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丘陵山区农业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开发复垦分析

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开发复垦分析

河南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是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与坡耕地调查评价。

2000年6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豫土文[2000]167号文,下发了《河南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地籍处,技术指导组设在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分别负责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项目的具体实施。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第一次查清了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和坡耕地的数量、权属、分布、质量情况,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我省土地开发、复垦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河南省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着重分析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和开发、复垦的可能性。

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显示:河南省集中成片面积大于3000亩的可开垦土地和集中成片面积大于1000亩的可复垦土地两项耕地后备资源涉及16个市,76个县(市、区),总面积1596004.8亩,占河南省耕地总面积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开发复垦分析 □ 邓 炯 高树青河南国土资源的(121218827.3亩)的1.32%。

可开垦土地1562010.7亩,其中荒草地239751.8亩、盐碱地4006.8亩、沼泽地37310.8亩、苇地3854.2亩、滩涂978451.8亩,其它可开垦的未利用地298535.3亩;可复垦土地33994.1亩,其中废弃压占地22088.4亩、塌陷地4342.3亩、自然灾害损毁地7563.4亩。

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 1.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 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统计成果表明:可开垦土地在豫东黄淮海平原和豫西、豫南、豫北山地均有分布。

其类型主要是滩涂、其它未利用土地、荒草地等。

滩涂地类在我省黄淮流域均有广泛的分布。

可开垦土地较多的市有:沿黄河的新乡市535652.7亩、开封市189687.3亩、濮阳市134542.7亩,淮河流域的信阳市174887.5亩、驻马店市143945.0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73.9%。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等。
(2)气候因素:受夏季风活动强弱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活动较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域滞留时间较长,降
水量大,常形成涝灾;夏季风活动较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在两河流
域滑留时间短,降水量小,常出现旱灾。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区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
(3)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山地对暖湿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一、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地理背景
1.位置和范围:
思考:主要包括 哪些丘陵山区?
江南丘陵 东
浙闽丘陵
南 丘
两广丘陵 陵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 雷州半岛以北地区。
南岭
武夷山脉
撒哈拉大沙漠 塔尔沙漠 阿拉伯沙漠
亚利桑那沙漠
南方低山丘陵区
纳米布沙漠
维多利亚大沙漠
途径Ⅰ: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1)立体农业定义
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的 特性及其对外界生长环境要求各异的特点,在同 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 行种植、栽培、养殖等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 综合农业生产方式。
(2)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 ①地形地貌条件: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 的比例为4:1。 立体农业按照
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
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
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
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江苏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江苏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多年来,江苏农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江苏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江苏农业的现状1. 农业产值稳步增长:近年来,江苏农业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农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约80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2万亿元。

2.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江苏农业结构逐渐优化,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而养殖业和特色农业不断发展。

特色农产品如大闸蟹、苏果、苏米等成为江苏农业的亮点。

3.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进步: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新技术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势头良好:江苏注重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基地不断扩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提升。

二、江苏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未来,江苏农业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江苏农业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多元化。

因此,江苏将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推进农业现代化:江苏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建设。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加快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4.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江苏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提高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能力。

5.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江苏将坚持以农业农村为重点,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

面对这种局面,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我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耕地后备资源总结汇报材料

耕地后备资源总结汇报材料

耕地后备资源总结汇报材料耕地后备资源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下面是关于耕地后备资源的总结汇报材料。

一、耕地后备资源的意义1.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保护生态环境。

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维持农田水文循环,并且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二、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1. 耕地资源总量不足。

尽管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是每个人的耕地面积较少,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更加紧缺。

2. 耕地质量下降。

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施肥等原因,部分耕地质量下降,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3. 耕地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传统耕地利用模式落后,耕地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三、耕地后备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措施1. 强化耕地保护。

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禁违法用地,加强对非农用地向农用地的保护,保障耕地资源的供给。

