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 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

合集下载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

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选与排名的玄机2019-02-02 07:00 来源: 读史文:张志超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我们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1)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渊同萧瑀的妻子是表兄妹关系)。

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

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2)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

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历史趣谈: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秦琼为何排名倒数第一

历史趣谈: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秦琼为何排名倒数第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秦琼为何排名倒数第

导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唐朝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

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

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

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
生活常识分享。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代表的含义你了解么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代表的含义你了解么

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代表的含义你了解么古代做官之人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如李白所说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亦或是李贺所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些诗中提到的画麟阁、凌烟阁你知道他们代表的含义么?为什么他们都想让自己名列这上面呢?其中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你知道它们是表彰哪三个朝代的功臣的么?这三个功臣表里面谁比较出名呢?首先麒麟阁十一功臣是西汉时期著名皇帝武昭宣盛世的集大成者汉宣帝刘病已在晚年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时,令画师把他认为有功于国家社稷的十一人的画像,画好之后存放于麒麟阁,来彰显对他们的表扬。

麒麟阁其中这十一人分别是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十一人除了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汗马功劳的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和出使匈奴被扣留而后发配到北海牧羊且十几年不丢爱国节操的苏武外,其余之人后世名声皆不显。

其次的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刘庄为了纪念跟随其父汉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恢复汉家河山,立下不世战功的二十八人所画的画像,他把这二十八人的画像放在了洛阳南宫云台阁,以作表彰和纪念,后世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分别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

因为东汉在历史上的热度不及西汉,所以这些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之人在当时非常出名,但在后世却是名声不显了。

最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看着身边陪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一个个在凋零,心有不忍,也为了后世纪念这些功臣。

他就命人在凌烟阁画下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二十四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你知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

那他们分别是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谁_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目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梁国公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

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

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永兴县子虞世南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

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

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云台二十八将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云台二十八将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云台二十八将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

这云台二十八将是: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

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

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汉曾任新朝宛县亭长,后在渔阳郡贩马为业。

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为安乐令。

后归顺刘秀,封偏将军、建策侯。

此后,吴汉斩杀苗曾、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吴汉任大司马、广平侯,先后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

吴汉死后,谥号忠侯。

太原郭泰赞曰:射马擒王,兵机莫测。

出险履危,不动声色。

儒雅彬彬,功名任职。

图像云台,中兴辅翼。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

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郸、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

建武三年(27年),贾复出任左将军。

建武十三年(37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

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

奠定盛唐基业的帝王将相(唐太宗和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 - 中国历史

奠定盛唐基业的帝王将相(唐太宗和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 - 中国历史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成语:“房谋杜断”的由来��?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秦王破阵乐:秦王指的是唐朝李世民(秦王是他的封号)。此曲是唐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zhēng]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

唐太宗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

唐太宗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简介

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
往怀旧。

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依次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
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秦叔宝。

他们的事迹简介如下: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封为赵国公。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太太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

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


世民评价他“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李治。

因反对唐高
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李孝恭排名第二,封为赵郡王。

李孝恭的父亲是李渊的堂弟,李渊起兵后,李孝恭负责经略
巴蜀。

得李靖之助,灭掉萧铣、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在建立李唐的战争中,战功在
李建成、李元吉之上,几乎可以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登基后,他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
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程知节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

程知节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

程知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构全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旧唐书·裴刘合传》里保存了两个功臣名单,《新传》照抄下来。

一个是李渊颁布的“太原元谋功臣”名单,一个是李世民颁布的“功臣实封差第”名单。

把这两个名单作点分析,会有助于对李渊、李世民父子之争作进一步了解。

“太原元谋功臣”名单是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的,一共有十七人: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及〔纳言刘〕文静特恕二死,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约免一死。

这个名单在纂修《实录》、《国史》时肯定加过工,不称“秦王世民”而称“秦王某”便是明证。

建成已是太子不入功臣之列可以理解,只列秦王世民不列齐王元吉就颇奇怪。

如说李渊起兵时建成、元吉不在太原,是从河东赶去的,那李渊的女婿柴绍也是从长安赶去的,何以名单中有柴绍而无元吉,显然是加工时砍掉的。

另外武士彟是否后来因武则天的关系而窜入也可考虑。

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信据的。

其中除长孙顺德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的族叔,后来曾“讨建成馀党于玄武门”,很可能此时已和刘文静同属李世民私党外,其馀都是李渊的人。

