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_李巍_王祖静
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t h e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f o u t r e e n c i t i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L a n z h o u, J i u q u a n a n d T i a n s h u i w e r e t h e t h e r e c o r e c i t i e s .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 u s i n g t h e g r a v i t y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No r t h w e s t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7 0, C h i n a )
行 了测 定 。 结 果 显 示 , 兰州 、 酒泉、 天 水 是 甘 肃 旅 游 发 展 的 三 个 核 心 城 市 。借 助 引 力 模 型 , 分 析 了 甘 肃 省 旅 游 空 间 内部 的 旅 游 经 济
联 系度和强度 , 发 现 旅 游 经 济 联 系 量 集 中 在 少 数 几 个 城 市 。在 此基 础 上 , 把 甘肃 省 的 旅 游 空 间 结 构 构 建 为 丝 绸 之 路 旅 游 带 、 大 兰 州 旅 游经济圈 、 天水旅游经济 圈 、 敦煌旅游经 济圈的“ 一带三 圈” 。 关键词 : 旅游城市 ; 空间结构 ; 旅 游中心度 ; 旅 游经济联系 ; 甘肃 省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 3 ( 2 4 2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8 1 4 1 ( 2 0 1 4 ) 0 1 —0 0 8 9 —0 4
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3 Ga s ra fGe lg n n rReo reEx lrto n t ueo u v yn n p ig,.n h u7 0 6 C ia . n u Bue u o oo ya d Mi e s uc poainI si t fS re ig a d Ma pn [ z o 3 0 0, h n ) t a
Sp e — i e pa t r c ng or ur n nt rand ar a i ans o nc ac -tm t e n ha e f ba hi e l e n G u Pr vi e
L U u y , AN Jn h HE Gu l n I Ch n u P i g u 一, oi g a
g i s,t e s a e o rd h c l fwhi h wa c s2 km m , t h up o to c S s fwa e X 2 k wih t e s p r fAr GI o t r .The u b n hi e l nd a e so r a ra r a f nt
2k ×2k 的格 网 , 用 场 强 模 型 对甘 肃 省 1 城 市腹 地 进 行 划 分 , m m 利 6个 比较 甘 肃 省 近 l 0年 来 的城 市腹 地 变化 趋 势 .
结果表 明 : 甘肃省各城 市的势力图范 围差异较 大, 势力图与市级行政范 围吻合性较 差 , 区域核心城 市势 力圈远 远超 出其行政 范 围, 中, 3 其 这 年甘 肃城 市势力圈面积最大的都是 兰州, 紧跟其后的分别是嘉峪 关、 门、 煌市 , 玉 敦 最小的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围内, 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特征 的旅游资源 的研究鲜有 成果。本 研究 以甘 肃省 民族地 区作 为研 究 区域范围 , 借鉴相关研究方法对省域 内具有 民族文化特 色 的民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供了基础方法… ; 马晓龙等研究 发现我 国 4 A级旅游 景 区空间分 布类 型与 区域经 济和城 市发展水平有 较强 的
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 聚度 、 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进行分 析, 讨论 了其 资源体 系的发展现 状和趋 势 ; 靳诚等对 江苏省 A级旅游景区 、 工业旅游示范点 、 农业旅游示范
点 的空 间分 布 差 异进 行 定量 化 研 究 。然 而 , 在 省 域 范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 的研究成果多集 中于宏 观尺度 , 以全 国范围内的某类型旅 游景 区为研 究对象分 析其 空 间结构特征 , 如吴必虎等揭示 了首批 国家 4 A级旅游景 区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 , 为旅游景 区空 间结构 的研究 提
( 西北师范大学 旅游学 院 , 兰 学空间分析方法及 G I S技术 , 以甘肃省 1 0 4处优 良级民族旅 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
础遴选的 3 5个发展相 对成熟的 民族 资源型旅 游景 区作 为研 究对象 , 从 3个层 面分析 其空间分布结构 , 对甘肃省 民族 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 类型、 分布均衡性 、 分布丰裕 度等进 行深入 探讨 。结果表 明 : 甘肃 省民族旅 游资 源总体 空间分布 格 局为凝聚型 , 在 空间上近似聚集 态分布 ; 区域 内呈集 中分布特征 , 空间上表现 出不均衡性 , 民族旅 游资 源的丰裕 度
重要 因素。旅游 资源的空 间分布结构 与区域旅 游业 的
布局 、 规模等空 间属性直接 相关 , 在一 定程度 上影 响着 区域旅游业 的发展战略。系统 、 科学地分析旅 游资源的 空间分布结构 、 总结旅游 资源的分布规 律 , 对构 建 区域 旅游业的有效空间模式 、 指导 区域旅游业合 理规划 开发
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关于《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竞争得以实现的。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不可忽视。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构建某一区域范围内部的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 而不是输出游客) 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
由于实践的需要,国内外学者们兴起了研究城市旅游的热潮,而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城市旅游的焦点。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比如: Deasy 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为研究案例,提出了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Loed 指出,旅游地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市场的首要因子,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可增强旅游竞争力; C.Coeldner 提出旅游产品竞争的信息指向概念。
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黄耀丽和李凡等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体系进行了探讨; 潘丽丽和保继刚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 董锁成和李雪等对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
国内学者研究的核心在于界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和构建评价模型,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偏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大多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赋权法。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操作性差和主观性强的缺点。
文中以甘肃省14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做出了综合的评价,以便找出导致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的发展策略,从而整合甘肃省旅游资源,提升甘肃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兰州市城市地域空间扩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As the surface area where human beings plays the prominent role,city is a series of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cultural landscape. Through its unique way Urban space records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own development. Being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every city has its own uniqu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 which closely linked with thei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anzhou as a city typically bred in the valley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ts urban spac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Basing on the expansion of space in lanzhou ci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paper reveals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n lanzhou,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predict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pace.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Lanzhou urban expans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Lanzhou urban development, meanwhile,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type of city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which clarifies that the main content, the meaning of this study an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hich i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n large cities;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 The forth part analyzes four factor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 which is about natural factors, socio-economic factors, urban function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fifth part sums up the problem about the process of geographical expansion in Lanzhou; By comparing several different model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anzhou City, thelast part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i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urban space in LanzhouKey words: Lanzhou City, expan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程胜龙,等: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风姿万种的民俗风情、博大凝重的汉族文明、庄严神秘的藏传文化。
