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治理大气污染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_生态篇(二)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全透析及精选范文_生态篇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伴随左右的是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洁净、活力的象征。
水集合在一起就成了江河、湖泊、溪流、沼泽、池塘等等,这些水的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湿地。
【概念内涵引出话题】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蕴藏着地球上40%的已知物种。
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承前启后原因分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湿地,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湿地带给人类的美感。
湿地之美,美在作为景观存在的水和水生植物组成的风景;美在湿地中生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成千上万的物种,它们以各自的形态支撑着人类视线中的自然和谐;美在湿地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传承,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传递着人类的思想。
【具体表现意义概括】同时,湿地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而且能够有效地储存水资源,解决城市饮用水供水紧张的难题。
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当有降水或者融雪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进行吸收,防止被烈日迅速蒸发,也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湿地不仅有存水、净化水的功能,还有防洪防涝的功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财富。
【指出问题进行剖析】保护湿地,保护地球之肾,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我们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改变以往对湿地掠夺性的建设和开发方式,维护湿地正常的自然功能。
要更好地保护湿地还应该建立相关的立法、建立更加科学的区域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成立湿地城市区域合作组织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力图让城市全面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发展、湿地保护和民生改善三者同步。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Vol.39No.5 2021年5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环境保护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分析赵振乾(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山东临沂276000)摘要:近年来,世界环境形势愈发严峻,其中以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粉尘已经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的危害、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问题、政策建议四方面展开论述,为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5-0147-03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5.044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my countryZHAO Zhenqian(Linyi Municipal Bureau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Linyi276000,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world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among them,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and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has become a key issue of universal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In China,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nd industrial waste gas,automobile exhaust and dust have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air pollu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azards of air pollution,the situ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problems,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Keywords:air pollution;treatment;industrial waste gas;automobile exhaust;dust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问题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叫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工业排放的废气量逐渐增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却引发了很多讨论。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是引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过去以出口为主,随着国际市场变化,中国出口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也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另外,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高品质、高附加值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倒逼中国企业加快升级产业结构,从低端商品向高端产品转型。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的品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此外,中国专注于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战略,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由“出口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三、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消失也是引起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红利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年轻人的劳动力减少,就业难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需要大力推进改革,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增加就业机会,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环境治理环境治理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提出了国家环保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等重要战略,对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治理,这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环境治理也促进了经济绿色化,推动经济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创新、人口红利消失和环境治理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大气污染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大气污染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
A、乡镇以上B、县级以上C、市级以上D、省级以上正确答案:D2、国家逐步推行( )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控制。
A、浓度碳排放权浓度B、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C、碳排放权总量D、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正确答案:D3、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 )作用。
A、抑制B、阻碍C、推动D、延缓正确答案:C4、国家逐步推行( )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 )控制。
A、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浓度B、浓度碳排放权浓度C、碳排放权总量D、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正确答案:D5、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 ) 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A、依据现场情况使用B、可私自使用C、严禁使用D、无要求正确答案:C6、违反本法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的罚款。
A、两千元B、五百元C、一千元D、五千元正确答案:D7、以( )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的主要根源,也是造成采暖季区域灰霾的重要原因。
A、天然气B、石油C、生物质D、煤正确答案:D8、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划分为( )。
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B、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C、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管理区、资源管理保护区D、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正确答案:D9、《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逐步推行( )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 ) 控制。
A、碳排放权浓度B、碳排放权总量C、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浓度D、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正确答案:D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A、多瑙河B、亚马逊河C、黄河D、尼罗河正确答案:C11、《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下列哪种行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组织拆除燃煤供热锅炉,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在禁燃区内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B、未按照规定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C、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D、以上都将被处罚正确答案:D1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 ( )举报。
大气中的环境污染控制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
大气中的环境污染控制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大气中的环境污染控制——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危害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和减排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危害大气污染主要分为两类:可见污染和非可见污染。
可见污染包括烟尘、有色烟尘、气溶胶等,能够直接对人眼产生影响;非可见污染主要为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其次,大气污染对植物和农作物也有不良的影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大气污染还对环境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1. 改善工业生产过程:对于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改善工业生产过程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格的环保监管和执法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
