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关系
高士廉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唐朝宰相高士廉传
高士廉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唐朝宰相高士廉传本文导读:《旧唐书·高士廉传》中详细讲述了高士廉的一生。
他年轻的时候才学过人,也阅览过大量的文史典籍。
隋大业年间,高士廉为官。
他的妹妹在嫁人之后,育有一子一女。
在妹夫去世后,高士廉就将妹妹和外甥接回家中居住。
后来,在一次隋军攻打辽国的时候,高士廉因与当时逃到高丽的兵部尚书交往而获罪,被贬官。
他为人非常孝顺,贬官之地多有瘴气,因此他将妻子留下照顾父母。
又因害怕到时候财物不够,妹妹一家无法生活,高士廉卖了原先的大房子,买下一间小房子来让他们居住。
从此,高士廉独自生活在南方,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
在归顺唐朝后,高士廉内心对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很感激。
贞观十二年,他被封为申国公,之后又升任了尚书右仆射。
他的官途可谓是越来越稳、越来越好。
四年之后,高士廉向皇帝上了奏章,希望能够退休。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了,唐太宗来到他的家中探望,他们谈起自己的一生与经历,感慨万千,他流着泪与唐太宗诀别。
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
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
那么,他们几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长孙晟。
婚后,两人便生下了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
高士廉和这个妹妹的感情非常好,在长孙晟去世后,他因为担心妹妹的生活问题,就毫不犹豫地将妹妹以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居住。
因此,长孙无忌兄妹俩可以说是这个舅舅抚养长大的。
高士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既是舅舅,也是父亲,两人感情深厚。
在高士廉被贬官后,他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任职。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将妹妹一家的生活妥善地安置好。
高士廉担心自己走之后,妹妹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将大房子卖掉,买下一间小房子来让他们居住,还将剩下的钱财分给了母亲和妹妹。
旧唐书·高士廉传原文
旧唐书·高士廉传原文旧唐书高士廉传原文及原文:高俭字士廉,渤海人。
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大业中,为治礼郎。
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隋军伐辽,时兵部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
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
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
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
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
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
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
士廉随方训诱,俗顿改。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
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
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中。
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
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
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
十六年,表请致仕。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旧唐书高士廉传》)译文: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
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
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
土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
长孙晟去世,土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
历史趣谈:唐朝死了一个大臣 李世民竟然死活都要去哭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死了一个大臣李世民竟然死活都要去哭灵导语:唐朝死了一个大臣,李世民作为皇帝死活要去给人家哭灵,这是怎么一回事?死的那个大臣叫高士廉,李世民知道高家在办丧事,就打算去哭灵。
...唐朝死了一个大臣,李世民作为皇帝死活要去给人家哭灵,这是怎么一回事?死的那个大臣叫高士廉,李世民知道高家在办丧事,就打算去哭灵。
一个皇帝跑去给一个大臣哭灵,这不乱了套嘛!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就是房玄龄。
房玄龄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有失妥当,但是李世民不管,他认为高士廉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臣子,他虽然是皇帝但是也有权利去哭灵。
房玄龄被李世民驳倒,房玄龄的阻挡失败。
李世民领着随从出宫直奔高府而去。
皇帝出宫可不是小事,早有人快马加鞭赶在皇帝之前为他打点一切。
这时候长孙无忌正在高家灵堂,一听李世民要来,他马上出府拦截。
李世民被长孙无忌拦在了外面,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已经丧失了理智,于是他换了另一个方向来劝阻李世民。
长孙无忌对李世民说,高士廉临终的时候说了,不希望陛下屈尊给他哭丧。
但是李世民还是不听,长孙无忌眼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没有用,他也开始玩狠的。
长孙无忌扑通一声跪在了李世民面前,一边哭一边劝谏李世民不要入高府。
李世民眼看长孙无忌都跪下了,他也没好意思执意要入高府。
李世民不情不愿的回到了宫中,对着高士廉家的方向,好好的哭了一场。
高士廉是什么人,李世民为何如此想去给他哭灵?高士廉和李世民不但有君臣关系,还有亲戚关系。
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到了张孙家,他妹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和李世民有莫大的关系。
其中一个孩子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帮了李世民多大的忙,大家都生活常识分享。
长孙无忌为什么拒绝唐太宗的提拔,结局还是那么惨
长孙无忌为什么拒绝唐太宗的提拔,结局还是那么惨本文导读: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外公是北齐乐安王高劢。
但他的身世却不太美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妹妹都不受异母兄孙安业待见,被孙安业赶出家门。
他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大的。