根据郭来喜、吴必虎等的新拟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1-t61,本区包含了除海岸、海面、河口潮汐景型外的所有其他95种景型。
本区有世界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历史优秀旅游城市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5个。
族文化融合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文景观];各种人文景观罄圭饕直囊罄1/—L、章原及过渡呸/._———一角藏新/图l甘肃社省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图Fig.1TheHistoricalandPhysicalBackgroundofTourismResourcesinGansuProvince2.1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组合规律,以86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的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选取山岳、探险山地、沙林/土林,沙地/砾地/黄土、峡谷、丹霞雅丹、探险/徒步旅游地、非峡谷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特色民俗、原始植物群落、城市公园、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冰川、风景草原/草甸、历史寻踪、风景林、气候、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类文化遗址、古陵墓/古城与其遗址、宗教/礼制建筑、古塔/石窟、摩崖石刻、戏曲/民间文艺等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为极重要、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无此景型分别赋属性值9、7、5、3、l、0,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属性值。
在此基础上做系统聚类分析117.1田。
即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其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与之对应,‘点”与。
点。
间的距离就是进行系统聚类的依据。
其具体方法如下119-2-1:(1)聚类方法的选取: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比较各种聚类方法分析的结果,最终采用K-mean聚类方法,这样既消除计算机分类的机械性,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分类的主观性。
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
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学统计分类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性地研究了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并得出以下结论:(1)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数量呈现出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出现区域内部景区数量不平衡增长的态势。
(2)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发展不平衡,出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体结构。
(3)2007至2017年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省范围内越来越密集,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区域间存在差异。
(4)2007至2017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11年间的最邻近指数均在0.5(27)R(27)0.8之间,判定其11年的空间分布类型均为聚集——随机分布,整体趋于聚集的分布态势。
(5)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进行测定,表明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虽然在各区域、市州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表现为高度集中,不均匀的特点。
(6)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出沿主要河流、铁路、道路干线分布以及在河流、铁路、道路密集区域形成密集分布的规律,并且出现以6大核心增长极为中心向外围辐射、带动发展的规律。
(7)通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构建出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体系,得出甘肃省应该以一级节点与轴线带动,二级节点与轴线以及三级节点与轴线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景区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思路。
最后通过结论分析出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强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打造;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投资建设力度;培养增长极带动旅游景区结构优化;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核心向边缘区域的带动作用;应用“点——轴”系统理论指导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
基于SWOT分析的文化旅游景区组织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探析——以崆峒山大景区为例
Tourism Overview94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基于SWOT 分析的文化旅游景区组织管理问题 与解决策略探析——以崆峒山大景区为例杨鹏程(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结合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崆峒山大景区也在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本文从探究组织管理问题的视角出发,运用SWOT 分析法,对崆峒山大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崆峒山大景区旅游发展策略,为推动崆峒山大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SWOT 分析;文化旅游景区;组织管理;崆峒山大景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文旅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壮大并逐渐实现一体化。
进入21世纪后,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发生极大提升与转变,文旅产业备受重视并高速发展。
在我国文旅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政府部门结合文旅产业实际情况,从资金、人才、消费等各方面出台相关政策[1]。
崆峒山大景区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典型,目前缺乏对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对崆峒山大景区文化旅游发展进行SWOT 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对崆峒山大景区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有一定意义。
一、崆峒山大景区概况崆峒区地处六盘山东麓,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问道于崆峒山而得名,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要道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
崆峒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19个城市社区、17个乡镇、25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 936 km 2[2]。
崆峒山作为西部中小城市5A 级文化旅游景区的典范,被誉为“西来第一山”“道家第 一山”[3]。
二、崆峒山大景区文化旅游发展SWOT 分析SWOT 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评估组织或项目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来制定战略决策的方法。
本文将运用该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大景区的组织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一)崆峒山大景区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崆峒山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崆峒山是其主要景点,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文化价值,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一、标题:甘肃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里甘肃走一遍,不看景点枉来宾”的美誉。
