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他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a)从对方的特质出发——人格心理学
b)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有什么样的表
现——社会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四)认识社会
(五)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a)巴伦、伯恩: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思想和行为的本质及
原因的科学。
b)侯玉波: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a)关于社会行为的常识给我们的往往是不一致的、不清楚的
画面。
b)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
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a)个体过程
b)人际过程
c)团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a)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b)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c)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包括)
a)早期状况
b)起步阶段
c)发展阶段
d)反思阶段
e)大发展阶段
(三)新千年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a)认知研究的影响
b)应用研究的增强:社会心理学的输出
c)多元文化观点被采纳
d)生物因素潜在作用备受重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a)科学研究对假设的三个要求:
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
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
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
b)评价理论好坏的标准
1)准确性
2)一致性
3)简洁性
4)广泛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a)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b)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a)社会层面:社会学和政治学
b)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c)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a)从理论中演绎出研究的问题
b)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二)如何查阅文献
(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a)相关研究
b)实验研究
(四)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档案研究法
e)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设计与进行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a)样本的代表性
b)实验者偏差
c)被试偏差
d)伦理问题
(七)心理学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机制
1)联结
2)强化
3)模仿
(三)诱因理论
a)理性决策论
b)交换理论
c)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a)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b)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社会认知
一、个人知觉
(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印象形成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阿希的印象形成实验过程及结果。
a)第一印象
b)整体印象的形成
c)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慈悲效应
4)负性效应
5)定势效应
6)刻板效应
(二)个人知觉的线索
a)情绪
b)非言语线索:人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二、自我知觉
(一)自我图式(自我与文化的关系)
(一)自我觉知
a)内在自我觉知
b)公众自我觉知
(三)自尊
(四)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
(五)自我设限策略
(六)自我监控
(七)自证预言
(八)体像
三、社会认知
(一)分类与图式
(二)社会认知法则
a)可利用法则
b)代表性法则
(三)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四、归因问题(归因偏差)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
(三)Abramson的归因理论
(四)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五)对应推论理论
第四章社会行为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a)生物学理论的观点
b)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三)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a)家庭环境
b)文化环境
(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a)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
b)行为遗传学的观点
c)概率渐成论
二、人类的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概述
a)什么是侵犯行为
b)愤怒与侵犯行为
c)对侵犯行为的学习
(二)关于侵犯行为的相关理论
a)生物学理论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a)温度与侵犯行为
b)兴奋转移与侵犯行为
c)侵犯性线索与侵犯行为
d)去个体化行为与侵犯
e)饮酒与侵犯行为
(四)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a)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b)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c)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d)示范非侵犯行为
e)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媒体传播与暴力行为
a)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
b)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
c)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
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
a)社会生物学
b)社会进化论
c)学习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e)移情与利他主义
(二)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
(三)情境因素
a)他人的存在
b)环境条件因素
c)时间压力因素
(四)助人者的特点
a)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b)助人者的心情
c)助人者的内疚感
d)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e)宗教信仰
(五)求助者的特点
a)是否受他人喜爱
b)是否值得帮助
c)性别的影响
第五章态度问题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a)什么是态度
b)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
(二)态度与行为
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b)时间因素
c)自我意识
d)态度强度
e)态度的可接近性
(三)态度的心理功能
a)效用功能
b)知识功能
c)自我保护功能
d)价值表达功能
(四)态度的测量
二、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形成与学习