高士廉也不是一般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六。
高士廉出身也很显赫,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他本人任过隋朝的高官。
但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直到李靖灭掉在岳阳称帝的萧铣才回到中原,成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策划过玄武门之变。
作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长孙无忌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
所谓“天策府”,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大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
因战功显赫,他爹李渊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大权,封他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而整的玩意儿。
被他网罗在府里的,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牛人,当然也包括长孙无忌。
这些牛人,只不过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50人庞大随从集团的一部分。
雄心勃勃并不等于野心勃勃。
实际上,据《资治通鉴·唐纪七》,李世民最初并无把太子李建成弄死、取而代之的打算。
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太子李建成疑心生暗鬼,自以为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极度不安之下,便想消除这个可能的威胁,勾结齐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想把他弄死为快。
作为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等人相当忧虑,甚至有点恐惧,因为李世民一旦倒霉,他们都得倒霉。
但首先把心里的担忧说出来的,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房玄龄。
他对长孙无忌说,这哥俩如今水火不容,炸弹一旦爆炸,炸飞的就不仅仅是秦王府,整个国家都会被炸成碎片,咱们应该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这样才能家国无虞。
历史趣谈: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导语: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
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上元年间平反。
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总评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
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历代评价
李世民:①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
②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
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
③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
生活常识分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展开全文1、房玄龄[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579~648)•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
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
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详细]2、杜如晦 [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85~630)•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字克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
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详细]3、长孙无忌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94~659)•中国唐代宰相。
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
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
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
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
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李治。
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详细]4、尉迟恭 [唐] 唐朝名将(585~658)•尉迟恭(公元585年——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
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5名唐将。
背后有贤良长孙皇后辅佐的一代明主唐太宗
背后有贤良长孙皇后辅佐的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出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
大唐王朝的缔造和建设者,唐太宗,在位时间从公元626—649年为期二十四年,终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农历12月22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旧宅。
他四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
”当见到李世民本人时,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曰“世民”。
唐太宗不仅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他在位的唐贞观时期,成为后世艳称的一代太平盛世,唐太宗也因此被称为一代“明主”、“英主”。
唐太宗即位以来,一直对隋末天下大乱的场景心有余悸。
所以唐贞观时期注重“以民为本”、不夺农时,他说:这样做不只是“忧怜百姓”,也是为了“长守富贵”。
基于这样的目的,他在位时期,以国家稳定为政策要务,以稳定求发展,居安思危,终使天下大乱之后达到了大治。
对于唐贞观之治,人们比较喜欢引用《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描述:“唐贞观元年,关中饥,斗米直(值)绢一匹;唐贞观二年天下蝗;唐贞观三年大水……是岁(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赉粮,取给于道路焉。
”其中包括了农业丰收、物价低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财富相对富足等内容,这也的确是一代盛世的具体写照。
唐太宗因此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一代名君,并成为后代帝王膜拜的偶像。
