文化的元素,创作出一大批新颖的歌曲作品,如《花儿红》、《十送红军》等,这些新作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又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2. 新型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广西壮族民歌的演唱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独唱、合唱形式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了舞台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更加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3. 跨界融合广西壮族民歌在创新发展中,还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如与舞蹈、戏曲、器乐等形式的跨界合作。

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广西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实现双赢的效果。

三、广西壮族民歌的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广西壮族民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承问题、市场化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音乐风格。

民歌是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歌曲展现了民族的特色和情感。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包括嗓音技巧、歌词表达和舞蹈等方面。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一般采用高声部和低声部相互呼应的方式演唱,让歌曲更有层次感和韵味。

而且,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注重音调的变化和曲调的转换,丰富了音乐的表达方式。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了民族人民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文化传承。

壮族民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歌唱了丰收和浪漫的农田生活。

而瑶族民歌则以自然景物、爱情和传统习俗为主题,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还常常配合舞蹈表演,增添了视觉效果和舞台魅力。

舞蹈动作通常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符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

舞蹈的形式多样,有的以手势为主,有的以腿部动作为主,有的以整体的舞蹈形态为主,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音乐特色:广西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有的以悠扬、高亢的调子为主,有的以舒缓、优美的节奏为主。

不同的乐器如芦笙、唢呐、竹笛等也为广西民歌增添了独特的音乐元素。

3.舞蹈特色:广西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形式五花八门,有的以手势为主,有的以脚步为主,有的以全身动作为主。

舞蹈动作的优美和独特也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4.情感特色:广西少数民族民歌通常表达了民族人民对生活、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情感体验。

歌词中融入了民族人民的热情、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念,使歌曲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广西少数民族民歌通过演唱艺术和民族特色展现了广西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无论是嗓音技巧的奇妙呼应,还是歌词表达的情感细腻,抑或舞蹈形式的多样性,都让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成为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为人们传达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探究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民间合唱音乐是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不仅有着较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更是体现了当地民族群体的生活与情感。

本文将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历史渊源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多样性: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和表现形式。

不同的民族合唱音乐在音乐风格、歌曲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2. 和谐美感:广西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以和声和协调为特点,通常以“农歌”、“山歌”、“田歌”为主题,歌曲内容多以民族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生活体验等为题材,表现出一种纯朴、淳厚的美感。

3. 古老传承:广西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传承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这些歌曲多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历经岁月洗礼,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融合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广西少数民族的合唱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创新。

一些传统音乐在演唱形式、乐器伴奏、编曲上进行了现代化处理,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二、广西少数民族民间合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合唱音乐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群体合唱、对唱、领唱等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 山歌合唱:山歌是广西各族传统的合唱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歌合唱通常由数人或数十人组成,以轻快的旋律、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歌词多以赞美自然、歌颂劳动、表达情感为主题。

2. 田歌合唱:田歌是广西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农耕、劳作时所唱的歌曲,代表着这些民族特有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田歌合唱多以多声部合唱形式表现,歌曲情感深沉、节奏活泼,歌颂了农民的生活、劳动和美好祝愿。

3. 民歌对唱:广西壮族的民歌对唱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合唱音乐形式,通常由男女二重唱或四重唱组成。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广西壮族民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一种民歌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西壮族民歌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艺术表达,留下了丰富多样的音乐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广西壮族民歌不断创新发展,融合了现代元素,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音乐风格。

广西壮族民歌以亲切、朴实、激昂的音乐形式为主。

其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四部分:拍板、勾弦、击拍和呼咸。

这些音乐元素在广西民歌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二、深厚的文化内涵。

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的产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壮族人民通过民歌表达了自己的乡土情怀、生活智慧、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使广西壮族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

三、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如舞蹈、音乐、歌唱、乐器演奏等,使得广西壮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变化性。

无论是悠扬的山歌、欢快的舞蹈还是悲壮的叙事曲,都能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一、与时俱进,与现代音乐相融合。

在时代的发展下,广西壮族民歌也逐渐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具时尚性和时代感。

通过融合流行音乐的元素,广西壮族民歌既保留了传统的特点,又富有时代的魅力。

二、注重个性化创作。

广西壮族民歌的发展也注重个性化的创作,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达,使广西壮族民歌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特色。