刘弘基、柴绍、殷开山曾随李世民打薛举,打王世充、窦建德,唐俭更做过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长史,但都是后来的事情。

刘政会、赵文恪在武德初曾协助齐王元吉留守太原,窦琮曾随同太子建成消灭刘黑闼,但也看不出他们和建成、元吉有什么特殊关系。

李思行曾任齐王护军,玄武门之变后曾被“锢送诣京师”,这也是后来的事情。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内禅,李世民即位,十月就定“功臣实封差第”,其名单也见于《旧唐书》卷二《太宗纪》,内容相同:裴寂加食九百户,通前为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食邑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户,李、刘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四人食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八人各食六百户,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六人各食三百户。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24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1位:长孙无忌,李世民的舅子哥,在大唐建立之前的战争中,功劳并不突出,后来,主要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第2位:李孝恭,是李世民未出三服的兄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得到了李世民的猜忌,但是,碍于李孝恭的赫赫战功和他在李氏家族中的威望,李世民还是把他列入了第二位功臣;第3位:杜如晦,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与房玄龄有“房谋杜断”之称;第4位:魏征,本属太子李建成集团,玄武门之变后,归服了李世民;第5位:房玄龄,能谋善断,参与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第6位: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并在刺杀之前释放在押犯,发给他们武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第7位:尉迟敬德,此人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早期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后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杀死了李元吉;第8位:李靖,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的建立及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9位:萧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0位:段志玄,李建成一直想谋害李世民,不惜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收买他,段志玄坚辞不受,并告知李世民,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11位:刘弘基,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2位:屈突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随后,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赶往洛阳,防止洛阳发生动乱;第13位:殷开山,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开唐有功,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14位:柴绍,李渊的闺女女婿,与李世民走得比较近,但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15位:长孙顺德,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与秦叔宝等人追击李建成余党;第16位:张亮,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任务,为发动玄武门之变做准备;第17位: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来,与尉迟恭一起劝谏李世民早下决心,与李建成做个了断,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率领士兵控制了唐高祖和其余文武大臣;第18位:张公谨,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李世民府中的幕僚,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勇力过人,独自关闭大门,将李建成的军队挡在了门外;第19位:程咬金,开唐有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第20位: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合称“初唐三大家”,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1位:刘政会,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幕府中重要成员之一;第22位:唐俭,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在贞观三年,奉命说降突厥,曾配合李靖生擒颉利可汗;第23位:李勣,也就是徐世勣,又称徐懋功,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玄武门之变前与李世民通过气,但是,没有反对李世民,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第24位:秦叔宝,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至于他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众说纷纭,但《旧唐书》中明确记载秦叔宝参与了这次政变,不过,其他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此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9.特进.宋国公——萧瑀萧瑀(公元575年—648年),萧皇后之弟。

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

被隋炀帝疏斥,唐朝时深得李渊信任。

武德元年六月,拜内史令。

高祖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

”萧瑀出身显贵,看不起杜如晦、房玄龄、温彦博、魏徵等人,常与之发生争执。

萧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廿四癸酉,病卒,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

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

唐太宗有诗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中文名:萧瑀别名:萧时文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575年逝世日期:648年7月19日职业:尚书左仆射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谥号:贞褊公追赠:司空、荆州都督目录简介相关事件隋朝国舅五遭罢相压轿郎官在长安贬河池萧瑀归唐人物生平萧瑀归唐骨鲠亮直凌烟阁功臣之一历史记载独异志旧唐书新唐书相关影视简介相关事件隋朝国舅五遭罢相压轿郎官在长安贬河池萧瑀归唐人物生平萧瑀归唐骨鲠亮直凌烟阁功臣之一历史记载独异志旧唐书新唐书相关影视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时文,祖藉黄连(今福建省清流县)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

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

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姐。

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

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参决要务,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为隋炀帝疏斥。

特别是萧瑀谏炀帝应该舍高丽而防突厥,引起杨广震怒,贬放为河池郡守。

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

李渊所以这么亲重他,一则萧瑀为人正直,二则累世金枝金叶,三则他又是皇后独孤家族的女婿。

因此,李渊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物介绍展开全文1、房玄龄[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579~648)•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

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

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

“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

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详细]2、杜如晦 [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85~630)•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字克明。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

