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数学 教学方法 教育故事
数学教学方法教育故事?答:以下是一个关于数学教学方法和教育故事的示例: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初中数学老师。
她一直对数学教学充满热情,并始终在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李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感到恐惧和困惑,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且枯燥无味的学科。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老师决定尝试一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她开始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例如,她会让学生计算购物时的找零,或者通过测量学校的操场来计算面积。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数学概念,也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李老师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
她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或任务。
学生们需要一起讨论、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合作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李老师还会在课堂上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
例如,她会讲述阿基米德如何通过浮力原理发现皇冠的秘密,或者高斯如何快速计算出从1到100的累加和。
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的魅力和历史。
通过李老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学生们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他们开始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引入实际例子、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和讲述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15个八年级数学故事
15个八年级数学故事案例一: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案例二: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案例三: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案例四: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案例五: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案例六: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案例七: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初中数学知识小故事
初中数学知识小故事以下是 9 条初中数学知识小故事:1. 还记得学几何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三角形,那可真像一场奇妙的冒险啊!就比如盖房子,那些钢梁不就像三角形的边吗,坚固得很呢!我们都好奇为啥三角形这么稳定呀,后来才明白,这是它独特的性质。
嘿嘿,这知识可真有用!2. 哎呀,说到代数,想到有一次和同桌争论那个方程式该咋解,就像两只小斗鸡似的,谁也不服谁。
就像走路一样,我们都在找那条正确的路去解开这个方程这个“谜”,最后发现互相讨论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是不是很有意思?3. 你们知道吗?学有理数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数字的小世界。
有正有负的,这不就和人生一样吗,有好有坏呀!有次做作业碰到一道难题,简直像个小怪兽挡在前面,但我可不怕,努力攻克了它,那种感觉真棒!4. 学概率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玩抛硬币游戏,每次抛之前都好期待结果。
这就像抽奖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呢!比如考试能不能得高分,不也是有概率的嘛,真是神奇的知识啊。
5. 想起学函数的时候,那图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不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吗?我们都努力去理解这其中的变化规律,就像探险家寻找宝藏一样。
有一次我还和老师争论一个函数的走势呢,现在想想真好玩。
6. 还记得学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会啊,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指挥官,在指挥着那些坐标点行动呢!好比在地图上找宝藏的位置,有趣极了。
大家难道不觉得这很神奇吗?7. 说到勾股定理,我就想起和小组同学一起做实验的时候。
我们用小纸条去拼那些直角三角形,想验证这个定理是不是真的。
这就好像一场科学探秘呀,最后证明果然是对的,那时候可兴奋了!8. 讲真的,学统计的时候,去收集那些数据就像收集宝贝一样。
看到那些数字慢慢汇聚起来,变成有意义的信息,这不就像拼图拼成了完整的画面一样吗?有次学校做调查,我们用统计知识可算出了好多有意思的结果呢。
9. 对于圆的知识,我觉得那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
就像太阳一样圆圆的,给我们带来光明。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精选4篇)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精选4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篇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
学习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学生对教学情境和教材内容感到有趣、为其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
这种兴趣很不稳定,常随产生兴趣的情境的消失而下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随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数学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
为此,我一直都是本着这个目标出发,下面,我来讲讲有关我的一个小小数学教学故事吧:我在教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定律,告诉学生乘法结合律就好比是三个小朋友在玩游戏,所站的位置不变,只是先前两个人做游戏,再与第三个人做游戏,然后改变规则,先后两个人做游戏,再与第一个人做游戏,玩法不变。
这样一讲,学生哈哈大笑,一下子就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本质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
所以说,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学习一个新知,尽量用不同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理解,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
这样学习不累效果还会更好。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篇二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第一篇范文在教育的征途上,数学学科以其逻辑严谨、结构精美独树一帜。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帮助他们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
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一个个关于成长、突破和理解的故事。
记得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在刚接触代数时感到非常困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他对篮球的热爱。
于是,我将篮球比赛中的得分规则与代数方程相联系,帮助小明理解了代数背后的逻辑。
从此,小明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他也重新找回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另一个学生小红,她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她研究几何图形的对称性、面积和体积等,使她在几何学习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同时,我也鼓励她将几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设计家居布局、计算物品尺寸等,让小红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我则鼓励他们多练习、多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会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课堂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竞赛与合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的道路上,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每一次教学实践,我都全身心地投入,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氛围。
