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1

合集下载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二、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简单染色法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壁内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再经番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显微镜;3、材料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洗,乙醇脱色,水洗,番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五、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点: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染色实验报告革兰染色实验报告引言: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由丹麦细菌学家克里斯汀·格拉姆于1884年发明。

该实验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的染色特性进行观察,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

本实验旨在通过革兰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本实验使用了两种细菌培养物,分别为革兰阳性细菌A和革兰阴性细菌B。

2. 玻璃片:用于制作细菌涂片。

3. 革兰染色试剂:包括革兰碘液、乙醇、脱色剂和碱性紫。

实验步骤:1. 准备细菌涂片:取少量革兰阳性细菌A和革兰阴性细菌B,分别在两片玻璃片上均匀涂抹。

2. 固定细菌涂片:将涂片在火焰中迅速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璃片上。

3. 染色处理:将革兰碘液滴在细菌涂片上,静置1分钟后用纯净水冲洗。

然后滴加乙醇,使其脱色,再用纯净水冲洗。

最后滴加碱性紫染色剂,静置30秒后用纯净水冲洗。

4. 镜检观察:将涂片放在显微镜下,使用100倍和1000倍的放大倍数观察细菌的染色情况。

结果与讨论:观察了多个视野下的细菌涂片后,得出以下结果:1. 革兰阳性细菌A:在革兰染色后,细菌呈现紫色,细胞壁较厚,能够保留革兰染色的紫色染料。

细菌形状多为球形或椭圆形。

2. 革兰阴性细菌B:在革兰染色后,细菌呈现粉红色,细胞壁较薄,无法保留革兰染色的紫色染料。

细菌形状多样,有球形、杆状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革兰染色方法能够有效地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

革兰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能够保留革兰染色的紫色染料;而革兰阴性细菌则具有较薄的细胞壁,无法保留紫色染料。

2. 革兰染色方法对于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革兰阳性细菌多为球形或椭圆形,而革兰阴性细菌则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等。

结论:革兰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了解细菌的染色特性、形态和结构,为进一步的细菌鉴定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了解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细菌的涂片与革兰氏染色技术。

2.初步学习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并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3.观察细菌的菌落平板,学会识别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学会初步鉴别微生物的种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1.简单染色法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个体形态与细菌排列。

由于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环境中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对细菌进行染色。

美蓝是美蓝的盐酸盐,可解离为带正电荷的美蓝,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

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简单染色过程: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涂片→ 固定→ 干燥→ 水洗、吸干→镜检→染色 1mim2.革兰氏染色法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 Hans Christian Gram于 1884 年创立。

它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 + )和革兰氏阴性菌(G -)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乙醇脱色(95% 酒精,30s)→番红复染(30 秒)→干燥→镜检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革兰氏染色要点:(1)初染:用结晶紫,染色 1 分钟,水洗。

(2)媒染:加碘液覆盖 1 分钟后水洗。

(3)脱色:连续滴加 95%乙醇,约 30 秒,直到滴下的乙醇无色为止,水洗。

(4)复染:加番红染色 1 分钟,水洗。

(5)干燥。

(6)镜检:先低倍镜,后油镜观察。

注意:涂片要薄而均匀,脱色程度要控制得当。

学生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革兰氏染色。

观察细菌个体形态与排列,绘图。

3.芽孢染色原理细菌的芽孢壁比营养细胞壁厚,致密,透性差,着色和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故一般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并在微火上加热,或延长染色时间,使菌体和芽孢都染上颜色以后水洗或稀酸冲去菌体的染料,芽孢仍保留颜色,再用另一种对比鲜明的染料使菌体着色,如此可明显区分芽孢和营养体结构。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2.染色剂: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结晶紫染色液、碘液、脱色液(95%乙醇)、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物品:显微镜、香柏油、无水乙醇、载玻片、擦镜纸、滤纸、酒精灯、试管架、废液缸、记号笔、接种环、镊子、打火机等。

【实验内容】革兰氏染色法一、染色标本制备1.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滴加少许生理盐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与生理盐水研磨均匀,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1cm的菌膜。

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事先在载玻片的反面滴加菌液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

(温度不宜过高)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

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二、染色l.初染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染lmin,自来水缓缓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滴加卢氏碘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乙醇数滴,20s~30s,见紫色脱下立即用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标本片用滤纸吸干。

三、镜检待染色片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为散在的短小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注:绘图展示染色结果【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与评价)】注:分析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法.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法.

