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总复习.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一、填空题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 和______ 。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 、_____ 、______ 、 _____ o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3.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 和______ o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 、 ______ 和 _____ o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和三个主要阶段。
(引发;促长;进展)6.在暴露测量屮,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 、______ 和 _____ o (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 、 _____ 、_____ 和______ (周圉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_ 与______ 两类。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二、单选题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2.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屮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屮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彫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索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桂(CFCs)造成的全球坏境问题主要是()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生态系统健康是()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E.生态系统Z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10.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A.12.0%左右B. 0.2%左右C. 0.01%左右D. 1.0%左右E. 5.0%左右11.人与环境之I'可的关系是()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改造环境C.互为因果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E.无待殊关系12.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A.两头大,屮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13.在人群健康效应谱屮,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A.生理代偿的变化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生理异常的变化14.人群易感性是()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15.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A.历來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6.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D.主要是致癌性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17.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A.透明质酸酶B.糖昔C.每菌毒素D.生物碱E.毒蛋白18.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髙和摄入不足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E.以上都不是19.环境污染的概念是()A.排入坏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坏境的自净能力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D.A+BE.A+B+C2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吋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E.以上都是21.下而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A.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氧基甲酯泄漏事件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D.伦敦烟雾事件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22.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23.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A.DDT、PCBs 等B.氧化物C.汞D.镉E.铅24.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A.1类:对人致癌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C.2A类:对人可能致癌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25.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髙,在()A.城市居民中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屮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E.空气屮苯并(a)花浓度较髙地区的居民屮26.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A.三卤甲烷B.次氯酸C.氯乙酸D.浪乙酸E.卤化酮27.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A.着床前期B.着床期C.器官形成期D.器官形成后期E.胎儿期28.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C.胎盘的结构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E.以上都是29.高危人群即()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B.易感人群C.抵抗力低的人群D.多病的人群E.年龄幼小的人群30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31.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A.色素沉着作用B.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E.镇静作用32.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B.污染的空气屮轻离子浓度低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33.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插()A.地势低凹B.逆温C.空气潮湿D.气温高E.大气SO2污染严重34.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A.SO2B. H2S C・ CO2 D. O3 E. DO35.彫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A.气流、气压、光照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36.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37.大气发生逆温时()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y<0D.y>0E.y=038.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A.扩散B.微生物分解C.氧化D.植物吸收E.沉降39.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40.下列屮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A •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C急性中毒D.肺癌E.佝偻病4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A.臭氧层破坏B.酸雨C.温室效应D.大气能见度降低E.机体免疫力降低42.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43.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匕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B.多发生在早晨C.主耍污染物是S02D.多发于寒冷季节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44.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A. 6.5B. 5.6C. 4.5D. 3.0E.以上都不对45.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多环芳烧D.二氧化氮E.灰分46.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犬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47.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的颗粒物A.<100pmB.<10|xmC.<2. 5pmD.<0. 1pmE.>lpm48.水永久硬度指:()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碳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4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A.有机氮B.蛋白氮C.氨氮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5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B.耗氧作用v复氧作用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 / L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 / L5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A.水B.悬浮物C.颗粒物D.生物体E.胶体5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A.棕色或棕黄色B.绿色或黄绿色C.黄褐色D.黑色E.蓝色53•水中氯化物过多吋呈:()A.苦味B.收敛味C.涩味D.沼泽味E.咸味54.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A.克汀病B.水俣病C.甲型肝炎D.氟斑牙E.地方性甲状腺肿55.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A.中毒性疾病B.肠道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D.皮肤病E.免疫性疾病56.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57.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A.营养不良B.克汀病C.皮肤色素沉着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骨软化症58.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A.有机前体物B.三卤甲烷C.卤代乙酸D.藻毒素E.氯化轻基咲喃酮59.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A.>+1价B.<—1 价C.>一1 价D.>一2 价E.>一3 价60.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A.吞噬作用B.溶菌作用C.破坏细菌的主活环境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61.需氯量等于()A.加氯量+余氯量B.加氯量一余氯量C加氯量x余氯量D.加氯量一余氯量E.加氯量一需氯量62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A.克山病B.氟斑牙C.黑脚病D.水俣病E.克汀病63.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A.PB.IC.SeD.AsE. F6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A.区域内的传染病B.自然疫源性疾病C.地质坏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环境公害病E.种族遗传性疾病65.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D.青春期发病率高E.男性多于女性66.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11!()A.HCHOB.NH3C.NO2D.S02E.222Rn67.尘嫡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B.淋浴器、洗衣机C.加湿器、水龙头D.微波炉、计算机E.床铺、家具和地毯68. 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屮含有大量()等污染物°三、概念题1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整理