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详细]3、长孙无忌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594~659)•中国唐代宰相。

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

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

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

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

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李治。

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详细]4、尉迟恭 [唐] 唐朝名将(585~658)•尉迟恭(公元585年——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

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5名唐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为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玄武门五大功臣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

唐初唐高宗李治封杜柯安国公,凌烟阁最后追授一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

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此时已经获得赠官(死后赠官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因而排在前面。

举例而言,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

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此时已经去世,是赠司空。

因“死者为大”的原则,真正的司空房玄龄排在三个赠司空之后。

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为“去世较晚、此时未获得死后赠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图画功臣於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

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结局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结局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结局凌烟阁24功臣的最后结局读史三悟发布时间:04-0317:25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最后结局,有的善终,有的处死,未免不令人唏嘘,第1位:长孙无忌,李世民的舅子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公元659年,受许敬宗诬陷,以谋反罪名,被唐高宗削去官职和封邑,并流放黔州;同时,长孙无忌的儿子们也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

同年,长孙无忌受许敬宗胁迫,自缢身亡,享年65岁,同时,他还被抄没家产,近支亲属皆被流放岭南为奴。

好在,公元674年,唐高宗又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让他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了“赵国公”爵位,并让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唐太宗之陵)。

第2位:李孝恭,是李世民未出三服的兄弟,晚年以歌舞美人为趣,但从未有过居功自傲之意,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

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享年50岁,李世民闻讯,非常伤心,亲自举哀痛哭,允诺他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可惜,没有赶上李世民封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第3位:杜如晦,贞观四年,染病辞官,但是,李世民仍然按照原职发放俸禄,并安排名医救治,可惜,无力回天,最终病死,享年45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理朝政。

后来,李世民交给房玄龄一条黄金带,让他送到了杜如晦的灵房。

死后13年,与长孙无忌、李孝恭等人一同被李世民封赏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第4位:魏征,贞观十七年,病死,享年63岁,李世民也挺够意思,特意废朝5天,以表纪念,并亲率文武百官出城送灵。

也没有活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受封的那一天。

同年二月,与长孙无忌、李孝恭等人一同被李世民封赏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第5位:房玄龄,贞观十七,受李世民封赏,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五位,可惜,5年后,因病卧床不起,李世民亲自安排太医为其诊治,但是,病故膏盲,已无疗效。

临终之时,房玄龄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讨伐高丽。

李世民听后,甚为感动,对房玄龄的儿媳妇高阳公主说:“房玄龄临死还在为国事操心,非常难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编辑本段凌烟阁人物介绍
赵公长孙无忌
第一名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
长孙无忌
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为“凌烟阁功臣第一”。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贵州),不久被迫自缢身亡,有诗三首存世。
作用及意义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於凌烟阁。
图画功臣於凌烟阁并非始於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麼干过。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廷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唐朝的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

今天介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理由

今天介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理由

今天介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理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都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此言不虚,唐太宗不仅文治武功,还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我们先说下搞这个凌烟阁的初衷,难道真的如史书所说,为了怀念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这个想法是有的,但并不是主要的目的。

李世民搞这个凌烟阁主要还是为了收拾人心,平衡各个势力,也是为了向天下传达一个理念:跟着我李世民混,吃香的喝辣的都有份,反对我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所以就有了这个凌烟阁,凌烟阁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是意义重大,古代的文人武将,哪一个不想出将入相,名留青史?凌烟阁做的就是这件事请,名留青史,所以我们现在在讨论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所以当时的人都想入选这个二十四功臣名单。

但是李世民有自己的理念和规则:那就是这个名单既要涵盖大多数的功臣,又不能辜负跟着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伙计,还要兼顾那些为国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

总之就是皆大欢喜,让大家伙觉得李世民没有亏待任何一个人。

依据这个原则,李世民首先将凌烟阁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这种分法是相对公平的,避免了只有一个排名引起不公的尴尬,每一层都可以有自己的排名,只是李世民没有这么做,留给众人一个自己排名的空间,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如下: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请君暂上凌烟阁,李世民首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序是怎么考虑的

请君暂上凌烟阁,李世民首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序是怎么考虑的

请君暂上凌烟阁,李世民首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序是怎么考虑的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刚刚过了四十五周岁生日,跟随他多年的朝臣武将纷纷离世,魏征也病重卧床多日刚刚去世。

