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小案例
十则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
十则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青少年法律故事一为筹吧资去打劫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
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
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优等生入户抢劫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
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
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
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
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
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
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1、公共场所肆意挑衅、争强斗狠案件多发,应强化逆反心理疏导。
案例一:小孔、小建与小鲁、小刘等人在北京某中学上学期间,因琐事发生纠纷。
小孔向大东和小张提议购买刀具报复小鲁等人,三人购买刀具六把。
买完刀后小孔分别给小鲁和小刘打电话约架。
后小孔和大东伙同小张和小孙持刀与小建纠集的三十余人持棍、棒等共同来到某立交桥下,在桥两侧分头等待小鲁等人前来殴斗。
当小鲁、小刘纠集多人持棍、棒等物到达时,双方互相持械殴斗。
其间多人受伤,轻重程度不等。
法官说法:本案中的参与斗殴者大都已经成年,小孔和大东是未成年人。
小孔、大东在公共场所纠集多人持械斗殴,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聚众斗殴罪,且小孔系首要分子,大东系积极参加者,依法均应予惩处。
小孔与大东最终以聚众斗殴罪被分别判处刑事处罚。
普法提示:目前中学生犯罪大多为“激情犯罪”,以聚众类犯罪居多,他们模仿“黑社会”、“古惑仔”等非法形式,往往不考虑后果,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对于正常的交往矛盾习惯采用成人化的暴力手段解决。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逆反心理所致。
这些学生大多家庭并不富裕,而且学习成绩较差,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可能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批评与指责,使他们养成蛮横任性、逞强显能、遇事冲动等不良性格;加之这些学生对自己也往往持否定态度,意志消沉,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具有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增设相关课程,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2、个别案件恶性较大,犯罪手段成人化,应增强法制教育和学生管理。
案例二:小毛和小夏两人均为北京某职业高中学生,一天,两人在小毛家喝了酒后在离小毛家不远的荒僻处遇到了大明。
小毛说大明跟他一直以来都有矛盾,提议一起打大明一顿。
小毛和小夏二人持铁管殴打大明的头部等部位,持续追打致使大明死亡。
当天晚上,小毛返回事发地点,确认大明死亡后,将大明掩埋。
法官说法:小毛和小夏两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均应予惩处。
法律中学生法律实践案例分析
法律中学生法律实践案例分析学生法律实践案例一:盗窃案案情简介:小明是某中学的一名学生,他因为欣赏同学小军的手机而在学校里偷走了小军的手机。
小明的行为被班级同学发现后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及时采取了行动向学校领导和小军的家长汇报,并带领小军的父母和小明进行了调解。
一、背景与引入随着社会变革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年轻化、智能化的趋势,学校作为学生法制教育的载体,应当发挥作用。
本次案例分析旨在通过一个学生在校内偷窃行为引发的法律教育案例,探讨学生法律实践的重要性和方式。
二、案例分析1. 事件经过与深度分析小明盗窃小军手机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对他人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为。
小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偷窃他人的财物,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 教育目标与方法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 侵犯他人财物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避免使用暴力或非法手段;- 培养自我约束和道德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盗窃行为的法律和道德层面的影响,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行动与法律结果。
3. 教学内容-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多种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方式;- 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自我约束和道德意识。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案例背景,让学生了解小明盗窃小军手机的事件经过;第二步:分组展开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探讨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和道德问题;第三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件的法律后果,让学生了解盗窃行为的刑事责任;第四步:开展小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案件中各方人物,推演解决方案;第五步:总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从中获得的法律和道德教育。
5. 教学评估结合课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以学生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记录和总结性评价为评估依据,评估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教育者应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模范守法、用法,以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一16岁的小朱与15岁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
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
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
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
经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
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条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了处理。
案例7刘云是某医学院的学生,从小父母悉心培养,学习美术、音乐、舞蹈,原本是个多才多艺的花季少女,令人羡慕的好学生。
16岁认识了一个男青年,堕入爱河。
男青年是个小混混,小兄弟很多,带着她玩、跳迪斯科、打架,父母反对,她搞假自杀逼父母让步。
在男朋友的教唆下,又跟小混混逃走,放弃学业,骗钱,用安眠药使人睡觉然后中进行盗窃,为了一段本不该发生的“恋情”沦为盗窃,付出了自由、前程、青春和才华。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案例二法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人人懂法守法,我们的社会定会是和谐的!”要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让法律真正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的学生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年龄多集中在7-12岁,这一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目前,由于小学生自身辨别能力差、心理不成熟、法律意识不健全,造成现在未成年人儿童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所以对儿童实时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的首要来源,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阵地。
关于法治的小事例
关于法治的小事例
