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
课 题 备课人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课型 在山的那边 新授 课时 1 ⑴ 掌握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等。 ⑵ 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教学 反思
板书设 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悟出妈妈话之含义) 现 在――――生活、哲理――――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新的生活。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赏析太多太杂。我本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划出他们喜欢的语句,但却没让他 们说出来,我应该让他们说,然后挑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适当赏析一下,要以学生 为主体,多让学生说。 3、范读完后,最好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再齐读,加深理解。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教师活动
二、初读文 章,感受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 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 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 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 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 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 《在山的那边》。 (教 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文章,感受内容 一读,辨字音 一读,辨字音。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 喧腾、瞬间 二读,知大意。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例如:我 二读,知大意 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 三读,理内容。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 三读,理内容 要内容,例如: 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 中的海;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最新9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最新9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最新9篇)《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篇一1、课前,学生板书每天一句话上课,学生给大家讲解句子大意(一般从古诗文来的语句如此处理)2、交代上课内容:师:感谢**同学对我们的激励,(承学生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另一个班写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接过来的话是相互学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志向开始我们中学学习的旅程,今天我们第一站是《在那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吗?部分学生:读过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请起立二生起立,忐忑师:那你们来猜测一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生:是山师:为什么?生:山区里的山是连绵不断的师:如果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生:城市师:为什么?生:山区太穷、太落后,我希望能过富裕、现代化的生活。

师:是啊,很多山区太落后了,真希望山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师:昨天我们不是说不说觉得生:笑。

我认为,山那边不再是山。

作者说在山的那边,肯定是说,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会是山了。

师:那你希望会是怎样的地方呢?生:我希望是海。

师:理由?生: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

师:好啊,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

师:这两个同学没有读过课文,他们有了这样不同的认识,其他同学读过了,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生:我会写山的那边是草原,因为我特别渴望见到草原,还希望能骑上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奔驰。

师:跃马扬鞭在草原上疾驰,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边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因为山路一定很难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师: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可能是很多山里人的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呢?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们和外面的联系会更多、摆脱贫穷也会更容易些。

……(还有不少,记不清了)师: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想法,老师也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刚看到这首诗的题目,老师就想作者说的在山的那边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来写,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的:1.加强朗读训练,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人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童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王家新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语句。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层次,概括大意1.我在山那边没有找到海;2.在山那边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发?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在诗中“海”“山”“爬山”分别比喻什么?明确:海比喻理想境界,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2.本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明确: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3.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作用?三、探究语言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明确:“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练习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加深理解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领会诗歌艺术形象的蕴含3、领会诗歌所揭示的人生道理,积极思考、探究人生意义,理解理想与现实,追求与挫折之间的关系4、通过拓词成句和片段练习,强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教学难点: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形象的蕴含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文章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预习指导1、提前一天播放一首配乐诗朗诵,并给学生一段乐曲,布置学生在课下模仿所听配乐诗朗诵配乐反复朗诵课文。

2、在朗诵的基础上思考:这首诗谈论了什么问题3、拓词成句练习(并给加点字注音):示例:喧腾——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皎洁的月光下,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将下列词语逐步拓展成短语、句子,每词至少拓展四次,所拓句子尽量优美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二、授课过程:1、检查预习:(1)学生上黑板给加点字注音(2)学生读一读自己所拓展的句子2、整体感悟课文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平原上,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山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地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1)介绍作者(多媒体投影)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1957年生于某某,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三年,“文革”结束后考入某某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教师、编辑等职。

1985—1990任诗刊杂志编辑,1992—1994年间旅居英国两年,回国后任教于教育学院,现为该院中文系教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
三、朗读课文,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语速、停顿等。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在朗读中品味诗歌。
3、提问:怎么样才能读出诗歌的形象之美呢?
(明确:通过重音、语气、语调的处理,读出感情。)
示例:“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重读“是的”、“请相信”、“无数座”、“一次次”、“终会”、“全新”、“一瞬间”等词语,最后一句的语调应该上昂很高,起到强调作用,读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的兴奋与惊喜。
3、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重点赏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七、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序号
2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Leabharlann 题在山的那边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
难点: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

在山的那边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

这是一首新诗。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二、初读课文,弄清字词痴想(chī):1.亦作"痴想"。

2.呆呆地想。

3.幻想。

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象。

4.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课文意思: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níng):凝结成。

诱惑(yòu):吸引,招引。

喧腾(xuān):喧闹沸腾。

漫湿:水满湿润。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9在山的那边教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课题 19、在山的那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痴想、隐秘”等词语,领悟诗中“山”与“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中表达的信念和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难点初步欣赏诗歌,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欣赏几幅插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要跟
新走进苍茫的大山里,去探寻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梦想的有关课文《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当代诗人,出生于湖北均县。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现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诱惑()一瞬间()隐秘()从视觉插图引入,活环境又可以激发
学,为学生打好语
(三)合作探究
华,从中让学生明、山又是怎样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绘的?举例说明。

那“海”呢?那“我”呢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山海。

在山的那边教案2(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案2(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

在山那边一、教学方针1.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感触感染、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要使学生能有本身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重视朗读训练。

3.从第一课开始,着力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定位于“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二、课时放置一课时三、教学设计1.看导语,默读课文。

2.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3.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各自练习朗读。

(3)领读。

(4)齐读。

4.内容研讨。

可在适当时候将“有关资料”中的诗人创作谈读给学生听,以辅助理解诗歌。

研讨,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疑难就是问题,深层的含义或奥妙也是问题。

让学生用铅笔打问号,然后提出问题,教师补充。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分歧?(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3)读第一部分,你感觉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本身的想望是“幻想”?(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5.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

