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新土地管理法

新土地管理法

新土地管理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统一管理。

土地的所有权不得侵犯,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抵押权、转让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第三条在土地管理中,坚持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土地的用途、功能和地位等因素,实行各分类土地分别管理,做到合理布局、保护优先。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长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第五条国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遵守法律和章程,按照规定制定经营计划,发挥组织作用,促进土地经营、林业经营、草原利用、水利管理等经济活动。

第六条国家加强土地资源监测监控,推进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土地统计和监管机制,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

第七条国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林地、草原等土地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安全。

第二章土地出让第八条土地市场化机制是国家实行土地出让的重要方式。

土地出让应当公开、透明、公正,依法进行。

第九条土地出让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出让土地用途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超出批准的规划范围。

第十条土地出让应当按照公开拍卖、竞标、招标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方式进行,不得实行行政指定、非法转让、强制要求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第十一条土地出让应当确定合理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规划参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第十二条荒地出让应当按照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和荒地改良的要求,组织开发利用,进行种植、养殖等经济活动。

第十三条土地出让应当签订合法有效的土地出让合同,并支付土地出让费。

土地出让费应当用于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整理、土地监管等土地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土地出让的土地使用年限是国家对土地使用的限制。

土地调查技术作业考点总结(附答案)

土地调查技术作业考点总结(附答案)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

答:土地是指地球的陆域表面,含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而不包包括地球上的大气,植被与人工设施以及地下矿藏等附属物。

大气,水文地质,基础地质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工设施和人类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虽有重要作用,且影响土地的质量,但不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存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①自然特性:a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 、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

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6、地籍的定义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或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答:①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和多用途地籍②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③按地籍行政管理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④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8、地籍管理的内容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9、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①制定土地政策的科学依据②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③保护土地产权不受侵害,避免纠纷④为土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10、土地调查的内容答:土地调查纵向来说包括: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土地条件的调查,横向来说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严格地说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畴。

11、土地调查包括哪三个方面的调查答:①城镇土地调查②农村土地调查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2、土地调查的特点答:①土地调查是具有法律特征的②土地调查是定期开展的③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④土地调查的成果是地籍信息系统13、GIS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异同之处答:相同点:对象相同;技术相同。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地方批准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管理活动。

第三条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土地保护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应依法划为保护区域,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

第五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非法狩猎、采伐、开矿、排污等。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制定土地保护计划,定期开展生态状况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土地利用第七条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应符合保护区总体规划,严格限制与保护目标不一致的土地利用活动。

第八条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科研、教育、旅游等公益性活动。

第九条鼓励和支持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项目。

第四章土地管理第十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土地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土地登记、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等。

第十一条建立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第十二条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管理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破坏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同时废止。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虚构的示例,实际的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应由相关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的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经过法律程序批准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土地管理制度范本

土地管理制度范本

土地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土地管理活动。

第三条土地管理应当坚持依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第二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五条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国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

第六条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第七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三章土地利用计划和审批第八条国家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制度。

土地利用计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制定。

第九条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节约和集约用地原则,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用地需求。

第十条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乡(镇)村公共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确需征收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

第四章土地征收和补偿第十二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收集体土地。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补偿。

第十三条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征收土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

第十五条征收土地的,应当支付安置补助费,对被征收人进行妥善安置。

第五章土地整治和开发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十七条土地整治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遵循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四章耕地保护第五章建设用地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部分绪论土地管理的基本规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已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经过三次审议,于1998年8月29日郑重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在通过这部法律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有141人参加投票,其中139人投赞成票,2人弃权,无人反对。

这样一部涉及面很广,反映着复杂的利益关系的法律,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与赞同,也是很难得的。

新的土地管理法总结和反映了近十几年来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在土地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经验、新的需要,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突出了耕地保护,强化了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完善了调整土地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将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这篇绪论中,着重分析土地管理立法的意义及其特点、介绍新的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问题,以求有助于了解这部法律条文的确切含义,有助于法律的正确运用。

一、土地管理立法的重大意义土地管理立法所以有重大意义,直接决定于土地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土地资源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土地管理法的特殊重要性.对于这种重要性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包括自然因素所决定的,也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对于人类来说,土地十分重要。

首先,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只有它的存在人类才能有立足之地,人类凭借着土地栖息繁衍,土地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第二,在人类生活中,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们在土地上从事生产,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大量的财富,土地成为财富之母;第三,土地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的重要源泉,一切动植物繁殖滋生的营养物质皆取自土地,由而产生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类生活资料,土地养育着人类。

