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义、意义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艺术修养的过程。

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外,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审美能力是人类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决定了一个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当今社会,美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举办美术展览、举办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2. 重视美术教材的选取和使用美术教材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重视美术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精心设计和选择美术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注重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美术教育课程实际是教师鼓励学生学习的过程,小学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是现代小学美术教育所必需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引言:在教育领域美术是一门美学和艺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教育及其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价值,持续教育学生成为具有优秀素质的优秀青年。

为了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必要积极开发美术科目,让小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授活动,并为学会欣赏和设计作品从而奠定学习基础。

一、做好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美学理论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美学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即,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首先要理解美的定义,然后要知道美的标准和审美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已经进入了形象的具体思考阶段,并且对美的认识比较直接,还不能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美术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前,学生们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之后,才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美术能力。

但是,由于小学主科仍然占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教师介绍美术理论知识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课。

因此,在学习美术基础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对美术学习有强烈兴趣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学习人美版《色彩的纯度》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于课本中的概念进行讲解,对于美术这一门学科来说,理论是基础,只有将理论掌握好之后,才能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其他条件进行培养。

但是如果只是照着教科书照本宣科地话,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缺少一定的吸引力的,教师一定要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以美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美术课主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并有让掌握学生审美能力的特定要求,作为教师,要多关注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基础。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感受、创造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观察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艺术作品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元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艺术作品。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室环境中设置一些艺术品或者布置一些艺术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观察和欣赏。

此外,在美术课中,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户外写生、素描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观察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课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艺术史、名家作品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观摩,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通过创作作品,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题材、构图、色彩等表达自己的意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突破。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评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参观画展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美术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孩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将提供几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一、培养艺术欣赏兴趣培养艺术欣赏兴趣是开启孩子艺术之门的首要步骤。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引导孩子接触艺术作品,给予他们多角度、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可以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观看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孩子亲身接触创作过程,并与艺术家进行交流,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二、培养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要想培养孩子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首先需要让他们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可以通过教授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线描、色彩运用等,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欣赏名画、名家作品,让他们感受大师的创作精神和艺术魅力。

通过参与绘画比赛或展览,让孩子亲自实践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批判思维。

三、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拓宽孩子的艺术视野,给予他们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绘画,还可以鼓励孩子尝试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可以组织学校音乐会、舞蹈表演,邀请艺术团体来校进行演出,让孩子感受不同形式艺术的魅力。

此外,可以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设计手工艺品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美术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纸上或画布上,而是应与其他学科结合,实现跨学科融合。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以名画为话题,让孩子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开展相关写作或讨论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展示数学知识;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绘制实物模型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既增加了学科间的联系,也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时,教师和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去感受和理解美的本质。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标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美。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各种艺术作品、绘画作品,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像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去感受和欣赏美。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生绘画、实景创作等活动,使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美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创作、故事创作等活动,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美。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通过以上的几点策略,相信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美术欣赏课与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与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与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摘要】本文依据自己课题研究的成果,从创设美育氛围,激发学生欣赏美的兴趣;深入开展审美诱导,构建形式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加强学生美术评判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美术欣赏课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之间的关系,从中体现了自己的课改思想。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的美学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美学思想的启发和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本人在近两年时间的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从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间,我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美育氛围,激发学生欣赏美的兴趣在以往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一直把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指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其审美素质这一教学的目标,对美术课教学产生了片面的理解。

如果遇到美术欣赏课时,便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共同欣赏讨论一些古今中外美术名作。

既使教授美术欣赏课,也只是单纯地拿一些作者知识和作者的主要作品知识来向学生进行一番平淡的介绍,却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的介绍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价值、美学教育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

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艺术想象力及对美术作品的评判能力。

整节欣赏课由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

课堂上,教师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

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

长久以往,教师的头脑里就逐渐淡忘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从而使教育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段时间内,本人为了全面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彻底纠正应试教育中那种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片面做法,一方面注重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一方面重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兴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践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效。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

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

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

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

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

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艺术鉴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艺术鉴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引言艺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中,艺术鉴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小学阶段对孩子们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艺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小学生往往面临着大量的学业压力和科技产品的干扰,艺术已经逐渐边缘化。

然而,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欣赏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艺术鉴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也非常重要。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通过艺术鉴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从而塑造积极向上和健康的价值观。

最后,艺术欣赏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通过艺术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商,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艺术鉴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培养兴趣:从亲近开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在艺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让学生亲近艺术、了解艺术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艺术表演、参观美术馆,或者邀请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艺术讲座,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艺术是多样化的,涵盖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接触并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

可以组织音乐会、舞蹈课、美术展览,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赏和欣赏中感受到不同形式艺术的魅力。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论文]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论文]