• 举例:2004 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和局部爆炸事件。 (2)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物质或功能蓄积是致慢性危害的基础。
• 主要类型:①非特异性影响;②慢性疾患;③持续性蓄积危害。 • 举例: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作用直接导致 COPD。 (3)致癌危害:
• 分类:1 类:对人类致癌(甲醛);2A 类:对人很可能致癌(氯霉素);2B 类:对人可能致癌(DDT) 3 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可疑对人致癌(杀草强);4 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己内酰胺);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绪论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
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 学。 环境: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 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 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因素(~ media/matrices):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环境介质(~ factors):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在人为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初始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 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具有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特点,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污染物,21 种。 备注: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立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简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沉降;(4)生物多样性锐减 举例说明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1)家用电器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2)居住环境改善过程中的室内环境污染;(3)汽车废气排放加剧造成的大气恶化;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自然危害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5)保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健康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 为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之称。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population):人群对环境异常改变(或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存在着差异,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 和强烈的人称为易感人群或敏感人群。 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即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人群。 高暴露人群(high exposure population):暴露于某种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污染物的水平较高或机会较多的人群。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当进入环境中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
环境卫生学总复习
1、气象:对流层发生的一切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现象,是由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决定的,2、天气: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如:阴晴冷暖3、气候: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的特征4、体热的来源:基础代谢产热热增耗活动产热生产产热外源热5、热平衡:指产热和散热两个对立过程的动态平衡。
6、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范围处于等热区的家畜的表现:饲料利用抗病力经济性状饲料消耗7、舒适区:指动物代谢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的环境温度,此时不需要任何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正常8、下限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动物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温度,叫下限临界温度。
通常说的临界温度即是指下限临界温度9、上限临界温度:当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热平衡,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因而升高,这因高温而引起代谢率提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又叫过高温度10、热射病:在炎热潮湿的夏季,由于家畜主要赖于维持热平衡的蒸发散热受阻,致使机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严重时会突然倒地昏迷,发生中暑,又称“热射病”11、日射病:动物长时间呆在强烈的太阳辐射环境中,大量的红外线穿透颅骨使大脑皮层血管扩张,脑压升高和大脑温度上升,严重时出现脑积液,脑出血,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动物处于昏迷状态,最后由于中枢麻癖而死亡。
日射病动物的体温不高仅大脑温度升高12.高山病:在高山高原地区,随海拔的升高,气压大幅度下降导致动物缺氧,表现为皮肤和口腔鼻腔耳部等粘膜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机体疲乏,精神萎靡,呼吸和心跳以加快及多汗等现象13.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比值的百分率,为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指标。
14.光斩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能。
15.光周期:一天中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变化和一年中长日照与短日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16.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下,会产生对光不敏感的现象17.长日照动物:日照逐渐延长的春夏季节发情的动物,如:马、驴18.短日照动物:日照逐渐缩短的秋冬季节发情的动物,如:绵羊19.噪音: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或使家畜讨厌、烦躁、不需要的声音。
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
随着医学与环境科学的进步,环境卫生学在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方面。
担负着特定的使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既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说,环境卫生学是由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一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
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环境介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客观存在的实体,一般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存在;环境因素则依赖于环境介质的运载作用(如能量或物质的转运),或参与前者的组成,直接或间接与人体发生关系。
具体地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介质中的被转运体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环境介质具有能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当外来干扰的强度与频率超过了环境介质的承受能力时,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乃至功能就会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在环境卫生学的范畴内,一般把环境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活环境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生活环境,它们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
环境卫生学复习重点
环境卫生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介质是指:①空气;②水;③土壤(岩石);④生物体。
2.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新陈代谢。
3.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①统一性;②适应性;③相互作用;④双重作用。
4.环境=环境介质+环境因素。
5.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的特征:①持久性;②蓄积性;③迁移性;④高毒性。
6.生物多样性: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大气圈包括:①对流层;②平流层(包含臭氧层);③中间层;④热成层;⑤逸散层。
2.生态系统的功能流包括:①物质流;②能量流;③物种流;④信息流。
3.生态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开放性;③自调型;④可持续性。
4.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①供给服务;②调节作用;③文化作用;④支持服务。
5.生态系统健康的特点:①具有活力;②结构稳定;③自调节能力。
6.联合毒作用的类型:①相加作用(1+1=2);②拮抗作用(1+1<2);③协同作用(1+1>2);④独立作用(1+1=1+1);⑤增强作用(0+1>1)。
7.环境污染物在体内靶器官的蓄积,经过6个生物半衰期后趋于稳定。
8.人群健康效应谱:①生理负荷增加;②生理代偿性变化;③生理反应异常;④患病;⑤死亡。
9.热浪(高温天气):日最高温≥35℃,且持续多日>35℃。
10.寒潮(寒冷天气):24h内降温≥10℃或48h内降温≥12℃,且最低温<5℃。
11.健康危险度评价(HRA):(1)危害鉴定:首要步骤,定性评价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质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其有害效应的特征。
(2)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核心,定量评价通过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的资料,确定适合于人的剂量-反应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评估危险人群在暴露剂量下危险度的基准值。