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而生活中的小事例则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法治的理念和精神。
以下是关于法治的小事例:
1、某天,小明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有不少现金和银行卡。
小明没有私自拿走钱包,而是选择报警,将钱包交给了警察。
最终,警察找到了失主,并让小明前往派出所作证。
小明虽然有些迟疑,但还是去了派出所,协助警方完成了调查。
2、小红家附近有一个广场,经常有人在那里卖东西。
一天,小红发现有人在那里卖盗版书籍,便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了此事。
经过调查,相关部门确认了卖家的盗版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小红因此也获得了相应的奖励。
3、一日,小李在超市购物时,发现收银员多收了自己的钱。
小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立即向收银员指出错误,要求收银员更正。
收银员在核实后,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向小李道歉。
小李则表示理解,并要求收银员下次注意。
这些小事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体现出了法治的精神和价值。
它们提醒我们,作为公民,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法律讲堂青少年惹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将以几个青少年惹事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案例背景】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受害者小王(化名)因拒绝向施暴者小张(化名)索要钱财,被小张及其同伙围殴,造成轻伤。
【案例分析】1. 校园暴力事件属于违法行为,施暴者小张及其同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暴力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三、案例二:盗窃案【案例背景】某中学生小李(化名)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盗窃心理。
一天,小李趁同学小张(化名)不在家,盗窃了其家中5000元现金。
【案例分析】1. 小李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小李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引导,关注其心理健康。
3.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案例三:网络诈骗案【案例背景】某中学生小赵(化名)在网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高薪职位的网友,对方以招聘为由,要求小赵支付押金。
中学生法制教育故事五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故事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学生法制教育故事五篇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中学生与宪法 案例
中学生与宪法案例近年来,中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与关注度逐渐提升。
正确认识宪法的重要性,使他们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提升公民意识。
以下将通过几个例子,探讨中学生在宪法中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一:保护言论自由权在某所中学,学生会选举是一项常规活动。
然而,前不久,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选举中出现了舞弊行为。
一名学生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
遭到了一些人的威胁和恐吓,但他并没有被吓倒。
他了解到宪法赋予了他言论自由的权利,并相信揭露不正当行为是他应尽的责任。
最终,他成功地维护了选举的公正性,维护了自己和其他中学生的权益。
案例二:行使平等权利在某个城市的一所中学,女生们发现学校的体育设施配置不公平,女生的运动场地远远不如男生的条件优越。
她们认为这违反了宪法中保护平等权利的原则。
于是,她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准备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向学校行政部门递交了申诉。
这份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在学校内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平等权利的讨论。
最终,学校出资改善了女生的体育设施,满足了女生行使平等权利的需求。
案例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某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选择了去当地的福利院参观并与孩子们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许多福利院的孩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护人而受到了伤害。
这让他们意识到,根据宪法,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受到保护和关爱的权利。
于是,他们发起了一系列的倡议活动,旨在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通过志愿服务、募捐和社会媒体的宣传,他们为这些孩子争取到了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中学生在宪法中既是受益者,同时也是责任人。
他们应当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
在校园中,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不断增强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在社会中,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宪法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供自己的力量。
初中生法制宣传故事五篇
初中生法制宣传故事五篇同学们,让我们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永驻我们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那样我们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宣传故事,供大家参考。
法制宣传故事1学校的法制课真好。
法制课让我知道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规律。
法律,就像一只大网,抓住那些贪赃枉法、害人害己、危害社会的罪人,法律也像一个警钟,时刻警醒着我们不要走向罪恶的独木舟,要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法制课让我了解了犯罪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
现在,许多罪恶的手已经伸向了青少年,一系列数字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是谁?是谁?使一些花季少年变成杀人犯,变成强盗,变成社会的罪人?是懵懂无知,是贪慕虚荣,是心理不健康……祸害别人,终究是祸害的自己啊!法制课让我懂得了触犯法律就会自毁前程。
有一次我从新闻里看到一个人因为贩毒被抓,判了7年。
出来以后,他本来是想要改过自新的,可是他原来的一些朋友继续找他做这一行,当时他因为没有钱意志不坚定,便又开始重操旧业,而且还染上了毒瘾,把自己的家产、房子全部都卖了,老婆和孩子差点也被他卖了,幸亏母女躲到婆婆家里去,才免遭他的毒手。
后来,他也因为欠债太多而死了。
我在电视上还看到,一个青年罪犯的忏悔:“我……我对不起我的父母,如果不把迪厅,流行音乐当做放松和消遣的主要手段,如果能牢记老师,父母的教导,以学习为重……也许今天,我由一名学生沦为罪犯的下场就不会发生。
我现在多么想陪父亲下棋,陪母亲聊天……”。
十几岁的年纪,人生才刚刚起步,还有许许多多的光阴,还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呢!但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他们的人生已经蒙羞,他们将怎样面对自己的未来啊!“法”,一个神圣的字,它抑制邪恶,护卫美好;没有“法”,一种美好会变成邪恶,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容易过早地凋谢……。
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学法、懂法,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法制宣传故事2人们常说:“大地母亲的肺是湿地,大地母亲的胃是森林,大地母亲的血液是海洋。
【法制校园】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法制校园】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目前,我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就读的学生。