细菌病料触片及美兰染色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镊子、剪刀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用镊子夹持、剪刀剪取小块 病料组织,以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轻触3~5个压迹。
细菌病料触片及美兰染色
1 触片 2 干燥 3 固定 4 美兰染色
• 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 的涂面向上,置酒及瑞士染色
1 推片 2 干燥 3 瑞氏染色
• 滴加瑞氏染色液于涂片上 以固定标本,1~3min后, 再滴加与染色液等量的磷 酸缓冲液或中性蒸馏水于 玻片上,轻轻摇晃使与染 色液混和均匀,5min左右 水洗,干后镜检
• 注:瑞氏染液含甲醇,无需另 行固定
瑞氏染色镜检结果
细菌(蓝色) 细胞
(2)液体培养物 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钩
取细菌培养液1~2环,在玻片上作 直径1cm的涂面
细菌培养物涂片及革兰氏染色
1 涂片 2 干燥 3 固定 4 革兰氏染色
• 室温下自然干燥或 将标本片的涂面向 上,置酒精灯火焰 高处微烤加热干燥。
细菌培养物涂片及革兰氏染色
1 涂片 2 干燥 3 固定 4 革兰氏染色
水洗 水洗 水洗
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
葡萄球菌(G+菌,蓝紫色)
大肠杆菌(G-菌,红色)
血涂片及瑞士染色
1 推片 2 干燥 3 瑞氏染色
45°
• 取一张边缘整齐的载玻片,用其一端醮取血 液等液体材料少许,在另一张洁净的玻片上, 以45°角均匀推成一薄层的涂面。
血涂片及瑞士染色
1 推片 2 干燥 3 瑞氏染色
– 组织病料(肝脏):触片及美兰染色 – 固体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涂片及革
兰氏染色 – 液体病料:血涂片及瑞士染色
3. 镜检结果 4. 注意事项

实验二细菌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法
列等特征。
该方法通常使用结晶紫、姬姆萨 染料或瑞氏染料等染料进行染色。
染色过程中,染料能够进入细菌 细胞内,与细胞成分结合,使细
菌着色。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区分革 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
色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结晶紫、碘液和 酒精等染料和试剂,对细菌进行 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等步骤。
将涂片放入复染液中, 使细菌重新染色。
水洗
用流水冲洗涂片,去 除染色液。
干燥
将涂片自然干燥或用 吸水纸吸干。
结果观察与记录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涂片,记录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染色深浅等特征。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即阳性或阴性。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细菌单染色结果分析
01
02
03
染色效果
通过细菌单染色,可以清 晰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大小和排列情况,为后续 分析提供基础。
染色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结晶紫染色 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染 色效果稳定。
注意事项
在染色过程中,需严格控 制染色时间,避免染色过 度或不足,影响观察效果。
革兰氏染色结果分析
染色效果
熟悉染色法的操作流程
细菌单染色法的操作流程
制备细菌涂片→加温固定→加染料染色→水洗→干燥→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流程
制备细菌涂片→加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洗→酒精脱色→水洗→沙 黄复染→水洗→干燥→观察。
了解染色结果与细菌特性的关系
细菌单染色法的染色结果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形态和大小,有助于鉴别细菌种类 。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结果

实验二、细菌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染色法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
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血清学实验和噬菌体分型 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核酸碱基组成和序列分析
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征、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表 面特征、光泽等 细胞形态:形状、大小、排列方式 特殊结构:鞭毛、芽孢、孢子、荚膜等 细胞内涵物 染色反应: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 运动性
察(防止水的折射,以便于观察)。
Microbiological Sterile Techniques
实验二 细菌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染色标本的制备。
2、掌握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
作步骤。
3、熟悉革兰染色法在鉴定细菌上的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理
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
菌体着色,显示出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及特殊结构,
从而有利于对细菌标本的观察。 细菌染色法可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大类。
染色时间: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 石炭酸复红染色约1min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
将细菌涂片上染液倒入废液缸中; 手持细菌染色涂片,臵于废液缸上方,用 洗瓶中自来水冲洗涂片,直至流下的水无 色为止。 注意: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 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 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呈红色。
革蓝氏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蓝氏阳性菌 革蓝氏阴性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无 类脂质 一般无( < 2) 蛋白质 无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 细菌分类鉴定 • 指导临床用药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