(3)暴露评价:关键步骤通过暴露评价,可以测量或估计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或可以预测新型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暴露水平(剂量)。
环境卫生学总复习.
1. 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对象):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2. 环境卫生学的目的:(1)利用,保护控制改造(2)创造出,, 生活和生产条件(3)保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4 )充分发挥家畜及其产出的利用率3. 家畜环境:(其环境因素)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4. 家畜环境的分类:( 4 类)物理因素化学的因素生物的因素社会的因素5. 环境应激:(应激源):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6. 应激对家畜的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产乳,产蛋,,(2)对健康的影响(3)对家畜免疫的影响7. 应激的防治::获得抗应激家畜品种调整饲养密度改变日粮配方使用饲料添加剂运输前使用镇静药8. 家畜的服习,驯化,适应(1)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较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使原来因气候应激失常的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或有所恢复,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2)家畜“服习”时间的延长,进而引起的生理机能及形态的改变(3)一般指家畜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第一章9. 气象:对流层发生的一切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现象10. 天气: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如:阴晴冷暖11. 气候: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的特征12. 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的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13. 体温。
皮温:14. 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15. 体热的来源:基础代谢产热热增耗活动产热生产产热外源热16. 体热的散发: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加热饲料和饮水17. 热平衡:指家畜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18. 热平衡的调节:(1)物理调节(2)化学调节19. 太阳辐射与家畜的生产力的关系:(1)在炎热环境中,, 降低生产力(2)在寒冷环境中,, 提高生产力20.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因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而不同,某一地区的气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21. 保持畜舍内适宜温度的措施:(1)合理设计畜舍(2)采取适当的防寒防暑措施(3)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价畜的饲养密度和通风加:冬季畜舍中气温的来源:(1)畜体散热或采暖主要来源(2)显著受大气温度和畜舍保暖性的影响22.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范围处于等热区的家畜的表现:饲料利用抗病力经济性状饲料消耗23. 临界温度:一般指动物开始提高代谢率是的环境温度24. 舒适区:指动物代谢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的环境温度,此时不需要任何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正常25. 影响等热区宽窄和临界温度高低的因素:(1)总原则:凡产热多而散热难者,临界温度低,等热区范围宽,反之(2)影响因素:动物种类年龄体重皮毛状态饲养水平生产力对气候的适应性管理制度其他气象因素加适宜温度:指对家畜生活和生产较为有利的温度范围生产环境界限:指尚不至于导致家畜生产力明显下降及健康状况明显恶化的临界26. 气温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1)繁殖性能:公畜: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正常数目减少和密度显著下降,畸形数目上升。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如何A、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关系B、控制不利环境因素C、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D、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正确答案:E2、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A、致癌、致畸、致突变B、慢性中毒、致癌作用C、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D、慢性中毒、致癌作用E、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正确答案:C3、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A、矿山采掘废水B、化工厂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钢铁厂工业废水E、屠宰场污水正确答案:E4、石油化工基地,石油燃烧废气污染所致A、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B、印度博帕尔事件C、美国洛杉矶事件D、美国伦敦事件E、四日市哮喘正确答案:E5、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中,环境卫生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是A、现况调查B、理论性研究C、前瞻性调查D、回顾性调查E、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A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A、着床期B、胎儿期C、着床前期D、器官形成后期E、器官形成期正确答案:E7、太阳方位角A、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的连线和水平面所成的夹角B、日出后各个时期观测点与太阳连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和观测点与正南方向连线所夹的角C、通过门窗进入室内的直接阳光照射与墙壁形成的角D、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E、一日内各个时期观测点与太阳的连线和地平线间所夹的仰角正确答案:B8、水体自净是指A、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B、水体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少C、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好于污染前的状况D、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无限降低,水质越来越好E、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没有改变,但水体可以使用正确答案:A9、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C、主要是影响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D、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E、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正确答案:D1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对各类旅客客房的以下指标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空气细菌总数B、一氧化碳C、有效温度D、二氧化碳E、有效湿度正确答案:C11、氮磷等污染物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导致水体恶化,水生物死亡,这种转归形式称为A、污染物的迁移B、有机物腐殖质化C、水体富营养化D、污染物的转化E、生物富集正确答案:C12、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肠道致病菌C、噬菌体D、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E、大肠杆菌正确答案:D13、上列哪种饮水消毒方法属于物理方法A、氯B、紫外线C、氯胺D、二氧化氯E、臭氧正确答案:B14、室内小气候包括A、气温、气湿、热辐射、空气离子B、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C、气温、气湿、气流、气压D、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E、气温、气湿、气流、空气离子正确答案:D15、什么情况下需加助凝剂A、大肠菌值高B、有异臭味C、水中碱度不足D、以上都不是E、溶解度低正确答案:C16、环境有害因素导致机体反应的临界值A、是生物半减期B、是剂量-反应关系C、是“阈值”D、是拮抗作用E、是剂量-效应关系正确答案:C17、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A、100mB、10mC、50mD、500mE、1000m正确答案:A18、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指标,其理由是A、这两种物质可损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B、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C、这两种物质可以影响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D、这两种物质可使水的感官性状变化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9、农业污水主要含有A、氮、磷、钾等化肥B、砷氟等元素C、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D、有机物及肠道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E、含有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正确答案:A20、各种氯化消毒剂,能在水中水解生成次氯酸离子和次氯酸。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和谐清雅之居;同心同德之创!1、1.环境:广义上指遗传因素以外的一起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家畜环境:指家畜外界环境,即指周围一切一切与家畜的事物有关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1.散热调节:当环境冷热程度发生改变时,畜体通过行为、生理生化的乃至形态解剖结构,改变产热和散热速度的过程,2.热射病:就是指动物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机体散热困难,体内蓄积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动物表现为运动缓慢、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结膜潮红3.风向玫瑰图: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一种特殊的图式表示风向的分配情况,即将诸风向的频率按比例绘在8或16个方位上,这种图被称为“风向玫瑰图”4.温湿指数:是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5.风冷指数:是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天气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6.净道和污道:人员出入、运输饲料的清洁道称为净道,运输粪污、病死畜禽的污物道称为污道。
7.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或与其所在环境互作而构成的生活方式,是快速而有效的适应方式。
10.腐熟堆肥法:是使畜粪和垫草等固体有机废物按一定比例堆起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而自然分解,随着堆内温度升高,杀灭其中的病原菌、虫卵和蛆蛹,达到无害化并成为优质肥料的方法。