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4.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
例如,加大对清洁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环保友好型方向发展。
三、减排措施除了治理大气污染,减排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减排是指通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来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的目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PM2.5污染、臭氧污染、酸雨等。
其中,PM2.5是细颗粒物污染,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呼吸道有很强的渗透性,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管理、推进污染源减排、改善工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管理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其次,推进污染源减排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具体措施包括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放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监督煤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排放情况。
再次,改善工业结构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推动工业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减少能源浪费,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探索新的能源消费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最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
总之,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但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推进污染源减排、改善工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大气污染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排放大量废气和粉尘的活动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然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这使得减少大气污染的改革变得困难,因为人们担心这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 跨境污染:大气污染往往不受地理界限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临近国家或地区而言。
这使得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跨国合作和共同努力。
3. 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尽管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仍然不够。
这导致环保项目的推进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二、应对策略1. 排放标准与监管:国家和地区应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和制度,可以迫使企业和个人减少废气和粉尘的排放。
2.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促进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例如,开发高效的过滤器和废气处理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排放产生的污染物。
4.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共享经验和资源,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更好地应对跨境污染问题。
5.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于大气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个人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三、结论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和创新,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希望未来能实现清洁的大气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第二节工业污染防治第三节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第四节扬尘污染防治第五节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第五章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第六章重污染天气应对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治理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城市不断扩张,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形式主要有固体颗粒物、臭氧、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其中以PM2.5为代表的微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例如喉咙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长期吸入PM2.5会导致心脏病、肺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成为国际以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一、工业源控制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使用高效污染治理技术、建立诸如过滤器、吸附剂等的净化设施,以及控制工业废气的排放等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鼓励工业企业使用绿色生产方式,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方法。
二、交通源控制交通是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因此减少交通污染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措施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限制私人车辆的行驶、限制燃油车的排放等措施来控制交通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步行等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三、能源结构调整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政府应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政府可以通过为新能源技术投资、建立政策优惠等鼓励措施,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四、城市规划调整城市规划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有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公园绿地、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建筑物密集度等措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五、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政府必须积极地向市民普及大气污染的知识,如何减少污染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帮助公众形成环保意识,从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
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
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活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负责、单位施治、全民共治、区域联动、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大气污染防治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
大气污染防治,应当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支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大气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社会团体、学校、新闻媒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应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法条整理
《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法条整理【防治方式】第二条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强化政府责任】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完善考核机制】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信息公开】第十六条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控制方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国家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监督政府方式】第二十二条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1.《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在1995年、2000年先后做过两次修改,本次修订从之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农村环境整治中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
农村环境整治中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乡融合的加快,农村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农村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农村大气污染,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的有效途径: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农村环境意识薄弱,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同的环保观念。
二、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柴火烧烤和煤炭燃烧是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改善农村空气质量。
三、建立健全环保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推动整治工作的开展,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农村大气污染监测网,及时掌握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监管和治理大气污染。
五、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解决农村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管理农业是农村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强农田农作物管理和化肥农药使用管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污染程度,保护环境。
七、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产业,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村大气污染排放。
八、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治建立农村大气污染单位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排放污染的整治力度,推动企业和农户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治,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九、强化环境执法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问责,形成威慑效应,促使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清洁生产和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中国政府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政策措施