技能训练2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和染色法一、目的要求:正确掌握细菌培养物涂片的制作和常用染色法二、设备材料病料、细菌培养物、接种环、玻片、酒精灯、染色缸、染色架、染色液等。

三、操作方法细菌标本片制作的基本步骤为:涂片或触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

(一)细菌涂片的制备1.液体培养物及液体病料(1)涂片用接种环取一滴培养液或液体病料,于玻片的中央均匀地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2)干燥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天气较冷时也可于酒精灯火焰上方30~40cm处适当加热干燥。

(3)固定分为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两种。

火焰固定时,将干燥好的玻片涂面朝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通过数次,略作加热,以不烫手背为度;化学固定时,可将干燥好的玻片浸入甲醇中2~3min后取出晾干,或在涂片上滴加数滴甲醇使其作用2~3min后自然挥发干燥。

此外,丙酮和酒精也可用作化学固定剂;作瑞特氏染色的涂片不需固定,因染色液中含有甲醇,有固定作用。

(4)染色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菌种选择不同的染色法。

2.固体培养物用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于玻片的中央→用接种环挑取一个菌落于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地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二)细菌触片的制备将固体病料(病变组织)作无菌切开→用切面在玻片的中央接触一下或稍用力印压成一薄层→干燥→固定→染色。

(三)细菌的染色法1.单染色法又称简单染色法,即只应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

(1)美蓝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涂片或触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1—2min后,水洗,干燥(吸水纸吸干或自然干燥),镜检。

(2)瑞特氏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涂片或触片上滴加瑞特氏染色液,为避免干燥,可适当多加一些,或视情况补充滴加,1—3min后再加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缓冲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之与染色液混合均匀,再经3—5min后,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后镜检。

也可在玻片上的涂抹处盖一适当大小的滤纸,然后再在滤纸上轻轻滴加瑞特氏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视情况补充滴加,维持不干,3—5min后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后镜检。

实验二 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

实验二  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

实验二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一、提前十分钟进入实验室,抄写板述。

上课,点名入座。

板述内容:一)、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二)、实验内容1、每人做一张葡萄球菌的固体抹片,用美兰染色。

2、每人做一张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的混合抹片,并用革兰氏法染色。

3、油镜观察自制的玻片及真菌标本片,(烟曲霉、黄曲霉、酵母菌)4、组织抹片,并用瑞氏染色液染色(示教)三)作业1、叙述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2、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方法3、绘出细菌形态图并注明染色方法二、总结上次实验作业,有两个突出问题。

1、多数同学画的是书上的细菌图,细胞臂、荚膜清晰可见,而镜检时只能看到细菌的大致形态,如大肠杆菌是一个两端钝圆的杆状轮廓,另外,镜检时菌毛和鞭毛是不能观察到的,除非用特殊的染色方法。

2、有的同学没有用圆规画图,图片绘制得过大或过小。

三、实验第一部分:抹片的制备1、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细菌细胞微小,无色而半透明,原样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只能大致见到其外貌,制成抹片和染色之后,则能较清楚地显示其形态和特殊构造,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染色反应,作为鉴别细菌的一种依据。

2、细菌抹片的制备进行细菌染色之前,须先作好细菌抹片,其方法如下:(1)玻片准备载玻片应清晰透明、洁净而无油渍,滴上水后,能均匀展开,附着性好。

如有油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A、滴上95%酒精2-3滴,用洁净纱布揩擦,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拖过几次。

B、若上法仍未能去除油渍,可再滴上1-2滴冰醋酸,用纱布擦净,再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通过。