11.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给动物注射各种组织浸液、不同的无机毒物或实施各种强烈的物理刺激,动物出现了某些相同的变化,表现在肾脏、胸腺、脾脏、淋巴、血液、胃和十二指肠等器官,这些非特异性变化成为“全身适应综合症”。
12.应激:是机体对内部或外界的超长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13.PSE肉:动物在宰前遭受激原的作用,导致宰后肌肉组织色泽苍白,质地松软,有渗出液,这种肉不耐储存,烹调何永兴和适口性变差14.DFD肉:宰前应激不严重而持续时间较长,宰后鸡肉切面干燥,质地较硬,色泽深暗15.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的体热调节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和辐射四要素。
环境卫生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液固态三种物质形式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3、微小气候: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对于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4、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5、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形成的环境。
6、清洁生产:是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7、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肥肉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生态系统服务:又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量。
3、生物放大作用:是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作用最终的结果是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达到很高浓度,可对最高位的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4、10类候选基因:DNA修复基因;毒物代谢酶基因;激素代谢酶基因;受体基因;细胞周期基因;信号传递基因;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介导营养因素基因;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5、常量元素11种:C/H/O/S/K/NA/P/CA/MG/CL*6、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3.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5.环境污染:二、选择题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B.水圈C.土壤岩石圈D.生物圈E.以上都包括【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B.脉搏、心率C.代谢产热量D.出汗量E.温热感【答案】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答案】B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温室效应C.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以上都是【答案】D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答案】D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答案】C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卫生学概述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因素的学科。
它涉及了环境卫生监测、环境污染防治、职业病防治、环境与健康评价等多个方面。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的评估、环境污染的监测、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等。
二、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1. 环境卫生: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环境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如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辐射等。
3. 环境评价: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了解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污染: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浓度或强度,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5. 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通过制定环境卫生规划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维护人类健康。
三、环境卫生学的重要内容1. 空气卫生: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臭氧等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2. 水卫生:研究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危害。
3. 土壤卫生:研究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食物安全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4. 噪声卫生: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噪声对听觉系统、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危害。
5. 辐射卫生: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主要关注核辐射和电磁辐射对细胞遗传物质和生殖系统的危害。
6. 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职业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
7. 环境与健康评价:通过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学》(专升本)复习题与答案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室内氡主要来自A、家用电器B、家用化学品C、吸烟D、燃料的燃烧E、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正确答案:E2、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一般用下列指标,除了A、大肠菌群总数B、二氧化碳C、链球菌总数D、二氧化硫E、细菌总数正确答案:A3、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A、0.01%左右B、12.0%左右C、5.0%左右D、0.2%左右E、1.0%左右正确答案:D4、具有抗佝偻病和红斑作用的电磁波A、波长200~276nm的紫外线CB、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AC、波长275~320nm的紫外线BD、波长400~760nm的可见光E、波长760nm~1mm的红外线正确答案:C5、《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A、1996年发布的B、1985年发布的C、2001年发布的D、1991年发布的E、1987年发布的正确答案:E6、哪一项是漂白粉质量的指标A、加氯量B、需氯量C、余氯D、有效氯含量E、含氯量正确答案:D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复杂性A、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B、受污染影响的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劳、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C、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被污染的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人人体D、A+B+C+DE、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力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答案:D8、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最常用的指标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E、臭氧正确答案:A9、根据工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选择工业用地,污染较轻、运输量中等的工业A、应设在居住区内的独立地段,用绿化带与住宅群隔开B、铁路、公路或码头附近C、独立的远郊工业区D、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E、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正确答案:D10、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A、0.5米的高度B、5米以上高度C、呼吸带高度D、3米的高度E、1.0米的高度正确答案:C11、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常可采用的研究方法A、前瞻性调查研究和现况调查研究方法B、动物实验研究C、以上都不是D、现况调查研究E、病例对照调查正确答案:A12、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B、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C、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D、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E、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正确答案:D13、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A、心脏B、肝脏C、甲状腺D、脑E、肾脏正确答案:E14、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是A、环境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方法B、流行病学C、环境监测D、以上都不是E、毒理学正确答案:A15、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A、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B、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C、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D、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E、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正确答案:B16、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A、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B、大气污染物C、固体废弃物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E、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正确答案:A17、生态系统内形成的生态平衡,是何种性质的平衡A、永恒的开放式平衡B、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C、波动式平衡D、封闭的绝对平衡E、间断性平衡正确答案:B18、机体保持热平衡M±C±R-E=S,式中S代表A、辐射B、蒸发C、对流D、蓄积E、代谢正确答案:C19、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B、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C、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D、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E、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正确答案:B20、欲了解居室的实际采光能力A、自然照度系数B、人工照度C、采光系数D、开角E、入射角正确答案:A21、环境污染物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A、以上均是B、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