看到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成长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
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为教育事业努力,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教育的舞台上,数学学科以其逻辑严谨、结构精美独树一帜。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故事3篇(2)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故事3篇(2)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故事篇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听得明白,课后作业却不会做。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学生只是听数学,而没有做数学,也就是说没有重视学习过程。
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总是直达主题,认为让学生掌握了几个知识点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忽略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过程,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学法。
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
长此以往,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学习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暴露学生学习中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学生在数学上是否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在于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
只有这样,对数学的体验才是自信和愉快的,否则就是自卑和痛苦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等等。
由此可见,经历学习过程是多么重要。
笔者认为,要处理好过程教学,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教学回顾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最先是只重视数学结论,不重视过程教学,教学时尽量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而通过大量的模仿、记忆和练习,让学生快速地熟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这种教学忽视了得出结论的思想方法和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记数学”,这就造就了“课堂上学生听得明白,课后作业不会做”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过程。
初中数学小故事精选在线阅读
初中数学小故事精选在线阅读是一门很有乐趣的科目。
常常因为一道题目苦思冥想,到最后答案却如此简单,要不来看看这些趣味初中数学故事,提高些数学思维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初中数学小故事篇1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
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
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
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
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
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
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第二天。
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
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
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
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
"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于是老板爽快地说:"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
对吗?"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
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
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
初中数学教育故事案例
故事案例一:数学奇迹的发现者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初中生叫做小明。
小明对数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主动去图书馆借更多的数学书籍来阅读。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小明并没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数学教育。
一天,小明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关于数论的书,他被书中讨论的费马大定理深深吸引住了。
小明开始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并花费了很多时间尝试证明这个定理,但始终没有成功。
有一天,小明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场数学竞赛,其中有一道与费马大定理相关的问题。
小明希望能够通过竞赛获得一些启示,并得到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指导。
在比赛中,小明遇到了一位专业数学老师,他注意到小明对于数学的热情和才华,并主动提供帮助。
通过和这位老师的交流,小明学到了很多解题技巧和数学思维方法。
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成功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这个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小明因此被认可为一个数学奇才,并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数学教育和培养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只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并取得成功。
故事案例二:数学的魅力传递在一个普通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有一位叫做李老师的教师,他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故事与例子来教授数学知识。
一天,李老师带着学生们讨论百分比的概念。
他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百分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们思考百分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李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商场打折活动的故事。
他描述了一个购物者如何利用百分比计算方式来计算出商品的实际价格,并通过实际计算过程展示了百分比运算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李老师还提到了一个购物者误解百分比的情景,引发了学生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对于百分比与实际情境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导,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百分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懂得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
数学教学小故事通用[5篇]数学教学小故事1今年我教初一数学,优等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两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
记得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班里的小赵呆呆地看着题目就不动手。
我走到他跟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看他害怕的模样,我觉得很奇怪。
于是我站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计算?他说出了原委:他虽然记住了加法法则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法则,还特别害怕我。
我摸摸他的头,试着让他不再怕我。