中国政府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政策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减少空气污染。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介绍中国政府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中国政府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减少排放物的释放和控制。
首先,制定并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立法和监督力度。
其次,实施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包括限制工业废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车辆尾气治理等措施。
此外,还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加强对各地区治理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以减少对空气污染的贡献。
一方面,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鼓励优化和升级污染排放设备。
另一方面,加强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三、强化汽车尾气治理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首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其次,实施了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予以淘汰和整治。
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中国政府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广清洁燃料的利用,减少柴草烧作为主要的烹饪方式。
其次,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五、加强空气污染防治宣传加强空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人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汽车尾气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空气污染防治宣传。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篇)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 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
调整工业布局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调整工业结构就是在保证实现本地区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优选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工业结构,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控制工业污染。
(2) 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以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城市原煤的消费量,推广洁净煤技术,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原则要求燃煤SO2的排放应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首先要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对于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炉窑鼓励使用高硫分燃煤,并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对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他清洁能源;对于城市居民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尽快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销费比例。
(3) 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越高,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就越少,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过程的排污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因此,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工业生产、保护环境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
(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功能的重要措施。
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大气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资源浪费: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农作物和水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空气质量不佳,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下降,带来经济生产的资源浪费。
2.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使得劳动力的生产能力下降,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3.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大气污染限制了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
这虽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有益,却对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应对大气污染的对策1.加强环保意识:政府应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2.推动产业升级:政府鼓励和引导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转型。
3.加强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对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的监管,增强执法力度。
4.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共享治理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大气污染治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还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
1.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产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对城市的吸引力。
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促进创新与就业: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有助于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大气治理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大气治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大气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代表我们团队,就大气治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大气治理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大气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大气治理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确保大气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同时,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煤炭消费比例。
三、加强源头控制,实施精准治污大气污染治理要注重源头控制,实施精准治污。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二是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
三是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强化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监管。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技术创新大气治理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们要加大大气治理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一是加强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治理效果。
三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研发,提高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大气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治理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环保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二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普活动,普及大气污染治理知识。
三是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总之,大气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推动大气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内容解读
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内容解读2015年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发布,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于1987年,在1995年、2000年先后做过两次修改,距今已近15年未做修改,很多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新《环保法》通过后修改的第一部单项法。
主要是考虑目前大气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做了一些修改。
一、将考核写入新法、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没有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只是笼统地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但是,对如何负责,未达标如何处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同时,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提出对超总量和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并约谈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
对未达标城市,要求其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加强了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
这项改动,不仅可有效解决治理大气污染各城市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区域性治污合力的问题,而且将考核的对象从全国重点城市扩展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一级细化目标,落实责任,让地方考核办法的出台有了法律依据,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主要负责领导身上,使政府真正担起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条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扩展资料: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主要目标是减少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目标和方针是什么: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大气污染防治予以立法的目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大气的清洁,防治大气污染;二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三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
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使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的标准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损害的现象就称作“大气污染”。