C、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D、核泄漏事件E、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正确答案:A22、漂白粉的消毒作用主要是因为下列哪项的杀菌作用A、三氯胺B、氯C、次氯酸D、一氯胺E、二氯胺正确答案:C23、关于紫外线功能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色素沉着作用是机体对紫外线照射的保护作用B、短波紫外线(C线)病作用有杀菌作用可清洁空气C、过强紫外线照射可引起光照性皮炎、眼炎、甚至皮肤癌D、经常接受短波紫外线照射,有利机体健康E、紫外线B段对日常生活有抗枸偻病作用正确答案:D24、清洁水量BOD520一般应小于()A、4B、1mg/LC、2D、5mg/LE、3正确答案:B25、引起痛痛病的化学元素是A、CdB、CrC、HgD、CuE、As正确答案:A26、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A、环境污染治理B、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C、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D、环境质量评价E、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正确答案:E27、我国的《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新风量B、空气质量C、照度D、噪声E、小气候正确答案:A28、以下哪一项是居室容积的确定依据A、室内CO2上升量,室内O2消耗量等因素B、人的CO2呼出量,室内自然换气次数等因素C、人的CO2呼出量、室内O2消耗量等因素D、人的O2需要量,室内自然换气次数等因素E、室内外CO2含量之差正确答案:B29、欲了解水源周围污染情况,应进行A、水质卫生特征测定B、流行病学调查C、水质检验D、水源环境卫生调查E、毒理实验正确答案:D30、根据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诱发人类癌症主要是与A、遗传性因素有关B、化学性因素有关C、病毒因素有关D、放射性因素有关E、物理性因素有关正确答案:B31、次生环境是指A、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没有人为作用影响B、无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环境C、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D、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E、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动物的活动影响正确答案:D32、经常通过土壤-人途径而致病的是A、破伤风和肉毒中毒B、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C、乙型脑炎D、流感E、钩端螺旋体病正确答案:A33、集中式给水水源水质不符合要求的是A、只经氯消毒即供饮用者,原水总大肠菌群数不应超过100个/L,同时进行沉淀、过滤和氯消毒者,则不应超过1000个/LB、水源水中如含有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未列入的有害物质,其含量应不超过地面水中按感官或毒理作为限制指标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浓度C、高氟区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病区,应分别选用含氟、含碘适宜的水源水D、水源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经净化处理后,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E、水源水的毒理学和放射学指标,必须直接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正确答案:A34、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A、IB、PC、FD、AsE、Se正确答案:B35、污染物被生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蓄积,使体内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转归形式称为A、污染物的转化B、污染物的迁移C、水体富营养化D、生物富集E、有机物腐殖质化正确答案:D36、痛痛病是一种()A、地方病B、职业病C、传染病D、公害病E、职业性多发病正确答案:D37、居室净高越高,越有利于以下卫生状况,除外A、有利于通风换气B、有利于采光C、有利于保暖D、改善室内小气候E、空气清洁正确答案:C38、引起骨痛病(痛痛病)的化学元素是A、HgB、F2C、CdD、PbE、Cr正确答案:C39、当两种化学物质同时进入机体产生联合作用为各单项化学物质毒性总和A、混合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相加作用正确答案:E40、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A、<10个/m1B、<100个/m1C、<3个/m1D、<50个/mlE、<1000个/ml正确答案:B41、下列哪个不是痛痛病患者的症状A、周围神经炎B、低分子蛋白尿C、多发性骨折D、四肢变形E、骨质疏松正确答案:A42、紫外线可致A、肝血管肉瘤B、皮肤癌C、肝癌D、间皮瘤E、白血病、肺癌正确答案:B43、生物转化可使毒物转变为A、有的毒物毒性降低,有的毒性则增加B、毒性增加C、毒性降低D、活性降低E、活性增加正确答案:A44、水的化学耗氧量代表A、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含量B、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无机物的总量C、水体中氧化和还原性有机物的总量D、水体中氧化物的含量E、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正确答案:A45、关于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为了防止污染物慢性和潜在性危害而制订的B、是以基准值为主要依据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制订的C、对任何大气污染物均需制订D、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E、是污染物在任何24小时内的平均值均不能超过的限值正确答案:C46、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进行转移的转归形式称为A、生物富集B、有机物腐殖质化C、水体富营养化D、污染物的转化E、污染物的迁移正确答案:E47、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作为水源水的地表水常规处理过程为()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B、混凝沉淀——过滤——消毒C、消毒——混凝沉淀——过滤D、消毒——过滤——再消毒E、过滤——澄清——消毒正确答案:B48、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A、硫代硫酸钠B、硫酸铝C、臭氧D、漂白粉E、硫酸钙正确答案:B49、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需氧细菌和下列哪项使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A、亚硝酸菌B、厌氧微生物C、氧化还原反应D、紫外线照射E、溶解氧正确答案:E50、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中的余氯B、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C、改善水物理性状D、消灭大肠杆菌E、消灭虫卵,预防血吸虫病正确答案:B51、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A、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C、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D、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E、自然环境和劳动环境正确答案:C52、我国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照度B、噪声C、新风量D、二氧化碳E、小气候正确答案:C5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A、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机场噪声B、建筑施工噪声、火车噪声、机场噪声C、交通噪声、工业生产噪声D、交通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其他噪声E、室内噪声、交通噪声、其他噪声正确答案:D54、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A、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B、A+B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D、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E、A+C正确答案:E55、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A、燃煤农户的居民中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D、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E、城市居民中正确答案:D56、医疗废水主要含有A、砷氟等元素B、含有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C、氮、磷、钾等化肥D、有机物及肠道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E、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正确答案:E57、对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监测时,点源监测布点方式,哪一种是不应选择的A、棋盘式布点B、捉烟波采样C、烟波下方采样D、四周布点E、扇形布点正确答案:A58、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水源首选为A、浅层地下水B、江河水C、降水D、深层地下水E、水库水正确答案:D59、校正有效温度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测得的热感觉指标A、干球温度、绝对湿度、风速B、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黑球温度、绝对湿度、风速D、黑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E、湿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正确答案:D60、居室内空气中的CO2标准要求时A、<0.001%B、<0.007%C、<0.07%D、<7%E、>0.07%正确答案:C61、作为有无二次污染的信号,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的游离性余氯不低于A、0.5mg/LB、0.2mg/LC、0.01mg/LD、0.02mg/LE、0.05mg/L正确答案:E62、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所发生的转化包括以下过程,除了A、光转化B、生物转化C、化学转化D、迁移转化E、物理转化正确答案:D63、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工作不包括A、建立岗位责任制B、有卫生许可证C、配备卫生管理人员D、为顾客直接服务的人员健康合格证E、卫生服务与全服务的考核同步正确答案:B64、当前水质指标中,表示硬度的化合物是A、硫酸镁B、碳酸钙C、硫酸钙D、碳酸镁E、重碳酸钙正确答案:B65、人群受砷污染,随着砷浓度的增加,慢性砷中毒患病率也增加A、是拮抗作用B、是剂量-效应关系C、是剂量-反应关系D、是“阈值”E、是生物半减期正确答案:C66、以下对土壤有机物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氧化过程B、腐殖质化过程C、无机化过程D、无害化过程E、自净过程正确答案:C67、化学原单位在土壤和农作物中减少75%~100%所需时间是A、以上都不是B、作用时间C、时效关系D、半减期E、残留期正确答案:E68、自然照度系数(%)A、由人工光源发生的照度B、室内水平面上散射光照度与同时间同高度的室外空旷处的散射光照度之比C、由工作面中心至窗上缘连线与工作面水平线之夹角D、室内工作点至对侧窗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与该室内工作点至窗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E、窗户的有效透光面积与居室地面积之比正确答案:B69、机体保持热平衡M±C±R-E=S,式中C代表A、代谢B、蒸发C、蓄积D、对流E、辐射正确答案:C70、当大气垂直递减率γ<0时,此时A、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下降B、大气温度随着高度下降而上升C、以上都不是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下降而下降E、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上升正确答案:E71、普通加氯消毒法要求在加入消毒剂后必须接触30分钟,这主要是因为A、次氯酸首先渗透细菌膜,然后氧化破坏菌体内的磷酸丙糖去氢酶,使细菌产生糖代谢障碍而死亡B、消毒剂先起沉淀作用,后起消