但不同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却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标题:甘南州的旅游竞争力分析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旅游资源丰富,以藏族文化和自然风光著称。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其旅游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标题:张掖市的旅游竞争力分析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但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旅游产品单一等原因,其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
四、标题:敦煌市的旅游竞争力分析敦煌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
但是,由于游客量高峰集中、旅游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旅游竞争力存在一定局限。
五、标题:兰州市的旅游竞争力分析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在旅游发展中,兰州市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头部效应。
但是,由于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原因,其旅游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六、案例一:敦煌市的驼队文化旅游敦煌市有着悠久的驼队文化,这是其在旅游市场上打造的一张招牌。
作为旅游产品,驼队文化带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色彩,深受游客的喜爱。
但是,由于管理不当、旅游环境污染等问题,驼队文化旅游还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旅游竞争力受到影响。
七、案例二:兰州市的黄河文化旅游兰州市位于黄河之滨,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
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兰州市充分挖掘了黄河文化资源,推出了多种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市场,还为市区带来了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等问题,其旅游竞争力仍有待完善。
八、案例三:张掖市的丹霞旅游张掖市拥有世界闻名的丹霞地貌,这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支点。
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张掖市旅游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出更多的丹霞旅游产品。
甘肃省城市旅游效率发展态势研究——基于2005-2012年甘肃省14个市州
影响到甘肃省 旅游 效 率 的计算 结果 ,因此选 取 2 0 0 5— 2 0 1 2年的数据 进行 研究 。采用 数据 均来 源 于 《 甘 肃 省
2 0 0 6— 2 0 1 2年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 ,从 时间维度 对其 发展态势进行研究 ,以期能为实现甘肃旅 游业 的快 速高
效 健 康 发 展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对 打 造 “ 丝绸之 路经 济带 ”
城市旅游 效率 是指 相 对 于 同期 同类 型其 他所 有 城 市 ,某一城市 的产 出相对 于投 入 的大小 。运 用 D E A对 城市旅游 效 率 进 行 测 度 ,实 质 就 是 将 城 市 作 为 实 际 D MU,通过达到 P a r e t 0 最优 ,寻找包 含所有城 市旅游生 产集 的最 小 凸锥 ,该 凸锥 的边 界就 是生 产 的最 佳前 沿 面 ,把所有城市旅游生产可能性集 同这个最佳前 沿面进 行 比较 ,最 终 得 到 各 自效 率 的 测 度 。本 研 究 采 用
经过 六 年 的发 展 ,甘 肃 7 1 . 4 3 % 的 市 州旅 游 效 率 到 2 0 1 2年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根 据 旅 游 效 率 的 大 小 和 变化 将 旅 游 效 率 演 进 模 式 分 为盘 旋 式 、爬 升 式 、稳 定 式 和跳 跃 式 ,5 7 . 1 4 % 的城 市 属 于 盘 旋 式 。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发展年鉴》 《 中国区域经 济统计 年鉴》 和 各城市 国 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3 甘肃 省城 市旅 游效 率及 发展 态势
3 . 1 城 市 旅 游 效 率 的 空 间 分 布
2 研 究方法 及指 标数 据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科普旅游发展的可行性
2019年1月下半月刊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科普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李 珊 郑伟丽 张 翔甘肃与中西亚国家地貌相似、人文相近。
甘肃在历史遗产、传统文化、民族风俗和旅游资源等方面排名位居全国第五。
近3年,旅游业各项增长指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甘肃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打造甘肃旅游升级版的核心任务是创新产业体制机制,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设施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等。
本文采用ZWOT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探索旅游业升级发展的战略作用和路径,对甘肃旅游升级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龙头示范作用。
引言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沙漠戈壁、雪山草原、冰川等壮美的地形,又是著名的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等的聚集区,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
近几年,甘肃各市州积极规划和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在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传承创新文化遗产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共识;在旅游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也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旅游接待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旅游产品在空间、时间和文化标准等领域不仅有着共同的特征,而且其更是世界上最早的软力量战略发挥优势和影响力的领域。
在此之上,甘肃旅游资源富集,规模大、空间集聚性强,互补性和差异性明显,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非常好。
在高铁和支线机场联网运营的利好条件下,旅游消费需求巨大,可保证其科普旅游基本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截至2017年,甘肃已经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4个大景区。
甘肃旅游资源品位高,数量众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国家4A级旅游区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和国际狩猎场3个等高品位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
随着甘肃旅游业一体化产品和要素配置的逐步完善,标准化旅游质量体系的构建,甘肃科普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全域旅游视域下甘肃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甘肃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陈芳婷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4期引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适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概念。
作为我国旅游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发展引擎,全域旅游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而如何深层次理解全域旅游的发展内涵,结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使我国较为落后偏远地区借助旅游产业带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已成为实践之需、现实之需。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实践证明,人们必须由以往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更是我国旅游业在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发展布局上的一次根本性飞跃。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全域旅游为视域,探讨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路径,旨在突破传统的旅游景点、景区、饭店模式,在“空间域”层面打破传统行政区束缚,构建以旅游集散地为依托的空间网络结构,竭力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在“产业域”层面依托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科技,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培育衍生新的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业附加值,实现旅游产业融合集群式发展。