2. 改善耕地质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耕地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提高耕地的产能。

3.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 加大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经典案例1. 农田水利工程开发。

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水库、引黄灌区等农田水利设施,改善耕地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 农业科技推广。

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改造农田生态环境。

通过修复退化农田、植树造林、修建生态农田等措施,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推广生活用煤:改变烧柴习惯,组织北煤南运 •2.推广节能灶:使用外焰,旺火加水,通风加氧,充分燃 烧,提高利用效率。 •3.大办沼气:放在阳面,表层涂黑,远离明火,注意安全 •4.营造速生薪炭林:育伐结合,保持水土
(2)发展经济林果
千烟洲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分析 建立立体农业依据: 地形以山地为主;光、热、水、土等自然条 件垂直分异;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当地经济, 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立体农业好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有利于水土 保持和环境改善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生物
人文因素
市场
科技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①人多地少 1.原因: ②能源短缺 开荒种地 砍伐森林 水土流 失严重 仅次于 黄土高原
③降水多.多暴雨
2.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①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 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2、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同纬度地区进行比较);
课堂目 标
3、东南丘陵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4、东南丘陵区发展农业条件的评价及改良方法; 5、典型的植物和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 6、东南丘陵生态问题的表现; 7、东南丘陵自然、人文特征与开发模式。
30 N
0
南方低山丘陵区
23 26 N
0
,
南方低山丘陵 区的位置范围: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
答案:D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36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 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 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 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4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4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4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15•【文号】农办议〔2024〕142号•【施行日期】2024.07.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74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4〕142号欧阳梅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

经商水利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提高财政资金补助标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上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是加大投入支撑力度。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资金超过3000亿元,支持各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年底,又安排增发国债资金1254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同时将中央亩均补助标准提高至2000元以上,补助标准大幅提升。

从2024年开始,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渠道支持高标准农田投资亩均补助标准同步提高。

二是差异化落实补助标准。

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2023年底增发的国债资金中,对东北地区、粮食主产区亩均标准按照新建2400元、改造提升2200元,其他地区亩均标准按照新建2200元、改造提升2000元。

同时,在会同财政部测算分配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时,按东、中、西地区并考虑财政状况,对西部地区给予差异化适当补助。

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将田间设施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重点支持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和防护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灌溉和排水条件,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

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

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

而扬州的丘陵地区,因其地势起伏,土地肥沃而著称。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扬州丘陵地区开始进行土地复垦,补充耕地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而快速培肥则是土地复垦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快速提高土壤的肥力,能够使土地更快地投入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对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土地复垦及补充耕地的重要性1.1 农业生产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农产品需求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需要增加农田面积,提高耕地利用率,以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2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受到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的限制,扬州丘陵地区的农田面积有限,需要进行土地复垦来扩大耕地规模,以满足农产品需求的增长。

1.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土地复垦和补充耕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产量,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好地支撑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增长。

二、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2.1 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在扬州丘陵地区进行土地复垦和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等手段,快速提高土壤的肥力。

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使土地更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2.2 促进农作物生长通过快速培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可以使农作物更好地吸收养分,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作物产量。

2.3 减少土壤污染和农药残留通过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4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快速培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某农场在对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复垦和补充耕地的过程中,采用了有机肥和矿质肥的混合施用,快速提高了土地的肥力水平。

浅谈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思路

浅谈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思路

浅谈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思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外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

特别是对于丘陵地区来说,乡村振兴更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丘陵地区地形复杂,资源相对匮乏,自然环境脆弱,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之一。

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如何在丘陵地区进行产业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丘陵地区的特点出发,探讨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举措,助力丘陵地区乡村振兴。

一、了解丘陵地区的特点丘陵地区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农业种植面积受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也比较短缺。

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丘陵地区交通不便,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信息交流相对闭塞,也给丘陵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探讨丘陵地区产业发展的思路1.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尽管丘陵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但也并非一无所有。