人老了就爱回忆,旧部的逝去更是让他思虑良多。

对部下的褒扬就是对自己功绩的肯定,更是鼓励其他人的有效手段。

李世民【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贞观十七年正月,李世民修建凌烟阁,令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真人大小画像面北而立。

其中,正一品官员五人,从一品四人,正二品二人,从二品八人,正三品五人;除了李孝恭是郡王、虞世南是县公,其他二十二人都是国公爵位。

不像唐朝中后期,郡王满天飞,开国时期对封爵还是很慎重的;活人死人刚好一半一半,各是十二位;这里既有出将入相的李靖,也有弃武从文的长孙无忌,还有一直是文臣或武将的魏征、虞世南、尉迟敬德、程知节等。

李贺诗中所说“若个书生万户侯”是还真不是绝对的,开国元勋的贡献不能单纯用文武来衡量。

根据史料记载,二十四人分为三层,最内侧是宰辅,中间是王侯功臣,最外是其他功臣。

但没有这方面进一步资料说明,只能猜测是按以下方式分层。

【最靠近李世民的位置是超宰辅级别】最里层人数应该不太多,五位正一品高官刚刚好。

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和房玄龄。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伙伴和助手。

当年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是促使李世民下决心的关键人物,二十余年无数重大国策都经过二人的细致讨论,功劳最大,司徒在官位序列中也最前;李孝恭已经去世,是二十四人中唯一一个郡王爵位,当年平定南方功勋卓著。

但他对李世民继位并未表示支持,排第一不合适。

作为宗室代表,第二这个位置很恰当;杜如晦也已经去世,作为李世民心腹虽然不到十年,但起兵初期和玄武门之变杜如晦对李世民帮助极大。

杜如晦的早逝也令李世民甚为痛惜,没享过几天福;魏征是唯一一个能够制约李世民的诤臣。

从感情的角度李世民讨厌魏征,从理智的角度李世民需要魏征,从人性的角度魏征更是唯一一个能够深刻理解李世民的重要人物。

细数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细数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细数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都有哪些我们熟知和我们不熟知的人物。

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先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

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

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长孙无忌在开国战争中功劳较少,故未被史书记载。

玄武门后,长孙无忌以功第一,封刘国公,后徙齐国公、赵国公。

河间王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

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

拜扬州大都督。

籍没妻、子。

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

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

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莱国公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

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讳,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谁说大唐凌烟阁上都是名臣名将?竟然有两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

谁说大唐凌烟阁上都是名臣名将?竟然有两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

谁说大唐凌烟阁上都是名臣名将?竟然有两个祸国殃民的大宦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代诗人所作的《南园十三首》,很有气魄。

在唐代人的观念里,凌烟阁就等同于“建功立业”。

能被图画到凌烟阁,在唐人看来是无上的荣耀。

凌烟阁是长安城太极宫中的建筑,是贞观十七年(643),由唐太宗下令,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执笔,为开国战争中建立功勋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由书法家褚遂良题字。

唐太宗这是模仿汉代麒麟阁十一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的模式来表彰功臣。

这二十四个人是最先进入凌烟阁的(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和秦叔宝),这二十四个人里,十九个都直接间接地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只有五个人与玄武门之变没有关系,就是李靖、萧瑀、李绩,以及驸马柴绍与宗室李孝恭。

而开国战争中的功勋之臣如裴寂、刘文静、宇文士及等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被列入。

可以看出最初的二十四人,是唐太宗在混淆自己亲信与开国功臣的概念。

但不管怎样,这批人是大唐的第一批殿堂级的大神。

之后的大唐皇帝如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陆续有所补充,将特定时代的功臣画像挂到凌烟阁里,如郭子仪、李光弼等,累计有百位以上。

而令人咋舌的是,这其中竟然两个专权的宦官,他们的存在,让凌烟阁上阴风阵阵,这些祸国的败类竟与浴血奋战的功勋之臣同列而立,同享殊荣,但这就是时代的产物,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央朝廷失去统御全国的能力,各地藩镇骄横跋扈,时有叛乱。

皇帝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只能信任陪伴自己左右的家奴,这便提供了宦官专权的土壤,以至于后来连皇帝都控制不住,竟有皇帝如唐敬宗被宦官公然弑杀。