通过个性化的创作,广西壮族民歌不断拓宽了表达的空间,丰富了艺术形式。

三、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广西壮族民歌在创新发展中注重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通过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交流和借鉴,广西壮族民歌吸收了各民族音乐的精华,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内涵。

广西壮族民歌还通过与其他民族音乐的融合,增加了多元文化的成分,使广西壮族民歌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

分析广西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与文化内涵

分析广西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与文化内涵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64分析广西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与文化内涵邓金生(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在国人都注重保留、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含义进行赏析和研讨就显得非常必要。

如果从艺术美感和文化含义的角度进行赏析,就会发现,壮族民歌有对当地勤劳朴实劳动人民的赞美,也有对党为民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感恩,更有对旧时期社会体制和地域性民俗文化的充分展示。

这不仅能够使人们对壮族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我国经典文化地域文化的尊重、传承和传播。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歌;审美透视;文化内涵一、引言我国广西壮族民歌发展历程深远,这种民歌的深远发展不仅仅是在民间娱乐化的长期流传,而是地方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定程度的自然阶段。

在壮族歌曲中表露出了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显着壮族民众的聪明才智。

相对于其他民族歌曲来说,壮族民歌的美会更具特色,所以就有必要对广西壮族民歌这种美和文化内涵做出研讨。

二、广西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一)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人情美是壮族民歌最为明显的特征,当地民众并不介意以歌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心声和对好友新朋的爱意。

不管是对父母妻儿爱意的传达,还是对家乡勤劳民众的赞美之情,都会借助歌唱进行抒发和传达,直入似的曲调和填词将演唱人员的心心声充分展现。

比方说: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妹跟哥连连到底,刀劈斧砍也不离。

歌词浅显易懂,风虽然能够吹得动天上的云,但是却吹不动天,江河虽然能够推着船随水漂流,但是却推不动江岸,这就意味着对喜爱之人深沉的爱意,是专一且坚定的,也集中反映出对于两情相悦人来说,任何外来阻力都无法使他们离散。

(二)深邃隽永的意境美壮族民歌的意境美,使其有着更加细腻和丰富的表现力,让歌唱的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让聆听的人愿意认真去体会其中的情感。

壮族民歌充分的想象力让人们对生活充满热爱,更加愿意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比如:天上有座长虹桥,百年千载天边吊,如今借来架河上,党的功劳比天高。

壮族民歌声腔艺术美与文化内涵

壮族民歌声腔艺术美与文化内涵

与情感的人声乐器唱 出来 , 且代代流传 。 壮族 民歌既符合 中国传统音 乐 的音 乐美学
思想 和 文 化 性 质 ,但 又具 有 其 民族 性 与 地 域 性 , 特别 是 壮 语 声 韵 和语 法 与汉 语 大 异 其 趣 , 具 有 独
独特 的审美标准。 壮族 民歌无论从题材 、 体裁
在思想主题上表 现为“ 深刻” , 音乐思想体现 出静 现 的艺术 形 式来 探 究 壮族 音乐 与文 化 的 内涵 。因 态 的、 固定 的 、 明晰的、 可 诉 诸 理 性 的思 想 、 观念 、 为音乐及音乐创造过程都从属于人及其文化 的 , 汉书・ 艺 文 志》 说: “ 观 风俗 , 知薄厚” 。壮 族 约 情感 , 创 作 手 法 以 写 实 为要 义 , 以真 为 旨归 , 力 度 故 《
研 究成 果 。
1 5
的场 合 有 详 细记 载 : “ 广 西诸 郡 ,人 多 能 合 乐 , 城 郊村 落 , 祭 祀婚 嫁 喜 葬 , 无 不 用乐 , 虽 耕 田亦 必 口 乐相 之 。” 又, 壮人 “ 迭歌相和 , 含情 凄 婉 … … 皆临 机 自撰 , 不肯蹈袭 , 其 间乃 有 绝佳 者 ” 。 “ 和谐” 是 壮 族 人 民对 音 乐 艺 术 的追 求 和 向 往, 含 情 凄 婉 也 是 其 审 美 特 征 之一 。南 朝 梁 代 有
声 腔 艺 术 蕴 含 和谐 美 、 品格 美 、 声韵 美 、 律动美 、
特美 学 价 值 的艺 术美 。