丘陵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林业和果业等农业产业。

丘陵地区也具有一定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可发展小水电、石材加工等工业产业。

我们可以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林业、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发挥丘陵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丘陵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可以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项目,提升农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游客来到丘陵地区旅游观光,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又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和生态的双赢。

3.发展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丘陵地区,我们可以发展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一方面,可以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出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发展乡村电商、乡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便利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调研报告

南京市高淳区调研报告

南京市高淳区调研报告南京市高淳区调研报告一、引言南京市高淳区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南京市的生态屏障。

高淳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潜力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淳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民生状况以及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提供可行的建议。

二、经济发展情况高淳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农田面积广阔,农业发展所需资源充足,农产品生产具有优势。

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果蔬种植、林果业、禽畜养殖等也有较好表现。

同时,高淳区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拥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工作机会和经济支持。

三、社会民生状况1.教育高淳区拥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为当地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此外,区内还设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2.卫生与医疗高淳区拥有多家医院和卫生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同时,区内还有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了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

3.交通高淳区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网络发达。

南京地铁S1线和S8线贯穿区域,方便居民出行。

此外,多条公路和高速公路也连接着高淳区和南京市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四、问题及建议1.环境保护高淳区地处生态屏障,环境保护工作需加强。

在农业发展中,推行绿色种植、有机种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工业发展中,加强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

2.教育发展高淳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但在中小学师资力量方面还有不足。

应加大高质量教师的引进力度,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医疗服务高淳区医疗服务的普及性和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应进一步增加医疗机构和医生数量,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

同时,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大医院压力。

4.公共交通高淳区的公共交通网络需进一步完善。

应增加公交车辆的投放,增加线路数量,提升线路覆盖范围,方便居民出行。

江苏省耕地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耕地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耕地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江苏省耕地现状及特点,目的是认识到土地面积稀少、土地储备不足、土地面积迅速减少以及土地质量易受威胁。

计划拟定一项保护江苏省耕地的战略。

确保江苏省耕地数量及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利用;对策;江苏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资产。

土地资源(特别是可耕地资源)与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有关。

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大省,长期以来,它用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全国6%的人口,获得了全国10%的经济(占全国GDP的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耕地的非农化现象十分严重,人口和经济对土地,特别是可耕地的压力,给江苏这个人口和农业大省带来了新的问题。

因此,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一、江苏省耕地资源概况1.1 耕地数量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

国土面积约10.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05.4万。

现设13个省辖市。

在这块只占全国1%面积的国土上聚居了6%的人口,并提供了大约占全国10%以上的GDP。

素来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盛产鱼类、蚕茧、油料等作物,截至2022年,江苏耕地面积6870万亩。

1.2 耕地质量目前江苏已建成327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逾2000个耕地肥力质量监测点,初步形成覆盖全省、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方式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据最新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江苏土壤肥力、耕地肥力均在稳定提升。

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江苏全省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1,扬州市最高,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1.17,说明其土壤供肥能力较高;最低的南通市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0.84,土壤肥力有待提高。

整体上看,江苏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沿太湖地区,其次为里下河地区和沿江地区。

贵州省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贵州省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贵州省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杨晓红【摘要】为贵州省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从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介绍了贵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贵州山区耕地质量较差、坡耕地面积较大及分布范围较广、耕地撂荒严重、优质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大耕地执法力度;完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职能部门和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作层剥离利用步伐;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ormulating conservation policy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Guizhou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as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of quantity, qua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trends, and such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s follows, wors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large area and wide distribution of slope cultivated land, severe farmland abandon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quality cultivated land con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cultivated land reserves.At last countermeasures to reinforce cultivated land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were propo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l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of cultivated land;Perfecting target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strictly implementing the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forpossessing of cultivated land;Enhancing propaganda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consciousnes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of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the masses;Strengthening cultivated land plan and uti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trictly implementing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delineation and protection;Reinforcing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pace of utilizing strippedtopsoil;Strengthe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w-medium yielding farmlands, comprehensively enhancing cultivated land quality.【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9【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耕地现状;存在问题;可持续利用;贵州【作者】杨晓红【作者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0.21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山区,东接湖南,西靠云南,南临广西,北连四川和重庆,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 100m左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基本类型为主,土地资源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2.5%。