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简单地说,他能够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重新确立和完善了统治秩序,使社会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政治上,完善国家政治体制的各项制度,重视吏治,严格执法与守法,所谓“法者,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高三历史常识:唐朝著名历史人物高士廉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唐朝著名历史人物高士廉简介对于唐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唐朝的每一位帝王,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帝王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唐朝着名历史人物高士廉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唐朝着名历史人物高士廉。
高三历史常识:唐朝着名历史人物高士廉简介高俭,字士廉,渤海蓚县人。
曾祖父名飞雀,在北魏被追认为太尉。
祖父名岳,在北齐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
父亲名励,别名敬德,在北齐官至乐安王、尚书左仆射,在隋朝官至洮州刺史。
高士廉年轻时有才识、度量,广泛涉猎文艺、史学。
隋朝的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老前辈,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因此很多公卿跟他交往。
炀帝大业年间,任治礼郎。
高士廉的妹妹先前嫁给了隋朝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
长孙晟去世后,高士廉把妹妹和外甥们接回家来,他们情谊深挚。
他见尚未显贵时的太宗具有超常的才德,所以把外甥女嫁给太宗为妻,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隋军征讨高丽时,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亡到了高丽,高士廉因为是他的朋友而株连获罪,贬谪为朱鸢主簿。
他是有名的孝子,由于岭南常有恶性传染病,母亲不能一起到朱鸢去,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伺候奉养,补贴经费的不足。
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住下,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带上简单的行李走了。
紧接着天下大乱,朝廷的消息完全断绝,交趾郡太守丘和委任他为司法书佐。
高士廉长期在岭南,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回家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有一次午睡,梦见母亲跟自己交谈,完全像是坐在母亲身边,醒后热泪纵横。
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人。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别人算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被别人算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本文导读: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舅舅,也就是国舅爷,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他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从小被舅父高士廉抚养。
长孙无忌精明了一辈子,机关算尽却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别人给算计了。
前面说过了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事情,先是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泡在酒缸里惨死,又将褚遂良贬到越南,抑郁而终;还有韩瑗和来济也都被贬到了远方,终生不得朝见。
武则天眼中的钉子也都拔的差不多了,而长孙无忌在武则天当皇后的路上制造了那么多麻烦,武则天又怎么能轻易放过他呢?长孙无忌这个结果也是必然的,有多种因素都能够说明难逃此劫。
首先武则天已经当上了皇后,武则天肯定会想办法对付他这个就不必说了,其次,李治也已经对他是越来越不满了,尤其是李治带着武则天亲自去他府里商议废皇后的事令李治碰了一鼻子灰,他们的关系早已经破裂。
再者同朝大臣好多都已经惨遭毒手,长孙无忌已经是孤立无援,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个小人得志。
他们的实权越来越大,就凭这俩人的人品能这么轻易放过长孙无忌?所以长孙无忌处于随时被打击报复的状态,面对这种局面一生好强的长孙无忌也屈服了,只能装聋作哑,尽量不与他们正面冲突。
但聪明一世的长孙无忌还是低估了武则天的决心。
在武则天的指使下许敬宗已经开始准备怎么整治这个曾经让自己出丑的政敌。
终于让许敬宗逮着个机会,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冼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党营私、巴结权贵,马屁拍得震天响。
其实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鸡毛蒜皮的事能和长孙无忌扯上关系。
这个案子和当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谋反案性质差不多,而且当年负责这个案子的就是长孙无忌负,如今人家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方法也不是啥高明玩意,你有我也有。
一个小小的结党营私案,在许敬宗看来,这可是个天赐良机。
经过一番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已经是招架不住了,许敬宗指使他们只要承认长孙无忌就是幕后指使这事就到此为止,他们也不用再受皮肉之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高士廉简介
20XX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高士廉简介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下面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高士廉简介。
早期事迹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
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
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
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贬官岭南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
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
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
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
618年(武德元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
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
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归附唐朝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
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
