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塑!圭塾垒竺!竺!!里堕i耋■禽藿翟鍪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王德全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之路。

关键词国民素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27—02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实情首先,从数量的角度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有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劳动参与率高的特点。

4其次,从质量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有身体、思想文化素质低的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差,部分偏远地区还存在着生活条件的不宽裕而引起的人身体的营养均衡、饮水质量差和困难、住房紧缺和条件差以及卫生、医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妨碍了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市场经济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导致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群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最后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年龄结构、行业与地区分布不合理。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快速转移,将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也不均衡。

农村人口主要集中在面积较小、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东南沿海以及江河流域或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缺陷1.农村教育落后,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世界农业发展史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而目前我国农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虽然现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大学生下乡扶持农村的发展和管理,重点是农村人才的培养,尽管给出下乡支援大学生未来发展很大的优惠政策,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是不愿意留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村发展。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4)(二)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4)(二)

5878.80
3507.40
42638.70
80.31
405362.80
10919.10
21480.00
102580.10
97.83
522038.20
13089.90
19159.80
91947.70
86.98
461672.87
9825.10
21329.20
463941.70
98.83
450494.36
和外资项目.以及由部门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数据的合计数.
2."银行贷款"栏不含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橇动"的银行贷款.
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4)(二)
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万公斤)
新增农机总动力(粮万食千瓦)
棉花
油料
糖料
40.60
130549.00
1425.95 1470.55 3204.60 5366.00 1538.54 6769.38 15924.47 16299.99 7345.15 6250.75 12306.05 8695.60 107821.43
1525.99
2144.54
737.03
1189.73
2082.55
717.75
1041.33
2905.88
1007.13
1300.80
2775.56
986.59
1259.10
2483.37
935.06
1067.95
2550.49
855.7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81.42
2453.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4.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施行日期】2021.06.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产业发展第三章人才支撑第四章文化繁荣第五章生态保护第六章组织建设第七章城乡融合第八章扶持措施第九章监督检查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

第二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第三条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第四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中国财政年鉴2014指标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中国财政年鉴2014指标数据: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2325
2094
6308125.49
合 注计:l.本表中各指标的统计数据均为由地方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治理项目.产业化经6营26项34目4.7科3.技61示范项目和外资项目以及由部
2.2003年"优质粮食基地"494.33万亩和"优质饲料粮基地"114.37万亩计入当年"中低产田改造"面积.
中国历年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统计(1988-2013)(一)
年份
开发范围(个)
开发县及农场
开发县数
资金投入(万元) 合计
1988
746
495
178368.70
1989
949
658
347770.38
1990
1101
796
495558.13
1991
1092
864
566910.25
1992
1293
1060
255267.95
182136.80
167871.77
111807.79
220898.44
235224.00
226903.00
122120.57
287441.83
305263.00
258913.00
197321.55
437022.95
293129.00
302841.00
199825.54
495912.00
421135.00
409431.70
191805.30
620125.92
472563.81
468367.80
210188.94
736624.82
676790.9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15《中国综合农业区划》15.1农业区划的演变及取得的成就我国在国民党时期的战乱年代,也曾在重庆等地搞过土壤普查与区划。

1949年后,曾于1955年和1964年,先后两次不同范围与程度地开展过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并于1979年被列为中国“六五”期间108项重大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一项,从而首次在中国各省、市、县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

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区划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各级财政均列拨了相当的专项资金。

先后用5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历史壮举。

初步查清了我国农业资源的家底,取得了一大批切实有效的区划成果。

时至今日,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农业区划的内涵与范畴、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也相应地被延伸与扩展,突破与更新,逐步演化成了目前的“农业资源区划”,更加突出了“资源”的重要地位。

这种演变的方向是正确的,趋势是必然的。

1978年以来,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周立三院士率领研究团队,以江苏为试点,系统开展了《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研究,从理论上、实践上起到了开创性、示范性的作用,为我国农业区划工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1979年4月举行的中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的决定,为了适应近期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需要,及时提供科学建议和有关论证,由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校的一百多位专家,开始《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1980年5月完成初稿,印送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审提意见,并先后召开了农口各部局及省、市、自治区代表参加的审稿会,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定稿,1982年4月通过专家鉴定。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我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的专著,为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对农业区划理论、方法作了全面探讨。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为我国第一部国家大地图集,系统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成就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家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推动了中国农业地理学的发展。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结课论文学院:农学院年级:作物2010级姓名:孔繁明中国农业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和主要的物质基础,又是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

主要包括农用土地、农用水源、气候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

中国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00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已有13亿人,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造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1]气候资源类型丰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资源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对策。