基于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土地整治探讨

基于丘陵地区家庭农场的土地整治探讨
境. 采取 奖励补助 等多种办法 , 扶 持联户经 营 、 专 业大户 、 家 庭
于土地 、 劳 动 等 生 产 要 素 的最 佳 整 合 , 从 而 形 成 规 模 经 济 。随着
我 国城 市 化 进 程 的加 快 和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力 度 的 加 大 , 大 量农
民离 开 自己 的 土地 , 转 而从 事第 二 、 三 产业 。虽 然 国家 近 年 来 出 台 了很 多 致 力 于 提 高 农 业 生 产 力 地 惠 农 新 政 策 . 但 是 农 民 生 产 的积 极 性 却 没 有得 到激 发 。很 多 地 区 . 特别是南方地区 , 由于 劳
1 . 2 适 度 规 模 化 经 营
没 有 国家 现 代 化 。在 我 国 城镇 化 快 速 推 进 、 农 业 产 业 变 革 的 背
景下 , 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 、 机械化、 产 业 化 成 为 我 国 未 来 农 业 的必然 选择。2 0 1 3年 国 家一 号 文 件 提 出要 “ 按照 规模化 、 专 业
制下 , 农 民 大 都 采 取 单 家 独 户 小 规 模 地 进 行 生 产 活 动 。 在 南 方
丘陵地 区。 由于 地 力 、 水 源条 件 的差 异 。 这 种 生 产 方 式 往 往 还 呈 现 经 营分 散 化 的状 态 ,导致 单 位 面积 土地 上 的 生 产 成 本 较 高 。 由于投入大 , 成本高 , 从 事 农 业 这 种 小 规 模 的农 业 生 产 带 来 的 利 润 收 入 已经 明 显 低 于进 城 务 工 带 来 的 收 入 。农 民不 愿 意 在 土
品化 特 性 。 家 庭农 场 是 以 家 庭 成 员 为 主 要 劳 动 力 。 借 助 现 代 先

川中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土地整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川中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土地整理问题的实证分析

川中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土地整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摘要:基于特殊的国情背景和发展阶段,农地细碎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探索合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文以四川回春堂药业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探索四川中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川中丘陵 土地整理 农业产业化 实证分析随着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农地细碎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益和效率的瓶颈,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土地整理来减少农场细碎地块数量,扩大农场规模,改变土地细碎化,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斯科勒瑟(Schlosser)在对乡村发展政策和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估的历史回顾中,通过对开展过土地整理的区域和未开展区域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土地整理与乡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且指出土地整理政策制定初期通常有明确的农业目标,但后来就逐步变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

基于特殊的国情背景和发展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土地整理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具体表现为:(1)增加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当前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现有耕地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要占用部分耕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非常有限。

因此,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上。

(2)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但土地利用方式却较为粗放。

农村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耕地地块细碎、村落零散、农田基础设施功能减弱、耕地质量低下的现象。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整体化,可增加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持续提高与农业的持续发展。

山地农业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

山地农业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

山地农业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山地农业是指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形式。

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地农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着很多发展的机会和潜力。

本文通过对山地农业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山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1.山地农业的现状和问题山地农业的现状和问题是研究山地农业的重要内容。

在各国学者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山地农业面临着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低效等问题。

中国的山地农业存在着土地资源匮乏、农民收入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而印度的山地农业则面临着雨季持续时间不确定、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

2.山地农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山地农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是研究山地农业的重要方面。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普遍认为山地农业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发展高品质农产品、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的潜力。