注重美术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欣赏课教学中应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是综合人的心理、生理及情感特征很强的艺术教育活动,而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理性及感性的统一。

注重学生的品质、情感、兴趣、应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所以,如何处理好美术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些观念及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才能有效地通过美术教学去提高学生素质。

美术是视觉艺术,人们的视觉在提供人们生活信息的过程中,有观察识记的过程,也有感官好恶的斗争过程,所以美术教育可以产生美化心灵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抓住这一特性,不失时机地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从思想上接受美的陶冶。

现在美术教材是在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为核心,完美教材的知识结构,建立以知识教学与欣赏、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标准,使学生将掌握美术基本原理欣赏及创造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为教育内容的欣赏,学科知识面精细广泛,其中欣赏课侧重于美术知识的传播,欣赏方法的学习,美术观念的形成和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美术教学中的欣赏课,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对学生美术观念的形成,对培养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可采取归类法,有重点、有目的地教学,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欣赏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德育渗透及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对于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重点在于了解艺术成就和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受、判断和欣赏的能力,它不仅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对漂亮事物的辨别与喜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审美环境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者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审美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场所。

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让他们接触到各类艺术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

家庭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书桌上摆放一些美观的物品,或者共同观看一些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从而培养孩子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社会方面,可以积极组织或参与一些艺术活动,例如参加美术展览、音乐会等,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美的魅力。

二、引导多元审美体验其次,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多元的审美体验。

多元的审美体验可以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让孩子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例如参与剧本朗读、合唱团或舞蹈队的表演等,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三、教育美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创设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引导多元审美体验外,教育者还应该帮助小学生培养对美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其中的细节和表现手法,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品味。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结合生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美的存在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花草树木繁茂的季节,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同时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美在哪里。

四、鼓励创造性表达最后,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表达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舞蹈创作等方式进行。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从而扩展学生的审美领域,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美术展览、艺术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欣赏和思考。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素描、剪纸等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对细节和形式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艺术理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4.提供创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欣赏,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创作来提升。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美术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由创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户外写生、拍摄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供创造性的任务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比如,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和创作一幅作品;或者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布时间:2021-11-04T15:13:26.03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月作者:廖正林[导读] 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分析与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需注意的要素,并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侧重审美习惯的养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联系现实生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渗透爱国教育”。

教育是通过不断学习,使学生形成一种在社会中生存的综合能力,让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审美、生存能力和健康人格。

廖正林四川省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摘要】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分析与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需注意的要素,并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侧重审美习惯的养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联系现实生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渗透爱国教育”。

教育是通过不断学习,使学生形成一种在社会中生存的综合能力,让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审美、生存能力和健康人格。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11-304-01一、引言美术核心素养是进一步完善和提取美术素养的概念。

它主要强调人们对美术领域的理解,以及一定的自主和合作的探究技能。

这是未来学生从事经济生产、社会实践和个人决策的美术认识和理解的必要功能,也反映了一个人对美的看法、态度和修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儿童的艺术核心素养,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艺术与生活进一步融合,让小学美术教学始终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

二、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一定的形象阅读能力、适当的艺术表达能力、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适当的创作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然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不足,这可能是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美术内容的一部分。

基于学生的能力特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才能及审美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研究》开题报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也愈发重要,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据此,本文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1.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自新课改提出以来,我国教育目标就逐渐转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更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从近年来我国教育实际发展趋势分析,大部分小学教师,以及多数教育机构依然是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美术作为副科而完全忽视,因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的。

由此可以发现,多数教育工作者没有正确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忽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同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而美学素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比较活泼,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会有厌烦心理,很难安下心来学习。

借助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更加主动地学习,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并逐渐延伸到学习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

而这些兴趣将会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培养和其他科目的知识能力培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方法,如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要要求学生能够将美学的理念融入生活,能够以审美的目光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发觉美的踪迹。

审美能力培养能够加深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无处不在的美,进而产生对美的渴求与美学的兴趣,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对于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审美方面得到锻炼,同时也帮助孩子们增强对美的感知和认识。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启蒙非常有意义,对于孩子们的美感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欣赏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同时,美术教育也可以促使孩子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培养孩子们热爱美、创造美的品质。

这些品质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水平,更可以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

孩子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除了美的感性体验,还有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此时,需要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色彩,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可以更深刻的领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其次,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欣赏和鉴赏艺术品,还可以学会如何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方式,展示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表达。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在探索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艺术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品位。

最后,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不同文化的色彩和风格,了解各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研究简介美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创作、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并提供相关研究证据和实例。

什么是审美素养?在讨论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审美素养的含义。

审美素养指的是人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

它包括对美的认知、判断和鉴赏的能力,以及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通过审美素养的培养,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美的事物,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效果1.提升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绘画、素描、色彩等艺术技巧,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他们可以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并理解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