如果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就会直接危害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大气污染的防治包括“防”和“治”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对大气污染的预防,另一方面是大气污染后的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各项规定都是围绕大气污染的“防”和“治”展开的。
只有做好大气污染的防范与治理工作,才能够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健康工作和快乐生活的基本权利。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避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正是谋求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目标: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整改方案吴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整改方案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逐渐突出,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断关注和担忧。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下面是我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整改方案。
一、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优化现有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强有力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空气质量标准等,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能够落地实施。
二、加强监测和统计建立全国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大气污染排放的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及时分析和预警大气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对不合格企业进行惩罚。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管理,推动能源消费的合理化和节约化,增加新能源发电容量,优化汽车排放标准,加速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提高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水平,降低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的竞争力。
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公众环保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大众落实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环保行为,同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为大气污染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加强联合治理,建立政府、社会、企业联合治理机制,采取多方合作、协同互动的方式,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跟踪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其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果和人民群众对治理成果的满意度。
以上是我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整改方案。
整体上,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公众等各方的作用,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环保意识提升、从监管制度到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破解大气污染治理难题,最终实现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经济结构治理大气污染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中如画般的景色,现在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肆无忌惮地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攀比并炫耀般的过“高品质”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废气、毒气,导致了空气污染,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整治大气污染。
整治大气污染需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
当前,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生产结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并且低水平重复生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而符合低碳环保型、高技术特征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却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
因此我们应调整生产结构,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为主的产业结构为低碳环保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如此,既可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治大气污染需要调整产品需求结构。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一些不文明的消费方式刺激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如,一些人驾驶大排量高耗油的汽车,住高耗能不节能的建筑。
因此,政府应当调整需求结构出台措施抑制奢侈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消费方式。
不仅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上承天意又下顺民心。
整治大气污染需要调整资源投入结构。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物质资源消耗的大幅增长为支撑的,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样的增长格局难以长期保持下去。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应由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既有利于建设创新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可以节约能源,为整治大气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整治大气污染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
整治大气污染需要调整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唯有如此,才能使国人生活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世界里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
公务员考试申论:“裸辞”风行是一面多棱镜
近年来,“裸辞”越来越受年轻一代的青睐。
日前,记者随机走访了成都多家单位,发现这些单位在春节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员工辞职现象,特别是一批新入职的员工,90后的裸辞者居多。
(2月9日中国新闻网)所谓“裸辞”,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
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迅速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职场第一大热词。
可以说,“裸辞”的风行,彻底颠覆了国人“骑驴找马”的传统思维。
与长辈们的瞻前顾后不同,年轻一代更多了一份说走就走的洒脱,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
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
与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对自己和单位都是一种解脱:自己可以摆脱工作束缚,给心情放一个假,好好思考人生,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企业也可以从人才流动中受益,寻求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
此外,“裸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劳资双方的博弈地位,促使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尽可能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然而,并非所有的裸辞都是理性多赢,暴露出的个中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现实中,很多大学毕业生工作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干所学专业,不得不逃也似地离开。
去年,媒体就报道了一位青岛大学文学硕士在几番跳槽后,最终决定转行,到某技师学院学起了焊工技术。
人生豪迈、从头再来的勇气固然可嘉,但如此一段弯路,对于教育资源和个人青春都是一种巨大浪费,令人惋惜。
业内专家指出,“裸辞”的背后是年轻人职业规划的缺失与对自身价值的迷茫。
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加强对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能在今后的择业中多一份理性执着、少一份随波逐流,从而避免无谓的跳槽和折返跑。
此外,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在8000多名受访者中,一年之内未动过跳槽念头的受访者不足1成,近6成人已完成跳槽或正有所行动。
难道9成多员工都入错了行,遇上了黑心老板?这显然不合乎常理。
社会学家夏学銮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
因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更要给广大年轻人补上“社会课”,使其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知,提高抗压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防止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台风刮出城市应急短板
[综合分析]
对于已经发生的预警不力、应急不力、救灾不力的问题,事发地区官员应“菲特”刮出城市应急短板。
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面临特大地震、特大洪水、城市运行大面积障碍、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网络安全、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核事故、局部战争冲突等复合型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现实挑战。
在此背景下,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我国现有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与全社会对公共安全保障的需求严重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策、协调、执行中存在的严重障碍越来越明显。
[措施]
第一,要求城市管理者有以人为本的自觉、未雨绸缪的智慧,将灾害应对机制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日程。
暴雨、内涝、高温、雾霾等气象灾害,之所以能轻易地造成严重损失,与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失衡的发展方式有关。
要面子不要里子,见物不见人,是不少城市在灾害面前弱不禁风的症结所在。
一座宜居而文明的城市,不能只有巍峨的大楼、闪烁的霓虹,还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供水供电网络等,有科学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等。
从“菲特”的警示来看,预警机制亟须打通信息梗阻,将气象信息有效传达给公众;应急预案还需更加敏锐、更加精细,为公众提供及时的行动指引。
第二,提升突发灾害应急能力,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尤其在那些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这更成为一门公民“必修课”,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整体来看,构建权威高效、平灾结合、平战结合、职责明晰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为这些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其具体表现:
一是加强最高领导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快速的应急决断能力。
二是构建或完善从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组织,统一加强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
三是加强和完善应急资源的共享集约管理,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平战结合、平灾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