接着开始举些不同类型的例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法则。
我先帮他分类,比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分同号两数相加:5+2得正7(小学学过的),然后问他-5+(-2)呢?他就做不出来了,于是我问他在小学加得了吗?他回答加不了。
我告诉他我们学了负数之后现在加得了,得负,具体负多少呢?具体的`说你昨天欠同学5元钱,今天又欠了2元,一共欠了同学多少钱?他说一共欠7元。
他理解了并得出-5+(-2)=-7。
于是我们一起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求法:(1)正的加正的得正;(2)负的加负的得“—”然后把绝对值加起来。
接着我让他尝试做-23+(-8)时他果然求对了。
然后我又换了另种类型题:-3+2=?我问他这个运算是前面的那种类型吗?他回答说不是。
我接着问这个题是什么类型数加什么类型的数?他回答说负数加正数。
(说的非常对)那负数减去正数得什么?提示:你昨天借了同学3元钱,今天卖酒瓶赚了2元钱,结果怎样?他说:两元钱还了同学后还欠同学1元钱,结果的-1。
所以这类题要先确定结果符号,再确定具体的值。
我告诉他方法,看哪个的绝对值较大,结果就取那个数的符号,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接着我出-23+9这样一个题,我边说边问,得什么?他回答得负,我让他写,他写出了“—”,然后又问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多少?他回答23和9,接着让他算23-9多少?他回答14。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0[五篇范例]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0[五篇范例]第一篇:我的数学教学故事0我的数学教学故事陕西省彬县中学杨西龙“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
要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没有课的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高一的数学课中,出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部分内容。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异面直线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
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
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3篇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3篇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欢迎阅读!初中数学教学故事篇一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中考试卷来看,考察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而偏难的题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基础知识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
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指导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
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数学小故事及其教学应用
数学小故事及其教学应用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在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们常常会运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并探讨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小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一生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
据说,有一天,国王下令给他一块黄金,要他制作一件皇冠。
阿基米德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然而,他发现很难确定这块黄金的重量。
他不知道如何量出它的密度,因为黄金的形状很奇怪,无法使用传统的方法来测量。
在烦恼了很久之后,阿基米德突然发现了一个办法。
他跳进了浴缸,发现水溢出了一些。
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他的身体进入水中时,水的体积增加了。
他立刻意识到,他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测量黄金的密度。
于是,阿基米德兴奋地跑到街上,大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了黄金的密度,并成功地制作出了一顶完美的皇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应用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教授体积和密度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密度,并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铁和木头的密度。
然后,教师可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阿基米德会想到用水来测量黄金的密度?他是如何计算出黄金的密度的?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石头、木块等,通过测量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思考。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会沉没还是浮起来?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会沉没还是浮起来?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趣味故事3篇
数学趣味故事
第一篇:天才少年与美丽女教师
小时候,小明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
他精通高阶
算术和代数,并开发出自己的独特方法来解决难题。
在学校里,他总是最聪明的一个,甚至比老师还厉害。
故事的另一边,还有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名叫李老师。
她凭借着智慧和爱心,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
她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总是愉快地参与互动。
有一天,小明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
难
倒了所有学生和李老师,只有小明轻松解决了问题。
李老师被小明的才华深深地震撼了,她决定成为小明的私人导师,帮助他发掘自己的天赋。
李老师以前从未遇到过这样聪明和有天赋的学生。
她充
满了激情,用各种数学游戏、谜题和挑战来激发小明的兴趣和灵感。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小明不断攀升,成为了一个数学天才,创造了数学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就。
当小明成为一名数学教授后,他和李老师在大学里重逢了。
他们共同回顾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关系,纪念了他们的青春岁月。
他们都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因为这段关系已经为他们的一生注入了幸福和意义。
数学初一短故事10个
数学初一短故事10个1、“0”的故事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作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
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
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
他面带微笑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
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3、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初中数学课幂的乘方导入小故事
初中数学课幂的乘方导入小故事幂的乘方趣味小故事林明和张君两位同学一起来到书店,要购买一本《趣味数学》,他们在翻看书的出版时间时,偶尔发现了书上标有“开本787×10921/32”的字样,不解其意。
回校后他们去问数学老师,刘老师笑着说:“这是裁纸中的数学。
”“裁纸就是裁纸,这与数学有什么相干?”两位同学更加糊涂了。
“你们别着急,让我慢慢讲嘛!”刘老师耐心地说下去,“787(毫米)和1092(毫米)是表示着一张纸的宽和长,符合这个规格的一张纸叫做一整张。
”刘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矩形表示一整张纸,教室里来听“讲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把这张纸沿长度方向对折起来裁开,就得到两张大小一样的纸,从长、宽和大小上来讲,我们就叫它2开纸。
如果再把2开纸沿长度方向对折裁开,就得到4开纸了。
依上法,继续对折裁开,就可以得到8开、16开、32开、64开等等。
”刘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矩形,并标上了它们的相应开数,接着说:“所谓开数是一张矩形纸的大小规格,多少开的纸,就是指这张小矩形纸是原整张纸的多少分之一。
书上标的1/32,就是指一张纸的1/32大小,即32开。
书刊的规格不同,常见的杂志多是16开本,我们的课本多是32开本。