土地作为人类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最有权威的、最具普遍约束力的形式来保护土地、管理土地、规范土地的利用,这种形式就是法律形式,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上,在许多外国的历史上,都曾制定过一件件土地法律,发挥过重要作用,这种历史事实,既说明了土地资源的重要,又说明了法律手段的必要。

第二讲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第二讲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性信息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1.土地制度 ——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
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 理制度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2.土地政策 ——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
资源而制定的措施或行为准则
土地政策的特性:政策性,强制性,整体性, 针对性,预测性,及时性
小结
协调社 会矛盾
单处或并处罚金; 拘役;有期徒刑
四、土地行政复议

不服土
地行政
容 机关做
出的土
地行政
行为
程 行政复议的

申请
是否有事实
向上审一查级,并做
土地出行是政否受理 机关提的交决定
根据;是否 维持;补正; 合法;是否 撤销,变更;
基本公正 责令赔偿
申请书
行政复议的
受理
行政复议的
审理
行政复议的
决定
不受理

15天
被告负举证责任;诉讼期 间不停止行为执行;不适 用调解;不适用反诉
六、土地监察
1. 土地监察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 土地监察客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 者,土地管理者 土地监察内容:监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 况,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六、土地监察
2.土地监察程序:表明身份 → 现场监察或 勘验 → 做出结论 → 告知权利
第三节 土地经济理论
一、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 土地自然供给:固定不变,无弹性 土地经济供给:有弹性
2.土地需求:对生活资料引致的派生需求
3.土地供需关系 短期:服从市场规律,经济供给可变 长期:供不应求,地价上升
二、土地报酬递减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第一章土地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土地行政管理学

三、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与功能
土地行政管理的功能 土地行政功能可称政府在土地行政管理中的职能,指行政机 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土地配 置领域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从而所体现的功效和能量。它从一个 侧面反映着政府所代表的国家性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土地行政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社会、文化功能
四、土地行政管理与几个相关范畴的关系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
[区别] 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而 制定的涉及土地关系、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 措施。它可以理解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 一般讲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改革政策、土地使用政策、 土地价格及赋税政策等。 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 [联系] 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土地 政策的责任是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和方法(手段);而土地行政则是要 沿着土地政策目标,实践土地政策中的方法,以期实现政策目标。 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
?综合体?自然与经济的混合产物?立体三维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又是一个自然自然然经济综合体physicaleconomiccomplex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狭义和广义平面和立体广义广义立体土地海洋土地陆地及内陆水域广义土地土地陆地及内陆水域狭义土地海洋狭义土地空气植被光热等地下海洋土地概念狭义土地广义土地土平面观地球上陆地表面含内陆水域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的概念狭义和广义平面和立体地资源立体观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整个地表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立体观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整个地表上下组成立体垂直剖面土地资产平面观土地资产价格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地役权价格等陆地资产价格海洋资产价格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立体观不动产房地价格土地空间权价格土地地下权价格陆地空间价格海洋空间价格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平面观土地资产价格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地役权价格等陆地资产价格海洋资产价格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立体观不动产房地价格土地空间权价格土地地下权价格陆地空间价格海洋空间价格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海洋二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行政管理的含义土地行政是政府组织为了体现现在和未来社会需要和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对土地的所有利用转让等过程进行组织与决策的活动它主要涉及土地所有使用土地登记土地执法土地政策等行政措施的实施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 教材 ::朱道林.《土地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7年08
7
土地问题
• 土地
衣、食、住、行
生存
8
中国的城市土地问题
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的 土地问题将成为最为尖锐、最为矛盾突出的问题, 因为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每年1万亿元至2万 亿元的土地增值收入,将成为利益争夺的焦点。
物,但在人类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 经济结果,如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 土地增值等等。
17
• 第三,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具有社会属性。 土地是有限的,是稀缺的,必然存在分配和占
有矛盾。对土地占有方式的不同,决定社会关系 和社会制度。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无不与土地有关,中国的革 命可以说是土地革命。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也 是一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历史。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13
• 城市化与保护耕庭承包制的矛盾 •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 三农问题
参见农村工作组副组长陈义锡:守住根本
14
总之:要回答下面问题 • 城市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耕地? • 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如何分配? • 房价该不该涨,利益如何协调?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
1
课程简介
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看课程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土地有 关的专业两个,即土地管理(020119)和土地规划与利用 (081405),其中前者属于经济学,后者属于工学。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中将上述两个专业合并组成土地资源管理(110304),隶 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学科,其中注明,该专业可授管 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授予管理学学位,其代码为 1204050。