关键词:农业资源中国现状分析对策正文:21世纪我们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粮食供应的不断紧张,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加大,农业资源已经迅速接近承载力的上限,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每人拥有的草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人拥有的林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人拥有的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4。

以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支撑22%世界总人口,并且.保持人均400kg的粮食数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1.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目前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3] ,但就态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污染已构成投入的瓶颈”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2220方,虽属轻度缺水,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方,属于重度缺水。

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和年际间变异大。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业也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绿色农业的发展演变,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业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赖大规模的人力劳动和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长期以来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农业开始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肥料农药的利用率,防止农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其次,加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此外,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技术,改善了土壤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注重科技创新。

通过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发展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广泛应用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绿色化、无污染化、低毒化。

其次,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注重农村发展。

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等形式,将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农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水平。

再次,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中国依法实施了林草资源保护工程,加强了农田水土保持,推动了农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通过建设农田综合开发工程,推广水土保持技术,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保护了耕地资源。

同时,也加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了农田生态工程,提升了农田生态环境的质量。

最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注重国际合作。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一、东北区该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朝鲜为邻,南临黄海、渤海,西至内蒙古高原。

土地总面积为95.8×104km2,人口为10004.4万,人口密度为104.4人/km2。

该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有富饶的森林与矿产,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1.农业资源特点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低温冷害频率高;水资源较丰富,但春旱、洪涝威胁大。

大兴安岭北端位于寒温带,年均温小于-4℃,极端低温在-45℃以下,土壤有冻土层,无霜期小于90天,限制了农作物种植和天然放牧;本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漫长,有效积温偏少(年≥10℃积温1700~3500℃),只宜种植春小麦、大豆和早中熟的玉米、水稻以及甜菜、胡麻,一年一熟;南部辽东半岛处于暖温带,年≥10℃积温3900~4600℃,无霜期120~150天,可种植冬小麦,二年三熟。

本区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降水山区在1000mm以上,平原为500~750mm,属半湿润、湿润区,西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只有350mm左右。

平原农区降水能满足春小麦需要,但春旱较严重,影响玉米播种及幼苗生长。

东部山区降水多,变率大,加之平原地区地势低洼,黑土持水力强、透水性差、排水不畅,洪涝灾害较严重。

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量大质优。

本区分布着松嫩、三江、辽河中下游三大平原,地面起伏平缓,土壤以黑土、黑钙土、暗草甸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达3%~5%,自然肥力高。

本区耕地1668.3×104hm2,实有2135.5×104hm2,占全国耕地的15.9%,且质量高,一等地占65.1%。

由于人口密度较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居各区之首。

宜农荒地800×104hm2,是荒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山区面积占52%,广布材质优良的以红松、落叶松为主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37.3%,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

第九章农业资源与农区区划

2、农业资源分类 按照不同原则可把农业资源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属性分: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按用途分: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 按需求分:广泛资源和稀缺资源 3、农业资源基本特征 • 系统性与整体性 • 地域性 • 持续动态性 •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线性 • 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总量多,人均、单位耕地面积水量较少。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的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③土地资源 •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类型结构不合理。 •后背土地资源中,宜农耕荒地数量少,质量差;宜林地数量多, 质量较好。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与人口矛盾尖锐,土地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临界状态。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 • 为研究农业结构和布局奠定基础 • 为科学地划分农业区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农业区域划提供科学根据 3、农业资源调查和评价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① 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 服务。 ② 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 合效益的分析、评价。 ③ 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的原则,评价资源的质量等级及其合理利用的方向途径。
二、农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现代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和开发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 大,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要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 1、农业资源调查: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种农业资源条 件种类、特征、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 2、农业资源评价: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数量的有 限性和质量、分布及其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并结合发展生产的 要求,对各种资源在利用中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作用和效益予 以科学的计量和评价,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

中国农业的区位地理的综合分析

中国农业的区位地理的综合分析

中国农业的区位地理的综合分析一、东北区(黑、吉、辽)1、自然条件分析(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顺,日照时刻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潮湿半潮湿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专门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因此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要紧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要紧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

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1、自然条件分析:(1)多数地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洪涝)威逼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

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点,盐碱危害专门严峻。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许多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爱护,水土流失严峻。

2、农业特色:(1)冬小麦、玉米为要紧粮食作物,要紧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要紧的经济作物。

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

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为了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提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试点探索。

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经营规模,不贪大求全。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鼓励多种形式的试点探索。

——正确引导,农地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确保适度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支持发展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发挥优势,综合开发。

立足农业综合开发职能,找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发挥综合开发的优势,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联合开发,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创新驱动、注重实效。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贷款贴息、先建后补、股权投资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创新项目扶持方式,探索民办公助等管理模式,调动项目主体建设、管护的积极性。