通过对“空间域”和“产业域”层面的全面突破,使旅游业成为甘肃省富民强省、绿色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而助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甘肃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从我国地理版图上看,甘肃如一柄如意镶嵌其中,虽东西狭长,但资源禀赋优异,文化内涵深厚,曾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众多丝路遗珠散落于此。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吴雪岩夏梓洋邵立伟冯旭蓉邓浩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4年第06期摘要:為研究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文章基于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随机森林模型对甘肃省2012—2023年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3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呈稳步增长的态势;甘肃省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整体呈“链珠式,两级多核”的分布格局,且东南区域旅游景区分布密度较为集中,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心自2012—2023年大致沿西北向东南方向发生迁移;游客接待人次、星级酒店数量和年累计降水量是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中3个重要的正向因子,而温度和海拔是2个制约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随机森林;甘肃省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0引言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其空间分布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态势、竞争程度、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等产生着深远影响[1]。
根据《旅游景点质量评价标准》的规定,国家A级旅游景区分为A、AA、AAA、AAAA、AAAAA共5个等级。
通常情况下,国家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区域精品旅游资源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该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水平和层次,是该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的重要体现。
因此,通过评价和分析区域内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将有助于该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和结构的优化,从而调整区域内旅游业发展态势与竞合关系,为该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热门,参考文献亦较丰富。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其数据源多选用官方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其定位信息;研究区选择多为省、市或者自然地理区划中的流域、片区[2-4];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方法较为成熟且一致,多运用地学分析中的核密度分析、最近邻分析、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A 级旅游景区空间特征、聚集特征和迁移变化进行刻画与描述[5-7]。
甘肃省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71447);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2017YFB0504203);兰 州交通大学优秀平台支持 (201806)资助 作者简介: 申如如(1994-),女, 陕西榆林人,地图学与地 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 地理与旅游规划及新型地 图。 E-mail: 1050182127@ 通讯作者: 闫浩文(1969-),男,甘 肃武威人,教授,博士、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 图自动综合、空间关系及 新型地图研究等工作。 E-mail: haowen2010@ 收稿日期:2019-04-10
20072009年虽处于一种集聚发展的演化过程但由于a级旅游景点在甘肃地理空间范围内数量不断增加集聚程度不断下降且在2009年出现一个极值0717而20092017年由于a级景点数量不断增加甘肃省有限的地理空间不断被更多的a级旅游景点覆盖而处于一种波动集聚发展的演化状态说明旅游景区之间空间关联增强有利于提高旅游景点间的综合竞争力但局部地区景点过度集中易发生旅游景区空间屏蔽效应或竞争效应因而空间结构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来降低景区集聚屏蔽效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19)06-0104-06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in Gansu Province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李佳玉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24(24)12
【摘要】利用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模型,以甘肃省443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和分析影响甘肃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
研究表明,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聚集效果显著,但空间分布均衡度较低。
不同等级类型景区集聚程度存在差异,景区在以嘉峪关、张掖等市州形成分布较为密集的中心旅游圈,甘肃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受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活力的共同影响,三者相比而言,经济活力指标对景区空间分布作用强度更大。
【总页数】5页(P238-242)
【作者】李佳玉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基于地理探测器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变动及影响因素——以山东省为例
3.基于GIS的旅游景区空间分
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以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为例4.基于GIS遵义市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5.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程胜龙;陈思源;马交国;周武生;王乃昂【期刊名称】《人文地理》【年(卷),期】2008(23)4【摘要】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
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
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旅游资源类型;聚类分析;空间结构【作者】程胜龙;陈思源;马交国;周武生;王乃昂【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530004;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系;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1【相关文献】1.重庆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空间结构研究 [J], 王爱忠;娄兴彬;2.跨区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r——以甘肃省为例 [J], 田小波;袁显平3.重庆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空间结构研究 [J], 王爱忠;娄兴彬4.基于点轴理论的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J], 刘春健;张慧雯5.甘肃省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J], 蔡佳;白永平;陈志杰;车磊;王治国;谢丽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一、市场调查概述根据对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的调查,发现市场需求量大,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兰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他们在游览景点的同时,也对综合体提供的服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景区是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酒店、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配套服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三、市场竞争分析在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综合体企业和外地综合体企业。
本地综合体企业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但在品牌影响力和服务品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而外地综合体企业则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在本地市场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挑战。
四、市场特点及消费者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显示,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费者更注重旅游综合体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对价格和服务体验的平衡有较高的要求;2.消费者对旅游综合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3.由于兰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消费者对旅游综合体的文化气息也有很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市场调查的结果1.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服务品质,增强竞争力;2.增加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引进外地综合体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地综合体企业的运营水平;4.加强与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5.加大对本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宣传,提高旅游综合体的文化氛围。