空灵 美 、 聪 慧美 等美 感 品格 与 特征 。壮 人好 歌 , 壮 歌多彩 , 从壮 民族 的“ 那” ( 稻作 ) 文化 、 歌圩文化 、 铜鼓 文化 、节 庆 文 化 等 现象 ,对 壮 民族 历 史 、 文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

广西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反映了每个民族的特色和情感。

本文将对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传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

壮族以“三月三”等传统节日为载体,进行歌舞表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瑶族的歌舞则多以祭祀、庆典和生活场景为题材,形式多样,既有合唱、独唱,也有舞蹈伴奏;苗族的“芦笙”音乐,以及独具特色的歌唱形式,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的歌舞则多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旋律优美,朗朗上口。

每个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反映了他们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

二、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1. 自然美的追求广西地处南方,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对自然美的独特追求。

他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

例如壮族的《情歌》,歌词多以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感情的抒发为主题,如“山峰柔情水流绵,万壑千岩凭谁问?只问红颜娇不娇,莫教难忍离别愁。

”瑶族的《船歌》,以船为象征,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祝福,如“小船娥冲断再断,满船翠花比谁愁?冲断炼底访贤愁,百十溪童心内求。

”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中,自然美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取向,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2. 情感美的表达广西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多以情感为主题,表达对家乡、亲情、爱情等情感的深沉体验和表达。

苗族的“瓦歌”、布依族的《情歌》、侗族的《竹蔓》等歌曲,都是在歌唱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诉求。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动人,表达了少数民族对情感美的追求和诉求,反映了他们对人文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研究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

在广西的声乐艺术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广西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审美取向。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民族,其声乐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壮族音乐中,鹧鸪哨、板鼓、芦笙等传统乐器被广泛应用,为壮族声乐艺术营造了独特的音乐氛围。

壮族声乐的审美取向突出了"柔华"和"弱美",即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圆润温柔的声音、委婉细腻的情感为特点。

壮族声乐时常强调呼吸、放松和运用共鸣等技巧,以达到唱腔感柔美、饱满、流畅的效果。

同时,壮族歌曲的歌词多为抒情、叙事类,多涉及爱情、家庭、生活等主题,使得歌曲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瑶族是广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

在瑶族声乐艺术中,流行着一种叫做"魂歌"的声乐,是瑶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

"魂歌"以其淳朴的旋律、独特的节奏和饱含深情的歌词,吸引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瑶族声乐的审美取向注重"豪放"和"浓郁"。

其艺术风格以大气、豪放为主,歌词多自由而不规范,内容质朴幽深。

瑶族人喜欢用热情、直接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从而讴歌自然、歌颂生命。

苗族是广西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

在苗族声乐艺术中,最为流行的是弦乐合奏曲、笛子合奏曲、大锣声组、雨歌等。

苗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是旋律优美、音韵悦耳、抒情深沉。

苗族歌曲是表达自然、表达情感、表达生命的重要方式。

苗族声乐的审美取向突出了"简约自然"和"情感激荡"。

苗族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所以其歌曲往往富有自然的气息,不刻意追求繁琐的技艺和华丽夸张的效果。

同时,苗族歌曲的内容多涉及爱情、生活、劳动等题材,以真情实感的理念,抒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

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姓名:蒋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学指导教师:王朝元20080401壮族嘹歌歌圩文化及其审美内涵研究学科专业:美学研究方向:审美人类学年级:2005级研究生:蒋剑指导老师:王朝元教授中文摘要歌圩是壮族歌谣文化的载体,是壮族文化中最显著的标志。

审美人类学以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审美文化的变迁和艺术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

所以壮族歌圩文化也一直是审美人类学家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沿着前辈学者开辟的研究道路,以大量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对壮族歌圩中的“个案”——“嘹歌歌圩”进行考察研究。