毒作用C、消毒剂需要缓慢升温后起作用D、消毒剂需要缓慢水解生成次氯酸,方起作用E、如果消毒剂用量减少,可以缩短时间正确答案:A7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A、环境质量评价B、城乡规划卫生C、环境污染治理D、公共场所卫生E、家用化学品卫生正确答案:C73、以下健康调查中有关调查对象的选择条件哪一条是错误的A、对照人群除暴露情况与研究人群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大致相同B、尽量避免职业暴露C、居住年限不少于5年D、尽可能选择高暴露人群E、不可选择老人、小孩等体弱人群正确答案:E74、食物链的概念是A、由于食物污染而引起中毒的因果关系B、生物与生物之间因食物而建立起的连锁关系C、食物之间的串联关系D、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E、生物之间因食物不同而串联起的连锁关系正确答案:B75、水俣病的发病机制是A、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穿过血脑屏障,侵犯部位主要在下丘脑B、甲基汞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通过胎盘屏障C、甲基汞在胃内转化为氯化甲基汞,再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D、氯化甲基汞进入胃内,再吸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E、甲基汞吸收入血,与脑细胞的脂类亲和,穿过血脑屏障正确答案:C76、大气正常组成为A、氦、氖、氩、氪、氙B、O2和稀有气体C、SO2、CO、NOXD、N2、O2、氩气、CO2及微量稀有气体E、O2、CO2、水蒸气正确答案:D77、一次污染物是指A、以上都不对B、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C、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D、这种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E、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正确答案:C78、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不超过A、100个/mlB、3个/mlC、3个/1000mlD、100个/3mlE、100个/100ml正确答案:C79、水体被粪便污染的最好的判断指标是A、伤寒杆菌B、细菌总数C、痢疾杆菌D、大肠菌群E、肠球菌正确答案:D80、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哪种物质含量过度升高A、铁、B、氯酚C、氮、钾等元素D、氮、磷等元素E、溶解氧正确答案:D81、下面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理指标,除了A、热平衡测定B、皮肤温度C、有效温度D、温热感觉E、体温正确答案:C82、当城镇内主要是六层建筑物时,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A、20mB、24mC、18mD、28mE、30m正确答案:D83、下列哪些物质是氯化副产物A、酸性氯化呋喃、环己烷B、二氯化氢、溴仿C、氯仿、酸性氯化呋喃D、卤化氢、氯化氢E、卤化氢、氯化钾正确答案:C84、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氯化消毒时所消耗的氯量为A、需氯量B、加氯量C、以上都不是D、有效氯E、余氯量正确答案:A85、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A、水源取水口B、居民经常用水点处C、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D、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E、出厂水口正确答案:D86、环境有害因素导致机体有害效应存在一个生理和病理逐步变化的过程,如当接触CO浓度升高,则机体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升高,其二者关系是A、对立统一关系B、剂量-反应关系C、因果关系D、剂量-效应关系E、相互作用关系正确答案:D87、关于土壤的“环境容量”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环境容量是重金属溶解在土壤中的最大值B、环境容量是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C、环境容量是土壤中重金属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大负荷量D、环境容量是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E、环境容量是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正确答案:A88、工业废水主要含A、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B、含有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C、有机物及肠道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D、氮、磷、钾等化肥E、砷氟等元素正确答案:B89、饮水氯化副产物主要有A、氯化汞B、氯仿C、次氯酸D、氯化镁E、氯化钙正确答案:B90、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的卫生防护带内,应该设置A、绿化带B、经常居住的房屋C、公园D、学校E、医院正确答案:A91、水的碳酸盐硬度是A、钙、镁等离子总含量B、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C、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D、钙、镁等盐类总含量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2、环境的自净作用的三大作用方式A、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B、稀释作用、沉淀作用、扩散作用C、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无机化作用D、中和作用、氧化作用、分解作用E、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正确答案:E93、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A、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密度球具有初始沉降颗粒直径B、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颗粒单位密度球具有初始沉降颗粒直径C、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单位密度球具有终末沉降颗粒直径D、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密度球具有终末沉降颗粒直径E、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颗粒与单位密度球具有中间沉降颗粒直径正确答案:C94、地面水自净作用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净化是A、物理净化过程B、微生物净化过程C、生物净化过程D、物理化学净化过程E、化学净化过程正确答案:C95、有关大气对流层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哪一项论述是错误的A、对流层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对流层空气流动有助于地面污染空气的净化C、所谓气温垂直递减是指每下降100m,温度下降度数D、我们研究的大气卫生,主要是指对流层大气E、正常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0.65℃/100m正确答案:C96、水被有机物污染后,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硫酸盐等。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二)
引言概述: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环境卫生知识、环境卫生工程、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为主题,结构采取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方式,正文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分为五至九个小点详细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正文内容:一、环境卫生学基础知识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和目标2.环境卫生学的历史概述3.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4.环境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5.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估方法二、环境卫生工程1.水环境卫生工程a.自来水处理工程b.污水处理工程c.水源污染控制与保护d.饮用水水质监测与管理2.大气环境卫生工程a.大气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b.室内空气质量控制c.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3.噪声与振动控制a.噪声与振动的危害及标准b.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c.交通噪声控制和社区噪声管理4.环境辐射与电磁辐射防护a.辐射健康效应及剂量测量b.辐射防护措施与监测c.电磁辐射的健康影响及防护技术5.废物处理与卫生填埋a.废物分类与处理技术b.危险废物处理与管理c.卫生填埋的原理和操作规程三、环境卫生管理1.环境卫生立法和政策2.环境卫生规划和监管3.环境卫生教育和宣传4.食品卫生与营养卫生管理a.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b.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卫生管理c.餐饮服务和供餐单位的卫生管理d.营养卫生的重要性与管理措施5.职业卫生管理a.职业病危害评估与控制b.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c.职业健康监管与干预措施四、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1.水污染与健康a.水污染的分类和来源b.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c.水污染防控策略和管理2.大气污染与健康a.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b.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c.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政策3.噪声污染与健康a.噪声污染的类型和来源b.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c.噪声污染的防治和管理4.电磁辐射污染与健康a.电磁辐射的类别和来源b.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c.电磁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5.固体废物污染与健康a.固体废物分类和处理方法b.固体废物对健康的危害c.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的措施五、环境卫生与公共卫生1.环境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2.环境卫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3.环境卫生与环境与健康相关疾病防治4.环境卫生与健康促进5.环境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环境卫生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预防医学知识点: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五)
预防医学知识点: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梳理(五)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 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 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环境卫生学, 给大家梳理下环境卫生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一、大气污染物的转归1.自净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物理作用(扩散、沉降), 其次是化学作用(氧化、中和等)和生物学作用(植物吸收等)。
2.转移污染物的转移去向主要有以下几处。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地面水体和土壤转移向平流层转移3.污染物转化成二次污染物各种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一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受到化学作用或光化学作用, 本身产生了化学变化, 转变成毒性比一次污染物更大的化学物质, 即为二次污染物。