二、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三)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第二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3、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明显 的二重性,即总量上是资源大国,人均上是资 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一大劣势,特别是决定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均量 过小与淡水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两个约束性的稀缺资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 总体特征可概括为,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 量少;②.优质资[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④资源空
• 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鼠与草原退化
• 4,关于草原保护--• 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 •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稳定
和功能的发展
• 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 保护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 • 保护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农业和城市缺水严重。农业 每年缺水达2.0*1010m3,旱面积约2.0*107hm2, 全国有8 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00个城市 缺水严重。③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近50%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水标准。④水环 境恶化。全国的湖泊在30年间减少了543个,部 分湖泊富营养化。⑤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 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鼓翅皱膝 蝗、宽须 蚁蝗
表面硬度增加 膜翅目 2倍左右,有 机质含量更低, 表土粗粒增多 或明显盐碱化, 出现碱斑
犁头霉 属细菌
食物链明 显缩短, 系统结构 简单化, 功能失调
自然恢复困 难.
植被消失或 零星分布星 毛委陵菜及 一年生杂类 草
下降85% 以上
呈现裸地, 长爪 沙化或盐 沙鼠 碱斑
——
(1)东北区
土地辽阔,地形平缓,人口密度不高。人均耕地、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皆居各区之首,宜农荒地面 积也占全国第一位,天然草地也多于东部其他 各区。东北是我国土地资源最为丰富地区,是 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并有极 大的增产潜力。东北还寸林区,森林面积和蓄 积量居全国第一,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次于西南 地区和西藏。林区药用动植物也是全国的优势 资源之一。本区水资源北多南少,辽宁中部和 南部的工业区、辽、吉、黑西部的农牧区都已 出现水资源不足现象,供水紧张。

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要职能

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要职能

主要职责(一)拟订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负责制定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计划。

(三)负责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安排和计划审批。

(四)负责向国家和省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织、审查、论证,统一部署、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和验收工作。

(五)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人员培训工作。

(六)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农业综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村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

它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它通常的作法是根据长期发展规划,从多种途径对某一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要求。

从狭义的观点看,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的一种投人产出活动,如改造中低产田,改良草场,植树造林等。

而从广义的观点看,农业综合开发不仅包括农业资源的开发,还包括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加工;不仅包括农业生产领域的开发,还包括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是指开发方式的综合,即对山水田林路实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其次,是指资金来源的综合,即实行财政资金、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综合投人;同时,也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

再次,是指治理措施的综合,即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最后,是指治理效益的综合,即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综合效益。

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拟订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及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组织检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执行情况。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中国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情况统计 (1)

中国财政年鉴2015数据:中国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情况统计 (1)

注:1.本表中各指标的统计数据均为由地方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科技示范用外资项目以及由部门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计数据的合计数.
2"部门项目"栏只含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银行贷款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数据含在各省(区.市)的数据中.
3."国家办"栏指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外资项目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用于机构支持与发展的资金.
4."广东农垦"栏为2006年新增加栏.统计广东农垦总局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数据.
5."银行贷款"栏不含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撬动"的银行贷款.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5》
况统计
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统计数据. 资金.
目.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
科技示范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利。