总结而言,兰州市旅游综合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特色服务和体验活动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旅游综合体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GIS的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测度与分析
第43卷2007年第3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Vo l 143 2007 No 13 Jo ur nal of No rthw est N o rmal U niversit y (Natura l Science)收稿日期:2006O 12O 20;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O 03O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1061);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潘竟虎(1974)),男,甘肃嘉峪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G IS 与空间经济分析.E O ma il:panjh_nwnu@nw nu 1edu 1cn基于GIS 的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测度与分析潘竟虎1,董晓峰2,鱼腾飞1,侯 文1(1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利用G IS 空间分析方法,借助场强模型,对甘肃省15个城市的势力圈进行了划分,并与市域行政范围进行了叠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城市的势力圈范围相差较大,势力圈与市级行政范围吻合度较差.依据势力圈的分析结果将甘肃省划分为5个1级城市经济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发展策略.关键词:城市势力圈;城市经济区;G IS;甘肃省;城镇体系中图分类号:T U 98412;K 92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8Ú(2007)03-0085-07A GIS -based measurement for urban hinterland areain Gansu ProvincePAN Jing -hu 1,DONG Xiao -feng 2,YU Teng -fei 1,H OU Wen 1(11Co llege o f Geog 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 or thwest N or mal U niv ersity ,L anzhou 730070,Gansu,China;21Co llege o f Reso urces and Env iro nmental Science,Lanzho u U niv ersity ,Lanzho u 730000,G ansu,China)Abstract:T he urban hinter land areas of the 15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are measured by field O str ength model based o n GIS spatial analy sis m ethod,and the coher ence and difference betw een hinter land area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 are studied by overlaying these area w ith municipal boundar ies.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 e ar e obvious difference amo ng 15cities in ur ban hinterland ar eas,moreov er,the coincidencedegree betw een urban hinterland areas and their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low er.Acco rding to the r esults and co nclusions,Gansu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5first -class urban eco no mic r eg ions.On the basis of divisio n for urban hinterland,so me sugg estio ns on fix ing the r eg io n spatial str ucture of tow n sy stem in Gansu Province are put forw ard.Key words:urban hinterland;urban economic region;GIS;Gansu Pro vince;urban system 城市势力圈是指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1].城市势力圈的形成是区域内同级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势力圈范围与中心相对应,空间极化的结果使空间特化,形成了中心-腹地结构,势力圈一方面为中心城提供生产原料、生产要素,一方面受中心城经济影响而变化.城市势力圈的测定对于城市经济区划、区域空间分析、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分析等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甘肃省作为内陆经济欠发达省份,除省会兰州跻身全国特大城市之列,其他城市基本处于中小规模的发展水平上,聚集效应不显著,并且城市85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Journal of N or thw est N ormal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Vo l143发展极不平衡,省内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此外,过于狭长的形状、多样化的地理分异及行政分割也阻碍了城市势力的聚集与扩展.为了合理配置地区资源,应打破行政界限,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优势集约的发展模式,形成功能鲜明、布局合理的区域开发格局,故有必要对省内城市的势力圈做明确、科学的划分,以寻求区域内集约发展最合理的模式.我国学者从城市势力圈的概念、界定、划分方法等多角度作了研究[2-4],但这些研究往往仅把人口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手段上也鲜见GIS 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且研究区域全部集中于东、中部形状较均匀、城市首位度不高的省份.笔者在GIS和空间统计分析软件支持下,以2005年甘肃省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强模型,进行城市势力圈的测定,并与市域行政区范围进行了叠合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城市经济区划和城市体系布局研究提供参考.1势力圈的分析模型1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综合规模获得城市势力圈的大小由城市本身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决定,随周边城市的竞争力强弱而发生变化.城市规模应是一个复合性指标,要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城市对区域的多方面影响.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采用单一指标(如人口)或少数几个指标,不能全面、客观、综合地反映城市的实力地位.因此,笔者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来分析城市影响区域系统,考虑反映城市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现状影响与潜在影响能力,分别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提出指标量度.由于各原始指标间相关性较高且数据量庞大,加之各指标的权重较难确定,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规模值的计算.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将众多具有错综复杂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指标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既能使各主成分相互独立,舍去重叠的信息,又能更集中更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还能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5].对选取的主成分通过特征值加权累加成一个综合的数值,即得到研究区域内各城市的综合规模值.112场强模型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核心,具有集聚和扩散的功能,从而影响着周围的区域.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城市腹地可称为城市影响力的/力场0,影响力的大小称为/场强0.以城市的综合规模F 作为评价城市地理场场强的综合变量,则区域内任一点k都接受来自区域内各城市的辐射.强度计算公式为[6]F ik=Z i/D a ik,(1)其中,F ik为i城市在k点上的场强;Z i为i城市的综合规模;D a ik为i城市到k点的距离;a为距离摩擦系数,一般取标准值210[3].由于地域内的任意一点k都接受来自域内各城市的辐射,其中有一个城市的辐射强度最大,因此可分别求出来自各城市的辐射强度,并根据/取大0的原则来确定每一点所受的场强,以及该场强来源于哪个城市,从而定出该点的归属.将各城市的吸引范围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即可直观地显示各城市的势力圈.2研究方法21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以甘肃省12个地级城市、2个民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县级城市(临夏和合作)以及县级敦煌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敦煌市作为研究对象,是综合考虑到它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兰新铁路沿线城镇聚集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同时也为了避免由于酒泉市辖区面积过大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偏差.指标数据资料取自5甘肃年鉴20066[7],以各市市政府所在地作为市域中心位置,中心坐标和市域行政区界限取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B400万数据库[8],在ArcGIS中转换到Albers等积圆锥投影系下,椭球体取Krasovsky.