第一章 总论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第一章  总论  《土地管理学总论》PPT课件
总之,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 供求关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管理的涵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 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 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 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 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 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 法管理土地。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
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二、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
于现在或可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 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 (有其物主)和排它性,并具有经济价值 的土地资源。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 本的物的表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
五、土地的基本特征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
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球来说,是固定不变, 没有弹性。
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 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 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具有 弹性。

农村土地管理法

农村土地管理法

农村土地管理法近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农村土地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管理法》,旨在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是为了规范农村土地的管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护耕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

该法律适用于我国农村土地的管理,涉及土地征收、流转、使用、保护、治理、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章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农村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的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

该权利由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所组成,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属于农民集体或者个人。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流转和转让的方式进行变更。

转让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土地的流转应当注重产权交易,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生产力。

同时,应当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和利益诉求。

第三章土地征收与补偿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土地征收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并应当提前征求土地使用权人或者所有权人的意见,切实维护土地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的利益。

征收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扶贫、建设公共设施和生态环保等公共利益事项,同时应当合理安置受征收农民,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劳动就业问题。

土地征收应当给予妥善的补偿,并确保补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补偿的项目包括土地补偿、移民补偿、生产补偿等。

补偿应当按照市场价值进行计算,准确反映土地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的利益损失。

第四章土地的保护与治理土地资源是珍贵、有限的资源,应当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

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此,该法律制定了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该法律规定,对于耕地的保护,应当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ppt课件

土地管理法律制度ppt课件
土地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24
1、土地补偿费
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 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 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18
第四节 耕地保护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土壤改良 确保耕地数量平衡 节约用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19
第五节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造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 用地等
3
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1.加强土地管理 2.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
保护耕地 4.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1)土地公有原则 2)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原则 3)土地用途管制原则 4)耕地特殊保护原则 5)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6)国家对土地统一管理原则 7)奖励原则
11
期限: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成员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 开发荒地为50年
12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国、省、地(市)、县、乡
13
基本原则: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
设占用农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

农村土地管理法全文农村土地管理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活动,保护农村居民权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宅基地、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包括集体自留地、集体承包经营地和集体林散地。

第三条农村居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下属县级人民政府对所辖农村土地实施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国有林业林场以及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维护农村土地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六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设立农村土地管理机构,了解、保护农村土地情况,制定农村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政策性监督和督促农村土地管理。

第七条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依法参与农村土地管理。

第二章土地调拨第八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把农村土地的调拨工作交由县级以下乡镇人民政府承担。

第九条调拨农村土地以解决民生实际、满足学校建设需要、提高农村文化设施供给等为原则,执行收回后再调拨,调拨前应当事先计划,按有关规定组织调拨,采取调节措施,确保调拨后居民权益得到保护,调拨完毕后登记土地使用权。

第十条调拨农村土地时,应当以经济效益为考量,把握好调拨量,避免破坏农村自然植被结构,保护森林资源。

第十一条农村土地调拨应当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村委会立法并经村民签字确认,有关单位、机构对调拨完毕的土地登记备案,有关部门向村民处以合理补偿或照顾措施。

第十二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土地调拨信息及时公布,保护农村居民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有权利及时表达意见,提出相关异议。

第三章农用地第十三条农用地是指专供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荒地和其他农用地。

第十四条农用地的利用应当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第十五条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用地规划,明确土地的利用类型,科学安排农用地的发展与利用;民政部门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农用地的管理和保护。

土地法律法规大全

土地法律法规大全

土地法律法规大全土地法律法规大全第一章:土地管理法规1.1 国家土地管理法1.1.1 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管理办法1.1.2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1.1.3 土地复垦管理办法1.2 土地征收与补偿法规1.2.1 土地征收管理条例1.2.2 土地征收补偿办法1.2.3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办法1.3 土地利用与保护法规1.3.1 基本农田保护法1.3.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办法1.3.3 基本农田划定标准与管理办法第二章:土地使用权与转让管理规定2.1 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定2.1.1 土地使用权出让程序与条件2.1.2 农村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规定2.1.3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规定2.2 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规定2.2.1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2.2.2 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与程序第三章: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3.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获取与管理办法3.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与交易规定3.2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与监管3.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终止与退出办法第四章:土地征收与补偿管理规定4.1 土地征收管理规定4.1.1 土地征收程序与限制性要素4.1.2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与计算方法4.1.3 土地征收决定与争议解决规定4.2 土地征收补偿管理规定4.2.1 土地征收补偿方式与途径4.2.2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与实施细则第五章:土地利用与保护法规5.1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规定5.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管理5.1.2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审核5.2 基本农田保护法规5.2.1 基本农田划定标准与保护措施5.2.2 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责任划分附件:附件一、土地管理法规索引附件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范本附件三、土地征收补偿计算公式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使用权:指土地使用者依法享有并能够转让、租赁、抵押等权益的土地权益。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国土: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领海....,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部资源条件。