在凌烟阁上的这两位宦官,分别是安史之乱后期,逐步攫取权力的鱼朝恩和程元振。

先看鱼朝恩,这个人出身贫寒,但极为聪明,善于察言观色,有点文化水平,在宫宦官队伍中提升很快。

[历海勾陈]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

[历海勾陈]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

[历海勾陈]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

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政治手段,当时李世民也已是个老人,老人总爱怀念往事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绘入凌烟阁,其中的真情也不会少。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

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

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

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阎立本作画凌烟阁谁才有资格画这24位功臣呢?在当时,自然首推阎立本。

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命令在长安北面的太极宫凌烟阁中绘制24位功臣之像。

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 p9 l% V8 `1 a- l凌烟阁在皇宫西南的三清殿侧,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画的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

按古礼“君南臣北”的原则,画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这是继汉代麒麟阁、南宫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

长孙无忌“不愿”为宰相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玄武门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

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赓哲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
>一千多年前,他们曾影响到中国的进程,他们纵横捭阖,叱诧风云,以热血、激情、智慧谱写了一曲大唐英雄谱。

尉迟敬德、李靖、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张九龄、郭子仪、李光弼……他们或者在建国战争中冲锋陷阵,破敌建功;或者在官场上折冲樽俎,参与缔造政治文明;或者在维护统一的战场上鞠躬尽瘁,再塑国家。

阅读他们的经历,就是在阅读大唐三百年的历史。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凌烟阁功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巍巍凌烟阁寄托着国人的英雄梦,寄托着国人对那个辉煌时代的怀念。

展现在您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主讲的《凌烟阁—大唐英雄传》的配套书。

也是我《百家讲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前两讲是《狄仁杰真相》和《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书的内容比电视讲座更为丰富,尤其是增加了很多史料。

希望对有兴趣进一步了解那段史事的朋友有所帮助。

对于中国人来说,隋唐时期的英雄好汉故事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午休时听评书《隋唐演义》,一千多年前的英雄们在收音机里栩栩如生,不可讳言的是,多数国人有关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是来自于课本,而是来自于评书和戏剧舞台,李元霸的大锤、程咬金的三板斧、单雄信的悲剧、秦琼的义气……这一切都让人荡气回肠。

长大后学了隋唐史,才知道李元霸真名李玄霸,而且少年夭折,从未使过大锤,程咬金除了名字幽默之外也没有那么多喜剧色彩……历史的真实究竟如何?这竟然成了我当初钻研隋唐史的
动力之一。

还好,《百家讲坛》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我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奉献给诸位观众,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讲座以及本书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

凌烟阁功臣远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自唐太宗到唐昭宗近三百年间,先后有一百余人的画像被悬挂到凌烟阁中。

每一个皇帝图画凌烟阁的动机都不一样,分析起来会发现都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唐太宗需要的是以秦王府功臣的概念置换建国功臣的概念,从而彰显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唐代宗需要的是以图画凌烟阁这种非常手段表彰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功臣,折射出这位皇帝大乱甫定后的庆幸与后怕,而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入阁,则隐隐反映出宦官干预朝政的危险信号;唐德宗命运多舛,经历过平定安史的旷世大战,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意欲荡平藩镇,却又接连遭遇臣下叛乱,一度自身几乎不保,所以回想起建国之初的那批忠心耿耿的功臣,难免感慨良多,表彰功臣的同时也包含着呼唤天下人忠君效力的用意;唐宣宗时期国家形势较为安定,唐宣宗是在以一个后人的平静心态审视国史,所以许多以前未曾入阁的前代功臣陆续入阁;而唐昭宗图画凌烟阁的举动则反映出一个走向衰亡的王朝颤颤兢兢的末日心态,他遭遇宦官作乱,被囚禁于深宫之中,有赖于神策军军人奋起一击,杀死大宦官刘季述,才使得他逃得生天。

于是将拯救自己的三个神策军人图画凌烟阁。

此事其实是唐朝衰落的体现,以前表彰凌烟阁功臣,看的是对国家社稷的贡献。

唐昭宗已经没有那股锐气了,只求保命,于是这三个以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凌烟阁功臣,这就是一个王朝衰亡之前的信号。

总之,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他的故事,绝非正史传记那单
薄的文字可以全部涵盖,本书在一百多个人物中拣选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多人加以描述,希冀帮助大家回到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之中,体会我们曾经拥有、但是现在却逐步逸散的那股英雄气。

于赓哲2014年3月20日于长安光盐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