(2)抹片所用材料情况不同,抹片方法亦有差异。

A、液体材料(如液体培养物、血液、渗出液、乳汁等)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取一环材料,于玻片的中央均匀地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B、非液体材料(如菌落、脓、粪便等)则应先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置于玻片中央,然后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材料,在液滴中混合,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细菌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细菌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细菌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生命科学学院生02孙禹2010012376实验日期:2012-3-12同组姓名:张宇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普通染色的步骤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革兰氏染色方法。

这一方法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 于1884年创立,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这也是鉴别菌种的重要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是由于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所致:革兰氏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较厚,媒染剂可以和结晶紫形成复合物保存在细胞内,且经乙醇处理细胞壁孔径减小,难被番红再次染色,因而呈现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G-):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

乙醇能够使细胞壁更加疏松,且通透性增加。

因而结晶紫颜色容易被脱去,经番红染色后呈现红色。

另外,酵母菌也可被染色,且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图一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示意图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仪器和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镜油、擦镜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镊子、打火机、相机(自带,Canon Power Shot A580)2、实验药品结晶紫、革氏碘染液、95%乙醇脱色液、番红染液3、实验样品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未知菌的18小时的液体培养液酵母菌平板、大肠杆菌平板、牙垢四、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可分为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通过简单染色学习基本的无菌操作技术,并练习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操作规范、涂片、固定等。

革兰氏染色主要学习染色的基本操作步骤,并以此鉴定菌种呈现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结果。

1、简单染色①载玻片处理:用镊子取在75%酒精中浸泡的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取酒精,在火焰上烘烤准备涂菌部位,除去油脂,冷却待用。

②涂片:对于液体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带接种环冷却后在火焰旁从试管中取一环菌液,在载玻片上涂一直径约0.5-1cm的均匀薄膜。

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其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细菌涂片:在玻片上滴加一滴凝胶状细菌培养液,用铅笔头托平并使其干燥。

2. 固定: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通过火炬加热或者使用甲醇进行固定,以使细菌在染色过程中不容易掉落。

3. 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在水流下冲洗,接着将涂片倾斜
45度角,滴加革兰氏染色液(由结晶紫和碘化钾混合而成),保持1分钟。

4. 冲洗:将染色液用水流冲洗,直到液体流出呈淡紫色为止。

5. 漂洗:滴加乙醇或乙醚漂洗液,将涂片中多余的染色液冲掉,直到液体流出呈粉红色为止。

6. 冲洗:用水冲洗涂片,直到液体流出呈淡粉红色为止。

7. 活化:将涂片在高温火焰(或蓝灯火焰)中快速加热,使其干燥。

8. 镜检:使用显微镜观察涂片,革兰阳性细菌呈紫色或紫蓝色,革兰阴性细菌呈粉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根据细菌细胞壁存在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对于快速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非常有用。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

提高实验效率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 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未来的 实验中能够通过改进提高实验效
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有助于判断细菌的分类。
细胞质结构
观察细菌细胞质的颜色、颗粒 大小、分布等特征,有助于判 断细菌的种类和生长状态。
鞭毛等特殊结构
观察细菌是否有鞭毛、菌毛等 特殊结构,有助于判断细菌的
致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分类。
细菌分类的初步判断
革兰氏染色法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以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两大类,有助于初步判断细菌的
实验细节注意不够
在染色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导致染色效果不佳,未来应更加注重细节。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
探索更多染色方法
我希望在未来的实验中,能够探 索更多不同的染色方法,以了解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深入研究细菌种类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细菌有了更 直观的认识,希望在未来的实验 中能够深入研究更多种类的细菌。
01
02
03
涂片制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 无菌水,用接种环取少量 细菌样品与水混合,然后 涂抹均匀,制成涂片。
干燥
将涂片放在实验台上自然 晾干,大约需要10-15分 钟。
固定
将干燥后的涂片放入火焰 中加热,使细菌固定在载 玻片上,防止在染色过程 中脱落。
染色镜检
染色
脱色
选择适当的染色液(如结晶紫、番红等) ,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染色时间根据染 色液和细菌种类而定。
常用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等。
染色镜检的观察方法
显微镜观察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方法