【土地只是自然经济综合体,范围比国土小】2、土地资源: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可变化)土地资产:作为财产的土地,即地产。

☆区别与联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和法律的意义。

3、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①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②土地面积(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质量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性:①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的多向性和变更的困难性;③土地利用的分散性和差异性;④土地利用后果的长久性和社会性第二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理解主体、客体、目标和任务、方法、职能和环境】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3、土地管理现阶段的任务:(1)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2)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3)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4)建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5)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4、土地管理的原理:①现代管理学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管理效益②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报酬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区位理论③土地生态经济原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四大要素的运行体现...、价值流...、能量流④土地法学原理——土地法(e.g.《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tc)第三章、地籍管理1、地籍管理:国家为了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和权属状况....而进行的调查、评价、登.....、经济状况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详细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是为了规范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工业、建设、交通、水利等事业的发展,调整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租赁权的关系,维护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证土地的合理开辟和利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制定的法律。

第二条国家对土地实行统一所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本法所称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其他土地。

第四条土地利用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化相协调;(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五)依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六)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七)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偿流转。

第五条土地凡属国家所有,依法可以划归国家授权的机关、军队和企事业单位使用。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和供给第六条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阶段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包括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综合规划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或者委托编制。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或者委托编制。

……(接下来的章节内容继续细化,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与转让、土地的承包与流转、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利用税等等,字数在2000字以上)……【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土地:指国家所有的土地,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

(整理)南师大考研土地管理基础名词解释

(整理)南师大考研土地管理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2,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一般来讲,土地资源是指经过人们投入,从土地上得到收益的土地,即产生了价值的土地3,地产:作为财产的土地。

既包括纯自然的土地,也包括经人类开发改造过的土地。

从法律上看,地产不仅包括土地自然体,且包括土地权利(所有权,使用权)4,土地管理: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其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5,土地制度: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

是一个国家人地关系的结合形式,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6,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7,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

8,土地管理制度:国家对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土地,在宏观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和手段的综合。

9,土地政策:国家为了维护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体系或行为准则。

10,土地管理体制: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及运行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它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体系及其管理权限,范围的体现。

11,土壤: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12,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

13,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

14,土地的自然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15,土地的经济特性: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第二章土地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土地的供给: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后备资源储量的综合,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两方面2,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自然固有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3,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的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供给4,土地的需求: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土地的供求关系:土地的经济供给与人们对某些土地用途需求之间的关系6,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7,土地集约度:人们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在土地上投放劳动和资本。

土地管理制度定义

土地管理制度定义

土地管理制度定义土地管理制度定义一、概述土地管理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土地利用、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政策、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

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规定了土地所有权的归属、转让、继承等基本原则,明确了土地权属关系,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2.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依据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特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等,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用途、布局、指标和控制要求,引导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土地登记管理制度是为了建立和完善土地权属登记、土地利用档案管理等机制,确保土地权属的明晰和有序,避免土地权属争议,保障土地资源的稳定利用。

4. 土地监管制度土地监管制度包括对土地利用的监督、检查和执法等环节,确保土地利用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土地保护制度土地保护制度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保护耕地和重要农用地等,从源头上保障土地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土地管理制度的意义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的资源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2. 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土地流转交易的权益保护。

3.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一、重点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土地是综合体组成土地各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有关组成要素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变化。

●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海洋和陆地是地球表面的两大组成部分,有着明显区别的自然地理特征。

陆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

将土地限定在陆地范围,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和劳动习惯。

●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2.土地的特性(1) 土地的自然特性 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 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

◆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对投入资本的储存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3)土地的社会属性。

人类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总是要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的关系。