为便于分析,文中临夏市和合作市行政区面积分别指临夏州、甘南州面积,敦煌市行政区面积指县级敦煌市所辖面积,酒泉市行政区面积为扣除敦煌市所辖面积后的数值.212数据处理21211指标选择选取以下6方面13个指标来测度城市综合规模:人口规模(年末总人口X1/万人);经济规模(生产总值X2/万元、工业总产值X3/万元);贸易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万元);流通规模(邮电业务总量X5/万元、客运量X6/万人、货运量X7/万t、年末电话用户数X8/万户);基础设施规模(年末实有铺设道路面积862007年第3期潘竟虎等:基于GIS的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测度与分析2007No13A GIS-based measur ement fo r urban hinter land ar ea in Gansu P ro vinceX9/万m2);政府调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1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X11/万元、财政收入X12/万元、财政支出X13/万元).21212计算综合规模值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排除数量级和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同时为避免标准化之后指标产生负值而不利于后面的相关运算,文中采用平均值标准化方法,即M ij=X ijX j,(2)其中,M ij为第i城市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新值; X ij为第i城市第j个指标的原始统计值;X j=1 n EiX ij,为所有城市第j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运用SPSS13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功能获得因子分析初始解,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因子变量,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得到方差贡献分析表(表1),经Bartlett球体检验,V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1000,小于1%,说明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一般按照特征值大于1以及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因子[5].表1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到851182%,即保留了原有指标851182%的信息,且特征值大于1,因此只选取主成分1即可.表2为因子旋转后第1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综合规模值的计算式为Z i=E m k=1A k E13j=1C kj M ij,(3)其中,Z i为i城市的综合规模值;A k是第k主成分的贡献率;m是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个数,此处为1;k是主成分编号,也取1;C kj是第k主成分在第j变量上的载荷;M ij同(2)式.据此,求得甘肃省各城市2005年的综合规模值(表3). 21213场强计算与栅格归类在ArcGIS的Generate环境下,利用fishnet功能直接生成5km @5km的格网.用甘肃省行政边界裁切格网,即可得到包括17089个单元的甘肃省格网图.建立拓扑关系并提取label点,得到每个格网的中心坐标;利用po intdistance功能计算出15个城市到每个格网点的距离,与综合规模值一同带入(1)式,计算各网格地块受到的15个城市的场强值,按/取大0的原则确定每一网格的场强值及其归属.把各网格所受场强按一定等级分层设色,用颜色深浅表示辐射的强弱,做出专题地图(图1),可以显示研究区域内各网格所受场强大小的空间变化情况;按照各个网格的归属作出独立值专题地图,以不同颜色表示各网格所受场强的唯一归属,即可显示各城市的势力圈范围(图2),其面积可通过属性查询方式统计网格数目获得(表3).上述过程均在ArcGIS的空间分析与数据库操作环境下完成.表1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成分特征值各成分方差比重/%累计方差比重/% 111107400851182851182201950007130992149130141900312229517134012520011942971655501118000191298156660109853017589913247010495401381991705801025730119899190390100631010489919521001003490102699197911010016901013991992120100071010059919971301000380100310010003结果分析311城市影响力分布特征考虑到计算出的场强值过小,为更好地显示结果,将图1中各场强值扩大了1010倍.由于图1反表2正交旋转后的第1主成分载荷矩阵指标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载荷01905019250193201981019960171601853019650189401969019780196501985表32005年甘肃省各城市综合规模值、势力圈及行政区面积比较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敦煌庆阳定西陇南临夏合作综合规模值43194161201517879124114176471494419854192351541413094107131169219921174401687势力圈面积/km21013316897916812457234287224342029481392041570738265722416142136551026行政区面积/km2131031351756920164143123251739437111971210973098427220196462785781173831287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Journal of N or thw est N ormal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Vo l143图1甘肃省城市场强分级映的是城市之间的比较关系,因此这一处理不会影响到分析结论.由图1可看出,甘肃省场强值较大的/中心0区域基本沿西陇海)兰新交通干线分布,其中最大的场强范围出现在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天水,再次是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和酒泉,合作的场强范围最小.远离交通线场强逐渐减弱,远离各/中心0的地区明显呈现出弱场强的/边缘化0态势.图1还显示在场强值大于40的级别上,兰州市的强场强影响范围已与白银市、定西市和临夏市相连接,河西的酒泉市和嘉峪关市、金昌市与武威市的强场强影响范围也分别连成一片.陇东的平凉、庆阳2市亦呈现出连片的趋势,其余城市则表现为单极增长的态势.312各城市势力圈面积与空间关系从表3和图2可以看出,东部城市势力圈面积较小,西部城市势力圈面积较大.城市势力圈面积并不完全与城市综合规模成正比,东部市域面积较小,市域单元相对比较集中,城市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西部地广人稀,加之辖区狭长,大城市的影响很难企及,势力范围反而较大.兰州的势力圈面积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覆盖面积达到101331 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2415%.在兰州的强烈辐射下,距离较近的临夏势力圈面积最小,仅有655km2,是全省总面积的0115%;敦煌和嘉峪关的势力圈面积分居2、3位,这完全是由于距离高次城市兰州较远,而其自身的规模又相差不大所致.王德将城市腹地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概括为并存、包含、半包含和竞争4种类型[9].根据这种理论,2005年甘肃省城市势力圈关系主要体现为包含和并存,高一级城市和其影响势力圈内的低级城市构成包含关系,如兰州和白银、定西、临夏、合作之间;同级城市相邻时构成并存关系,如河西5市相邻城市之间、陇东平凉和庆阳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天水和陇南势力圈之间的关系呈现不明显半包含的迹象,这是由于2城市间的规模相差较大,且相距距离不足以使天水将陇南包含.图2同时显示,各城市不一定位于势力圈的几何中心,偏移比较大的城市是嘉峪关、酒泉和白银.图2甘肃省城市势力圈划分图3甘肃省城市势力圈与市域行政范围的叠置313势力圈与行政范围的叠合分析将甘肃省各城市势力圈范围与各市域行政范围进行叠加(图3),可发现城市势力圈与市级行政范围吻合度较差,区域核心城市(兰州、天水、嘉峪关)势力圈远远超出其行政范围,如嘉峪关的势力圈面积是其行政区面积的51倍,兰州市也达到717倍.此外,由于各城市不一定位于各自市域的882007年第3期 潘竟虎等:基于GIS 的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测度与分析2007 No 13 A GIS -based measur ement fo r urban hinter land ar ea in Gansu P ro vince几何中心,导致势力圈大大超出所辖市域范围.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31311 市域内势力圈构成分析 根据各城市势力圈在市域行政范围内的面积比例,可将15个城市分成4类:第1类为势力圈在本市行政区域占据绝对优势(>80%)的城市,包括嘉峪关、金昌、兰州、天水、敦煌和庆阳,此类城市空间发展应采取单中心的大城市拉动战略;第2类为占据较大优势(50%~80%)的城市,包括张掖、武威和平凉,此类城市制定空间发展策略时则应考虑其他城市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第3类为势力圈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仍占优势,但外市在本市的势力圈已占据较大比例的城市,此类城市只包括陇南;第4类为外市在本市域内势力圈面积占据优势,本市只能在局部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城市,包括酒泉、白银、临夏、合作和定西;3、4类城市需要采取多中心联动的空间发展策略.31312 势力圈跨市域分析 根据各城市势力圈在市域内外的面积比例,亦可将15个城市分成4类:第1类为势力圈中本市面积小于30%的城市,这些城市是典型的区域中心城市,仅包括兰州和嘉峪关;第2类为势力圈中属本市面积占30%~60%的城市,此类城市具有一定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特征,包括酒泉、敦煌、天水和金昌;第3类为势力圈大部分在本市范围内(60%~90%),此类城市仅为市域内强中心城市,对外市作用力较小,包括庆阳、平凉、武威和陇南;第4类为势力圈绝大部分在本市市域内(>90%)的城市,该类城市为市域内中心城市,对外市作用力极小,包括张掖、白银、定西、临夏和合作.31313 叠置结果的综合分类 将既属于31311节中1、2类,又属于31312节中1、2类的城市综合划分为第1类,此类城市具有较强辐射力,不仅在本市具有绝对的作用力,而且对周边地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包括兰州、嘉峪关、天水、金昌和敦煌;把既属于31311节中3、4类,又属于31312节中1、2类的城市划分为第2类,此类城市在本市内势力圈只占市域面积较小比例,而在外市却占较大比值,属于势力圈和其行政管辖范围相互错位的类型,仅包括酒泉;既属于31311节中1、2类,又属于31312节中3、4类的城市划分为第3类,这类城市在本市内势力圈占市域面积的较大比例,势力圈主要范围在本市内,而势力圈和行政管辖范围基本重合,包括张掖、庆阳和平凉;在31311节和31312节中均属3、4类的城市划分为第4类,这类城市在本市内势力圈只占市域较小比例,又不能辐射到它市范围内,势力圈远小于行政范围,包括陇南、临夏、白银、合作和定西.314 城市经济区划分城市经济区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图4 基于势力圈的甘肃省城市经济区划分表4 基于势力圈分析的甘肃省经济区划分1级经济区中心城市2级经济区所含县(市、区)Ñ西部经济区嘉峪关嘉峪关经济区嘉峪关、玉门、肃北酒泉经济区 肃州、金塔敦煌经济区 敦煌、瓜州、阿克塞Ò走廊经济区张 掖张掖经济区 甘州、临泽、高台、民乐、肃南金昌经济区 金川、永昌、山丹武威经济区凉州、民勤、古浪Ó中部经济区兰 州兰州经济区城关、安宁、七里河、西固、红古、永登、皋兰、榆中、会宁、天祝、永靖、临洮、漳县、康乐、广河、卓尼、临潭、岷县、迭部白银经济区 白银、平川、景泰、靖远定西经济区 安定、陇西、渭源临夏经济区 临夏县、临夏市、积石山、东乡、和政甘南经济区合作、夏河、玛曲、碌曲Ô陇南经济区天 水天水经济区秦州、麦积、张家川、宕昌、清水、武山、礼县、甘谷、两当、静宁、通渭、秦安、庄浪、西和、徽县、成县陇南经济区 武都、康县、文县、舟曲Õ陇东经济区庆 阳庆阳经济区西峰、庆城、环县、华池、合水、镇原、宁县、正宁、泾川平凉经济区崆峒、华亭、灵台、崇信89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3卷Journal of N or thw est N ormal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Vo l143综合体[10].