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
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长孙无忌是谁
长孙无忌是谁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
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倒不如进劝秦王行周公之举,顺应民心,安定邦国。
”长孙无忌深思道:“所言与在下不谋而合。
”于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震惊历史的玄武门之变顺势待发。
长孙无忌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自李渊开国起,历仕三朝帝王,与唐太宗李世民为少年结拜之交,更是其心腹,玄武门事变的主要参与者,足见长孙无忌是唐代初期的开国功臣。
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
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
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旦祸患爆发,不仅亲王府成为牺牲品,连国家存亡都会成为问题。
将相故事-高士廉是谁?高士廉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将相故事-高士廉是谁?高士廉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人的父亲,有养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看李渊次子李世民啊,长得不错,才华也高,是个难得的贤婿,于是便做主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所以李世民还得好好地谢谢这个岳舅,给了他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士廉对长孙二人可不仅仅是养育之恩。
他们的父亲早死,高士廉将妹妹接回家中,亲自对长孙二人加以教育,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的家教如何。
因此长孙皇后的贤惠以及长孙无忌的智谋与高士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高士廉此人虽前期追随萧铣,但是降唐后,颇有功绩,尤其是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上,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后来,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上,高士廉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且史书有记载: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
心思缜密,有点让小编恐惧,这种写完草稿就烧的行为,嗯……不是奸臣经常用的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缜密的为政原则,或许将将入了李世民的眼,不至于对长孙皇后的母家加以忌惮,反而恩宠待之。
高士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品德高尚,后世留有一篇文章《高士廉以德处世》,其中有记载:“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
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
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
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
士廉每令存问。
高士廉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存在对大唐有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士廉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存在对大唐有着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导读: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士廉:他以德处世,是长孙皇后的舅父,更是大唐江山的脊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一个极其辉煌的年代,他的辉煌不止是因为勤奋的劳动人民,也与当时统治阶级的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盛唐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治理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唐朝初期的宰相高士廉。
高士廉是名门之后,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贵族,他的父亲隋朝时也官至刺史,高士廉也因为自己出众的才干被隋炀帝征辟为官,不过后来隋朝末年统治黑暗,地方诸侯割据,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隋统治,就在此时高士廉投奔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明主——李世民。
高士廉其实从前便于李世民相识,并且关系不浅,大家熟知的长孙无忌与其妹长孙氏,便是高士廉的外甥与外甥女,长孙兄妹幼年时不幸丧父,被被舅舅高士廉收养,高士廉从小便对长孙兄妹悉心教诲,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儿女来抚养,所以长孙兄妹与高士廉名为舅甥,情同父母,可以说高士廉对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有再造之恩。
便是在此时,高士廉看出来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气度非凡不同常人,便主动将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长孙氏也是情投意合互相爱慕,长孙氏在李世民的一生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李世民的妻子,她也在经常在政治军事等战略方面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经常帮助李世民招揽人才拉拢人心,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贤内助”,所以李世民一登上皇位,便把长孙封为皇后,统领后宫母仪天下。
而高士廉就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所以他与李世民自然也相交匪浅。
高士廉投奔李世民后,李世民对他恩礼有加,并且高士廉本身也是极有才干之人,在隋末乱世中甚有名望。
高士廉投奔李世民后,可谓是如鱼得水,满腹经纶胸怀天下的高士廉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地方,于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后来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夺嫡之战中大获全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
历史人物:“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贞观之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601-636),小字观音婢,姓名于史无载。
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