通过对嘹歌歌圩文化的梳理,探讨其形成的文化背景,阐释其美学内涵。

本论文的理论资源有三块,一是审美人类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以及审美人类学对黑衣壮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的范例。

二是壮族歌圩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三是近年来学者对“嘹歌”文化研究的成果。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研究对象,目前关于壮族歌圩研究的专著只有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一本,而且该书是从总体上来研究整个壮族歌圩的。

而嘹歌歌圩本身就是壮族歌圩中的一个特例,它对壮族嘹歌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有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价值。

二、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中主要用的审美人类学的观念、概念、范畴结合人类学的调查和实证方法。

本论文的主要成果是:一、通过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嘹歌的发源地是在今天平果县太平镇历史上属于思恩府文化圈。

二、通过对嘹歌歌圩内容和形式的考察,揭示其文化上的特殊性。

三、通过嘹歌歌圩的审美内涵的分析,找到在“倚歌择配”的婚恋动力消失以后,人们赶歌圩对嘹歌的文化动力,也就是嘹歌歌圩存在的动力——人们的审美需要。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壮族嘹歌文化的内容和范围。

其中包括:嘹歌的曲调(音乐部分),嘹歌的唱词(文学部分),嘹歌的对唱场合。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嘹歌歌圩的形成和内容、形式。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壮族居多。

而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

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

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

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

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

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

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

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

壮乡民歌比较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

壮族民歌传承与发展

壮族民歌传承与发展

壮族民歌传承与发展壮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展的纽带。

本文将从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壮族民歌的特点、价值和现状。

一、壮族民歌的特点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象征,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融汇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壮族民歌以其唱腔高亢、旋律优美、歌词深情的特点,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爱情的赞颂。

其次,壮族民歌在表达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例如,有的歌曲采用合唱形式,具有浑厚悠扬的音乐效果;有的歌曲采用独唱形式,展示了个体情感的细腻和独特。

最后,壮族民歌还突出了节日、婚礼等特定场合的表达功能,通过歌曲的方式庆祝喜庆事项,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壮族民歌的价值壮族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壮族民歌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通过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人们可以了解到壮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同时,壮族民歌也是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能够加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壮族民歌在艺术上拥有独特魅力。

它的旋律曲调流畅动听,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然的美和人情的真挚,具有极高的音乐美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最后,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的意义,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壮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壮族民歌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相关的部门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如收集、整理、保护与传播工作,建立了壮族民歌采集团队,对民歌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确保其得到妥善保存。

其次,注重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壮族民歌的传承和宣传。

通过将壮族民歌纳入学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壮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同时,在社区、村庄等基层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与演出活动,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传承和发展壮族民歌中来。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

试探广西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与民族特色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而少数民族民歌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

在广西的山水之间,少数民族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壮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演唱艺术。

比如壮族民歌多以平调和白调为主,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歌唱技巧独特。

壮族民歌常常描述山水之间的情感和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瑶族民歌则以高亢激昂的音调和独特的音域为特点,歌词内容多为表达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侗族民歌则以其轻快欢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闻名,歌曲内容多为歌颂侗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仫佬族民歌则以其淳朴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歌唱技巧而著名,歌曲内容多以描绘仫佬族人民生活为主。

在广西的民族村寨和音乐节上,可以欣赏到各个少数民族民歌的精彩演唱。

不同的少数民族民歌传承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

演唱艺术方面,少数民族民歌注重声音的发挥和情感的表达。

演唱者常常运用特殊的音准和音域,通过高亢的歌声和抑扬顿挫的演唱技巧,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少数民族民歌还注重声音的共鸣和共振,通常在演唱时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以便更好地将声音传达出去。

少数民族民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歌词内容多为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等,歌唱者通过歌唱和演唱艺术表达对家乡、对亲人和对生活的热爱。

少数民族民歌是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表达,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艺术和民族特色在广西的传统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为广西少数民族人民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为广西多民族的文化多样性贡献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广西的少数民族民歌通过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演唱表达了广西少数民族人民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彰显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都安壮族情歌的审美意蕴探讨
【摘要】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极为丰富的类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