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腐蚀以及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也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自身心理、行为、性格存在缺点,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一)——哥们义气型案例一:陈某和罗某两名中学生因哥们义气,帮同学打架而帮进牢房,发人深思。
陈某和罗某是某中学学生,均16岁。
一天晚上,二人接到同学顾某的电话,顾某在电话中说白天被人殴打,请他们帮忙去教训对方。
于是二人各自携带一把刀子,又邀约十几个同学与顾某会合后,在街上寻找白天与顾某打架的肖某某等人。
当晚八点,在一游戏厅找到肖某某和王某,陈某和罗某为首把对方砍伤后逃离现场。
案发后二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陈某、罗某和顾某等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带民事赔偿受害人肖某某和王某医疗费、营养费等费用共计10万6千多元。
案例二: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曲哲(化名)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
当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上也曾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他已偏离了人生轨迹,16岁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
当冰冷的手铐铐住他的双手,当高墙电网隔断了他和亲人的团聚,他方猛醒。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曲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
父母对他很宠爱,家庭充满温馨。
小学时,曲哲聪明好学,读书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先后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
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
曲哲沉浸在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
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
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在家里他再也听不进父母的良言相劝,在学校更听不进老师的谆谆教诲。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仍对曲哲抱着极大的希望。
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
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法制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中学生法制教育案例一网络成瘾,走上犯罪。
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催化剂作用。
当前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下列几个特点:一是在网吧实施犯罪。
主要表现是,经常在网吧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市一家网吧就多次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老板不让上网就对老板动刀子。
二是通过网络选择作案目标。
主要表现是,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广西贺州市某镇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李某,年仅十六岁,他迷恋网吧后,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以及伙食费全都耗尽在网吧里。
一天晚上,他独自在县城商业街散步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青年单独行走,就产生了抢劫念头,即冲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将她拉进一条小巷内,即拿出小刀指着女青年说,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
”李某便对女青年进行搜身,抢走了现金200元钱,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
日本科学家对成百上千名玩“任天堂”游戏与其他只做简单、重复性算术题的学生脑部活动水平的检测分析发现,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与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脑的活动,而算术则刺激了负责学习、记忆和情感的大脑额叶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活动。
我国医务工作者对部分7至18岁学生进行的脑像图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怎样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本,就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品德及法制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崇高的思想信念、健全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学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思想的腐蚀。
中学生法制小案例
中学生法制小案例案例一: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约9时30分离开宿舍时未拔掉电源,致使“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分析:1)违反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违章使用“热得快”,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
2)生活中养成的粗心大意,在这次火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依据有关规定对李某某治安罚款100元案例二: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
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案例三: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15岁的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
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若是和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反而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美德。
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他人包括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青少年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的预防犯罪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案例四:口角纠纷引发杀人惨案。
未成年人维权的成功案例分享
未成年人维权的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未成年人维权问题备受关注。
从早年的法制教育、儿童权益保护到如今的网络欺凌、校园暴力等,涉及未成年人维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然而,也有一些令人振奋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未成年人维权的重要性和成果。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案例,以此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维权行动。
案例一:网络欺凌事件中的小明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在网络上受到了同学的欺凌。
他的个人信息被公开泄露,引发了大量的网络暴力行为。
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小明选择不再沉默。
他与父母商量后,决定向学校和警方寻求帮助。
小明首先向学校反映了问题。
学校高度重视此事,并立即采取了措施调查事件。
辅导员组织了一次专题讲座,向全校学生普及网络暴力的危害,并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同时,小明的父母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推动警方介入调查。
经过警方的努力,几名肇事者被依法追究了责任,同时他们还接受了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