3.山地农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山地农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是解决山地农业问题的关键。

在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措施、农业机械化推广等,以提高山地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山地农业的展望1.加强山地农业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山地农业的科技研究是解决山地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山地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适应山地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并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优化山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山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山地农业的重要任务。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通过发展高品质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产业调整山地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起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山地农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合作加强山地农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合作能够促进山地农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政策和产业链合作的研究,为山地农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发展机会,促进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南京市高淳区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农业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农药,过量的肥料、农药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存在污染风险。

水环境污染是粮食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的粪便及耕地水土流失等造成的污染[1]。

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对保护环境、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1南京市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主要有化学农药、化肥、农业生产废弃物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排灌和水产养殖污染等,具有分散性、复杂性、隐蔽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

目前,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为石臼湖、固城湖及胥河沿线。

2021年,高淳区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均有所减少,并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面积666.67hm 2以上,全区建立各类生态示范区超过50个,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在70%以上。

但是,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淳东灌区中水稻种植区域的面源污染防治为例进行分析。

淳东灌区位于高淳区东部,属于低山丘陵区,主要灌溉水源为胥河,有效灌溉面积1.92万hm 2,水稻种植面积0.73万hm 2,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过程缓慢等问题,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防治。

2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点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分散性、滞后性及隐蔽性等特点,农作物所需的肥料、农药、水量等受到气象条件、水文特性、墒情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点普遍设立在末端,全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目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主要是从源头开始,因此对该灌区可能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点做如下分析。

2.1肥料施用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22年淳东灌区化肥使用量为4692t 。

淳东灌区水稻种植模式主要为适度规模化经营,因此仍有部分地由散户种植,而散户种植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在肥料施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施肥意收稿日期:2023-12-19作者简介:吴萍(1990—),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研究。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绩效分析及政策建议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绩效分析及政策建议

本刊特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跨上70%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然而,占国土面积2/3的丘陵山区受地形条件差、种植制度复杂、小田块农机投资效益低等特殊因素制约,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到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薄弱区域,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亟须破解瓶颈,综合施策,加快推进。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我国丘陵山区经历了“以机适地”和“改地适机”的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交锋后,前者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边际效应日趋乏力。

而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机作业条件,解决中大型农业机械下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效益,破解农业“用工难、用工贵”,以及“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些难题。

一、基本概念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指对丘陵山区现状农田进行连通地块、并小为大、调整布局、培肥土壤等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为目标的工程和生物措施。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农业机械‘无用武之地’。

”2014年以来,重庆市结合农机化工作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开展宜机化改造的试验、试点和推广工作。

2017年,重庆市颁布实施了《重庆市丘陵山区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市农业农村委专门配套编制了“技术规范图文详解”及“宜机化项目规划设计文本范例”,并向社会公开。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又先后制定了《重庆市农委关于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的通知》《重庆市农委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宜机化整治的通知》《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关于信贷担保或股权投资支持农田宜机化整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技术标准与政策规定互为促进、互为犄角的规划体系,做到技术有标准、推进有机制、参考有样本,保证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高淳秋粮种植面积

高淳秋粮种植面积

高淳秋粮种植面积高淳区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的农业大区之一。

高淳的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其中秋粮种植面积占据重要地位。

下面我将从高淳秋粮种植面积的概况、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高淳秋粮种植面积是指在高淳区范围内,农民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在秋季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

高淳拥有广袤的耕地资源,加之气温适宜、阳光充足,使得高淳的秋季适合种植各类粮食作物。

目前,高淳的秋粮种植面积已经相当大,许多农民都选择在秋季集中种植粮食作物,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高淳的秋粮种植品种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作物。

高淳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

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高淳的传统作物,具有种植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

此外,小麦也是高淳常见的秋粮作物之一,它在高淳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大,小麦主要用于家庭食用和商业加工。

另外,玉米也是高淳秋粮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米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玉米主要用于家畜饲养和加工产业。