大业五年(609),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兄妹与高氏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得舅父高士廉收容。
大业七年(611),在高士廉安排下,时年十三的长孙氏嫁给唐国公次子李世民为妻。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后被立为皇后。
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明大义,生活节俭,是一个非常贤惠的皇后。
她与唐太宗感情极好,唐太宗的第一个(即太子承干)和最后一个子女〔即新城公主〕都是她所生。
在她死后,李世民未再立皇后,并亲自抚养她所生的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二人。
李世民常与长孙皇后讨论国家大事,起初她以自己是一介女流为由不肯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后在李世民的一再请求和命令下终肯为他出谋划策。
长孙皇后多次让其兄长,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的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辞官,同时也多次劝李世民不要重用她哥哥,准其辞官。
她语重心长得告诫长孙无忌,前朝外戚掌权多危害社稷,切不可重蹈覆辙。
在妹妹的告诫下,长孙无忌多次向太宗请辞,为此李世民向皇后解释说他用长孙无忌并非因其为皇亲国戚,而是因为他的才能。
然而在长孙皇后的一再请求下,李世民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在长孙皇后在世时她哥哥始终没有执掌大权。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
长孙皇后在位期间,积极履行皇后职务,曾两次行先蚕礼。
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
她去世以后,晋阳公主曾短暂扮演了这一角色,但随着晋阳公主的很快夭折,朝中宫中很难有人再对李世民有足够的影响以调解周旋他和臣子的关系,以至于有侯君集等人的悲剧出现。
长孙皇后曾著书《女则》共十篇,已佚。
今存诗一首。
她死后与唐太宗合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三条遗嘱[汇总]
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图)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
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
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
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
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后0贞观之治中苗圃饰长孙皇后0长孙皇后(601年-636年),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
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长孙皇后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
生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
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贤后.0在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后宫。
自古以来后宫都是波涛汹涌,瞬息万变。
但是在贞观时期,唐太宗的后宫,却一直是风平浪静,井井有条,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
后宫的稳定了,充分保证了唐太宗可以全无后顾之忧的治理天下。
那么长孙皇后被世人公认为千古第一贤后,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位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吗?在李世民身边,长孙皇后除了是贤淑的妻子外还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0长孙皇后因为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她知书达礼、贤淑温柔的品性。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贤淑品德,使得她能事事以大局为重,保持了后宫的平静;而且能够理性地处理事务,从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朝政。
然而根据史书的记载,如此明理的长孙皇后也曾对长孙家族的事倍加关注,甚至十分主动。
这反常举动究竟是为什么?0在对待长孙无忌的问题上,长孙皇后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谨慎态度,成了后来历朝历代传颂的佳话。
她身上所拥有的这种理性精神,也是和贞观时期的理性行政一脉相传的。
而长孙皇后这种理性不仅表现在对待长孙家族的事情上,更体现在对待朝廷股肱之臣的态度上;长孙皇后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后宫众嫔妃和朝廷大臣们的一致赞誉。
0她虽然没能陪伴唐太宗一起走完贞观盛世,但是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她都对唐太宗李世民,对大唐盛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之女详细介绍中
唐太宗之女详细介绍中东阳公主《新唐书·公主传》载为唐太宗第九女,生母不详。
贞观十二年东阳嫁给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为妻。
根据史书记载,高履行的父亲高士廉于隋大业九年被贬为硃鸢主簿,于是留下妻子鲜卑氏奉养年迈的母亲后赴任岭南,直到唐高祖武德五年这才回来。
又根据高履行之子高琁的墓志所载:“父慜,字履行,秦府军直千牛滑州刺史将作大匠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洪州都督上柱国申国公”。
李世民曾为秦王时,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职过,可见高士廉大业九年远赴岭南的时候高履行就已经出生了——能尚主的只有嫡子,而且千牛一职必须要执弓箭以宿卫,若是等到武德五年高士廉归京后才出生,一个最多年仅四岁的幼儿又如何能胜任千牛这样的职责呢?所以贞观十二年时高履行至少已经25岁了,古代普遍早婚早育,尤其高履行作为高氏的嫡长子,更不可能25岁都没婚配,所以在尚东阳公主为妻之前,高履行应当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只是原配早逝,所以又以东阳为续弦。
而高氏一门作为长孙皇后的舅族与凌烟阁功臣,一直备受唐太宗的看重与优待,荣宠不断,甚至高士廉的儿子高真行不过四岁,就被唐太宗封为了乐安县公,享食邑一千户。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贞观一朝风光无比的高氏与长孙氏,在唐高宗登基后因为外戚的缘故一度受到打压。
根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斥徙集州。
”所谓婚家,即亲家。
史官声称东阳公主因为是新城公主的驸马韦正矩亲家的缘故,在新城公主猝死后被唐高宗迁怒,然而事实则是东阳的大儿媳韦氏与韦正矩既非同支,又隔了至少八代,这么遥远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亲家一说。
退一万步说,就算唐高宗盛怒之下非要将高家当成韦家的亲家,倒霉的也该是高家而不应该只是身为高家妇的东阳一个人,所以东阳被唐高宗疏远应当另有隐情。
调露二年章怀太子李贤因为谋逆被废,驸马高履行的堂侄高岐也牵涉其中,高氏一族因此多有连坐。
垂拱年间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史书称“以长孙无忌舅族也,故武后恶之”的缘故,东阳被削去了封邑,并与两个儿子高琁、高瑾一起贬到巫州,但是根据高琁和高瑾的墓志可知,高琁早在唐高宗时就病逝了,垂拱年间只有高瑾跟随母亲东阳一起去了巫州。