学术界常按照生产力布局将甘肃划分为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民族5个经济区[11],这种划分法未充分考虑城市之间的空间竞争关系及城市对县区吸引的跨行政区划的实际,也未明确各县区的归属.笔者借助上述势力圈分析的结果,遵循保持县域行政单元完整性的原则,并考虑到河西地区面积过大,地域狭长,不利于城镇化集聚效应发挥;以及民族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和受兰州辐射大的实际,将甘肃省划分为5个1级经济区,15个2级经济区(图4,表4).1)西部经济区.位居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地理中心和甘新青蒙4省区交界地带,区位优势独特.本区城市和农村人均收入均居各经济区首位,区域内玉门、青海石油基地、四o四厂、卫星基地、酒钢等大型企业形成的大量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对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有很强的促动作用.利用丰富的土地、水、光热资源重点发展了节水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已建成对外制种基地、酒用原料基地、洋葱出口基地和草业基地.本区拥有全省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备发展国际旅游的巨大潜力.2)走廊经济区.连接东西经济圈的/纽带0,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本区是甘肃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蔬菜基地和酿造葡萄基地.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沙产业发展潜力巨大.3)中部经济区.甘肃省经济的核心区,利用兰州、白银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形成以石化、有色、水电、机械为优势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旱作农业为主建立的洋芋、优质中药材、无公害蔬菜和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初具规模.民族旅游业发展潜力颇大.4)陇南经济区.除天水外,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区内铅、锌、铁、锑等矿产资源丰富,机械、电子、轻纺、采矿、中药材加工工业具有一定优势;农业生产条件较恶劣,但以花椒、干果、油橄榄、茶叶、木耳等生产和徽成盆地蔬菜生产为特色.5)陇东经济区.位于陕甘宁毗邻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均居全省首位.以能源开发和中宝铁路通车为契机,已建成甘肃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电力、能源化工综合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以烟、果、畜、油4大支柱产业为依托.4城镇体系发展建议411调整现行行政区划在市管县体制下,甘肃省中心城市的势力圈范围与行政区域不相一致的现象非常突出,/小马拉大车0或/大马拉小车0的不协调现象比较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地级市行政区划做出调整,以使城市获得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腹地,使城市经济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迅速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并进一步催生新的辐射带动.具体建议为:1)将酒泉和嘉峪关合并组建地级肃州市.甘肃省在/十一五规划0中已明确做出了加快嘉酒城市整合进程的战略决策.嘉酒2市区相距仅20km,客观上已构成了一个相互补充、互为强化的/复合城市0,合并后可望在短期内成为河西走廊强劲的城市增长极和一级主中心,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乌鲁木齐以东、兰州以西惟一一个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成为兰州市在省域范围内的城市平衡中心和反磁力吸引中心.2)设立地级敦煌市.随着敦煌铁路的开通,以及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的修建,可实现兰新铁路与青藏铁路2大铁路干线的对接,敦煌作为甘青新结合部中心枢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提升.地级敦煌市的设立对于强化增长极,缓解酒泉辐射压力意义重大.同时,有利于敦煌及其势力圈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建设名副其实的国际性旅游城市.地级敦煌市辖莫高区(现县级敦煌市辖区)、瓜州县、阿克塞县和肃北县(现肃北南部).3)县域辖属调整.将山丹县由张掖市划归金昌市管辖,有效提升金昌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天祝县、永靖县、临洮县、会宁县划归兰州市管辖,以利于兰州都市圈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将礼县、徽县和两当划归天水市管辖,与中心城市建立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4)重点县城撤县设市.将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且区位明显的县城撤县设立县级市,如设立陇西市作为连接陇中和陇南2大经济圈的节点,撤销成县设立成州市作为连接天水和陇南次经济圈的节点,设立永登市作为连接陇中和河西2大经济圈的节点,设立华亭市作为连接陇东和陇南经济圈的节点.902007年第3期潘竟虎等:基于GIS的甘肃省城市势力圈测度与分析2007No13A GIS-based measur ement fo r urban hinter land ar ea in Gansu P ro vince412实行非均衡的发展策略2005年甘肃省的城市首位度高达416,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整体功能弱,中小城镇对大城市的依存度高.根据甘肃各地自然条件、资源要素禀赋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镇空间布局的拓展优化应遵循非均衡发展策略,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通过重点区域开发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克服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实行点线面合理布局,提高地区产业发展的分工效益与规模效益.具体措施上应构建/1轴2翼3圈4片0的/12340型城镇空间布局.1轴即西陇海兰新铁路及与其相合的国道构成的轴线;2翼指西兰和兰渝铁路(公路);3群指兰州城市圈、嘉峪关)酒泉)玉门城市圈和天水城市圈;4片指陇中、陇东、陇南和河西4大城镇片.413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部突破,南部改造0战略陇中经济区是全省经济核心区,应充分发挥兰州、白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加速中部都市圈经济区的崛起,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西部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水土矿产和旅游资源,建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小康走廊.陇东应在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化工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上重点突破,尽快成为西北重要的能源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南部地区则需发挥技术密集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改造,重现机械、电子、轻纺等工业昔日的繁荣.5结束语由于目前对城市势力圈的划分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尚有需要完善之处,如格网大小不同、综合规模指标选取不同都将导致结果的差异,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文中结论的参考意义.参考文献:[1]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J].城市规划,2000,24(12):37O41.[2]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6):6O11.[3]王桂圆,陈眉舞.基于GIS的城市势力圈测度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9O73. [4]张义文,高新法,荣美娜,等.河北省主要城市吸引范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4):533O536.[5]叶依广,周蕾.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197O202.[6]张莉,陆玉麒.河北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空间发展趋势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1):11O15.[7]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31O544.[8]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B400万数据库[EB/O L].(2005O10O24)[2006O12O18]http://nfgis.nsdi.go /nfg is/Chinese/c_x z.htm.[9]王德,程国辉.我国省会城市势力圈划分及与其行政范围的叠合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6):4O9.[10]闫卫阳,郭庆胜,李圣权.基于加权V or onoi图的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法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4):567O571.[11]陈天威,张英.甘肃生产力布局与甘肃城镇[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1O12.(责任编辑惠松骐)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式中: Fik为城市 i 在格网中心点 k 上的场强,Zi 县区综合规模值,Dik为城市 i 到格网点 k 的坡面距离,
β > 0 为距离摩擦系数,其中 i = 1,2,… ,5,k = 1,2,… ,5968。
按照计算出的路网距离求解各城市的旅游场强,根据公式⑺,首先分别计算流域 14 个市州对其范围
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