细菌标本片的制备及染色方法
实训目标
能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细菌标本片的制备 掌握常规的染色方法,并认识细菌的不同染色特性
仪器材料
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生理盐水、美 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瑞氏染色液、染色缸、 染色架、洗瓶、显微镜、香柏油、乙醇乙醚、擦镜 纸、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 病料、无菌镊子和剪刀、特种铅笔等
1.碱性美蓝染色液
甲液:美蓝0.3g、95%酒精30mL; 乙液:0.01%苛性钾溶液100mL 先配甲液,将美蓝放入研钵中,徐徐加入酒精 研磨均匀后,把甲、乙两液混合,过夜后用滤 纸过滤即成。新鲜配制的美蓝液染色不好,陈 旧的染色好。
2.革兰氏染色液
(1)草酸铵结晶紫溶液 甲液:结晶紫2g、95%酒精20ml; 乙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 将结晶紫放入研钵中,加酒精研磨均匀制成甲液,然后将完全溶 解的乙液与甲液混合即成。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 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 3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2min, 水洗。
(3)加95%酒精脱色约30s至1min, 水洗。
(4)加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30s左 右,水洗,吸干后镜检。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 氏阴性菌呈红色。
(2)组织抹片的制作
待检尸体经无菌手术切开胸腹腔后,用经火焰灭菌的 镊子夹起组织,用灭菌剪刀剪下小块组织,将组织切 面在载玻片上等距离轻压几下,使其留有组织切面的 压迹。
(二)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 2.革兰氏染色法 3.瑞氏染色法
1.美蓝染色法
在已固定好的抹片 上,滴加适量美蓝染色 液覆盖涂面,染色2~ 3 min, 水 洗 , 吸 水 纸 轻压吸干或晾干和镜检, 结果菌体呈蓝色。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1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1

实验二 细菌涂(抹)片的制备和革兰氏染色
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染色方法。 2、认识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性染色的反应特性。 实验内容: 1、 细菌抹片的制备:
玻片准备:透明、洁净、无油渍。
细菌抹片
的制备
抹片:液体材料、非液体材料、组织脏器材料的抹片方法讲解、示范。 干燥固定: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的示范。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5.复染:用复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6. 镜检:用滤纸吸水,干燥后,显微镜油镜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 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 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
2、 细菌涂片的制备:讲解并示范涂片、干燥、固定的方法。
3、 细菌常用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法: 1. 制片:取待检病料或细菌培养物常规抹(涂)片、干燥、 固定。 2.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3.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分钟,水洗。 4. 脱色:用滤纸吸取或甩去载玻片上的残水,将载玻片—30秒),立即水洗。
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细菌的细胞壁主
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 细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
G-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 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 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颜色。

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氏染色

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内容:
1、 单菌革兰氏染色 2、 三区混合染色
A菌
A、B混合区
B菌
五、实验结果
记录所观察到的三种细菌革兰氏染色结 果
绘出显微镜下三种细菌的形态
六、问题与讨论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 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Why?
思考题:
P84:2(1)(2)(4)
本次实验课结束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值日同学留下值日 下周再见!
铵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倾去 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3. 媒染:先用新配的卢戈氏碘液冲 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分 钟,后水洗。
4.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酒 精进行脱色约15-20秒,后立即 用流水冲洗。
5. 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3-5 分钟,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 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革兰氏染色
丹麦C.Gram创立,用于细菌分类学研究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脂 质,故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脱色时融解了 类脂质,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初染 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经沙 黄复染呈红色。
G+细胞壁结构致密,用脱色剂处理后, 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细 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实验二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法。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 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 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 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 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 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细菌的涂片染色镜检实验报告

细菌的涂片染色镜检实验报告

细菌的涂片染色镜检实验报告
细菌的涂片染色镜检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器材
1、活材料: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2、染色液和试剂:碱性美兰、结晶紫、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蒸馏水、乙醚,乙醇混合液、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

三、操作步骤
1、简单染色:
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大肠杆菌涂片,调匀并涂成薄膜,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做成浓菌液,
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并使其不易脱落。