学习方式和习惯也是教学方针。

学习笔记应该有一部分专门记“语文学习经验”,阅读、写作、白话交际等等方面应该分页记。

每次小结只须概要式地记一两点。

6.再朗读。

7.课外作业。

从“研讨与练习”选题,或自行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第十九课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技巧,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品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意境,掌握“山”和“海”的不同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3.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朗读诗歌,圈画文中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mì)凝.成(níng)诱.惑(yòu)漫.湿(màn)枯.干(kū)瞬.间(shùn)喧.腾(xuān)2.解释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隐秘:隐蔽,不外露。

凝成:凝结形成。

诱惑:吸引,招引。

喧腾:喧闹奔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3.文体知识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王家新,1957年生于某某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某某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某某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告别》《游动悬崖》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1.教师示X朗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钢琴曲《海边的星空》教学过程导入: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字词解释1.加色字注音痴想()凝成()喧腾()诱惑()一瞬间()隐秘( )2.词语解释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教师朗读指导1.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

3.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于是(略延长),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延长),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妈妈(轻声),那个海呢?(要充满疑惑)(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参与按下面的句式说说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山的那边》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三、课前准备
准备:我的梦想。

四、课时教学内容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
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
五、教学过程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你又重新树立了怎样的理想?你将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课后写一篇练笔,要有感而发。

七、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努力奋斗
山——————海
││
↓↓
锲而不舍
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山的那边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 山的那边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教学反思
(3)“隐秘的想望”指的是作者童年的幻想。()
二、美文赏析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 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 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3.文体常识
诗,也叫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丰富的想象和直接抒情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语言精练,节奏鲜明,大多数带有韵律。
1.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
2.解释下列词语。
(1)痴想:
(2)喧腾:
(3)信念:
(4)诱惑: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里》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1)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在山的那里》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1)

《在山的那里》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②了解朗诵诗歌的大体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适当,形成初步的语感。

③明白得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感悟诗歌包括的人一辈子哲理。

2、进程与方式以朗诵为主线,尝试合作性、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体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悟文中所论述的人一辈子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明白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与学重点:在朗诵训练中体味琢磨语言,感悟诗歌包括的人一辈子哲理。

教与学方式:朗诵,自主、合作、探讨课前预备: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

教与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小孩,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咱们一路来欣赏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依照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里》,去倾听他的深情诉说。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地朗诵课文,正确读出以下词语,并能简要说明加横线的词语。

痴想隐秘乌青凝成诱惑喧腾扎下漫湿一刹时二、走近作者。

(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3、教师示范朗诵或播放录音。

提示:注意朗诵的节拍和停顿。

节拍是诗人依照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情感转变在诗中的表现。

4、学生试读,把握诗歌节拍。

学法指导:要体味诗歌的节拍,须对诗歌进行准确的断句,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里/是什么呢?”五、指名读。

六、试探:这首诗写了什么?(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一、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包括着什么意思?二、全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提示:鼓舞学生探讨回答,即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切探讨。

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预备。

学法指导: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阅读诗歌要抓住关键性语句(其中有揭露 或暗示文章主旨的语句),这对明白得诗歌是超级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的那边》
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②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形成初步的语感。

③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感悟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线,尝试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悟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与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与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去倾听他的深情诉说。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能简要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扎下漫湿一瞬间
2、走近作者。

(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3、教师示范朗读或播放录音。

提示: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节奏是诗人根据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感情变化在诗中的体现。

4、学生试读,把握诗歌节奏。

学法指导:要体味诗歌的节奏,须对诗歌进行准确的断句,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5、指名读。

6、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鼓励学生探究回答,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

学法指导: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阅读诗歌要抓住关键性语句(其中有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语句),这对理解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如探究“海”所蕴含的意思,要注意“是用信.
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
.....地失望过”
..的世界”等语句;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注意“曾一次又一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
......失望之后”等语句。

...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1、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下面例句及其问题设计仅供参考)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提示:“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

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提示:注意“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三个数量词。

◆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
..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全新
..的世界(你对“全新”的世界有怎样的理解?)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细加品味,就会在细微处发现无限深意。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定要注意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所用的这些词语都是为了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注意养成“圈、点、勾、画”的好习惯。

提示:合作探究性阅读,是本节课重点环节。

教师要引而不发,路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引路、扶助、鼓励作用。

一开头养成好习惯,开创研究性学习的局面,今后就比较好办。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2、诗人的生活经历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提示: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这既是对诗的主旨的深层理解,也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①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诗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法指导: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除了注意节奏,还要注意突出重音。

一般来讲,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就应该重读。

如:“痴想”“铁青”“诱惑”“一次次”“一座座”等词语应该重读。

同时,在语气的处理上,应该能够更好地契合诗人的情感。

如:“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哦(短而轻声),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

”当然,对诗句的处理又可以不乏个性色彩。

②指名读。

③全班齐读。

三、课堂练习
四、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诗中的“他”与课文中“我”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山民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学法指导: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结构层次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阅读时要抓住诗中的“他”与课文中“我”对“山”和“海”态度的不同进行赏析。

五、教师总结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

”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勇敢的向前,最终你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
①《综合能力训练》第1课剩余习题。

②课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山海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八、教后记
拓展延伸提示:
诗中的“他”有目标、有理想,但没有付诸于行动,因而理想不可能实现;课文中的“我”克服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不懈,理想境界终究会实现。

两文都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理想境界,就必须付诸于行动,并且要有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