例如SO2转变成硫酸雾, NO2转变成硝酸雾, 以及烃类和NO2转化成光化学烟雾等, 后者均比前者的毒性大。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大气污染物主要呼吸道进入人体, 一小部分也可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进入经消化道进入经粘膜、皮肤进入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引起急性中毒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 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而造成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按生成的原因划分成如下两类:①烟雾事件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 是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以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而引起的。
根据烟雾形成的原因, 又可分为两类。
②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这类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 经过转化, 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
(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①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呼吸道炎症的反复发作, 使支气管上皮的分泌物大量排出, 内膜增厚, 有时产生痉挛, 并有瘢痕压迫, 造成气道狭窄, 气道阻力增加, 形成综合性疾病, 称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三种疾病的统称。
②心血管疾病③机体免疫功能下降④变态反应⑤慢性中毒⑥致癌作用更多环境卫生学知识点请关注!。
环境卫生学整理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2、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状保持不变。
3、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4、接触生物标志物:体内可测到的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外来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
5、效应生物标志物:体内可测定的由外来物弓[起的生理、生化等改变。
6、易感性生物标志物:机体对某环境因子反应能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指标。
7、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高。
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氯氟烃(CFCs。
9、hormesis效应:某些物质低剂量对机体有刺激(有益作用,高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10、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
12、空气离子化---空气中气体分子形成带电荷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13、烟波着陆点: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面,接触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
14、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烟囱高度加烟气上升高度一般认为,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高度的平方呈反比。
即有效排出高度每增加一倍,烟波着陆点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可降到原来的1/4。
15、气温垂直递减率(r----正常情况下,高度每上升100m ,气温下降0.65℃16、气温逆增(逆温----一定条件下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r<017、干绝热垂直递减率(rd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由于外界压力的影响,发生自身温度的绝热变化,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气团内温度下降0.986℃大气稳定度取决于r与rd的相对值和r的绝对值18、大气的自净: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消失的过程,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环境卫生学 总结重点
环卫1.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r):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垂直变化,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度数为0.65℃。
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02、硫酸雾NOx和VOCs、O3、SO2、CO 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发生时间早晨中午或午后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低,温度低,有雾气温高,风速低,温度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3.大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①防止通过大气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②对人的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③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④选用最敏感的指标⑤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4.水体中三氮:①氨氮浓度增高,可能表明水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时间不长,为新近污染②亚硝酸盐氮含量增高,表明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③硝酸盐氮含量升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时,表明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污染,现已完成自净过程④若三氮均增高,提示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或过去受污染,目前自净仍在进行中。
5.化学耗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亦称化学需氧量。
6.生物需氧量(BOD)是指水体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7.可产生富集作用的物质特性: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高,急性毒性小,对生物不会产生致死作用。
8.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①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②PH规定在6~9③水饱和溶解氧约7.5mg/L④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小于3mg/L,若超过10mg/L表明水源已受污染。
9.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卫生学的概念(对象):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2.环境卫生学的目的:(1)利用,保护控制改造(2)创造出……生活和生产条件(3)保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4)充分发挥家畜及其产出的利用率3.家畜环境:(其环境因素)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4.家畜环境的分类:(4类)物理因素化学的因素生物的因素社会的因素5.环境应激:(应激源):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6.应激对家畜的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产乳,产蛋……(2)对健康的影响(3)对家畜免疫的影响7.应激的防治::获得抗应激家畜品种调整饲养密度改变日粮配方使用饲料添加剂运输前使用镇静药8.家畜的服习,驯化,适应(1)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较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使原来因气候应激失常的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或有所恢复,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
(2)家畜“服习”时间的延长,进而引起的生理机能及形态的改变(3)一般指家畜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第一章9.气象:对流层发生的一切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现象10.天气: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如:阴晴冷暖11.气候: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的特征12.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的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13.体温。
皮温:14.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15.体热的来源:基础代谢产热热增耗活动产热生产产热外源热16.体热的散发: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加热饲料和饮水17.热平衡:指家畜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18.热平衡的调节:(1)物理调节(2)化学调节19.太阳辐射与家畜的生产力的关系:(1)在炎热环境中……降低生产力(2)在寒冷环境中……提高生产力20.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因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而不同,某一地区的气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21.保持畜舍内适宜温度的措施:(1)合理设计畜舍(2)采取适当的防寒防暑措施(3)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调整价畜的饲养密度和通风加:冬季畜舍中气温的来源:(1)畜体散热或采暖-----主要来源(2)显著受大气温度和畜舍保暖性的影响22.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范围处于等热区的家畜的表现:饲料利用抗病力经济性状饲料消耗23.临界温度:一般指动物开始提高代谢率是的环境温度24.舒适区:指动物代谢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的环境温度,此时不需要任何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正常25.影响等热区宽窄和临界温度高低的因素:(1)总原则:凡产热多而散热难者,临界温度低,等热区范围宽,反之(2)影响因素:动物种类年龄体重皮毛状态饲养水平生产力对气候的适应性管理制度其他气象因素加适宜温度:指对家畜生活和生产较为有利的温度范围生产环境界限:指尚不至于导致家畜生产力明显下降及健康状况明显恶化的临界26.气温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1)繁殖性能:公畜: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正常数目减少和密度显著下降,畸形数目上升。
母畜:在受精卵着床期极易造成死胎。
仔畜:高温时母体增加体表血流量以利散热致使子宫供血不足,营养减少;高温时母畜采食量下降,本身营养不良而影响仔畜发育使出生重和生活力下降;高温引起内分泌平衡失调,亦可引起母畜体内酶活性的改变。
(2)生长与肥育(3)产蛋和产乳(4)采食量和饮水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动物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日射病:波长600到1000的红光和红外线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出现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的现象。