高淳的农民在种植秋粮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种植技术,目的是提高秋粮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他们选用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和改良,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潜力。

其次,通过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等,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避免土壤贫瘠和环境污染。

此外,他们还注意合理管理土壤湿度,通过灌溉和排水措施,确保作物的水分供应和排水畅通。

此外,他们还利用农用机械进行作业,如收割机、播种机等,提高劳动效率和秋粮产量。

总之,高淳的秋粮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秋季集中种植粮食作物,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高淳的秋粮种植品种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农民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秋粮的产量和质量。

高淳的农业发展离不开秋粮种植的支撑,秋粮的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对于高淳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高淳将进一步加大对秋粮种植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 余海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勘测院 摘要:当前,人地矛盾关系十分突出,表现为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加,而经济发展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使得耕地总量存在减少的趋势。

如何解决耕地供求平衡矛盾问题,除了采取严格控制占用和保护耕地措施外,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而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的家底,充分认识其潜力的优劣势,是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的基础。

笔者基于这一宗旨,对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进行概要地分析,本文分析结论是:湖北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相对较少,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结构及其分布不够均衡。

 湖北省位于祖国的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8.59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地区(海拔50米以下)占19.9%,丘陵岗地区(海拔50-200米之间)占35.8%,山区(海拔200米以上)上中44.3%。

2000年全省人口6027.8万人,耕地总面积为492.164万公顷,人平耕地0.0816公顷,在耕地总量中,坡度大于25度的不宜耕地耕地为41.9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5%,人平不宜耕耕地占有量为0.007公顷。

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2451.8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06.8公斤/年,耕地粮食生产力为4981.8公斤/公顷。

 据调查研究,到2030年,预测全省总人口将达到7000万人,由于建设占用及各种灾毁将减少耕地20万公顷,再加上受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还湖宏观政策的影响,预计在今后将退耕面积为40万公顷,30年间共计减少耕地70万公顷,届时,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0.06公顷。

如果考虑耕地质量上升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因素,耕地的粮食生产力上升到5806.5公斤/公顷,那么,到2030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为2451.3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到350.2公斤/年,这与联合国粮食组织所规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年的标准相比,相差48.2公斤,人均耕地占有量也接近警戒值0.0549公顷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淳区丘陵山区农业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现状与展望一、丘陵山区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情况。

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部和北部与江苏省的溧阳市和溧水县毗邻,西部和南部与安徽省的当涂、宣州及郎溪三县市接壤。

全区地势东高西低,依山傍水,总面积为80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46平方公里,占30.7%。

全区丘陵山区集中在东部,属茅山、天目山余脉,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岗地,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特色比较明显,面积为44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其中低山丘陵、林地等面积40.06万亩。

西部由固城湖、石臼湖、水阳江“两湖一江”环抱,为广阔的湖盆平原和水网圩区,面积35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3%。

全区丘陵镇共6个,分别为桠溪、东坝、漆桥、固城、古柏、淳溪,其中重点镇为桠溪、东坝、漆桥、固城。

重点区域为国际慢城生态路沿线、246沿线、双望路沿线、红旗路沿线、游子山片区、黄花路沿线及台创园花山片区。

“十一五”以来我区抓住全省加大丘陵山区开发契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特色加规模的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调整力度,全区丘陵山区初步形成了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主导和特色产业,产业面积达13万亩以上:其中茶叶面积近2万亩,早园竹、葡萄、梨、桃等经济林果面积4.42万亩,花卉苗木面积6.5万亩,食用菌5000万平方尺珍稀菇4000万袋。

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以来2006—2014年,共实施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70个,建设规模12.84万亩,新增茶叶、优质鲜果、苗木基地等5.8万亩。

总投入资金45731.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4266.6万元(省9942万元、市1998.2万元、县2326.4万元),自筹资金31465万元,扶持农业企业、合作社51个,项目重点打造了桠溪生态路沿线、武家嘴农业园区、漆桥龙墩湖园区和固城台创园区。