”刘老师稍停了一下,同学们在小声地议论着,林明和张君同学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向老师问道:“如果我们知道了128开的一张纸,您能说出它是一张纸裁了几次而得来的吗?”同学们的讨论声立刻大了起来,但刘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主动站出来回答:“128次!”引起了轰堂大笑。
刘老师用点拨的方法讲:“我们把裁纸的规格列出来,2开,4开,8开,16开,32开,64开,128开……然后把这些数值用2的幂的形式表示出来,22,23,24,25,26,27……大家根据裁纸的过程和所得小纸的开数,你们能有什么发现?”刘老师把话停下来,让同学们思考,还是林明和张君同学抢先回答:“裁纸的次数就等于2的正整数幂的指数。
17-16-1-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1.阿华呀,可真是个机灵鬼!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同学们都愁眉苦脸的,这可咋办呀?只见阿华眼睛一亮,举起手来,不一会儿就说出了答案,把大家都惊呆了!他可真厉害啊!2.那天的数学比赛呀,那叫一个激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小明和小红争得面红耳赤,都想成为第一名。
你猜最后谁赢了?哈哈,是小明呀,他可真棒!3.小数点呀,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数学的世界里到处闯荡。
有一次它跑到了一个数字中间,哎呀,可闹出了不少笑话呢!这是不是很有趣呀?4.在数学王国里呀,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你不想去探索一下吗?说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哦!5.那些几何图形啊,有的像圆圆的皮球,有的像尖尖的锥子,真是千奇百怪!它们组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好多奇妙的东西呢,你能想象出来吗?6.小李啊,那可是我们班公认的数学天才!不管什么难题到他手里,就像纸老虎一样,一下子就被攻克了。
哇,他怎么这么厉害呀!7.我们的数学老师就像有魔法一样,能把那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她一开口,就像施了魔法,大家都被吸引住了,厉害吧!8.数字宝宝们可调皮啦,它们有时候会偷偷换位置,让人摸不着头脑。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但这也是数学的乐趣所在呀!9.你知道吗,数学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让火箭上天,能让大桥横跨江河。
这是不是很了不起呀?10.我们玩的那个数学游戏呀,简直太好玩了,就像在游乐场里一样开心!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都不想停下来呢!我觉得数学故事真的很有趣,可以让我们更加喜欢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育小故事
数学教育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男孩,他对数学一直都感兴趣。
不过,小明的数学成绩却不是很好,常常拿着试卷回家被父母责备。
小明很苦恼,他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有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红的女孩,她也和小明一样,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但小红并没有放弃,她每天晚上都坚持做数学题,找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
慢慢地,小红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最后她考了满分,成为了班级的数学小达人。
小明听完这个故事后,感到很受启发。
他决定像小红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数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于是,小明开始每天晚上认真做数学题,课余时间也积极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数学成绩开始慢慢提高,考试成绩也慢慢变好了。
最后,小明考试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他高兴地拿着试卷回家,父母看到他的成绩也很开心,纷纷夸奖他。
小明觉得,只要有毅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小明的数学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像小明一样,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五篇范文)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五篇范文)第一篇:我的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我的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位学生都是教师的希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教师应该是心灵的发现者,而不是无尽的灌输者。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感化,也唯有老师用心去感化,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班里有名女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也较快,就是成绩很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她,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
几经周折,了解到她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家庭带来的心灵伤害,导致调皮,厌学,甚至没规矩。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她促膝谈心,并决定用真爱去呼唤她,用真心去感化她,在内心深处,我已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呵护。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她的球鞋破了个大洞,几乎没法穿了,几天后,她依然没换。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其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奶奶没钱买。
”当我向她递上一双白色球鞋时,让我吃惊的一幕呈现了,她上前紧紧地抱着我,边哭边说:“老师,我只有这一双鞋,是姑姑买给我的,……,您是这世界上最最关心我的人,比我亲妈妈还好千千万万倍,……”听完她的倾诉,我已泪流满面,接着,她又说:“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
”此时的我们已有了心灵的碰撞,频频点头的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也许,就是那几分钟,她倾诉完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心里话。
从那以后,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烦恼与快乐都分享给我,她变得十分听话,懂事,勇敢,自信,积极上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2013-01-18 09:24:21|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
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
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
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
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一位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 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 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 连结AC;2. 作EO // DC交AC于O; 3. 作OF // AB交BC于F。
AE:ED = BF:FC。
”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
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点。
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
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第一位同学的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
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如:案例3:解完“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 = AE?AD”后,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处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
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
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等三边上的高的积”通过反思,由于学生已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思维的每捷性。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