通过绘画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审美眼光,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2.培养艺术修养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绘画技巧、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等内容,学生可以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他们可以学会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

艺术修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

3.增强创造力美术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艺术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4.培养情感和态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体验到美的情感和情绪。

他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和体验,如喜悦、忧愁、惊喜和思考等。

这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爱美、尊重艺术的情操。

相关研究证据和实例美术教育对学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选取了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欣赏能力,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情感、认知和表现等方面综合的能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和欣赏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让学生观察花草树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和形态,通过观察和感知,培养学生对视觉信息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素描训练3. 开展生活美术素材的创作4.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析5. 注重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践案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案例:2. 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审美教育某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审美教育,通过播放名家作品视频、美术史的介绍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美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美的魅力,激发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详解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引言美术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审美、创意、表现、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参考。

一、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包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是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1. 感知美: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培养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感知能力。

2. 评价美:学生学会运用美术术语,对美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3. 欣赏美: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二、创意素养创意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意素养,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 想象力: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美术作品。

2. 创新能力: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

3.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困难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三、表现素养表现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所运用的绘画技巧、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

培养学生的表现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1. 绘画技巧: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为创作提供技术支持。

2. 表现手法: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抽象、夸张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艺术语言:学生了解和运用美术术语,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和观赏价值。

四、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所了解的美术历史、流派、大师及作品,以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小学生来说,早期的美术教育对于他们的视觉感知、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操作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绘画、造型、色彩等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知事物,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通过绘画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和情绪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式,并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展示的媒介,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形成。

三、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体绘画和创作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这种合作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并欣赏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四、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想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他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海宁市实验小学朱晓祥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中又如何呢?据不完全调查,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手工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则是一跳而过,理由是:一、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欣赏;
二、欣赏反正不重要。

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备课要贴近学生实际教案实用好用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看,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

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

找到了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药了。

如在教学《漫画欣赏》一课中,本来课本中的范画就少,学生早就看过几遍了,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又提上来了,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怎样才能拉近欣赏作品与学生的距离感呢?在欣赏作品中,可以有意选一些上一届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

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上一届同学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

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

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一课中,特意选了几张套色纸版画,给学生欣赏,并且讲明这是上一届同学的作品,
起先,在欣赏时,学生们发出了感叹:比书本上的都好,最后,学生会想:上一届同学都做得这么好,相信我能做得更好,下课时,再问学生:你们制作的纸版画能超过他们吗?学生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二、欣赏要让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滋有味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

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

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中,首先问:你知道纸版画有什么作用?学生会猜出很多孩子气的答案,这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学生就会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为止。

这就是设问激起了学生欣赏的欲望。

用录音引人,效果也很不错。

如:第十一册的《革命历史画欣赏》一课中,首先播放开国大典的录音,后请同学们想象开国大典的盛况,然后出示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比一比,找一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优点时,感受可就更深了。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三、欣赏必须要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自己多思多想
以往欣赏课中,只听到老师的介绍,把学生当成容器,不断的往里塞,最后,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沉沉。

学习没有半点效率可谈。

其实,他们忘了,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它对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美术欣赏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能让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遐想,每个人的想象又各不相同。

正是这种“胡思乱想”,才有利于加深对范作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这种感受、想象、理解不是教师能代替学生的,必须是学生自己切身的感受,如何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人,多思多想,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呢?
首先,在备课时,要摆正学生、教师、欣赏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
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

其次,是根据欣赏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学习。

如:在三年级的《漫画欣赏》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逐步地在这几步的反复中,理解了漫画的含义,懂了漫画的要素,明确了漫画的类别等漫画知识。

这里教师要做的是提出一个大问题:通过漫画欣赏,你想了解哪些知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讨论时,必须要有问题可讨,全班同学都按自己的实际想法来论,学生就能自觉积极参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优势。

如:在三年级《漫画欣赏》中,看了解放前后的两个不同的三毛。

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通过想象,了解了解放前的种种阴暗面,歌颂了解放后,人民翻身当主人的新生活,通过想象,使同学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抓住想象这一点,使审美教育得到了提高。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多品味回味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

美术欣赏更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

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师生共同讨论了《清明上河图》(局部),又听老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

此时,给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

再请学生谈体会,他们的体会会很多,并且感受更深。

这时的“布白”,使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五、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自己畅谈畅想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
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如在《纸版画欣赏》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这种美术样式不好看,都不如我的画,有的学生认为好看。

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

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纸版画的认识,接受这种美术样式。

反之,教师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再讲纸版画的特点等,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相情愿了。

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是挖掘学生欣赏积极性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必须要改革传统教育的诸多误区,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欣赏,比教师把喉咙讲哑掉的欣赏法效果要好多了,学生学得也更有“味”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人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