二、丘陵山区社会经济情况与非丘陵山区之间存在哪些差距。

高淳区全区辖8个镇,102个行政村及42个居委会,总人口4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7万人,占总人口的62.88%。

其中重点丘陵山区镇为桠溪、东坝、漆桥、固城镇,有55个行政村及5个居委会,四镇总人口17.4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18%,人均耕地面积1.98亩,比全区人均面积1.41亩多0.57亩,是圩区人均面积的近2倍。

与圩区几镇一产以特种水产养殖为主不同,四镇一产除目前的几大主导产业外其余都是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目前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加上丘陵山区地块高低不平,水源不充沛、不平衡,与我区非丘陵山区比存在治理难度大、配套率低、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种植成本高、复种指导逐年下降、农业效益整体偏低等情况。

四镇农民可支配收入只有17135元,比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17693元低558元,剔除外出务工等二、三产收入,一产单位面积贡献率只有全区的70-80%。

三、本地区丘陵山区后备资源的鲜明特色或特点以及产业发展情况。

高淳区丘陵山区后备资源主要特点:一是连片集中度高。

主要集中在全区东部四镇且以茅山及天目山余脉为重点区域。

已开发区域和未开发区域都相对集中连片,有助于丘陵山区后备资源区域规划开发的整体规划。

二是高低落差不大。

除少数林地外,我区后备资源低山丘陵特点比较明显,坡度大都在15度以下,开发的难度相对降低。

三是生物多品种、适宜性好。

北亚热带气候,可适宜阔叶常绿灌木和乔木树种并存,加上土壤类型以马肝土、棕壤土为主,土壤呈酸性、微酸性,非常适合早园竹、果、茶等经济林果种植。

全区丘陵山区已开发区域初步形成了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主导和特色产业,未开发区域都是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水资源不平衡、田块零碎、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等因素,复种指数不高,抛荒和半抛荒时有发生。

四、“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及做法。

主要成效:一是项目区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和夯实。

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针对项目区生产制约因子,综合水利、农业等措施,在进行桥、涵、沟、泵等基础配套的同时,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和道路硬化,项目区主干道全面硬质道路,道路基本实现了项目区贯通,根本上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

二是高效产业面积得到不断扩展和壮大。

9年来开发丘陵山区后备资源面积12.84万亩,新增产业面积5.8万亩,建成了禾秀千亩果园、河南村千亩白茶基地、东风千亩早园竹基地、蓝溪千亩枫叶基地、红松千亩经济林果千亩早园竹基地、青山茶场千亩茶叶基地、茅山千亩经济林果基地、九龙千亩油茶基地等产业基地等。

三是现代农业园区得到快速推进和建设。

我区围绕农业“1115工程”和区农业“333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引领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重点扶持了武家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龙墩湖现代农业园区、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桠溪生态之路4个园区,投入项目37个,投入项目总投资1.7亿元左右,财政投资达9千多万元,占项目财政资金65%以上。

四是项目效益明显得到提升和挖掘。

项目建设通过结构调整后,原小麦油菜等传统产业亩效益400-500元调整为亩均效益2000元左右的葡萄、茶叶等高效农业基地,效益直接翻了几翻;武家嘴现代家业园区以55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价进行了土地规模流转,仅此一项就相当于农民传统农业的收入,目前园区常年用工近100人左右,季节性用工达到了200多人,增加劳务性工资收入200多万元。

此外近年来我区通过整合区域生态资源重点打造了桠溪国际慢城和游子山风景区,项目的观光旅游、休闲内涵得到逐步体现。

主要做法:一是突出规划引领。

坚持以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规模开发规划和各农业园区规划引领,在项目选项、设计中逐步实现规划落地。