长孙无忌的事迹
长孙无忌的事迹早年经历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
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
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长孙无忌在高祖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
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
参与兵变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
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
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
”于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坚决支持房玄龄政变的动议,与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日夜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
李世民仍犹豫不决。
这时,李建成以反击突厥侵犯为名,推荐李元吉督军北征,又抽调秦王府精兵猛将,并计划在饯行时伏杀李世民。
李世民得知,遂决定发动兵变,命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谋划。
同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不久,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
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
后来,罗艺在幽州反唐,长孙无忌又担任行军总管,征讨罗艺。
历史上的高士廉简介
历史上的高士廉简介申国文献公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
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
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在贞观年间,任侍中、义兴郡公安州大都督今湖北安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
主持编撰《氏族志》。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高士廉位列第六。
生平介绍: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
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北齐之后入周,不知何故竟没被周武帝与齐后主高纬一起杀掉。
隋朝取代北周后还任过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
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
长孙晟死后,高士廉把妹妹接回自己家中,并非常厚待自己的外甥和外甥女。
当时他发现年轻的贵族子弟李世民异于常人,就把外甥女嫁给他,这位长孙氏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隋炀帝时,由于高士廉和逃亡到高丽的兵部尚书斛斯政关系密切,隋廷把他流放至交趾。
萧铣称帝时,交趾太守丘和附梁,高士廉也随之降梁。
萧铣被唐朝平灭后,高祖李渊因亲戚关系,命高士廉巡按岭南诸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关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关系》的内容,具体内容: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
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
那么,...
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早期曾为隋朝官员,后归顺唐朝,成为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大臣。
而更令他被世人所知的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与功绩之外,应该就是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这两位历史上的名人了。
那么,他们几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高士廉有一个妹妹嫁给了长孙晟。
婚后,两人便生下了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
高士廉和这个妹妹的感情非常好,在长孙晟去世后,他因为担心妹妹的生活问题,就毫不犹豫地将妹妹以及孩子接回自己家中居住。
因此,长孙无忌兄妹俩可以说是这个舅舅抚养长大的。
高士廉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既是舅舅,也是父亲,两人感情深厚。
在高士廉被贬官后,他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任职。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将妹妹一家的生活妥善地安置好。
高士廉担心自己走之后,妹妹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将大房子卖掉,买下一间小房子来让他们居住,还将剩下的钱财分给了母亲和妹妹。
隋朝灭亡后,高士廉和长孙无忌都成为了唐朝的官员。
在唐太宗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之后,高士廉也变成了唐太宗的姻亲,自此更加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竭力付出自己的精力与心血。
高士廉因病去世之后,唐太宗和长孙无忌都伤心不已。
唐太宗曾想去往高府哭灵,但被房玄龄极力劝阻。
唐太宗不听,执意前往,最后是正在高府灵堂的长孙无忌得知消息,才赶来流泪劝谏唐太宗,说舅舅临终遗言是不愿因自己的死让唐太宗屈尊前来,唐太宗这才作罢。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
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
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
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说明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一把好手。
房玄龄和李世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因为长孙无垢嫁李世民为妻。
按官位看,房玄龄在贞观时期从从二品进位到正一品的司空。
长孙无忌在太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司空、司徒,在高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太尉。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房玄龄官高,长孙能力稍差。
之后长孙逐渐进位。
到后期盖过房玄龄,甚至在李世民死后,长孙能对李治指手画脚,后被李治打压。
两人政见不同,房玄龄是宰相,多为国家考虑。
长孙是国舅,会站在家族的立场上。
在学识为人方面,两人不分伯仲。
房玄龄博览群书,善于写文,曾受诏
重撰《晋书》。
虽然位高权重,却十分谦逊。
跟随李世民时,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
后病逝。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具有才略,为人谨慎。
刚开始时,他几乎不掌实权,因此也不争权夺势,最后却利益熏心,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