论新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模式

论新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模式

府 支持 项 目的增 加 和项 目区域 范 围的 扩 张 等方 面 , 而 是 追 求 充 分 发 挥 政 府 的 财 政 农 业 投 资 的 政 策 导 向 效 应 方 面 。 简 而 言 之 ,如 何 有 效 地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中 的 财 政 政 策 效 应 ,应 该 是 政 府 进 行 综 合 开 发 投 资 目 标 模 式 设 计 和 选 择 的 基 本 出 发 点 。 这 是 因 为 ,在 建 国 后 的 相 当 长 时 期 内 , 中 国 政 府 一 直 实 行 的 是 工 业 化 倾 斜 发 展 战 略 ,财 政 对 农 业 投 资 的 欠 帐 太 多 , 致 传 统 农 业 改 造 明 显 滞 后 。 因此 , 农 业 综 以 在 合 开 发 过 程 中 , 包 括 农 村 科 技 、农 村 及 农 民 教 育 、 对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 村 能 源 服 务 、乡 村 交 通 运 输 、 产 乡 农 品 市 场 基 础 设 施 、农 产 品 及 其 相 关 产 品 市 场 信 息 服 务 、农 村 环 境 保 护 服 务 等 在 内 的 ,支 持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力 和 竞 争 力 提 高 的 基 础 设 施 体 系 进 行 现 代 化 改 造 , 以 及 扶 持 建 立 关 联 效 应 显 著 和 能 够 高 效 运 作 的 农 产 品 生 产 、 工 、 藏 、 装 、 输 、 易 等 相 关 产 加 贮 包 运 贸 业 的 过 程 ,需 要 的 资 本 投 入 实 在 太 大 , 只 有 建 立 起 包 括 政 府 、农 户 及 涉 农 产 业 组 织 、金 融 机 构 等 投 资 主 体 在 内 的 农 业 投 资 支 撑 体 系 ,所 需 资 本 才 能 得 到 满 足 。 但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由 于 农 户 自身 的 资 金 积 累 能 力 弱 及 资 本 、科 技 、 土 地 等 现 代 农 业 要 素 非 农 化 的 倾 向 明显 存 在 ,涉 农 产 业 组 织 、金 融 机 构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强生态建设:
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农村生物能源约占90%), 是关键。办法是:
[案例]—广东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灶,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 营造速生薪炭林。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二、中国农业低产区的综合治理
1、全国农业低产田的现状:
(1)我国农业中低产区分布较广: 占全国耕地的2/3;类型多,如:涝洼地、盐碱 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季易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危害: 如:
不合理排灌——地下水位上升,盐碱面积 扩大;
不合理开垦——使土壤肥力下降,形成沙 荒地。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三种灾害具体成因:
①旱涝成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高
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锋面雨带没有来到,
易成旱灾。
[案例]—江西赣江流域千烟洲:过去,以种粮为主,生 产单一、落后。现在,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林果为 主,农业布局从丘上到丘下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 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对优势资源进行加工,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 场,振兴山区经济。[案例]—河南东南的商城县(大别桐柏山中):对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进行加工, 创造产值比出售薪柴增值几十倍,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中低产田分布多原 因。三大障碍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
中(7-8月)等特点。气候是主要自然原因。
地形——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
盐碱和风沙灾害。
a.山坡地:易旱灾。 b.洼地:干旱季节盐分向地表积聚易形成盐碱地;雨
(2)提高单产是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在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要保 持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态势,提高单产必须对 农业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黄淮海的农业低产田的治理
(1)平原特征:
①范围:黄河下游,跨五省二市,古称“中原”。 ②成因:由黄、海、淮河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③地形特征: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50米以下, 平原上有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有洼地。 ④内部差异及低产田分布: 西部:缓斜平原:耕地质量较高。中低产田分布较 集中 东部:是主体,是冲积低平原。 海滨:是滨海平原。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读图认识: 南方丘陵 山区的主 要经纬度 范围。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3)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要素
开发的有利条件
存在的问题
气候资源
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水热条件 配合较好
季风活动不稳定性,有多种农业气象 灾害发生。
生物资源
品种多样,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 产出能力高;
历史、 社会资源
千年发展历史;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 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有开发低山 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 关系矛盾明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 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结论: 本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
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因此,水、热条件不存在根本缺陷,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 发
2020/11/2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8《中国农业资 源的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中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1、山区农业环境特点:
(1)垂直地带:农业生产“立体化”, 物产十分丰富;
(2)生态系统脆弱:随人口增长,山区 的资源被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突出,影响 农业进一发展。
②盐碱成因:干旱时节,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
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
向地表积聚的现象;人们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
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形成盐碱地。
③涝灾成因:雨季洼地积水,一遇暴雨常形成
洪涝灾害。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3)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 ①农、林、牧土地占80%,后备资源潜力 不大,∴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是挖掘现有耕 地的生产潜力;
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 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济。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4)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⑴水土流失严重:成因:a.本区人地关系日趋紧 张;b.乱砍滥伐森林;c.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在全 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⑵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 无不及:原因:①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 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这里多为有 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 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③本 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 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资源的综合开发:
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 两种做法:
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好处:利于发挥土地潜力;减 少耕地压力;促进林、牧、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中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问题及开发条件
(1)范围:
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 低山丘陵地区。76%的丘陵、山地,平原有1/4。回归 沙漠带上的绿洲:东、南临海洋,西靠亚欧大陆,受 季风影响,形成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⑵开发现状:
①耕地锐减,人地矛盾明显。 ②非耕地资源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潜力未发 挥。
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生物潜力 没得到发挥
垂直分异明显,山、丘、盆、谷交错分 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
土地资源 布,使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 积大,有机质少,是南方低产土壤之
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资源
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利于建水电工程,水系发育使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增加
发展灌溉。
开发难度。
② 80%的土地存在限制性因素:尤其是缺 水、涝洼、盐碱化问题,∴发展农业,尤其是 种植业的关键对黄淮海平原整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