二是突出主导产业。

将茶叶、优质经济林果、食用菌、早园竹、茶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作为丘陵山区开发扶持重点进行扶持,在推进高效产业不断集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三是突出规模开发。

按照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扶持和连续扶持的原则,不断推进丘陵山区区域规模开发。

四是突出多元投入。

通过财政资金一资引三资,拓宽项目投资渠道,增加项目建设后劲。

漆桥龙墩湖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引进了9家企业,其中仅欧堡利亚一家就流转土地6000亩,目前投入建设资金近亿元。

十一五以来我区投入丘陵山区项目财政资金14266.6万元,项目主体自筹资金(仅列入项目的)31465万元,投入比例达到了1:2.2。

五是突出科技投入。

加大项目区新品种引进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引进了杨梅、黄岩蜜桔、白茶、石榴等新品种;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大力推广管道灌溉、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应用,在实用技术上推广了茶叶覆膜栽培技术、葡萄棚架栽培、避雨栽培等技术、草莓脱毒技术、梨树双层棚架技术、杨梅套栽技术等,通过新品引进和实用技术推广,在不断提高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农业科技水平,为自发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突出规范管理。

紧紧抓项目前期的申报准备、中期的施工监督、后期的检查验收三个关键环节,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痕迹管理,确保项目严格按要求规范开发。

五、丘陵山区开发潜力。

一是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最佳选择。

我区丘陵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工矿企业少,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生物的多样性,适宜种植的品种也较为广泛,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的最佳场所。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现代农业除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外,产业的高效、生态、旅游、休闲等综合效益可在丘陵山区得到有效体现。

三是丘陵山区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丘陵山区传统产业与高效产业之间的效益空间较大,丘陵山区开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增长点。

六、丘陵山区后备资源如何开发才能对现代农业起到支持作用。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按照区域资源及产业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功能。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

根据区域资源状况,在“特色”上下功夫,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三是突出多元开发。

要强化项目招商引资,以项目财政资金引导、发挥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建设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丘陵山区开发的内涵。

四是树立品牌意识。

结合产业发展,不断打造效益高、品牌响的优质产业及产业基地,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是加大科技投入。

通过品种调优、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

七、丘陵山区后备资源开发具备哪些优势,面积哪些困难和挑战。

我区丘陵山区后备资源开发具备的优势:一是外围绕交通条件较好。

目前我区东部丘陵山区基本形成了以红旗路、芜太路、黄花路及省道246、桂金路、双望路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

二是生态环境优越。

我区近年来围绕生态立县,大力推进环境建设,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江苏省生态农业先进县”、“全国环保先进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生态农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后备资源相对集中。

我区后备资源开发的和未开发的都相对集中,对将开发的后备资源可结合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更科学的功能和产业定位,同时也便于推进区域规模开发,实现产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四是后备资源丰富。

我区丘陵山区人均面积较大,综合目前农业产业现状,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较高,加上我区已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后备资源规模流转具有较好的有利条件。

面临的困难:一是项目的投资标准偏低。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高低落差、田块零碎、水资源失衡,导致工程覆盖面降低,配套要求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道路全面硬质化,投资标准相对偏低。

二是项目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

项目政策调整,可进行项目扶持的主体相对增加,但由于家庭农场、农业大户还没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相对项目建设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上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是部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限制。

由于目前整体环境,加上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部分难以贮存、加工的农产品在规模发展上受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产业打造品牌、集约经营形成了限制,不利于此类产业的做大做强。

八、对策建议。

一、加大调研力度。

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调研,进一提升项目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和便捷性。

二、推进园区建设。

以省、市农业园区为平台,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同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在推进区域规模开发的同时,实现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发展一举两得。

三、加大产业链扶持深度。

在支持项目产业发展的同时,根据业主发展需要,加大对项目贮存、加工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四、降低自筹资金。

项目建设资金财务审计目前要求全额正式票据,造成实际项目扶持力度及补助标准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