但不能在火焰上烤,否则细菌形态将毁坏。

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直至冲下之水无色时为止。

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四、图片呈现:。

兽医实验报告册

兽医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实验操作方法。

3. 提高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实验室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细菌的分离与纯化1. 实验材料- 营养肉汤- 血琼脂平板- 麦康凯平板- 普通琼脂- 三糖铁层琼脂- 病料样本2. 实验步骤- 配制各种培养基。

- 取病料样本进行表面消毒。

- 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普通琼脂和三糖铁层琼脂平板。

-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菌落特征。

- 对可疑菌落进行纯化。

3. 实验结果- 在血琼脂平板上观察到典型的菌落特征,如溶血现象。

- 在麦康凯平板上观察到无色透明菌落。

-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灰白色菌落。

- 在三糖铁层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菌落。

4. 实验分析- 通过对各种培养基的接种和培养,成功分离出多种细菌。

- 通过纯化操作,得到了纯种细菌。

实验二:细菌的鉴定1. 实验材料- 纯种细菌- 生化试剂- 显微镜2. 实验步骤- 进行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氧化酶实验等。

- 制作细菌涂片,进行染色和镜检。

3. 实验结果- 通过生化实验,鉴定出细菌的代谢特性。

- 通过显微镜观察,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实验分析- 通过生化实验和显微镜观察,对细菌进行了鉴定。

实验三:病毒的分离与培养1. 实验材料- 病毒样本- 鸡胚2. 实验步骤- 将病毒样本接种于鸡胚中。

- 观察鸡胚的死活情况。

- 收集胚液。

3. 实验结果- 鸡胚出现病变,表明病毒成功分离。

4. 实验分析- 通过鸡胚分离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出病毒。

实验四:病毒的鉴定1. 实验材料- 分离出的病毒- 血凝试剂2. 实验步骤- 进行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3. 实验结果- 病毒成功鉴定。

4. 实验分析- 通过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进行了鉴定。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提高了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1~2min 染色
细菌抗酸性染色
细菌涂( 实验二 细菌涂(抹)片的制备和革兰氏染色
细菌涂( 实验二 细菌涂(抹)片的制备和革兰氏染色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染色方法。 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染色方法。 认识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性染色的反应特性。 2、认识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性染色的反应特性。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细菌抹片的制备: 1、 细菌抹片的制备: 细菌抹片
革兰氏染色法过程示意图
革兰氏染
色法动画
革兰氏
染 色法
革兰氏染
色法动画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细菌抹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细菌抹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2、革兰氏染色法的具体程序和注意事项。 革兰氏染色法的具体程序和注意事项。
细菌的单染色
涂片
玻片准备:透明、洁净、无油渍。 抹片:液体材料、非液体材料、组织脏器材料的抹片方法讲解、示范。 抹片:液体材料、非液体材料、组织脏器材料的抹片方法讲解、示范。 干燥固定: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的示范。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干燥固定: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的示范。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 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 成的不同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 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 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力。 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G+细菌的细胞壁主要 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 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G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仍然保持初染剂的蓝紫色。 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 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 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 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 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颜色。 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颜色。
的制备
细菌涂片的制备:讲解并示范涂片、干燥、固定的方法。 2、 细菌涂片的制备:讲解并示范涂片、干燥、固定的方法。 细菌常用染色方法: 3、 细菌常用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 实验二: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制片:取待检病料或细菌培养物常规抹( 干燥、 1. 制片:取待检病料或细菌培养物常规抹(涂)片、干燥、 固定。 固定。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 分钟,水洗。 2.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分钟,水洗。 3.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分钟,水洗。 脱色:用滤纸吸取或甩去载玻片上的残水, 4. 脱色:用滤纸吸取或甩去载玻片上的残水,将载玻片倾 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 95%乙醇脱色 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 乙醇无紫色时(20—30 ),立即水洗 30秒 立即水洗。 乙醇无紫色时(20 30秒),立即水洗。 5.复染:用复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5.复染:用复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复染 镜检:用滤纸吸水,干燥后,显微镜油镜观察。 6. 镜检:用滤纸吸水,干燥后,显微镜油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