本文以实地采集整理的都安壮族情歌为研究文本,通过对具体都安壮族情歌的分析,探讨都安壮族情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对情歌中水的意向的分析探讨都安壮族情歌的生态审美意蕴。

【关键词】壮族情歌;水意象;审美意蕴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地形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安地区,壮族占人口的大多数,约占该县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其次才是瑶族,占该县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作用。

情歌是壮族民歌中极为丰富的类型,是壮族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

本文以实地采集整理的都安壮族情歌为研究文本,通过对具体都安壮族情歌的分析,探讨都安壮族情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分析都安壮族情歌的生态审美意蕴。

一、歌圩文化与壮族情歌
歌圩是壮族特有的产物。

①壮族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与歌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歌和圩的结合是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结合,这充分体现了歌圩与壮乡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

歌圩所唱涉及到天文地理,神化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几乎无事不歌,因此歌圩是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

歌圩与农耕季节的各种祭祀性活动融为一体。

在各种祭祀性歌唱活动中,青年男女,聚到一起,唱起山歌,互诉衷肠,他们选择朋友或者是择歌配偶。

因此最初的男女欢会是借助了娱神活动。

爱情作为人类最永恒的主题,其炽热的情感的宣泄,是歌圩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歌圩永久不衰的精神支柱。

歌圩脱胎于祭祀活动,其最初功能是祭祀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产生了审美需求,从祭祀歌谣中就脱胎出了一些用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的民歌,民歌的现实功能得以凸显,其艺术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歌圩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山歌文化从“娱神”向“娱人”的审美转变,也表现了原始经验向生活经验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在都安壮族情歌中得以充分体现。

壮族把男女谈恋爱称为“育花”,而且有专门的育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意。

之所以把男女的情恋和育花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是因为花本身壮族文化中就具有生殖的文化功能。

壮族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花婆神后花园的花。

因此在壮族的整个婚恋习俗中,谈恋爱叫育花,结婚叫接花,怀孕叫得花,生孩子叫开花。

也有很多的歌把女孩子直接称之为花。

又如表现爱情忠贞的情歌:“若妹偷偷嫁,下楼让雷轰,下梯让雷劈,过渡让船沉,过水让水冲。

”“别来这里泉边耍,别来这里河边玩,玩多人会骂,过后人议论。

”对爱情的忠贞,是壮民族一直以来对一个人品格的鉴定标准之一。

歌圩是都安壮族情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壮族情歌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丰富了歌圩文化的内涵,以其充沛
的情感表现增添了歌圩文化的发展活力,更加以其深邃的审美意蕴提升了歌圩文化的审美境界。

二、壮族情歌的审美意蕴
山歌创作从大自然中取材,壮族地区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物产丰富。

因此为山歌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投射到自然界,用自然界的每一个传神的形象塑造美妙的意境。

都安壮族情歌基本上包含了人们爱情婚姻生活的全部过程,从相识、定情到婚誓、订婚送礼再到结婚当天的进门开歌、同桌歌(合亲)、开花歌(生子)、满月歌乃至离别等,丰富的情歌全面而又细致的表现了爱情婚姻过程中的真挚的情感。

壮民族与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水的原始功能是生殖的功能,因水在壮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对水的祭祀活动的举行,或者因水的原因而产生的再生神如蛙神,龙等的祭祀活动中,使水的原始观念深入到壮民族的心里。

而歌圩的形成,主要是脱胎于这些祭祀活动当中。

水做为生殖的原型,便被转嫁到了山歌中,特别是男女欢会的情歌中。

水总是跟婚配的歌谣联系在一起。

本文即主要是通过对都安壮族情歌中水的意向的分析来探讨情歌的审美意蕴。

在壮族情歌中,用清泉水来表示男女的深切情意,已经是司空见惯。

清泉与爱之间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有身在情感当中的恋人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其中的意蕴。