(二)态度学习的三种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三)Kelman认为态度形成和改变与三个不同的社会化过程有关:a)服从
b)认同
c)内化
(四)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a)表达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价值体系
b)曝光效应: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五)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
a)有计划的行为理论
1)指向行为的态度
2)主观规范
3)知觉到的控制感
(六)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
(一)平衡理论(P-O-X模型)
a)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提出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
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
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使不平衡向平衡过渡
b)态度改变遵循最小付出的原则,为了恢复平衡状态,哪个方向的态度改变最少,就改变哪里的态度
(二)认知失调理论
a)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b)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1)改变态度
2)增加认知
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4)减少选择感
5)改变行为
(三)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
a)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
b)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
c)努力与认知失调
d)决策后失调
四、说服模型
(一)Hovland的说服模型
(二)说服的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
(三)Sears的说服模型
(四)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a)说服者的因素:专家资格/可信度/受欢迎程度/
b)说服信息的因素
1)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
2)信息唤起的恐惧感
3)信息的呈现方式
c)被说服者的因素
1)被说服者的人格特性
2)被说服者的心情
3)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
4)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
5)个体差异
d)情境因素
1)预先警告
2)分散注意
五、偏见问题
(一)偏见概述
(二)偏见定义
(三)偏见产生的理论
a)团体冲突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社会身份理论
d)心理动力理论
(四)偏见的影响与克服
a)偏见的影响
b)消除偏见的方法:社会化/受教育/直接接触/自我监控
第六章人际关系
一、人际吸引
(一)人们人际吸引的两个原因
a)人类的亲和动机
b)为了克服孤独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a)强化原则
b)社会交换
c)联结原则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a)个人特质: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
b)相似性
c)互补性
d)熟悉性
e)接近性
二、亲密关系
(一)亲密关系概述
a)亲密关系的定义
b)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
c)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二)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
a)友谊关系
b)自我展露:社会渗透理论
c)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
(三)爱情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
(四)亲密关系的维持
(五)亲密关系的终结
(六)社会支持
三、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一)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特点
a)关系的建立
b)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自我中心/讲人情/强调人际信任(二)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
a)家族取向
b)关系取向
c)权威取向
d)他人取向
第7 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一、社会交换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a)功利主义经济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
a)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
b)交换结果评价方式
1)绝对的比较标准
2)相对的比较标准
c)公平交换
(三)社会交换理论的证据
a)囚徒困境
b)货运游戏
(四)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
二、社会影响
(一)什么是社会影响
(二)社会影响理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a)他人的数量
b)他人的重要性
c)他人的接近性
(三)社会影响的表现
a)社会促进
b)社会懈怠
c)去个体化
三、从众、顺从与服从
(一)从众
a)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
1)Sherif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
2)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
b)影响从众的因素
1)情境因素
2)个人因素
(二)顺从
a)定义与影响因素
b)增加顺从的技巧
1)登门槛技术
2)门前技巧
3)折扣技巧
4)滚雪球技术
(三)服从
a)服从的定义与研究
b)服从的原因
第8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一、团体概述
(一)团体
a)团体的定义
b)团体的心理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
(二)团体规范
a)什么是团体规范
b)团体规范作用:保持团体的一致性/为成员提供认知与行为标准/规范的惰性作用
(三)团体凝聚力
a)定义及影响因素
b)凝聚力的作用
c)凝聚力的测量
二、团体领导
(一)领导的定义
(二)有关领导的理论
(三)影响领导效能的其他因素
三、团体内部沟通
(一)团体沟通的特性
a)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
b)领导的主导作用
(二)团体沟通
a)沟通的网络形态
b)沟通对团体士气与效率的影响
(三)冲突解决
a)Thomas的冲突解决方式
b)协商式沟通
c)利用中间人沟通
四、团体决策
(一)团体决策的一般问题
a)两类决策问题
b)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影响
c)领导在决策中的影响
d)团体决策规则
(二)团体极化
(三)团体思维
(四)团体决策方法
第9 章健康心理学一、健康与心身疾病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健康模式的转变
a)生物医学模式
b)心身医学模型
c)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三)心身疾病
(四)什么是心身疾病
(五)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
二、压力
(一)生活事件
(二)对压力的知觉
(三)控制感
(四)习得性无助
三、应对方式
(一)应付与应对方式
(二)性别与应对方式
(三)人格与应对方式
(四)积极的应对方式
(五)健康行为的塑造
第10 文化心理学一、文化心理学的概述
(一)文化与文化心理学
(二)文化心理学的范畴
(三)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四)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文化心理学的方法
(六)文化的维度
二、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二)文化与自我
(三)文化与归因
(四)文化与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