1. 3. 1 全局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用于观测变量在某个研究区域内空间上存在何种分布格局,常用度量指标为 Global Moran's I,计算公式[14]为:
nn
Global
Moran's
I
=n
1
n
∑∑W
i = 1j = 1
ij
×
∑∑W
i = 1j = 1
ij
1
n
( xi - x珋) ( xj
n
Ii
=
(
x
i- S2
x珋) n j∑= 1Wij
(
xj
- x珋)
=
n(
xi
- x珋) j∑= 1Wij ( xj
n
∑(
i =1
xi
- x珋) 2
-
x珋)
=
n
Zi i∑= 1Wij Zj
( 3)
式中: Xi 、Xj 为空间单元 i、j 的属性观测值,Zi 、Zj 为属性观测值的标准化值,Wij 为空间权重系数矩阵。
坡面距离 = 直线距离 / cos θ( θ = 20°,20°,20°,30°)
( 6)
图 1 坡面距离和角度计算原理图
Figure 1 The calculation of slope distance and angle
然后根据物理学中场强模型的概念测算城市旅游场强,公式如下:
Fik
=
Zi Dβik
2011》和甘肃旅游政务网[12]整理得到,各地级市州行政区划及交通网络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 1:
400 万数据库为准。
1. 2 空间变差函数
空间变差函数也叫半变异函数,是地统计分析的特有函数,其曲线图反映了一个采样点与其相邻采样
点的空间关系。区域化变量 Z( x) 在点 x 和 x + h 处的值 Z( x) 和 Z( x + h) 差得方差的一半称为区域化变
2 结果与分析
2. 1 旅游经济综合规模测算 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 KMO 值 2005 年、2010 年分别为 0. 636 和 0. 622,大于 0. 6,表明适合做因
·204·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 29 卷
子分析,相伴概率均为 0. 000,小于 0. 001,说明所选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 1 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文中尝试从地理学场强[8 - 9]角度出发,研究甘肃省区域旅游空间演化规律,运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得 出的结果,对深入研究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现象提供了有力帮助[10 - 11]。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采用了 9 项影响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得分来分析甘肃省区域旅游经 济发展差异,综合运用 GIS 中的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城市旅游场强,研究近 5 年来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演 化规律,揭示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关联带动作用,国际上公认为是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要 手段[1 - 2],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开始着力发展旅游业。由于国民经济和旅游 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文中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 - 6]的分析方法应用到研究旅游经济发展差 异中。2010 年,甘肃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 2490. 6 万人次,比 2009 年增加 903. 14 万人次,增长了 36. 3% 。 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为 192. 77 亿元,比 2009 年增加 55. 27 亿元,增长了 40. 2% ,相当于全省 GDP 的 5. 7 % [1]。
第2 期
李巍 等 甘肃省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203·
地区生产总值( X1 / 亿元) 、进出口商品总值( X2 / 百万美元) 、地区景区数量( X3 / 个) 、地区年末实有道路长 度( X4 / km)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X5 / 万美元) 、国际旅游人数( X6 / 人) 、星级饭店个数( X7 / 个) 、地区批发 和零售业( X8 / 亿元)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X9 / % ) 等 9 项指标,构建甘肃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指标体系,力求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原始数据主要根据《甘肃发展年鉴 2006、
第 29 卷 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9 No. 2 Feb. 2015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15) 02 - 202 - 07
doi: 10. 13448 / j. cnki. jalre. 2015. 070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
1. 71 2. 44 1. 38 1. 95 4. 65
3. 71 2. 16 2. 13 1. 92 2. 20
是兰州,为 24. 24,远远大于其他城市,水平比较高,得分在 10 以上的另外还有酒泉,其中 10 个城市的分
值有所增加,增幅最大的为兰州 48. 41% ; 4 个城市分值有所减少,减幅最大的为甘南 47. 24% 。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1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为甘肃省 14 个地级市州,首先分析了各市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选取 2005 年和 2010 年
* 收稿日期: 2013 - 8 - 7; 修回日期: 2013 - 12 -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271133) 资助。 作者简介: 李 巍( 1978 - ) ,男,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E - mail: xbsdliwei@ 126. com。 通讯作者: 王祖静,E - mail: wzjchshy@ 126. com。
相关文献中 Tosun C 等[3]的研究表明,区域之间旅游业的不均衡发展扩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距; 陈晓等[4]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以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了 1992 ~ 2004 年辽宁省旅游经济 差异的时空演变; 陈秀琼和黄福才[5]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泰尔指数( Theil) 测量了 1990 - 2004 年我国 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 陆林和余凤龙[6]以省市区为单位分析了 1990 - 2002 年我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良健等[7]采用 Kernel 密 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并在分析框架中引入空间因素,分析了我国省级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 演进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当 Ii 为正时,区域空间单元 i 与相邻单元有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空间集聚格局; 当 Ii 为负时,有较强的
负空间自相关,呈空间离散格局。对 Local Moran's I 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同 Global Moran's I。
1. 4 小波分析
小波变换是时间( 空间) 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反映格网要素在不同尺度上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
*
甘肃省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李巍1 ,王祖静2
(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提 要: 选取 2005 年和 2010 年影响甘肃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的 9 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
结果显著。提取 2005 年 2 个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其方差累计贡献率
达 83. 334% ; 提取 2010 年 3 个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其方差累计贡献
率达 86. 444% 。根据主成分旋转因子载荷计算出各城市的旅游经济发
展综合水平值 Z,公式[16]如下:
Zi
m
= ∑( k =1
Ak
2,3n
× ∑( j =1
Ckj
×
1 n
Xij
n
)
i∑= 1Xij
)
( 5)
Table 1 Composite scale of
cities' tourism economy
地区
兰州 嘉峪关 金昌 白银
综合规模 Z
2005 年 2010 年
11. 74
24. 24
2. 31
4. 62
1. 41
1. 54
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测算甘肃省 14 个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在 GIS 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各城市的
旅游场强,运用空间变差函数、ESDA 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城市旅游场强的变化,揭示了区域旅游场强的
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甘肃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场强呈现明显的区段性特征,形成了" 斗
nn
S2 i∑= 1j∑= 1Wij
- x珋)
( 2)
式中: n 为研究空间单元的个数,Xi、Xj 为空间单元 i、j 的属性观测值,x珋为 Xi 的平均值,Wij 为空间权 重系数矩阵。Global Moran's I 的取值介于 - 1 和 1 之间,取值越大,说明空间相关性越显著。当 I 趋近于 1
2. 2 城市旅游场强计算
借鉴王祖静等[17]测算路网距离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以 10km × 10km 生成格网,共得到 5968 个单元
格,DEM 数据来源于 SRTM 网站[18],拼接后利用省级行政边界裁切,再以每 20°为基准提取等高线、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