泉水清澈,潺潺流动的特点,就像人间的真情般干净透明,永远不变而又富有生命力,“妹与哥相配,
走路不让断,盼与哥成亲,常流像泉水。

”泉水的意象显得清新自然,让人感受到了歌者爱情的朴素和真诚。

水的意象特别富有生活的气息,表现了歌者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情感。

“泉水清又清,青像公鸭头。

”用公鸭子的头的颜色比喻水的清澈,风趣幽默。

男孩子赞扬女孩子乖巧,则唱到:“两三妹到此,模样象金童,乖如龙戏水。

”用龙戏水的情景来比喻情人的乖巧,聪慧,确实令人不甚理解。

但是它却使得歌曲与“巧目盼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让人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解释。

在爱情的殿堂中,壮族山歌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这种想象将人们带进了一种现实生活的最高的境界之中,人们通过这些奇特的意象和情境,能够准确的感受到歌者微妙的内心。

“父母骂不怕,当蜘蛛爬水。

哥幕生水藻,心还想相爱。

”蜘蛛爬水,点过水面,平静又消失得快。

面对父母对爱情的阻拦,小伙子用蜘蛛爬水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坦然和维护爱情的勇气。

情郎发誓,“响像鱼上滩,声声说不忘。

”这些素材均来自于生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情趣盎然。

爱情并不是永远美满的,青年男女表达失去爱情的心声,而这一类想象力经常显得夸张又浪漫。

“泪流如碱水,眼泪流如油,落如四月雨,四月下雨稀。

哥泪如泉涌,积十塘九坑”,“最后不得妹,郎怨魂恨命,泪水掉下席角汇成洼,泪水掉下席角积成坑,泪水涌如泉,溅像水过坝。

”有些情爱的表达则显得隐晦而富有震撼力。

“十九初结缘,妹和郎交友,铁担是妹挑,百斤重妹担,大柱是妹扛,
水齐腰妹砍,扁挑断在肩,水掀浪滔滔,妹踩水架桥,哥妻早威吓。

”“针刺手出血,蘸血来写字,写信给图额,水神游泉水难怨。

”在壮族古代,男女的婚姻听从父母之命,这使得一些相爱的恋人不能终成眷属。

这是一位女子与一位有妇之夫之间的情感纠葛。

但她并没有直言,而是通过这一雄浑惊险的情景描述了偷情的艰难和决心,也将女子坚定的内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水的生殖崇拜在壮族民间具有强大的力量,几乎处处都能看到水被用于消灾避祸、祈求福禄的活动之中。

现实生活中,流水潺潺向前的形象,常被运用到山歌中来,以表示男女双方互相爱恋,永远相随的意愿。

壮族民间的花婆神就是掌管人类的生育的。

壮族人哪家生了孩子,都会在床头设立花婆神位,经常拜祭,可保护孩子夜晚安静入睡,健康成长。

在壮族人的人类起源神话中,花给予人类以生命。

而在整个的男女婚配是孕育生命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婚恋的过程中,才会有育花、接花、得花、开花的说法。

花是生命的象征,那么水则给予生命以灵魂。

花与水的结合在山歌中成为了男女表达爱情的最典型的意象类型,同时也是男女婚配的象征。

泉水本身是情爱的象征,因此,花儿要和水放在一起,从而促进人类情感的结合,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是促成了生殖的实现。

“花梢龙麟盖,水神缠蛟龙”、“泉内水神来相逢,海里蛟龙来回合”水神是人们祈求安康的神灵,是放水或收水的神兽。

水神在水的意义上生成,是水的一个象征。

龙鳞盖住了花梢,实际就是水与花的结合。

水神
蛟龙本是同一物,两者的结合强调了水与花的结合在现实中的生殖象征。

“一种文化就像是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或少贯一的模式。

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不必然是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意图。

在顺从这些意图时,每一个部族都越来越加深了其经验。

”②在纯美的情歌中,壮家儿女的一切爱都被装在了里面,在这个与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中,水中的花儿活了,水中的鸟儿活了,唱歌的人儿活了。

通过保持和确立人与水的亲密关系,壮乡人们确立了人与自然界的亲缘关系,在人对自然的情感认同过程中,人们将人际的道德原则扩展到自然万物中去,用来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水的意象世界俨然成了一个完整壮族社会生活的缩影。

这个浓缩里,人与社会的共同体生成,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可以从“人——水——天”的关联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①韦苏文,周燕屏.千年流韵——中国壮族歌圩[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30.
②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