间接导致家畜患病:27.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压达最大值的水汽压28.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比值的百分率,为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指标。
29.湿度对家畜的影响:(高湿,低湿)高温:高温下,畜体主要以蒸发散热为主,蒸发散热正比于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高湿情况下,空气水汽压大,畜体蒸发面水汽压与空气水汽压之差小,不利于畜体散热,会加剧热应激。
低温:低温时家畜主要通过可感散热,并力争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潮湿空气导热性和热容量都比干燥空气大,湿空气又容易吸收长波辐射热,甚至家畜被毛和皮肤吸收了空气的部分水分而提高了导热性,故可感散热大大提高,加剧了冷应激30.风向图:加低湿的不良影响:(1)低湿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存活(2)有利于羽毛的生长(3)使皮肤和外露黏膜对微生物的防卫能力减弱(4)使禽相互啄癖和住皮肤脱落(5)低于40%以下,易引起呼吸道疾病31.气流对家畜的影响:(高温,低温)32.高山病:在高山高原地区,随海拔的升高,气压大幅度下降导致动物缺氧,表现为皮肤和口腔鼻腔耳部等粘膜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机体疲乏,精神萎靡,呼吸和心跳以加快及多汗等现象33.温度因素的相互作用:(三点)第二章34.光斩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能。
35.光周期:光照时间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律变化36.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下,会产生对光不敏感的现象37.红外线的作用:消肿镇痛采暖色素沉着不良影响38.紫外线的作用::红斑作用杀菌作用抗佝偻变作用色素沉着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光敏性皮炎光照性眼炎与癌39.可见光的作用:光照颜色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长日照动物:马驴雪貂狐猫野兔及鸟类等短日照动物:绵羊山羊鹿和一般野生反刍动物等40.可见光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生长肥育产乳产毛41.噪音: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或使家畜讨厌烦躁不需要的声音。
42.噪音的来源:43.噪音对家畜的影响:影响生产性能影响生理机能影响神经内分泌使家畜受惊造成损伤。
44.噪音的防治:合理选择厂址选用噪音小的机械绿化隔音第三章45.温室效应:大气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而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的现象。
46.阳伞效应: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的现象称“阳伞效应47.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1)自然污染: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各种天然(2)人为污染:工业生产过程和人类生活排放……48.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对家畜的影响:(1)氟化物:来源:工矿区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影响:刺激眼及呼吸道粘膜氟中毒0.02 0.07(2)二氧化硫:来源:燃烧含硫的煤机石油影响:形成酸雨刺激眼结膜及呼吸道导致家畜中毒死亡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0.15 0.05(3)氮氧化物:来源:各种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影响:侵入深部呼吸道和肺泡,引起肺水肿及呼吸道疾病0.15 49.畜牧场中的有害气体及对家畜的影响:(1)氨来源:来自粪,尿,垫草,破蛋等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影响:A.引刺激眼睛及呼吸道起炎症B.氨慢性中毒:C.浓度过高,可使家畜组织溶解,坏死,还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炎,心脏损伤等症(2)硫化氢:来源粪便及破蛋等含硫有机物的分解影响A刺激眼睛及呼吸道起炎症B长期处于次状态下,体质变弱,抗病力降低,易发胃肠炎,心脏衰竭C最高浓度硫化氢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死亡(3)一氧化碳:来自舍内汽暖煤不完全燃烧对血液及神经具有毒害(4)二氧化碳:来自家畜呼吸本身无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安全阀值高50.恶臭物质及影响:(1)轻者可对呼吸道粘膜及眼睛产生刺激,发生炎症(2)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3)恶臭味太浓,会使神经麻痹,窒息而死(4)恶臭使嗅觉疲劳,嗅觉丧失等障碍,头昏,头痛,烦躁加:恶臭物质的来源:(1)粪尿,饲料,垫草及病死家畜尸体的腐败分解(2)消化道排出的气体(3)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4)畜体的外激素(5)沾在体表的污物51.消除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1)合理选择场址(2)从饲料管理着手,及时清除粪尿和污水(3)降低粪尿的PH值(4)保持舍内干燥通风(5)在舍内铺垫草52.微粒对家畜的影响:(1)进入呼吸道……(2)病原菌通过微粒传播疾病(3)落在皮肤上,阻塞汗腺和皮脂腺,使皮肤干裂,同时,皮肤的热调节功能下降53.空中的微生物是传播方式:54.减少畜舍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1)选好场址并注意防护(2)注意防潮(3)减少舍内灰尘(4)建立健全各种防疫制度,防止疾病的发生(5)改进生产工艺(60及时清理粪尿(7)定期消毒(8)搞好绿化55.水在畜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56.水的种类:57.水的物理特性:58.浑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对光线透析阻碍程度的物理量59.化学耗氧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60.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性细菌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61.总需氧量:指一升水中还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升数62.总有机碳:指水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它只能相对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63.水体自净:水体受污染后由于自身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作用使自身净化64.水体的自净作用:混合稀释作用沉降作用逸散作用中和作用日光照射有机物分解生物转化生物富集65.土壤可分为三种:(1)沙土:颗粒较大粒间空隙大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易于干燥和有利于有机物分解。
(2)粘土:颗粒细粒间孔隙也极小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容水量大毛细管作用明显,易变潮湿泥泞。
(3)沙壤土:沙粒与黏粒比例适宜,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多量的毛细管孔隙,所以透气透水性好,持水性小,不会泥泞,因此易于保持适当的干燥66.沙壤土的特点:(1)透气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小,因而雨后不会泥泞(2)易保持干燥,可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的生存繁殖(3)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的自净(4)导热性小,热容量大,土壤比较稳定(5)抗压性好,膨胀性小,固有利于做畜舍建筑基地67.土壤对家畜的影响:第四章86.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受那些因素的影响:(1)自然条件因素:1.地势高燥,至少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2.向阳,避风3.最好有一定的坡度4.地形开阔整齐,边角不宜太多5.在山区建厂,宜选择在南向坡地,不宜选在背向坡地(2)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宜防护启用方便(3)土质:以沙壤土比较适合(4)社会条件因素:地理位置水电供应职工福利畜牧场粪便的消化能力69.畜牧场的性质和任务:(1)畜牧场的性质按繁育体系分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2)任务:原种场70.畜牧场分区规划的原则:(1)必须符合建厂的目的,规模和性质(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物,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有利于兽医卫生防疫,防火(4)有利益生产的组织及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5)有利于粪便和污水的排放(6)场内道路,管道,路线的设置要经济合理(7)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留有发展的余地71.分区的名称: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72.各区之间的防疫间距:生和管:200-300米生与隔:300-500 种与商:200米不同畜群50米73.分区规划:(1)阶梯坡地:场地地势与当地主风向一致(2)平地74.朝向原则:由日照和通风确定75.畜牧场总平面规划:考虑冷风和漩涡风76.建筑间的距离:3-5米,要满足畜舍:光照通风防疫防火77.场内道路根据卫生防疫可分为:清洁道污道78.场内道路根据车辆负荷能力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便道79.场内道路和畜舍的布局:行列式对路式格子式放射式80.场界: 围墙防疫沟刺铁丝网林带81.绿化的作用:(1)美化环境(2)调节畜牧场小气候环境,减弱噪声,净化空气,起到防疫,防火(3)在畜舍间距的空地上种上经济作物,还可增加牧场的经济效益82.绿化的地段:(1)生活管理区(2)场内卫生防疫隔离用地(3)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周围(4)场内全年主风向的上风向围墙一侧或两侧第五章83.畜舍的基本结构:基础地面墙体屋顶门窗过量和圈梁84.屋顶的形式:单坡屋顶双坡屋顶联合式屋顶钟楼式屋顶版钟楼式屋顶平屋顶拱式屋顶85.畜舍的形式:开放舍半开放舍封闭舍86畜舍类型及选择:塑料大棚舍塑料薄膜复盖舍多层畜舍87.动物的饲养形式:放牧饲养(全牧半牧)瓣关闭饲养88.饲养列式和走道的设置:(5)一列式:一列一走道,一列二走道(6)二列式:(7)三列式89.运动场的设置:舍到场舍到路到场90.猪栏按其结构可分为:实体栏栅栏综合式91.猪栏按其用途可分为:92.牛床的设置:对头式对尾式93.鸡笼的设置:重叠式阶梯式半阶梯式平行式94.畜舍的保温和采暖:(1)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的建筑材料(2)建筑防寒措施:选择适于防寒的畜舍建筑形式畜舍的朝向门窗的设计减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畜舍地面的保温畜舍的供暖(3)加强防寒管理:调整饲养密度利用垫草控制湿度控制气流防止贼风利用温室效应防寒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提高饮水温度95.畜舍的防暑与降温:通风屋顶建筑遮阳采用浅色光滑的外表面加强舍内通风搭建凉棚搞好绿化96.畜舍的通风换气的意义:(1)调节畜舍内的温度(2)调节畜舍内的湿度(3)排出舍内污浊空气(4)有利于畜禽进行体热调节97.畜舍通风换气的方式: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98.通风按畜舍内压力变化分类:负压通风正压通风联合式通风99.畜舍的送风形式:两侧壁送风屋顶送风侧壁送风100.按畜舍内风向的流动线路分为:(1)横向通风:纵墙----纵墙(2)斜向通风:屋顶----侧壁(3)纵向通风:山墙----山墙(4)垂直通风:屋顶----畜体101.采光系数:102.影响自然采光的因素:畜舍的朝向舍外的情况入射角透光角畜舍的方位玻璃舍内反光面舍内设施及畜栏构造与布局103.鸡舍灯应如何分布:A.灯高一般2~2.4米 B.小光率,多灯分布 C.灯与灯之间的距离为灯高度的1.5倍 D.两排以上应交错排列 E. 灯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灯间距的一半 F.灯罩104.种鸡及蛋鸡的人工光照制度:(1)渐减渐增法(2)恒定法肉鸡的人工光照制度:(1)连续光照制(2)间歇光照制105.猪舍的给水:(1)水槽式给水(2)饮水器给水:鸭嘴式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杯式自动饮水器106.鸡舍的给水:水槽式……真空式……吊塔式……杯式……107.家畜粪便的清除方式:人工清粪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