这个案例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其他受害者提供了勇气。
案例二: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小红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曾遭受到同学的校园暴力。
在学校,她受到了其他同学的欺负和殴打,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
在父母的鼓励下,小红开始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小红的父母首先与学校取得联系,并要求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校调查了此事,并对施暴学生进行了纪律处分。
在专门组织的班级会议上,班主任向全班学生普及了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并号召同学们以和平友爱的方式相处。
除了学校的支持,小红的父母还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此事。
警方接受了报案,并与学校合作开展了调查工作。
最终,几名施暴学生承担了法律责任,并被要求接受心理矫治。
这起案例的成功解决不仅让小红再次感受到了安全与保护,也对其他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起到了儆效。
案例三:未成年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案例随着人们对未成年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增加,一些成功案例为未成年劳动者维权树立了榜样。
在某地区,一家工厂存在未成年劳动强迫问题。
中学生违法行为案例
中学生违法行为案例标题:中学生违法行为案例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违法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以中学生违法行为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一:学生参与校园欺凌事件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
尽管学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但一些学生仍选择通过欺负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些行为涉嫌非法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被欺负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上某些暴力行为被美化,中学生受到部分不良信息的引导,误以为通过欺负他人可以获得快乐和权力。
3.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可能因自身情绪问题、自卑感或者对他人的攻击性产生违法行为。
他们试图通过欺凌他人来减轻自己的不安和不满。
案例二:中学生参与网络诈骗行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活动,涉嫌侵犯他人的财产权益。
他们通过虚构事实、冒充身份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给被骗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分析:1.不良网络环境: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一些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为中学生的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2.不成熟的判断力:中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网络中的风险和后果尚不甚明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分子的诱导和影响。
3.快速赚钱心态:一些中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诈骗可以迅速获得金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缺乏正当劳动的观念。
案例三:中学生参与违法吸烟行为尽管法律规定中学生不得吸烟,但仍有一些中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大胆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他人的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
分析:1.个体认知和行为认知差异:有些中学生可能不了解吸烟的危害性,认为吸烟无所谓或者是一种时尚。
2.同伴影响力:中学生特别注重集体认同感,如果身边的同学吸烟,一些中学生可能为了融入集体而模仿他们,形成恶性循环。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青少年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价值观念以及稳定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导致他们偏离社会道德和法律准则,产生不良行为。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案例一:翻墙闯入他人住宅某中学生小明,失手翻越邻居家的高墙,闯入了邻居家中,窃取了一些贵重物品。
后被邻居发现并及时报警,小明最终被警方抓获。
经过调查,发现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上存在某些不稳定因素,同时,他的社交圈子也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
这些因素使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具有一定的犯罪倾向。
案例二:涉毒犯罪某高中生小刚,在一个校外聚会时,无意间接触到毒品,并且产生了自我尝试的想法。
这种不良行为引起了家庭和学校的注意,但是小刚在心理上的逃避和侥幸心理下,最终沦为毒品贩卖者。
他因涉毒犯罪被警方抓获。
这种行为与缺少家庭关爱、心理不成熟、社交圈子不良等因素有关。
案例三:校园暴力某中学生被同班同学欺负,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随后他组织了一伙人到校外找到了欺负自己的人,并进行了殴打。
最终被警方以涉嫌打人罪行进行了立案。
这种行为反映了青少年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情绪不稳定,以及社交圈子不良的问题。
针对以上案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应该如何开展呢?首先,要从家庭入手,关注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解决家庭纠纷,以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要从学校着手,建立全方位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和诚信意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
在此基础上,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监管和社会保障投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数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身边发生的和宪法有关的事例
身边发生的和宪法有关的事例
身边发生的和宪法有关的事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某市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市民李某在公园内吸烟,被工作人员制止。
李某认为,这是工作人员故意找茬,便将工作人员打伤。
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 某大学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
斗殴双方分别为甲、乙两班学生,均为17岁。
在斗殴过程中,甲班学生张某用刀刺伤了乙班学生李某。
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张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 某市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规定禁止在市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市民王某在公园内燃放烟花爆竹,被工作人员制止。
王某认为,这是工作人员故意找茬,便辱骂工作人员。
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中小学法制教育案例范本
中小学法制教育案例范本案例一:刘思思的公民权利意识刘思思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在学校学习上很出色,成绩优异,同时也是班级的班长。
然而,她对于自己的公民权利意识却不是很清楚。
在一次班级会议上,班主任老师告诉同学们即将举行的班委选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竞选,并提醒大家要遵守选举的法制规定。
这时,刘思思心中涌起了参与竞选的冲动,希望能够为班级做出贡献。
于是,她开始积极准备竞选演讲,并阅读了相关选举规定。