土地的占有、使用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的基础,进而反映社会经济性质。

土地的这种社会属性,既反映了进行土地分配和再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也是进行土地产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3、土地管理的概念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其本质是对土地资源的行政管理。

①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是土地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其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②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③土地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④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⑤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⑥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4. “谁在管理”——土地管理的主体土地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

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政府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

以政府名义发布的有关土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行政命令、行政决定、行政政策、行政法规及其进行的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检查等等,在不违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范围内,都对规定适用的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公、检、法和武装力量为后盾强制执行。

土地行政主管机关该机关的行政权力是通过法律规定或政府内部授权获得的。

在实际过程中,土地行政主管机关的行政权力,通常表现为以该机关的名义向社会发布涉及本机关所管辖的行政区划和行政业务的行政规定,这种规定受政府约束,一般需要经过同级政府或上级政府同类机关的批准或许可。

行政首长土地行政主管机关的首长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执行上都是行政权力的一种主体。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公务员他们是土地管理的又一主体。

他们人数众多,由法律保障其身分和规定其职责。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处理部门的大量日常事务,具体执行既定的政府政策和首长决定,他们是技术作业层上土地管理的主体。

依据“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他们以其独特的方式、专长和优势,直接影响土地管理的过程和时效性,通过他们的努力,土地管理才能转化为社会过程,产生社会效应。

5.“管理什么”——土地管理的对象“如何管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土地管理的对象界定为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社会公共事务。

这些社会化公共事务的自然载体是土地,社会载体是从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1)经济性组织主要表现在征收税费,对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工业卫生、生态环境保护、人身保障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行政法规、规程、规范来影响和制约它们的行为,对其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予以惩处、罚款、限期改正、收回开发许可证、撤销营业执照等。

一般说来,行政许可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是政府对经济性组织实施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2)社会性组织政府对它们的管理以不违反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限度。

检查监督制度是政府对其管理的主要方式。

3)教科文卫组织政府在多数情况下对这类组织予以指导、支持、财政资助和提供各种方便;但同时要求它们遵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4)新闻性组织政府对它们的管理也以不违背土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不泄露国家机密为限度。

5)公民履行对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如履行土地开发利用和利用权利人应尽的义务(包括交纳土地税费),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等。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行政手段,对公民实施土地管理。

管理对象与管理客体有两点主要差别:一是土地管理对象不包括土地管理环境。

二是土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土地管理者仅依法和根据授权管理其中的一部分社会公共事务。

6、土地管理的职能拟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发布土地管理的规章;依照规定负责有关行政复议;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

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监督检查各级国土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利用规划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重大权属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保护,指导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制定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土地确权、城乡地籍、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

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管理办法,制定国有土地划拨使用目录指南和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指导基准地价、标准地价评测,审定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资格。

承担报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7.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组织土地立法和制定综合性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中,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计划⏹耕地保护与农地用途管制⏹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8.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土地的稀缺性而导致的人地矛盾会日益尖锐,客观上要求进行人为的协调,而土地管理就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用人、协调、控制、执法和监督等手段来协调人地关系。

因此,土地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现,人地矛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人地矛盾是社会其它具体矛盾的一个主要根源。

⏹土地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土地管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二、难点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人地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所有制是社会的根本制度之一。

⏹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

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是土地利用中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而且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土地管理制度是国家对全国(或某一区域)的土地,在宏观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和手段的综合。

2.土地政策政策是指一个行政组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目标、准则、方案、办法等各种决策。

土地政策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维护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体系或行为准则。

土地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巩固现有的土地制度,同时促使现有的土地制度发挥更大的效益。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它是在制定其他土地政策时,必须贯彻的根本政策。

土地政策的特性⏹政治性⏹强制性⏹整体性⏹针对性⏹非赢利性⏹预测性⏹及时性3.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及运行等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设置体系及其管理权限、范围的体现。

其中,土地管理机构设置是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

三、容易混淆的1.概念上容易混淆的内容⏹土地与土壤: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对于农业用地,土壤肥力仅仅是形成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土壤肥力必须与土地的其它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等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对于城市用地,土地生产力(效益)主要取决于区位要素,而与土壤肥力几乎没有直接联系。

⏹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

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是景观的基本特征,它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它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土地与地产:地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不一定完全是地产,而地产必然属于土地。

地产最重要特性是其商品属性,2.理解上容易混淆的内容⏹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移山填海、围滩造田,可以改变土地面积有限性这一特性吗?⏹土地对投入资本的储存性: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效益具有持续性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储存性和增值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