刘思思了解到,除了准备竞选演讲,她还需要在选举前向班级同学介绍自己的竞选理念和计划。
她决定与同学们一起商量,并组织一场小型公开辩论活动,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班级辩论活动中,刘思思积极鼓励同学们就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大家关注班级各项事务。
她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她的政策和计划。
到了选举投票的日子,刘思思更加加倍努力,她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投票,并保护每位同学的选举权利。
同时,她也承诺,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她都将为班级的福利和团结付出努力。
最终,在公正、公开的选举过程中,刘思思成功当选为班级的班委,并成为班级领导中心人物之一、她通过这次选举活动,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同时也理解了法制在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刘思思在参与班委选举过程中为自己争取权益的同时,也了解了公民权利的意义和法制规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制教育意识。
案例二:小明的履行公民义务意识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在学校学习努力且品行良好。
在历史与道德课上,他学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有一天,小明看到学校门口有很多垃圾被乱丢乱扔,却没有人主动清理。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履行公民义务的机会,并毫不犹豫地拿起扫帚和垃圾袋开始清理垃圾。
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纷纷加入进来,最终清理了学校门口的垃圾,并美化了校园环境。
另外一次,在小明的社区中,他发现附近有一处荒废的空地,成了不法分子聚集和违法行为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法制小案例
案例一: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 ,约9 时30 分离开宿舍时未拔掉电源,致使“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分析:
1) 违反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违章使用“热得快”,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
2) 生活中养成的粗心大意,在这次火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依据有关规定对李某某治安罚款100 元
案例二: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 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
那天抢劫了 6 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
据调查,在100 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
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案例三: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15 岁的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
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
王大哥突然对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慎择友,择良友。
和好的朋友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
若是和不良的朋
友在一起,反而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帮助他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美德。
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面对他人包括朋友的
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以法律和道德为标尺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会铸成大错。
青少年要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
高自我的预防犯罪能力,时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自由、快乐。
案例四:口角纠纷引发杀人惨案。
一天晚上,某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
的同学。
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某与刘某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某动手打了刘某一耳光。
恼羞成怒的刘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
某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
陈某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某抓获归案。
分析:爱冲动是一种性格缺陷,青少年学生更是由于心理不稳定容易冲动,有时酿成大错。
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学校、家庭都要重
视加强道德、心理素质修养,不使性子,遇事冷静,才能更健康成长。
案例五:体罚导致师生冲突,学生退学。
某中学学生马某上自修课时吸烟,并且大声喧哗.班长陆某指出其错误,并要求马某立刻改正.马某不服,当即用粉
笔扔陆某.陆某找来班主任处理此事,班主任严厉批评并教育马某,随后罚马某做掌上压100 次.马某愤怒至极,大肆侮辱和恐吓班主任,随后跑离学校,并找来社会上的人在校门口乘放学之时, 将陆某殴打致伤,并且就此自动退学.
分析:马某的行为是错误的.第一, 上课吸烟,大声喧哗是违反学校课堂纪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二,向陆某扔粉笔,找人殴打其致伤,属于不服从管理和侵犯了他人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第三,大肆侮辱,恐吓班主任,是不服从教育,并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 第四,自动退学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陆某指出马某的错误并要求其改正,在其处理不了时,找班主任协助处理是履行班长职责和协助班主任工作,是正当的.班主任向马某提出严厉批评和教育是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是正当的. 但罚其做掌上压100 次,属于变相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由此可见,体罚常常引起严重后果。
案例六:一天晚上,某县中学的 4 位学生,傍晚闯进了城郊某中学的男生寝室里,掏出匕首威胁并殴打宿舍学生,共抢劫200 余元。
由于受害学生报案及时,他们在回家40 分钟后同时落网。
分析:在此案中,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对财物的保管者、所有者、守护者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迫使其交出财物”;在方法上,实施暴力,公然“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例如,捆绑、殴打、禁闭、伤害等等”,严重威胁着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主观上,是有意地采用暴力手
段,夺取钱物,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 4 位学生的行为已触犯了刑法
案例七:无业游民李某于某日晚将一刚下晚自习走在回家路上的中学生钱某拦住,持刀架在其脖子上要求钱某把钱拿出来。
在此过程中,李某忽然
想起自己年轻求学时的辛酸,遂良心发现,觉得学生可怜,便抽身离开。
看着拦路抢劫者离去的背影,怒气未消的钱某从地上捡起一石块将李某砸伤。
问:钱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为什么?
分析: 1 ,钱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而是构成故意伤害。
2,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
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实施正当防卫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本案中,李某已终止犯罪,钱某此时将其砸伤,属于故意伤
害。
案列八: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
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
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
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